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点评与合理性研究4200字(论文)》_第1页
《处方点评与合理性研究4200字(论文)》_第2页
《处方点评与合理性研究4200字(论文)》_第3页
《处方点评与合理性研究4200字(论文)》_第4页
《处方点评与合理性研究42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抗生素类药物的处方点评与合理性分析报告摘要:抗生素主要是用来抵抗细菌的药物,并随着青霉素的发展而获得了进步,目前已在临床使用超过了几十年,在控制细菌感染性疾病方面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但由于抗生素类药物的不合理应用问题也依旧存在。基于此,本文将对本院2019年出现的不合理的抗生素药物处方进行分析点评,并找出其不合理的原因加以探讨,阐述抗生素滥用所带来的危害,旨在鉴别抗生素药物处方的不合理现象,从而加以改正,为今后临床上抗生素药物处方的开具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关键词:抗生素;不合理;处方点评中国是最大的抗生素生产国和使用国,每年生产21万吨抗生素原料药,其中只有3吨出口,其余18吨用于生产中国的抗生素[1]。目前,中国人均每年消耗138克抗生素,而美国只有13克,这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抗生素滥用率最高的国家[2]。研究表明,我国医疗机构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现象较多。70%的医院患者使用抗生素,而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医院的抗生素使用率仅为25%[3]。这种滥用不仅会加速耐药菌的产生,而且还有很多副作用。全球每年约有8万人直接或间接死于抗生素药物滥用[4]。研究发现,我国临床抗生素使用情况并不乐观,抗生素滥用大多是由于临床治疗造成的,医生是否正确使用抗生素将直接影响我国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因此,对于抗生素药物处方的不合理进行分析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为临床抗生素药物处方的开具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1资料与方法1.1病人一般情况选取2019年1月到2019年12月在我院开具抗生素类药物的326名患者的不合理处方进行点评。其中男性125例,女性201例,年龄为5月零13天-94岁,平均年龄为(37.86±24.34),来自内科、外科、儿科、妇科、骨科、激光整形美容科等各个科室。1.2方法对2019年每个月的抗生素药物处方进行了整理筛选,将不合理的药物处方挑选出来,进行综合评价与问题分析,指出每一例不合理处方的具体原因,譬如适应症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用法用量不适宜等等,并进行统计整理。2结果2019年本院抗生素药物处方不合理的一共有326份,经过统计分析,处方不合理的最主要原因是药物适应症与患者病症不适宜从而导致的处方不合理,占75.77%;联合用药不适宜与用法用量不适宜因素占比相当,分别为5.21%和4.60%,远远低于药物适应症不适宜,其中12月的不合理处方中,有一例处方包含适应症不适宜和用法用量不适宜两项不合理因素,应当引起重视;其他不合理原因占14.72%,包含说明书未推荐药品用于静脉注射、处方诊断内容填写不规范、药品禁止用于禁止静脉注射等等原因。如表1:表12019年1-12月抗生素药物处方不合理原因统计月份不合理处方数处方不合理原因适应症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用法用量不适宜其他13520201321270233282420242822303522103276137033726191338161131194436017103935202114237014122119120总数326247(75.77%)=sum(D3:D14)17(5.21%)=sum(E3:E14)15(4.60%)48(14.72%)3讨论3.1抗生素滥用的危害3.1.1耐药性2011年,世界卫生日指出细菌耐药性已在全球范围内普遍产生[5]。细菌耐药性是指微生物通过自身不断进化来维持其自身的生存和繁殖的结果,又叫细菌抗药性,天然耐药性和获得耐药性是耐药性中的两大类[6]。前者是部分细菌自带的耐药性能。后者是由于抗生素的多次不合理使用,一些普通细菌被杀灭,剩下细菌对药物敏感性降低,产生变异,不断生长繁殖,造成细菌耐药性的产生。研发一种新药需要十年时间,而抗生素滥用严重的当今时代,一种新型耐药菌的产生只需要一年。按照这个趋势一直发展,不久的将来,人类又将受到“超级细菌”的威胁,陷入无药可救的窘境。3.1.2不良反应抗生素在治疗细菌感染的同时,不可避免地给人体带来一定的伤害,进而引发身体严重不良反应。(1)过敏现象:现如今许多医生诊断仅凭经验,不经皮外测试便直接开具处方,一些并未接触过此类药品的患者服用之后便出现严重过敏现象,出现发热、荨麻疹和严重过敏性休克等症状[7]。(2)对人体重要器官造成严重伤害抗生素主要通过肾脏和肝脏进行代谢,对人体的肝功能和肾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8]。中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公布了一组数据,关于用于治疗由细菌引起的呼吸系统、五官、肝胆系统感染、败血症抗感染的药物注射用头孢硫脒,在2014年7月到2015年6月,引发的不良反应5802例,其中皮肤损害占60.6%,肠胃系统损伤占7.4%,全身性损害占12.6%[9]。其次,抗生素滥用还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造成听觉视觉严重损伤[10]。其中尤其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严重的耳毒性,重者可以导致听觉能力永久丧失。在一次残疾人的针对性调查中发现,5000万中有近1700万是听力残疾,其中有1000-1300万的患者是由于大环内酯或氨基甙类药物使用不当造成的,我国因抗生素滥用导致30多万儿童永久性耳聋[11]。3.1.3二次感染二次感染是抗生素滥用导致的又一严重后果,是指抗生素的使用剂量或使用时间过度,导致人体内的各正常菌群失去平衡的现象[12]。抗生素发挥作用时并不能进行很好地区分,在杀灭有害菌的同时也杀灭了大量对人体有益的菌群,为有害菌群的生长繁殖提供机会与空间,造成二次感染,加大治疗难度。3.1.4抗生素滥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2016年9月5日,20个国家在杭州举行会议,会议通过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公报》,公报指出,抗生素耐药性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经济增长和全球经济稳定[13]。显然,过度使用抗生素已成为世界各国的通病。如果不采取任何行动,预计到2050年,全球因抗生素过度使用造成的经济损失将达到100万亿美元[14]。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因过度使用抗生素而产生800亿元的医疗废物,在治疗过程中,滥用药物现象严重,部分医生把能用单一抗生素治疗的疾病合并用药,把能用廉价的普通抗生素治疗的疾病用昂贵的抗生素治疗[15]。因此,国家的经济损失严重,医疗费用也随之增加。G20报告称,需要采取联合行动来遏制日益严重的抗生素滥用现象。3.2处方点评抗生素存在的问题3.2.1重复用药由于医生对药物组合了解不足,因此他们不了解药物临床使用指南。当没有输入这种类型的抗生素的相容性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时,为了尽快获得治疗效果,没有以合理的组合方式使用抗生素。仅使用一种抗生素治疗的疾病也肯定不会组合使用,而优先使用窄谱抗生素的基本原理也没有结合使用。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调查发现,在我国使用抗生素药物的患者超过80%,其中58%患者使用两种或更多种药物相关,而国际上只有30%[16]。抗生素组合滥用会导致细菌交叉感染和多种细菌耐药性的发展;如果不及时治疗,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3.2.2抗生素选择合理性不同的细菌感染可以导致相同的疾病,也就是说,相同的疾病可能来自不同的细菌感染。因此,医生必须在开处方之前进行细菌培养,确认患者感染的细菌类型,然后确定相应的处方。在我国的临床治疗中,只有35%的医生仅根据经验为患者开处方,只有47%的医生在服药前进行相关筛查,而5%的处方是根据患者的需要开处方的。在一项针对性调查中,发现在7278例病例中,有5193例接受了药物治疗,其中只有134例在给药前在感染部位进行了细菌培养。滥用抗生素的危害主要是打乱了人体的微生态平衡,最常见的发热患者通常使用抗生素检查,病毒感染不使用抗生素指示,如呼吸道感染,会造成二次感染、耐药菌株的出现。事实上,90%以上是因病毒感染而引起的,促使细菌变异、产生耐药性,实际上抗生素对病毒感染的治疗是没有用的。病人的目的和观念促使他们不愿听从医生讲解病程,很多患者不管有传染病或者还是传染病都会服用抗生素,并且全都认为广谱抗生素比窄谱抗生素好。3.2.3用药时间药物剂量的过大或者是过少都会影响到身体甚至中毒,而用药的时间过长过短,没有成效的而不马上更改药物或者是更改药物太多次,人体血液浓度没有达到抗生素稳定发挥抗菌作用所需要的2d〜3d的时间,因此频繁更换抗菌药物不能起到作用。正常状况下,细菌互相制约,以维持一个平衡的共生状态。人体是可以适应这种情况的,不会生病。抗生素长期使用,更易使原本并不致病的微生物大量增殖,敏感的细菌被抑制,从而导致其在敏感的细菌(例如,抵抗抗生素的细菌和霉菌)中繁殖。引起人类感染,即“二重感染”。婴儿、老年人、体弱者等,因抵抗力低下,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时,导致人体发生感染,临床称之为条件致病菌引起的感染。4结论抗生素的应用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医疗行政部门的关注,各单位也对抗生素的应用制定了相关的法规,但对于每个医师用药参考没有明确的参考标准,所以医疗管理部门应定期对每个医生的抗生素与评价反馈,从药物到最终的药效学评价,使医生能够容易理解和接受。通过定期反馈,可以了解抗生素的应用情况,找出其中的薄弱环节,合理用药可以作为每一位医师对项目的评价之一,予以明显的惩罚,如有利于提高医疗质量。总之,抗生素的合理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有通过国家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卫生部门的正常运作,有效打击滥用抗生素的现象,保障抗生素用药的有效、安全以及经济。参考文献[1]杨帆,张莲.我国抗生素菌渣处置现状及建议[J].科技与创新,2017,000(015):86-87.[2]佚名.卫生部:发"限抗令"严控抗生素[J].法律与生活,2012(16):37-37.[3]陆慧.失落的中国青霉素(五):青霉素——细菌攻防战中不应被抛弃的利器[J].中国社区医师,2013.[4]史淑霞.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及相应对策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007):297.[5]王珏,梅亚宁,赵旺胜,等.临床致病菌检测及细菌耐药性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7,21(010):1800-1803.[6]曾维根.3招降低化疗耐药[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20(4):15-15.[7]哈斯高娃.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及过敏问题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A1):18-19.[8]李娜,赵玉民,陈正元,等.抗生素诱导肠道菌群失调对肠黏膜屏障和肝脏功能的动态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9,31(3).[9]吴在军.抗菌药物不良反应69例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5.[10]殷鹏.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抗生素合理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03):99-101.[11]冯小云,刘健,王秀玲.氨基甙类药物对透析患者的耳毒性(附6例报告)[J].新疆医学,2000(02):117-117.[12]刘青译,叶鹏摘,审校.抗生素使用的时间长短和使用时的生命阶段与全因/特定原因死亡风险的关系: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J].中华高血压杂志,2020(2):154-154.[13]郑冬美,陈愉生.耐药形势严峻情况下抗生素的使用[J].福建医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