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全册教案_第1页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全册教案_第2页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全册教案_第3页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全册教案_第4页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全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八章人的生殖和发育1第一节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1第二节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4第三节人体概述6第九章人的食物来自环境9第一节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9第二节人体的消化与吸收12第三节膳食指南与食品安全15第十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17第一节血液和血型17第二节人体的血液循环20第1课时血管和心脏20第2课时人体的血液循环23第三节人体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25第四节人体内的气体交换28第五节人体能量的供给31第十一章人体内的废物排入环境34第一节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34第二节人体废物的排出37第十二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40第一节人体的激素调节40第二节人体的神经调节42第1课时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功能42第2课时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睡眠45第三节人体感知信息47第十三章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51第一节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51第二节保护生物圈——从自身做起53第4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八章人的生殖和发育第一节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课题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概述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描述受精及胚胎发育过程。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能力以及从中获取相关信息并处理信息的能力。(2)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启发学生认识生殖和发育是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端正学习态度。(2)通过生命的形成,学会感恩父母、珍爱生命。教学重点(1)说明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是重要的生殖过程。(2)描述胚胎发育过程。教学难点(1)说明睾丸和卵巢是主要的生殖器官。(2)描述胚胎发育过程以及胚胎发育的条件和场所。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入:人类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的吗?人类同被子植物的生殖一样,都经历了精子和卵子的结合过程,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人的生殖过程是通过人的生殖系统来完成的,要想了解人的生殖过程,我们首先来认识人的生殖系统。二、问题引导,探究新知1.人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师:人类通过生殖使得种族一代一代地延续,新生命的孕育和诞生,是由生殖系统来完成的。下面我们来认识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请同学们观察教材第4页图81和82,认识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器官及位置。学生认真观察图片,识记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位置和名称。课件展示男女生殖系统的图片。请小组代表到前面指出男女生殖系统中各部分的结构名称。请学生结合教材第3页第二、第三自然段,认识男、女主要的生殖器官及功能。尤其是知道男、女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及作用。2.受精过程(过渡)睾丸产生精子,卵巢产生卵子,就能形成生命吗?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新生命开始前的第一步——受精过程。(1)认识精子和卵子课件展示:精子和卵子的图片。学生看图片,说出精子和卵子的形态特征。备注续表(2)受精过程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6页第一、第二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①什么是受精作用?②精子和卵子是在什么地方结合的?学生结合教材回答问题。教师:一个受精卵就是一个新生命的开始。想一下,卵子是人体内最大的细胞,卵子这样大有什么好处?下面我们看一下胚胎发育的过程。3.胚胎的发育(1)受精卵在输卵管内就开始进行细胞分裂,形成最初的胚胎。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哪里?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受精卵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来自卵子。教师:胚胎植入子宫后继续分裂和分化,形成各种组织,由组织构成器官,不同的器官构成系统。课件播放:胚胎发育过程。从受精卵直到胎儿出生,经历了哪些阶段?师生共同总结胚胎发育经历的阶段:受精卵→最初胚胎→胚胎→胎儿。(2)课件展示受精卵、胚胎、胎儿、婴儿的几组图片。让学生把受精卵、胚胎、胎儿、婴儿这些模糊、易混淆的知识直观、彻底地理解。(3)胚胎发育需要的营养教师:在母体子宫发育期间,胚胎发育需要的营养如何获得?师生总结:胚胎发育过程中,胚胎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氧和营养物质,胚胎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通过胎盘排出。脐带的一端连接胎儿,一端与胎盘相连,能够输送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4)课件展示女性生殖系统正剖面图,让学生从图中指出精子和卵子结合的部位,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5)分娩教师:“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一个母亲经历了数月的艰辛,一个新生命才得以来到这个世界上,胚胎在子宫内发育多少天成熟?成熟的胎儿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学生结合教材第7页回答问题。4.思维拓展,巩固提升在不少公共场合都有禁止吸烟的标识,尤其是孕妇要远离烟草,这是为什么?5.感悟升华体验:母亲在孕育我们的过程中,经历了很多生理和心理上的负担。据资料表明一位准妈妈在怀孕期间体重要增加14千克。让学生体验14千克挂在身上的感受,体验母亲的辛苦。感悟升华: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每个人的成长都饱含着父母的心血和关爱。“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动物界尚且如此,我们更应该尊重、感恩父母,孝敬父母。备注续表三、总结收获,形成体系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互相补充,对本节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生殖生殖

过程受精过程四、当堂演练,课时巩固1.在人体生殖发育过程中,完成受精过程和胎儿发育的场所分别是(D)A.子宫子宫 B.输卵管胎盘C.子宫胎盘 D.输卵管子宫2.下列关于人的生殖的叙述,正确的是(B)A.新生儿的诞生是新生命的开始B.胎盘是母体与胎儿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C.睾丸的功能是产生卵子和雄性激素D.精子在子宫中与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3.下列是人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简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D)器官是睾丸 B.形成②的场所是输卵管C.①是生殖细胞 D.新生命诞生的起点是胎儿4.关于胚胎发育的正确顺序是(C)①组织分化②受精卵分裂③形成胎儿④器官形成⑤分娩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① C.②①④③⑤ D.②①③⑤④5.某夫妇中学阶段没有学好生物学,怀孕了却不知道孕期时间,在医院例行检查时发现胚胎刚具人形,请你帮其判断已怀孕的大约时间是(A)周周周周教学反思:这节课通过教师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加深对要点知识的理解,直观感悟生命产生的不易,认识到父母为孕育生命所做的奉献和牺牲,让学生更加珍惜生命、尊重父母,并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第二节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课题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识别人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2)描述青春期发育的生理特点和心理变化。(3)举例说明青春期卫生与保健的重要性。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青春期性器官发育情况的调查资料的学习,培养学习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讨论和交流,关注自己和同学的身心变化,共同健康地度过青春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掌握人体各发育时期的特点,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思想情感。(2)正确对待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巨大变化,初步形成正确的性道德观,促使其身心健康发展。教学重点(1)概述青春期的性发育;说出青春期的性发育的突出特征。(2)描述青春期卫生和心理变化的特点。教学难点(1)概述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2)说明做好青春期卫生与保健的重要性。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入:步入中学后,同学们身体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是因为你们从儿童期发育到了青春期阶段。你知道身体的这些变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二、问题引导,探究新知1.人的生长发育教师:从嗷嗷待哺的婴儿长成了生机勃勃的少年,你们的身体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结合教材第9页,回答下列问题。人这一生,一般要经过几个阶段的生长发育才能成熟呢?每个阶段有哪些特点呢?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找出相应的答案。(过渡)青春期是人生长发育的最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发生了很多重要变化。首先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青春期的发育特点。2.青春期发育请学生结合教材第10页,分析男女部分生殖器官发育趋势示意图,总结青春期生殖器官发育特点。学生阅读分析,讨论交流,师生共同明确:(1)生殖器官在9岁以前处于停滞状态,10岁以后生殖器官迅速发育。(2)女孩的生殖器官发育早于男孩。教师:随着青春期生殖器官的发育,身体出现了一些微妙变化。出现了除生殖器官以外,能辨别男性和女性的一些特征。结合教材第11页第二、第三自然段,小组讨论,说出表81中关于男女的第二性征。师生共同总结。教师: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青春期的发育特点还体现在哪方面?学生结合教材第11页第三自然段,概述青春期人体各器官的发育。(过渡)随着青春期生殖器官的生长和发育,同学们会出现一些难以启齿的现象,下面我们再来认识一下青春期的一些生理现象。备注续表3.青春期卫生教师:哪位同学说一下,进入初中后出现了什么生理现象,在这个时期,我们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正确认识青春期卫生的重要性。(过渡)进入青春期以后,除了身体发生变化,你们的内心世界有没有发生与以往不同的变化呢?(2)青春期心理变化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2页,讨论中的短文,想一想,大山同学的变化与青春期心理发育有什么关系?小组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回答。教师:你有过类似的情况吗?应当怎样正确处理?同学们各抒己见,最后达成共识:要遵守纪律,尊重老师;男女生之间要正确对待异性,合理交往,互相尊重、互相鼓励,要关心爱护女生等。(3)拓展延伸日常生活中,你还遇到过哪些与异性有关的问题?你是如何处理的?男女生交流,教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4.感悟反思青春期在人的一生中是短暂的,但有许多名人、伟人就在这个时期内取得成就。青春期对每个人来说是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时期,所以,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勤奋努力,才能学有所成。备注三、总结收获,形成体系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互相补充,对本节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人的生长发育阶段四、当堂演练,课时巩固1.在人的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是(B)A.幼儿期 B.青春期 C.中年期 D.老年期2.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在身体和心理上会发生显着变化,下列有关青春期的叙述错误的是(D)A.人体器官的功能发育也很显着 B.男孩会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C.内心世界逐渐变复杂且性意识开始萌动 D.第二性征的出现与睾丸和卵巢分泌的性激素无关3.进入青春期后的心理表现,不正确的是(C)A.独立意识增强 B.性意识开始萌动C.不愿与人交流,自我封闭 D.遇到挫折有依赖性4.如图是睾丸和卵巢发育趋势图。据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C)岁之前睾丸和卵巢的发育都很缓慢 B.青春期中睾丸和卵巢的发育都很迅速岁时睾丸的质量比卵巢的轻 D.睾丸比卵巢发育得晚教学反思:本节课所讲授的敏感话题“遗精和月经”,是青春期正常的生理现象,同学们应该正确面对。在学习青春期心理变化时,自学与讨论相结合,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创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大胆展示自己的风采,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交往观,让学生时代在每个孩子心中留下美好的回忆。第三节人体概述课题人体概述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举例说出组成人体的主要系统以及各系统的主要器官。(2)举例说出人体各系统的主要功能。过程与方法目标(1)亲自动手实验,总结骨的特性与骨的成分之间的关系,从而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是相互统一的。(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实验能力以及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关注人体健康,热爱生命,养成良好的习惯,发扬尊老爱幼的美德。(2)通过观察和小组活动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情感。教学重点(1)识别组成人体的器官和系统。(2)举例说出人体各系统的主要功能。(3)举例说明人体的结构与功能是相互统一的。教学难点(1)举例说出人体系统的功能。(2)分析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实验探究、合作交流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入:通过前几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人类新个体的产生是由生殖系统来完成的,并且也了解了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那么,人体还有哪些系统?这些系统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它们各自有什么功能?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人体概述”。二、问题引导,探究新知1.人体的主要系统教师:在七年级上册的学习中,我们就知道人体的结构层次,哪位同学来说一下。学生积极发言,说出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教师:同学们都知道,具有相关功能的器官构成了系统,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人体的主要系统都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结合教材第15~16页,认识人体的主要系统及组成器官。教师:人体有这么多系统,它们之间是独立的还是相互联系的?教师引导学生就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做出分析。我们在体育课上,你追我赶,尽情发挥,需要哪些系统之间协调?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体育课上,至少有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参与。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并归纳:各系统之间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人体各个系统能够密切配合、协调活动,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进行的,特别是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过渡)拿出我们前几年的照片,我们又长高了,同学们,你们知道人体为什么会长高吗?备注续表2.人体系统的功能(1)人体长高的原因教师:人的身体能够逐渐长高,与骨的哪些结构有关?阅读教材第17页,认识长骨的结构,并说出其功能。课件展示图片,学生识图,结合教材认识长骨的结构。并思考下列问题:①人体为什么成年后不再长高?小组讨论后总结:软骨层骨化,长骨两端的软骨层不再形成新的骨细胞。人体不再长高。②骨折后,医生做手术时,应特别注意保护骨的哪种结构?小组讨论后总结(师引导):应特别保护骨膜,因为骨膜内有神经和血管,血管为骨组织提供营养。③长骨为什么既坚固又轻便?小组讨论后总结(师引导):长骨的骨干主要由骨密质构成,形成管状结构,所以既坚固又轻便。教师:骨既坚固又轻便,骨的哪些成分与骨的这些特性有关?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骨的特性与骨的成分之间的关系。(2)实验探究:骨的特性与骨的成分之间的关系。教师提示:①安全使用酒精灯(注意熄灯的方法)。②盐酸对皮肤、眼等有伤害,不要直接接触。指导小组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实验小组活动,及时纠正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实验观察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①骨在煅烧时有什么现象产生?最后变成什么颜色?用镊子轻轻敲击后粉碎,说明它含有什么成分?②鱼骨在稀盐酸中浸泡的过程中,你观察到有何种现象发生?说明它含有什么成分?通过实验观察引导学生解决问题:①骨在煅烧时先变成了黑色,最后变成了灰白色,同时还能闻到气味。煅烧后的骨被敲击后粉碎,说明它含有无机物。②鱼骨在稀盐酸中变软,同时有气泡产生。说明它含有有机物。补充:骨中含钙的无机盐在稀盐酸中能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总结:骨的成分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主要是钙盐,使骨脆硬;有机物主要是蛋白质,使骨柔韧。这两种成分使得骨既有一定的硬度又有一定的弹性。教师:同学们小时候一定摔过跤,可很少有人骨折;但我们却经常听说,某位老人外出时不慎摔倒,发生了严重的骨折。这是因为在人的一生中,骨成分的含量会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骨的特性也发生变化。(3)联系实际,教师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①为什么我们青少年应注意坐、立、行的姿势?②遇到蹒跚的老人过马路,你是否会扶一把?备注续表师生总结:骨的有机物与无机物两种成分使骨既有一定的硬度,又有一定的弹性,这就是骨的特性。骨成分的含量会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骨的特性也会发生变化,如:成年人,骨内的有机物约占1/3,无机物约占2/3,这样的骨既坚硬又有弹性;而老年人,骨内的无机物大于2/3,这样的骨弹性小,易骨折;儿童和青少年骨的有机物多于1/3,骨的弹性大,易变形,因此青少年要注意坐、立、行的正确姿势。3.思维拓展,巩固提升马上升入中学了,小丽想买一个新书包,在琳琅满目的商场里,有双肩包和单肩包,你觉得,她应该买哪种书包?备注三、总结收获,形成体系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互相补充,对本节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人体概述四、当堂演练,课时巩固1.下列器官不属于同一个系统的是(D)A.肝、小肠 B.鼻腔、肺C.垂体、卵巢 D.肾、睾丸2.法医为判断一死者的年龄,称取其总质量为9g的尸骨,燃烧后,灰白色,再称其质量为6.5g,此骨为(D)A.儿童的骨 B.青年人的骨C.成年人的骨 D.老年人的骨3.下列关于人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C)A.胃位于人体的胸腔中B.肝脏、肾脏、血液都是人体十分重要的器官C.从外形上看,人体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个部分D.系统是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4.下列结构与骨长长有关的是(D)A.骨密质 B.骨膜成骨细胞C.骨松质 D.长骨两端软骨层5.决定骨的硬度和弹性,在于(B)A.骨密质的厚度 B.骨内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含量之比C.骨髓腔的大小 D.骨松质的排列是否有规律教学反思:教学中通过观察活动为切入点,把本节主要知识融入到活动中去,方便了学生的记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很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学生观察长骨结构及实验探究骨的特性与骨的成分之间的关系时一定要做好调控,引导学生获取需要掌握的知识。第九章人的食物来自环境第一节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课题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举例说出食物中含有的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等对人体的作用。(2)举例说出水和无机盐是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过程与方法目标实验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实验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同人类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观点,培养学生爱护其他生物的情感。(2)培养学生形成关注、关心自身和他人健康,用科学知识指导健康生活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1)探究食物中含有蛋白质、淀粉、脂肪。(2)概述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对人体的作用。教学难点举例说明人体需要的六类营养物质对人体的作用。教学方法自主学习、观察法、分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讲述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入:人类的生存离不开食物,人类的各种食物均是由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的。食物中哪些营养物质为人体提供能量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二、问题引导,探究新知1.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活动,并完成教材第23页表91盒装或袋装食物调查表。教师:食物中一般含有哪些营养物质?让我们一起来进行一个小探究。请同学们拿出课前收集的盒装或袋装食物的包装。每个同学对经常食用的5种食物,提出有关营养成分的问题,并作出相关的假设,独立完成对5种盒装或袋装食物的营养成分的调查。合作交流:6~8人一组,汇总调查资料,分析、讨论和归纳有关信息,进行全班交流。讨论:(1)不同的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分是否相同?(2)这些食物的生产原料是什么?播放课件: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小结:食物中一般含有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水等。2.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想一想:食物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哪些能为我们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指导学生结合教材第23页内容,总结三大功能物质的作用。教师:蛋白质、糖类、脂肪是人体需要的有机物。它们既是人体的组成物质,又是人体的供能物质。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探究食物中含有蛋白质、淀粉和脂肪。以四人为一小组按步骤进行实验。目的:举例说出食物中含有蛋白质、淀粉和脂肪。备注续表实验步骤按照教材第24页实验指导中的环节进行。根据实验现象,填写下列表格。步骤实现现象实验结论1234讨论:不同的食物中含有的蛋白质、淀粉和脂肪一样多吗?提问:你知道每种食物中富含哪些营养物质吗?结合教材第25页图示,认识富含蛋白质、淀粉、脂肪和维生素的食物有哪些。教师:维生素虽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它们对维护人体健康、促进生长发育和调节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阅读教材第28页关于维生素种类和作用的列表,认识一下不同的维生素的来源和功能以及不同维生素缺乏症的表现。展示佝偻病、坏血病、夜盲症的图片,进行简单介绍。(过渡)水既然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为什么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它?下面我们再一起认识一下水和无机盐的作用。3.水和无机盐自主学习,结合教材第26页,总结水和无机盐的重要作用。观察:通过实验说出食物中含有无机盐。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按照教材中的步骤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可以看到,种子燃烧后成为灰白色的灰。有了前面骨的成分鉴定的知识,同学们都知道剩下的物质是无机盐。结合教材说出几种缺乏症的表现。巩固练习:通过阅读教材,让学生将自我评价T4食物与作用连线。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人体中需要的六类营养物质,还有一种营养物质对身体也很重要,它就是膳食纤维,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类营养物质到底有什么作用。4.膳食纤维教师:膳食纤维被称为第七类营养素,膳食纤维主要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人的肠道内没有消化膳食纤维的微生物,所以人无法消化膳食纤维,它是肠道里匆匆的过客,最终混在食物残渣里,随着粪便一起排出体外。膳食纤维不为人体提供营养,是不是对我们人体来说可有可无呢?学生结合教材第27页,说出膳食纤维的作用。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要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习惯,多吃一些粗粮和水果,有助于健康。5.思维拓展,巩固提升(1)某同学经常补钙,到医院检查后,医生却说他缺钙,为了增加补钙效果,你给这位同学提出哪些建议?(2)病人几天不进食,身体为什么会明显消瘦?备注续表三、总结收获,形成体系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互相补充,对本节知识进行归纳总结。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四、当堂演练,课时巩固1.下列物质中,既是人体的组成物质,又是人体的供能物质的是(D)①糖类②蛋白质③脂肪④维生素⑤水⑥无机盐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C.④⑤⑥ D.①②③2.为了给中小学生补充营养,国家实行营养餐改善计划,每天给贫困地区中小学生免费提供1盒牛奶和1个鸡蛋。其主要目的是给学生提供(B)A.维生素A和钙 B.蛋白质和钙C.维生素A和糖类 D.蛋白质和糖类3.缺铁性贫血患者会出现乏力、头晕等症状,他应该多摄取下列哪种食物(B)A.新鲜蔬菜 B.猪肝 C.牛奶 D.瘦肉4.在观察“食物中含有无机盐”的实验中,如果燃烧的是富含脂肪的花生种子,实验结果和原因是(B)A.形成灰,花生种子中不含无机盐B.形成灰,花生种子中含无机盐C.不形成灰,花生种子中含脂肪D.不形成灰,花生种子中不含脂肪5.下列病症与其病因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B)A.佝偻病——缺少维生素AB.坏血病——缺少维生素CC.地方性甲状腺肿——缺少铁D.夜盲症——缺少维生素D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学中通过对佝偻病、坏血病和夜盲症的介绍加深学生对无机盐和维生素缺乏症的理解和记忆,既可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交流能力。指导学生提前阅读本节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能顺利完成。第二节人体的消化与吸收课题人体的消化与吸收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消化腺的作用。(2)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3)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过程与方法目标(1)实验探究食物在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进一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尝试根据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顺序画出曲线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2)在学生了解自身身体结构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健康的饮食观,热爱生命的价值观。教学重点(1)食物的消化过程,探究食物在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2)小肠的结构与消化和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教学难点探究馒头在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分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讲述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入:馒头营养丰富,香甜可口,是北方人的主食。掰一小块馒头放在嘴里细细地咀嚼,你就能感觉到甜味,这是为什么呢?难道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有关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就能解开其中的谜团。二、问题引导,探究新知1.消化系统的组成教师:人体从外界摄取食物,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怎样才能进入人体的细胞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9页,自学找答案。(1)课件展示:消化系统模式图,让学生初步认识消化系统的组成。教师:口腔是消化系统的起始端,口腔中有牙齿,牙齿的形态是不同的,下面我们来认识牙齿。(2)牙齿的结构教师:牙齿有助于食物的消化,牙齿分为几类?每个牙齿由几部分组成?牙齿很白与牙齿外面的那种物质有关?学生结合教材第29页找出相关答案。教师:同桌之间互相观察一下对方牙齿,你看到对方哪类牙齿?牙的哪部分结构?结合教材,看谁说得最准确。学生:首先看到了对方切牙和尖牙,牙齿外面覆盖着牙釉质。教师:牙是我们人体最坚硬的器官,生、冷、软、硬等食物都要经过牙齿的咀嚼才能进入消化道内,牙齿既然这样重要,我们如何保护牙齿呢?学生:饭后及时漱口,睡前要刷牙,不吃过硬的食物等。教师:牙疼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你能说出牙疼的原因吗?学生结合教材第30页找出牙疼的原因,并了解保护牙齿的一些做法。教师:消化系统除消化道外还包括消化腺,人体的消化腺有哪些?分泌哪些消化液?指导学生结合教材找出答案。2.食物的消化教师:食物中的蛋白质、淀粉和脂肪不溶于水,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简单的能溶于水的营养物质,才能被消化道吸收。备注续表请大家结合自己的体会,通过阅读教材,说一说食物的消化过程。回答:牙齿将食物嚼碎,食物进入胃,胃的蠕动有助于食物和消化液混合,食物在小肠最终被消化。教师:刚才同学所说的,实际上就是食物的两种消化方式——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物理性消化是指通过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化学性消化是指通过消化液中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的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在消化过程中,这两种消化方式是密切配合,同时进行的。下面,我们按照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进行消化的先后顺序,分别介绍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化学性消化。下面请大家做一个实验来观察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取两支试管,分别编为1号和2号,然后各注入2毫升淀粉糊,向1号试管里滴入清水2毫升,向2号试管里滴入已准备好的唾液2毫升。振荡这两支试管。提问:为什么要振荡这两支试管?回答:使试管中的淀粉糊与后加的水或唾液充分混合。实验:同时把这两支试管放在盛有37℃温水的烧杯里恒温保存。约过10分钟后,同时取出这两支试管。提问:为什么要将这两支试管放在37℃的水中恒温保存?回答:37℃时酶的活性最强。因为温度过高,会使酶不起作用;温度过低,则会影响酶的催化作用,从而影响实验的效果。实验:向两支试管里,各滴入两滴碘液。提问:淀粉具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这两支试管里的淀粉糊的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回答:1号试管里的淀粉糊变成了蓝色;2号试管里的淀粉糊没有变成蓝色。讲述:1号试管里的淀粉糊经过实验没有发生变化,仍是淀粉,所以它遇到碘就变成了蓝色。而在2号试管里,由于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已经将淀粉分解成了麦芽糖,所以它遇碘没有变成蓝色。教师: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说明,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的作用,也就是说,淀粉是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消化的。当淀粉和麦芽糖到达小肠后,由于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能消化它们的消化酶,因此,它们又进一步被分解成葡萄糖。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是从哪里开始的?最终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什么物质?结合教材第33页,找出相关答案。提问:胆汁是唯一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不是对食物的消化来说可有可无?学生结合教材第33页第二自然段回答。教师:关于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内的消化过程,在教材第33页图914做了总结,请大家仔细阅读。(过渡)食物中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可以不经过消化,在消化道内直接被吸收。消化道中的哪些器官对营养物质有吸收功能?下面我们来学习营养物质的吸收。3.营养物质的吸收教师:人体各段消化道的吸收能力是不同的,口腔、咽和食道基本上没有吸收作用。通过阅读教材,哪位同学能够说出在消化道内哪些器官对营养物质有吸收作用?学生总结:营养物质的吸收主要在小肠内进行,胃和大肠也能吸收部分营养物质。备注续表提问: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那么小肠的哪些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学生结合教材回答:小肠很长,吸收面积大,小肠内表面具有皱襞和绒毛,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很薄。这些结构特点都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追问:那么小肠与消化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有哪些?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小肠很长,小肠内表面具有皱襞和绒毛,使小肠的消化面积增大,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能消化多种食物。4.思维拓展,巩固提升(1)胆囊患者应该减少哪类食物的摄入?(2)有些刺激性较强的物质为什么做成胶囊?(3)某人做检查,从消化道内取出了脂肪、淀粉、氨基酸等物质,这些物质是从消化道内的哪个器官取出的?备注三、总结收获,形成体系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互相补充,对本节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人体的消化与吸收四、当堂演练,课时巩固1.下列结构中哪些是消化腺(A)①肝脏②肠腺③胃④小肠⑤胃腺⑥咽A.①②⑤ B.①②③ C.①④⑤ D.②④⑥2.蛋白质初步消化的部位是(B)A.口腔 B.胃 C.小肠 D.大肠3.下列有关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是(C)A.胃能将蛋白质初步分解成氨基酸 B.肝脏分泌的胆汁含有消化脂肪的酶C.小肠内有肠液、胰液和胆汁,利于消化 D.大肠只有消化功能,没有吸收功能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设计力求最大限度地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利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命现象的能力。通过实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也逐步培养了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节膳食指南与食品安全课题膳食指南与食物安全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要求。(2)说出青少年对营养物质的需求。(3)关注食品安全及购买食品时需要重点注意的事项。过程与方法目标(1)尝试运用有关合理营养的知识,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2)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日常生活中增强关注合理膳食和食品安全的意识。(2)自觉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教学重点(1)尝试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2)增强关注食品安全的意识。教学难点(1)尝试设计营养合理的食谱。(2)关注食品安全。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分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讲述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入:据统计我国儿童体重超标的比例逐年上升,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是否有挑食和偏食习惯?如何才能做到营养全面均衡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膳食指南与食品安全”。二、问题引导,探究新知1.我国居民膳食指南(1)合理膳食的意义课件展示:肥胖和瘦弱的学生图片。质疑: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学生观察图片总结:肥胖是因为营养过剩,瘦弱是因为营养不良。(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7页,说出《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是如何指导人们饮食的。教师:通过膳食指南建议,你还存在哪些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学生:不吃早餐、偏食、挑食、暴饮暴食、饮食过咸等。教师讲述:早餐必须要吃好,主食为主,副食次之,不能偏食。长期偏食、挑食,会造成体内某种营养素的缺乏,不能保持身体健康;吃盐太多,容易使血压升高、加快骨钙丢失;饮料含糖较多,甜饮料喝得多了,会影响正餐营养的吸收;暴饮暴食会损害肠胃。教师:除了这些不良习惯外,你还存在哪些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学生纷纷根据自身情况找出一系列的不良习惯,深刻认识到不良习惯带来的严重危害。教师展示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设计的膳食宝塔,让学生将相关食物填写在合适的位置。(3)青少年对营养的需求教师:一日三餐的合理能量比例是多少?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在日常饮食中应注意些什么?我们的饮食应遵循什么原则?备注续表学生讨论、交流,结合教材第38页,回答相关问题。(过渡)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我们自己动手设计一份合理的营养食谱,要先去市场买菜,这就涉及食品安全的问题,下面我们再来关注食品安全。2.食品安全(1)怎样购买安全食品根据课前布置,以小组为单位发布搜集的有关食品安全的信息。教师听取学生的资料收集,引导学生对当前某些相关社会现象进行分析评论,使学生整体感知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阅读教材第38页,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要保证食品安全,还需要关注哪些方面?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交流生活经验教训,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师生总结,课件展示答案。(2)关于食品安全的问题,你还有哪些补充?教师引导学生从预防食物中毒、防止食品污染角度深层次认识食品安全问题,再次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课件展示预防食物中毒和防止食品污染的内容。3.了解绿色食品学生阅读教材第37页小资料,认识食品的安全标志。4.思维拓展,巩固提升(1)有人说有“虫眼”的蔬菜和水果,农药含量少。请你对这种说法做出科学评价。(2)能用发霉、变质的残羹剩饭或饲料喂养家禽家畜吗?为什么?备注三、总结收获,形成体系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互相补充,对本节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膳食指南与四、当堂演练,课时巩固1.“合理膳食,均衡营养”是人们的健康理念,下列生活习惯与此不相符的是(B)A.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 B.夜晚时间长,晚餐应多吃肉少吃菜C.三餐分配要合理,切忌暴饮暴食 D.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但食不过量2.为了晓明更健康,妈妈设计了四份午餐食谱,其中最为合理的是(A)A.米饭、黄瓜炒鸡蛋、水果沙拉、鳕鱼豆腐 B.可乐鸡翅、炸薯条、可乐、汉堡C.牛肉热干面、蒜香牛蹄筋、新疆大盘鸡、腌黄瓜 D.烤面筋、烤羊肉串、烤鸡翅、烤实蛋3.“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始终是人们高度关注的热点。购买食品首先应考虑的是(A)A.食品的保质期 B.食品的营养价值C.食品含热量的高低 D.食品含维生素的种类教学反思:这节课基本达到了教学的预期效果,学生的配合程度也很好。但是在细节的处理上还有待提高,比如对于学生设计的食谱的评价,对于学生反馈的调整。第十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第一节血液和血型课题血液和血型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描述血液的组成和各组成成分的主要功能。(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3)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及鉴定的过程。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够简单分析血液常规化验数据,提高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模拟血型鉴定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人体血量等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心他人的情感。教学重点(1)准确描述血液的基本成分和各自的主要功能。(2)ABO血型的类型以及安全输血的原则。教学难点(1)血常规检查对诊断疾病的意义。(2)血型的鉴定过程(模拟)。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实验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入:同学们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生病去医院,医生总会让我们去做个血常规化验。为什么医生可以通过检验报告单的数据来判断我们的身体出现的状况?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血液的组成及功能。二、问题引导,探究新知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教师:血液在我们身体内不停地循环流动,把我们生命活动需要的物质运输到全身各处,把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运走。血液的这些功能与哪些成分有关呢?下面我们就共同来探究一下。(1)血液的分层现象展示提前准备好的甲、乙两试管,甲试管中放入柠檬酸钠溶液,乙试管中不放,取一定量的新鲜血液,分别放入甲、乙试管中。让学生观察所出现的现象。学生:甲试管的血液出现了明显的分层现象,乙试管的血液凝固了。教师:请同学们观察甲试管内分层的血液,思考以下问题:血液分为几层?各层有何区别?课件展示:试管中加入抗凝剂的血液分层现象。学生:看到了3层。最上层呈淡黄色,最下层呈红色,中间一层很薄,呈白色。教师:很好,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各层中有什么物质?结合教材第42页内容,学生总结血液的组成。教师:我们认识了血液的组成,阅读教材第43页第一自然段,说出血浆的成分和功能。教师:我们通过观察人血涂片,了解3种血细胞,认识各种血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备注续表(2)组织学生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液的永久涂片,注意学生显微镜操作的规范性。观察涂片,并讨论如下问题:①视野中哪种血细胞数量最多?②如何区别红细胞与白细胞?③你看到血小板了吗?④血液为什么呈红色?围绕学生的讨论结果,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3~44页内容,以列表的形式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3种血细胞的数目、形态和结构特点。教师:血细胞在我们的生命活动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如果它们的数量发生改变,对我们的健康会有影响吗?教师引导学生学会阅读血常规化验数据,参考值与检查结果对比,说出出现异常的血细胞成分,会出现的症状。(3)学以致用①中国足球队在备战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时,为什么选择平均海拔1895米的昆明为集训地。你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这对运动员的身体机能会产生什么影响?教师点拨,学生能够认识到:高原同平原地区相比,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较少,在这种环境中集训,可增加运动员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从而增强足球运动员血液的供氧能力。②有人验血发现白细胞含量超过正常值,这说明什么问题?学生:说明身体有炎症。2.输血和血型教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血液有运输、防御和保护的功能,血液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果一个人由于某种原因大量失血或极度贫血而危及生命时,医生会如何救治患者呢?学生:应当紧急输血。教师:确实如此,因为体内血量的相对稳定,对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有重要的意义。但一般情况下,人体一次失血如果不超过血液总量的10%(约400mL),对身体健康就没有太大的影响。一次失血超过血液总量的30%(约1200mL),才会危及生命。学生提出疑惑:为什么不会有影响,血液不是很重要吗?教师: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mL,所丧失的血浆和血细胞可在短期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所以不会影响健康。正常献血不仅无损健康,而且有益健康。科学家研究证实,献血后可刺激骨髓造血,促进血液的新陈代谢。教师:在医院给病人输血时一定要先给受血者和献血者做血型鉴定,血型相同方可输血。同学们知道有关血型的知识吗?你们知道自己和亲人及朋友的血型吗?学生基本上都知道ABO血型系统。相当一部分同学清楚自己的血型,也有少数同学知道父母的血型。有学生提出:为什么输血要输同型血?异型输血会有何不良后果?教师课件展示:异型输血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的图片。学生观看之后恍然大悟,非常容易理解和接受输血的原则。教师:同学们知道血型是如何鉴定出来的吗?结合教材第45页,了解血型鉴定的过程。输血时,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在紧急情况下,什么血型的人可以少量地输给其他三种血型的病人?什么血型的人可以少量地接受A型、B型或O型血?备注续表学生阅读教材第47页第一自然段内容,师生共同明确问题答案: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异型血只能输入少量;O型血的人为万能输血者,可以输给其他血型的病人;AB型血的人可以少量地接受其他血型的血。教师:是不是什么人都能献血?学生:不是。小孩和老年人都不能献血,有病的人不能献血。教师:为了维护献血者和受血者的健康,我国在1997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该法规定:“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另外《献血法》还规定:“如果无偿献血者累计献血达1000mL以上,将终生免费用血,其直系亲属将免费享用与其献血量等额的用血。”3.思维拓展,巩固提升小江一家三口的血型各不相同,爸爸可以给小江和妈妈输血,小江也可以给妈妈输血,但妈妈既不能给爸爸输血,也不能给小江输血,爸爸、妈妈、小江各是什么血型?备注三、总结收获,形成体系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互相补充,对本节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血四、当堂演练,课时巩固1.某人不慎感染新冠肺炎,住院治疗期间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请你推测他的血液中明显增多的血细胞是(B)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干细胞2.血液的下列成分中,能完成运输功能的是(A)①血浆②红细胞③白细胞④血小板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3.下列关于血液的叙述,错误的是(C)A.血浆呈淡黄色,其中含大量的水,还含有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B.缺铁容易贫血,从而降低人体运输氧的能力C.白细胞有多种,都没有细胞核D.血小板减少会影响人体止血和凝血的功能4.某同学是B型血,按照ABO血型输血关系表,她可以接受的血型是(D)型和O型型和B型型和B型型和B型教学反思:本节课知识容量较大,教学中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多媒体课件等来突破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关于血液永久涂片的观察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节人体的血液循环第1课时血管和心脏课题血管和心脏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2)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3)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实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认识到拥有一个强健的心脏是非常重要的。教学重点(1)动脉、毛细血管、静脉三种血管的结构与功能。(2)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教学难点(1)三种血管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2)心脏瓣膜的位置及其开启、关闭与心脏血流方向的关系。教学方法观察、合作、实验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入:我们知道,人体因创伤出血时,有时血液只是少量地渗出,有时是缓慢地流出暗红色的血液,最为严重的则是喷射出鲜红色的血液。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出血情况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有关血管的知识。二、问题引导,探究新知1.血管血管是血液流动的管道,下面我们通过观察三种血管示意图,说出其结构特点。(1)请学生分别介绍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学生结合教材第50~51页,总结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管壁结构特点、分布状况、流速及其功能。教师:根据毛细血管的特点,你能说出它有何功能?课件展示:血液与组织细胞的物质交换。学生观察、归纳,得出毛细血管的功能:是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2)教师补充:血液在压力较小的情况下,会出现倒流的现象,为了防止倒流,在人体的四肢内的静脉血管里有一特殊的结构——静脉瓣。课件展示:静脉瓣活动示意图,学生能够理解静脉瓣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备注续表(3)教师:血管是血液流动的管道。血液在三种血管之间是如何流动的。学生结合教材示意图及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的功能,理解三种血管内血流方向为动脉→毛细血管→静脉。教师适时补充通过血流方向判断血管类型。(过渡)血液在血管中不停地流动,其动力就来自心脏,心脏有哪些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相适应?我们来一起认识心脏的内部结构。2.心脏的结构(1)亲自体验探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以下环节初步学习心脏的有关知识。①摸摸胸口,感受心脏的跳动。通过图片,判断心脏的位置。②通过大屏幕上的图片和完整的心脏,感受心脏的形状。③捏捏老师给大家提供的完整的猪心脏,说出自己的感觉,做出准确的推测。④请小组同学合作,参照教材中的彩图,探究心脏的结构。教师拿出模型放在展示台上,教会学生心脏模型的位置摆放。(上下端的判断:心尖一端为下端,血管一端为上端。左右面的判断:心尖偏向一侧为左侧,心尖偏离一侧为右侧)(2)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51页,思考下列问题:①心脏有几个腔?②各腔之间是否相通?心壁厚薄有什么差别?③每个腔分别与哪些血管相连?④什么结构保证血液只能向一个方向流动?学生结合教材自主找出答案。(3)课件展示:心脏工作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步观察心脏每跳动一次经历的过程,提示学生注意每一个过程中心房、心室、房室瓣和动脉瓣的变化及血液流动方向。总结:左右心房收缩时将血压至左右心室;左右心室收缩时将血分别压至主动脉、肺动脉;当全心舒张时,血液流回心脏。(过渡)中医在诊治病人前,先给患者“切脉”。从脉搏跳动上发现人体的“蛛丝马迹”。脉搏是如何产生的呢?3.心率和脉搏让学生摸一摸自己的颈部或腕部动脉的搏动。感受动脉的位置。学生结合教材知道脉搏是如何产生的。心率和脉搏的关系。教师:在上体育课后,或者当你从一楼一口气爬上五楼时,你就会感觉到心“砰砰”跳动得厉害,在平时却没有这种感觉,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出其原因。4.思维拓展,巩固提升(1)取一个新鲜猪心脏,从主动脉注水,水从哪里流出?如果换种做法,把下腔静脉扎紧,从上腔静脉注水,水又会从哪里流出呢?(2)最简单的判断心脏左右的方法是什么?根据新学到的知识,归纳:心房与心室之间有瓣膜,心室与动脉之间也有瓣膜,瓣膜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心脏的心房与心室间的房室瓣只能开向心室,动脉瓣只能开向动脉,这就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会出现倒流。所以,从主动脉注水,水会从主动脉流出;如果从上腔静脉注水,心房和静脉之间没有瓣膜,水会从上腔静脉进入右心房,由右心房进入右心室,然后从与其相连的肺动脉流出。用手捏两侧的心室,较厚的一侧是左心室,较薄的一侧是右心室。备注续表三、总结收获,形成体系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互相补充,对本节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血管和心脏四、当堂演练,课时巩固1.动脉是指(C)A.运送含二氧化碳等废物多的血液的血管 B.输送含氧和营养物质多的血液的血管C.将血液从心脏运送到全身各处的血管 D.将血液从全身各处运输回心脏的血管2.人体内的三种血管各具特点,下面不属于毛细血管特点的是(A)A.分支较多,管内血流速度最快B.数量很大,分布最广,遍布全身各处组织中C.内径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D.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3.正常人的心脏瓣膜向一个方向开放,可防止血液倒流。血液流动的正确方向是(B)A.心房→心室→静脉 B.心房→心室→动脉C.心室→心房→静脉 D.心室→心房→动脉4.如图是心脏解剖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是主动脉,将血液运往全身是肺静脉,与8右心房相连是右心室,其肌肉壁最厚和1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5.成年人安静状态下的心率平均值约为(C)A.16~18次/分次/分次/分 D.100次/分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一定的难度。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用课件展示或以猪心脏为观察体,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有关心脏的形状、大小、结构的知识内容;有利于增强学生对难点教学内容的进一步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点多,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以便于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第2课时人体的血液循环课题人体的血液循环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描述血液循环的过程。(2)说出血液在循环过程中成分的变化。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鱼尾鳍的血液流动,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血液循环的学习,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2)认同三种血管之间的辩证关系,通过学习,理解血液流动方向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血液循环的途径。教学难点(1)观察鱼尾鳍的血液流动的实验过程。(2)血液在循环过程中的成分变化。教学方法自主学习、读图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入:剧烈运动结束后,同学们是否有心脏狂跳不止,呼吸也非常急促的感觉?剧烈运动时心跳加快,有什么重要意义?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有关人体血液循环的知识。二、问题引导,探究新知1.人体的血液循环(过渡)我们已经知道,心脏收缩时,左、右心室的血液是同时泵出心脏,血液离开心脏后经过了哪些路径,发生了哪些变化,又是如何流回心脏的?学生观察教材第54页图,讨论:(1)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起点、终点及大致路径。(2)在体循环和肺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有哪些变化?在何处发生的变化?提示学生阅读教材第54页内容,自主归纳,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循环路线,血液成分发生变化的部位。课件展示:血液循环路径及血液成分变化。对血液循环有了全面认识,学生归纳血液循环的意义:为组织细胞运输氧和营养物质,运走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想一想:有人说,动脉中流的是动脉血,静脉中流的是静脉血,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学生:这种说法不对。在体循环中动脉里流的一般是动脉血,静脉里流的一般是静脉血,但在肺循环中肺动脉里流的是静脉血,肺静脉里流的是动脉血。(3)思维拓展,巩固提升某人患有肠炎,在上臂进行静脉注射,药物需要经过心脏几次才能到达病灶?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上臂进行静脉注射,药物进入血液后,经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心脏)→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心脏)→主动脉→腹部动脉→小肠毛细血管(病灶处)。药物经过心脏2次。备注续表2.血压教师:提起高血压,相信大家并不陌生,许多家庭都有高血压患者。什么是血压?血压是如何测得的?血压维持在哪个范围内才算正常?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5页内容,总结出答案。教师:高血压患者会表现出一些相应症状,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能有效预防高血压。同学们结合教材第55页最后一自然段,认识高血压对人体的危害及预防措施。情感教育:血压高和血压低都会影响人体健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不挑食、不偏食,合理调整饮食习惯,保证我们的心血管健康。备注三、总结收获,形成体系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互相补充,对本节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人体的血四、当堂演练,课时巩固1.下列关于“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C)A.用干纱布把小鱼包起来,只露出尾部B.用放大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情况C.选择尾鳍作为观察部位,是因为尾鳍薄而透明D.若观察到红细胞呈单行通过的血管,则该血管为静脉2.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中循环流动。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血液流动的共同规律是(D)A.心房→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室 B.心房→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室C.心室→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房 D.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3.人体静脉注射的消炎药到达膈和骨骼肌,至少经过左心室的次数分别是(B)、1、1、2、24.下列关于心脏和血液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C)A.左心房与肺静脉相连B.一次心跳包括心脏的收缩与舒张过程C.心脏内血液流动的方向:静脉→心室→心房→动脉D.体循环与肺循环同时进行5.图中①③表示血管,②表示人体器官,箭头表示血流方向。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C)A.若②是肺,则①中是动脉血B.若②是肺,则③中血液流向右心室C.若②是脑,则①可以表示主动脉D.若②是脑,则③中氧含量大于①教学反思:本节课实验、探究活动较多,可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且运用启发性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注意及时运用不同的语言鼓励学生对其肯定,落实思想教育。第三节人体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课题人体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2)举例说明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3)概述呼吸运动过程。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及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学会分析、归纳、总结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2)通过呼吸系统结构的学习,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关注自身健康。教学重点(1)概述呼吸运动的过程。(2)举例说明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教学难点概述呼吸运动的过程。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实验探究、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入:播放一组关于被雾霾笼罩的城市的图片。教师:雾霾夺走了城市蔚蓝的天空,人类在这样的环境下无法正常呼吸。雾霾会对人体造成极大的伤害,雾霾中的有害物质是如何进入人体内的?我们先来认识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二、问题引导,探究新知1.呼吸系统的组成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57页,认识呼吸系统的组成示意图。(1)课件展示呼吸系统结构模式图。请学生到前面展示台,将写有结构名称的纸片贴到模式图相应位置,强化记忆和理解。(2)现在请同学们深呼吸,思考当我们进行吸气时,气体是如何进入我们体内的?学生:从鼻进入,经过咽、喉再进入气管和支气管,最后进入肺里。教师:上体育课时,老师常常会让我们用鼻吸气,用口呼气。用鼻吸气有哪些好处?学生畅所欲言:鼻腔内有鼻毛能够阻挡灰尘和病菌。教师:鼻腔内有鼻毛,除此之外,鼻腔内还有鼻黏膜,鼻黏膜内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黏膜还能分泌黏液,对吸入人体的空气有温暖、湿润作用。同时,鼻毛还能够阻挡灰尘和病菌。教师:我们已经了解了鼻的结构及作用,请同学们思考讨论下面两个问题。①感冒时会鼻塞,我们常用口呼吸,为什么会有口干舌燥的感觉?②北欧人与赤道附近的人相比,鼻子大一些,鼻腔长一些,其主要原因是什么?③有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人体就能完全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吗?师生总结:①口腔没有湿润空气的作用,用嘴呼吸导致口腔水分蒸发太快,因此有口干舌燥的感觉。备注续表②北欧天气寒冷,鼻子大、鼻腔相应长一些,有利于预热冷空气。③呼吸道对气体的处理作用是有限的。如果环境中空气过于污浊,经过呼吸道处理后进入人体,有害物质对人体的健康也会造成危害。教师:空气质量与我们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那么,当沙尘暴来临时我们有哪些应对措施?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又应该做些什么?学生畅所欲言,如戴口罩、大面积植树造林等。(3)教师:在公共场所都会有不要随地吐痰的标志。痰是如何产生的?随地吐痰会有哪些危害?结合教材第58页第二自然段,说出相关答案。(4)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肺的哪些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师生共同总结:①肺泡数量多,肺泡面积大;②肺泡壁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③肺泡外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2.呼吸运动人每时每刻都要进行呼吸,和植物的呼吸作用一样,都是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我们已经知道了,呼吸道是气体进入人体的通道,那么气体为什么能够进入体内?(1)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呼吸运动这一过程,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做:深吸一口气,再慢慢呼气。教师:大家能感受到在这个过程中你的胸廓的变化吗?请一位同学描述这一过程。学生感受:吸气时,胸廓扩张。呼吸时,胸廓缩小。(2)播放课件:展示呼吸运动示意图。教师:呼吸运动过程中胸廓容积增大和缩小,与什么有关系呢?学生结合教材总结呼吸运动过程:吸气:肋间肌、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肺扩张——气体入肺呼气:肋间肌、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胸廓缩小——肺回缩——气体出肺(3)思维拓展,巩固提升会游泳的同学是否有这样的经历,游泳时,水漫过胸部就会有呼吸困难的感觉?这种感觉是怎么造成的?师生共同总结。(4)人工呼吸是救治呼吸骤停患者的有效措施,其原理是什么?人工呼吸就是用人工的方法让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使肺被动的扩张和回缩,维持肺的通气功能。3.肺活量(1)播放测量肺活量的图片,图片上的人们在进行什么测量?学生:测量肺活量。老师:肺活量是体检时的一个指标。大家测量过自己的肺活量吗?学生:测量过。什么是肺活量呢?阅读教材第60页说出其概念以及成年人肺活量的数据范围。(2)思维拓展,巩固提升当吸气刚刚停止时,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相比会怎样?肺内的气体是新鲜气体还是混合气体?备注续表[趣味阅读]婴儿都是哭着来到这个世界的。婴儿一出生为什么会哭呢?在母体子宫内,胎儿的肺内没有空气,肺部的组织还犹如一团乱麻,紧紧地粘在一起,在婴儿出生之后,身子从原来的蜷缩状态变成了伸展状态,因此胸廓开始打开。胸腔和肺叶的展开,使得婴儿能够呼吸第一口新鲜空气,而呼吸进去的气体,同样需要呼出。而呼出的过程需要经过喉咙,喉咙一紧张,就会出现紧缩的状态,进而影响到声带的收紧,当气体冲出声带之后,婴儿就发出了哭泣的声音。备注三、总结收获,形成体系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互相补充,对本节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人体和外界环四、当堂演练,课时巩固1.下列器官中,不属于人体呼吸道的器官是(C)①口腔②鼻③咽④喉⑤气管⑥支气管⑦肺A.②③ B.③④ C.①⑦ D.⑤⑥2.呼吸道不仅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下列对呼吸道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B)A.呼吸道是气体进入人体的通道B.鼻腔内的鼻毛和黏液在阻挡灰尘、细菌时形成痰C.“鼻涕”是鼻黏膜的分泌物D.鼻腔黏膜中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温暖3.下列有关肺泡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D)A.肺泡壁外缠绕着毛细血管 B.肺泡小、数目多,总面积大C.肺泡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D.体育锻炼能增加肺泡的数目4.呼气时,人体内不会发生的是(A)A.肋间肌收缩 B.膈向上移动C.胸腔容积缩小 D.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5.人在呼吸时,胸廓扩大导致吸气、缩小导致呼气。下列哪种组合表示肺处于吸气状态(B)A.甲、丙 B.甲、丁 C.乙、丙 D.乙、丁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人体的生理活动密切相关。通过资料分析中不同问题的学习讨论,重点掌握呼吸道的作用、呼吸运动的过程。通过课件演示,使重点、难点知识更容易理解、掌握。整节课气氛和谐,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第四节人体内的气体交换课题人体内的气体交换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概述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2)概述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探究“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的活动,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2)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2)通过自学《预防煤气中毒》,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教学重点(1)说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2)说出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教学难点气体交换的原理。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实验探究、讲述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入:在7年级上册的时候,我们已经认识了细胞的结构,知道动植物细胞内的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能够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那么氧气是如何进入组织细胞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二、问题引导,探究新知1.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教师:人体每时每刻都要呼吸,呼出的气体和进入人体的气体相比有什么变化呢?我们一起来探究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探究]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做出假设:呼出气体比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多。设计实验:如教材第63页的图1015所示。讨论:这个实验方案不足之处主要有哪些?回答:这个实验能证明人体呼出的气体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但不能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比空气中的多。讨论:小组提出改进意见,并设计本小组的探究计划。回答:认为应设计对照实验,一个烧杯中通入人呼出的气体,另一个烧杯中通入吸入的气体(空气)。实验方案:(1)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两个烧杯,标号1、2。备注续表(2)用塑料管向1号烧杯的石灰水里吹气。(3)将塑料管插入2号烧杯的石灰水中,再将洗耳球的吹嘴对准塑料管的管口,然后用手挤压洗耳球,将空气吹入石灰水中。分组实验:各小组按照自己的实验设计进行操作。结论:1号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号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说明呼出气体比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多。讨论: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二氧化碳的含量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小组讨论回答:人体利用了氧气,产生了二氧化碳。2.气体交换的原理提问:这是人体内气体交换的结果,那么体内的气体是如何进行交换的呢?演示:在讲台前喷洒有香气的空气清新剂。请闻到香味的同学举手。讲述:这是气体的扩散作用,一种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气体交换就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进行的。(1)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组织细胞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运用动画设置),师生共同探讨,相互交流,使学生充分理解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交换后血液的变化情况,并用文字图表示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变化过程。(2)请学生总结出肺泡里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发生的部位、交换过程以及交换结果。通过总结,升华本部分知识。(3)教师出示人体获得氧气的过程示意图,学生总结人体呼吸的全过程:①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完成的;②肺泡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④组织里的气体交换也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4)教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能够看出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最高的部位分别是哪里吗?学生:氧气含量最高的部位是肺泡,二氧化碳含量最高的部位是组织细胞。(5)思考: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至少要经过几层细胞膜?3.联系实际,巩固提升(1)人溺水致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因煤气中毒死亡,是呼吸的哪一个环节发生了障碍?师生交流总结达成共识:人溺水致死是因为阻碍了肺的通气;煤气中毒是阻碍了氧在血液中的运输。备注三、总结收获,形成体系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互相补充,对本节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人体内的续表四、当堂演练,课时巩固1.下列关于肺泡与血液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正确的是(C)A.氧气与二氧化碳从血液进入肺泡B.氧气与二氧化碳从肺泡进入血液C.氧气从肺泡进入血液,二氧化碳从血液进入肺泡D.氧气从血液进入肺泡,二氧化碳从肺泡进入血液2.如图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根据图示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箭头①所示气体为二氧化碳 B.箭头②所示为血液中的各种营养物质C.箭头②所示气体为氧气 D.血液经过此处后,静脉血变为动脉血3.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人体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增多了。二氧化碳来源于(D)A.肺泡 B.血液 C.组织液 D.组织细胞4.如图为人体呼吸全过程图,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完成的过程是(C)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5.如图所示是一位同学为探究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而做的实验装置,请回答。(1)提出问题:人呼出的气体中是否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2)作出假设: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3)①如果气体的进出均选择弯管,应向A处吹气,在B处吸气。?②向瓶内分别吹气、吸气后,石灰水明显变浑浊的是甲瓶。?③在本实验中,乙瓶属于对照组。?(4)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人体的生理活动密切相关。通过资料分析中不同问题的学习讨论,重点掌握人体内气体交换过程及原理。通过课件辅助教学,使学习过程更容易理解,知识掌握更轻松自如,整节课气氛和谐,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第五节人体能量的供给课题人体能量的供给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说明人体内能量供给的过程。(2)说出体温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及维持体温恒定的重要性。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测量自己和他人的体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关注身体健康。(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说明人体内能量供给的过程。教学难点说明人体内能量供给的过程。教学方法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引导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入:秋冬季是流感的高发季节,在患上流感后,有的同学会出现发热症状,发烧对人体具有哪些特殊意义呢?体温过高对人体造成哪些影响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就会找出答案。二、问题引导,探究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