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1页
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2页
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3页
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4页
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8页西方的文官制度一、选择题1.“西方文官制度是在多党竞争条件下进行正常管理活动的需要,也是资产阶级宣传国家超阶级性的产物”。这反映了西方文官制度()A.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B.强调廉洁奉公和群众监督C.与中国科举制度有渊源关系D.实现了政治与管理的结合2.英国文官制度是西方国家建立最早的,文官从进入政府到退休为止,在政府内部流动较少,与外界接触不多,容易滋长墨守成规的倾向。这突出反映了英国文官制度()A.贵族化色彩浓厚B.重视通才教育C.强化职业道德D.具有稳定的传统3.1883年美国《彭德尔顿法》规定:文官必须通过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不得因为政党关系等政治原因被免职,也不得强迫文官参加政治活动或提供政治捐款;文官在政治上要保持“中立”。《彭德尔顿法》的颁布()A.确保了美国官员的政治中立B.实现了美国用人制度的公平C.根除了美国社会的政治腐败D.提升了美国的国家治理能力4.1870年,英国再次颁布法令,规定文官委员会委员在财政部的监督下,有权独立决定被录用文官的基本条件。为了避开保守势力的压力,又规定外交部和内政部例外,某些高级官职可不经考试而由内阁直接任命。这些规定()A.反映了内阁有凌驾法律的权力B.保证了公共行政事业的稳定C.体现了文官制度仍需逐渐完善D.助长了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5.19世纪以来,英国政府的官员分为两类:一类是政务官,包括大臣和政务次官或政务秘书,他们随内阁共进退;另一类是事务官,即文官,包括常务次官直至以下的一般政府工作人员,负责具体事务,不受党派影响,可以长期任职。这一做法()A.保障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标志君主立宪制的成熟C.防止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滋生D.完善了代议制民主政治6.在英国的文官制度建立过程中,先是在1855年明确规定,“通过建立适当的考试系统,选拔能干的人才从事公共服务”,后又在1870年颁布法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这些规定的出台()A.有利于提高英国政策的延续性B.摆脱了政党政治对英国的影响C.有助于对文官行政能力的保障D.引发了英国报考公务员的热潮7.美国政府还把分类法应用于几乎所有文官职位,文官“无过失不受免职处分”。国家通过立法明确规定:文官必须忠于国家;严守国家机密;文官一律不准从事任何与本部业务有关的盈利事业;文官不得参加政党活动,不得公开发表政见,或对政府施政任意批评,使政府感到为难。这()A.彰显官员选拔公正和社会公平B.杜绝了官员权力滥用和腐败C.有利于政府工作的延续和稳定D.提高了文官系统的办事效率8.有学者认为,“文官制度改革和议会改革一样,不仅推动资产阶级民主化的进程,而且对其他国家的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世纪英国著名学者约翰·穆勒当年也称,文官制度改革是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公务革新之一”。两者看法的共同点是()A.文官制度改革推动了英国的民主化B.英国文官制度确立了世界各国官制改革的准则C.肯定了英国文官制度的深远影响D.否定了英国文官制度的历史价值9.1854年英国公布的《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要求成立文官事务委员会,确立公开竞争考试制度。其中高级文官考试内容,具体如下必考科目作文、英语、现代或基础经济、普通科学、辅助文字选考科目(任选6门)文学、历史、哲学、经济、法律、经典、梵语、外文、政治、数学和自然科学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考试内容借鉴了中国科举制B.凸显了政务官的专业化要求C.推动了英国政党政治的形成D.高级文官侧重综合知识考查10.自20世纪80年代初到1987年,白金汉宫中的40位常任次官和135位副常任次官,大多数是由撒切尔夫人与其大臣根据他们的政治倾向而任命的。至1972年,日本20世纪出任首相的35人中,只有5人没有担任事务官或军官。据此可知()A.政务官和事务官“泾渭分明”B.文官忠实执行政府政策C.文官“政治中立、职务常任”D.两官分途走向交叉互融11.如表所示为英国文官制度形成和发展进程(部分)由如表可知,英国文官制度()1805年英国财政部开始设立事务官。1830年英国其他各部也相继设立事务官,以解决工业革命带来的新的社会事务管理问题。1832年第一次议会改革,为文官制度启动奠定了基础。1854年英国议会提出了《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又称为《诺斯科特─屈维廉报告》)。该报告奠定了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基础。1855年帕麦斯顿内阁颁布《关于录用王国政府文官的枢密院令》,决定成立不受党派干涉的文官委员会,独立主持文官考试。1870年颁布了关于国家文官制度的第二个枢密院令,补充规定,凡未经考试并持有文官事务委员会颁发的及格证书者,一律不得从事任何事务官职。至此,世界近代史上第一个文官制度在英国正式确立。A.受社会经济和政治变化影响B.发展过程历经曲折C.使复杂的社会矛盾得以缓解D.主导政党政治发展12.英国文官考试制度规定,高级文官的初试科目为书法、拼写、算术、英文4门;复试科目为希腊语、德语、罗马语、意大利语、法语、自然科学、政治经济学、法学、数学等13门。此外,若考生要报考海军部、邮政总局、司法部等部门,还要另考专业性科目。这旨在()A.提高官员专业素质B.推动社会教育发展C.提升国家治理水平D.建立廉洁公平政府13.美国早期的联邦政府文官一直实行任命制,其标准是家庭出身、品德和才能。1829年民主党人杰克逊任总统时,因为许多官员对他和民主党公开表示不满,杰克逊就利用职权罢免了许多联邦官员,启用了一批民主党支持者。此后,政党分赃制逐步形成。这种做法()A.加强了政党对国家政治的控制B.有利于政府工作的合法性C.有效防止了贪污腐败现象发生D.破坏了三权分立民主原则14.从“光荣革命”到19世纪初,一些奴颜婢膝的“国王之友”和政治掮客,单凭王室支持登上相位,用国王恩赐官职的润滑剂维持着行政机构的运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国王违背《权利法案》中议会至上的原则B.英国行政权力脱离了议会监督C.英国近代政体中长期保留了传统政治色彩D.英国还没有建立责任内阁制15.191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史密斯—休斯法案》,由联邦政府出资对文官进行职业培训,希望实现官僚体系的科学管理。美国开展文官培训意在()A.消除两党的利益矛盾B.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C.扩大公民的参政权利D.完善现行的联邦体制16.英国曾于1855年、1870年两次颁布法令,规定由独立于党派之外的文官委员会主持文官考选,文官不得参与政治活动和盈利性经济活动。1883年的《美国文官法》也规定:任何公务人员都没有权力利用职权或个人影响去强迫别人或别的团体采取政治行动。由此可知,当时英美文官制度改革的相同目的是()A.保证公共权力运行的稳定B.完善欧美国家的政党政治C.杜绝官员权力滥用与腐败D.彰显选拔公正与社会公平17.英国前首相张伯伦曾对常务次官们说:“你们没有我们也能办事,而我们没有你们则不能做任何事。”这体现了强识()A.政治中立利于政策的连续性B.文官制度提高了政府的效率C.英国文官系统的相对独立性D.责任内阁制下议会制约力强18.1700年英国《吏治澄清法》规定,凡接受皇家薪俸和年金的官吏、各部部长及公务员,均不得担任议会下议员。这一规定的历史背景是()A.工业革命的兴起B.代议制政治的完善C.议会改革的进行D.责任内阁制度产生19.英国责任制内阁确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胜选党派组阁,政府官职就由该党成员担任。1850年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规定负责具体行政事务的官员不得参选议员,不能介入党派活动。这种变化说明()A.议会被政党操控阻碍民主政治发展B.文官制度是英国民主制改革的根本C.改革目的是保证施政措施的连续性D.责任制内阁不具备分权制衡的特征20.17—18世纪的欧洲出现了空前的中国文化热。很多启蒙思想家讴歌和赞美中国的体制、文官制度和伦理道德等,他们“借孔子和儒家思想之力,冲破了桎梏他们自己的神权以及王权,因而进人了现代社会”。这种现象表明()A.当时中国的社会制度比欧洲各国优越B.中国文化在启蒙运动中起过积极作用C.儒家学说与启蒙思想的主要内容相同D.中国文化蕴含自由平等与理性的特质21.英国1855年文官改革,以择优录取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1870年,枢密院规定,多数重要官员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这体现了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与中国古代科举制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都()①扩大了政府行政官员的来源②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③推进了社会公平公正④打破特权阶层对官场的垄断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22.宋代科举出身的士大夫大多出身寒微,缺乏家族的基础,也没有世袭的凭借,流动性很大,与世袭的皇室相比,自然显得微弱无力,不得不特别推尊皇帝。这一现象表明()A.科举制度施行淡化了等级观念B.基层政权向社会下层民众开放C.社会流动加速有利于君权加强D.选官和用人制度实现公平公正23.家谱是记录家族世系繁衍及其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商周时期就有用于祭祀的家谱。东晋、南朝时期,家谱发展迅速,岀现了专修家谱的机构,谱谍学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与家谱发展关系密切的是()A.儒、佛、道“三教合归儒”B.官吏选拔标准的重大变革C.从分裂到统一的政治形势D.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24.明朝实行巡按御史和按察司双重监察体制。巡按御史由中央派遣,巡查地方行政、财务、教育、农田、水利、治安乃至风土民情,视问题轻重随即处理,或回京交有司处置,或交皇帝裁决;按察司为地方常驻检察官,以监察吏治和审理冤狱为主要职责。这一体制()A.标志着监察体制的专业化B.有利于监察的全面和深入C.完善了地方权力制约机制D.实现了监察权的集中统一25.汉武帝以贤良、孝廉作为选官的原则,但也重用“治人理事”的文吏。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取儒生者,必轨德立化者也;取文吏者,必优事理乱者也。”这说明汉代()A.儒学确立独尊地位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治国理政注重务实D.百家思想走向融合

第6课测试试题评分参考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ADDCACCCDD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ACACBACBCB题号2122232425答案BCBBC1.【答案】A【解析】据材料“西方文官制度是在多党竞争条件下进行正常管理活动的需要,也是资产阶级宣传国家超阶级性的产物”,可知西方文官制度具有超阶级性,有利于提高国家治理水平,故选A项;材料强调西方文官制度的产生方式,而廉洁奉公和群众监督则指的是文官制度的行为规范和约束,排除B项;材料强调文官制度来源于西方政治,并未涉及中国科举制的影响,排除C项;文官制度超越了政治,更强调管理,排除D项。2.【答案】D【解析】据材料“文官从进入政府到退休为止,在政府内部流动较少,与外界接触不多,容易滋长墨守成规的倾向”,可知英国文官群体非常稳定,有利于政治的长期有序发展,故选D项;文官是通过考试选拔的,贵族色彩较弱,排除A项;材料强调英国文官群体稳定的特点,而重视通才教育属于文官具备的素质,排除B项;职业道德强调文官的思想情况,但材料强调英国文官制度的保守特点,排除C项。3.【答案】D【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美国《彭尔顿法》确立文官竞争择优与保持中立原则,首次确认了联邦政府的人事管理原则,在一定程度减少政府的腐败,改进了文官的素质,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文官的专业化和行政管理的职业化,有利于提升美国的国家治理能力,故选D。文官中立不等同官员中立,故A错误;原则上有利于公平,不等同于事实上的公平,故B错误;根除腐败有点绝对化,故C错误。4.【答案】C【解析】据材料“外交部和内政部例外,某些高级官职可不经考试而由内阁直接任命”可知,虽然1870年英国通过颁布法令对文官制度进行了完善,但是仍有部分官职可不经考试由内阁直接任命,说明文官制度仍需完善,故选C项;据材料内容可知,法令中又规定内阁可直接任命外交部和财政部的部分官职,并非是内阁凌驾于法律之上,排除A项;英国的文官制度保证了政局的稳定和政策的稳定性,排除B项;文官制度并没有碰触资本主义基本制度,助长了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这是文官制度的消极影响,而材料反映的是文官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排除D项。5.【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另一类是事务官,即文官,包括常务次官直至以下的一般政府工作人员,负责具体事务,不受党派影响,可以长期任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的文官制度下,事务官不参与政党政治,不受党派的影响,这能够保证政府机构运转的连续性,保持政局的稳定,促进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选A项;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和发展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成熟,排除B项;这一做法并不仅仅是为了防止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更主要的是为了保障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排除C项;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初衷在于保持政府运作的稳定性,不受政党政治轮替所带来的冲击,推动政府管理的科学化,保障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代议制民主政治并没有直接关联,排除D项。6.【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文官制度规范了政府行政部门事务官的选用和管理,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与题意相合,故选C项;英国政策的延续性与政党制度紧密相关,与文官制度关系不很紧密,排除A项;“摆脱了”绝对化,应为“缓和了”,排除B项;题干未提及报考公务员的社会态度及报名人数信息,排除D项。7.【答案】C【解析】据材料“‘无过失不受免职处分’……不得参加政党活动”可知文官的稳定性,有利于政府工作的延续和稳定,故选C项;材料未提及官员选拔方式,无法说明选拔公正,排除A项;“杜绝了”表述绝对,排除B项;材料强调对文官的限制,未提及办事流程简化或文官素质提升,无法说明办事效率提高,排除D项。8.【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文官制度改革和议会改革一样,不仅推动资产阶级民主化的进程,而且对其他国家的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官制度改革是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公务革新之一’”可知,二者均认为英国文官制度对英国和其他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故选C项;据材料“有学者认为,‘文官制度改革和议会改革一样,不仅推动资产阶级民主化的进程’”可知,A项仅体现了部分学者观点,未能体现约翰·穆勒的观点,故A项以偏概全,排除A项;据材料“有学者认为,‘文官制度改革和议会改革一样,不仅推动资产阶级民主化的进程,而且对其他国家的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知,英国文官制度改革对其他国家政治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但是确立了各国官制改革准则的说法过于夸大,排除B项;根据材料“文官制度改革和议会改革一样,不仅推动资产阶级民主化的进程,而且对其他国家的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官制度改革是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公务革新之一’”可知,二者均肯定英国文官制度的历史价值,排除D项。9.【答案】D【解析】由高级文官考试内容看,必考科目多是综合性知识的体现,而选考科目则是某些专业性知识的选择,所以可得英国高级文官的选拔侧重于综合知识的考查,故选D项;中国科举制主要考查诗赋写作,明清时期则变为四书五经,与英国高级文官考试内容不同,所以不能说借鉴了中国科举制,排除A项;选考科目可以考查到专业化知识,而必考科目凸显的是综合知识的考查,所以B的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1854年才出台英国常任文官的考试制度,而政党政治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就开始形成了,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10.【答案】D【解析】由材料“白金汉宫中的40位常任次官和135位副常任次官,大多数是由撒切尔夫人与其大臣根据他们的政治倾向而任命的”、“日本20世纪出任首相的35人中,只有5人没有担任事务官或军官”可知英国、日本都出现事务官成为政务官的现象,按照传统事务官为文官公务员系统成员,这些变化打破了文官政治中立的传统,说明政务官和事务官之间的交叉互融,故选D项;材料中强调政务官和事务官的相互融合,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及文官对政府政策的执行情况,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文官不再保持政治中立的现象,排除C项。11.【答案】A【解析】“1830年,以解决工业革命带来的新的社会事务管理问题”体现了文官制度变化受经济变化的影响;“1832年,第一次议会改革”“1855年,决定成立不受党派干涉的文官委员会,独立主持文官考试”等体现了文官制度变化都与国家的政治变革有关系,故选A项;从材料中的1805年设立到1870年最终形成,均是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完善,不能体现曲折,排除B项;根据所学,从1805年到1870年,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已经完全稳定,设立文官制度是为了“以解决工业革命带来的新的社会事务管理问题”,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不是复杂的矛盾,排除C项;“帕麦斯顿内阁颁布《关于录用王国政府文官的枢密院令》,决定成立不受党派干涉的文官委员会,独立主持文官考试”可以看出,英国的文官制度被排除在政党政治之外,排除D项。12.【答案】C【解析】据材料“高级文官的初试科目为书法、拼写、算术、英文4门;复试科目为希腊语、德语、罗马语、意大利语、法语、自然科学、政治经济学、法学、数学等13门。此外,若考生要报考海军部、邮政总局、司法部等部门,还要另考专业性科目”可知,英国文官的考试科目类型较多,考查的方面也较广,对于一些专门部门的报考则需另考专业性科目,此种考查方式选拔的人才更具专业性,可以提高国家治理水平,故选C项;考查科目增多,专业性增强可以提高官员素质,但不是主要目的,排除A项;考查科目增多,专业性增强可以推动社会教育的发展,但不是主要目的,排除B项;建立廉洁公平政府的方式依靠权力制衡、加强对政府的监督等方式,排除D项。13.【答案】A【解析】题干提及杰克逊一改“联邦政府文官一直实行任命制,其标准是家庭出身、品德和才能”,启用民主党的支持者,形成了“政党分赃制”,结合所学可知,“政党分赃制”下,政党一般会把官职分给党内同僚,一旦内阁重组或者执政党更换,就要更换大批政府官员,故选A项;任命制也是一种合法行为,且较“政党分赃制”更合理,排除B项;“政党分赃制”也称“政党分肥制”,会造成腐败泛滥,排除C项;政党分赃制仍遵循三权分立原则,排除D项。14.【答案】C【解析】从材料来看,英国政府在“光荣革命”到19世纪初这一段时间内,国王依旧在政府中扮演一定的角色,体现出近代体制中依然留有一定的封建残余,故选C项。15.【答案】B【解析】“由联邦政府出资对文官进行职业培训,希望实现官僚体系的科学管理”可见美国政府大力支持文官培训,而官僚体系的科学管理、职业素养的提高有利于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故选B项;两党的利益矛盾不可能被消除掉,“消除”的表述有误,排除A项;“美国国会通过了《史密斯—休斯法案》”是践行民主的体现,但公民参政权利并没有扩大,排除C项;文官培训针对的是政府内部公务员素养的提高,不涉及地方与中央的关系,与联邦体制无关,排除D项。16.【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英国两次颁布法令规定文官选考不受党派的影响,且文官不得参与政治活动和盈利性的经济活动,来保持文官相对的独立性和稳定性;美国也规定任何公务人员都没有权力利用职权和个人影响强迫别人或别的团体采取政治行动,以法律的方式限制了公务人员的权力防卫,所以英美文官制度改革都是要约束文官权力,保证公共权力运行的稳定,故选A项;英美文官制度改革与政党政治无关,文官独立于政党之外,排除B项;对文官权力的限制有防止官员滥用权力的目的,但并非最终的目的,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对文官权力的约束而非如何选拔文官,排除D项。17.【答案】C【解析】据材料“你们没有我们也能办事,而我们没有你们则不能做任何事”强调的是英国文官系统的相对独立性,受政党政治的影响较小,故选C项;材料未提及政策的连续性,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政府效率,排除B项;常务次官不隶属于党派机构,排除D项。18.【答案】B【解析】英国以法律形式规定皇家官员当选议员的资格,说明国王人事权力被削弱,说明代议制不断完善,故选B项;18世纪60年代开始工业革命,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排除A项;英国的议会改革是在1832年,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排除C项;英国责任内阁制产生于18世纪中期,排除D项。19.【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英国的权力中心在于议会,政党通过议会选举执政党促进民主政治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民主化改革而非文官制度,且英国民主制改革的根本在于其君主立宪政体,故B项错误;由材料“规定负责具体行政事务的官员不得参选议员,不能介入党派活动”可知文官成为政府中不参与党派之争的人,有利于保证政策的稳定性与连续性,故C项正确;责任制内阁具有分权制衡的特征,故D项错误。20.【答案】B【解析】17、18中国尚处于封建社会时期,而同时期欧洲已确立资产阶级新政体,其他国家也开始出现资产阶级革命,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借孔子和儒家思想之力,冲破了桎梏他们自己的神权以及王权”,中国儒家思想在启蒙运动中发挥过积极作用,故B项正确;儒家讲仁和礼,启蒙运动讲理性,自由、民主、平等,故C项错误;中国传统儒家礼、三纲五常的思想,是一种等级秩序,故D项错误。21.【答案】B【解析】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与中国古代科举制都扩大了政府行政官员的来源,故①正确;只有中国的科举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故②错误;两种制度都推进了社会公平公正,故③正确;两种制度都打破了特权阶层对官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