某铁路施工便线施工方法_第1页
某铁路施工便线施工方法_第2页
某铁路施工便线施工方法_第3页
某铁路施工便线施工方法_第4页
某铁路施工便线施工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某铁路施工便线施工方法1、工程概况某铁路施工便线工程,位于K14+967.010处(铁路里程K26至K27之间),是为某城市铁路下穿某线修建1—9.6m框架桥而设计。由于某线与城市铁路中心线切线的交角为34°49′57″,交角小,从结构设计到顶进施工难度都比较大,因此先采用施工便线过渡再进行现浇施工。1) 某线现状某线为单线,50kg/m钢轨,木枕,该处铁路路基高约1.0米。铁路两侧有宽10米,深2米的侧沟,侧沟外侧为耕地。根据铁路规划要求,于现有某线左侧建某复线,线间距5.0米;复线外侧为规划921专用线,与某复线间距5.0米。本次设计仅考虑预留某复线。2) 某线主要技术标准线路等级:Ⅰ级;正线数目:单线;限制坡度:下行12‰,上行6‰;牵引种类:内燃;机车类型:东风4;最小曲线半径:600m;到发线有效长:650m;闭塞方式:半自动闭塞。3) 施工便线设计标准便线位于某线右侧,设计起点里程为K26+386.038,设计终点里程为K26+876.497,中间直线段长50米,与某线平行,两端采用反向曲线与某线相连,反向曲线夹直线长为30米,连接曲线半径为600米,待某城市铁路下穿某线1—9.6m框架桥竣工后将某线予以恢复。便线纵坡为1.0‰下坡,与该段某线坡度相同。便线在与某线既有路基相连地段线路中心至路基面边缘宽为3.5米。单独修建路基直线地段路基面宽度为7.1米,曲线地段按《路基设计规范》作相应加宽。路拱采用三角形路拱,拱高为0.15米,底宽等于路基面宽,便线路基与某线既有路基相连地段采用单斜面设计,路基横向排水坡为2%。便线路堤边坡为1:1.5,原地面植被覆盖较厚,施工时先清除表面0.3米的地面,以下部分推平碾压,达到路基设计要求。路基排水采用地面自然排水。线路钢轨及扣件采用50kg/m、25米标准轨,扣件为钩头道钉,轨枕采用Ⅰ类油枕,标准为1860根/km,道床采用双层碎石道床,Ⅰ级石碴,面层0.25米,垫层0.20米,道床顶面宽为3.0米,曲线地段做相应加宽,道床边坡为1:1.75。本工程为木枕线路,防爬器安装标准为400对/km,防爬支撑1440个/km。半径R≤600米地段应设置轨撑,设置标准为每公里400对。由于施工期间列车在施工便线上运行时不能了望Sc出站信号机,需增加一架出站复示信号机。4)其它临时改移工程城市铁路下穿某线的地点处于28公里线路所内,有使用中信号电缆3条。施工前需将电缆改移,待立交建成后再将电缆移至桥上电缆槽中。桥位处某线铁路东侧有某HEQ223×4×1.2+4×4×1.2型高低频综合电缆2条;铁路西侧既有24芯单模通信光缆1条。便线施工时。将光缆、电缆进行改接并予留出能够进行架空施工过渡的长度,待立交建成后再将电缆移至桥上电缆槽中。在新建框构桥的桥位上有一低压电杆,在本工程中,将此杆拆除,在桥两侧各增设11米钢筋砼予应力电杆一根并做片石围桩。架空线路路径不变。4) 工程数量表便线工程数量表序号工程名称单位数量说明1土方挖方m32430填方m39302铺轨50kg/m、Ⅰ类油枕、1860根/kmkm0.4933拆铺50kg/m、Ⅰ类油枕、1860根/kmkm0.14铺碴Ⅰ级石碴m315745拆除50kg/m、Ⅰ类油枕、1860根/kmkm0.4932、工期安排及要点计划根据总工期安排,便线施工计划于10月10日开工到11月10日完工。根据铁路局要求,既有线施工要点计划必需提前一个月报到分局运输处。本工程计划要点拨接时间为11月6日上午9:00~12:00。具体给点时间以分局电报为准。3、施工方法考虑到便线路工期要求非常紧,因此拟采用人工铺轨机械配合的施工方法。土方施工采用挖掘机挖土,机械运输夯填,铺轨采用人工铺设,机械散轨及枕木。1)便线路堤施工⑴基底处理①原地面植被覆盖较厚,施工时先清除表面0.3米的地面,以下部分推平碾压,达到路基设计要求②其它特殊情况,按照《铁路路基施工规范》TBJ202-96的要求,进行处理。⑵路基主体施工①根据设计及规范要求,选择适合路基填料的取土场,并通过试验,确定其最佳含水量和最佳密度,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批。②路堤填筑采用挖掘机挖装,自卸汽车运输,推土机摊平,压路机静压,平地机刮平,振动压路机压实的施工方法。填筑时遵循先填低处后填高处,先填边后填心,全断面分层填筑压实的施工原则。每层松铺厚度不超过0.3m。冬期不用含冻土块填料填筑。冬、雨期路基施工,当天挖运的土方,当天碾压密实,并检验合格。③路基基床施工路堤基床如为渗水土,而其下部填料为非渗水土时,则非渗水土层表面设4%向外的排水坡。基床表层选用A、B组填料,其粒径不大于150mm。选用B组填料中的砂黏土时,塑性指数不大于12,液限不大于32%。基床底层选用A、B组填料,当采用C组填料时,需加强压实。若使用C组填料中的细粒土含量大于30%的卵石土、碎石土、园砾土、角砾土和细粒土中的粉土、粉黏土时,其塑性指数不大于12%,液限不得大于32%。④为保证路堤边坡的压实密度,路堤每侧较设计加宽0.2-0.3m。2)铺轨施工铺轨施工采用人工铺轨机械配合的施工方法。用推土机将钢轨散开,用翻斗车将道碴直接运到路基上,用推土机将道碴推平,用吊机散枕木,而后人工铺轨。铺轨前对线路中线进行精确测量,接轨点处测量误差要求±1mm,插入短轨要满足规范要求并精确测量计算,保证顺利接轨。3)要点拨接轨道铺设完成后,进行要点拨接,根据铁路局要求,既有线施工要点计划必需提前一个月报到分局运输处。本工程计划要点拨接时间为10月6日上午9:00~12:00。具体给点时间以分局电报为准。施工前同某分局某工务段联系,在给点前签定安全协议,确保施工及行车安全。施工时,两处接轨点同时进行拨接,一端同既有轨缝直接相接,另一端插入短轨与既有轨道相接。施工要快速进行,保证在给点时间内完成。4、施工安全措施施工前向某铁路分局运输处申请要点施工,给点后方可进行拨接施工。施工前同某分局某工务段联系,在给点前签定安全协议,明确责任范围与里程,保证行车安全。拨接完工后,经某分局有关部门会同施工单位进行检查,确认符合放行列车的条件,经双方签认后,方准通行使用。施工工地未按规定设置防护,不准开工,并不得擅自变更防护办法。并且派驻站联络员随时取得联系。在行车线上施工的驻站联络员、工地防护员必须经过严格训练和考试合格,始准担任该项工作。施工工点与相邻车站有可靠直通电话联系。防护设备经常检查,保证正常使用。两处接轨点配备防护人员5人(其中一人守电话,接轨点两端各派一人)。封锁施工期间,如电话发生故障突然中断至封锁时间终了尚未恢复正常通信时,经工点负责人检查确认线路无碍行车后,派人用书面通知邻近车站放行列车,并办理销点手续。驻站联络员每次发出预报、确报或变更通知,工地防护员应复述一遍,以确认无误,并在各自的记录本内记载时间、车次、姓名和联系事项备查。工地防护员发出预报、确报信号的同时,应加强警戒,注意嘹望,监视来车。在任何情况下,如施工地点的停车防护信号尚未撤除或待避工作尚未做好而列车临近时,防护员应即向列车显示停车手信号,使列车停车。工点负责人如发现施工地点有妨碍行车安全的异常情况时,除采取紧急措施消除行车故障外,并应立即命令防护员显示停车信号和通知驻站联络员转告车站值班员暂不放行列车。当发出停车命令时,施工人员应即撤除妨碍行车的一切障碍物,并迅速到安全地点待避。工点负责人确认安全后,方可通知防护员撤除停车防护。在区间线路上设置或撤除停车防护信号,按下规定:设置停车防护信号时:工点负责人发出信号,同时在施工防护地段两端各20m处设置移动停车信号牌。防护员接到信号后,立即设置响墩,并发回信号,通知工点负责人响墩已设好,然后手持展开的红色信号旗(夜间用红色灯)进行防护。工点负责人确认防护员已设好停车防护后,方能发出施工命令。撤除停车防护信号时:工点负责人确认线路已达到放行列车条件后,即可撤除施工地段两端的移动停车信号牌,并用信号通知防护员撤除停车防护。防护员接到上述通知确认施工地段两端的移动信号牌撤除后,才能撤除停车信号和响墩。并发回信号通知工点负责人防护已撤除。使用停车信号防护的施工地点,在撤除停车信号后,如列车需减低速度通过施工地点时,在列车开来一端的防护员用展开的黄色信号旗接车,慢行终点的防护员应用卷起的黄色信号旗接车。施工人员执行下列有关人身安全的规定:不得在轨道上行走,如在两旁路肩行走时,所扛的工具不得侵入建筑限界。横过车站股道或通过无人看守道口时,应止步嘹望,确认两端均无列车开来时方准通过。不得在车底下避雨乘凉、从车底下钻过或递送料具。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