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四 文言翻译_第1页
考点四 文言翻译_第2页
考点四 文言翻译_第3页
考点四 文言翻译_第4页
考点四 文言翻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四文言翻译——四处着眼,固本提能突破一着眼于翻译的文言实词落实“一词多义”即一个词具有多种含义,乃至属于不同词类。这种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一般说来,词的意义分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对于常见常用的多义词,要了解多义词的意义衍变分化的规律和特点,它往往以其本义为基础引申出其他义项,众多义项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识记多义词,一定要找出其本义(工具书中一般列为第一条)或基本义项,寻求众多义项之间的关联。1.本义在多义词的诸多义项中,总有一个是最原始、最具体的意义,称之为本义。如“兵”的本义是“兵器”,“道”的本义是“道路”。2.引申义引申义是从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和基本意义有相类似、相对立或者相关联的关系。如:3.比喻义词的比喻义是在比喻的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它使用比喻的手法,使语言风格特殊,色彩鲜明。如:【即练即悟】1.解释下列句子和成语中“负”和“绝”的含义。(1)负例句释义教材联想①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②秦贪,负其强(《廉颇蔺相如列传》)③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④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六国论》)⑤决负约不偿城(《廉颇蔺相如列传》)⑥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成语联想⑦忘恩负义⑧负隅顽抗⑨久负盛名⑩不分胜负答案①背负②依仗③辜负④失败⑤违背⑥使……担负⑦辜负⑧依仗⑨享有⑩失败(2)绝例句释义教材联想①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荆轲刺秦王》)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③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④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⑤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孔雀东南飞》)⑥可以横绝峨眉巅(《蜀道难》)成语联想⑦拍案叫绝⑧绝无仅有⑨恩断义绝⑩韦编三绝⑪绝处逢生答案①断,断裂②与世隔绝③断绝④停止⑤停止呼吸,死亡⑥渡过⑦独一无二⑧全然⑨断绝⑩断裂⑪没有出路的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天保初,清河王岳拜司州牧,闻业(孟业)名行,复召为法曹。业形貌短小,及谒见,岳心鄙其渺小,笑而不言。后寻业断决之处,乃谓业曰:“卿断决之明,可谓有过躯貌之用。”寻迁东郡守,以宽惠著。其年,麦一茎五穗,其余三穗四穗共一茎,合郡咸以为政化所感。(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拜eq\b\lc\{(\a\vs4\al\co1(①清河王高岳拜司州牧,②拜送书于庭,③上堂拜阿母))行eq\b\lc\{(\a\vs4\al\co1(①闻业名行,②余嘉其能行古道,③赵王畏秦,欲毋行))寻eq\b\lc\{(\a\vs4\al\co1(①后寻业断决之处,②寻迁东郡守,③既窈窕以寻壑))过eq\b\lc\{(\a\vs4\al\co1(①可谓有过躯貌之用,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③闻大王有意督过之))(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合郡咸以为政化所感。译文:答案(1)拜:①任命②行礼,表恭敬③拜见行:①行为②实行,践行③前往寻:①寻找②不久③沿着,顺着过:①超过②过错③责备(2)整个州郡的人都认为这是上天被孟业的政治教化感动的结果。【参考译文】天保初年,清河王高岳被任命为司州长官,听说孟业的名声品行,又征召他做法曹。孟业身材矮小,等到他谒见高岳,高岳内心看不起他矮小,只是笑着不说话。后来找到孟业判决的案件,才对孟业说:“您判决案件很英明,可以说起到了超过身体容貌的作用。”孟业不久提升为东郡太守,因政治宽和仁惠著称。那一年,麦子一根茎长五个穗,其余的也是三四个穗长在一根茎上,整个州郡的人都认为这是上天被孟业的政治教化感动的结果。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穷eq\b\lc\{(\a\vs4\al\co1(①未穷青之技,②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③穷则独善其身))辞eq\b\lc\{(\a\vs4\al\co1(①遂辞归,②卮酒安足辞,③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谢eq\b\lc\{(\a\vs4\al\co1(①薛谭乃谢求反,②谢家来贵门,③多谢后世人))(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译文:答案(1)穷:①穷尽②走到尽头③困厄不得志辞:①告辞②推辞③言辞谢:①道歉②告别③告诫(2)秦青没有阻止他,在郊外的大路旁为他饯行,打着节拍唱起悲伤的(送行)歌,歌声使林木振动,回声使行走的云停下。【参考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阻止他,在郊外大道旁给他饯行,打着节拍唱起悲伤的送行歌,歌声使林木振动,回声使行走的云停下。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古今异义词,既指单音节词古今词义不同,又指双音节词古今词义不同,尤其是后者,容易造成用今义解释古义,这也是高考翻译中常考的热点。一般分为以下几类:类别例句词义扩大江间波浪兼天涌古义:特指长江。今义:泛指所有江河。词义缩小金就砺则利古义:泛指一切金属。今义:专指黄金。词义转移置币遗单于古义:财物。今义:钱币。感情色彩变化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出身低微,见识浅陋。(中性词)今义:品质恶劣。(贬义词)名称说法演变愿为市鞍马古义:买。今义:城市。【即练即悟】4.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义。(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义:今义: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答案使者,出使的人(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答案阻塞不通,此为“不得志,走投无路,处境困窘”。(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今义:程度副词。答案意外变故。(4)宁溘死以流亡兮。古义: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而被迫离开家或祖国。答案随水流而消逝。(5)蹑履相逢迎。古义:今义:奉承、拍马。答案迎接。(6)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答案求学的人。(7)凌万顷之茫然。古义: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答案旷远的样子。(8)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义:今义:数词。答案十分之一。(9)明年秋,送客湓浦口。古义:今义:今年后第二年。答案第二年。(10)暮去朝来颜色故。古义:今义:颜料或染料。答案神态、脸色、姿容。(1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今义:寄理想、情感于某人或某事物上。答案安置,安身。(1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今义:用不着。答案不一定。(13)阮籍猖狂。古义:今义:肆无忌惮。答案狂放,不拘礼法。(14)众人匹之。古义:今义:多数人,大家。答案一般人。(15)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古义:今义:说给别人听,让人知道。答案申诉,诉说。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其实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中关而止。皆曰:“此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宣王悦之。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九石,岂不悲哉?(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①其实所用不过三石________②左右皆引试之________③所用不过三石________④而终身自以为九石________答案①他实际上;②近臣,随从;③不超过;④认为。(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此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译文:答案此弓(的强度)不少于九石,除非大王,谁能使用它?【参考译文】齐宣王爱好射箭,喜欢别人说自己能用强弓。实际上他曾经用过的弓,都不超过三石(的强度)。把(他用过的弓)给群臣看,群臣就都试着拉弓,拉弯一半就不再拉了,都说:“此弓(的强度)不少于九石,除非大王,谁能使用它?”宣王很高兴。宣王的实际情况是,用过的弓都不超过三石,然而(他)终生认为自己能拉九石(的强度),这岂不是可悲的吗?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周经,字伯常,刑部尚书瑄子也。天顺四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经刚介方正,好强谏,虽重忤旨不恤。宦官、贵戚皆惮而疾之。太监李广死,帝得朝臣与馈遗簿籍,大怒。科道因劾诸臣交通状,有及经者。经上疏曰:“昨科道劾廷臣奔竞李广,阑入臣名。虽蒙恩不问,实含伤忍痛,无以自明。夫人奔竞李广,冀其进言左右,图宠眷耳。陛下试思广在时,曾言及臣否。且交结馈遗簿籍具在,乞检曾否有臣姓名。更严鞫广家人,臣但有寸金、尺帛,即治臣交结之罪,斩首市曹,以为奔竞无耻之戒。若无干涉,亦乞为臣洗雪,庶得展布四体,终事圣明。若令含污忍垢,即死填沟壑,目且不瞑。”帝慰答之。(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①改庶吉士,授检讨________②经刚介方正________③科道因劾诸臣交通状________④若无干涉________答案①官职名称②正直③结交、交往④关涉牵连(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虽重忤旨不恤。宦官、贵戚皆惮而疾之。译文:答案即使深深触怒皇上的旨意也不顾及。宦官、贵戚都害怕他并且忌恨他。【参考译文】周经,字伯常,是刑部尚书周瑄的儿子。天顺四年考中进士。改任庶吉士,授予检讨职务。周经倔强耿直,喜欢勉力劝谏,即使深深触怒皇上的旨意也不顾及。宦官、贵戚都害怕他并且忌恨他。太监李广死了,皇帝得到朝中大臣参与赠送李广财务的账簿,非常生气。科道官员趁机弹劾大臣交结勾通李广的情状,有人提到了周经。周经上疏辩解说:“昨天科道官员弹劾大臣争着投靠李广,擅自写上了我的名字。虽然蒙受皇上恩德没有过问,我实在是感到无比冤枉,含伤忍痛,没有办法来自己说明情况。人们争相投靠李广,希望他能在皇帝面前多说好话,图的就是您的宠幸眷顾啊。陛下您试着想想李广活着的时候,曾经谈到我没有。况且交结李广馈赠物品的账簿就在您的跟前,请求检查有没有我的姓名。还应该严厉审问李广的家人,我只要有寸金、尺帛财物进献李广,就惩治我交结李广的罪过,在集市上斩首,作为对争着投靠李广等无耻行为的警戒。如果没有关涉牵连,也请皇上替我洗脱耻辱,或许能让我舒展四肢,终生侍奉圣明的主上。如果让我带着侮辱忍受诟骂,即使我死了,我的眼睛也不能闭上。”皇帝安慰并答复了他。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了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不同。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名词的活用类型例句(解释加点词)名词用作动词①籍吏民,封府库()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名词用作状语③吾得兄事之()④相如廷斥之()名词的使动用法⑤江东父兄怜而王我()名词的意动用法⑥稍稍宾客其父()⑦侣鱼虾而友麋鹿()答案①登记②游泳③像对待兄长一样④在朝廷上⑤使……为王⑥把……当做宾客⑦以……为伴,以……为友【即练即悟】7.请找出下面文段中的活用词,并翻译文段。国虽小,其食足以食天下之贤者,其车足以乘天下之贤者,其财足以礼天下之贤者。与天下之贤者为徒,此文王之所以王也。活用词:译文:答案活用词:句中的第二个“食”为名词活用作动词,供养。“礼”,名词活用为动词,礼遇。第二个“王”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称王。译文:国家虽然小,它的粮食足以供养天下的贤士,它的车辆足以乘载天下的贤士,它的钱财足以礼遇天下的贤士。与天下的贤士为伍(成为一类人),这是周文王称王天下的原因。8.请找出下面文段中的活用词,并翻译文段。子产者,郑之列大夫也。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曰:“子产去我死乎!民将安归?”活用词:译文:答案活用词:“儿”,名词作状语,像小孩一样。译文:子产是郑国的列大夫。治理郑国二十六年去世了,青壮年放声大哭,老人像孩童一样哭泣,说:“子产离开我们死去了啊!老百姓将来依靠谁?”(二)形容词的活用类型例句(解释加点词)形容词用作动词①素善留侯张良()②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形容词用作名词③四美具,二难并()④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形容词的意动用法⑤且庸人尚羞之()形容词的使动用法⑥大王必欲急臣()答案①对……友好,和……交好②走到尽头③美好的事情,难得的嘉宾④幼小的儿子⑤以……为羞耻⑥使……着急,逼迫【即练即悟】9.请找出画线句中的活用词,并翻译句子。勃海鲍宣妻者,桓氏之女也,字少君。宣尝就少君父学,父奇其清苦,故以女妻之,装送资贿甚盛。宣不悦,谓妻曰:“少君生富骄,习美饰,而吾实贫贱,不敢当礼。”妻曰:“大人以先生修德守约,故使贱妾侍执巾栉。即奉承君子,唯命是从。”宣笑曰:“能如是,是吾志也。”(1)父奇其清苦,故以女妻之,装送资贿甚盛。活用词:译文:(2)少君生富骄,习美饰,而吾实贫贱,不敢当礼。活用词:译文:答案(1)活用词: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译文:少君的父亲对他的清贫刻苦感到惊奇,因此把女儿嫁给了他,(少君出嫁时)嫁妆陪送得非常丰厚。(2)活用词:富骄,形容词作名词,富贵人家。译文:你生在富贵人家,习惯漂亮的衣服和装饰,可是我实在贫穷低贱,不敢担当大礼。【参考译文】渤海鲍宣的妻子,是桓氏的女儿,字少君。鲍宣曾经跟随少君的父亲学习,少君的父亲对他的清贫刻苦感到惊奇,因此把女儿嫁给了他,(少君出嫁时)嫁妆陪送得非常丰厚。鲍宣不高兴,就对妻子说:“你生在富贵人家,习惯漂亮的衣服和装饰,可是我实在贫穷低贱,不敢担当大礼。”妻子说:“我父亲因为您修养品德,信守约定,所以让我拿着毛巾梳子(服侍您)。既然侍奉了您,(我)听从您的命令。”鲍宣笑着说:“(你)能这样,这是我的心意了。”10.请找出画线句中的活用词,并翻译句子。(唐)太宗问魏征:“观近古帝王,有传位十代者,有一代两代者,亦有身得身失者。朕所以常怀忧惧,或恐抚养生民不得其所,或恐心生骄逸,喜怒过度。然不自知,卿可为朕言之,当以为楷则。”征对曰:“嗜欲喜怒之情,贤愚皆同。贤者能节之,不使过度,愚者纵之,多至失所。伏愿陛下常能自制,以保克终之美,则万代永赖。”活用词:译文:答案活用词:贤愚:形容词用作名词,贤者愚者。美,形容词用作名词,美德。译文:喜爱欲望高兴愤怒的情绪,贤者和愚者是一样的,贤者能够克制它,不让它超过限度,愚者放纵它,(喜爱欲望高兴愤怒的情绪)多到失去适当的限度。希望陛下常常能自我克制,来确保能够善终的美德,那么千秋万世就永远仰赖您了。【参考译文】唐太宗问魏征说:“观察近来和古代的帝王,有传承帝位十代的,有传承帝位一两代的,也有自己得到天下自己又失去天下的。我常常心怀忧虑的原因(是),或者害怕抚慰养育人民不能得到适当的方法,或者害怕心中产生骄傲懈怠的情绪,高兴愤怒超过了限度,却不知道自己(已经超过限度了),您可以为我说出这个情况,(我)应当把您的话当作准则。”魏征回答说:“喜爱欲望高兴愤怒的情绪,贤人和愚人是一样的,贤人能够克制它,不让它超过限度,愚人放纵它,(喜爱欲望高兴愤怒的情绪)多到失去适当的限度。希望陛下常常能自我克制,来确保能够善终的美德,那么千秋万世就永远仰赖您了。”(三)动词的活用类型例句(解释加点词)动词用作名词①追亡逐北()②则其至又加少矣()动词的使动用法③项伯杀人,臣活之()④欲因此降武()动词的为动用法⑤等死,死国可乎()答案①逃跑的人②到达的人③使……活,救活④使……投降⑤为……而死【特别提醒】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分有些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较难区分,必须紧扣上下文,研究句子本身所表达的意思,方能确定其是何种用法。如:小eq\b\lc\{(\a\vs4\al\co1(①工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②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①中的“小”是“使之小”,使它小了;②中的“小”是“以之为小”,认为鲁地小了。通过此例不难看出,使动用法侧重客观行动,而意动用法侧重于主观感受,是个人的看法,事实未见得如此,如“小天下”,其实只是孔子的一种主观感受,天下并未变小。【即练即悟】11.请找出画线句中的活用词,并翻译句子。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活用词:译文:答案活用词: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饮酒。译文:晋灵公赐给赵盾酒喝,预先埋伏好身穿铠甲的武士,准备攻杀赵盾。【参考译文】秋九月,晋灵公赐给赵盾酒喝,预先埋伏好身穿铠甲的武士,准备攻杀赵盾。赵盾的车右提弥明发现了情况,快步走上堂去,说:“臣子侍奉国君饮酒,超过了三杯,不合乎礼仪。”于是就扶赵盾下堂。12.请找出画线句中的活用词,并翻译句子。狼度简子之去远,而作声囊中曰:“出我囊,解我缚,我将逝矣。”先生举手出狼,狼咆哮谓先生曰:“我馁甚,馁不得食,亦终必亡而已。先生既墨者,思一利天下,又何吝一躯啖我而全微命乎?”遂鼓吻奋爪,以向先生。①活用词:译文:②活用词:译文:答案①活用词:出,使动用法,使……出。译文:把我从袋子里放出来,解掉绑我的绳子,我要离开了。②活用词:啖,使动用法,使……吃;全,使动用法,使……全,保全。译文:又何必吝惜一副身躯,让我吃掉而让我保全小命呢?【参考译文】狼估计简子走远了,就在袋子里面发出声音说:“把我从袋子里放出来,解掉绑我的绳子,我要离开了。”先生动手放出狼,狼咆哮着对先生说:“我非常饿,饿了没有食物,也终将死掉。先生既然是墨家学士,想着为天下做贡献,又何必吝惜一副身躯,让我吃掉而让我保全小命呢?”于是张开利嘴舞动尖爪,向先生(进攻)。(四)数词的活用类型例句(解释加点词)数词用作动词①六王毕,四海一()②女也不爽,士贰其行()数词用作形容词③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答案①统一②使……两样,有二心③全【即练即悟】13.请找出画线句中的活用词,并翻译句子。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活用词:译文:答案活用词:一,数词用作动词,统一。译文:我回答说:“天下安定在于统一天下。”“谁能统一天下呢?”我对他说:“不嗜杀的国君能统一天下。”【参考译文】孟子进见梁襄王。出来后,对人说:“(梁襄王)远远看上去不像个国君的样子,走近他也看不到有什么使人敬畏的地方。”(他见了我之后)突然问道:“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呢?”我回答说:“天下安定在于统一天下。”“谁能统一天下呢?”我对他说:“不嗜杀的国君能统一天下。”所谓通假,就是两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当实词按字面意思理解不通的时候,可以考虑是否出现了通假现象。但是需要注意,不能胡乱代替,因为通假字往往是约定俗成的,要注重平时积累。通假字的分类如下:类别释义例句(解释加点词)通假字通用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字,在古代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①失其所与,不知()②天生我材必有用()假借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毫不相干的字,在古代有时也可以借代。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④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古今字一个汉字(古字)原有几个意义,后为区分,另造一个新字(今字)来表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意义。⑤至莫夜月明()⑥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答案①通“智”,明智②通“才”,才干③通“早”,早一些④通“背”,违背⑤通“暮”,夜晚⑥通“授”,传授【即练即悟】14.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1)找出下列各句的通假字并解释。①越王勾践反国____________②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____________③女忘会稽之耻邪____________④厚遇宾客,振贫吊死____________答案①“反”通“返”,返回②“坐”通“座”,座位③“女”通“汝”,你④“振”通“赈”,赈济(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译文:答案(勾践)自己亲自下田耕种,夫人亲自织布,吃饭不加肉,穿衣服从不穿两种颜色以上的衣服,屈身接待有才能的贤士。【参考译文】吴王赦免了越王之后,越王勾践回到越国,就深思熟虑,苦心经营,把苦胆放到座位上,坐卧即能仰头看到苦胆,饮食也尝尝苦胆。说:“你忘记会稽的耻辱了吗?”(勾践)亲自下田耕种,夫人亲自织布,吃饭不加肉,穿衣服从不穿两种颜色以上的衣服,屈身接待有才能的贤士,优厚地对待宾客,能救济穷人,悼慰死者,与百姓共同劳作。15.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弗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1)找出下列各句的通假字并解释。①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____________②不者,且有火患____________③主人嘿然不应____________④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____________⑤乡使听客之言,不弗牛酒____________⑥曲突徙薪亡恩泽____________⑦主人乃寤而请之____________答案①“傍”通“旁”,旁边②“不”通“否”,否则③“嘿”通“默”,沉默④“息”通“熄”,灭⑤“乡”通“向”,从前⑥“亡”通“无”,没有⑦“寤”通“悟”,醒悟,觉悟(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译文:答案重新造一个弯曲的烟囱,将柴草远离烟囱;不然的话,就会有发生火灾的忧患。【参考译文】有一个过访主人的客人,看到(主人家)炉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还堆积着柴草。客人对主人说:“重新造一个弯曲的烟囱,将柴草远离烟囱;不然的话,就会有发生火灾的忧患。”主人沉默不答应。不久后,家中果然失火,邻居们一同来救火,幸好把火扑灭了。于是,(主人)杀牛置办酒席,答谢邻人们,被火烧伤的人安排在上席,其余的按照功劳依次排定座位,却不邀请提“曲突”建议的客人。有人对主人说:“当初如果听了那位客人的话,也不用破费摆设酒席,始终也不会有火患。现在评论功劳,邀请宾客,(为什么)提‘曲突徙薪’建议的人没有受到答谢、恩惠,而被烧伤的人却成了上客呢?”主人这才醒悟去邀请那位客人。偏义复词是指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为陪衬。类型示例语素意义相反昼夜勤作息:“作息”偏指“作”,劳作。语素意义相关我有亲父兄:“父兄”偏指“兄”,兄长。需要注意的是,同义词、反义词连用和偏义复词很相似,要把二者区分开来。同义词、反义词连用时,其中的每一个语素的意义都有所保留;而偏义复词,是在某一语境下,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失去了。如“无毛羽以御寒暑”(《汉书·刑法志》)与“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两个句子相比较,前一句中的“寒暑”是偏义复词,偏在“寒”义;后一句中的“寒暑”是两个单音节词,兼有“寒”“暑”的意思,是两词连用。【即练即悟】16.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1)成败之机,在于今日____________(2)曹操之众远来疲敝____________(3)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____________(4)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____________(5)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____________答案(1)偏义复词,偏指“成”,成功(2)同义词连用,“疲”“敝”都是疲劳之意(3)偏义复词,偏指“目”,眼睛(4)偏义复词,偏指“深”,深度(5)偏义复词,偏指“开”,张开17.翻译下面文段中画线的句子。二十九日,皇上召见杨锐,遂赐衣带诏,有“朕位几不保,命康与四卿及同志速设法筹救”之诏。君(谭嗣同)与康先生捧诏恸哭,而皇上手无寸柄,无所为计。时诸将之中,惟袁世凯久使朝鲜,讲中外之故,力主变法。君密奏请皇上结以恩遇,冀缓急或可救助,词极激切。(选自《谭嗣同传》)(1)而皇上手无寸柄,无所为计。译文:(2)君密奏请皇上结以恩遇,冀缓急或可救助。译文:答案(1)可是皇上手里没有一点权柄,毫无办法。(2)谭嗣同就秘密奏请皇上,请皇上用优厚的待遇笼络他,希望在危急时或者能得到救助。【参考译文】二十九日,皇上召见杨锐,就给他一道藏在衣带间的秘密诏书,内有“我皇位几乎保不住了,命令康有为与‘军机四卿’及同志们赶快设法筹谋援救”等话。谭嗣同与康有为捧着诏书痛哭,可是皇上手里没有一点权柄,毫无办法。当时在许多将领中,只有袁世凯长时间出使朝鲜,研究中国和外国的国情,极力主张变法。谭嗣同就秘密奏请皇上,请皇上用优厚的待遇笼络他,希望在危急时或者能得到救助,言词十分激动。推断词义方法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以上,而形声字的形旁有表意功能。因此,通过对字形结构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探求字的意义。常见形旁的词义指向:形旁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者与兵器有关;从“马、牛、羊、豕、犭、鸟、虫”者与动物有关;从“讠(言)、辶(走)、刂(刀)、彳(行)”者与人的行为有关;其它还有:禾——五谷、贝——金钱、皿——器具、纟——丝麻、宀——房舍、隹(zhuī)——鸟雀、冖——笼罩、歹——死亡、月——肉、目——眼、尸——身体……如,①眄庭柯以怡颜。“眄”的含义根据“目”字旁和“眄”的对象“庭柯”可知其大致是“看”的意思。②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畴”的含义可根据“田”字旁能推出“田地”之意。【即练即悟】解释加点词的意义。1.刀刃若新发于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对曰:“顷常言恶闻王臭。”王怒曰:“劓之。”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磨刀石2.割鼻子的一种酷刑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多,其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而意义相近或相反,运用这种方法很容易由已知推出未知,由易推出难。如,①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六国”与“秦”相对,“灭”与“族”相对,由此可推知,“族”就是“族灭”的意思。②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臧”,好的;“否”,坏的,语意相反;由此可知“陟”和“罚”的语意相反,那么,“陟”应该是“提拔”的意思。【即练即悟】解释加点词的意义。3.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祠祝毕,刍狗捐;淳精流,糟粕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3.与“齐”同义,等同4.与“弃”同义,抛弃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的,它们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偏义复词,一是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用义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同义复词是同义复用。如,①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革”的意思可以根据它的邻字“灭”来推断,应该也是“灭”的意思。②过蒙拔擢,宠命优渥。“渥”,根据它与“优”相邻的特点,可以推断出它的意思也是“优厚”。【即练即悟】解释加点词的意义。5.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出则接遇宾客,入则应对诸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5.由邻字“幼”推断,年幼6.由邻字“接”推断,接待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因此借用成语中的实词词义有时也能让我们“绝处逢生”。如,①相如因持璧却立。“却”的意思是后退,可以联想成语“望而却步”。②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靡”的意思是倒下,后退,可以联想成语“望风披靡”。【即练即悟】解释加点词的意义。7.斯言虽小,可以喻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势拔五岳掩赤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7.联系成语“家喻户晓”“不言而喻”,明白,通晓8.联系成语“出类拔萃”,超出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1)任善人则国安,用恶人则国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生而眇者不识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庶竭驽钝,攘除奸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短绠不可以汲深井之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梅以欹为美,正则无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衰败(2)绳索(3)瞎,双目失明(4)砍(5)排除(6)井绳(7)倾斜2.翻译画线的句子。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译文:答案有时夜里感到昏沉倦怠,就把水浇在脸上。【参考译文】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母亲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未曾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沉倦怠,就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连粥都吃不上,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3.翻译画线的句子。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耶!”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1)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译文:(2)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译文:答案(1)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相见,而刮风、下雨、打雷、落冰雹等(天气)变化,也不知道。(2)偶尔想要站起来,但杂乱的书围绕着我,好像积着的枯树枝,有时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参考译文】我的屋子里,有的书堆在木箱上,有的书陈列在前面,有的书放在床上,抬头低头,四周环顾,没有不是书的。我的饮食起居,生病呻吟,感到悲伤、忧愁、愤怒、感叹,不曾不与书在一起的。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相见,而刮风、下雨、打雷、落冰雹等(天气)变化,也不知道。偶尔想要站起来,但杂乱的书围绕着我,好像积着的枯树枝,有时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于是就笑自己说:“这不是我说的鸟窝吗?”于是邀请客人进去看。客人开始不能够进入,已进屋的,也不能出来,于是(客人)也大笑着说:“确实啊,这像鸟窝!”4.翻译画线的句子。高凤,字文通,家以农亩为业。妻尝之田,暴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乃省。译文:答案正值天下着暴雨,高凤拿着竹竿诵读经书,没有发觉雨后地上的积水使麦子流走了。【参考译文】高凤,字文通,家里把种田作为职业。妻子曾到田地(劳作),在庭院里晒麦,让高凤看守着鸡。正值天下着暴雨,高凤拿着竹竿诵读经书,没有发觉雨后地上的积水使麦子流走了。妻子回来感到惊讶询问,高凤才醒悟过来。5.翻译画线的句子。戌子,上谓侍臣曰:“朕观《隋炀帝集》,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魏征对曰:“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炀帝恃其俊才,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1)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译文:(2)炀帝恃其俊才,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译文:答案(1)也知道肯定尧、舜而否定桀、纣。(2)隋炀帝自恃自己文采了得,狂妄自大,刚愎自用,所以他嘴里说的是尧、舜之美德,干的却是桀、纣的行为。【参考译文】戌子这一日,皇上(唐太宗)对陪立两旁的大臣说:“我读了《隋炀帝集》这部书,发现文章的辞藻深奥渊博,也知道肯定尧、舜而否定桀、纣,但是做起事来为什么又相反了呢?”大臣魏征答道:“百姓的君主虽然都是贤哲圣明,但也应当虚心接受别人的劝谏,这样才能使有智慧的人贡献他的才能,勇敢的人竭尽他的全力。隋炀帝自恃自己文采了得,狂妄自大,刚愎自用,所以他嘴里说的是尧、舜之美德,干的却是桀、纣的行为,却不知道自己的错误,结果遭到覆亡的下场。”突破二着眼于翻译的文言虚词归纳《考试大纲》明确要求: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所谓“常见文言虚词”,指是文言文中常用的介词、连词、助词、代词、副词等。“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这18个文言虚词是高考的考查范围。考查这些虚词,不要求考生死板地记忆,而是考查考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并辨别其不同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所谓“不同的意义和用法”,就是说一个文言虚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具有不同的意义,在文中的作用也不同。就拿文言虚词“以”来说,它有时充当介词,有时充当连词。要求考生根据具体语境灵活理解并翻译。所谓高频虚词,是指在翻译中被设为得分点频率较高的虚词,主要有“以”“其”“因”“乃”四个。“以”字频率最高,在语境中,主要要译准其介词义,如“用(拿)”“把”“根据”“凭借”等义项;译准其连词义,如“因为”。另有实词义“以为”“率领”也不可忽视。“其”,翻译中考查较多的是其指示代词义“那”“那些”,活用为第一人称的“我”“自己”;另一重点是其语气副词义,如表示推测的“大概”,表示反问的“难道”,表示期许的“可要”“一定”,表示婉商的“还是”等,这些都需要结合“其”在句中的位置及语境准确译出。“因”,主要考查的是“于是(就)”“趁机”“通过”“用来”等义项在语境中的确定。“乃”,主要是语境中“于是”“才”“竟然(却)”三个义项的辨析。【即练即悟】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画线的句子。1.(钱乙)本有羸疾,性简易,嗜酒,疾屡改,自以意治之,辄愈。最后得疾,惫甚,乃叹曰:“此所谓周痹(一种病)也,周痹入藏者死,吾其已夫!”(选自《宋史·钱乙传》)译文:解析得分点:藏,通“脏”;其,表推测,大概;已,止,结束。答案(钱乙)最后一次犯病,憔悴(疲倦)得厉害,就叹息道:“这就是(医生)所说的周痹病,周痹进入脏腑的话(人)就要死了,我大概要完了!”【参考译文】钱乙本来就身体瘦弱有病,性格坦率和易而不拘小节,嗜好饮酒,疾病屡屡发作,钱乙按照自己的想法治疗,就治好了。最后一次犯病,憔悴(疲倦)得厉害,就叹息道:“这就是(医生)所说的周痹病,周痹进入脏腑的话(人)就要死了,我大概要完了!”2.(史弼)迁河东太守,受诏当举孝廉,弼知多权贵请托,乃豫敕断绝书属。中常侍侯览果遣诸生赍书请之,积日不得通。生乃以它事谒弼,而因达览书。弼大怒曰:“太守忝荷重任,当选士报国,尔何人而伪诈无状!”命左右引出。(选自《后汉书·史弼》)译文:解析得分点:“以”“谒”“因”“达”。答案诸生就用其他的事为借口拜见史弼,于是趁机送上了侯览的书信。【参考译文】史弼升职任河东太守,接受诏书推荐孝廉,知道会有很多权贵请求托情,于是预先下令断绝书信来往。中常侍侯览果然派诸生送信请求,过了好几天无法通报。诸生就用其他的事为借口拜见史弼,于是趁机送上了侯览的书信。史弼大怒,说:“太守荣幸地肩负重任,应当选拔士人报效国家,你是什么人,这样欺诈无体统!”叫身边的人拉出去。3.君讳云章,字汉瞻,号朴村,江南嘉定人也。曩者崐山徐司寇好文术,以得士为名,而士亦以此附焉。君始以校勘《宋元经解》客司寇家,其后诸公贵人考订文史,必以相属。而君尝就陆稼书先生问学,独阴以名义自砥。君在举场数十年,所与比肩游好次第登要津,司贡举,每欲引手,君辄曲避,以是终无所遇。康熙五十二年,诏求岩穴之士。时华亭王司空承修《尚书》,奏君参校;书既成,而君淹留逾时,众以为疑。余间诘其所以然,君曰:“假予急功利,乃侘傺到今邪?顾窃自念,生逢明圣,平生所志,具上殿劄子【注】,欲进见时一自列之耳。”(选自方苞《张朴村墓志铭》)【注】劄(zhá)子:古时官用上奏的一种文书。(1)君始以校勘《宋元经解》客司寇家,其后诸公贵人考订文史,必以相属。译文:解析得分点:“以”“客”“以……属”。答案张朴村开始是因为要校勘《宋元经解》而客居在司寇家里的,这之后,许多达官显贵考证修订文史资料,也一定要把这项工作委托给他。(2)每欲引手,君辄曲避,以是终无所遇。译文:解析得分点:“引手”“曲避”“以”。答案(但)每次想要伸手援助他,张朴村都会曲意回避,因此最终也没被重用。(3)假予急功利,乃侘傺到今邪?译文:解析得分点:“假”“乃”“侘傺”,语气。答案假如我是个急功近利的人,怎么会到现在还这样失意呀?【参考译文】张朴村名字叫云章,字汉瞻,号朴村,是江南嘉定人。以前崐山的徐司寇喜欢文学,因为招揽人才而闻名,那些有才能的人也因此都依附了他。张朴村开始是因为要校勘《宋元经解》而客居在司寇家里的,这之后,许多达官显贵考证修订文史资料,也一定要把这项工作委托给他。而张朴村向陆稼书先生求教,自己也独自暗暗地用名和义来自我勉励。张朴村在科场几十年,与他并肩游学交好的人一个接着一个登上了要职,管理着贡生和举人,(但)每次想要伸手援助他,张朴村都会曲意回避,因此最终也没被重用。康熙五十二年,皇上下诏寻访隐居而有才能的人。当时华亭的王司空奉命修订《尚书》,上奏折让张朴村做参校;书已经修订完成,但张朴村滞留该处超过了时间,大家开始怀疑他。我私下责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说:“假如我是个急功近利的人,怎么会到现在还这样失意呀?只是自己私下想,遇到了圣明之君,我要将平生的志向一一准备在奏折上,在进见时以便能够让我有话说。”有一部分虚词,兼有结构或语气助词和其他词性,如“之”“焉”“者”“乎”等,其结构、语气助词一般情况下皆可不译,但不能把其他词性义当作助词而不译。这里,尤其要留心“焉”“者”两个字。焉:作为句中或句末语气助词时,可不译;但当放在动词后面作代词或兼词时,有实义,必须译出。者:主要有两个义项,一是作代词,可译为“……的人(事、地方)”;二是作助词,表句中停顿,与“也”构成判断,或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不必译出。这两种词义、词性,在翻译中尤其要仔细辨析,不可当译不译,或不当译而硬译。【即练即悟】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画线的句子。4.卫兹,有大节,不应三公之辟。太祖之初至陈留,兹曰:“平天下者,必此人也。”太祖亦异之,数诣兹议大事。从讨董卓,战于荥阳而卒。太祖每涉郡境,辄遣使祠焉。(选自《三国志·魏书》)译文:解析得分点:“涉”“祠”“焉”。答案太祖(曹操)每次从郡境内经过,必定派遣使者前去祭拜他(卫兹)。【参考译文】卫兹,节操高尚,曾拒绝三公的征召。太祖(曹操)初次到陈留郡,卫兹就说:“平定天下的人,必定是这个人啊。”曹操也觉得卫兹很奇特,好几次去他那里商议大事。后来卫兹跟随曹操讨伐董卓,战死在荥阳。太祖(曹操)每次从郡境内经过,必定派遣使者前去祭拜他(卫兹)。5.先君子闲居,每好言诸前辈志节之盛,以示苞兄弟。然所及见,惟先生及黄冈杜公耳。杜公流寓金陵,朝夕至吾家,教以屏俗学,专治经书、古文,与先生所勖,不约而同。尔时虽心慕焉,而未之能笃信也,及先兄翻然有志于斯,而诸公皆殁。每恨独学无所取衷,而先兄复中道而弃余。每思父兄长老之言,未尝不自疚夙心之负也。(选自方苞《田间先生墓表》)译文:解析得分点:焉,代指他们;笃,深;未之能笃信也,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前置句。答案那个时候我们虽然内心仰慕他们,但是没有能够深信他们的话。【参考译文】我的父亲闲居在家时,经常喜欢谈论前辈们美好的志向节操,来说给我们兄弟听。然而所能见到的,只有钱先生和黄冈杜浚先生。杜浚先生寓居金陵,天天到我们家,教导我们屏除俗学,专心研究经书、古文,和钱先生对我们的勉励一样。那个时候我们虽然内心仰慕他们,但是没有能够深信他们的话,等到我的哥哥猛然醒悟有志于此,可是各位先生都已经去世了。我常常后悔独自学习而无所取法,并且我的哥哥中年也去世了。我每每想起父兄和各位前辈的话,未尝不内疚自己有负于平素的志愿。6.(张署)改河南令,而河南尹适君平生所不好者。君年且老,当日日拜走仰望阶下,不得已就官。译文:解析得分点:适,恰恰,正好;者,……的人。答案(张署)改任河南县令,然而河南府尹正是他一生所不喜欢的人。【参考译文】(张署)改任河南县令,然而河南府尹正是他一生所不喜欢的人。而且张君年纪老了,都要天天仰望奔走在他的门庭阶梯之下,出于万不得已去做官。7.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叙,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选自李商隐《李贺小传》)译文:解析得分点:者,定语后置的标志。答案嫁到王家的李长吉的姐姐,叙说长吉的事情尤其详尽。【参考译文】京兆杜牧替李长吉集作序,描绘李长吉的奇特很是详尽,这就是世上流传的。嫁到王家的李长吉的姐姐,叙说长吉的事情尤其详尽。文言常见常用的副词主要有:(1)表程度:少、稍、略,愈、益、弥、更,最、极、甚、残、太、至、尤、良、大、绝、特、颇。(2)表范围:悉、皆、咸、俱、举、毕、凡,唯、特、徒、独、直、第、但、止、则、仅。(3)表共同:共、同、并、相。(4)表时间:既、已、曾、尝,向、初、曩、始、昔,常、素、雅、恒,方、正、适、会,俄、旋、寻、臾、未几、无何、斯须、既而,急、遽、猝、立、即,将、且、行将,终、卒、竟。(5)表语气:必、诚、信、固、果,不、弗、未、非、靡、亡、否、勿、毋、莫、无,殆、盖、庶、其、得无、无乃、庶几,岂、宁、庸、其。(6)表频率:屡、数、辄、每、频、累,复、更、再、又、亟。(7)表敬谦:窃、辱、伏惟,幸、敢、情、敬、谨。【即练即悟】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句中副词的用法。8.吴有儒曰徐孟祥氏,读书绩文,志行高洁,家光福山中。……孟祥尝结庐数椽,覆以白茅,不事华饰,惟粉垩其中,宛然雪屋也。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选自杜琼《雪屋记》)译文:解析得分点:“既”“适”“雨”“名”。答案(房屋)已经建成,天上正好下起了雪,于是用“雪屋”给它命名。【参考译文】吴地有个读书人叫徐孟祥,读书写文章,志向品行高洁,在光福山中安家居住。……徐孟祥曾经建造了几间房屋,用白色的茅草覆盖作为屋顶,没有做华丽的修饰,只用白色的土粉刷内墙,房屋就好像雪屋一样。(房屋)已经建成,天上正好下起了雪,于是用“雪屋”给它命名。9.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指传主马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选自《明史·马文升传》)译文:解析得分点:辄,总是;颦蹙,皱眉头。答案(马文升)在家闲居,无事从不到州城去。说到当时政事,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参考译文】正德年间,朝政已经转移到宦官手里,马文升年老了,接连上疏要求离开,武宗答应了。(马文升)在家闲居,无事从不到州城去。说到当时政事,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10.归之岁向尽矣,尚未知是图之委曲也。有华生者,世家江北,备谙村落者也。工丹青。造予,予以此图质之。(选自顾彦夫《村落嫁娶图记》)译文:解析得分点:备,十分;谙,熟悉;判断句。答案有(一位)姓华的先生,世代居住在江北,是十分熟悉乡村的人。【参考译文】把那幅图带回来已接近年终了,我还不知道这图的详细情况。有(一位)姓华的先生,世代居住在江北,是十分熟悉乡村的人。他擅长绘画。他到我家,我拿这幅图向他询问。特殊虚词,一是指固定虚词(复音虚词),两个字不能拆开硬译,如“所以”“无乃”“奈何”“有以”“无以”“是以”等。二是兼词,即一个词当成两个词用,译时可按两个词翻译,如“焉(于此)”“诸(之于/之乎)”“盍(何不)”等。【即练即悟】1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上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者也。”立而观之,遂没。(选自《巨贾渡河》)(1)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译文:解析得分点:向,刚才,先前;无乃……乎,固定结构,表推测。答案你刚才许诺一百两金子,可现在只给十两金子,这恐怕不可以吧!(2)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译文:解析得分点:几何,多少;骤,突然;判断句。答案你是个渔夫,一天能赚多少?这次却突然得到十两金子,还感到不够吗?(3)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者也。”译文:解析得分点:盍,何不;诸,之乎。答案有人说:“为什么不救他呢?”渔夫说:“这是一个许诺了金钱却不兑现的人。”【参考译文】从前,济阴有个商人,渡河时从船上落下了水,停留在水中的浮草上,在那里求救。有一个渔夫用船去救他,还没有靠近,商人就急忙嚎叫道:“我是济水一带的大富翁,你如果能救了我,我给你一百两金子。”渔夫(用船)搭载着他并把他救上岸后,商人却只给了他十两金子。渔夫说:“你刚才许诺一百两金子,可现在只给十两金子,这恐怕不可以吧!”商人勃然大怒道:“你是个渔夫,一天能赚多少?这次却突然得到十两金子,还感到不够吗?”渔夫失望地走了。后来有一天,这商人乘船顺吕梁湖而下,船又触到石头沉没,他再一次落水,正好原先救过他的那个渔夫也在那里。有人说:“为什么不去救他呢?”渔夫说:“这是一个许诺金钱却不兑现的人。”渔夫把船靠岸观看那位商人在水中挣扎,商人沉入水底淹死了。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甲)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不能用汉文也。(选自苏轼《贾谊论》)(乙)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其终篇曰:“已矣,国亡人,莫我知也。”遂自投江以死。谊追伤之,因以自喻。其辞曰:“……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极,乃殒厥身。呜呼哀哉!逢时不祥。”(选自《汉书·贾谊传》)(1)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译文:解析得分点:“犹且”“以”“然则”。答案遇到像汉文帝这样的明君,尚且因未能被任用而郁郁死去,既然如此,那么如果天下没有尧、舜那样的圣君,就终身不能有所作为了吗?(2)已矣,国亡人,莫我知也。译文:解析得分点:“已”“亡”及宾语前置句。答案算了吧,整个国家没有清醒的人,也没有谁了解我。(3)遭世罔极,乃殒厥身。译文:解析得分点:“罔极”“乃”“殒”“厥”。答案(你)遭受世人无尽的谗言啊,乃至于毁了自己的生命。【参考译文】(甲)我看贾谊的议论,照他所说的规划目标,即使夏、商、周三代的成就又怎能超过他呢?遇到像汉文帝这样的明君,尚且因未能被任用而郁郁死去,既然如此,那么如果天下没有尧、舜那样的圣君,就终身不能有所作为了吗?……像贾谊这样的人,不是汉文帝不重用他,而是贾谊不能利用汉文帝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啊!(乙)贾谊因为被贬而离开京城,内心非常不愉快,在渡湘水的时候,写下一篇辞赋来凭吊屈原。屈原是楚国的贤臣。遭受谗言而被放逐,写了《离骚》这篇文章,文章的结尾说:“算了吧,整个国家没有清醒的人,也没有谁了解我。”于是自己投江而死。贾谊缅怀屈原,为他的遭遇而感伤,并把他与自己相类比。他的赋文说:“……途中听说屈原啊,自己沉到汨罗江自杀了。到了湘江后写一篇文章投到江水中啊,(我)恭敬地凭吊屈原先生。(你)遭受世人无尽的谗言啊,乃至于毁了自己的生命。唉!遭逢的时代不好啊。”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悯獐侯方域客有过侯子以獐献者。侯子曰:“獐可驯乎?”客曰:“夫至德之世,兽可同群而游,今子无乃有所不信耶,而何獐之疑欤?”侯子曰:“然。”营室而授獐焉。王仲凫闻之,曰:“子之不善于獐也审矣,曷以授余?”侯子曰:“子之庭有二物焉,其大者类西旅氏之獒①,而小而骏者韩子卢之裔②也,是皆有欲于獐,奈何?”仲凫笑曰:“子非特不善于獐也,又且不知吾二犬。吾将导獐而见之二犬,侵假③而共牢以为食,侵假而共寝以为处,侵假而相与为友,而日以益善,予因而安之,岂更害哉?”侯子曰:“虽然,子曷使童子守之,而犹授獐以索?”仲凫默然不应。居三日,仲凫以告曰:“吾废吾童子矣。视二犬之貌,且翦翦④焉适矣。”又居三日,仲凫以告曰:“吾废吾索矣。视二犬之情,且煦煦⑤然亲矣;虽然,獐犹有间焉。”又居三日,仲凫以告曰:“獐无间矣,与二犬者为一矣。”又居三日,而二犬伺獐之寝也噬之,獐竟以死。仲凫蹙然不悦,而语侯子以其状。侯子曰:“子固未知之耶?向二犬之翦翦焉若适者,所以饵吾童子也;既而煦煦焉若亲者,所以饵去其索,而恐或为之援也;既而示之以无间者,乃所以饵夫獐也。撤其防,去其援,而又探得其情,此西楚霸王之无所用其力,而南宫万之所以毙也,何况于獐哉?”仲凫大怒,抽戈以逐二犬。侯子曰:“无庸也,夫世之相与为友,日以益善,反出其不意而害之者,其智非始于二犬也。”或曰:“是獐也,狷中而狭外,类于人恒有所不可者,即无二犬,亦将有灾焉。”(选自《壮悔堂文集》,有删改)【注】①西旅氏:古代对少数民族国家的称呼。獒:猛犬。②韩子卢:猎犬名。裔:后代。③侵假:逐渐。④翦翦:和睦的样子。⑤煦煦:和悦的样子。(1)今子无乃有所不信耶,而何獐之疑欤?译文:解析得分点:“无乃”,大意。答案现在你恐怕有些不相信吧?否则,你为什么怀疑獐子能否驯服呢?(2)子之不善于獐也审矣,曷以授余?译文:解析得分点:“审”“曷”(何不)“以”及省略的宾语,大意。答案很显然你不善于驯养獐子,为何不把它送给我呢?(3)予因而安之,岂更害哉?译文:解析得分点:“因而”“安”“岂……哉”,句意通顺。答案我依照这个办法安抚它们,难道它们能再去伤害獐子吗?(4)仲凫蹙然不悦,而语侯子以其状。译文:解析得分点:“语”“以”“状”,句意通顺。答案王仲凫很不高兴,把狗咬死獐子的情况告诉了我。【参考译文】有个宾客来探访我时,送给我一只獐子。我说:“这獐子能驯服吗?”宾客回答说:“在道德完善的远古时代,野兽可以成群结队地在一起游戏,现在你恐怕有些不相信吧?否则,你为什么怀疑獐子能否驯服呢?”我说:“是这样。”于是建造了兽圈并接受了獐子。王仲凫听后说:“很显然你不善于驯养獐子,为何不把它送给我呢?”我说:“你的庭院里有两条狗,那条大的像西旅氏的猛犬,而那条小而跑得快的是猛犬韩子卢的后代,它们都有吃掉獐子的欲望,怎么办?”王仲凫笑着说:“你不仅不善于驯养獐,而且还不了解我的两条狗。我准备引导獐子去见那两条狗,逐渐让它们在一个圈里吃食,逐渐在一处睡觉,逐渐成为好朋友,并且日益友好,我依照这个办法安抚它们,难道它们能再去伤害獐子吗?”我说:“虽然这样,你何不让童仆看守那两条狗,并且将獐子用绳索拴住?”王仲凫没有回答。过了三天,王仲凫告诉我说:“我将童仆辞退了。看那两条狗的样子,与獐子相处比较和睦了。”又过了三天,王仲凫告诉我说:“我把拴獐子的绳索去掉了。看那两条狗的神情,对獐子和悦的样子很亲近;虽然这样,獐子还存有嫌隙。”又过了三天,王仲凫告诉我说:“獐子已经没有嫌隙了,与那两条狗混为一体了。”又过了三天,两条狗趁獐子熟睡之际咬它,獐子最终被两条狗咬死了。王仲凫很不高兴,把狗咬死獐子的情况告诉了我。我说:“你原来不了解那两条狗吗?以前它们装出和睦相处的样子,是用来迷惑你的童仆的;随后做出和悦亲近的样子,是用来迷惑你去掉绳索的,并且担心有人会援助獐子;接着表示和獐子没有嫌隙,是用来迷惑那头獐子的。你撤走了獐子的防备,消除了可能给予獐子的援助,并且探到獐子的真实情况,这正是西楚霸王项羽有力无处使,春秋时宋国大夫南宫万被杀死的原因啊,何况是獐子呢?”王仲凫很生气,抽出戈来驱赶那两条狗。我说:“不需要了。那世上相互成为朋友,越来越亲密,却出其不意地陷害对方的人,这样的智慧不是从那两条狗才开始有的。”有人说:“这头獐子,内心孤洁而气度狭隘,像那种无论怎样对待他他都不满意的人,即使没有那两条狗,也会遭遇灾难的。”突破三着眼于翻译的文言句式运用《考试说明》规定: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不同的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式等。在高考命题中,句式是隐含在文言文翻译题中考查的。本考点将细致讲解各种句式以及翻译方法和技巧,并借助课文中熟悉的例句帮助理解和掌握,为解答翻译题奠定坚实的基础。文言文里的判断句,一般不用判断词,而是直接用名词或名词短语作谓语表示判断,并往往借助于一些助词、语气词、副词来表示或加强判断的语气。主要格式见下表:类型例句A者,B也①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鸿门宴》)A者,B②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小石潭记》)A,B也③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廉颇蔺相如列传》)A,B④今臣亡国贱俘。(《陈情表》)“为”字句⑤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用“乃、即、则、皆、必”等表判断,用“非”表否定判断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⑦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出师表》)⑧失败乃成功之母。⑨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赤壁赋》)“是”字句⑩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辞》)⑪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判断句翻译时一般要译成“是”或“不是”。当用副词加强判断时,翻译中应把副词的基本义译出,并补上判断词“是”,如“必”“亦”“即”“诚”“皆”“则”“素”“乃”可以依次译成“一定是”“也是”“便是”“确实是”“都是”“原来是”“本来是”“就是”。【即练即悟】1.下列句子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A.廉颇者,赵之良将也B.刘备,天下枭雄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汝是大家子解析A项,“……者……也”表判断的判断句;B项,无标志判断句;C项,宾语前置句;D项,“是”表判断的判断句。答案C2.翻译下列句子。(1)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译文:(2)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译文:(3)天下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