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中考物理复习之挑战压轴题(选择题):机械运动(10题)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I.(2021秋•安州区期末)某同学的家与学校之间隔了一座山。每天上学的过程中,前五分
之二的路是上坡路,其余都是下坡路,他从家到学校要走36mino如果该同学上坡行走
速度不变,下坡行走速度也不变,而且来回上坡行走速度都是下坡行走速度的三分之二。
设他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为V),从学校到家的平均速度为V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V|:V2=l:1
B.vi:V2=12:13
C.他回家所用的时间是39min
D.他回家所用的时间是48min
2.(2021秋•合川区期末)某单位在一条平缓流动、流速恒定的河流上举行划船比赛,为此
制定了一个规则:①将甲、乙两船队分别置于上、下游;②在两个船队之间的中点处放
置一个插有红旗的小木箱,发令枪响时小木箱被释放且随河水流动;③甲、乙两船队听
发令枪声同时从上游和下游向着小木箱出发,先到达小木箱的船队获胜。针对这个比赛
规则,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
A.比赛规则不公平,因木箱顺水而下,所以对下游的船队有利
B.比赛规则不公平,因上游的船顺水而下,所以对上游船队有利
C.比赛规则公平,因木箱被释放且随河水流动时相对于水是运动的
D.比赛规则公平,因水流动对两船队比赛的影响效果是一样的
3.(2021秋•余杭区校级期中)如图甲,小球先后以相同的速度按①②③④四个方向抛出。
若某次小球在空中飞行到接近地面的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其动能Ek随时间t变化的
图像如图乙所示,则此次小球抛出的方向为()
A.①B.②C.③D.④
4.(2021•广元模拟)A、B、C三个物体分别从位于同一水平直线上的a、b、c三点开始沿
该直线运动,如图甲所示,a、c之间的距离为80m,a、b之间的距离为30m。其中B、
C两物体同时出发,物体A向右运动,其运动的s-t图如图乙所示,物体B做匀速直线
运动,物体C运动的v-t图如图丙所示,前2s物体C通过的路程为3m,从开始计时
10s后,A、C相距67m,A、B相距20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
02402
丙
A.物体B向右运动,速度为2m/s
B.物体C向左运动,前10s的平均速度为2.7m/s
C.开始计时20s后,A、C两物体相距57m
D.开始计时10s后,B、C两物体可能相距87m
5.(2021•浦东新区二模)甲、乙两车从相距14米的P、Q两点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做匀速
直线运动,经过6秒两车相距2米。在如图所示的a、b、c三条图线中,两车的s-t图
()
16
12
024612战
A.一定是abB.一定是acC.可能是beD.可能是ab
6.(2021•上海模拟)甲、乙两车分别在同一直线上的M、N两点,同时开始沿直线做匀速
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经6秒后两车相距10米,则()
B.两车一定会相遇
C.M、N两点相距可能为100米
D.若M、N两点相距10米,则两车运动方向可能相同
7.(2020秋•漂阳市期末)冰壶运动是冬奥会比赛项目之一冰壶被运动员擦出后,在冰面上
减速滑行到停下的过程中,冰壶的平均速度与冰壶被掷出时的速度成正比,冰壶的滑行
时间也与冰壶被掷出时的速度成正比,若冰壶以1.6m/s的速度被掷出时,在冰面上滑行
了8m,则冰壶以3.2m/s的速度被掷出,在冰面上滑行的距离为()
A.8mB.6mC.24mD.32m
8.(2020秋•岳麓区校级期末)小红和妈妈骑自行车同时从家出发,一起去买东西,途中妈
妈突然有事提前返回,小红继续前行,5min后小红发现妈妈的钥匙在自己身上,便马上
也原路返回,两人恰好同时到家。如图是小红和妈妈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离家的路程s与
C.小红开始返回时与妈妈相距2000m
D.两人同行过程中的速度为200m/min
9.(2021秋•长汀县校级月考)马路宽为D=20m,一辆长为h=6m、宽为d=3.2m的汽车
以速度vi=15m/s在路中间匀速向前行驶,此时距车头s=30m处有一辆长为h=1.6m的
自行车要横穿马路,如图所示,则自行车为了安全通过马路,它行驶的速度V2的范围
A.0<V2<6.6m/sB.V2<4.2m/s或V2>5.8m/s
C.V2<3.5m/s或V2>6.6m/sD.V2<3.5m/s或V2>4.2m/s
10.(2020•昆山市自主招生)如图所示,是一个互相垂直的交叉路口,A、B两点相距120
米,小红以4米/秒的速度由A点向B点运动,小明以8米/秒的速度同时由B点向C点
运动,B、C两点间相距120米,经过时间t,小红和小明之间的距离最近(不考虑路面
宽度),则()
BC
A.t=0B.t=4秒C.t=6秒D.t=8秒
2022年中考物理复习之挑战压轴题(选择题):机械运动(10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选择题(共10小题)
1.(2021秋•安州区期末)某同学的家与学校之间隔了一座山。每天上学的过程中,前五分
之二的路是上坡路,其余都是下坡路,他从家到学校要走36min。如果该同学上坡行走
速度不变,下坡行走速度也不变,而且来回上坡行走速度都是下坡行走速度的三分之二。
设他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为vi,从学校到家的平均速度为V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VI:V2=1:1
B.vi:V2=12:13
C.他回家所用的时间是39min
D.他回家所用的时间是48min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分析】设学校到家的路程为s,依据题意,上学时的上坡路和下坡路,刚好是放学回家
的下坡路和上坡路,又设上坡速度为V,可推知下坡速度为进而推知上坡时间为上
2
坡路程与上坡速度之比,下坡时间为下坡路程与下坡速度之比,计算上学时的平均速度
和放学时的平均速度,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设学校与家的路程为S,则上学时上坡路为S1=25,下坡路为S2=3$;
55
又设上坡路的速度为v,则下坡路的速度为Sy,
2
ss5
由速度公式丫二•可得:上学时的平均速度—3=2s2s
t?!Ts
v
~2V
gs]5
放学时的平均速度v2=3厂W―FW;
—S—S-F--
555v15V
5v
5
v.Tv13
AB、=———二,可见A、B均错误;
v1512
94-----v
13
CD、又他从家到学校要走36min,即$=4x旦=36ndn,
Vi5J5v
7V
解得:旦二36minx4=45min;
v4
则他回家所用的时间为—=X—=X45min=39min»可见,C正确,
v1515v15
9乙---v
13
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计算的知识,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与总时间的比值,
明确上坡时间和下坡时间是解答本题的难点。
2.(2021秋•合川区期末)某单位在一条平缓流动、流速恒定的河流上举行划船比赛,为此
制定了一个规则:①将甲、乙两船队分别置于上、下游;②在两个船队之间的中点处放
置一个插有红旗的小木箱,发令枪响时小木箱被释放且随河水流动;③甲、乙两船队听
发令枪声同时从上游和下游向着小木箱出发,先到达小木箱的船队获胜。针对这个比赛
规则,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
A.比赛规则不公平,因木箱顺水而下,所以对下游的船队有利
B.比赛规则不公平,因上游的船顺水而下,所以对上游船队有利
C.比赛规则公平,因木箱被释放且随河水流动时相对于水是运动的
D.比赛规则公平,因水流动对两船队比赛的影响效果是一样的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分析】假设甲在静水中的速度是v甲,乙在静水中的速度是v乙。水流的速度是V,
(1)以地面为参照物分析水流动对上下游的船队有无影响判断选项A、B;
(2)以河水为参照物,判断木箱是运动还是静止;
(3)以河水为参照物,判断河水对甲、乙有无影响,进而判断比赛规则是否公平。
【解答】解:假设甲在静水中的速度是V”乙在静水中的速度是V小水流的速度是V:
以地面为参考系,由于水流的作用,甲相对于地面的速度为v甲+v,乙相对于地面的速度
为v乙-v,木箱相对于地面的速度为v;
AB、上游甲的速度虽然相对于地面比较大,为v甲+v,但是木箱也在以v的速度向下游
运动,木箱和甲之间相对速度为v甲;下游虽然相对于地面的速度比较小为v“v,但是
木箱正在向下游运动(接近乙),木箱和乙之间的相对速度为v乙,所以上下游
不会产生影响,故A、B错误;
C、木箱释放时与河流具有相同的速度v,相对于水是静止的,故C错误;
D、以河水为参考系,木箱和河水具有相同的速度,所以是相对静止的,甲相对于流水的
速度为v甲,乙相对于河水的速度为v乙,而甲和乙相距木箱的距离相同,故河水对两船
队比赛的影响效果是一样的,比赛规则是公平的,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相对运动的知识,利用相对速度分析水流动对上、下游的影响是解答
本题的难点。
3.(2021秋•余杭区校级期中)如图甲,小球先后以相同的速度按①②③④四个方向抛出。
若某次小球在空中飞行到接近地面的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其动能Ek随时间t变化的
图像如图乙所示,则此次小球抛出的方向为()
A.①B.②C.③D.@
【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专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机械能及其转化;应用能力;获取知识解决问题
能力.
【分析】①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根据图象可判定小球的速度变化;
②当小球在上升时,由于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所以小球会做减速运动;当小球在下降
时,小球在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下会做加速运动;据此可知小球的运动情况;
③小球竖直向上运动和斜向上运动时,到达最高点时的速度不同,据此可作出判断。
【解答】解:
由图乙可知,小球的动能先变小后变大,而同一小球的质量不变,说明小球的速度先变
小后变大;
当小球在上升时,由于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所以小球会做减速运动;
当小球在下降时,小球在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下会做加速运动;
由此可知,小球是先上升后下降;
若小球竖直向上运动,则小球到达最高点时速度为0,动能为0,从图中可以看出,小球
到达最高点时,动能为0,故①正确。
故选:Ao
【点评】本题考查了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以及对小球运动情况的分析,有一定难度。
4.(2021•广元模拟)A、B、C三个物体分别从位于同一水平直线上的a、b、c三点开始沿
该直线运动,如图甲所示,a、c之间的距离为80m,a、b之间的距离为30m。其中B、
C两物体同时出发,物体A向右运动,其运动的s-t图如图乙所示,物体B做匀速直线
运动,物体C运动的v-t图如图丙所示,前2s物体C通过的路程为3m,从开始计时
10s后,A、C相距67m,A、B相距20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B向右运动,速度为2m/s
B.物体C向左运动,前10s的平均速度为2.7m/s
C.开始计时20s后,A、C两物体相距57m
D.开始计时10s后,B、C两物体可能相距87m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错解分析题;图析法;长度、时间、速度;应用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分析】(1)运用图像法解答问题的一般步骤是:
①明确图像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别是什么;
②注意认清横坐标和纵坐标上各表示的物理量和单位;
③根据图像对题目提出的问题作出判断,得到结论。(2)甲、A、B、C三物体并不是从
同一点出发的;ac=80m,ab=30m,可以得出bc=ac-ab=80m-30m=50m;乙、乙图
为A物体运动的s-t图,A物体0-2s内无路程,从第二秒开始A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
间成正比,所以A物体2s后做匀速直线运动。丙、丙图为C物体运动的v-t图,C物
体前2s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s后做匀速直线运动。(3)运动是有方向性的。有可能向左
也有可能向右;要考虑全面。
【解答】解:
AB、乙图是A物体的s-t图像,由图像可知,A物体0-2s内无路程,从第二秒开始A
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所以A物体2s后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
VA=—=—I。1rL-=5m/s;
t4s-2s
从开始计时A物体运动路程为:
SA—VAtA=5m/sX(10s-2s)=40m;
由丙图可知,10s后根据v=且可得物体C从c点出发运动的路程为:
t
sc=3m+3m/sX(10-2)s=27m
根据题意,a,c之间的距离为80m,计时10s后,物体A、C相距67m,可判断物体C
往右运动,其前10s的平均速度:
Sc
Vc==/,—=2.7m/s
t'10s
根据题意,计时10s后,物体A、B相距20m,无法判断物体B往哪边运动,则根据10s
后物体A从a点出发向右走的路程为40m和a、b之间的距离为30m,可知物体B向左
运动了10m,速度为:
VBI—^.L=-VLH1=lm/s
t'10s
若物体B往右运动,则根据10s后物体A从a点出发向右走的路程为40m和a、b之间
距离为30m,可知物体B向右运动30m,速度为:
VB2理^•=3m/s
t10s
故AB错误;
C、计时20s后,由v=且可得物体A从a点出发向右走的路程为:
t
SA'=VAIA,=5m/sX(20-2)s=90m
根据丫言可得物体C从c点出发运动路程为:
sc'=3m+vctc'=3m+3m/sX(20-2)s=57m
a、c之间的距离为80m,则计时20s后,A离c点
90m-80m=10m
则此时A、C两物体相距
57m-10m=47m
故c错误;
D、由上已知计时10s后,物体C从c点出发运动的路程为27m,若物体B往左运动,
则计时10s后,物体B向左运动10m,而b,c两点之间相隔
80m-30m=50m
此时B、C两物体相距
50m+10m+27m=87m
若物体B往右运动,则计时10s后,物体B向右运动30m,止匕时B、C两物体相距
50m+27m-30m=47m
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时一定要看仔细纵轴和横轴所表示的物理量,还要注意运动方向问题,
题目难度很大,对速度和图像的理解应用要求很高。
5.(2021•浦东新区二模)甲、乙两车从相距14米的P、Q两点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做匀速
直线运动,经过6秒两车相距2米。在如图所示的a、b、c三条图线中,两车的s-t图
()
5,米.
帝
A.一定是abB.一定是acC.可能是beD.可能是ab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应用能力.
【分析】根据s=vt可表示6s时,甲、乙两车行驶的路程,甲、乙两车分别从P、Q两
点同时相向运动,并且经过6s时甲、乙相距2m,有两种情况:甲、乙还没有相遇时相
距2m,P、Q之间的距离减去甲、乙运动路程之和等于2m,甲、乙相遇后相距2m,甲、
乙运动距离之和减去2nl等于PQ之间的距离,分别表示P、Q间的距离,代入相关数据
可得甲、乙两车速度之和,根据v=且结合图像分别计算a、b、c三条图线表示的速度,
t
根据速度之和可得结论,选出正确答案即可。
【解答】解:根据s=vt可得6s时,甲车行驶的路程s甲=6sXv甲,乙车行驶的路程s乙
=6sXv乙,
由题知,甲、乙两车分别从P、Q两点同时相向运动,
―►S率Sj4—
-----------------人-----------------
M人1―一〜
甲为乙
图1
]~~►+—
P「12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甲-----------------▽----------------------乞
Sz.
图2
并且经过6s时甲、乙相距2m,有两种情况(即甲、乙还没有相遇时相距2m、甲、乙相
遇后相距2m);
①如图1,则P、Q间的距离:SPQ=S甲+s乙+2m=6sXv『+6s><v乙+2m=14m,则v中+v
乙=2m/s,
②如图2,则P、Q间的距离:SPQ'=s甲+s乙-2m=6sXv甲+6sXv乙-2m=14m,贝ijv
o
甲+v乙=£_m/s,
3
由图可知:va=l~=K^=2m/s,vb=-^-=-i^=—m/s,vc=-^-=——m/s,
t<18stbu12s3tu12s3
因vb+vc=tn/s+2m/s=2m/s,所以可能是b、c;
33
因Va+vc=2m/s+2m/s=&m/s,所以可能是a、c»
33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注意本题有两种情况:一是两车不相遇相距2m,
二是两车相遇后相距2m,易错题!
6.(2021•上海模拟)甲、乙两车分别在同一直线上的M、N两点,同时开始沿直线做匀速
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经6秒后两车相距10米,则()
B.两车一定会相遇
C.M、N两点相距可能为100米
D.若M、N两点相距10米,则两车运动方向可能相同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应用能力.
【分析】(1)比较两车速度的大小关系,可采取三种方法:①取时间相同,然后比较路
程,路程长的速度大;②取路程相同,然后比较时间,时间短的速度大;③利用图像中
的信息计算速度直接比较大小;
(2)从图象上找出当时间为6s时,甲、乙车对应的路程,分两种情况考虑:若两车运
动方向相同,两车间原来的距离为甲乙运动的距离之差减去6秒时两车之间的距离,运
动过程中两车一定相遇,类似于数学的追击问题;若两车运动方向相反,首先计算6s时
甲乙运动的距离之和,若两车未相遇,则两车间原来的距离为甲乙运动的距离之和加上6
秒时两车之间的距离,若两车相遇,则两车间原来的距离为甲乙运动的距离之和减去6
秒时两车之间的距离,类似于数学的相遇问题。
【解答】解:
A、由图象可知,当甲车和乙车都行驶80m的路程时,甲车的行驶时间是8s,乙车的行
驶时间是12s,由于甲所用时间小于乙的时间,所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故A错误;
BCD、由图象可知,当时间都为6s时,甲运动的距离为60m,乙运动的距离为40m,6
秒后两车相距10m,
若两车运动方向相同,则两车间原来的距离为:60m-40m-10m=10m,即出发前乙应
在甲前方10m处,6s时甲在乙前方10m,运动过程中两车一定相遇;
若两车运动方向相反,6s时甲乙运动的距离之和为100m,此时两车相距10m,若两车未
相遇,则两车间原来的距离为100m+10m=110m,若两车相遇,则两车间原来的距离为
100m-10m=90mo故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利用速度公式分析图象的能力。本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分两
种情况考虑问题。
7.(2020秋•滦阳市期末)冰壶运动是冬奥会比赛项目之一冰壶被运动员擦出后,在冰面上
减速滑行到停下的过程中,冰壶的平均速度与冰壶被掷出时的速度成正比,冰壶的滑行
时间也与冰壶被掷出时的速度成正比,若冰壶以1.6m/s的速度被掷出时,在冰面上滑行
了8m,则冰壶以3.2m/s的速度被掷出,在冰面上滑行的距离为()
A.8mB.6mC.24mD.32m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常规题型;长度、时间、速度;分析、综合能力.
【分析】根据速度公式V=且可知路程的计算公式是s=vt,根据题意可知,冰壶的平均
t
速度与冰壶被掷出时的速度成正比,冰壶的滑行时间也与冰壶被掷出时的速度成正比,
根据题中给出的速度变化判定滑行的距离。
【解答】解:由于冰壶的平均速度与冰壶被掷出时的速度成正比,所以v=kv初,冰壶的
滑行时间也与冰壶被掷出时的速度成正比,所以t=kiv切,
根据速度公式v=且可知路程的计算公式则s=vt=kvtt-kiv初,
t
冰壶以1.6m/s的速度被掷出时,在冰面上滑行了8m,即8m=kl.6m/s*ki1.6m/s,则kki
-_------8-m-----,
(1.6m/s产
冰壶以3.2m/s的速度被掷出,在冰面上滑行的距离s=kki.()2=——8m——x
仞(1.6m/s)2
(3.2m/s)2=32m。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明确平均速度、运动时间与抛出速度的关系是解
题的关键。
8.(2020秋•岳麓区校级期末)小红和妈妈骑自行车同时从家出发,一起去买东西,途中妈
妈突然有事提前返回,小红继续前行,5min后小红发现妈妈的钥匙在自己身上,便马上
也原路返回,两人恰好同时到家。如图是小红和妈妈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离家的路程S与
运动时间t的图象。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ts(m)
4000-----------入
°m2045t(min)
A.m的值是15,n的值是3000
B.运动30min时,两人相距900m
C.小红开始返回时与妈妈相距2000m
D.两人同行过程中的速度为200m/min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综合能力.
【分析】(1)途中妈妈突然有事提前返回,5min后小红发现妈妈的钥匙在自己身上,由
此结合图象可知m值的大小,由图象,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小红返回前的速度(即两人同
行速度),从而计算n值:
(2)先根据图象和速度公式求出小红以及妈妈返回时的速度,然后分别求出小红和妈妈
运动30min时离家的距离,离家的距离差即为两人间的距离;
(3)根据图象可知,小红开始返回时比妈妈原路返回的时间多5分钟,小红开始返回时
与妈妈的距离等于小红5min通过的距离和妈妈5min通过的距离和,结合图象和速度公
式计算。
【解答】解:AD、根据图象可知,小红和妈妈同行时(时间。〜m分钟),20min通过的
路程为4000m,所以她们同行时的速度:丫=旦=4000m=200m/min,故D正确;
t20min
由图象可知小红是第20min后沿原路返回的,妈妈返回后5min小红马上返回,所以妈妈
沿原路返回的时刻为20min-5min=15min,即m的值是15;
所以两人同行时,15min通过的路程:so=vlo=2OOm/minX15min=3000m,即n的值是
3000,故A正确;
B、根据图象可知,小红返回到家的时间,t2=45min-20min=25min,则返回过程中,
小红25min内通过的路程为4000m,
则小红返回的速度:V2=9-=.400,m=]60m/min;
25min
运动30分钟时,小红离家的距离(即离原点O的距离):
S3=4000m-V2t3=4000m-160m/minX(30min-20min)=2400m;
♦s(m)
4二二\
。m203045t(min)
根据图象可知,妈妈返回到家的时间,t'=45min-15min=30min,则返回过程中,妈
妈30min内通过的路程为3000m,则妈妈返回的速度:v'=号—=亚迎坦=100m/min,
t,30min
运动30分钟时,妈妈离家的距离:
S4=3000m-vfU=3000m-lOOm/minX(30min-15min)=1500m,
则运动30分钟时,两人相距:AS=S3-S4=2400m-1500m=900m,故B正确;
C、由图象可知,小红开始返回时比妈妈返回时多前进5min,
由丫=巨可得,妈妈5min通过的路程:si=vzti=100m/minX5min=500m,
t
小红5min通过的路程:S2=vti=200m/minX5min=1000m,
则小红开始返回时与妈妈相距500m+1000m=1500m;故C错误。
故选:Co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和生活现象与物理知识的联系,本题充分体现了物理
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关键能从图象中得出有用的信息,具有一定的难度。
9.(2021秋•长汀县校级月考)马路宽为D=20m,一辆长为h=6m、宽为d=3.2m的汽车
以速度vi=15m/s在路中间匀速向前行驶,此时距车头s=30m处有一辆长为E=1.6m的
自行车要横穿马路,如图所示,则自行车为了安全通过马路,它行驶的速度V2的范围
()
A.0<V2<6.6m/sB.V2<4.2m/s或V2>5.8m/s
C.V2<3.5m/s或V2>6.6m/sD.V2<3.5m/s或V2>4.2m/s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计算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综合能力.
【分析】(1)本题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当汽车还没有到达时,自行车先穿过马路;另一
种情况是汽车已经通过时,自行车再通过马路。
(2)无论哪种情况,都要先根据t=且计算汽车行驶的时间,然后在根据速度公式求出
v
速度的取值范围。
【解答】解:(1)第一种情况,当汽车还没有到达时,自行车横穿马路,如图甲:
根据速度公式可知,汽车行驶的时间:1=上=30m=2$,
vi15m/s
自行车要安全通过马路,行驶的距离是:s'=12+Ad+AD=1.6m+AX3.2m+-lX20m=
2222
13.2m,
根据丫=且可知,自行车要在2s之前通过,所以自行车行驶的速度是:v>13L2m=6.6m/s;
t2s
(2)第二种情况,当汽车完全通过时,自行车才横穿马路,如图乙:
汽车行驶的时间:t=^il-30m+6m=24s)
v115m/s
自行车要安全通过马路,行驶的距离是:s"=』D-Z=^X10m-」><3.2m=8.4m;
2222
自行车要在2.4s之后通过,所以自行车行驶的速度是:v<曳轲=3.5m/s。
2.4s
uq
-1-II----------
甲乙
综上所述,C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求出汽车行驶的时间、汽车通过的距离、自行车通过的距离,是解决本题
的关键。
10.(2020•昆山市自主招生)如图所示,是一个互相垂直的交叉路口,A、B两点相距120
米,小红以4米/秒的速度由A点向B点运动,小明以8米/秒的速度同时由B点向C点
运动,B、C两点间相距120米,经过时间t,小红和小明之间的距离最近(不考虑路面
宽度),则()
BC
A.t=0B.t=4秒C.t=6秒D.t=8秒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创新题型;跨学科;分析、综合能力.
【分析】小红由A点向B点运动,小明由B点向C点运动,两人之间的距离为直角三角
形的斜边,其中一个直角边为120m-4m/s・t,另一个直角边为
根据勾股定理求出斜边,得到一个二次函数,然后求出最小值。
【解答】解:小红由A点向B点运动,小明由B点向C点运动,两人之间的距离为直角
三角形的斜边,由$=力可得小红走的路程为4m/s・t,小明走的路程为8m/s・t,则直角三
角形其中一个直角边为120m-4m/sM,另一个直角边为8m/s・t,
根据勾股定理得,s2=(120m-4m/s*t)2+(8m/sn)2,
整理得,s2=80t2-960t+14400,
当1=一旦=-960=6s时,s2最小,即小红和小明之间的距离最短。
2a-2X80
则C正确,ABD错误。
故选:Co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勾股定理,二次函数的最小值的灵活运用,有点
像数学题,学生会运用数学知识分析是解题的关键。
考点卡片
1.速度与物体运动
【知识点的认识】
(1)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速度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速度的大小也称为“速
率”.物理学中提到的“速度”一般指瞬时速度,而通常所说的火车、飞机的速度都是指平
均速度.在实际生活中,各种交通工具运动的快慢经常发生变化.
(2)初中所指的运动一般是机械运动:
①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匀加速、匀减速、非匀变速);
②曲线运动(匀变速曲线运动、非匀变速曲线运动【抛体运动、曲线运动、圆周运动、振动】)
【命题方向】
速度表述方法,机械运动的分类,初中主要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命题.
例1:下列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相近的是()
A.一日千里B.大步流星C.风驰电掣D.迅雷不及掩耳
分析: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叫速度.明确每
个成语的含义,然后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
解:
A、“一日千里”指马跑得很快,一天能跑一千里,符合''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的条件.此
选项符合题意;
B、“大步流星”形容步子跨得大,走得快.不符合“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的条件.此选
项不符合题意;
C、“风驰电掣”形容非常迅速,像风吹电闪一样.不符合“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的条件.此
选项不符合题意;
D、“迅雷不及掩耳”雷声来得非常快,连捂耳朵都来不及.比喻来势凶猛,使人来不及防
备.不符合“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的条件.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对速度物理意义的认识,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但要准确理解成语
的含义.
例2: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
示,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分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和时间的图象就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由此可知A和B
都是错误的;
由题干中的图可知:甲和乙同时同向运动,相同的时间内,乙运动的路程长,乙的运动速度
就大;我们可以在C和D的图象中,找出相同的时间,看谁运动的路程长,从而得出甲和
乙的正确图象.
解:由题干中的图象可知:乙比甲运动的速度大.
A、图象表示,随着时间的增长,运动的路程是不变的,表示甲乙是静止的,故A选项不符
合题意;
B、图象表示,随着时间的增长,运动的路程是不变的,表示甲乙是静止的,故B选项不符
合题意;
C、在横轴上找一点,表示时间相等;做纵轴的平行线,可以发现甲的运动路程长,说明了
甲运动快,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运用上面的方法,可以发现:在相同的时间内,乙的运动路程长,速度大,故D选项符
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图象的分析能力,尤其是路程与时间图象中物体速度的判断,
这是一个难点,需要突破.
【解题方法点拨】
多了解物理学方法:例如速度、温度、压强、功率、电流、电功率等表述法.
起跑线
茯甲
L_^
2.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知识点的认识】
(1)速度的公式:v=亘,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t
(2)应用:
①火车过桥(隧道)问题:
火车穿过隧道时.,火车头进人隧道就开始算起,直到火车尾离开隧道才叫做火车通过了隧道,
所以火车穿过隧道经过的路程应该等于隧道长与车身长度的和.过大桥时也类似,火车通过
大桥经过的路程等于桥长加车长.故对于本身有长度的物体过桥问题小结如下:物体通过的
路程等于桥长与物体本身长度的和.
②出租车问题:
a.出租车的速度表示车辆行驶过程中的行进速度,指针指示的数值就是该时刻的速度值,
采用的单位为km/h.
b.里程示数窗表示该车行驶的总路程,某段时间的路程就等于这段时间内两个示数的差.
c.出租车票据上给出的上车、下车时间间隔为车行驶时间,里程就是这段时间内出租车通
过的路程.利用这些信息,可以解决与出租车有关的多种问题.
【命题方向】
第一类常考题:火车过桥
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早上7:30从甲地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
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列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桥梁,
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求: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
(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
分析:(1)已知甲乙两地的距离和甲地开往乙地的时间,利用丫=且即可求得火车从甲地开
t
往乙地的平均速度;
(2)已知速度和时间可求火车和桥梁的总长,总长减桥梁长就是火车的长度.
解:(1)火车从甲地早上7: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
乙地,则甲地开往乙地所用时间ti=9h.
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vi--g-=900km=lOOknVh,
与9h
(2)Vv=—,V2=144km/h=40m/s
t
火车过桥通过的总距离:
s=V2t2=40m/sX25s=1000m,
火车的长度s火4;=s-s桥=1000m-400m=600m.
答:(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100千米每小时;
(2)火车的长度是600米.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计算,弄清火车完全过桥时行驶的路程为桥长与火车长的和是
关键.
第二类常考题:行程问题
小光从厦门乘坐某次航班来武夷山旅游,厦门机场起飞的时间是7:20,抵达武夷山机场的
时间是8:05,飞机飞行路程约为3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专职消防员聘用合同范例
- 二零二五全新签约艺人合同模板
- 防溺水小学安全教育
- 股份协议合同范本餐饮
- 公司工厂转让合同范本
- 基坑监测合同范本
- 防烫伤安全教育课
- 趣味造型设计课件
- 苹果课件转化方法
- 2025年中温陶锅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DB45T 2623-2022 公路水路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规程
- 《辅助投篮机器人设计》9500字(论文)
- 《德国古典主义哲学》课件
- 中国成人心肌炎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2024解读
- 2024年咨询工程师之工程项目组织与管理题库附参考答案(b卷)
- 学生入学合同协议书范本格式
- 国开(浙江)2024年秋《中国建筑史(本)》形考作业1-4答案
- 糖尿病小讲课尹以丽护理病历临床病案
- 《 人脸识别技术的隐私威胁研究》范文
-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7、我们的衣食之源 课件
- DB34∕T 3791-2021 智慧药房验收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