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陕西省宝鸡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1页
2023年陕西省宝鸡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2页
2023年陕西省宝鸡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3页
2023年陕西省宝鸡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4页
2023年陕西省宝鸡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陕西省宝鸡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50题)1.环境问题是指()

A.生态破坏B.环境污染C.温室效应D.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2.生物群落的概念最早是由()提出的。A.谢尔福德B.达尔文C.奥德姆D.莫比乌斯

3.“老年型人口”的国际通用标准是()。A.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5%以上,或60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

B.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或60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

C.7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5%以上,或60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

D.7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或60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

4.在群落演替的早期阶段非常重要,而在后期则无关紧要的因素是()。

A.生物的繁殖能力B.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C.生物的生产量D.生物的散布能力

5.当种群密度增高时,种群内变异性增加,许多遗传性较差的个体存活下来,这些低质的个体由于自然选择的压力增加而被淘汰,于是种群内部的变异性降低了。这个现象说明生物种群密度有()。

A.内分泌调节B.行为调节C.食物调节D.遗传调节

6.从人类的食性来看,我们所处的营养级是()

A.第一、二级B.第二、三级C.第三、四级D.第二、三、四级

7.植物的自疏现象是种群的一种()。

A.行为调节B.生理调节C.遗传调节D.食物调节

8.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A.结构简单B.组成复杂C.生物量高D.以腐屑食物链占优势

9.对生物和环境的生态关系产生变化起到间接作用的生态因子是()。

A.光照B.温度C.雨水D.坡度

10.20世纪30年代首次提出“生态系统”概念的科学家是()。A.海克尔B.坦斯利C.马世骏D.竺可桢

11.在单向风的影响下,树木对风适应的明显特征是()

A.矮化B.顶冠C.根不发达D.旗冠

12.下列不属于碳循环途径的是()。A.陆地生物与大气之间的碳素交换

B.海洋生物与大气之间的碳素交换

C.陆地生物与海洋生物之间的碳素交换

D.化石燃料燃烧参与的碳循环

13.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A.块状结构B.片状结构C.团粒结构D.柱状结构

14.耐阴性植物的特点是()。

A.在强光环境中才能生育健壮,在荫蔽和弱光条件下生长发育不良

B.在较弱的光照条件下比在强光下生长良好

C.在全日照下生长最好,但也能忍耐适度的荫蔽

D.枝叶稀疏、透光,自然整枝良好,树皮较厚,生长较快

15.群落中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为()。

A.密度B.多度C.盖度D.频度

16.农田作物的生长和土壤养分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产量往往受土壤中供应最不足的营养元素所制约。这是()

A.李比希最低率B.谢尔福德耐性定律C.阿伦法则D.贝格曼法则

17.生长在水中的溞在夏季具有发达的头盔,到冬季头盔就消失,这是溞对温度变化的()

A.生理适应B.形态适应C.行为适应D.结构适应

18.北方针叶林主要分布在()。A.热带B.亚热带C.暖温带D.寒温带

19.种群的生境比较稳定,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年龄锥体呈()

A.金字塔形B.钟形C.壶形D.以上三者都不是

20.生态因子可以简单地划分为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两类,其中非生物因子不包括()。A.气候因子B.土壤因子C.地形因子D.人为因子

21.下面关于动物婚配制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单配偶制B.群婚制C.一雌多雄制D.一雄多雌制

22.艾维因肉鸡,生长速度快,体形大是一种优良品种肉鸡,它的形成是()

A.自然选择的结果

B.人工根据人类需要定向选择的结果

C.人工根据肉鸡生长需要定向选择的结果

D.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共同结果

23.当潮湿气团越过大型山脉时,在迎风侧形成降水,而在背风侧形成干热气候,使山脉的两侧分布着截然不同的植被类型,这称为()

A.焚风效应B.山风效应C.谷风效应D.陆风效应

24.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

A.逐级递减B.逐级增加C.保持不变D.先增后减

25.根据有效积温法则,一种生物分布所到之地的全年有效总积温必须满足该种生物完成一个世代所需要的

A.K值B.T值C.N值D.T0值()

26.在《中国植被》书中,中国植物分类的高级单位是()

A.植被型B.群丛C.群落D.群系

27.下列不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A.水稻B.黄瓜C.大D.玉米

28.自然选择有一定的方向性,这是由于()。

A.种群内部的作用,生物的压力对某些基因的作用不同

B.种群之间的作用,生物的压力对某些基因的作用不同

C.环境的作用,生物的压力对某些基因的作用不同

D.个体之间的作用,生物的压力对某些基因的作用不同

29.落叶阔叶林的纬度地带性分布区域是()。A.寒温带B.热带C.亚热带D.暖温带

30.下列生态学分支,不是按研究方法分类的是()。

A.系统生态学B.数学生态学C.农业生态学D.地理生态学

31.植物分泌毒素抵抗微生物入侵称为()。A.他毒作用B.他感作用C.抗毒作用D.抑制作用

32.在热带旱地森林中,开花主要集中在()。

A.旱季B.雨季C.旱季和雨季D.旱季、雨季交替之时

33.下列选项中,属于水生植物对水环境适应特征的是()

A.叶片角质层厚B.根系发达C.通气组织发达D.贮水组织发达

34.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

A.荒地B.玉米田C.湖泊D.河流

35.在地球陆地上面积最大、地位最重要的生态系统是()

A.森林生态系统B.草原生态系统C.荒漠生态系统D.农田生态系统

36.各种生态系统的共同特性是()。

A.生态群落的一个结构和功能单位

B.营养级的数目不限,是一个动态系统

C.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功能

D.属于生态学上的最高层次

37.物质循环指的是()。

A.生物为维持生命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将这些元素在各个营养级之间传递,并合并起来构成物质流

B.物质存在于大气、水域或土壤,通过以绿色植物为代表的生产者吸收进入食物链,然后转移到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等消费者

C.物质被以微生物为代表的还原者分解转化回到环境中

D.各种化学物质在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循环运转

38.实验表明,有利于蛋白质合成的是()。A.蓝光B.青光C.紫光D.红光

39.生态系统这一概念是由首次提出的()。A.奥德姆B.林德曼C.达尔文D.坦斯利

40.顶极群落与非顶极群落的区别在于()。

A.生物体积的大小和生活史的长短不同,生物的适应特性不相似

B.群落生产和群落呼吸量相同,生物的适应特性不相似

C.群落生产和群落呼吸量不同,生物的适应特性相似

D.生物体积的大小和生活史的长短不同,生物的适应特性相似

41.有效积温计算公式K=N(T-C)中,C表示()

A.生物学零度B.摄氏零度C.月平均温度D.年平均温度

42.很多鸟类秋冬季节不能在高纬度地区生活是因为()。

A.温度太低B.食物不足C.白昼取食时间短D.水量太少

43.只有在环境资源分布均匀、种群中个体间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的情况下,种群的内分布型才会出现()。A.成群型B.均匀型C.随机型D.聚集型

44.首次提出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是()。A.奥德姆B.林德曼C.达尔文D.坦斯利

45.下面属于密度制约因素的是()

A.捕食B.竞争C.食物D.以上三者都是

46.领域性和社会等级这两类重要的社会性行为与()有密切联系。

A.生态幅度B.地理分布C.种群调节D.竞争能力

47.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景观

48.确定植物群落中优势种的综合指标是()。A.密度B.盖度C.频度D.重要值

49.指出下列属于竞争关系的一组物种()

A.牛和青草B.狼和羊C.小麦和杂草D.人和蛔虫

50.在全部太阳辐射光谱中,主要引起热变化的光是()。A.红外光B.紫外光C.绿光D.红光

二、填空题(20题)51.我国东北草甸形成的______是最好的土壤。

52.物种扩散分为______和主动扩散两种类型。

53.在热带地区,昼长是稳定的,季节性变化主要表现在______的交替上。

54.由于能量在传递过程中______,食物链的长度一般只有四、五级。

55.两个物种彼此间有直接的营养物质交流,一个物种对另一个物种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这种相互有利的关系叫__________。

56.苍耳的种子具有勾刺,其种子传播方式为传播。

57.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能够影响______。

58.生物多样性一般包括______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59.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包括生物小循环和______两方面。

60.根据物质循环的范围不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分为地球化学循环(地质大循环)和__________两种基本形式。

61.在理想条件下,种群的死亡率称为______。

62.______是指生物体内的生态因子的总和。

63.西坡更接近于南坡常称为__________。

64.按人类对环境的影响,环境分为原生环境和______。

65.如果我们了解某作物需要的______总量,就可以根据播种节令、苗情和当地气象预报的气温资料,估计该作物的成熟收割期,以便制定整个栽培计划。

66.pH测定法的原理是: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变化,使溶在水中的______量发生变化,从而使pH发生变化。

67.绿藻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______者。

68.按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类。

69.凡未受人类干扰或扶持,在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依靠生物和环境本身的自我调节能力来维持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__。

70.大气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主要表现在空气的化学成分和空气__________两个方面。

三、判断题(10题)71.紫外光可以诱杀害虫、消毒灭菌,但大剂量紫外光也会使生物发生病变甚至致死。[]

A.正确B.错误

72.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和范围非常广泛,所以没有特殊的研究对象。()

A.否B.是

73.农业的最终发展方向是机械化农业。()

A.正确B.错误

74.栖居在开阔而多风地区的鸟类常有较致密的羽毛,覆盖并保护其表层皮肤。()

A.正确B.错误

75.营养物质循环变慢是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

A.正确B.错误

76.森林中鸟的数量与森林的周长成正比,是因为服从边缘效应。()

77.农业生态系统是一种耗散结构。()

78.酸雨是指pH值等于6.0的降水。()

A.正确B.错误

79.浮游生物增长形成“赤潮”的种群动态是不规则波动。[]

A.正确B.错误

80.植物分泌毒素抵抗微生物入侵属于他感作用。[]

A.正确B.错误

四、简答题(5题)81.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包括哪些方面?

82.种群密度效应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83.什么是种群的内分布型?种群的内分布型有哪几种?

84.简述生物群落发生的进程。

85.简述二氧化碳使气候变暖的原理。

五、论述题(2题)86.论述与传统农业比较生态农业的优点有哪些。

87.简述生物群落发生的进程。

六、单选题(0题)88.地形是通过影响光、温、水和土壤等环境要素而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分布的,因此属于()。A.间接因子B.生物因子C.直接因子D.限制因子

参考答案

1.D

2.D

3.B“老年型人口”的国际通用标准是,年龄是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或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即为“老年型人口国家”。

4.D

5.D

6.D

7.A解析:自疏现象是指植物生长一般会限制在一定密度下,超过此限制就会自动死亡,这是行为调节,故选A。

8.A

9.D

10.B

11.A

12.C

13.C团粒结构是土壤中的腐殖质与矿质土粒相互黏成的小团块,它是土壤肥力的基础。

14.C

15.C

16.A

17.B

18.D

19.A

20.D

21.B动物的婚配制度存在单配偶制、一雌多雄制、一雄多雌制。

22.B

23.A

24.A

25.A

26.A

27.B烟草、大豆、水稻、芝麻、牵牛、苍耳和菌类属于短日照植物,黄瓜属于中间植物。

28.C

29.D落叶阔叶林的纬度地带性分布区域是暖温带,在中纬度湿润地区,年平均气温是8~14℃。

30.C

31.B

32.A

33.C

34.B

35.A

36.D

37.D

38.A蓝光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红光有利于糖类的合成,蓝紫光与青光对植物伸长有抑制作用,使植物矮化。

39.D

40.A

41.A

42.B

43.C只有当环境资源分布均匀,种群中个体间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的情况下,种群的内分布型才会出现随机型。

44.D

45.D

46.D

47.D

48.D

49.C

50.A红外光会产生热效应,地表热量基本是由红外光能所产生的。

51.草甸黑土

52.被动扩散

53.旱季与雨季旱季与雨季

54.严重损耗

55.共生关系

56.附着式附着式

57.种群数量种群数量

58.遗传遗传

59.地质大循环地质大循环

60.生物循环(生物小循环)

61.生理死亡率生理死亡率

62.内环境内环境

63.半阳坡

64.旱生原生演替旱生原生演替

65.积温

66.二氧化碳二氧化碳

67.生产(或初级生产)

68.自然生态系统;半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

69.自然生态系统

70.运动

71.A

72.N

73.B

74.A

75.A

76.Y

77.Y

78.B

79.B

80.A

81.(1)综合作用;(2)主导因子作用;(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4)阶段性作用;(5)不可替代性和补偿作用;(6)限制性作用。(1)综合作用;(2)主导因子作用;(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4)阶段性作用;(5)不可替代性和补偿作用;(6)限制性作用。

82.种群密度效应的基本规律:当种群密度达到一定大小时某些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因素就会发牛作用借助于降低出生率和增加死亡率而抑制种群的增长。如果种群数量上升并超过了平衡密度死亡率就会上升出生率就会下降。相反如果种群数量降到了一定水平以下出生率就会增加死亡率就会下降。种群密度效应的基本规律:当种群密度达到一定大小时,某些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因素就会发牛作用,借助于降低出生率和增加死亡率而抑制种群的增长。如果种群数量上升并超过了平衡密度,死亡率就会上升,出生率就会下降。相反,如果种群数量降到了一定水平以下,出生率就会增加,死亡率就会下降。

83.(1)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称为种群的内分布型(或空间格局)。(2)种群的内分布型主要有三种:均匀分布;随机分布;成群分布(或集群分布、聚集分布)。(1)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称为种群的内分布型(或空间格局)。(2)种群的内分布型主要有三种:均匀分布;随机分布;成群分布(或集群分布、聚集分布)。

84.生物群落发生的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扩散(入侵):主动扩散(如动物)和被动扩散(如植物);(2)定居:包括发芽、生长和繁殖;(3)竞争:其结果是“适者生存、逆者淘汰”;(4)反应:定居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反过来对环境起着改造作用。生物群落发生的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扩散(入侵):主动扩散(如动物)和被动扩散(如植物);(2)定居:包括发芽、生长和繁殖;(3)竞争:其结果是“适者生存、逆者淘汰”;(4)反应:定居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反过来对环境起着改造作用。

85.二氧化碳影响地球能量平衡,即热量的辐射。能量主要是以光线的形式到达地球,其中大部分被吸收并通过各种方式转化为热量,热量最后以红外(热)辐射形式,从地球再辐射出去。在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对光辐射是透彻无阻的,但要吸收红外线并阻挡红外辐射的通过,就像温室的玻璃顶罩一样,能量进来容易出去难。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越多,热外流越受阻,从而地球温度升得更高,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除二氧化碳以外,大气中的甲烷、氮氧化合物等气体浓度的增加,都能引起类似的效应,但在全球增温作用中以二氧化碳为主,约占60%以上。

86.生态农业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的方法,把现代科技成果与传统农业技术精华结合起来而建立的具有高功能、高效益的农业系统。生态农业的优点如下:①生态农业按照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农业生产,大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②有利于保护和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生态农业通过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农业生物,既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又注意保护自然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物排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