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学基础》教学大纲适用专业:运动康复、康复治疗学总学时:40理论学时:32实践学时:8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中医学基础》是运动康复和康复治疗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必修课。它系统讲授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人体的结构和功能、病因病机、诊法辨证、疾病的防治等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系统掌握和熟悉、了解有关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包括中医学的哲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学对人体结构与功能的认识;中医临床病证的诊察方法与辩证以及中医学对疾病及其防治的认识:病因、发病、病机、防治原则),为今后继续学习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经典著作和临床各科打好基础。二、相关课程的衔接先修课程应包括:运动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学、内科学。《中医学基础》是所有中医疗法的理论基础,前述各门课程理论与本课程虽不直接相关,而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从另一角度认识人体的生理、病理等,与内科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有着不能分割的密切联系;诊断学是对疾病提出初步诊断的最基本依据的科学,与中医四诊对比研究,可以更加全面的认知疾病。《中医学基础》中的内容主要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主,是《传统康复治疗学》中各种疗法的理论来源与基础。三、教学的基本要求1、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和基本特点。2、中医学基础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3、阴阳五行学说的内容及在中医学中的应用。4、中医学对人体的认识:包括脏象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经络学说等。5、中医体质学说的主要内容及临床应用。6、中医学对发病原因及发病原理的认识。7、诊法:望、闻、问、切四诊的内容。8、辨证: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外感病辨证的内容。9、防治原则与治法。10、中医养生、预防、康复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四、学时分配(理论)章节教学内容学时绪论绪论2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内容2第二章藏象第一、二节2第三、四、五节2第三章精、气、血、津液1第四章经络1第五章体质1第六章病因1第七章病机2第八章诊法第一节2第二节2第三、四节2第九章辨证第一节2第二节2第三节2第四节2第十章养生与预防1第十一章治则2第十二章康复与护理1合计32五、课程考核本课程针对运动康复与康复治疗学专业为考查课程。分数为100分。分为两种方式,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70%,终结性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各项任务的考核比例为:(一)课堂出勤占本课程考核成绩的10%。(二)随堂阶段性理论测验占本课程考核成绩的30%。(三)见习考核:书写一份实习报告。中医学是实践医学,每学科见习课结束,带教老师根据本课内容重点,让学生对相应的理论与实践相联系问题写出见习心得。考核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正确临床思维,为临床实习打基础。占本课程考核成绩的30%。(四)终结性考核实行开卷笔试,理论考试在课程结束后进行:考题内容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核,注重培养学生临床思维,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灵活掌握。占本课程考核成绩的30%。六、教材及主要参考书(一)教科书何建成、潘毅主编.《中医学基础》供中药学中西医临床医学康复治疗学专业用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6月(二)参考书[1]李德新主编.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孙广仁主编.中医基础理论[M].第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3]邓铁涛主编.中医诊断学[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七、教学内容(理论)绪论【教学内容】1.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3.整体观念。4.辨证论治。5.中医学基础的主要内容。6.中医学基础的学习方法。【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基本概念。2.熟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概况。3.了解《中医学基础》的主要内容、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运用概况。【重点与难点】重点:中医学、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难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投影,结合典型病例进行讲解。复习相关知识,启发式教学,适当提问,与学生互动。总结本次课内容,留课后作业。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内容【教学内容】1.阴阳的概念、特性及相互关系。2.五行的概念、特性及生克关系。3.事物阴阳属性的划分。4.事物五行属性的归类。5.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6.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阴阳的基本概念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五行的基本概念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2.熟悉阴阳五行的特性及相互关系,解释人体的病理变化,指导疾病的防治。3.了解阴阳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概况。【重点与难点】重点:阴阳的基本概念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五行的基本概念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难点:阴阳五行的特性及相互关系,解释人体的病理变化,指导疾病的防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投影,结合典型病例进行讲解。复习相关知识,启发式教学,适当提问,与学生互动。总结本次课内容,留课后作业。第二章藏象【教学内容】1.藏象的基本概念、形成、分类及特性。2.藏象学说的特点。3.脏腑之间的关系。【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藏象学说的特点及分类、五脏的生理功能和各脏的系统联系、六腑的生理功能、脑和女子胞的生理功能。2.熟悉生命活动的整体联系。3.了解藏象学说的形成及运用、五脏之间、六腑之间、脏与腑之间的关系。【重点与难点】重点: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难点:脏腑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投影,结合典型病例进行讲解。复习相关知识,启发式教学,适当提问,与学生互动。总结本次课内容,留课后作业。第三章精、气、血、津液【教学内容】1.精的概念、生成、贮藏与施泄及功能。2.气的概念、运动、生成及功能分类。3.血的概念、生成、运行及功能。4.津液的概念、代谢及功能。5.精气血津液的关系【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精气血津液的概念、生成、分布和功能特点。2.熟悉血的运行规律;气的运动形式。3.了解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重点与难点】重点:精气血津液的概念、生成及功能特点。难点: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投影,结合典型病例进行讲解。复习相关知识,启发式教学,适当提问,与学生互动。总结本次课内容,留课后作业。第四章经络【教学内容】1.经络系统的组成。2.经络的循行分布。3.经络的生理功能。【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表里相合、流注次序、体表分布和体内分布规律。2.熟悉十二经脉的名称并了解其含义。3.了解经络和经络学说的概念。【重点与难点】重点: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难点:十二经脉的表里相合、流注次序、体表分布和体内分布规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投影,结合典型病例进行讲解。复习相关知识,启发式教学,适当提问,与学生互动。总结本次课内容,留课后作业。第五章体质【教学内容】1.体质学说的基本内容。2.体质学说的应用。【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体质的概念。2.熟悉正常体质的分型和特征。3.了解体质的生理学基础及体质学说的应用。【重点与难点】重点:正常体质的分型和特征。难点:体质的生理学基础及体质学说的应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投影,结合典型病例进行讲解。复习相关知识,启发式教学,适当提问,与学生互动。总结本次课内容,留课后作业。第六章病因【教学内容】1.外感病因。2.内伤病因。3.病理产物性致病因素。4.其他病因。【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六淫及疫疠之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七情与五脏的关系及其致病特点;痰饮和瘀血的概念、形成及其致病特点。2.熟悉饮食失宜、劳逸失当与疾病的关系。3.了解病因的概念及其内容分类;外伤与疾病的关系。【重点与难点】重点:六淫及七情的致病特点。难点:饮食失宜、劳逸失当与疾病的关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投影,结合典型病例进行讲解。复习相关知识,启发式教学,适当提问,与学生互动。总结本次课内容,留课后作业。第七章病机【教学内容】1.发病原理。2.基本病机。【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发病的基本原理及发病形式,邪正盛衰与阴阳失调的病理变化。2.熟悉邪正的概念及在发病中的作用,气血津液代谢失常的病理变化。3.了解影响发病的因素和发病途径,内生“五邪”的基本概念。【重点与难点】重点:发病的基本原理及发病形式。难点:邪正盛衰与阴阳失调,气血津液代谢失常的病理变化。【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投影,结合典型病例进行讲解。复习相关知识,启发式教学,适当提问,与学生互动。总结本次课内容,留课后作业。第八章诊法【教学内容】1.望诊。2.闻诊。3.问诊。4.切诊。【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望神、色、舌质、舌苔的主要内容和临床意义;切脉的部位、方法与正常脉象及常见病脉象和主病。2.熟悉问诊的方法及其主要内容。3.了解望诊的其他内容,听声音、嗅病气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其他脉和按诊的内容。【重点与难点】重点:望诊内容;常见病脉象和主病。难点:望神、色、舌质、舌苔的临床意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投影,结合典型病例进行讲解。复习相关知识,启发式教学,适当提问,与学生互动。总结本次课内容,留课后作业。第九章辨证【教学内容】1.八纲辨证2.气血津液辨证3.脏腑辨证4.外感病辨证【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病辨证的概念及其基本内容。2.熟悉六经、卫气营血、三焦辨证的概念及其内容。3.了解辨证的方法及基本内容;各种辨证方法之间的关系。【重点与难点】重点: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的基本内容。难点:脏腑病辨证的概念及其基本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投影,结合典型病例进行讲解。复习相关知识,启发式教学,适当提问,与学生互动。总结本次课内容,留课后作业。第十章养生与预防【教学内容】1.养生的意义与基本原则2.未病先防与既病防变【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养生的意义与基本原则。2.熟悉未病先防与既病防变【重点与难点】重点:养生的意义与基本原则。难点:未病先防与既病防变。【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投影,结合典型病例进行讲解。复习相关知识,启发式教学,适当提问,与学生互动。总结本次课内容,留课后作业。第十一章治则【教学内容】1.治标与治本。2.正治与反治。3.扶正祛邪。4.调整阴阳。5.三因制宜。【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扶正祛邪的概念及其应用原则;标本先后的概念及其应用原则;调整阴阳的概念及其应用原则。2.熟悉正治反治的概念及其常用治法;因人因地因时制宜的概念及其应用原则。3.了解养生的意义和原则;治则的概念及其与治法的关系【重点与难点】重点:未病先防的意义及其方法;标本先后的概念及其应用原则;调整阴阳的概念及其应用原则。难点:正治反治的概念及其常用治法;因人因地因时制宜的概念及其应用原则。【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投影,结合典型病例进行讲解。复习相关知识,启发式教学,适当提问,与学生互动。总结本次课内容,留课后作业。第十二章康复与护理【教学内容】1.康复的基本原则2.常用的康复方法【重点与难点】重点:辩证施护难点:综合护理八、见习教学(一)学时分配序号见习项目学时1经络基础: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及临床应用42诊法:望闻问切四诊的主要内容和注意事项4合计8(二)见习内容见习一:经络基础及应用(4学时)【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人体同身寸取穴方法。2.熟悉常用腧穴的取穴。3.了解常用的经络治疗方法【内容提要】1.腧穴定位取穴方法;2.常用腧穴的主治;3.常用经络治疗方法。见习二:诊法(4学时)【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舌诊和脉诊的基本知识。2.熟悉舌诊和脉诊的基本方法。3.了解常见疾病舌诊和脉诊的判断分析。【内容提要】1.舌诊中的望舌质与望舌苔。2.正常脉象及脉诊的部位和方法。3.脉诊中浮、沉、迟、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新型钢构材料采购与施工劳务分包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全新微商佣金分成合同范本下载3篇
- 2025年度汽车租赁合同电子版范本8篇
- 2025年度短视频拍摄制作合同样本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历史文化街区风貌改造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殡仪馆鲜花礼仪用品采购及配送合同3篇
- 2025年度农药市场准入许可申请代理服务合同3篇
- 2025版环保型建筑材料供应与施工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木门行业品牌推广采购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城乡汽车租赁及售后服务合同
- (正式版)SJT 11449-2024 集中空调电子计费信息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 广州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 《近现代史》义和团运动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300题及答案
- 合成生物学技术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
- 消化系统疾病的负性情绪与心理护理
- 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分类训练:戏剧类(含答案)
- 协会监事会工作报告大全(12篇)
- 灰坝施工组织设计
- WS-T 813-2023 手术部位标识标准
- 同意更改小孩名字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