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十单元第30讲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课后提升_第1页
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十单元第30讲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课后提升_第2页
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十单元第30讲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课后提升_第3页
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十单元第30讲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课后提升_第4页
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十单元第30讲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课后提升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5第十单元第30讲一、选择题1.(2021·辽宁盘锦质检)法西斯主义泛指最反动、最野蛮的独裁制度和思想体系。20世纪30年代,一些资本主义国家走上法西斯主义集权统治道路的根本原因是()A.国内严重的社会危机和阶级矛盾的激化B.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和竞争的激化C.法西斯集团的欺骗宣传和恐怖活动D.通过战争和军事工业摆脱经济危机【答案】A【解析】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导致一些国家社会危机深重、阶级矛盾尖锐,法西斯势力乘机兴风作浪,一些国家为摆脱危机而走上了法西斯主义集权统治道路,故选A项。2.1929—1933年,德国纳粹党党员的人数不断上升,由15万达到100万,其中2/3为职员、独立劳动者和农民,1/3为工人。这表明纳粹党()A.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B.代表工人阶级利益C.得到下层群众支持 D.煽动民族复仇情绪【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纳粹党党员人数的变化以及其组成成分“2/3为职员、独立劳动者和农民,1/3为工人”可知,纳粹党得到德国下层群众的支持,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其他党派的人数,无法进行比较,排除A项;纳粹党并不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述及德国纳粹党的主张,排除D项。3.1936年,埃塞俄比亚呼吁国联贷款给埃塞俄比亚购买武器,但国联以23票反对、25票弃权予以否决,只有埃塞俄比亚投赞成票。这件事表明()A.德、日在国联中起操纵作用B.英、法等大国纵容意大利侵略C.国际舆论对意大利十分不利D.国际联盟以维护和平为宗旨【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英、法等西方大国对意大利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材料中的事件表明,英、法等大国控制下的国联在纵容意大利的侵略,故选B项。4.1938年,英、法、德、意四国召开慕尼黑会议,会议满足德国在捷克斯洛伐克的所有要求,换取希特勒在“和平宣言”上签字。这一结果受到了英、法两国民众的欢迎,英国首相张伯伦被称赞为“和平的使者”。这主要说明()A.德国意在冲破凡尔赛体系的束缚B.维护世界和平成为英、法首要目标C.英、法与法西斯势力利益逐步趋同D.英、法缺乏抵抗法西斯侵略的信心【答案】D【解析】在慕尼黑会议上,英、法为了换取希特勒在“和平宣言”上签字,满足了“德国在捷克斯洛伐克的所有要求”,并且“这一结果受到了英、法两国民众的欢迎”,这反映出英、法两国所推行的绥靖政策,即缺乏抵抗法西斯侵略的信心,故选D项。5.1938年9月,在盖洛普民意测试所进行的一次民意测试中,有34%的美国人赞同向英、法出售军火,其余绝大多数人则表示反对;而1939年4月进行的民意测试则表明,有66%的美国人赞成向英、法出售战争物资。对这一变化的解读,正确的是()A.美国民众的参战热情越来越高涨B.二战的全面爆发逐渐改变了美国的“中立”政策C.美国提出的“先欧后亚”战略有利于英、法得到援助D.纳粹德国的侵略扩张使美国民众的孤立主义态度逐渐改变【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38年9月,德国在慕尼黑会议中割占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1939年3月,德国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咄咄逼人,使得一直坚持孤立主义的美国民众不得不考虑美国自身的利益,从而改变原有的态度,故D项正确;1939年66%的美国人只是赞成向英、法出售战争物资,并没有赞成直接参战,故A项错误;二战全面爆发是在1939年9月,故B项错误;“先欧后亚”是美国参战后的政策,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6.1941年6月,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得知纳粹德国进攻苏联后说:“如果希特勒入侵地狱,我也会在下院为恶魔说几句好话。”这反映出丘吉尔()A.愿意承担绥靖政策失败的责任B.希望尽快开辟第二战场C.认为支持苏联符合英国利益D.力主建立反法西斯联盟【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地狱”“恶魔”指苏联这一社会主义国家,丘吉尔表示支持苏联是站在与希特勒相敌对的立场,这样做是为了维护英国的利益,故选C项。7.苏联女英雄帕夫利琴科于1941年至1942年在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中狙杀了309名德军。1942年秋天,她在访问美国的巡回演讲中说:“先生们,你们不觉得躲在我背后的时间太长了吗?”由此引发了美国社会的强烈反响。这可能()A.使美国改变了中立政策B.推动了第二战场的开辟C.强调苏联付出巨大牺牲D.使英、法改变了绥靖政策【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先生们,你们不觉得躲在我背后的时间太长了吗”是批评美国没有参加在欧洲的战争,从“引发了美国社会的强烈反响”可以看出,这可能推动了第二战场的开辟,即推动美国参与在欧洲大陆的对德作战,故B项正确;美国在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就改变中立政策,加入了反法西斯战争,排除A项;从材料信息来看,这是呼吁美国尽早开辟欧洲战场,排除C项;英、法推行绥靖政策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而此时法国已经战败,英国积极抵抗德国的侵略,排除D项。8.(2021·云南玉溪模拟)1941年,意大利反法西斯学者斯皮内利发表《文托泰内宣言》,号召建立一个由关心全欧洲人共同利益的主权国家改造的“欧洲联邦”,并与各国反抗组织广泛接触,受到广泛关注。这其中之一是因为()A.战后欧洲唯有联合才能抗衡美、苏B.联邦体制因美国崛起而广受关注C.反战日益成为欧洲人民共同心声D.欧洲拥有共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念【答案】C【解析】1941年欧洲正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根据材料“号召建立一个由关心全欧洲人共同利益的主权国家改造的‘欧洲联邦’,并与各国反抗组织广泛接触”可知,斯皮内利主张欧洲联合起来,反对战争对欧洲的破坏,故选C项。9.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的宣传机构将中国描绘成一个全民抗战的英雄国度,一个肩负国际责任、正在走向以美国为模本的“改革”之路的世界大国。美国的主要意图是()A.遏制日本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侵略计划B.向世界展现中国现实,帮助中国走改革之路C.提高中国的国际形象,承认中国的大国地位D.促进美国战争目标及对华政策目标的实现【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美国政府的宣传机构将中国描绘成一个全民抗战的英雄国度,一个肩负国际责任、正在走向以美国为模本的‘改革’之路的世界大国”可知,美国试图通过对战时中国国家形象的展现,鼓舞中国民众的战斗士气,其主要意图是实现美国的国家利益,促进美国战争目标及对华政策目标的实现,故选D项。10.1942年元旦,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在宣言签字前,确定了美、英、苏、中在前,其他国家按字母顺序排列的原则。这一原则意味着()A.承认四大国在反法西斯同盟中的特殊作用B.这个同盟实际上为四大国所控制C.四大国在所有问题上均达成了共识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答案】A【解析】《联合国家宣言》的签字仪式对四大国的特殊安排,是由四大国在反法西斯同盟中的特殊作用决定的,故选A项。11.(2021·广东江门模拟)在1945年的波茨坦会议上,虽然美、英、苏三大国都同意维持德国的统一,但对如何实现统一却存在着截然不同的看法。美国和英国主张经济统一,即在实现四大占领区商品、人员和货币的自由流动基础上完成德国统一。而苏联担心德国各部分会因经济困难而投入美国的怀抱,因此坚持先要在政治上形成统一的中央政府机构,即政治统一为先。这反映了()A.英、美经济实力大于苏联B.双方都反对德国统一C.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D.双方争夺势力范围【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波茨坦会议上,美、英和苏联斗争的焦点是德国实现统一的形式问题,但实质上则是双方都力求通过推行各自的政策,将德国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以维护本国利益,故D项正确;材料未对美、英与苏联的经济实力进行比较,排除A项;根据材料可知,双方并不反对德国统一,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霸权主义,排除C项。12.(2021·河南焦作质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军事科技的发展为中介,人类的智慧与自然界的能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被极大地释放出来,战争手段空前增多、战争样式空前丰富、战争空间空前广阔。可见,第二次世界大战()A.推动了战争观念的更新B.使人类开始反思战争C.侧重于完善战争的手段D.战争的性质难以界定【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事科技的发展促使战争手段空前增多、战争样式空前丰富、战争空间空前广阔,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推动了战争观念的更新,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13.(2021·江西宜春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39年,日军在中国战场进攻受阻,使其进一步扩大战略资源掠夺的计划破产。为此,日本决定实施两个作战取向,分别为“南下”“北上”两个作战计划。1939年5月至9月,日军向诺门罕地区的苏蒙联军发动了大规模战略进攻。由于日本军事思想和战术技术落后,日军遭到了自日俄战争以来首次最惨重的失败,掠夺苏联远东地区战略资源的计划也宣告破产。不久,日军就策划“南下”,夺取苏门答腊岛等地更多的战争资源,以便为日后吞并世界储备后继资源。但这一地区是美英的传统势力范围,1941年7月,日本召开御前会议,重申日本在东南亚建立统治秩序的方针,这一方针迫使美国加大对日本的石油禁运。日本军部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先解决掉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海军主力,切断美军对东南亚地区的海上军事补给线,于是军部精心策划了珍珠港事件。——摘编自宿文渊《二战全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珍珠港事件对二战的影响。【答案】(1)原因:中国战场进攻受阻,战略资源紧张;夺取苏联远东地区战略资源失败;与美、英争夺东南亚,矛盾加剧;美国的石油禁运加速了战争的爆发;日本法西斯主义的战争政策。(2)影响:珍珠港事件使美国参战,壮大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有利于中国的抗战;加速了二战的进程。14.(2021·广东梅州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英美双方都明白,盟国英美军队开辟第二战场的地点对美国战后势力范围大小至关重要。在丘吉尔看来,战后当美国军队退回美洲后,能够影响欧洲的力量只有英国和苏联,因此,防范苏联,尽可能缩小苏联在欧洲的影响力,是英国战后是否能够保持世界大国地位的关键。与此相反,美国考虑的首要任务是如何削弱欧洲,尤其是英国的世界霸权地位。而要做到这一点的关键,就是要保证有一个最好是能够从东面牵制欧洲的国家力量,显然苏联将是美国实现这项战略目标的最佳搭档。苏联从东面牵制欧洲,就能减轻来自大西洋东岸的对美国的战略压力,而要做到这一点的关键,则是从地缘政治上将苏联战后的势力范围扩大到东欧。要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就是从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以避免英国军事力量大规模地从东欧切入,而丘吉尔从巴尔干半岛开辟第二战场的方案恰好就是英国实现其战略意图最有利的选择。——摘编自张文木《“欧洲的灾难”,就是“美国的机会”——美国是如何崛起的》(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