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2023届高三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1页
温州市2023届高三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2页
温州市2023届高三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3页
温州市2023届高三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4页
温州市2023届高三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温州市2023届高三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温州市2023届高三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神话是中华各民族共同制造的文化成果,也是中国古老文明的见证。在中华文明发轫之时,神话几乎蕴含着各类生产生活学问,成为探源中华文化的重要基因库。

当今社会要培育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一个重要路径就是通过文化探源查找"文化基因"。一般而言,一切社会实践活动中制造的精神产品往往会有某些"烙印"。这些"烙印"会以多种含义固化在特定的文化现象中,因其具有相对可再现性和稳定性,从而形成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得以不断传承和进展的价值理念或人文精神,故此称之为"文化基因"。

神话作为人类早期文化记忆的经典代表,是人类史前文明陌上风尘重要载体,在表达与记忆人类文化基因方面具有重要地位。神话最早的创可能是巫师、祭师、首领这样的个体,但其一经产生并需要流传下来时,则肯定会得到群体认可,并自觉地接受、参加再制造与持续传承。这也是民间文化作为集体才智的重要特征之一。中华神话经受世世代代的口耳相传,无一不是许很多多古老文化的真实或者镜像式的记忆。虽然一些内容和形象会发生扭曲变形,但它根植于客观历史文化背景是毋庸置疑的。当然,神话作为文化基因的载体并不仅仅停留在表象式的语言文字记录之中,其精髓最终要体现在民族精神的培育之中。

中国神话蕴含着敢于创新、勇于制造与文化担当的精神信念,蕴含着中华民族勤劳追梦的精神,蕴含着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献身精神,许很多多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都可以在中国神话基因库中找到。尽管所面对的情形不同,但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过程中都显示出了人类生存与进展的无限才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隐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具有永恒魅力和时代价值。

(摘编自王宪昭、熊惠《论中国神话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因》)

材料二:

广义的民间故事泛指流传在民众中与民间韵文相对的民间散文叙事作品,包括神话、传奇等。对民间故事的跨媒介叙事能够探究出一条适应当代文化生态变迁的叙述和传承的新方式,打造经典IP系列品牌,从而实现民间故事的资源转化和活态传承。

原始形态的民间故事以口头语言传播的方式存在于人们口耳相传的记忆里,进入书写时代之后,民间故事才开头以更稳定的书面文本为媒介的陌上风尘进行传播传承。纸质文本打破了单一口语媒介传播的时空限制,在记录保存口头民间故事的同时,极大提高了民间故事的传播效率。

民间故事文本的"写定"是将口头创作并流传的民间故事直接转化为书面文本,这是与口传民间故事的原始形态最为接近的一种。不少作家吸取民间故事的养分,创作了众多优秀的作家文本。"民间文学偏于趋同,作家文学则注意求异";"民间文学偏于传统,作家文学则注意现代"。这些作家文本沟通了底层民众、市民阶层和精英阶层。民间故事还与图画相结合转化为图文文本,民间经典的神话、传奇等转化为便于儿童阅读的绘本图书,在纸媒出版走向衰落、全民阅读量堪忧的背景下,儿童绘本图书的销量并不算低。在纸质书籍市场走势低迷的形势下,青少年对于纸质漫画书的宠爱有增无减。民间故事的每一次文本化都实现了传播范围的扩大。

民间故事资源的影像化可分为三种类型:真人影视、动画影视、电子嬉戏。不论是真人影视还是动画影视都表现出了对某些母题的偏爱,如"女扮男装"母题、"异类婚"母题等。电子嬉戏与动画影视的区分首先在于嬉戏的互动性,玩家的参加程度直接影响着故事的结局,接受者是故事的体验者,甚至是故事的构建者。其次,大多数的民间故事影视化作品都以一个民间故事情节为主线构造作品,但电子嬉戏并不追求与民间故事情节的全都性和连贯性。嬉戏开发者将不同时代的故事人物、毫无关联的故事情节融合在一部嬉戏作品中,虚构新的嬉戏世界。

民间故事在舞台、景区等场景中通过多种媒介延长再造,助推了文化创意产业进展。民间故事的展演化为演艺产业和旅游产业带来了新的生气活力。

民间故事在新媒体时代语境下,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跨媒介叙事策略强调的就是传统向现代的转化、资源向资本的转化、产品向产业的转化,无论媒介如何更迭创新,新媒体时代语境下的经典民间故事都应得到更深的挖掘和更好的诠释。

(摘编自徐金龙《跨媒介叙事:民间故事资源的转化策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一种早期文化记忆的中国神话,是中华文明发韧时各类生产生活学问的重要载体,从而成为探源中华文化的重要基因库。

B.根植于客观历史文化背景的中国神话不消逝,很多古老文化可能就不会丢失,但假如没有群体的参加,神话就无法流传下来。

C.书面文本媒介具有时空限制小、传播范围广、受众类型多、文本形态丰富等特点,比口语媒介更能提高民间故事的传播效率。

D.嬉戏开发者在虚构新的嬉戏世界时,虽然也是以一个民间故事情节为主线,但是并不追求与民间故事情节的全都性和连贯性。

2.依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丰富的中国神话是一种兼具变化性和稳定性,同时又具备教育功能的文化成果。

B.若没有民间故事文本的"写定",我们可能就无法读到原始形态的口传民间故事。

C.鲁迅的《奔月》《补天》《理水》等"故事新编"注意对现代生活的批判与思索。

D.借助电子嬉戏影像化后的民间故事可以由玩家参加构建,也可以拥有多个结局。

3.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画线句的一项是(3分)

A.包含女娲、后羿、鲁班等故事人物的《王者荣耀》蝉联全球手游畅销榜冠军。

B.《新白娘子传奇》通过报恩、游湖、借伞等经典情节展现了至死不渝的爱情。

C.联合国采纳源自观音传奇的中国舞蹈《千手观音》舞台照发行了限量版邮票。

D.《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化着烟熏妆、露着大门牙的哪吒共性张扬、逆天改命。

4.源头为北朝民歌《木兰诗》的"木兰传奇",在明代有戏文《雌木兰替父从军》,在现代有豫剧《花木兰》,1998年有袁咏仪、赵文卓主演的电视剧《花木兰》,2022年有单机嬉戏《花木兰》。请结合材料,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4分)

5.在当下,如何挖掘民间故事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去菜地的路

残雪

我的表哥仁升又来我面前诉说了,唠唠叨叨地竟骂了一个晚上,北风也很协作似的"呼呼"地刮了一个晚上。我曾很多次告诫过他,不要与邻家的那些市会搅在一起,没事看些书,可他就是不听,还有些对我的话嗤之以鼻的味道。

"我只不过是一个月一次与他们搅在一起。你知道我很忙,每天都要去照看菜地。人人都有嗜好,不是吗?"他振振有词地说。

然而他并不欢乐。每次从邻居那里回去,他总是万分懊丧,然后便跑到我家来,诉说邻居们的种种不是。按他的说法,那些人简直就是行尸走肉,陌上风尘。

他在离城二十多里处的一个荒坡上开了片菜地,种了些辣椒、南瓜之类的蔬菜。每每天不亮他就赤着脚背着锄头去他的菜地,年复一年,从不间断。

我从未观察他的菜地,也从未见到他将蔬菜运回家,我的关于他那片菜地的全部感性熟悉都来自他的描述。现在他就赤着脚,一只手撑着锄头站在我家门口。"也没有人一年四季赤着脚,背一把锄头走二十多里,你找得出这样的人吗?"他说着说着脸上也放出点光荣。

过了几天,一位邻家的小伙子来坐,说起仁升,言语间不无蔑视的味道:"你的这位表哥简直是个疯子。"他说,"找我下象棋,非要我让他棋,让了一次又一次,还不行,大吵大闹,将口水吐到我的鞋子上"小伙子还告知我,邻居邻居本该友好,但他喜爱高高在上,缘由是他认为自己有块菜地。

"那又怎么样,大家都种了菜,不过是种在后院里。打赤脚也没什么了不起的,我们也打赤脚,只是时间短一点罢了。"

一天,我正在写信,仁升来了。骂了一通邻居之后,他说:"我不在原地种菜了,现在的菜地离家有三十多里。"

我对他说,原来的菜地就很好,为什么要换地方呢?要知道人人都在后院种菜,只有他一个跑到城外去,这已经与众不同了。

他眨了刺眼,诡秘地一笑,问道:"你怎么知道原来的菜地就很好?"

"不是你告知我的吗?

"那都是瞎吹的。"他心不在焉地说,"原来的地不肥,收成不高,现在的菜地开在荒原上,四周几十里没有人烟,我们不说这个了吧。"他背着锄头回家了。

然而仁升闯祸了。侄儿说仁升与一位叫富民的邻居下棋下输了,便朝富民脸上吐唾沫,被富民揍了一顿,今早他竟没起床,不知出事没有。

我立即穿好衣服去仁升家。"你就不要与这些人下棋了,毫无好处。"我说。"你怎么知道毫无好处呢?"他又像上回那样诡秘地一笑,不过这一笑扯动了伤口,他的表情又变成龇牙咧嘴的怪相了。

不久就听邻居们说,仁升由于在郊外东游西荡,巡逻的人员以为他要破坏森林,将他拘留了一夜。其实他并不是去郊外种菜,他背一把锄头只是用来蒙混众人的,他从来就没种过什么菜,难怪没有人观察他把菜运回家。

我也不能理解仁升的生活,他的年纪已经不小了,还是孤身一人,家里一贫如洗。他的生活就由每天去菜地,一月一次与邻居发生纠纷这两件事构成,不知这样的表演何时才是终点。

又过了些日子,他有时两天回一次家了。他对我说,种菜的那片荒原上有个茅棚子,他就在那里过夜了。"其实呢,那边也和这边差不多,都安静得厉害。你知道,我去找他们下棋就由于这里太安静了,我始终感到恐怖。最近我种的灯笼辣椒红得像火炬一样了。"

"你就不要谈蔬菜了。"

他一愣,半天没说话,不拘束地东张而望,最终说:"我还以为你是我自己呢!"

最近他与邻居发生的争吵非常惊奇。仍旧是下棋的事,他不仅要悔棋,还把棋盘掀翻了。生气的邻居抄起铁棍要打他,"原来只想吓一吓他,可他硬是将脑袋迎了上去,"嘭"地一响,血流如注。邻居也吓了一大跳,遗忘了仇恨,与人们一道将他送至医院。

我去探望他,问他为什么要用脑袋去迎那铁棍,他从绷带下面白了我一眼,回答说:"有这事吗?我遗忘了。"

出院后,他照旧去郊外,手里多了根拐杖。而一月之后,他又与那位打伤他的邻居下棋了。

街上的居民都说仁升既然在野地里搭了个茅棚,就住在那里算了。万一倒在路上昏过去了,那可怎么得了。邻居的话也不无道理,可是荒地里怎么能长期住呢?我想劝劝仁升,不要每天跑那么远。

"光是考虑你们的看法,我也非每天跑不行。"他微笑着说,"这几年老了一点,并不阻碍我去那边,你们都观察了,一想到你们观察了,我便有了力气。我准备再也不在野地里过夜了。"

他开头将时间消耗在路上了。人们断定他是矫情,于是不再留意他。

然而他还住在这条街上,隔一段时间就出来找人下棋,与人争吵。

一次我在路上观察了他,我就跟在他后面走。他在前面自言自语,我听见他在说:"我真累死了呀,为什么没人理解我呢?我也用不着别人来怜悯,可他们也不该用铁棍来打人啊!这不是野蛮是什么呢?现在我每天在路上挨日子,让他们看了心烦。我想起一件事来了,我那表弟是一个傻瓜,这里的人都是行尸走肉"

称我为傻瓜我并不生气,更多的是冷悯和可怕。说实在,我无法理解他所坚持的陌上风尘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也不知道他企望别人怎样理解他。大家对他的看法是明明白白的,可又好像有些谜没有解开。以我们的性格,对待这类谜的态度便是绕过它们。只有他死死地守在那里,由于自负,也由于某种说不清的恐惊。年复一年,他就这样与我们对峙着。

我现在已经不太情愿观察他了,而邻居们没有我这种感觉,他们照样接纳他在他上门的时候,也照样指责他,但没人像我这样可怕他。

我的侄儿又来告知我一个新闻:仁升不回家了,他的生活变成了两点一线,从他家门口的公路到郊外的某个地方。一个月过去,他也不再找人下棋了。他仍旧不停地自言自语地诉苦

我最终一次见到仁升是在寒冷的三月。

他拄着一根棍子站在门外。"我打算不再回来了,最近我最终失去爱好了,我是来告辞的。"

"你要去什么地方呢?

"你这不是明知故问吗?我还能去什么地方呢?当然是那里。"

我不知道他说的"那里"是哪里,也不好再问他。这世上总有那么些谜吧。我跑进屋内找出条围巾送给了他,他头也不回地走了,北风在他背后卷起一股黑灰。

(本文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在人物的命名上有所设计,值得琢磨,如"仁升"有着"双关"含义,"富民"也颇有深意。

B."他说着说着脸上也放出点光荣",这一神态描写不仅表达了人物的愉悦心情,也表现了人物的自负心理。

C."有这事吗?我遗忘了",写出了仁升健忘的特点,从本质上讲与阿Q的"精神成功法"没有什么区分。

D."我"既是叙述者也是见证者,"我"的消失不仅增加故事的真实姓,也有利于表达的想法。

7.关于小说中同一内容"反复"叙写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北风"呼呼地刮"开篇,以北风"卷起黑灰"结尾,同样都是写北风,但二者的含义并不相同。

B.小说第四、五段多次写仁升"赤着脚",意在强调仁升生活困难,并为后文"家里一贫如洗"作铺垫。

C.文中两处写到了仁升"诡秘地一笑",看似不经意的细节,却都透露着仁升期盼被"我"理解的个人愿望。

D.小说一再叙写"下棋",使"下棋"成为小说叙述的另一线索;通过"下棋",生动呈现人物的简单性格。

8.小说中表哥说:"你这不是明知故问吗?我还能去什么地方呢?当然是那里。"结合全文及小说的隐喻性,谈谈你对"那里"的理解。(6分)

9.使小说显得有张力是写的追求,人物与人物之间、人物自我之间的"冲突冲突"是构成小说张力的重要手段,请从文中举出三个例子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张同敞传

张同敞,湖广江陵人,曾祖居正,相神宗有声。敞,崇祯间荫补中书舍人。至十七年,闯贼李自成陷北京,怀宗殉难,贼索朝官甚急,文武逼降者多。敞藏入宫牙牌匿民间,潜出城徒步南归。

及永历帝龙飞端州,敌陷粤东,上留高校士瞿式守粤西,驾幸武岗,趣敞入朝。丁亥八月,寇陷武岗,上狩粤西。敞为乱兵所掠,避入黔地。时黔、粤隔绝,人情汹扰,数月不闻行在消息。川、黔士绅议立荣、韩二藩。敞与钱邦艺及郑逢元、杨乔然力争其不行,众议乃沮。戊子,敞从间道赴行在,升詹事府正詹事。时寇数道攻粤,留守瞿式耜疏荐敞知兵,得士心。上命以兵部左侍郎,经略楚、粤兵马。时兵弱饷匮,敞身在行间,分甘苦,以忠义激励将士,人人自奋。每接战,敞即以死誓。及庚寅冬,敞督开国公赵印选、卫国公胡一青连营于桂林之小榕江。十一月初五日敌兵大至两营战败敞率数骑入桂林城时军民俱散留守高校士朝服坐堂上誓与城亡见敞至,喜曰:"我守臣不容他适,子军中总督,自宜行。天下事尚可为,子勉之!"敞笑曰:"公能为朝廷死,敞独不能乎?何相待之薄也!"遂取酒共饮,坐而待之。次日,敌人入城,执敞与式耜见孔有德,两人不跪,敞尤大骂。有德命部下捶辱之,敞骂愈厉。有德命拘二人于城北一小室中,命左右说之降,劝谕百端,式耜但大哭,敞则毒骂。暇则两人赋诗自矢,并刺敌人。有德惯甚,命折敞右臂,仍谈笑赋诗不绝。两人幽囚唱和者四十余日,诗各数十章。敌见两人困愈久、苦愈甚,而志愈坚、气愈烈,知终不行辱。至闰十一月十八日,乃杀之。金堡时为僧,致书于孔有德,乃殓瞿、张两公尸,葬于白鹤山下。上闻敞死痛悼,累日不食,望而祭之,赠陵江伯。

(选自《明季南略》,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十一月初五日/敌兵大至两营/战败/敞率数骑入桂林城/时军民俱散/留守高校士朝服坐堂上/誓与城亡/

B.十一月初五日/敌兵大至两营/战败/敞率数骑/入桂林城时军民俱散/留守高校士朝服坐堂上/誓与城亡/

C.十一月初五日/敌兵大至/两营战败/敞率数骑入桂林城/时军民俱散/留守高校士朝服坐堂上/誓与城亡/

D.十一月初五日/敌兵大至/两营战败/敞率数骑/入桂林城时军民俱散/留守高校士朝服坐堂上/誓与城亡/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荫补,指因祖先功勋而补官,荫补官员与其它途径出身的官员共同构成封建官僚队伍。

B.行在,文中以皇帝巡行所在地代指皇帝,与《过秦论》以"七庙"代指国家用法相同。

C.间道,文中指"偏僻的小路","间"与《鸿门宴》中"道芷阳间行"的"间"意思不同。

D.自矢,文中指"自己拿出箭","矢"与《伶官传序》中"请其矢"的"矢"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同散出身于官宦世家,李自成攻陷北京后,诸多朝臣被迫投降,张同敞隐蔽身份潜逃南归,永历帝即位后要求他重新入朝为官。

B.皇帝巡行粤西,黔地消息隔绝,黔、川两地士绅协商独立设置两落,在黔地躲避乱兵的张同敞与郑逢元等人据理力争,但无法阻挡。

C.粤地军情紧急,留守瞿式向皇帝推举张同敞,说他通晓军事且深得人心,于是张同敞从正詹事一职调任为兵部左侍郎,带兵打仗。

D.张同敞与瞿式耜共同被捕,在被孔有德拘禁期间,两人或骂或哭,相互赋诗唱和,四十余日后被杀害,僧人金堡出面安葬了两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我守臣不容他适,子军中总督,自宜行。天下事尚可为,子勉之!(5分)

(2)上闻敞死痛悼,累日不食,望而祭之,赠陵江伯。(3分)

14.郭沫若在《赞张同敞》中用"江陵忠烈张"来评价张同敞,请简要概述张同敞的"忠烈"之处。(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买书歌

[清]陶士璜

十钱买书书半残,十钱买酒酒可餐。

我言舍酒使曰否,咿唔万卷不疗饥。

斟酌一杯酒适口,我感憧言意良厚。

酒到醒时愁复来。书堪咀处味逾久。

淳于豪饮能一石,子建雄才得八斗。

二事我俱逊古人,不如把书聊当酒。

虽然一编残字半蠹鱼,区区蠡测我真愚!

秦灰而后无完书。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借"十钱"为买酒或买书创设了只能二选其一的情境,"十钱"未必是实指。

B."意良厚",看似赞同,实则暗讽"佳"过于看重有用价值,而忽视了书的意义。

C.本诗善用对比,如将酒与书进行对比;多处用典,如"淳于豪饮""子建雄才"。

D.本诗为"歌",该诗体篇幅可短可长,平仄不拘,也可以换韵,形式上富于变化。

16.有人认为,"残"字只消失两次,但满篇皆有"残"意,"残"意又尽显情思,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用","两句说明开头时做得好的许多,能坚持到最终的却很少。

(2)《春江花月夜》一诗中,暗含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写思妇与离人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的两句是:","

(3)从《念奴娇过洞庭》中","两句,我们可以看到,词人已经完全沉醉于月下洞庭的美景中,甚至遗忘了时间。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材料一:

却说宝玉成亲的那一日,黛玉白日已昏晕过去,却心头口中一丝微气不断【甲】忙了,赶忙叫人请李纨,可巧【乙】来了。【甲】见了,忙静静的说道:"三姑娘,瞧瞧林姑娘罢。"说着,泪如雨下。【乙】过来,摸了摸黛玉的手,已经凉了,连目光也都散了。【乙】、【甲】正哭着叫人端水来给黛玉擦洗,李纨连忙进来了。三个人才见了,不及说话。刚擦着,猛听黛玉直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说到"好"字,便浑身冷汗,不作声了。

(摘自《红楼梦》高鹗续第九十八回《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

材料二:

宝玉和贾母尤爱黛玉,但两人爱的内涵相异:宝玉之爱有诸多因素,才情、花容,更重要的是两人携手建立在反专制、争自由、争人权的①的精神壁垒之上;贾母之爱更多的是亲情,是割舍不断的血脉之情。无论黛玉得到多少爱,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爱的大纛下,黛玉凄惨地死去了。

贾母对黛玉的爱主要表现在亲情形态下陌上风尘的物质层面。这种疼爱可谓②,但假如我们的眼光转向精神层面,详细地说,假如转向宝黛共同的反专制、求自由的层面,那么,以贾母为代表的任何人都是③地维护礼教的负量因素。以贾母为代表的人等对黛玉的爱是详细全方位的、物质的,而黛玉患病的虐杀则是抽象片面的、精神的。貌似冲突的"爱"却在贾府中温情脉脉地存在着,而且大家觉得见怪不怪,是极为正常的事情。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在【甲】【乙】两处填写小说的人物名字。(2分)

20.试分析材料一中黛玉临死前直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的艺术表达效果。(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钱钟书先生曾谈到两种创作方法,一曰即物生情,二曰执情强物。所谓即物生情就是创对事物的感知、谛听和描绘,是从物事到情感到形象语言,再到意境生成的创作过程;执情强物则是主观先入,把意念强加于物事,通过自我营设、情境唤起以"违其性而强以就吾心"。

前者,多为收缩性写作,即先对客体产生陌上风尘的直观感应,即心以应物,再动之以情,述之于笔;后者基本上属于①,是所谓不按常理出牌,以主观意念混清造物、统领外物。

有时我会觉得这两者之间②,而是一种相互作用或者说彼此圆融的关系。所谓"意与境浑""意与象合",是物我相融、彼此打通;朱熹说:"身心内外,初无间隔",则是心与物化,得心而应手。世间事,殊途可以同归,阴阳可以互补,主客可以换位,上下可以相倾,所以艺术创作不存在③。

2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横线句中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全部的"重生",都在诠释一个观念:生命至上,人民至上。

B.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

C.有几个"慈爱"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D.1964年7月5日,"泥腿子专家"袁隆平又走近了安江农校的稻田。

2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规律严密,每处不超过7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据要求写作。(60分)

2022年11月,陆军工程高校理论宣讲服务政治教员群体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这个群体注意系统学习、深化思索、厚积素养。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予人星火者,必心怀火炬。另一方面,他们以如火激情投身政治理论教学,不辞辛苦,勇于担当,他们用行动告知我们:心怀火炬者,应予人星火!

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索。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袋;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1.D("虽然也是以一个民间故事情节为主线"错,原文为"大多数的民间故事影视化作品都以一个民间故事情节为主线构造作品,但电子嬉戏并不追求与民间故事情节的全都性和连贯性",电子嬉戏不以一个民间故事为主线,而是多个情节杂糅)

2.B(写定的民间故事文本接近民间故事的原始形态,并非完全保留原始形态,即使有写定的文本,我们也读不到原始形态的民间故事)

3.B(只体现了民间故事的传统主题)

4.①不同媒介叙述同一个故事原型,能够打造传统文化的经典IP,实现民间故事的资源转化和活态传承。

②"木兰传奇"体现的女扮男装的母题契合创进行影像化改编的需求。

③"木兰传奇"体现的"忠孝精神""勇敢无畏""自强不息"等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品质,具有永恒魅力和时代价值。

评分标准:共4分。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4分。意思相近即可。

5.①注意挖掘民间故事中与时代相适应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为培育文化自信供应支持。

②借助民间故事中有关人类生存与进展的传统才智,锻造当代中华儿女的优良民放神。

③鼓舞将民间故事转化为作家文本、图文文本,鼓舞全民阅读,提振纸质书籍市场。④运用现代多种媒介助推民间故事转化为文艺作品,促进演艺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蓬勃进展。

评分标准:共4分。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4分。意思相近即可。

6.C(结合下文"可他们也不该用铁棍来打人啊!"这一句,可知仁升并非真正"健忘",而是由于"我"不能理解仁升的做法而提及被打大事时,仁升采纳了回避话题的方式,这与揭示国民劣根性的"精神成功法"与陌上风尘并不全都)

7.B(多次叙写仁升"赤着脚",意在强调仁升的"与众不同")

8.①"那里"指的是菜地或指郊外的某个地方。

②"那里"是仁升不务正业的矫饰借口,隐喻着仁升虚无缥缈的抱负幌子。

③"那里"是仁升的精神家园,是仁升对抗生活的精神支柱,情感寄予和心灵安慰的场所。

④"那里"是仁升自夸的"资本",隐喻着"那里"是高人一等的炫耀的资本、无理取闹的底气。

评分标准:第一点2分;2、3、4点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其它合理的解说也可以酌情给分。

9.①仁升与邻居们之间:仁升追求自己的精神世界,并渴盼邻居们理解,邻居们则安于庸常,并不理解仁升,二者之间的冲突贯穿全文,富有张力;

②仁升与我之间:仁升本以为我是最理解他的,本以为我就是他自己,但我不盼望仁升谈蔬菜,我也没有真正理解他,仁升的期盼与我不理解他的现实构成冲突,使小说布满张力。

③仁升的自我之间:仁升一方面认为邻居们是行尸走肉,一方面又主动找邻居下棋,盼望得到邻居们的关注,两种对立心情构成文章主旋律,使小说布满张力。

④"我"的自我之间:"我"一方面尝试理解仁升,熟悉到只有仁升还守护着他的精神领地,但另一方面,我对仁升的选择布满恐惊,对于"我"富有张力的心理呈现,塑造出一个有熟悉到超脱庸常的可能但又不敢去追求的典型人物形象。

【评分标准】共6分,一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其它合理的解说也可以酌情给分。

10.C("两营"为"大败"的主语;"时"为"当时,作"军民俱散"的时间状语)

11.D(自矢,犹"自誓","立志不移"之意)

12.B("但无法阻挡"表述有误,由原文"众议乃沮"可知)

13.(1)我是守臣,不允许跑到其他地方去,你是军中总督,自然应当离开。国家大事还可以有所作为(有盼望),你应当尽力啊!

(2)皇帝听闻张同敞已死,苦痛哀痛,连日(多日)没有吃东西,遥望着(白鹤山)祭祀(怀念)他,追赠他为陵江伯,陌上风尘。

【评分标准】共8分。

(1)5分。适:到,往,跑;子军中总督,推断句;宜:应当;尚:还;勉:努力,尽力。各1分,意思相近即可。

(2)3分。痛悼:苦痛哀痛;累日:连日,多日;赠:追赠,追封官爵。各1分,意思相近即可。

14.①怀忠殉难时,隐蔽身份潜逃南归;②竭力阻挡川、黔两地独立设藩;③每次迎战,都宣誓要决一死战;④主动赶赴桂林,与瞿式耜共赴国难;⑤被捕后拒不下跪,赋诗自誓,宁死不屈。

【评分标准】共3分。一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写出其中任意三点得满分。

15.B("看似赞同,实则暗讽"错。的确不认同"撞"的看法,但"意良厚"是说"僵"对的关怀是发乎诚意的,由于酒的确是"适口"的,这里并无暗讽之意)

16.①"书半残""一编残字"直言书"残",书虽残,但给诗人带来的精神愉悦却是恒久的,体现出诗人对书的挚爱。

②"酒到醒时愁复来",酒味芳香,但酒不能尽消其愁,酒的作用是"残"的,可见对借酒消愁的质疑及对书的价值的认同。

③自认为在酒量与诗才方面都未达到尽善,亦是"残"的,这既为舍酒就书找到了一个理由,也含有自嘲之意。

④秦代焚书坑儒后尽是残书,表面上是说书"残",实则为戏谑之语,可见对读书的执着:既然原来就没有完整的书,我读残书又有何妨?(答"实则说的是文化之"残",表现了对文化残缺的惋惜"亦可)

评分标准:共6分。每点2分("残"的意味1分,情思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17.(1)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2)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3)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评分标准:共6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18.①志同道合/情投意合②无微不至③不遗余力

(①"志同道合"指志趣相同,看法全都。"情投意合"形容双方思想感情融洽,合得来。从"两人携手"和材料二其次段中的"共同"可知应填"志同道合/情投意合"。②"无微不至"指没有一处微小的地方不照看到。形容关怀、陌上风尘、照看得特别细心周到。材料二其次段说"贾母等对黛玉的爱是详细全方位的,物质的",可知应填"无微不至"。③"不遗余力"指用完全部力气,一点儿也不保留。材料二其次段说"以贾母为代表的任何人都在维护礼教",可知应填"不遗余力"。)

评分标准:共3分,每空1分。

19.甲:紫鹃。乙:探春。

(从选文内容看,都是【甲】在忙前忙后地照看黛玉,特殊从"泪如雨下"可知【甲】应是黛玉身边最亲近的人,联系《红楼梦》内容,与黛玉关系最近的应是贴身大丫鬟紫鹃,所以【甲】应是紫鹃。紫鹃叫【乙】为"三姑娘",贾府"三姑娘"只能是贾探春,所以【乙】应是探春。)

评分标准:答对一个给1分,写错字、答错挨次,均不给分。

20.①情境真实,体现悲剧颜色(更具悲剧气息)。黛玉病入膏肓,生命垂危,"手已经凉了,连目光也都散了",黛玉话未说尽便归了天。这样处理,让人读来犹如身临其境,不禁怜悯悲叹。

②反复手法,强调深情。运用反复手法,连说两声"宝玉",强调黛玉对宝玉的深情。

③留白艺术,情感丰富,言有尽而意无穷。"你好"又运用省略句式(留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