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咏物言志类诗歌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咏物言志类诗歌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咏物言志类诗歌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咏物言志类诗歌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咏物言志类诗歌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咏物言志类诗歌阅读专项练习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画鹰①杜甫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咒绦镶®光堪搪,轩楹©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注】①这首题画诗大概创作于开元末年(741),是杜甫早期的作品。②愁胡:一种说法指胡人(西域人)碧眼,其深而大,似一副发愁的模样。③绦(tao):丝绳,指系鹰的绳子。镀(xuan):金属转轴,鹰绳另一端系的金属环。④轩楹:悬挂画鹰的堂前窗柱。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渲染了画鹰的气势:洁白的画绢上,突然腾起了一片风霜肃杀之气,原来是矫健不凡的画鹰仿佛挟风带霜而起。B.中间两联描写画面上苍鹰的神态:耸身、侧目两个细节描写了鹰的动作神情;画鹰身上的物件,则侧面烘托画中鹰的形态逼真。C.尾联承上收结,寄托着作者的思想:希望自己也能如画中搏击凡鸟的鹰一样,疾恶如仇,奋发向上。D.这是一首题画诗,句句是鹰,句句是画。作者借鹰言志,表现了其青年时代昂扬奋发的心志和鄙视庸人的性情。.浦起龙《读杜心解》说这首诗:“乘风思奋之心,疾恶如仇之志,一齐揭出。”请从虚实相生手法运用的角度对此做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归雁两首(其一)杜甫万里衡阳雁①,今年又北归。双双瞻②客上,—背人飞。云里相呼疾,沙边自宿稀。系书元浪语③,愁寂故山薇久【注】①衡阳雁:雁是候鸟,秋来南飞,传说到衡阳为止,不过衡山的回雁峰。②瞻:往上看,往前看。③浪语:妄说,乱说。④故山:比喻家乡。.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用“万里”和"衡阳雁”写向南漂泊路途之远,为大雁的北归作了铺垫。B.第五、六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动静结合地表现出大雁北归途中急切的心情。C.诗人系在大雁脚上的书信里没有什么妄说乱言,字里行间都是自己的一片衷情。D.最后一句诗人将自己的万种愁绪遥寄于想象中故乡的山薇,这是作者的虚笔。.全诗塑遣了大雁怎样的形象?有何寓意?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咏菊①潇湘妃子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②石自沉音。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嗡香对月吟。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注]①本诗选自《红楼梦》第38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衡芜讽和螃蟹咏②欹:通“倚.下列对诗歌内容和艺术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将咏诗之兴称为“诗魔”,且以“无赖”形容,再以动作“绕篱欹石”写出黛玉强烈的创作热情和专心致志的创作过程。B.颔联写“咏”菊过程,以“临霜”交代季节为秋天,以“对月”交代时间为夜晚,以“亳端蕴秀”“口齿噫香''突出诗意才情。C.颈联借咏菊之素怨,含蓄透露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在菊花中寄托自己平素一腔怨叹,但又感叹知己难觅,少有人懂。D.全诗不见一个“咏”,也不见一个“菊”,但通过对诗人进行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含蓄委婉地道出咏菊的过程和情怀。.在湘云主持的以“菊”为主题的诗社活动中,林黛玉的《咏菊》公评第一,此诗尾联的妙处何在?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从韦二明府续处觅绵竹①唐•杜甫华轩蔼蔼他年到,绵竹亭亭出县②高。江上舍前无此物,幸分苍翠拂波涛。新竹郑板桥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注释】①唐肃宗上元元年,杜甫于成都浣花溪畔营造草堂时,以诗代函,于其好友,

绵竹县令韦续处觅得绵竹一丛,植于草堂,此竹尚存活于杜甫草堂。②“县''通"悬",屋檐之意。.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诗标题中的“觅''和郑诗的标题中的“新”都可以帮助读者理解诗意。.杜诗和郑诗都重点描写了竹子的高耸之态,蕴含着两位诗人的喜悦之情。C.杜诗中流露出曾经不能尽情赏竹的遗憾之意,而郑诗全然没有这种情绪。D.杜诗抒情委婉含蓄、雅致隽永;而郑诗的抒情则豪放、高昂,令人激动。.这两首诗都是咏竹之作,但是竹子所蕴含的深意不同,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芍药韩愈浩态狂香昔未逢,红灯烁烁绿盘龙。觉来独对情惊恐,身在仙宫第几重?贞元十四年早甚,见权门移芍药花口.'曰

口,皿绿原青垄渐成尘,汲井开园日日新。四月带花移芍药,不知忧国是何人。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诗用字生动传神,如首句以“浩”字形容芍药之姿态,以“狂”字描绘芍药之香气。B.韩诗“红灯烁烁绿盘龙”一句中把芍药花比作红灯笼,把芍药的叶比作盘旋而走的龙。C.吕诗首句描写绿色的原野和青色的田垄渐渐干成尘土,这与标题中的“旱甚”相照应。D.吕诗描写移花人不顾及天气情况和芍药的生长状况贸然移花,这样做终究是徒劳无功的。.这两首诗都以芍药为题材,却表达出不同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山园小梅•其一林逋①众芳摇落独暄妍②,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注】①林逋,北宋著名隐逸诗人,隐居西湖孤山,终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养鹤,自谓“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②暄(xuan)妍:景物明媚鲜丽,这里是形容梅花。.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诗人极目骋怀,写百花凋谢时,只有梅花独自开得热烈而美丽。一个“独”字,突出了梅独特的生活环境和孤傲的品格等。B.颈联,诗人实写眼前“霜禽”"粉蝶''对梅花的反应,从客观上着重渲染梅花的与众不同,也体现了诗人对现实事物的细致观察。C.尾联,诗人在赏梅中低声吟诗,在恬静的山林里自得其乐,别具风情,无须热闹的俗情凑趣,也把诗人的理想、情操、趣味全盘托出。D.全诗之妙在于脱略花之形迹,着意写意传神,从各个角度渲染梅花清绝高洁的风骨,这神韵也是诗人幽独清高、自甘淡泊的人格写照。.本诗的颔联与颈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析。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山中五绝句•岭上云唐白居易岭上白云朝未散,田中青麦旱将枯。自生自灭成何事,能逐东风作雨无?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望云楼宋苏轼阴晴朝暮几回新,已向虚空付此身。出本无心归亦好,白云还似望云人。.下列对这两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白诗和苏诗都以随自然而变化的云入诗,由景入情,富有层次。B.白诗的“自生自灭”与苏诗的“出本无心”都写出了云的状态。C.白诗的云逐风作雨,令人欣慰;苏诗的云恬淡闲适,令人喜爱。D.白诗语言明白如话,平易通俗;苏诗由白云想到人,联想巧妙。.以上两首诗都写云,但选取的角度不同,表达的感情也不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柳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注】①柳:本诗中的“柳”是诗人身世的写照。②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写柳有新意,不从眼前的景色写起,而是追想它春日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柳。B.首句一个“舞”字,形象表现了春柳的婀娜多姿,同时,又把柳枝和热闹的舞宴结合

第6页共34页起来。C.“清秋”“斜阳”“蝉”点染了环境的凄凉,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暮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暮春之柳的零落憔悴。D.全诗句句写柳,却不着一个“柳”字:句句写景,又句句抒情。诗人年轻时充满幻想和信心,怀有远大抱负,正如洋溢着勃勃生机的春柳。.首句“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字用得巧妙,请赏析。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临江仙・寒柳①(清)纳兰性德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②。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漪裙®梦断续应难。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注】①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悼亡之作。②相关:关心。③洵(jian)裙:溅湿了衣裙。这里用柳枝姑娘的典故:柳枝姑娘向男友表示三天后将涉水渝裙来相会。.从字数上看,这首词应是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杨花飞絮飘泊零落,又遭冰雪摧残,以物喻人,形象写出凄苦命运。B.“春山”往往比喻女子眉毛,这里指代女子,由咏柳引出怀念之人。C.两人无缘相会,而“梦断”之后连梦中的欢会也不可得,更添愁苦。D.“眉弯”即柳叶,这是拟人修辞,言西风有恨却无法吹去枝头柳叶。.赏析上阕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题小松李商F急①怜君孤秀植庭中,细叶轻阴满座风。桃李盛时虽寂寞,雪霜多后始青葱。一年几变枯荣事,百尺方资②柱石功,为谢西园车马客,定悲摇落尽成空。【注释】①李商隐:唐代诗人,少年早慧,品行高洁,有才华,有抱负。后不幸被卷入牛李党争的漩涡之中,成了政治的牺牲品,他一生坎坷不平,襟怀未展,壮志未酬。②方资:正可用作。③柱石功:栋梁之材的功用。.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题咏的是一株枝叶未茂的小松,因此诗人以“细''状其叶,以“轻'’状其荫,突出小松的秀美。B.这首诗善用对比,如以桃李春日之盛来衬托小松的寂寞,突出小松的“孤秀”,给人留下深刻印象。C.颈联“一年几变枯荣事,百尺方资柱石功“,是说小松一年中经历多次枯荣变化难以长成栋梁之材。D.“为谢西园车马客,定悲摇落尽成空“,写西园车马客争驰看花,怎奈荣华百态,转首成空,发人深省。21.《题小松》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借小松的形象来象征某种精神、品格。下列诗文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A.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姜夔《扬州慢》)B.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李白《古风(其十二)》)C.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D,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诗人通过小松的形象寄托了哪些思想感情?请联系具体诗句加以分析。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陆游词中的梅花正是作者自身的写照,尽管陆游的爱国热情惨遭打击,但其爱国志向始终不渝,他的乐观精神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B.两首词除题目外通篇未见“梅”字,却处处传出“梅”的神韵,且作者都以梅自喻,物我融一。对梅的赞咏中,显示词人的情操。C.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中“风雨”、“飞雪”点出了季节的变化,时间的更替,“春归”、“春到'’既给全篇造成了一种时间的流动感,又为下边写雪中之梅作了饱历沧桑的准备。D.“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词的标题。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每句的字数、声调上都有规定。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等。.两首《卜算子.咏梅》,同为大家手笔,可谓古今交相辉映!当年毛泽东创作时曾有引语“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请从意象出发结合诗词对这句话加以分析。秋莲刘因瘦影亭亭不自容,淡香杳杳欲谁通?不堪基减红销际,更在江清月冷中。拟欲青房【注】全晚节,岂知白露已秋风。盛衰老眼依然在,莫放扁舟酒易空。【注】青房:莲蓬。.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从视觉、嗅觉两个角度,写秋莲顾影自怜、寂寞无朋的辛酸处境。B.颔联“江清月冷”的环境,为秋莲的枯萎衰败更增添了寒惨凄苦的气息。C.颈联用借代修辞,写出了秋莲被秋风摧残,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败的命运。D.作者将秋莲与自己的境遇联系起来,巧妙寄托身世,旨意幽深,回味绵长。.同样是秋莲,《红楼梦》里林黛玉对“留得残荷听雨声”情有独钟,而本诗作者有“莫放扁舟酒易空”的感慨,请简要分析两人寄寓的情感有何不同。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鹉鸿天•桂李清照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①。山花子②李清照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注】①屈原当年作《离骚》,遍收名花珍卉,唯独桂花不在其列。②作于北宋灭亡,

词人南渡之后。③彦辅:西晋时期著名清谈家,以个性鲜明和超凡脱俗、高风亮节闻名。.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鹏鹄天》描述桂花凭借柔雅的“体性”、浓郁的香气、亮丽的色泽,赞其风姿出众,显示了词人的审美品味。B.《山花子》从形态着手,描摹桂花样貌,从形到神,借晋代名士来比拟桂花的不凡风度,以花彰显词人品格。C.两首词都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梅、菊或丁香作为陪衬,展现出桂花的清雅脱俗,带有较为鲜明的主观感受。D.同为咏桂,从《鹏鸽天》中直白的自信,到《山花子》中蕴藉的忧愁,可感受到南渡前后词人词作风格的转变。.这两首词的最后两句都提到了“无情“,你如何理解?请简要阐述。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梅花绝句・之三宋•陆游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平梅宋•李公明东风才有又西风,群木山中叶叶空。只有梅花吹不尽,依然新白抱新红。.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陆诗和李诗均写梅花,两首诗都赞美了梅花在寒冬腊月凛然绽放的形象。B.陆诗写梅花的“花中气节”,将梅花与其他花形成对比,以突出梅花。C.李诗“东风”“西风”包含了气温变化,以“才”“又”表现变化之快。D.李诗以山中群木的叶落衬托梅花“吹不尽”,表现了梅花的美好姿态。.这两首诗中,作者借梅花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红梅苏轼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注】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巧顾的一项是()A.首句写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故而未能及早开放。“独”字点出红梅的特性。“自恐”“尚余”两句分别写出红梅的不同流俗和凌寒傲雪、孤瘦高洁的“雪霜姿“寒心”句写红梅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深自怵惕,发誓要坚守自己的节操。D.全诗主要运用拟人手法,诗人以红梅自况,表达了要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并回答问题。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以上为苏轼的一则诗论。诗论中苏轼为何会赞扬林逋《梅花》诗、皮日休《白莲》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请说出理由,并作具体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浣花赏梅①陆游老子②人间自在身,插梅不惜损乌巾③。春回积雪层冰里,杳动荒山野水滨。带月一枝低弄影,背风千片远随人。石家楼上贪吹笛④,肯放朝朝玉树新⑤。【注】①此诗于淳熙四年12月作于成都。浣花:即浣花溪。②老子:犹老夫。③乌巾,古代指隐居不仕者的帽子。④石家楼上贪吹笛:用西晋石崇金谷园旧事;石崇,富可敌国。⑤玉树新,用陈后主《玉树后庭花》之事。.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叙事抒情,叙写自己赋闲在家、不惜污损乌巾而插梅的自在生活。B.颔联写梅花生存环境:春回大地,积雪冰冻,荒山野水,仍香气四溢。C.颈联运用拟人手法,从侧面写梅花,月光下梅花低头弄影,叶片随人。D.尾联运用西晋石崇金谷园的旧事和《玉树后庭花》的典故来表情达意。.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北风①陈与义

北风掠野悲岁暮,黄尘涨街人不度。孤鸿抱饥客千里,性命么微不当怒。梅花欲动天作难,蓬飞上天得盘桓。千里卧木枝叶尽,独自人间不受寒②.[注]①这首诗是诗人政和八年冬所作。时王楠当政,网罗党羽,士大夫无行义者争趋附之,或立政通显。诗人仕途坎坷,借诗歌阐发哲思体悟。②不受寒,诗人不甘与无行义之士大夫同流合污,自幸“枯木无枝”,当"不受寒'’也。.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交代了时令,掠野的北风营造了凄寒的氛围,一个“悲'’字奠定了全诗低沉的感情基调。B.涨街的黄尘、饥寒的孤鸿,待开的梅花,飘荡的飞蓬,既是眼前实景,也被赋予了象征意义。C.诗歌的前六句通过对黄尘、行人、鸿雁、梅花、蓬草等的描写使北风的肃杀之气得到了层层渲染。D.长路羁旅、饥肠辘辘的孤鸿,遭受寒风侵袭而待开的梅花,寄寓了诗人久蓄于心的身世遭际之悲。.王国维提出“有我之境”,主张“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请结合全诗谈谈这首诗中的“卧木”这个意象包含的“有我之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山枇杷白居易深山老去惜年华,况对东溪野枇杷。火树风来翻绛焰,琼枝日出晒红纱。回看桃李都无色,映得芙蓉不是花。争奈结根深石底,无因移得到人家。.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把人与物联系在一起:惜年华时看到了野枇杷,产生了同病相怜之思。B.以“火”饰“树”,突出了枇杷之红之多,“翻”字使整个画面富有动感。C.“绛焰”“琼枝”“红纱”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枇杷果的肥大红润。D.颈联把山枇杷与桃李作对比,突出了山枇杷之美,表现了作者的欣赏之情。.前人评本诗末二句:“含蓄蕴藉,寄慨遥深。”对此你怎样理解?请结合诗作加以赏析。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病柏[]杜甫有柏生崇冈,童童状车盖。偃蹇龙虎姿,主当风云会。神明依正直,故老多再拜。岂知千年根,中路颜色坏⑵。出非不得地⑷,蟠据亦高大。岁寒忽无凭,日夜柯叶改.丹凤领九雏,哀鸣翔其外。鸥鹑志意满卬,养子穿穴内。客从何乡来,伫立久吁怪。静求元精理“】,浩荡难倚赖。注释:【1】此诗作于上元二年(761)秋,杜甫时居成都草堂。【2】中路:中途。【3】出:生长。【4】鸭鹃:猫头鹰。【5】元精理:事物根本的道理。.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F里I的一项是()A.前六句写柏树枝繁叶茂、高大轩昂之态,表现出诗人的赞美之情。“岂知”两句写柏的衰败,“岁寒”两句写凋零,流露出惋惜之情。“客从何乡来”两句,诗人由病柏而想到故乡,抒发了思乡之情。D.这首诗在结尾两句抒发胸臆,表达了世事无常、难以意料的感慨。4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善用比兴手法,此诗中的病柏与刘禹锡“病树前头万木春”有相同的寄托。B.文似看山不喜平,此诗运用转笔形成了诗意的转折,其色调也从明朗转为黯淡。C.杜甫借物抒怀,用柏树的“蟠据亦高大”之姿隐喻了当时藩镇的龙盘虎踞之势。D.此诗情感复杂而深沉,既有对现实的不满,也有对未来的希望,可谓沉郁顿挫。.咏物诗注重通过意象表达主题,这首诗中的主要意象有哪些?分别说明这些意象有何意蕴。二、小阅读-课外.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上礼部李侍郎•白鹭刘长卿亭亭常独立,川上时延颈。幽姿闲自媚,逸翩思一骋。如有长风吹,青云在俄顷。A.从题目看,这首诗是献给礼部李侍郎的诗;它既是咏物诗,又是自荐诗。B.颈联运用拟人手法表现白鹭的心理:自有美姿,渴望振翅长空一展风采。C.“延颈”写白鹭盼望诗人到来,“寒”“孤”二字透出久待不至的凄凉落寞。D.尾联字面上是说如果有长风吹送,白鹭必能高飞远举,实际上另有深意。答案解析:C2.①意象描写上虚实(实写与想象)结合:实写画中鹰威猛敏锐、气势不凡的特点;虚写(想象)如“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通过想象雄鹰与凡鸟搏击的激烈景象,展现了鹰傲视群鸟,英勇不屈的特点。②写作意图上虚实相生:表面上是想象卓然不凡的苍鹰展翅搏击,将那些凡鸟的毛血洒落在原野上;实际上是希望那些如“凡鸟”般误国的庸人能被除去。整首诗流露出诗人的奋发锄恶之志,流露出一种英雄主义的激情和狂傲。【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C.“画中搏击凡鸟的鹰一样……”错误。尾联句中“何当”一词表明"搏击凡鸟”是假设想象,不是画面的情景。"何当''含有希幸之意,就是希望画鹰能够变成真鹰,奋飞碧霄去搏击凡鸟。故选C。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从意象的描写的角度看,首联"风霜起''是作者在看画时的想象,渲染了画鹰的气势;颔联以“竦身,,,,侧目,,两个细节实写了了鹰的动作神态;颈联实写了画鹰身边的物件,侧面烘托画中的鹰形态逼真;尾联想象画面上的鹰正在搏击凡鸟,毛血洒落原野,突出了鹰的飒爽英豪之气。本诗通过“实写”与“想象”,展现鹰的“乘风思奋之心从写作意图的角度看,尾联的“何当”含有希望之意,想象画鹰能够变成真鹰,奋飞碧霄去搏击凡鸟。作者把“凡鸟”喻为误国的庸人,似有锄恶之意。通过“虚”“实”相生,将“苍鹰”搏击“凡鸟”,化为"英雄”除去“庸人”之意,流露作者的“疾恶如仇之志由此看来,此诗借咏《画鹰》以表现作者嫉恶如仇之心,奋发向上之志,流露出一种英雄主义的激情和狂傲。C4.形象:全诗塑造了大雁北归时苍凉与落魄、急迫与凄凉的形象。寓意:寄托着诗人无限感怀,表达了诗人苦于漂泊羁旅的孤独凄凉之情和对家乡亲人无限思念的愁绪。【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语言、技巧的能力。C.“系在大雁脚上的书信”错误,“系书”是虚写。系书:系帛书,谓缚帛书于雁足以传音信。浪语:妄说;乱说。“系书元浪语”一句意指诗人欲写信让大雁传递而不敢随意乱写。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事物形象的能力。这是一首典型的咏物诗,先看大雁的形象。首联“万里衡阳雁,今年又北归”,以“万里”“衡阳雁”以及“北归”点明"大雁”的身份,即北归之雁。雁是候鸟,秋来南飞,传说到衡阳为止,不过湖南衡山的回雁峰;颔联“双双瞻客上,一一背人飞”是写大雁飞行时的状态,大雁北归时瞻客而上,背人而飞,写出大雁的苍凉与落魄:颈联“云里相呼疾,沙边自宿稀”,写出大雁互相急切地呼唤,展现归雁沙滩独自栖息的孤独与凄凉。考生可以据此概括大雁的形象特点:全诗塑造了大雁北归时苍凉与落魄、急迫与凄凉的形象。然后分析作者塑造大雁形象的用意。这是咏物诗,作者往往以物自比。诗歌开头说“又北归”,写大雁又北归,而诗人入潭已经两年;大雁本自来自去,诗人却说雁瞻客而上,背人而飞,好像有心而为,雁同侣相呼,未曾独宿,而人不如雁,以此表现自己羁旅漂泊的孤独凄凉;尾联写诗人想象自己在大雁脚上的书信里没有什么妄说乱言,字里行间都是自己的一片衷情,将自己的万种愁绪遥寄于想象中故乡的山薇,直接点名主旨,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总之,归是主题,雁是道具,诗人借雁抒发难以排遣的愁绪乡思。.D6.①巧用典故。运用了陶渊明咏菊的典故,对菊花的高洁品格和陶渊明的高风亮节进行了赞颂。②借物抒怀。曹雪芹借菊花高洁傲世的千古之风,来寄寓林黛玉清高孤傲的情怀。③呼应主题。从前三联对个人咏菊情境心境的刻画,收束到“咏菊”的主题上来,揭示了所咏之物的深刻内涵。【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肖像描写”错误。全诗主要进行动作描写,而没有肖像描写。故选D。.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诗歌尾联写到菊花的高洁品格,自从受到诗人陶渊明的好评之后,一直被世人议论至今。陶渊明爱菊是出了名的,“陶令”一词就运用了陶渊明咏菊这一典故,对菊花的高洁品格和陶渊明的高风亮节进行了赞颂。本处表达了对菊花高洁品质的赞颂,作者曹雪芹借林黛玉之口咏菊花,实际上是借菊花高洁傲世的千古之风,来寄寓林黛玉清高孤傲的情怀。诗歌首联写到黛玉强烈的创作热情和专心致志的创作过程,颔联交代作诗的时间节令以及突出黛玉的诗意才情,颈联写到蕉玉在菊花中寄托自己平素一腔怨叹,但又感叹知己难觅,少有人懂,可以说前三联是在写咏菊的过程和情怀,而尾联却是对菊花高洁品质的歌颂,归结到“咏菊”的主题上来,揭示了所用之物的深刻内涵,呼应了诗歌的主题。7.C8.①杜诗写竹侧重抒情,杜诗的竹子里蕴含着诗人和朋友韦续之间深厚的友情和诗人欣赏竹涛时的惊讶、欣喜之情;②郑诗写竹侧重说理,诗人通过老竹扶植新竹迅速成长这一现象,表达了人类社会中新生力量依靠旧事物生长、新旧相依、新陈代谢的普遍规律。【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杜诗中流露出曾经不能尽情赏竹的遗憾之意”错误。“江上舍前无此物,幸分苍翠拂波涛”,此两句是说,我家茅舍前以前没有竹子,现在竹影苍翠,绿浪翻滚,我内心真是感到万分高兴啊!表达如今欣赏竹涛的欣喜之情。故选C。.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杜诗既夸赞韦明府县斋绵竹的茂盛,又预想将来自己舍前苍翠竹影在江中倒映的美景。将希望赠竹说成幸“分''苍翠之色,已十分新颖,“拂”字更写出竹影在波涛中摇漾的动态,这就使讨要竹子一事显得优雅别致,表现了在人际交往和应酬中的雅兴和逸趣。杜诗写竹侧重抒情,杜诗的竹子里蕴含着诗人和朋友韦续之间深厚的友情和诗人欣赏竹涛时的惊讶、欣喜之情。郑诗是一首借新竹生长为喻,描写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新旧相依,新陈代谢普遍规律的诗。全诗表明后来者居上,青出干蓝而胜干蓝,是因为有了前者奠定的基础和先辈的积极扶持。结尾两句通过对未来新竹的期望,以示良好的祝愿,今年有新竹出世,明年再有新竹出世,越来越多,它们一定会迅速成长起来,又高又壮,环绕凤池周围。这里诗人用新生竹比喻新生儿,希望他们能够后来居上,出人头地,做大官,绕凤池,和“老干”一样有出息。.D10.韩诗描写了芍药的外形、气味。芍药的美好使诗人有身处仙宫之感,突显诗人对眼前芍药美景的赞叹与喜爱。吕诗针对“权门移芍药”事件,谴责了贵族权门只知自己游乐、不顾农人遭受旱灾的丑恶行径,慨叹无人忧国,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语言和评价古诗观点态度的能力。D.”吕诗描写移花人不顾及天气情况和芍药的生长状况贸然移花”错误,吕诗是将“权门”忙碌地移花与农民忙碌地抗旱保苗做对比,而不是在写“移花人不顾及天气情况和芍药的生长状况贸然移花故选D。10.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韩诗“浩态狂香昔未逢”,以一个“浩”字形容芍药之姿态,用一个“狂”字描绘芍药之香气,言简意丰,利索传神。诗的第二句用了“拟物”、“夸张”的手法,化静物为动物,显得生气勃勃,生机盎然。诗的三四句,纯写主观感受来反衬芍药之艳丽,把自己由人间幻化入仙宫,反衬出芍药是九天降下的仙种,表达诗人对眼前芍药美景的赞叹与喜爱。吕诗首句“绿原青垄渐成尘”,让人们看到在旱魔面前,土地龟裂,禾苗枯焦,黄尘四起的严重灾情。“汲井开园日日新”,在特大干旱面前,特权贵族的府第里也忙得不亦乐乎,他们不仅派人“汲井”抗旱保花,而且还在不停地扩建新园,在花匠奴仆汗水的浇灌下,各种花卉长势奇好,简直是一天一个样儿。这里的“日日新''与首句中的"渐成尘'’形成鲜明对比,从而愈显出达官贵人们所真正关心的不是社稷百姓,而是一己享乐。第三句"四月带花移芍药”,写在严重旱灾面前,,权门,,,,带花移芍药,,的所作所为。结句“不知忧国是何人”,是诗人针对“权门移芍药''一事所抒发的感慨。“权门'’本有君命在身,重权在握,理应以国家社稷为重,以黎民的苦乐为念,但是,当严重的自然灾害袭来的时候,他们却置民生于不顾,这就说明了他们并不是“忧国”忧民的贤达,而是祸国殃民的罪人。“不知‘'二字是明明知道,却故作糊涂,含有浓烈的讽刺意味。"忧国''二字是诗人思索问题的核心。谴责了贵族权门只知自己游乐、不顾农人遭受旱灾的丑恶行径,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11.B12.①正侧结合:颔联直接写梅花稀疏、横斜的姿态和清幽的芬芳;颈联从霜禽、粉蝶对待梅的态度中侧面描绘梅花之美。②虚实结合:颈联上句霜禽欲下是实写;下句,梅花开放时并没有粉蝶,所以用“如““合”这样假设猜度的语言,是虚写。③视嗅结合:颔联上句侧重从视觉角度绘其倒映在清澈水里的横斜、疏淡的梅影;下句则从嗅觉角度写黄昏月下暗中浮动的缕缕清香,传其神韵。④拟人:“霜禽”想落下先偷看一眼梅花、“粉蝶”如果知道会销魂失魄,生动形象,富有情趣。【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B.“实写……从客观上着重渲染……细致观察”说法错误。"粉蝶'’对梅花的反应是想象的,是虚写,不是客观描写,也不能说是''现了诗人对现实事物的细致观察“故选Bo1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本诗的颔联”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历来被诗家所赞颂的名句,意思是稀疏的影儿,横斜在清浅的水中,清幽的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之下。这是直接写梅花稀疏、横斜的姿态和清幽的芬芳,属于正面描写;而颈联“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的意思是寒雀想飞落下来时,先偷看梅花一眼;蝴蝶如果知道梅花的妍美,定会销魂失魄。这是从霜禽、粉蝶对待梅的态度中侧面描绘梅花之美,属于间接描写。所以此两联采用了正侧结合的描写方式。颔联“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实写梅花的形态与芬芳,而颈联“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则是通过霜禽、粉蝶对待梅的态度虚写梅花的形态与芬芳,两联构成了虚实结合的结构。颔联”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是眼睛看到的情景,“暗香浮动月黄昏”则是写梅花的香气,是嗅觉的感受,所以,颔联采用了视嗅结合的手法来描写梅花。最后,颈联“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还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霜禽”想落下先偷看一眼梅花、“粉蝶”如果知道会销魂失魄,将“霜禽”"粉蝶''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感情感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13.C14.①白诗侧重于写云的作为。朝云未散,青麦将枯,劝谏云不要自生自灭,应该逐风化雨,救济苍生,有所作为。作者托物言志,借云表达对民生的担忧,表现出诗人大济苍生的入世观。(既是写自己积极入世,也是劝谏统治者积极作为。)②苏诗侧重于写云的心境。云出来是无心的,随风归去也是顺其自然,白云你的内心真像我这个看云的人。云出云归就像人生进退,作者托物言志,借云表达进退顺其自然,洒脱豁达的人生态度。【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白诗的云逐风作雨,令人欣慰"理解错误,“能逐东风作雨无'’是劝谏云不要自生自灭,应该逐风化雨,救济苍生。可见,白诗的云并未逐风作雨,白诗情感,忧中带盼。故选c。.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两首诗都是咏物诗,都借云言志抒情。“岭上白云朝未散,田中青麦旱将枯''意思是,早晨,岭上白云还未散去,田中青麦因为干旱即将枯萎死去;“自生自灭成何事,能逐东风作雨无?”意思是,白云啊你自生自灭能成就什么事啊,能不能追随东风化作一场春雨呀?劝谏云不要自生自灭,应该逐风化雨,救济苍生,有所作为。白诗侧重于写云的作为,借云言志抒情,借云表达对民生的担忧,也是劝谏统治者积极作为,表现出诗人大济苍生的入世观。“出本无心归亦好,白云还似望云人''意思是,云的出没本是无心,云卷云舒,随风来去,随自然而变化,看云的人也如云一样,人生进退也要顺其自然。本诗侧重于写云的心境,作者托物言志,写出了人的恬淡闲适,借云表达进退顺其自然,洒脱豁达的人生态度。.C16.“逐”有随着的意思,这儿用了拟人的手法,本来是东风吹动柳枝,这里赋予柳枝人的动作情态,说柳枝追随东风,如舞女般轻盈起舞,写出了柳条的婀娜多姿和灵动可爱,表达了诗人对春日柳条的喜爱。【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C.“暮春之柳”有误,根据"清秋日''可知应为"秋柳故选Co.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曾逐东风拂舞筵”意为:曾经随着东风轻拂歌席舞筵。“逐”有随着之意。春日柳长,迎风摆动,但诗人并没有直接描写,而是赋一''逐''字,把柳人格化。本是风吹柳动,却偏要写成柳逐风起,再加上“拂舞筵”三字,更易让人联想到那迎风而动的柳条就是一位酒筵之上翩翩起舞的美女,翠袖绿裙,左摆右摇,煞是好看。拟人手法的运用,把柳条的被动化为主动,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柳枝的生机与美好,表现了作者对春柳的喜爱之情。.中调18.D19.“疏疏”正面描写寒柳萧条、稀疏的形态,又以“憔悴”刻画其弱不禁风、惹人爱怜的情态。"五更寒""明月'’写出夜阑天寒,明月映照的环境,侧面烘托寒柳的萧瑟之状。写明月关心寒柳,运用拟人手法(移情),更表现作者对寒柳的挚爱之情(也可以说:以树喻人,寄托词人的深切怀念之情)。【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识记诗歌体裁的能力。词,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按字数将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59到90字为中调;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本词不算标点有60个字,故答案为中调。.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DJ“眉弯,即柳叶,这是拟人修辞”以及“言西风有恨却无法吹去枝头柳叶”错误,“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意思是“再强劲的西风也吹不散我眉间紧锁的不尽忧愁”,可知“眉弯”并不是柳叶,而是作者紧锁的眉头,也没有用至『'拟人''手法.故选D。.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疏疏一树'’正是寒柳的意象,而'‘五更寒''原本仅仅是一个时间的意象,此时交迭在一起,却把夜阑、更残、轻寒这些意象付诸于柳树身上,使柳树获得了人格化的色彩。“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递进一层,似在说明月无私,不论柳树是繁茂还是萧疏,都一般照耀,一般关怀。貌似在写明月,实则是作者自况:柳树就算“疏疏”,就算“憔悴”,也减不了自己一分一毫的喜爱:伊人就算永诀,也淡不去自己一分一毫的思念。用词方面,用“疏疏”“憔悴”刻画寒柳萧条、稀疏、弱不禁风、惹人爱怜的情态;艺术手法方面,用“五更寒”"明月”,侧面描写烘托寒柳的萧瑟之状:“爱""相关''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作者借寒柳寄寓的对爱人的挚爱之情。.C21.A22.①在盛夏炎日中,小松孤独秀美地挺立在庭院中,以“细叶轻荫''给人们带来满座的清风。诗人借小松赞美孤傲高洁的君子之风。②小松在阳春三月桃李争艳的季节耐得住寂寞,在霜雪凛冽的严冬,郁郁葱葱。诗人借此歌颂凌寒不凋、坚贞不屈的君子品格。③诗人以桃李的“枯荣事”来衬托小松的“柱石功”,表达对成为国家栋梁的坚忍不拔的追求。④结尾诗人告诫那些不知"怜''松、只会赏花的“西园车马客”:他们追逐的热闹繁华终会凋落成空,讽刺了趋炎附势之徒的可悲。【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C.“是说小松一年中经历多次枯荣变化难以长成栋梁之材”错误。“一年几变枯荣事”,百花虽盛,但好景不长,花开花落。经历枯荣变化的不是小松,而是桃李。以桃李的“枯荣事”来衬托小松的“柱石功故选C。.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托物言志手法的能力。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A.词人用带悬念的疑问作为词篇的结尾,很自然地移情入景,今昔对比,催人泪下,并没有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B.松柏的品性本来就是孤傲刚直,难以作出桃李妖艳的颜色。这是对严子陵品行的刻画,也是诗人自身孤傲性格的写照,反映了诗人虽受打击排挤,但不屈服的倔强态度和愤激情绪,是托物言志的手法。C.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作者以梅花自喻,表达了虽历尽艰辛也不会趋炎附势,而只会坚守节操的决心,是托物言志的手法。D.作者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是托物言志的手法。故选A。.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及情感的能力。“怜君孤秀植庭中,细叶轻阴满座风“我喜爱你独秀挺立在庭园中的小松,那细叶轻阴带来满座清风。“孤秀”表现了小松虽然孤独,遭受冷落,却能以其细叶轻阴独秀青葱,展示出自己独具魅力的形象。“桃李盛时虽寂寞,雪霜多后始青葱”桃李盛开的季节,你虽然寂寞,但进入霜雪繁多的严冬,就显得郁郁葱葱。与桃李之盛对比来表现小松的“孤秀”,以霜雪严寒来衬托小松的坚强挺拔。开篇这四句,通过对小松四时遭际的描绘,写出了它坚贞挺拔、不随流俗、傲霜斗雪的风姿。诗人借小松赞美孤傲高洁的君子之风,歌颂凌寒不凋、坚贞不屈的君子品格。“一年几变枯荣事,百尺方资柱石功“,一年之内桃李等花卉几经枯荣,而你长大后,则具栋梁之功。”为谢西园车马客,定悲摇落尽成空”,请告诉那些去西园观花的人们:在雪飞霜落的园中,他们定会为枝叶光秃秃的桃李等花卉而悲伤动容。后面的四句写诗人对小松的殷切期待:百花虽盛,但好景不长。花开花落,“一年几变枯荣事”。而小松独耐寂寞,不管春风秋雨、夏炎冬寒,锤炼其坚贞之性。待到它长成百尺苍松之时,即可成就其栋梁之功了。百花本是“一岁一枯荣”,而诗人在这里却说“一年几变这是夸大百花“枯荣”之易来强调小松成材之难,以百花之“变”来反衬小松之坚定,表达对成为国家栋梁的坚忍不拔的追求。“桃李盛时虽寂寞,雪霜多后始青葱“,桃李争芳吐艳时你虽然默默无闻,霜雪降下后方显得那么郁郁葱葱。用桃李象征恒赫一时的权贵。诗人更欣赏的是在那霜雪凛冽的严冬,非但没有枯黄,倒愈显得郁都葱葱的小松,诗人对“桃李”表达出嘲讽挖苦之情。“为谢西园车马客”,结合注释内容“西园:即西晋石崇的园林别墅金谷园,当时达官贵人们经常游聚于此”分析,用,,西园车马,,客象征对权贵趋炎附势之徒,诗人对那些不知“怜”松、只会赏花的“西园车马客”说:“等到雪飞霜落的季节,百花纷纷凋零,你们将感到悲哀失望了“,诗人对他们表达了深深的不满。23.A24.二者塑造的意象都是梅花,“反其意而用之“说明毛泽东塑造的梅花意象和陆游的不同。①陆游笔下的梅花是寂寞凄凉的,“只有香如故“抒发的是孤傲清高之情,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则是积极乐观的,“她在丛中笑”表现了诗人乐观豪迈之情。②陆游笔下的梅花生长在驿外断桥边,在凄风苦雨中支撑;毛泽东笔下的梅花与飞雪为伍,在悬崖百丈冰时傲霜斗雪成长。③陆游笔下的梅花无意苦争春,与世无争: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只把春来报,无私奉献。④陆游笔下的梅花一任群芳妒,孤芳自赏,无可奈何;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在丛中笑,永远与百花在一起。【解析】2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A.“他的乐观精神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错误,此词以梅花自况,咏梅的凄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赞梅的精神又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总体说来陆游的《咏梅》感情基调是低沉孤高的。故选Ao24.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反其意”“主要是反忧伤、悲观之意为积极乐观、奋发有为的革命情怀;反寂寞、无出路之意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战斗精神;反孤芳自赏、个人奋斗之意为同春共乐、大公无私的集体主义高贵品质。《卜算子•咏梅》是毛泽东读陆游同题词,反其意而作。写梅花的美丽、积极、坚贞,不是愁而是笑,不是孤傲而是具有新时代革命者的操守与傲骨。此词塑造了梅花俊美而坚韧不拔的形象,鼓励人们要有威武不屈的精神和革命到底的乐观主义精神。上阕主要写梅花傲寒开放的美好身姿,描绘梅花的美丽、积极与坚贞;下阕主要写梅花的精神风貌,表现了梅花坚强不屈、不畏寒冷,对春天充满信心和谦虚的风格。上阕四句描绘的是寒梅傲立风雪的挺拔形象。“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用人所共知的自然界节序更替现象,先为梅花描绘了一个既艰难又充满希望的环境,给人以希望和向往,启示人们以发展的眼光辩证地看待现实,不要像陆游那样,局囿困窘于一时一地而不能自拔。“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两句咏赞梅花催春的英姿,描摹出一幅玉骨冰心的梅花挺立于严寒中坚忍不拔地迎风斗雪的伟大形象。梅花的如此处境,较之陆词中那春天"黄昏”,"风和雨''中的"驿外断桥边“,不知要严酷多少倍,而毛泽东词中梅花昂首"悬崖”,傲视"百丈冰”之坚强、无畏、风流,使陆词中那叹“无主”“独自愁’’的形象显得脆弱、可怜、颓丧。二者的不同风骨不言而喻。下阕赞美梅花大公无私、谦逊自处的崇高精神境界。“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两句从正反两方面揭示了梅花虽然冲寒绽放、俏丽无比,但她不是为了与百花争艳,争占人间春色,而只是一个报春的使者,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精神和谦逊自处的风格。这和陆词“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所体现的与世无争而又怨愤牢骚的“梅花”形成鲜明对比。结尾“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两句显示出梅花的意愿是满足于担任一个报春的前驱者。当春暖花开、万紫千红、百花争艳之时,梅花却隐身掩映在百花丛中,展露出安详而又欣慰的微笑。这笑是藐视困难的笑,是苦尽甘来面对胜利无比欣慰的笑,是功成身退、谦逊宽容、光明磊落的笑,展现的是梅花心底无私天地宽的崇高精神境界和高风亮节的内在美。这又是对陆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那种孤傲清高遗世独立的反其意而用之。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是一首咏梅词,上片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下片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词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虽终生坎坷却坚贞不屈,达到了物我融一的境界,笔致细腻,意味深隽,是咏梅词中的绝唱。上阕状物写景,描绘了风雨中独自绽放的梅花。梅花长在偏僻的“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它不是由人精心栽种的,它寂寞地开放着。“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在这样的暮色黄昏中,独自挺立开放的梅花难免会有着孤苦无依的愁苦,更何况环境如此恶劣,风雨交加,倍受摧残。这实在令人深深叹息。下阕抒情,主要抒写梅花的两种美德。“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它的其一美德是朴实无华,不慕虚荣,不与百花争春,在寒冬就孤傲挺立开放,它的与世无争使它胸怀坦荡,一任群花自去嫉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它的其二美德是志节高尚,操守如故,就算沦落到化泥作尘的地步,还香气依旧。这几句词意味深长。作者作此词时,正因力主对金用兵而受贬,因此他以“群花”喻当时官场中卑下的小人,而以梅花自喻,表达了虽历尽艰辛,也不会趋炎附势,而只会坚守节操的决心。C26.①“残荷”和“雨声”,引发了林黛玉的身世之悲,寄寓了她的孤苦、落寞之情。(或可答:残荷与秋雨,视觉与听觉结合,寄寓了林黛玉对清冷残破之美的偏好。)②本诗中,莲花虽由盛转衰,但精气犹存,诗人由此想到自己虽已衰老,但也不能放纵逍遥,表达了诗人不甘消沉仍然要有所作为的思想感情。【解析】2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U“颈联用借代修辞“错误。颈联是说“本来还以为莲蓬成长起来可以保持秋莲的晚节,哪里知道白露之时秋风已经刮起“,诗人借写秋莲遭遇白露秋风,身不由己,来表达自己难以保全晚节的凄凉和无奈之情,这是运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故选C。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林黛玉对“留得残荷听雨声”情有独钟,是因为她父母双亡,之后在贾府寄人篱下,饱受孤独、凄凉之苦。而“残荷”和"雨声”,在中国古典文化中代表了凄凉哀伤的意象,点点秋雨击打在“残荷”之上,视觉与听觉结合,自然引发了林黛玉的身世之悲,寄寓了她的孤苦、落寞之情,也寄寓了林黛玉对清冷残破之美的偏好。本诗中,前三联借秋莲受到风霜摧残而凋萎的景况来自喻,莲花虽由盛转衰,但精气犹存,本诗尾联“盛衰老眼依然在,莫放扁舟酒易空”,是说“大自然的变化和人世的盛衰一样都在我的老眼中历历分明,不要空着小船上的酒杯,珍惜眼前的好时光吧”,诗人由秋莲想到自己虽已衰老,但也不能放纵逍遥,表达了诗人不甘消沉仍然要有所作为的思想感情。A28.《鹅鸿天》中,词人嗔怪屈原情思不足,没有眼光,独独遗漏桂花。借为桂花鸣不平,来表现自己对桂花的喜爱,以及对高洁品行的追求。《山花子》中,词人嗔怪桂花太过无情,打破自己的好梦。既表现桂花香气之浓郁,也抒发了自己南渡后悠远绵长的忧愁。【解析】27.本题考查学生对词的理解和赏析能力。A.“亮丽的色泽”错误。“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直言无需色彩艳丽即是花中之冠。故选Ao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句以及作者情感的能力。“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作者抱怨屈原“可煞无情思”,嗔怪屈原情思不足,没有眼光,独独遗漏桂花。屈原的人品和才德,是人所共同景仰的,这也包括作者李清照在内。对这位先贤的抱怨,更突出了作者对桂花的珍重,借为桂花鸣不平,来表现自己对桂花的喜爱,以及对高洁品行的追求。结尾句“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似是词人谓桂子:我是如此执着地倾心于你质地高雅、不媚不俗,而你竟以沁人的馥香惊扰了我的千里梦,却也太无情了。作者用明贬暗誉的手法表现桂花香气之浓郁,也抒发了自己南渡后悠远绵长的忧愁。A30.相同点:两诗中都抒发了坚守高洁、顽强坚韧之情。陆诗以“雪虐风号”体现挫折的处境,以“愈凛然”“最高坚''抒发顽强坚韧、高风劲节的情感;李诗以“群木”的"叶叶空”来体现凄寒的环境,以梅花"吹不尽''"新白抱新红'’来抒发坚守自我、高洁坚韧的情怀。不同点:陆诗还包含着怀才不遇的孤苦寂寞和不向他人乞怜的情怀,以“飘零去''体现内心的悲苦,以“耻向东君更乞怜“体现不向他人乞怜的情怀:而李诗则无这种情感。【解析】2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A.”赞美了梅花在寒冬腊月凛然绽放的形象”错误,陆诗写梅花在寒冬腊月绽放,由“雪虐风号”“耻向东君”可以看出;李诗写梅花在秋末冬初绽放,由“早梅”“西风”“群木山中叶叶空”等可以看出。故选A。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陆诗“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表现梅花坚守高洁的品格,李诗“依然新白抱新红”抒发梅花坚守自我、高洁坚韧的情怀。两首诗歌都是托物言志,所托之物都为梅花,所言之志即为像梅花一样的高洁、坚强不屈的性格特征。相同之处:陆诗“愈凛然”“最高坚”,描述梅花迎风雪、冒严寒而盛开不怠的不怕艰难,迎难而上的品格。李诗“才……又”“叶叶空”“梅花吹不尽”即便是其他的树木和花草早已被大风吹落,只有梅花不凋谢。借景抒情,诗人都以梅花自喻,表达了自己也拥有梅花一样的品质特征,高洁孤傲、坚韧不拔。不同之处:陆诗“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两句凸显了诗人的人生际遇,飘零感和不愿摇尾乞怜的心态都暗示了作者官场或者进阶的不顺利,不被赏识任用的苦闷孤寂,重点是不向他人乞怜的情怀;李诗只是描摹了梅花盛开的景致,以及诗人抒发的对梅花的赞美之情,没有透露出诗人自身的际遇。D32.赞扬的理由是:林逋《梅花》诗、皮日休《白莲》诗写梅花、白莲能做到神似,表现了神韵、精神品格、内在特点。①“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了梅的清幽、高洁;②“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写出了白莲的素洁、清雅。批评的理由是:石曼卿《红梅》诗不能抓住梅花的品格特征,仅作了外形描写。“认桃无绿叶,辩杏有青枝“,仅从“绿叶”“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红梅的特征,未见红梅的精神品格。【解析】31.本题考查学生对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的赏析能力。D.”表达了要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错误。诗中只说红梅的外表颜色与桃花杏花接近,并未表现红梅欲与桃杏争春的意味,况且诗中“怕愁贪睡独开迟”“寒心未肯随春态”等诗句明明白白地道出红梅不愿争春的意味。选项对主旨概括不当,本诗表达的是要“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故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意义内涵的比较辨析的能力。要注意“决非桃李诗”,含义是指林逋和皮日休都抓住了景物的神韵特征(决非“桃李”“红莲”),林诗为人称道的原因就是这两句传神地描绘了梅花的清幽、高洁的气质。林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一联简直把梅花的气质风姿写尽绝了,它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尤其是“疏影""暗香''二词用得极好,它既写出了梅花不同于牡丹、芍药的独特姿态,又写出了它异于桃李浓郁的独有芬芳。皮诗所描绘的是红莲的素洁,清雅,确实令人赞赏不已。“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白莲,她凌波独立,不求人知,独自寂寞的开放,好像是“无情”的。可是秋天来了,绿房露冷,素粉香消,她默默的低着头,又似乎有无穷的幽恨。倘若在这“月晓风清”朦胧的曙色中去看这将落未落的白莲,你会感到她是多么富有一种动人的意态!她简直是编袂素巾的瑶池仙子的化身,和俗卉繁葩有着天人之别。由此可见,林逋和皮日休写梅花、白莲的诗能做到神似,表现了神韵、精神品格、内在特点。而石曼卿《红梅》诗则只是从比较外形的方面描写了红梅无绿叶、有青枝而已,只是外形的描绘,没有写出梅花的精神品格。因此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C34.①对自由自在的隐逸生活的肯定;②对梅花独守清贫的品格的赞赏;③对富贵糜烂生活的鄙弃。【解析】3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C.“从侧面写梅花”说法有误。诗歌颈联直接描写梅花低头弄影、叶片随人的状态,是正面描写。故选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情感态度的能力。诗歌首联中,“自在身''一句指心离烦恼、舒适自在的身躯。此处诗人以“老子人间自在身”的豪放之语,表明了他对自由自在、不理世事的自由状态的喜爱快乐。而结合第二句中的“乌巾”,可知诗人此时出于隐逸状态,故首联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的隐逸生活的肯定。诗歌颔联中,诗人写了梅花“香动荒山野水滨''以突出梅花在荒山野岭仍相传千里,展现了梅花孤高自洁的状态。而颈联中,“带月一枝低弄影,背风千片远随人”描绘了梅花在夜晚无人之时,一枝在月亮下都漂亮,当花落之时,万片飞舞,落英缤纷,生机盎然的状态。诗人描写梅花,单单立足于梅花在野外和夜晚无人时独自芬芳美丽的状态,可知他也在诗中表达了对梅花独守清贫的品格的赞美。但陆游喜欢梅花,不是那种文人清赏的小感觉,他本身就是生活在北宋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