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民利用网络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问题与完善,行政管理毕业论文_第1页
我国公民利用网络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问题与完善,行政管理毕业论文_第2页
我国公民利用网络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问题与完善,行政管理毕业论文_第3页
我国公民利用网络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问题与完善,行政管理毕业论文_第4页
我国公民利用网络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问题与完善,行政管理毕业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们国家公民利用网络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问题与完善,行政管理毕业论文摘要:互联网为公民介入政策制定提供了一个愈加便捷的途径,然而我们国家公民的政策介入情况并没有伴随网络介入得到很大改善,还存在公民网络介入积极性不高、介入效能有限、介入不平等问题。因而,结合我们国家公民网络介入政策制定的实际情况,必须积极培育公民政策介入意识,建立回应制度及缩小数字鸿沟,进而提高公民网络介入政策制定的效果。本文关键词语:“互联网+公民介入;公共政策制定;数字鸿沟;对策;Abstract:TheInternetprovidesamoreconvenientwayforcitizenstoparticipateinpolicy-making.However,theparticipationofChinesecitizensinpolicy-makinghasnotbeengreatlyimprovedwithnetworkparticipation.Therearestillsomeproblems,suchaslowenthusiasmofcitizens′networkparticipation,limitedparticipationefficiencyandunequalparticipation.Therefore,inlightoftheactualsituationofcitizens′networkparticipationinpolicy-makinginChina,itisnecessarytoactivelycultivatecitizens′awarenessofparticipationinpolicy-making,establishagovernmentresponsesystemandbridgethedigitaldivides,soastoimprovetheeffectivenessofcitizens′networkparticipationinpolicy-making.Keyword:Internet+citizenparticipation;publicpolicy-making;digitaldivides;countermeasures;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飞速发展。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12月,我们国家网民规模达9.8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华而不实,农村网民规模为3.09亿,城镇网民规模为6.08亿[1]。庞大的网民群体十分是日益增长的农村网民讲明中国的网民群体将越发趋于平衡化。伴随着整个社会的日益网络化,“互联网+〞已成为新常态下社会发展的新思维。互联网不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给公民介入政治生活带来了革命性影响。为此,提出了“互联网+政务〞的战略目的。依托“互联网+政务〞建设,构建高效的公民网络政策介入机制,有助于推进我们国家治理的当代化。然而,互联网对于公民介入政策制定的影响一直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即数字赋权(digitalempowerment)和数字离散(digitaldisengagement)。前者以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强了公民获取有关政策议程信息的能力,促进了公民介入;后者发现基于互联网的人类互动并不能改变权利和财富的不平等,往往阻碍着公民介入[2]。那么,“互联网+〞背景下我们国家公民介入政策制定的状况到底如何?本文尝试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一、我们国家公民利用网络介入政策制定的积极进展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有权威性的分配,是公共利益表示出和整合的一种手段。因而,应当通过制度化的公民介入,使公共政策能更好地反映公众偏好且获得他们的广泛支持[3]。事实上,我们国家公民能够通过人大、政协、听证会、信访等传统的制度化途径介入公共政策的制定工作。然而,这些传统的公民介入途径往往存在渠道不畅通、合力不够等缺陷。随着我们国家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介入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网络介入。相比于传统的政策介入途径,网络对公民的政策介入有着显着的促进作用。首先,网络介入主体愈加多元化。网络平台的开放性和平等性为社会各群体介入政策制定提供了一个公平的时机,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以中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为主的传统政策介入形式。其次,网络为公民提供了多元化的介入渠道。在网络环境下,公民能够借助网站、论坛等平台表示出本身诉求和政策建议,而政务微博、政务微信和政务客户端,即“两微一端〞的兴起,开拓了公民介入政策制定的新途径。最后,网络介入对政策制定的影响日益凸显。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强“数字〞的决策部署,不断拓展公众政策介入的广度和深度。比方,在“十四五〞规划编制经过中,通过网络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和建议,以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显然,网络所具有这些参政优势是传统介入渠道无法比较的,互联网能够对公民介入进行赋权。然而,研究表示清楚我们国家大城市近一半的居民从未登陆过网络介入平台[4],互联网只能吸引本来的积极介入者,对于其别人则毫无作用[5]。由此看来,尽管网络介入具有很多优势,但当前我们国家公民的政策介入情况并没有伴随网络介入得到大幅度改善,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公民网络介入的效果。二、公民网络介入政策制定存在的问题(一)公民网络介入的积极性不高网络构建了新型的公共领域,为公民介入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便捷可及的场域,有助于提高公民的介入积极性。然而,很多网民上网的主要目的是娱乐和消费,网络政策介入的积极性比拟低。例如,杭州市从2020年到2021年在官网上征求公民对工作报告的建议,但公民介入的数量越来越少。广州市面向公众征集公共政策意见,公众反应较多的是2021年为民办实事项目的意见,但也只要100多条意见[6]。同样,东莞市2021年在官网上向社会公众征求对(东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的意见,仅仅收到73条意见。显而易见,公民对网络介入政策制定的兴趣不高。公民网络介入积极性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阿尔蒙德的“臣民〞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网络世界,公民往往习惯于执行而不是介入政策制定;另一方面,尽管网络的开放性和便捷性使得公民介入的成本更低,但介入行为仍然需要公民承当时间、金钱、风险等成本。加之,公共政策本质上是一种“受益分享性〞的公共产品,任何人都能够享受新政策带来的好处或利益,进而导致公民缺乏介入公共政策制定的动力,表现出一种介入冷漠。除此之外,面对公民的无序网络介入和网络集体行动对国家构成的挑战,通过网络实名制、网络谣言入刑、“约谈十条〞等措施强化了对互联网的治理。不可否认,这些管理措施有助于规范公民的网络介入行为。然而,公民网络政策介入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网络的匿名性。它能够使公民不受现实身份的影响,自由表示出自个的真实意愿。但网络实名制等措施增加了公民隐瞒真实偏好的可能性,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公民网络介入热情。(二)公民网络介入的效能有限公民网络介入公共政策的效能是指公民通过网络介入公共政策制定的活动到达预期目的和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程度。换言之,就是公民介入公共政策的建议能否得到的有效回应,政策建议能否对公共政策结果产生本质性影响。网络的开放性打破了垄断信息的局面,公民能够通过论坛、微博、网站等平台介入公共政策的制定。有学者发现,尽管对网络施行严密的审查[7],但网络介入还是公民诉求表示出的重要“社会设置〞[8]。然而,公民的网络政策介入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回应力较低的传统弊病。调查显示,只要21%—26%的政策建议得到的有效回应[6]。除此之外,通过网络征集政策制定的意见和建议,本质上更接近于对公共政策的征求意见稿的公示,公民介入情况对政策的制定基本不会产生本质性的影响。十分是对于社会底层群体,网络带给他们的影响是“形式化增能〞与“本质性缺失〞并存[9],即网络在形式上赋予了底层群体自由的话语表示出空间,但就本质而言,他们并没有能获得切实的话语权利。实事求是讲,在一定程度上,网络介入的“空间间接性〞改变了传统面对面的人类互动,毁坏了民主商谈的质量,进一步弱化了公民网络介入的效能。(三)公民网络介入的不平等性随着互联网高速发展,农村地区和偏僻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十分是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我们国家互联网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网民构造也趋向平衡化发展。同时,“互联网+政务〞作为数字建设的出发点,有助于扩大公民的网络政策介入。因而,理论上每个遭到特定政策影响的公民都有时机接近和利用网络表示出他们的偏好并影响政策。然而,尽管互联网能够对公民赋权,帮助他们克制时间、空间等方面的限制,进而使公民愈加容易获取政治信息和介入政策制定,但互联网并不能改变权利和财富的不平等,现实生活中的阶层分化会折射到公民的网络介入活动中来,导致他们的介入能力和影响力不尽一样。社会精英和知识分子拥有大量的社会资源,他们在政策制定经过中有更大的话语权,自然对政策制定的影响较大,而那些在现实生活中拥有较少社会资源的劳动阶层同样属于网络话语构造中的边缘群体。研究发现,网络介入的诉求主体越强势、诉求文本的质量越好,其诉求越容易引起的重视[10]。对社会底层劳动群体来讲,他们的文化程度往往较低,不擅于写高质量的诉求文本,获得回应的可能性较低,进而在政策的议程设置和发动方面基本处于被动应和状态。显然,公民网络政策介入经过中存在着不平等性,不同群体之间的数字鸿沟并没有随着网络的普及而消失。三、完善公民网络介入政策制定的对策(一)培育公民介入意识,提高公民网络介入积极性网络介入意识是导致详细介入行为的直接因素[11]。因而,要促进公民的网络介入行为,就需要培养和提高他们的介入意识。一方面,需要提高公民政治主体的地位,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和公共精神,塑造介入性的政治文化,改变传统介入的“沉默大多数〞现象,进而加强公民网络介入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同时,还能够通过降低网络介入成本,并对那些积极介入政策制定的公民给予适当奖励,激发公民的网络介入热情。另一方面,尽管公民普遍以为公共政策重要,但是政策议题并不一定是他们最喜欢议论的政治话题,这也使公民介入政策制定的积极性不高,讲明的政策议题设置与民众的爱好偏离。所以,在政策议程的设置方面,应该使那些影响普通群众日常生活和亲身利益的社会问题尽快进入决策议程,比方道路、环境、养老等,进而提高他们的介入积极性。除此之外,面对网络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领域的“国家回归〞逐步得到全球性认可[12]。需要加强对互联网的有效治理,但关键是要在“网络秩序〞和“网络活力〞之间保持平衡。显然,除了强化对网络上非理性政策介入行为的监管,还需要尊重公民自由表示出的权利,保证网络介入渠道的畅通。(二)建立回应制度,加强公民网络介入效能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要推进公民的网络介入,就要加强对网络的回应能力。实验研究表示清楚,公民影响政策制定应具备三个先决条件:第一,公民愿意且能够通太多种渠道表示出自个的偏好;第二,愿意将公民需求整合进政策之中;第三,确实将公众部分需求整合进政策[13]。互联网已经为公民提供了便捷的诉求表示出渠道,对公民网络介入意见的接受就成了影响介入效能的关键。为此,应该建立制度化的回应机制,对公民网络介入的意见或建议给予及时的回复和反应,进而改变对公民意见“重征集、轻反应〞“征而不取〞的现在状况。为了保证高效地对网民意见给予反应,最好建立相应的绩效评估机制,把对网民的回复数量、回复质量、回复满意度等内包容入年终考核,进而在机制上保证回应的长效性。而且,公民网络介入需要“关口前移〞,即不仅仅在政策征求意见阶段吸纳公民介入,在公共政策的议题设置环节也需要邀请公民介入,进而实现公民的本质介入。与此同时,为了加强公民网络介入的效能,还应坚持“两条腿〞走路,汲取传统介入方式面对面的“讨论、对话和协商〞的优势,克制网络介入“空间间接性〞的缺乏,通过“线上线下〞的介入活动提高公民对政策制定的本质影响力。(三)缩小数字鸿沟,推进公民网络介入平等当前,我们国家的互联网普及率到达70.4%,公民网络介入的数字鸿沟逐步由“有或无〞资源的一级数字鸿沟(thefirst-leveldigitaldivide)向数字资源使用程度、内容与技能的群体差异的二级数字鸿沟(thesecond-leveldigitaldivide)转变[14]。一级数字鸿沟可能会边缘化那些无法接近网络的人,使得公民的网络政策介入变得排外而非包涵。为此,应完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网络覆盖“最后一公里〞问题,让更多的公民接触和了解网络媒介,进一步提高互联网普及率,进而逐步消除一级数字鸿沟。更为重要的是,要提升社会群体十分是底层群体的网络介入能力。缺乏互联网知识和使用技能是造成不同群体之间二级数字鸿沟的主要原因,要有针对性地加强社会底层群体网络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升他们的网络政策介入能力,减少社会不同群体间的介入不平等现象,让公民网络政策介入在公平环境下健康发展。当然,对于学历较低或年龄偏大的部分群体来讲,他们可能很难把握网络政策介入的相关技能。这就需要在公共政策制定经过坚持网络介入与传统介入渠道相结合,根据该群体的特点设计更为便捷的线上介入方式,并不断优化传统的介入渠道,有效解决他们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四、结束语总体而言,民主是一种社会管理体制,社会成员大体上能直接或间接地介入或能够介入影响全体成员的决策[15]。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公民介入公共政策制定成为我们国家民主政治的新趋势。然而,现实生活中的网络政策介入不仅遭到互联网技术的影响,还会遭到公民的个体素质、介入兴趣、政治效能等因素的制约。互联网技术对公民的网络介入究竟是数字赋权抑或数字离散,取决于互联网和当下政治—制度环境之间的互动。因而,除了大力提高互联网的普及率之外,还需要切实加强公民的介入意愿和能力,消除社会群体间的数字鸿沟,进而实现真正的数字民主以下为参考文献[1]CNNIC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21-0222]1.pdf.[2]郑永年技术赋权:中国的互联网、国家与社会[M]邱道隆,译.上海:东方出版社,2020:97-105.[3]托马斯公共决策中的公民介入[M].孙柏瑛,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110.[4]亮公民使用网站的影响因素:中国大城市的调查研究J]电子政务,2020(4):34-50.[5]彭珍梅二级数字鸿沟与网上政治介入研究:以潮汕地区大学生为例[D].汕头:汕头大学,2018.[6]孙彩虹中国公民介入地方公共政策的实践分析[M]/房宁,周庆智中国政治介入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138-157.[7]KINGG,PANJ,ROBERTSMEHowCensorshipinChinaAllowsGovenmentCriticismbutSilencesCollec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