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8/182019北京房山区初三一模化学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6页,共24道小题,满分45分。考试时间与生物学科合计为90分钟。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并在答题卡上粘贴准考证条形码。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N14O16S32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1.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78%的气体是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2.下列含金属元素的物质是A.COB.NO2C.Al2O3D.P2O53.下图表示的是几种物质的pH,其中呈酸性的是A.洁厕灵B.洗发露C.液体肥皂D.漂白液4.下列物质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食醋B.食盐C.蔗糖D.花生油5.下列符号能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A.H2B.2HC.2H+D.2H26.我们身边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酱油B.蒸馏水C.医用酒精D.洁净的空气7.下列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A.AgB.FeC.MgD.Zn8.下列方法能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3瓶气体的是A.观察气体颜色B.倒入澄清石灰水C.闻气体的气味D.插入燃着的木条9.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倾倒液体B.称量固体C.点燃酒精灯D.检查气密性10.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3CO+Fe2O3B.2Fe+6HClFeCl3+3H2↑C.H2SO4+2NaOHNa2SO4+H2OD.CO2+Ca(OH)2CaCO3↓+H2O11.右图1为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俯视示意图。①处为木炭,②③处为火柴头(其中③处火柴头用细沙盖住)。用酒精灯从铜片下方对准中心④处进行加热(如图2,夹持仪器略去),一段时间后,只有②处火柴头燃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对比①③处现象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B.③处火柴头不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C.②处火柴头燃烧说明铜具有导热性D.在④处加热体现了控制变量思想12.20℃时,向100g水中不断加入固体甲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曲线可用右图中的a表示B.①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5C.只有②中的溶液为饱和溶液D.①~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③>②>①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33分)〖生活现象解释〗13.(1分)补齐连线。从13-A或13-B中任选一个作答,若均作答,按13-A计分。13-A物质——用途13-B物质——俗称氧气人工降雨干冰医疗抢救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氧化钙纯碱碳酸钠生石灰氢氧化钠火碱14.(1分)房山云居滑雪场使用的造雪机,能将水转化为冰雪。从微粒的角度分析,水凝结成冰,改变的是。15.(3分)蔬菜水果是人类餐桌上的必备食物。(1)蔬菜水果中富含(填序号),该营养素可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A.油脂B.维生素C.蛋白质(2)食用果蔬前,用清水浸泡可适当降低农药残留。浸泡时间对农药去除率的影响如右图,分析右图得到的结论是。(3)在500g清水中加入5g小苏打,完全溶解后,配制成的果蔬清洗剂,其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科普阅读理解〗16.(5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一种外观似冰且遇火即燃的结晶化合物,其分子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构成,具有笼状结构(如右图)。可燃冰主要蕴藏在深海沉积物和陆地永久冻土中,由水和天然气在高压和低温条件下结晶而成,当温度升高或压强降低时,会立即分解释放出可燃性气体——甲烷。可燃冰燃烧值高、污染小,且储量丰富,因而被各国视为未来化石燃料的替代能源。图2能量密度图2能量密度对比图图1当今世界能源储量对比图可燃冰的开采方法主要有四种:①热激发法:对可燃冰加热,使温度超过可燃冰的平衡温度,从而分解为水和天然气;②减压法:降低压力促使可燃冰分解;③化学试剂注入法:向矿层注入化学试剂,破坏其平衡条件促使分解;④二氧化碳置换法:注入二氧化碳以置换可燃冰中的甲烷,触发甲烷扩散。随着开采技术的不断进步,可燃冰势必会成为广泛使用的洁净能源。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可燃冰中含有的元素:。(2)可燃冰的形成有三个基本条件:原材料(水和天然气)、和。(3)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可燃冰被视为“未来能源”的理由是。(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A.可燃冰能燃烧,说明水具有可燃性B.当今世界能源储量中,可燃冰居首C.可燃冰的能量密度约为煤的十倍D.我国研发冷冻取样、高温脉冲加热的“冷钻热采”可燃冰开采技术,属于热激发法〖生产实际分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科技的同时要注重保护环境。高温高温17.(2分)氢气是最理想的清洁能源,煤制氢是目前解决大规模氢来源的重要途径。煤制氢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①C+H2OCO+H2②CO+H2OCO2+H2高温高温(1)上述反应中的各物质,碳元素呈现种化合价。(2)从上述反应①或②中任选一个,在下列两个方框中补全其反应物和生成物相应微粒的图示。18.(3分)氨法脱硫可防治二氧化硫(SO2)污染,同时制得化肥(NH4)2SO4。主要流程如下:(1)吸收塔中,氨水采用喷淋方式注入,其目的是。(2)吸收塔中发生的反应为:2NH3+H2O+SO2(NH4)2SO3,若利用此反应吸收64kg二氧化硫,则参加反应的氨气(NH3)的质量为kg。(3)氧化塔中通入氧气的目的是将(NH4)2SO3转化为___________。〖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19.(2分)实验室用右图装置制取氧气。(1)高锰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原因是。20.(2分)用右图装置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1)实验现象为:剧烈燃烧,。(2)集气瓶底部放水的作用是。21.(2分)“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实验操作如下图所示。(1)此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是(填序号,下同)。(2)操作②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A.引流B.加快溶解C.防止局部温度过高,液滴飞溅22.(2分)如右图所示进行实验。(1)旋紧瓶盖后振荡,观察到的现象为。(2)判断该实验能否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并说明理由:。23.(4分)进行如下微型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1)A中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证明碳酸钠溶液显性。(2)B中产生大量气泡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解释)。(3)碳酸钠溶液在鉴别C、D中的物质时,依据的不同现象是。(4)E中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科学探究〗24.(6分)某化学小组同学利用盐酸和氧化铜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现象:发现溶液变为了绿色。为探究溶液变绿的原因,进行系列实验。【查阅资料】①氧化铜(CuO)为黑色固体②铜离子(Cu2+)在水溶液中呈蓝色【进行实验】实验1:取2mL不同浓度的盐酸分别加入到盛有0.2g氧化铜的试管中,进行实验。序号浓盐酸与水的体积比现象1-11:130秒后溶液变为绿色,无黑色固体剩余1-21:21分钟后溶液变为蓝绿色,无黑色固体剩余1-31:32分钟后溶液变为蓝色,无黑色固体剩余1-41:44分钟后溶液变为浅蓝色,有黑色固体剩余且不再减少实验2:取2mL稀盐酸(浓盐酸与水的体积比为1:3)加入到盛有0.2g氧化铜的试管中,实验装置如下。序号2-12-2操作现象2分钟后溶液变为蓝色,无黑色固体剩余10秒后溶液变为浅绿色,无黑色固体剩余【解释与结论】(1)补全氧化铜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O+2HClCuCl2+_____(2)实验1中配制不同浓度的盐酸时,需要使用的仪器包括______(填序号,下同)。A.量筒B.烧杯C.酒精灯D.玻璃棒(3)实验1的目的是。(4)结合实验1和实验2,得出的结论是。【反思与评价】(5)实验1-4中,“有黑色固体剩余”的原因是。(6)实验1中若进行浓盐酸与水的体积比为1:5的实验,充分反应后可能出现的现象为。A.溶液变为绿色,无黑色固体剩余B.溶液变为更浅的蓝色,无黑色固体剩余C.溶液变为更浅的蓝色,有黑色固体剩余
2019北京房山区初三一模化学参考答案一、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1.【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空气的成分主要以氮气和氧气为主,氧气约占五分之一,氮气约占五分之四。【解答】解:A、氮气占78%,故选项正确;B、氧气占21%,故选项错误;C、二氧化碳占0.03%,故选项错误;D、稀有气体占0.94%,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2.【分析】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固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石”字旁,气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气”字头;据此进行解答分析。【解答】解:A、C、O均为非金属元素,故A错误;B、N、O均为非金属元素,故B错误;C、铝为金属元素,故C正确;D、P、O均为非金属元素,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元素,题目难度不大,关键是要熟记常见元素的符号,要注意汉字中是否含有钅字旁。3.【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洁厕灵的pH为1.0,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正确。B、洗发露的pH为7.6,大于7,显碱性,故选项错误。C、液体肥皂的pH为10.5,大于7,显碱性,故选项错误。D、漂白液的pH为13.4,大于7,显碱性,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4.【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解答】解:A、食醋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错;B、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错;C、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错;D、花生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不属于溶液,故D正确。故选:D。【点评】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5.【分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原子或离子个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由几个原子构成,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化合价;H2表示两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2H表示两个氢原子,2H+表示两个氢离子,2H2表示两个氢分子。【解答】解:A、H2表示两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B、2H表示两个氢原子,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C、2H+表示两个氢离子,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D、2H2表示两个氢分子,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化学符号及其周围的数字的意义,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是重要的考点之一,要理解应用,总体把握。6.【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酱油、医用酒精、洁净的空气都属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解答】解:A、酱油中有氯化钠、色素、水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B、蒸馏水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C、医用酒精中有酒精和水,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D、洁净的空气中也有氧气、氮气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7.【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内容,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就越强,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为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就越强,银、铁、镁、锌四种金属中镁的位置最靠前,故四种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镁。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金属活动性强弱,熟记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灵活运用即可正确解答本题。8.【分析】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无色气体,要求根据三种气体性质差别,所设计的方案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达到鉴别气体的目的.【解答】解:A、三种气体都是无色气体,因此通过“观察气体颜色”是不能鉴别出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故不选;B、澄清石灰水只能与二氧化碳变浑浊,不能鉴别”,故不选。C、三种气体均为无色无味的气体,无法根据气味来鉴别这三种气体,故不选;D、“插入燃着的木条”,木条继续燃烧、无明显变化,此气体为空气;木条燃烧更加剧烈,气体为氧气;插入后木条熄灭,气体为二氧化碳,三种气体能鉴别出来,故选;故选:D。【点评】对物质进行鉴别时,实验现象要明显,反应但无明显现象的变化,对鉴别物质的意义不大.9.【分析】A、根据倾倒液体的注意事项考虑;B、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考虑;C、根据点燃酒精灯的方法考虑;D、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考虑。【解答】解:A、倾倒液体的注意事项: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试管要倾斜,试管口与试剂瓶口紧挨着,故A操作正确;B、天平的使用方法:要左物右码,故B操作错误;C、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故C操作正确;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连接装置,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故D操作正确。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实验基本操作,防止错误操作造成实验失败。10.【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解答】解:A、该化学方程式缺少反应条件,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3CO+Fe2O32Fe+3CO2。B、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C、该化学方程式配平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H2SO4+2NaOH═Na2SO4+2H2O。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11.【分析】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对比①③,根据题意,一段时间后,只有②处火柴头燃烧,即①③均不能燃烧,不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B、③处火柴头不燃烧,是因为③处火柴头用细沙盖住,没有与氧气接触,故选项说法正确。C、用酒精灯从铜片下方对准中心④处进行加热,②处火柴头燃烧,说明铜具有导热性,故选项说法正确。D、在④处加热,对比②③,说明了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对比①②,说明了燃烧温度要达到着火点;体现了控制变量思想,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燃烧的条件,掌握燃烧的条件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2.【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A、甲的溶解度曲线可用图2中的a表示正确;B、①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5正确;C、只有②中的溶液为饱和溶液错误;D、①~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③>②>①正确;【解答】解:A、甲的溶解度曲线可用图2中的a表示正确,因为升温到40℃,固体全部溶解,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B、①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20g:100g=1:5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C、只有②中的溶液为饱和溶液错误,因为③恰好饱和,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D、①~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③>②>①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的计算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等,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33分)生活现象解释13.【分析】根据干冰升华吸热,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结合常见酸碱盐的俗称,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碳酸钠俗称纯碱或苏打;氢氧化钠俗称苛性钠、火碱或烧碱。故答案为:【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4.【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水凝结成冰,是因为水分子间有间隔,温度降低,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答案为:分子间的间隔。【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5.【分析】(1)根据维生素在食物中的存在回答;(2)根据图1信息来分析;(3)根据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回答。【解答】解:(1)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2)依据图分析,去除农药残留的最佳浸泡时间是10分钟;(3)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100%。答案为:(1)B;(2)去除农药残留的最佳浸泡时间是10分钟;(3)×100%。【点评】本题是一个信息题,解题时根据题干信息以及图示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来分析解答,难度不大。三、科普阅读理解16.【分析】本题是一道信息题,读懂题中信息可完成试题。【解答】解:(1)根据可燃冰的分子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构成,可燃冰中含有的元素是碳、氢、氧;(2)根据水和天然气在高压和低温条件下结晶而成,可知可燃冰的形成有三个基本条件:原材料(水和天然气)、高压和低温;(3)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4)可燃冰被视为“未来能源”的理由是可燃冰燃烧值高、污染小,且储量丰富,因而被各国视为未来化石燃料的替代能源;(5)A.水不具有可燃性,故错;B.由图二可知,当今世界能源储量中,可燃冰居首,故正确;C.由图三可知,可燃冰的能量密度约为煤的十倍,故正确;D.根据题中信息,我国研发冷冻取样、高温脉冲加热的“冷钻热采”可燃冰开采技术,属于热激发法,故正确。故选BCD。答案为:(1)碳、氢、氧;(2)高压;低温;(3)CH4+2O2CO2+2H2O;(4)可燃冰燃烧值高、污染小,且储量丰富;(5)BC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关键是领会题中相关信息。四、生产实际分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科技的同时要注重保护环境.17.【分析】(1)根据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来分析;(2)根据物质的结构以及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来分析。【解答】解:(1)在碳的单质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在一氧化碳中,碳元素显+2价,在二氧化碳中,碳元素显+4价,所以上述反应中的各物质,碳元素呈现3种化合价;故填:3;(2)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若表示反应①,则前面的方框内是1个碳原子,后面的方框内是1个一氧化碳分子(每个一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与1个氧原子构成的);若表示反应②,则前面的方框内是1个一氧化碳分子(每个一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与1个氧原子构成的),后面方框内是一个二氧化碳分析(每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与2个氧原子构成的);故填:或。【点评】配平、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要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书写正确;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18.【分析】根据给出的转化关系对应的过程分析每个对应的问题,或者直接分析每个问题,从给出的信息中找对应的信息。【解答】解:(1)吸收塔中,氨水采用喷淋方式注入,由于接触面积加大,导致吸收率提高,提高了净化效果,所以其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吸收效率,提高净化效果。(2)吸收塔中发生的反应为:2NH3+H2O+SO2═(NH4)2SO3,若利用此反应吸收64kg二氧化硫,设参加反应的氨气(NH3)的质量为x2NH3+H2O+SO2═(NH4)2SO3,3464x64kg=x=34kg。(3)氧化塔是氧气将(NH4)2SO3氧化为(NH4)2SO4。故答案为:(1)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吸收效率,提高净化效果。(2)34。(3)(NH4)2SO4。【点评】读图,从中获得解答题目所需的信息,所以在解答题目时先看解答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带着问题去读给出的图进而去寻找解答有用的信息,这样提高了信息扑捉的有效性。解答的问题实际上与复杂的转化图相比,其实很简单很基础,或者可以说转化图提供的是情境,考查基本知识。四、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19.【分析】(1)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解答】解:(1)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要注意配平;故答案为:2KMnO4K2MnO4+MnO2+O2↑;(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故答案为:氧气不易溶于水;【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20.【分析】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注意事项分析回答;【解答】解:(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现象为: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了黑色固体物质,放出了热。(2)集气瓶底部放水的作用是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故答为:(1)火星四射、生成了黑色固体物质,放出了热。(2)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了解燃烧的现象和注意事项即可分析解答。21.【分析】(1)根据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的过程),进行分析判断;(2)根据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化钠易溶于水,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的过程),故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①③②。(2)操作B是蒸发,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防止局部过热液体飞溅;操作A是溶解,所以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操作C是过滤,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故选C。故答案为:(1)①③②;(2)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粗盐提纯的原理、实验步骤(溶解、过滤、蒸发)、注意事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2.【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瓶内压强变化大分析回答;(2)根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分析回答。【解答】(1)由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瓶内压强变小,观察到瓶子变瘪,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原因:CO2+2NaOH═Na2CO3+H2O;(2)不能,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水,也能使瓶内压强变小,瓶子变瘪。故答案为:(1)瓶子变瘪;(2)不能,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贵州财经大学《环境卫生学2》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安徽建筑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贵州建筑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素描1》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辽宁建筑安全员C证考试题库
- 2025年陕西省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
- 2025山东省建筑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5黑龙江省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
- 2025年湖北省建筑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青海省建筑安全员知识题库附答案
- 运输成本核算
- 软件技术开发公司经营分析报告
- 2024年房地产公司设计类技术笔试历年真题荟萃含答案
- 2024年银行考试-建设银行纪检监察条线笔试历年真题荟萃含答案
- 舆论学答案复习
- 初二上册历史总复习知识点考点总结(浙教版)
- 初中英语趣味题50道及答案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教学演示课件
- 《望人中诊病讲义》课件
- 公务员考试申论电子教材及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电子教材
- 度假村开发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