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下半年宁德市语文统招专升本模拟题【带答案】_第1页
2021下半年宁德市语文统招专升本模拟题【带答案】_第2页
2021下半年宁德市语文统招专升本模拟题【带答案】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下半年宁德市语文统招专升本模拟题【带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20题)1.侏儒症与呆小症的最大区别是()

A.身材更矮B.智力低下C.内脏增大D.身体不成比例

2.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不能说明庄宗成败的原因的是()

A.满招损,谦得益B.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C.得之难而失之易D.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用于所溺

3.《晏子对齐侯问》的篇名为后人所拟,其出处是()

A.《国语》B.《春秋外传》C.《左传》D.《左氏外传》

4.在《灯下漫笔》中,作者用钞票折价兑换银元的叙述是为了引出()

A.袁世凯的倒台B.鲁迅经济的拮据C.人民处于奴隶地位的叙述D.银行即将倒台

5.下列选项中划线的字,其古今意义相同的是()

A.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B.弃甲曳兵而走C.念亲戚,顾妻子D.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6.下列诗句中表达游子思妇音讯不通,相思之情无法传送的是()

A.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B.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C.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D.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7.戴望舒在《雨巷》中塑造的抒情形象是()

A.年轻的女郎B.丁香姑娘C.翠翠姑娘D.七斤嫂

8.《容忍与自由》一文的作者是()

A.朱光潜B.胡适C.蔡元培D.陈独秀

9.《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阐发的创作思想是()

A.文章合为时而著B.惟陈言之务去C.明道、致用D.胸有成竹

10.马致远的杂剧代表作是()

A.《桃花扇》B.《窦娥冤》C.《汉宫秋》D.《茶馆》

11.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出自()

A.《渔父》B.《湘夫人》C.《国殇》D.《离骚》

12.鲁迅小说《风波》的线索是()

A.辫子事件B.赵七爷的竹布长衫C.九斤老太的唠叨D.张勋复辟

13.《我用残损的手掌》中的对照手法主要体现在()

A.故乡的今昔对照B.解放区的今昔对照C.大江南北的对照D.沦陷区与解放区的对照

14.马致远有()

A.文状元之称B.词状元之称C.剧状元之称D.曲状元之称

15.在《谏逐客书》中,作者先列举缪公用由余、百里奚,孝公用商鞅,惠王用张仪,昭王用范雎的历史事实,然后得出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的结论。这里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A.归纳法B.演绎法C.比较法D.类比法

16.秦观善写相思离别,其词得力于()

A.《花间集》B.《渭南文集》C.《东坡乐府》D.《稼轩长短句》

17.余光中《听听那冷雨》的语言文字的特点是()

A.中西结合的语言B.具有台湾地域特色的语言C.平白朴素的语言D.典雅而富于弹性的语言

18.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顶峰之作是()

A.《红楼梦》B.《聊斋志异》C.《儒林外史》D.《镜花缘》

19.《种树郭橐驼传》用种树之道讽刺了封建官吏()

A.横征暴敛B.草菅人命C.好烦其令D.贪赃枉法

20.律诗这种文学样式兴盛于()

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

二、阅读理解(10题)21.阅读下面的文字:

其夜,华林部过马伶曰①:子,天下之善技也,然无以易李伶,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马伶曰:固然,天下无以易李伶,李伶即又不肯授我。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②,严相国俦也③。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而得之,此吾之所为师也。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侯方域《马伶传》节选)

【注】①华林部:李伶所在的戏班。②昆山顾秉谦:明代昆山(今江苏)人,曾依附魏忠贤,残害过左光斗等忠臣。③俦:同类

本段表现了马伶什么样的精神?

22.本文是采取什么手法表现石崇豪富及其个性的?

23.老子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体现的辩证关系与道理是()

A.主要矛盾转化为次要矛盾B.次要矛盾可以转化为主要矛盾C.辩证统一D.对立统一

24.《种树郭橐驼传》用种树之道讽刺了封建官吏()

A.横征暴敛B.草菅人命C.好烦其令D.贪赃枉法

25.这段文字主要阐述了文艺创作中需要注意的什么问题?

26.这段文字对冯谖采用了哪两种人物描写方法?

27.他是厦门人,至少是广义的厦门人,二十年来,不住在厦门,住在厦门街,算是嘲弄吧,也算是安慰。作者为什么说是嘲弄?又为什么说是安慰呢?

28.下列属于《围城》中的人物的是()

A.方鸿渐B.孙柔嘉C.岳之峰D.苏文纨

29.阅读下面两段文字:

A.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

B.此时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得利害。听了宝玉这番话,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词,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宝玉听说,便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

请回答

A、B两段文字都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

30.全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三、解释划线词(10题)31.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32.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33.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34.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35.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36.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37.素日皆是你们这些人把他酿坏了,到这步田地还来解劝。

38.抑不知生之志,蕲胜于人而取于人耶?

39.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造次

40.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而得之。

四、现代文阅读(2题)41.阅读下文,完成第27—29题。

倾听生命行走的声音

①秋日里,我从遥远的大山往公路边扛木头,一截黑乎乎的用来做拐棍的干枯杨木桩,被我顺手捎回,插在了院子内的土堆上。

②之后,我很快便把它忘掉了。只有母亲,偶尔会把一个湿筐子或一块刚洗出的旧布挂在它上面晾晒,它干裂皱巴的躯体因而浸上了一层湿漉漉的水渍。

③过了一段时间,我突然惊奇地发现,这截木桩的到来,使院子里有了很大的改变。以前,院子里只有一棵小枣树,孤零零的。风刮来时,是一种寡不敌众很无奈且软弱无力的声音,听了,总叫人感到沮丧。现在不一样了,有天晚上,当尖利的吼叫声将我从梦中惊醒时,我还以为是凶猛的野兽呢。仔细辨听,才知是从杨木桩上发出的声音。它不像枣树那样弯腰屈膝,总想尽力摆脱风的肆虐,把落在自己身上的风再推给别人,结果是被风撕扯得披头散发,没有了往日的形状。杨木桩不慌不乱,静立在那里迎接风的挑战,一副岿然不动的样子。它让风从身边溜过,又吸收着风,让风进入自己的毛孔,成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它们是朋友而不是仇敌。

④杨木桩使得落在院子里的雨也仿佛有了灵性。多数情况下,雨会在院子的东西两边布出疏密不同的两种雨幕,每回西边的杨木桩被淋得直往下流水,东边的小枣树却干渴得蔫巴巴的没一点儿精神。母亲心疼小枣树,细心地用木棍围住它,给它浇水,还多次想在杨木桩旁为小枣树再造一个新居,因怕把枣树挪死,才终未为其迁址。

⑤大雪天,小枣树裹着棉絮,被冰雪盖得严严的,几乎看不见任何枝梢。而杨木桩却光溜溜、水亮亮的,冰雪一附上去即刻就化,从不积存。一样的雪,一样的严冬,却是两种情景。是风有意所为,还是枣树和杨木桩内部的原因,困惑中的我总涌起太多说不清的神秘猜测。

⑥无风无雨的天气,我总能听出一种声音。这声音隐约而清晰,细微而执着,愈来愈深,就像是一个人在奋力行走;一会儿翻山,一会儿蹚河,一会儿在清风丽日下奔跑,一会儿又走在烟雨迷蒙的山间小径——开始的时候,我怀疑是自己的耳朵在作怪,产生了误听。后来,无意中,当我的目光触到杨木桩上那几片嫩黄的叶芽,那饱胀着绿色汁液的肌体时,我似乎也看到那早已扎牢结实得再也拔不出来的根须,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由一截枯木桩成为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这之间,是一种怎样的生命行走啊。固然是我捡拾了它,但如果它自己就此停止生命的脚步,树便永远只能成为一个虚幻的影子了。

⑦小枣树依旧灰黑着,山风把它的枝梢摧折得七零八落,我轻轻地拍了拍它的枝干。此时,它还在沉睡,在被动地等待着季节的到来,看不出它对未来有什么特别的打算。这是许多生命共有的选择,是它们共同的生命方式,似乎也不应苛责,毕竟,成长太惨烈,抗争太艰难了。

⑧无喜无忧的杨木桩,静静地指向天空,指向天幕上一颗很明亮的星。我双手搂着它,如同在抚摸一个冬天的童话

作者为什么以倾听生命行走的声音为题?请结合文章简要作答

42.结合文章的内容,分析作者为什么要谈对毒品的痛恨和生命的思考这一主题

五、作文题(1题)43.材料一:某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教授退休后,在该大学开设了一门名为胡适作品选读的选修课,刚开始时教室里挤满了人,没过多久,来听课的已寥寥无几。我们不是不喜欢听你的课,而是因为你的课与就业无关。一位学生告诉王教授。

上中学,与高考无关的课,不学;到了大学,与就业无关的知识,不问;到了职场,与生计无关的事,不做。我们现在的教育,正在培养出一批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材料二:戏曲作为集中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能传艺,传神,传德。一年来,戏曲正逐步走进各地大中小学,融入校园生活:既有借助戏曲教材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也有专业的戏曲社团进校培养年轻一代的;更多的,则把戏曲进校园当成学校的开学第一课,无关升学和就业。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1.B婴幼儿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导致的呆小症,不仅身材矮小,同时智力低下(又低又傻);而幼年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侏儒症,仅身材矮小,而无智力低下(只低不傻)。

2.C得之难而失之易,并不是分析庄宗成败得出的原因,而是结论。其他三项为原因

3.C《晏子对齐侯问》选自《左传·昭公二十年》

4.C在《灯下漫笔》一文中,作者用钞票折价兑换银元的叙述是为了引出——人民处于奴隶地位的论述

5.DD。A项,与在句中的意思为赞同,今义多表示和、同。B项,走在句中的意思为逃跑,今义多为用脚向前移动。C项,妻子在句中的意思为妻子和儿女,今义指配偶。D项,侍的古义和今义均为陪侍

6.C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两句是说远飞的鸿雁也不能把这儿的月光带到远方游子那里,鱼龙在深处水里跃动,也只能激起阵阵波纹。表达了游子思妇无法传送相思之情

7.B

8.BB1959年,胡适在台北《自由中国》半月刊第20卷第6期上发表了《容忍与自由》一文。《容忍与自由》是作为自由知识分子的胡适对于封建专制统治的一次上谏,但更重要的是他作为自由主义知识分子领袖对同志们发出了一种规劝,指明一条温和的道路

9.D苏轼在《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中认为:文艺创造必须胸中先有鲜活的形象,概括下来就是胸有成竹

10.CC马致远著有杂剧15种,以《汉宫秋》最为著名;《桃花扇》是孔尚任的作品;《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作品;《茶馆》是老舍的作品

11.CC《国殇》选自《九歌》,是屈原祭奠为国捐躯的楚军将士亡灵所作的一首挽歌。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出自此诗

12.A《风波》一文主要是围绕辫子事件来反映辛亥革命后农民的愚昧麻木的,故全文线索是辫子事件

13.D

14.DD马致远是元代散曲大家,有曲状元之称。其散曲题材领域广、艺术意境高、声调和谐优美、语言疏宕豪爽、雅俗兼、词采清朗俊雅而不浓艳

15.AA在《谏逐客书》中,作者先列举了一系列的历史事件,最后得出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的结论,运用的是归纳法

16.A秦观词作柔婉凄丽,情韵俱胜,被奉为婉约派正宗。其词学步《花间集》,善写男女相思离别,兼抒身世之感

17.DD余光中的散文文字十分华丽典雅,里面所含有的古典的美,文字技巧上如水银泻地般的挥洒,比比皆是。《听听那冷雨》就是这其中的代表

18.AA《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代长篇小说顶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19.CC《种树郭橐驼传》用种树之道讽刺了封建官吏打着爱民、忧民或恤民的幌子进行扰民、残民或害民,典型地表现了封建官吏的好烦其令

20.A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汉族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常见的类型有五律和七律,一般有几个字说几言

21.表现了马伶为提高自己的技艺,不断刻苦学习、努力探索、精益求精的精神

22.对比手法

23.DD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意思是福和祸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体现了对立统一的规律

24.BB《种树郭橐驼传》以老庄学派的无为而治、顺应自然的思想为出发点,借郭橐驼之口,由种树的经验说到为官治民,批评封建统治阶级有时打着爱民、忧民的幌子,行的却是草菅人命之事

25.无论是阅读或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和控制,要把握好字的直指意义和联想意义

26.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

27.①是厦门人,多年来却不能居住在厦门,想到台湾与大陆的不能统一,那种有家不能回的感觉,真的是一种嘲弄。②尽管不能住在厦门,但一想到厦门街,还是能感受到台湾与祖国丝丝缕缕的联系。山山水水,隔断的是交通,割不断的是那浓浓的乡情,所以作者说也算是安慰

28.ABDABD岳之峰是王蒙《春之声》中的人物。其他三项均是《围城》中的人物

29.比较

30.全诗表达了诗人的思想痛苦和心理矛盾。他对仕途的艰难满怀悲愤,对前途表现出茫然又充满希望

31.缓:宽松

32.琼:美玉

33.帅:通率,率领

34.少:稍微

35.明:使……彰明

36.如:往

37.酿:惯,纵容

38.蕲:同祈,求

39.造次:匆忙,仓促

40.得:学到

41.(1)文章具体描述了杨木桩生命成长的过程及作者对此的感受;(2)作者抒写了从杨木桩生命的成长中获得的一种生命的感悟和启迪

42.(1)作者想的是人们更迫切需要什么,她是一个视责任为天职的人;(2)作者有多年从医同病人携手与死亡斗争的经历;(3)作者在藏北高原当兵十几年,痛感生命的宝贵与短暂

43.教育应抛弃功利主义王教授开设的胡适作品选读选修课听者寥寥无几,只因其与就业无关,这一情况让我们感受到教育的功利性。孩子,作为受教育者,坐着应试教育的大船,虽然在书山题海中感受到了知识的波澜壮阔,但这条大船会驶向何方?我们的孩子又会成为怎样的人呢?或许有人会说,有一个清楚的目标,并努力为之奋斗,不是很好吗?可是,我们的目标如果建立在功利之上,只向升学与就业看齐,其他与升学与就业无关的内容,如艺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