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西安市碑林区事业单位招聘笔试《职业能力测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1页
2023年西安市碑林区事业单位招聘笔试《职业能力测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2页
2023年西安市碑林区事业单位招聘笔试《职业能力测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492023年西安市碑林区事业单位招聘笔试《职业能力测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毕业院校: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考场: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言语理解1.唾液内含有的免疫球蛋白A原本发挥的是抗菌作用,英国拉夫巴勒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唾液中这一蛋白的数量与人体免疫力呈正相关。他们花费了三年多时间,对38位参加过美洲杯帆船赛的赛手进行了测试,观察到大约有四分之三的赛手在患上感冒前的两周时,尽管当时感觉良好,但唾液中免疫球蛋白A水平已经急剧下降。英国的研究人员对唾液进行的此项研究,其意义在于()。A、揭示了通过检测唾液内含有的免疫球蛋白A数量,人们可以判断自身的免疫力状况,在免疫力低下时及时采取措施,以防疾病袭扰B、明确了唾液中免疫球蛋白A的数量越高,则人体免疫力越强,这是因为免疫球蛋白A在发挥作用C、发现了感冒的潜伏期为两周,在此期间,唾液中免疫球蛋白A水平已经急剧下降,而人们不会有免疫力下降的感觉D、颠覆了人们对唾液内含有的免疫球蛋白A的抗菌作用的认识答案:A解析:第一步,定位原文,“对唾液进行的此项研究”的意义出现在文段首句。根据“研究人员发现唾液中这一蛋白的数量与人体免疫力呈正相关”可知,这一研究让我们知道唾液除了有抗菌作用外,还能使得人们可以根据免疫球蛋白A的数量预测免疫力状况,提前预防疾病。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符合上述语境。故选A。2.当炫耀式旅游成了目的,扎堆往知名景点挤,也就在意料之中。其实旅游作为一种现代的生活方式,可以有多样化的功能。如果是为了教育,可以带孩子去看看名山大川、古城遗迹,帮助他们了解国家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如果是为了休闲放松,可以去海边、深山,或者就近选择市郊的农家小院,能短暂逃避尘世喧嚣就是休闲所在。理性面对旅游目的,寻找合适的度假所在,才是健康的旅游观念,才能更好的享受旅游的快乐。旅游观念转型升级,旅游市场分化,人满为患的现象才可能消失,旅行中的快乐亦会更加醇厚。根据这段文字,旅游观念的“转型升级”指的是()。A、实现多样化的功能B、赋予旅游实际意义C、理性面对旅游目的D、享受旅行中的快乐答案:C解析:第一步,定位原文,“转型升级”出现在最后一句。分析“转型升级”的上下文语境。前文讲“理性面对旅游目的的好处”。后文讲“旅游观念转型升级带来的好处”。由此可知,前后文是并列关系,因此“旅游观念转型升级”对应“理性面对旅游目的”。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是旅游观念“转型升级”所指的内容。故选C。3.公众是环境最大的利益相关人,拥有保护环境的最大动机,只要有合适的渠道,就能释放出巨大能量。中国公众目前的环保参与程度还很低,原因不是公众环保意识淡漠,而是缺乏参与渠道。在中国目前的国情下,良性的公众参与不仅能弥补政府力量之不足,还能大大提高公众对政府政策的认同度,更能提升国民的公共道德素质。这段话的中心意思是()。A、中国公众参与环保的驱动力大B、中国公众目前环保参与程度不高C、公众参与环保的积极作用明显D、目前公众参与环保的渠道不畅通答案:D解析:文段的第一句话交代背景,点明论述的主体是“公众的参与度。”第二句话通过因果关系分析目前民众参与度不高的原因,由关联词语“不是……而是”可知,意识淡薄和缺乏参与渠道都是造成民众参与度不高的原因,且更重要的原因是后者。最后一句话通过双重递进句“不仅……还……更……”点明公众参与的重要作用。而在文段中,因为前文已经点明参与度不高,所以后文提到的参与度的重要作用只是一种理想的状态而已,并没有实际发生。所以文段的重点还是在于解释公众参与度不够高的原因。故选D。4.教育部日前就《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公示征求意见,拟对“琴”“亲”“魅”等44个汉字的字形进行调整,公示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通用规范汉字表》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宁教授在新华网与网民在线交流。他们认为,调整44字的字形只是调整印刷宋体字,不是另搞一套,根据调查数据显示,67%的公众表示赞成,约6%的公众表示反对。可新浪网的网上调查得到的结果却完全相反,九成以上的网友持反对意见,认为是“穷折腾”。王宁教授强调,一个字改还是不改并不是以多数投票为主,而是看它合理不合理,要看它有没有道理。既然“一个字改还是不改并不是以多数投票为主”,那么,为何专家们还主动提供调查数据,以示多数公众支持呢?对文段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琴”“亲”“魅”等44个汉字的字形调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B、规范汉字不能是少数几个专家说了算,而要看它合理不合理C、新浪网的网上调查结果不能作为专家决策的依据D、官方和民间完全相左的“民调”,使得专家难以自圆其说答案:D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对应首句“拟对‘琴’‘亲’‘魅’等44个汉字的字形进行调整,公示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可知该项“字形调整”是对原文“拟对字形进行调整”的时态偷换,把将来时偷换成过去时,排除A项。B项对应原文“一个字改还是不改并不是……,而是看它合理不合理,要看它有没有道理”,选项只说“看它合理不合理”,而原文表示还要考虑多数公众的意见,因此,该项表述片面,属于概念缩小,不正确,排除B项。C项,由最后一句反问可知,专家重视公众的意见,且作者也认为专家要考虑公众的意见,因此,新浪网上的调查结果是可以作为专家决策的依据,该项属于曲解文意,排除C项。D项,在原文中对于民调,专家给的官方说法是多数公众支持,但新浪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公众反对,显然“民调”完全相左,面对这种情况,专家自是难以自圆其说,该项符合文意。故选D。5.在中国古代,盖天、浑天之说,圭表、浑仪等器,以及天文历法之操作规则,都是为着一个实用的目的,即服务于王权,然而赋予这个致用目的以神秘、庄严、威严之感,以致人人相信其有效的,是古代深入人心的“天人合一”思想,这里的“天”是指整个自然界,在古代中国人心目中,是一个有意志、有感情、无法彻底认识、只能顺应其道、与之和睦共处的庞大而神秘的活物。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A、中国古人心目中“天”的含义B、中国古代天学的实用目的及背后的思想C、大自然在中国古代天学中的权威地位D、中国古代天学与近代科学的区别答案:B解析:文段开篇指出在中国古代,学说、仪器、天文历法均为服务王权,接着指出是“天人合一”思想使人们相信服务王权这一目的是有效的,接着对“天人合一”中“天”的含义进行解释说明,B项“实用目的及背后思想”是对文段最为全面的概括。故选B。6.网络谣言之所以能够产生如此巨大的负面影响并且屡禁不绝,是社会环境、技术等多方面原因共同造成的。______________。①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②不仅要从社会角度入手③因而对于网络谣言的治理要坚持多管齐下策略④从根本上铲除网络谣言传播的土壤⑤还应充分重视网络技术在网络谣言治理中的作用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①②④⑤③B、②①③④⑤C、③②①④⑤D、④①②③⑤答案:C解析:空前面的句子提到了网络谣言的问题,空后面的五个句子都是在谈网络谣言的治理措施,相比较而言,③句带有明显的总论性质,适合作为首句,四个选项中,只有C项是以③句为首句的。故选C。7.下面四个单句,与例句的语法结构相同的是()。例:老师鼓励学生学好功课。A、领导表扬先进树榜样。B、我们知道小王去。C、你给了我很多帮助。D、我感谢你告诉我这个好消息。答案:D解析:例句是一个兼语句,第一动词“鼓励”是使令类动词,“学生”既是第一动词“鼓励”的宾语,又是第二动词“学”的主语。A项错误,是连谓句,两个动词“表扬”、“树”的主语都是“领导”。B项错误,是主谓短语做宾语句。C项错误,是双宾语句,两个宾语之间不存在任何结构关系。D项正确,与原句结构一致,“你”既是第一动词“感谢”的宾语,又是第二动词“告诉”的主语。故选D。8.我们今天所依循的谈论中国古代绘画的文字全都出自中国文人之手,也正因为如此,中国文人已长时期主宰了绘画讨论的空间,他们已惯于从自己的着眼点出发,选择对于文人艺术家有利的观点。而如今——或许早该如此——已是我们对他们提出抗衡的时候了,并且也应该质疑他们眼中所谓的好画家或好作品。许多优秀的非文人艺术家都因为文人的偏见而未能获得应有的认可。在此,我们应该一一重新给予他们客观的评价和应有的地位。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A、文人艺术家的鉴赏水平落后于他们的创作水平B、古代很多有才华的文人艺术家因偏见而被埋没C、文人在中国绘画理论领域长期居于强势地位D、古代文人画与非文人画的趣味分歧由来已久答案:C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文人艺术家的鉴赏水平落后于创作水平”属于无中生有。B项对应“许多优秀的非文人艺术家都因为文人的偏见而未能获得应有的认可”,“非文人艺术家”而非“文人艺术家”,属于偷换概念。C项对应“谈论中国古代绘画的文字全都出自中国文人之手……中国文人已长时期主宰了绘画讨论的空间”,可据此得出文人在绘画领域居于强势地位,C项与文段表述相符。D项“趣味分歧”文段没有提及,属于无中生有。故选C。9.尽管新儒家学者无一例外地夸大了儒家哲学的精神义理在现代社会中可能发生的作用和影响,因而是需要否定和批判的;但此种影响的实际存在倒确实是毋庸置疑的。这段话中的“此种影响”是指()。A、儒家哲学的精神义理可能对社会发生的影响B、对儒家哲学作用的夸大所造成的影响C、新儒家学者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D、儒家哲学在过去发生过的实际影响答案:A解析:第一步,定位原文,“此种影响”出现在文段最后一句,应指代前文内容。分析“此种影响”的上下文语境。前文提到新儒家学者夸大了儒家哲学的精神义理在现代社会中可能发生的作用和影响,因而需要否定。接下来通过“但”进行转折,肯定此种影响确实存在。在本文中,转折前后谈论的应是同一话题。因此,“此种影响”指代前文“儒家哲学的精神义理在现代社会中可能发生的作用和影响”。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符合上述语境。故选A。10.思考是创新的第一步,是一座掘之不尽的能力宝库,没有思考能力就缺乏行动能力,就谈不到创新,谈不到创造性工作。只有努力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形成人人思考、自觉思考、终生思考的好风气,我们为人们服务的本领才能提高,为人民执政的能力才能增强,建设创新型国家才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这段文字主要表达的是()。A、创新离不开思考B、思考是为了创新C、没有良好的思考习惯就没有创新D、没有创新就没有思考答案:A解析:文段讲“思考是创新的第一步”、“没有思考能力就缺乏行动能力,就谈不到创新”,以及“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等都说明“创新离不开思考”。故选A。11.美国科学家里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发现,当气味分子与嗅觉受体结合后,作为化学信号的气味分子经过属于GTP结合蛋白(通称G蛋白)的嗅觉受体的复杂作用,转变为电信号后,便沿着嗅觉神经开始一场接力跑,这些信号先从鼻腔进入颅内,最后被传至大脑嗅觉皮层某些精细区域,在那里它们被翻译成特定的嗅觉信息,即被人们感知。这段文字主要谈的是()。A、阿克塞尔和巴克所描述的嗅觉信号通路理论B、嗅觉信号通路的末端是大脑嗅觉皮层中的某些精细区域C、嗅觉信号通路理论阐述的是气味分子转化为嗅觉信号传递到大脑的过程D、作为化学信号的气味分子到达大脑嗅觉皮层某些精细区域被翻译成嗅觉信息答案:A解析:A项正确,文中的核心是美国两个科学家关于人们感知嗅觉信息过程的嗅觉信号通路理论;B项错误,文中没有涉及“嗅觉信号通路的末端”的问题;C项错误,偷换概念,是“嗅觉信息”而不是“嗅觉信号”;D项错误,“到达大脑嗅觉皮层某些精细区域”的是“电信号”,而不是“气味分子”。故选A。12.相对于政府公关,民间外交更具柔性,传播内容和载体更易于被接受,更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当前,越来越多外国民众来华参观访问,中国越来越多的公民走出国门,网络媒体的发展也使普通公众更易影响舆论。因此要因势利导,通过新闻媒体、社区组织、民间社团等渠道,引导国内公众主动配合公共外交,积极传播中国的文化传统和价值理念,维护国家形象。这段文字意在强调()。A、民间外交与政府公关的差别B、民间外交在国际交往中的意义C、应引导民间外交积极发挥作用D、媒体应在国际交往中正确引导公众答案:C解析:由最后一句中的“因此”可知,文段是一个完整的论证过程,通过分析民间外交的优势和所具备的条件(前两句)得出应当开展民间外交,引导国内公众主动配合公共外交(最后一句)这一结论。可见,这段文字强调的重点在结论上。故选C。13.当然,想象并不是凭空____的。丰富的想象来源于知识的广博和平时对生活深入、细致的观察。观察就要用专业的角度去关注、____周围的事物,有意识地汲取、思索、分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A、杜撰体验B、虚构体味C、捏造体会D、臆造体察答案:C解析:“凭空捏造/臆造”都可搭配使用,因此答案锁定C、D项。第二空,“体会”指体验和领会;“体察”指体验和察看。而第二空前面的“关注”二字已含有“察看”的意思,所以这里选“体会”更为恰当。故选C。14.历史题材创作固然可以宽松些,不必严格____某些历史细节的真伪,但艺术的虚构也不能____基本的历史史实,只能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寻找历史与艺术的契合点。真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探究忽略B、考证违背C、推敲违反D、苛求背离答案:B解析:C,D两项错误,第一空,句中是指对历史细节真伪的判别,而“推敲“多用于文字的斟酌考虑"苛求“是指过分要求,不能说苛求细节的真伪(真假性),第二空,与后文的“尊重史实”相对应,应是不能背离基本的历史史实。故选B。15.相对于其他作品,史书有太多芜杂的琐碎记载,把主线_____得有些模糊不清。然而细节有细节的_____之处,因为虽然撰写史书的史官司难免受到某些思维导向的影响,有意无意地隐此扬彼,但所谓“细节之中有魔鬼”,某个历史人物的性格总会在一些细节之中________。依次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遮蔽精妙若隐若现B、隐藏奇巧跃然纸上C、衬托精彩昭然若揭D、叙述可爱露出马脚答案:A解析:本题从第三空入手,文段是客观地叙述史书细节中显现出历史人物的性格,不存在褒贬色彩,“昭然若揭”“露出马脚”都含贬义,不合语境,排除C、D两项;“若隐若现”意为隐隐约约,看不清楚;“跃然纸上”形容描写或刻画得十分生动逼真。对应文段“有意无意地隐此扬彼”,历史人物的形象不可能完全真实地表现出来,排除B项。因此选择A选项。第一空排除C“衬托”,因为“衬托”是为了凸显好的,不符合文意;D“叙述”就是将事情的前后经过记载下来或说出来,不能体现前者让后者模糊不清这个意思,排除。第二空“然而”表示转折,所以第二空应和“模糊不清”表示相反的意思,A“精妙”符合文意。故选A。二、数量关系1.某服装店有一批衬衣共76件,分别卖给了33位顾客,每位顾客最多买了3件。衬衣定价为100元,买1件按原价,买2件总价打九折,买3件总价打八折。最后卖完这批衬衣共收入6460元,则买了3件的顾客有()位。A.4B.8C.14D.15答案:C解析:由题意可设买了1件、2件、3件衣服的人数分别为x、y、z人,则可得x+y+z=33,x+2y+3z=76,,联立求解可得x=4,y=15,z=14。故正确答案为C。2.某单位共有四个科室,第一科室20人,第二科室21人,第三科室25人,第四科室34人,随机抽取一人到外地考察学习,抽到第一科室的概率是多少A.0.3B.0.25C.0.2D.0.15答案:C解析:抽到第一科室的概率====0.2.故正确答案为C。3.泳池进出水用的机器,往泳池里注水时,每工作30分钟,停3分钟,把泳池里的水抽空时,每工作30分钟,停5分钟,抽水的速度是注水速度的2倍。如果把泳池水抽完用了2小时50分钟,那么把泳池里注满水用的时间是多少?A.4小时17分钟B.5小时27分钟C.5小时36分钟D.5小时41分钟答案:B解析:设注水的速度每分钟为1,则抽水的速度每分钟为2。机器抽完泳池的水用分钟,完整的抽水工作周期有分钟,实际工作时间为分钟,则泳池的蓄水量为。当变成注水时,注满泳池需要工作分钟,需要个注水工作周期,理论上需要时间分钟。但最后一个工作周期,停工时间3分钟不需计算,因此实际注满水用时。故正确答案为B。4.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驶48千米,两车在离两地中点48千米处相遇。则两地相距()千米。A.192B.224C.416D.864答案:D解析:方法一:两车同时出发到相遇,所走的时间相同,所以路程比等于速度比,。当两车相遇时,距离两地中点48千米,即相遇时,甲比乙多走了48×2=96千米。因为,甲走了5份,乙走了4份,全程是9份,甲比乙多走的1份,对应的是96千米,故两地相距96×9=864千米。方法二:根据已知条件可知,甲比乙多走2×48千米,由此可根据两人的路程差列式:S甲-S乙=2×48=(60-48)×t,解得t=8小时。两地相距的总路程S=S甲+S乙=(60+48)×8=108×8=864千米。故正确答案为D。5.A.B两个容器装有质量相同的酒精溶液,若从A.B中各取一半溶液,混合后浓度为;若从A中取、B中取溶液,混合后浓度为。若从A中取、B中取溶液,则混合后溶液的浓度是:A.48%B.50%C.54%D.60%答案:C解析:方法一:设A.B酒精溶液的质量均为100g,A的纯酒精为a克,B的纯酒精为b克,则根据已知条件可得:...①...②由①、②可得,,则。方法二:根据线段法设A溶液溶度为a,B溶液浓度为b,可得:...①...②由①、②可得,,因此若从A中取、B中取溶液,可得。故正确答案为C。6.下图是由三个边长分别为4、6、x的正方形所组成的图形,直线AB将它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则x的值是A.3或5B.2或4C.1或3D.1或6答案:B解析:如图所示,将原图补成一个长方形。则CE=6-4=2,CG=4,HD=x,FD=6-x。根据题意,△ABC-长方形CGME=△ABD-长方形NFDH,又S△ABC=S△ABD,则两个补充的长方形面积相等,则有x(6-x)=24,整理得-6x+8=0,解之,x=2或4。秒杀技巧:因直线AB将图形分成了面积相等的两个部分,故可将图形视为中心对称图形,此时两边两个小正方形一定全等,则x=4,只有B项满足。故正确答案为B。7.A工程队的效率是B工程队的2倍,某工程交给两队共同完成需要6天。如果两队的工作效率均提高一倍,且B队中途休息了1天,问要保证工程按原来的时间完成,A队中途最多可以休息几天?A.4B.3C.2D.1答案:A解析:A工程队的效率是B工程队的2倍,可以赋值A工程队效率为2,B工程队效率为1,此时工程总量为6×(2+1)=18。如果两队的工作效率均提高一倍,A工程队效率即为2×(1+1)=4,B工程队效率为1×(1+1)=2。设A工程队休息t天,则有4×(6-t)+2×(6-1)=18,解得t=4。故正确答案为A。8.右图为某大厦走火通道逃离路线。某大厦集中所有的人员开展火灾逃生演习,从入口A点出发,要沿某几条线段才到出口F点。逃离中,同一个点或同一线段只能经过1次。假设所有逃离路线都是安全的,则不同的逃离路线最多有()种。A.8B.9C.10D.11答案:C解析:枚举法,逃离路线情况数为(A-B-C-F),(A-B-C-D-F),(A-B-C-D-E-F),(A-B-D-F),(A-B-D-C-F),(A-B-D-E-F),(A-D-B-C-F),(A-D-C-F),(A-D-F),(A-D-E-F),共10种。故正确答案为C。9.甲、乙、丙三人跑步比赛,从跑道起点出发,跑了20分钟,甲超过乙一圈,又跑了10分钟,甲超过丙一圈,问再过多长时间,丙超过乙一圈:A.30分钟B.40分钟C.50分钟D.60分钟答案:A解析:根据追及问题公式可列式为:…①;…②。题干要求求出,则①②两式转换相减后得:,故丙超过乙一圈需要60分钟,已过30分钟,还需30分钟丙可超过乙一圈。故正确答案为A。10.小张工作的时间是12点到19点,某天小张在上班时间先后参加了两个时长为半小时的讨论会,两个讨论会开始时小张手表上的时针和分针都呈90度角。则两个会议的开始时间最多间隔()。A.6小时B.6小时4分C.6小时30分D.6小时35分答案:A解析:要使两个会议间隔时间尽可能的长,则第一个会议开始的时间应尽可能早,第二个会议开始时间应尽可能晚。第一个会议:工作从12点开始,会议最早开始时间应为12点后时针与分针第一次呈90度角,即12点整点后分针比时针多走了90度;第二个会议:工作在19点结束,会议最晚开始时间应为18点后时针与分针第一次呈90度角。如果是第二次呈90度角(18点50分左右),此时会议无法在下班之前结束。18点后时针与分针第一次呈90度角,也即18点整点后分针比时针多走了90度。两次会议开始时间分针均比时针多走了90度,则两次分针所指的分钟数应完全相同,仅需考虑时针所指的小时数之间的间隔即可。两次会议之间间隔18-12=6小时。故正确答案为A。三、常识判断1.对违法行为人处以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处罚的,由()。A、县级以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作出处罚决定B、设区的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作出处罚决定C、县、市公安局或者相当于县一级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作出处罚决定D、县、市公安局、公安分局或者相当于县一级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作出处罚决定答案:B解析:《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规定,对违法行为人处以警告、罚款或者暂扣机动车驾驶证处罚的,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作出处罚决定。对违法行为人处以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处罚的,由设区的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作出处罚决定。对违法行为人处以行政拘留处罚的,由县、市公安局、公安分局或者相当于县一级的公安机关作出处罚决定。故选B。2.社会保险不包括()。A、养老保险B、医疗保险C、破产保险D、失业保险答案:C解析:社会保险的主要项目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故选C。3.以下()不是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A、物价过高B、权利和义务C、智力成果D、行为答案:A解析:物价过高不是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权利和义务、智力成果、行为都属于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故选A。4.我国法律规定,国家建立基本养老、医疗、工伤等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此项规定体现的宪法权利是()。A、劳动权B、财产权C、社会保障权D、休息权答案:C解析:社会保障权是一项基本人权。社会保障权的主要内容有退休人员的生活保障权和物质帮助权。《宪法》规定,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企事业组织的职工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退休制度,退休人员的生活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故选C。5.从哲学上看,“虚报浮夸、欺上瞒下”违背了辩证唯物论()的原理。A、意识对于物质具有反作用B、办事情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C、意识能够正确反映事物D、物质决定意识答案:D解析:“虚报浮夸、欺上瞒下”都是人们在实际工作中不尊重客观事实的表现。而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要求我们办事情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故选D。四、判断推理1.琴棋书画︰经史子集A、兵强马壮︰闭关自守B、悲欢离合︰漂泊流浪C、衣帽鞋袜︰冰清玉洁D、鸟兽虫鱼︰江河湖海答案:D解析:“琴棋书画”和“经史子集”都是名词,且每个词是四个并列关系的名词。A选项︰“兵强马壮”中的“强”、“壮”都是形容词,“闭关自守”中的“闭”、“守”都是动词,与题干逻辑关系不符合,排除;B选项︰“悲欢离合”中的“离合”是动词,且“漂泊流浪”是动词,与题干逻辑关系不符,排除;C选项︰“衣帽鞋袜”是四个名词,但“冰清玉洁”是形容词,与题干逻辑关系不符,排除;D选项︰“鸟兽虫鱼”和“江河湖海”都是名词,且四个字之间是并列关系的名词,符合;故选D。2.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A.AB.BC.CD.D答案:D解析:元素组成不同,无属性规律,考虑数量规律。观察发现面居多,优先数面。依次为2、4、6、8,呈等差数列规律,问号处应该是10个面,只有D项符合。故正确答案为D。3.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A.AB.BC.CD.D答案:A解析:观察图形特征,第一组图形外轮廓相同,内部颜色不同,且第三个图形内部颜色由前两个图形的颜色叠加而成。因此,第二组图形也符合此特征。故正确答案为A。4.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A.AB.BC.CD.D答案:B解析:观察图形,第一、二行,每行图形都由轮廓相同的左、中、右三个部分构成,且每行图形,均出现三个“空白条”、三个“阴影图”、两个“星图”、一个“四个圆圈图”区域,因此考虑遍历规律。规律应用第三行中,还缺一个“空白条”、一个“星图”、一个“阴影图”区域,观察选项,只有选项B符合;故正确选项为B。5.在题干中给出一套图形,其中有五个图,这五个图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在给出的另一套图形中,有四个图,从中选出唯一的一项作为保持左边五个图规律性的第六个图。A.AB.BC.CD.D答案:B解析:图形凌乱且没有明显属性规律,考虑数量规律。题干多边形和线出现的比较多,优先数线,分别是3、4、4、5、5,没有规律,再观察会发现线和线之间都有交点,数点的数量分别为3、4、4、5、5,发现点和线的数量完全一致。选项中只有B符合。故正确答案为B。6.下列选项中,符合所给图形的变化规律的是()。A.AB.BC.CD.D答案:B解析:分析图形的特征。图形较为凌乱,考虑图形对称属性。第一列均为只横轴对称图形,第二列为横竖轴中心均对称的图形,第三列为只竖轴对称图形。故正确答案为B。7.贞观之治︰唐太宗A、文景之治︰汉武帝B、开元盛世︰唐玄宗C、康乾盛世︰顺治D、安史之乱︰杨玉环答案:B解析:题干两词是对应关系,且是治世或乱世和在位君主的一一对应关系。与题干相同逻辑关系的即为B。文景之治的在位君主为汉文帝、汉景帝,不是汉武帝,A错;康乾盛世的在位君主是康熙、雍正、乾隆,不包括顺治,C错;安史之乱发生于唐玄宗、唐代宗年间,杨玉环不是君主,D错。故选B。8.花草︰植物A、森林︰家禽B、牛羊︰家畜C、环境︰田野D、初春︰严冬答案:B解析:题干两词为种属关系,花草都属于植物。与之关系相同的是B项,牛羊都属于家畜。A项森林和家禽没有明显的逻辑关系;C项田野和环境是包容关系,田野是环境的一部分;D项初春和严冬是并列关系。故选B。9.不道德行为是指打破了日常行为规范的行为。按照行为动机,可分为无意不道德行为和故意不道德行为,前者指在没有意识到行为的不道德属性时做出的不道德行为;后者指个体在明知道行为违背了道德规范,但仍采取的不道德行为。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故意不道德行为的是()。A、小刘收受男方彩礼后,男方悔婚,小刘根据当地风俗不退还男方彩礼B、某企业为了增加品牌的热度,多次曝光企业的内幕,吸引了社会关注C、某明星善于通过资助慈善事业获得免费的社会宣传效应D、某公司明知合同条款对乙方不公平,仍假装承诺将履行合同答案:D解析: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不道德行为:“打破了日常行为规范的行为”;无意不道德行为:“没有意识到行为的不道德属性时做出的不道德行为”;故意不道德行为:“明知道行为违背了道德规范,但仍采取的不道德行为”。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小刘根据当地风俗不退还男方彩礼,小刘并没有做出不道德行为,不符合定义,排除;B项:某企业为了增加品牌的热度,多次曝光自己的内幕,曝光自己的内幕不涉及道德行为,不符合定义,排除;C项:某明星善于通过资助慈善事业获得免费的社会宣传效应,明星资助慈善并非不道德行为,不符合定义,排除;D项:某公司明知合同条款对乙方不公平,仍假装承诺将履行合同,符合“明知道行为违背了道德规范,但仍采取的不道德行为”,符合定义,当选。故选D。10.友善采购:指因自然灾害或其他无法抗拒的因素而造成产品大量积压时,购买方按照不低于甚至略高于批发价或市场价的方式购买这些产品,以帮助生产者渡过难关的行为。下列属于友善采购的是()。A、近期原材料价格上涨,各种电子器件供应紧张,某企业主动加价,从长期供货商那里购入了大批急需的电子器件,保证了企业生产的正常进行B、因连日暴雨引发山洪,造成当地瓜农数十亩即将上市的西瓜被淹,对口帮扶城市得知消息后,以市场价收购了该地瓜农的全部西瓜C、南方某地水果大获丰收,造成大量积压滞销,采购商得知东北销路很好,从忧心忡忡的果农那里大量购进,转销东北,获利颇丰D、某少数民族的传统手工艺虽然已成功申遗,其产品却始终打不开销路,经过民俗专家在媒体上的大力推介,终于走出了大山,市场反响很好答案:B解析: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因自然灾害或其他无法抗拒的因素而造成产品大量积压”、“购买方按照不低于甚至略高于批发价或市场价的方式购买这些产品”、“以帮助生产者渡过难关”。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该选项中的企业是为了保障生产的正常运行而主动提出加价,没有体现出生产者因自然灾害或其他无法抗拒的因素而造成产品大量积压,也不符合“以帮助生产者渡过难关”,不符合定义,排除;B项:连日暴雨引发山洪,符合“因自然灾害或其他无法抗拒的因素”,数十亩,符合“造成产品大量积压”,对口帮扶城市以市场价收购了瓜农的全部西瓜,符合“购买方按照不低于甚至略高于批发价或市场价的方式购买这些产品”和“以帮助生产者渡过难关”,符合定义,当选;C项:南方某地水果大丰收,造成大量积压,“大丰收”不符合“因自然灾害或其他无法抗拒的因素”,且该选项也没有体现出“购买方按照不低于甚至略高于批发价或市场价的方式购买这些产品”,不符合定义,排除;D项:某少数民族的传统手工艺产品打不开销路,没有体现出“因自然灾害或其他无法抗拒的因素而造成产品大量积压”,不符合定义,排除。故选B。11.唐诗︰七律A、曲艺︰越剧B、自行车︰汽车C、瓷器︰茶杯D、哺乳动物︰老虎答案:C解析:A项曲艺是说唱艺术的统称,越剧是戏剧的一种,没有交叉关系,所以排除,B项自行车和汽车是并列关系,所以排除;D项哺乳动物和老虎是种属关系。故选C。12.学生︰报到︰录取通知书A、顾客︰积分︰优惠券B、会计︰报销︰火车票C、考生︰考试︰准考证D、员工︰考勤︰工作证答案:C解析:题干词语间为对应关系,第一个通过第三个达到第二个目的,且后两者是一一对应关系。“学生”凭“录取通知书”“报到”,报到和录取通知书是一一对应。A项中积分和优惠卡、B项中报销和火车票、D项中考勤和工作中均不是一一对应;C项“考生”凭“准考证”参加“考试”,且准考证和考试是一一对应,和题干逻辑一致。故选C。13.书籍︰人类进步的阶梯︰《进化论》A、跑步︰使人健康的方式︰强壮B、语言︰心灵的桥梁︰汉语C、月亮︰天空中的小船︰天体D、舞蹈︰流动的符号︰表演答案:B解析: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用“人类进步的阶梯”比喻“书籍”,前两个词是比喻义;第一个词和第三个词,《进化论》是书籍,二者是种属关系。A项,跑步是使人健康的方式之一,但“使人健康的方式”没有比喻“跑步”,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B项,语言是心灵的桥梁,用“心灵的桥梁”比喻“语言”,是比喻义;汉语是语言的一种,是种属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正确;C项,月亮是天空中的小船,用“天空中的小船”比喻“月亮”,是比喻义;但月亮是天体的一种,顺序与题干相反,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D项,舞蹈是流动的符号,用“流动的符号”比喻“舞蹈”;但舞蹈是表演的一种,顺序与题干相反,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故选B。14.A.AB.BC.CD.D答案:C解析:第一组图形的线条数均为3,第二组图形的线条数均为2,线条数为2的只有C项。故正确答案为C。15.冰∶水∶蒸气A、汉人∶华人∶华侨B、二氧化碳∶干冰∶灭火C、金刚石∶石墨∶铅笔D、纸张∶论文∶作者答案:A解析:题干三词是对应关系,三个词的本质是一样的,分别是固态、液态、气态。A项中汉人、华人、华侨本质上都是中国人,分别是按民族、人种、国籍做的表达;B、C项中只有前两词的本质相同;D构不成逻辑关系。故选A。16.近几十年,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药物来毒杀老鼠。可是人们发现,在一些老鼠经常出入的地方放置老鼠药的方法越来越没有效果,无论人们将药物添加剂加入对于老鼠来说多么美味的事物之中,老鼠都会对这些送来的“美味”置之不理。根据这一现象,得到的可能解释是:老鼠的嗅觉异常灵敏,它们能够从任何复杂的气味中辨别出对它们有害的物质。下列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解释?()A、科学家经过一系列实验,证明有的老鼠对于一些药物已经产生了抗药性B、将没有添加任何药物的粮食放在先前放置过药物的地方,老鼠也不会去动这些食物C、老鼠很少去那些曾经放置过老鼠药的地方活动D、老鼠在进食前对任何事物进行取样并品尝其中是否含有有毒物质答案:B解析:题干给出的命题是,将含药物食物放在老鼠经常出入的地方,老鼠不会动这些食物,从而判断老鼠能闻出药物。B项说明,即使放的是没有药物的食物,老鼠依然不会碰,说明老鼠并不能闻出食物中是否有药物,而是因为别的原因导致老鼠不去碰这些食物,从而有力地削弱了题干。故选B。17.花儿︰因开放而飘香A、水稻︰种在水田里的稻B、果实︰从苦涩走向香甜C、玉米︰籽实比黄豆稍大D、青苗︰没有成熟的庄稼答案:B解析:“花儿因开放而飘香”,即描述了一个更加美好的变化过程,二者之间为对应关系。A、C、D三项均是对事物的单纯解释或描述,只有B项“果实从苦涩走向香甜”描述了果实更加美好的变化过程,与题干逻辑关系相符。故选B。18.近视︰远视A、雨水︰冰雹B、瘦弱︰肥胖C、前进︰后退D、收缩︰松弛答案:B解析:近视与远视为相反相对的两种状态,且均为人体的一种非健康状态。A项︰雨水与冰雹是并列关系,排除;B项︰瘦弱与肥胖是相反的状态,且均为人体的一种非健康状态,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C项︰前进与后退仅为反义关系,与人体健康无关,排除;D项︰收缩和松弛不是反义词,收缩的反义词应该是扩大,松弛的反义词应该是紧绷,排除。故选B。19.危机下沉:指年轻人面对本应在下一年龄段才会出现的问题时所产生的过度担忧。下列属于危机下沉的是()。A、每当想起两年后即将开始的退休生活,老张心头就涌起一种莫名的失落和焦虑B、小李刚刚考进江城大学,看到周边房价飙涨,天天担心自己毕业后买不起房而无法安家C、小黄硕士毕业四五年了,至今还是单身,她担心自己再拖下去就很难找到合适的对象了D、小梁夫妇最近为女儿明年上小学的事儿愁得睡不着觉:买不起心仪的那所名校的学区房答案:B解析: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年轻人”、“面对本应下一年龄段才会出现的问题”、“过度担忧”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老张焦虑退休生活,说明老张年纪大了,不属于“年轻人”,不符合定义,排除;B项:小李刚考上大学,却担心大学毕业后的问题,属于“对下一个年龄段出现问题的过度担忧”,符合定义,当选;C项:小黄硕士毕业,至今单身,担心找不着对象,担心的是现在的问题,不属于“担心下一个年龄段的问题”,不符合定义,排除;D项:小梁夫妇担心女儿上学买学区房的事情,小梁夫妇是否年轻不清楚,而且担心买房也是该年龄段出现的问题,不属于“下一个年龄段的问题”,不符合定义,排除。故选B。20.环境移民,是指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和人居环境受到突发或渐进式的不利影响而产生的各种人口迁移行为,包括自愿的、非自愿的,事后被迫的、预先计划的,暂时的、永久性的,个体和家庭自发的、政府主导的移民类型。根据上述定义,以下不属于环境移民的是()。A、切尔诺贝利核污染区域居民集体撤离家园B、为了保护三江源地区而限制放牧后的生态移民C、安史之乱时期中原人民大量南迁D、元朝定都大都之后大量牧民南迁答案:D解析: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自然环境和人居环境受到突变或渐进式的不利影响而产生的各种人口迁移行为”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因为切尔诺贝利核污染而移民,符合因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而移民,符合定义,排除;B项:因为限制放牧,符合人居环境受到不利影响而移民,符合定义,排除;C项:因为安史之乱而移民,符合人居环境受到不利影响而移民,符合定义,排除;D项:因为重新定都而移民,不符合因自然环境和人居环境受到不利影响而移民,不符合定义,当选。故选D。21.闪光灯效应是心理学的一个术语,也称闪光灯记忆,是指个人对令人震撼的事件容易留下深刻而准确的记忆,并且记忆的准确性不随时间的推移而减弱的现象。闪光灯记忆所记之事件,多半是与个人有关的重要事件。根据上述定义,以下属于闪光灯效应的是()。A、冯雨在心情愉快时阅读课文,对课文内容印象格外深刻B、经历汶川地震而幸存的小王,八年之后,对当时的情景仍记忆犹新C、高阳小时候上学走过的路,在时隔40年之后返乡之时仍然准确辩认D、失联30年的战友重新团聚,许多当年的生活琐事还历历在目答案:B解析:第一步:找到定义关键词。震撼的事件、深刻而准确的记忆、记忆的准确性不随时间的推移而减弱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课文内容不属于令人震撼的事件,且体现不出记忆的准确性不随时间推移而减弱,因此不符合定义,排除;B项:汶川地震对于小王来说属于震撼的事件,且时间过去八年,他仍然能够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说明他记忆的准确性没有随时间的推移而减弱,因此符合定义,当选;C项:虽然高阳对于上学时走过的路时隔40年后还能准确辨认,但是上学的路对于高阳来说只是一个印象深刻的物体,不是震撼的事件,因此不符合定义,排除;D项:生活琐事对于战友来说也不是震撼的事件,而且失联30年战友是指至少两个人,不属于个人,因此不符合定义,排除。故选B。22.经济区域是人的经济活动所造就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凡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各项不属于经济区域的是()。A、珠三角经济区B、长三角经济区C、北美自由贸易区D、联合国粮农组织答案:D解析:“经济区域”的关键词是:经济活动所造就的、围绕经济中心、具有特定地域。D项中联合国粮农组织是全球性的组织,没有特定地域。故选D。23.移民,我国公民迁往国外或国内某一地区永久定居。根据以上定义,下面属于移民的是()。A、因公务到美国出差的公司职员B、因业务需要到日本参加培训的职员C、到美国留学毕业的归国人员D、为了与在国外定居的丈夫团聚迁往国外的妻子答案:D解析:移民是指我国的公民迁往国外或国内某一地区永久居住。只有D项是符合定义要求的,选项A、B都是暂时出差到国外,不满足永久居住的条件;选项C是指我国公民出国留学后归来,并没有迁往国外或国内的某一地区永久居住,故也与定义不符合。因此选D。24.专家通过对工作场所安全的研究发现:当建筑工人的工作负荷增加时,工人的受伤率会增加。由于在工作负荷增加时,没有经验的工人常常被雇用,受伤率的增加无疑是由于没有经验工人的高事故率所致。以下哪一项如果正确,最能削弱题干结论?()A、建筑企业的工作负荷增加时雇用的没有经验的工人只是负责临时的工作B、工作场所安全研究仅集中在那些因工伤而无法工作的工人C、生产性企业的受伤率比建筑类企业低D、雇用没有经验的工人做有潜在危险的工作时,公司被要求为其提供培训答案:D解析:题干的结论是无经验的工人被雇用,造成事故率增加。A项错误,雇用的工人只负责临时工作,临时工作也可能有危险性,不能削弱结论。B项错误,没有指出工伤的人员和没有经验之间的关系,也不能削弱。C项错误,题中并没有生产性企业和建筑类企业的论述,且与结论无关。D项正确,工人培训后有了经验,但是事故率依然增加,直接削弱了题中结论。故选D。25.在超市里有四个存物柜,打开柜子后发现,第一个柜子里写着:“所有的柜子里都装着购物袋”,第二个柜子里写着:“本柜子中有购物礼品”,第三个柜子里写着:“本柜子里没有食品”,第四个柜子写着:“有些柜子里没有购物袋”。如果只有一个柜子里的描述是真实的,以下肯定为真的是()。A、所有的柜子里都是购物袋B、所有的柜子里都没有购物袋C、所有的柜子里都没有购物礼品D、第三个柜子里有食品答案:D解析:第一步:找突破口。突破口为第一个柜子和第四个柜子是矛盾关系,两人的断定必有一真一假。第二步:看其他人的话。题干说只有一个柜子的描述为真,那么第二个柜子和第三个柜子的描述必定均为假,即第二个柜子里没有有购物礼品,第三个柜子里有食品。故选D。26.一位海关检查员认为,他在特殊工作经历中培养了一种特殊的技能,即能够准确地判定一个人是否在欺骗他。他的根据是,在海关通道执行公务时,短短的几句话就能使他确定对方是否可疑;而在他认为可疑的人身上,无一例外地都查出了违禁物品。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海关检查员的论证?()Ⅰ.在他认为不可疑而未经检查的入关人员中,有人无意地携带了违禁物品。Ⅱ.在他认为不可疑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