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死亡病例(bìnglì)现场调查指南广东省药品(yàopǐn)不良反应中心第一页,共五十七页。死亡(sǐwáng)病例相关法规要求
第二页,共五十七页。卫生部令第81号《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guǎnlǐ)办法》2011年5月4日签发2011年7月1日实施修订内容死亡病例调查……3第三页,共五十七页。市县卫生(wèishēng)市县ADR省卫生(wèishēng)国家(guójiā)ADR卫生部医疗机构经营企业生产企业调查15个工作日报告及时评价,必要时现场调查调查报告
15日内1.条款释义市县药监国家局省级ADR省级药监4第二十一条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发现或者获知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应当在15日内报告,其中死亡病例须立即报告;其他药品不良反应应当在30日内报告。有随访信息的,应当及时报告。第二十四条设区的市级、县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应当对收到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进行审核。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审核和评价应当自收到报告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完成,其他报告的审核和评价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
设区的市级、县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应当对死亡病例进行调查,详细了解死亡病例的基本信息、药品使用情况、不良反应发生及诊治情况等,自收到报告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报告,报同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以及上一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第二十五条省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应当在收到下一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提交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评价意见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完成评价工作。
对死亡病例,事件发生地和药品生产企业所在地的省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均应当及时根据调查报告进行分析、评价,必要时进行现场调查,并将评价结果报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第四页,共五十七页。死亡病例相关(xiāngguān)法规要求第二十一条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发现或者获知新的、严重(yánzhòng)的药品不良反应应当在15日内报告,其中死亡病例须立即报告;其他药品不良反应应当在30日内报告。有随访信息的,应当及时报告。释义:不良反应结果为“死亡”的病例,应立即报告,若当时无法获取全部病例信息,可在首次报告后进行跟踪报告,即报送随访信息。第五页,共五十七页。死亡(sǐwáng)病例相关法规要求第二十二条药品生产企业应当对获知的死亡病例进行调查,详细了解死亡病例的基本信息,药品使用情况、不良反应发生及诊治情况等,并在15日内完成调查报告,报药品生产企业所在地的省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释义:对药品生产企业开展(kāizhǎn)死亡病例调查进行了规定,为本次办法修订新增内容,旨在发挥生产企业在监测工作中的作用,使企业对本单位产品的安全性有更全面的了解。第六页,共五十七页。死亡病例相关法规(fǎguī)要求第二十四条
设区的市级、县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应当对死亡病例进行调查,详细了解死亡病例的基本信息、药品使用(shǐyòng)情况、不良反应发生及诊治情况等,自收到报告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报告,报同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以及上一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第七页,共五十七页。死亡病例相关(xiāngguān)法规要求第二十五条对死亡病例(bìnglì),事件发生地和药品生产企业所在地的省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均应当及时根据调查报告进行分析、评价、必要时进行现场调查,并将评价结果报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第二十六条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应当及时对死亡病例进行分析、评价,并将评价结果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卫生部。第八页,共五十七页。2010年发布《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死亡病例追踪调查工作规范(试行(shìxíng))》;根据新版《管理办法》进行修订;2012年1月发布
关于印发《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死亡病例调查工作指南》的通知(国家中心监测与评价综〔2012〕3号文)9国家中心关于(guānyú)死亡病例的技术要求第九页,共五十七页。适用范围省级中心组织开展辖区(xiáqū)内死亡病例调查工作。可参照此工作指南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实施细则以及生产企业死亡病例调查指南。修改要点体现法规要求事件发生地:省、市县级监测机构企业所在地:省级监测机构名称整合为一张调查表10《药品不良反应/事件(shìjiàn)死亡病例调查工作指南》第十页,共五十七页。市级监测(jiāncè)机构死亡病例
调查要求第十一页,共五十七页。12事件(shìjiàn)发地市级中心企业(qǐyè)所在地市级中心收到本辖区内死亡病例报告后,应立即进行现场调查、撰写(zhuànxiě)调查报告并在收到报告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报同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省中心。收到本辖区内生产企业报告的死亡病例后,应立即督促、指导本辖区生产企业开展死亡病例调查工作和撰写调查报告,并在15日内报告省中心。根据调查情况,及时对死亡病例进行分析、评价。针对本辖区内发生的死亡病例,建议市中心组织召开专家讨论会,并将专家讨论意见和综合评价意见报告省中心,同时报告同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第十二页,共五十七页。市级监测机构死亡病例
现场(xiànchǎng)调查程序第十三页,共五十七页。市中心收到辖区(xiáqū)内死亡病例报告,首先联系上报单位,确定并审核报告表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并及时网络上。做好调查前期准备:审核报告表,咨询(zīxún)专家和省中心,根据死亡病例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调查方案,确定调查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内容;参考国家中心《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死亡病例调查工作指南》列出调查的主要内容和需要收集的相关资料清单。开展现场调查:向经治医生、护士及ADR监测员了解相关情况,核对病历资料,根据《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死亡病例调查工作指南》内容逐项调查,填写和收集(shōují):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死亡病例调查表、怀疑药品包装及说明书、死亡病例病历资料、死亡病例专家讨论意见、药品和器械检验报告、尸检报告和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整理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并于收到报告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报同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省中心。死亡病例现场调查程序第十四页,共五十七页。案例(ànlì)第十五页,共五十七页。①有用药前后肾功和血常规对比,用药后出现血小板减少,肾功能损害,需获取用药前肾功、血常规②无用药前肝功能指标,是否(shìfǒu)用药后出现肝损害需要明确:调查需进一步获取用药前肝功指标③死亡原因:患者原患疾病肺部感染,呼吸衰竭,风湿性心脏病等,本身有无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死亡是否原患疾病加重?或肝肾功能损害加重?如果,有无肝肾衰竭诊断依据?全身大面积出血诊断依据?临床具体表现?④并用药品:报告表无并用药品信息,溶媒?有无其他并用药品?用药是否合理(适应症、用药顺序、速度、浓度、剂量、配伍禁忌等)?第十六页,共五十七页。案例(ànlì)第十七页,共五十七页。案例(ànlì)第十八页,共五十七页。市级监测(jiāncè)机构死亡病例
现场调查内容第十九页,共五十七页。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死亡病例(bìnglì)调查内容一、患者(huànzhě)一般情况二、用药情况三、器械情况四、不良反应/事件情况五、医疗机构相关情况六、其他第二十页,共五十七页。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死亡(sǐwáng)病例调查内容
一、患者一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出生年月)、体重、民族;原患疾病、既往疾病史(肝病史、肾病史等);既往药品不良反应史、家族药品不良反应史、吸烟史、饮酒史、妊娠期、过敏史(包括食物、花粉等各种过敏史)、以及其他(qítā)可能导致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重要信息。第二十一页,共五十七页。案例(ànlì)1.一般情况既往(jìwǎnɡ)疾病史:急性胃肠炎?原患疾病:急性胃炎?诊断不明确,患者“上腹痛”就诊,需排除急性冠脉综合征,胆道梗阻,急性胰腺炎,胃肠穿孔等疾病可能,是否进行心电图、心肌酶学、血常规、生化、血尿淀粉酶,腹部平片、B超等检查明确诊断。既往药品不良反应史、家族药品不良反应史、吸烟史、饮酒史、妊娠期、过敏史(包括食物、花粉等各种过敏史)均未描述,需补充第二十二页,共五十七页。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死亡病例(bìnglì)调查内容二、用药情况怀疑及并用药品通用名称、商品名称、生产企业、批准文号、规格、生产批号、有效期、用药起止时间、用法用量(给药途径、次剂量、日次数(cìshù))等。用药起止时间应尽可能精确到分钟。如果存在多种药品混合在同一输液器内情况,应加以说明。如果静脉途径给药时,多组药品使用同一输液器输入,应了解是否使用中间液体对输液器进行冲洗,了解配液到使用时间间隔。第二十三页,共五十七页。案例(ànlì)2.用药情况:怀疑及并用药品用药原因、起止时间、用法(yònɡfǎ)用量、多种药品混用、是否使用中间液体?①滥用抗生素:患者诊断不明和无重症感染依据,给予了三联抗生素(氨苄青霉素+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存在抗生素滥用现象;第二十四页,共五十七页。案例(ànlì)②硫酸阿托品注射液和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均存在超剂量用药情况(qíngkuàng):硫酸阿托品注射液说明书提示成人肌内注射常用量,每次0.3~0.5mg,一日0.5~3mg,该患者用药为0.75mg/次肌注,单次用药存在超剂量情况。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说明书提示成人静脉滴注,一次80mg(8万)单位,或按体重一次1~1.7mg/kg,每8小时一次,患者用药量为32万单位/次/日,单次用药超剂量③抗生素建议单独使用,患者苄青霉素和654-2混合使用可能导致药液性质变化,增加不良反应/事件发生风险④抗生素使用过程中无液体间隔,不排除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第二十五页,共五十七页。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死亡(sǐwáng)病例调查内容三、器械情况
包括器械名称(míngchēng)、生产企业、注册证号、规格、生产批号、有效期等。
第二十六页,共五十七页。药品(yàopǐn)不良反应/事件死亡病例调查内容
四、不良反应/事件情况以时间为主线,记录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时、动态过程中患者的症状体征、相关检查指标及采取的治疗措施。如患者转院治疗,还应对转入(zhuǎnrù)医院期间的相关症状体征、相关检查指标和救治措施等情况进行调查。第二十七页,共五十七页。案例(ànlì)4.不良反应/事件情况患者在使用氨苄青霉素15分钟出现怕冷:畏寒是否为药物过敏反应的前期表现,有无其他症状(zhèngzhuàng)、体征变化是否记录(如:心率、血压、呼吸),干预措施:停药?是否进行抗过敏、对症处理?后续用药情况?患者出现畏寒后仅停用氨苄青霉素,未给予其他抗过敏处理继续使用左氧氟沙星和庆大霉素静滴,增加了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过敏性休克死亡可能)。第二十八页,共五十七页。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死亡病例(bìnglì)调查内容五、医疗机构相关情况1.基本(jīběn)情况:医疗机构名称、医院级别:三级(甲、乙、丙)、二级(甲、乙、丙)、一级(甲、乙、丙)、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同级)、村卫生所(室或同级),如乡镇卫生院已评级应填写相应级别。如患者转院治疗,也应调查相关经治医疗机构基本情况。第二十九页,共五十七页。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死亡(sǐwáng)病例调查内容五、医疗机构相关情况2.储存条件、配液环境:应对药品的储存放置环节进行考察,了解怀疑药品从购入到给患者使用前的存放环境,包括药品库房、药房、配液室等各个环节的湿度、温度、光照(guāngzhào)、消毒措施等。需冷藏保存的药品应考察冷藏设备情况(有无、运行状态、温度是否符合药品存放要求等)。第三十页,共五十七页。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死亡病例(bìnglì)调查内容五、医疗机构相关情况3.类似不良反应/事件情况:记录近1个月(必要时,可延长)内是否(shìfǒu)存在其他患者发生与死亡病例类似不良反应/事件,包括怀疑药品发生的类似不良反应/事件和其他药品发生的类似不良反应/事件。记录患者姓名、所在科室、严重程度、发生时间、不良反应/事件名称及转归情况等。第三十一页,共五十七页。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死亡(sǐwáng)病例调查内容六、其他除上述调查内容外,应根据现实情况跟踪、收集下述资料:怀疑药品包装(bāozhuāng)、说明书,死亡病例原始病历(如转院包括转入医院病历)、专家会会议纪要、尸检报告、药品检验报告、器械检验报告的复印件等。以上调查内容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死亡病例调查表(见附表),每个死亡病例填写一份。第三十二页,共五十七页。第三十三页,共五十七页。第三十四页,共五十七页。市级监测机构(jīgòu)死亡病例
调查报告撰写第三十五页,共五十七页。撰写(zhuànxiě)调查报告法规要求事件发生地的市级监测机构收到本辖区内死亡病例报告后,应立即进行现场调查、撰写(zhuànxiě)调查报告并在收到报告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报同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省中心。第三十六页,共五十七页。市级监测(jiāncè)机构死亡病例调查报告一、患者基本情况二、用药情况三、不良反应过程描述和处理情况四、死亡(sǐwáng)原因分析五、现场调查情况六、药品检测及尸检报告七、专家讨论意见八、综合评价意见第三十七页,共五十七页。市级监测机构死亡(sǐwáng)病例调查报告一、患者基本(jīběn)情况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体重、原患疾病诊治情况(包括患者就诊时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初步诊断和治疗等),既往病史,药品不良反应史、过敏史,其他可能导致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重要信息(如使用头孢类药物前后有无饮酒史)。第三十八页,共五十七页。市级监测机构(jīgòu)死亡病例调查报告
二、用药情况(qíngkuàng)
患者怀疑及并用药品使用的具体起止时间,使用的顺序,用法用量(溶媒,给药途径、次剂量、日次数),在使用第×组,用药×分钟(使用或剩余×ml)出现不良反应。第三十九页,共五十七页。市级监测机构(jīgòu)死亡病例调查报告三、不良反应过程(guòchéng)描述和处理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时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症状、体征,各项实验室检验,不良反应的临床诊断和干预治疗措施、抢救和转归情况,最后患者病情变化,抢救和死亡情况第四十页,共五十七页。市级监测(jiāncè)机构死亡病例调查报告四、死亡原因分析患者的死亡诊断、医院对患者死亡原因的分析和相关(xiāngguān)的死亡讨论情况。第四十一页,共五十七页。市级监测(jiāncè)机构死亡病例调查报告
五、现场调查情况
经治医生和护士的执业和上岗情况,近1个月(必要时,可延长)医院怀疑和并用药品、医疗器械的购进和使用(shǐyòng)情况(购入量、使用(shǐyòng)量和剩余量,使用(shǐyòng)人数等),同厂家同批号药品的全院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药品的储存情况和配液环境,医护人员操作有无违规现象、其他可能存在的问题。第四十二页,共五十七页。市级监测机构死亡(sǐwáng)病例调查报告六、药品检测及尸检报告:如进行药品检测,提交检验(jiǎnyàn)报告,如尸解,提交尸解报告。七、专家讨论意见:如已召开专家讨论会,提交专家讨论会的综合意见。第四十三页,共五十七页。市级监测机构死亡(sǐwáng)病例调查报告八、综合评价意见1.怀疑药品和不良反应的关联性分析:不良反应的发生(fāshēng)是否和怀疑药品有关、是否能排除并用药品因素、医疗操作、原患疾病等因素的影响。
关联性分析方法主要遵循以下五条原则:①用药与不良反应/事件的出现有无合理的时间关系?②反应是否符合该药已知的不良反应类型?③停药或减量后,反应是否消失或减轻?④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企业管理人员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考点梳理】
- 2025年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完整参考答案
- 2025年公司及项目部安全培训考试试题附答案【模拟题】
- 2025标准店铺租赁合同协议
- 2025工程承包合同范本 建筑工程施工合同样本
- 2025深圳市汽车租赁合同书模板
- 2025年劳动合同解除标准范本
- 2025年新款代理合同协议书模板
- 2025钢筋制作合同模板
- 2025【视障人士康复按摩师劳动合同】视障人士康复按摩样本
- 《边缘计算与人工智能应用开发技术》全套教学课件
- 华为认证HCIA-5G(H35-660)考试题附答案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解方程练习100道及答案
- 《传播学概论(第四版)》全套教学课件
- GB/T 44275.20-2024工业自动化系统与集成开放技术字典及其在主数据中的应用第20部分:开放技术字典的维护程序
- 《2024年 《法学引注手册》示例》范文
- 高中英语外研版 单词表 必修3
- DB43-T 2384-2022五倍子种植技术规程
- 家具抖音号运营推广策划方案课件
- 2024-2030年中国铁路电气化线路器材竞争优势分析及投资风险预警研究报告
- 变更婚姻状况委托书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