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第一课时)说课人教_第1页
高二数学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第一课时)说课人教_第2页
高二数学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第一课时)说课人教_第3页
高二数学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第一课时)说课人教_第4页
高二数学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第一课时)说课人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课时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精选ppt

我说课的课题是《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数学第二册第八章第三节。本节共分两个课时,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来阐述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认识。分别是,教学背景分析、教学方法分析、教学过程与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感想。精选ppt一、教材背景分析

(一)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与“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是圆锥曲线的三种曲线方程,也是平面解几的核心内容。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的概念与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相类似。教材处理也相仿。在整个平面解几中,所处的地位作用是一样的。学好本节课内容是学好圆锥曲线关键之一,对后面能进一步理解掌握由曲线求方程和由方程讨论曲线性质,从而把数形结合思想引向深入。这是解几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精选ppt(二)教学目标:以“知识为载体、注重学生的能力、良好的意志品质及合作学习的精神培养”是本教学设计中要贯穿始终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为此本课的目标设定如下:1.理解双曲线的概念及其标准方程。2.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数形结合,从运动变化观点来认识、掌握双曲线及其方程,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使学生学会认识事物的运动规律。培养学生善于探索的思维品质。精选ppt(三)教学重难点和关键:双曲线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是本节课的重点。对双曲线定义的理解及标准方程的建立则是本节课的难点。 本节课的关键是能正确运用双曲线的定义建立方程。精选ppt二、教学方法分析:(一)教学基本思路:由于“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与“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从教材地位、作用以及内容极其相似,在建立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概念之前,先复习回顾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再提出问题引入概念。由于轨迹问题通过板画无法达到意想的效果,又是本节课的教学关键。在教学中,借助于几何课件演示轨迹,讨论轨迹,引导学生说出轨迹的定义、轨迹的变化情况(即参数关系)从而引出双曲线定义,提高学生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的能力。

精选ppt(二)教法选择: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启发发现法、类比教学法、电化教学法理论根据: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复习回顾“椭圆及其标准方程”通过类比引出双曲线的定义,在概念的理解上,用步步设问、来加深理解。在概念的建立上,借助电脑,演示轨迹变化的动画过程,从而使学生直接地接受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很好地突破难点和提高教学效率,从而增大教学的容量和直观性、准确性。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精选ppt(三)学法指导:在教学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指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获取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来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引导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精选ppt三、教学过程与设计(一)回顾椭圆定义设问1:椭圆是如何定义的?其标准方程如何?

学生答后,课件出示结果。精选ppt(一)、回顾椭圆的定义和等于常数2a

(且2a>|F1F2|>0)的点的轨迹是椭圆。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的动画x2y2a2+b2=1x2a2+y2b2=1(a>b>0)其标准方程是:焦点在x轴上焦点在y轴上精选ppt(设计说明:双曲线与椭圆是同类有心曲线,它们从定义、方程到几何性质极其相似。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双曲线的概念及其性质,在引进双曲线定义之前,先回顾椭圆定义及其与定义密切相关的参数变化很有必要。为此先复习演示椭圆)(二)问题提出精选ppt(二).引入问题:差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是什么呢?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的(1)轨迹叫什么曲线?(2)其中|MF1|与|MF2|哪个大?(3)点M与F1、F2的距离之差是|MF1|-|MF2|还是|MF2|-|MF1|?(4)如何统一两距离之差?设问2:精选pptF1F2MF(1)若|MF1|-|MF2|=2a,曲线只有右边的一支;(2)若|MF1|-|MF2|=-2a,曲线只有左边的一支;MF①两个定点F1、F2——双曲线的焦点;②|F1F2|=2c——焦距.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的差等于常数2a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小于︱F1F2︱)双曲线的定义:的绝对值精选pptoF2F1M1、0<

a

<c时:动点M的轨迹是什么?0<

a

<c时轨迹是双曲线2、a=c时:动点M的轨迹是什么?a=c时,轨迹是以F1、F2为端点两条射线。3、a=0时:动点M的轨迹是什么?

动点M无轨迹(违背三角形边的关系)4、a>c时:动点M的轨迹又是什么?

a=0时:轨迹是F1、F2的中垂线(设计说明:问题提出后再演示双曲线轨迹,其目的是为加深对定义的理解。)

(三)轨迹讨论精选ppt设计说明:由于椭圆与双曲线中,参数a与c的大小关系对轨迹的影响,在学生的印象中比较淡薄,往往容易出错,再次展示a与c的大小关系对轨迹的影响,使学生加深对轨迹的认识。精选ppt(四)建立方程:

按下列四步骤进行:建系、设点、列式、化简从而得出了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精选pptxyo

设M(x,y),双曲线的焦距为2c(c>0),F1(-c,0),F2(c,0)常数=2aF1F2M即

(x+c)2+y2-(x-c)2+y2=+2a_

以F1,F2所在的直线为X轴,线段F1F2的中点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1.建系.2.设点.3.列式.|MF1|-|MF2|=±2a4.化简.(四)、建立方程精选pptoF2FMyx1多么美丽对称的图形!多么简洁对称的方程!精选ppt焦点在y轴上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想一想F2F1yxo???F1(0,-c),F2(0,c)222bac+=0)b0,1(abxay2222>>=-精选pptF2F1MxOyOMF2F1xy双曲线的标准方程问题:如何判断双曲线的焦点在哪个轴上?确定焦点位置:椭圆看分母大小;双曲线看系数正负即:正项定焦轴其中c2=a2+b2,a>0,b>0精选ppt建立方程后强调学生:正项定焦轴。设计说明:在给出双曲线的第一种标准方程之后,可直接通过对换坐标而得第二种标准方程,提高课堂效率。精选ppt例1、已知两定点F1(-5,0)、F2(5,0),求到这两点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为8的点的轨迹方程。∴b2=c2-a2=25-16=9根据题意可得a=4,c=5,

(五)、例题解析解:∵双曲线的焦点在x轴上∴可设标准方程为精选ppt变式(1):若两定点为F1(0,-5),F2(0,5)则轨迹方程如何?

变式(2):若两定点为|F1F2|=10则轨迹方程如何?设计说明:本例与变式(1)是在已定的坐标系下直接利用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来解决轨迹方程。变式(2)是在未定坐标系下建立轨迹方程,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

精选ppt求适合下列条件的双曲线标准方程。(六)、课堂练习(1)a=4,b=5,焦点在y轴上。(2)a=3,c=5(3)a=2,焦点在y轴上,且过点A(5,2)设计说明:课堂练习与例题配套,目的在于进一步巩固建立轨迹方程。精选ppt双曲线的定义:(七)、课堂小结①两个定点F1、F2——双曲线的焦点;②|F1F2|=2c——焦距.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的差等于常数2a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小于︱F1F2︱)精选ppt定义

方程

焦点a.b.c的关系x2a2-y2b2=1x2y2a2+b2=1F(±c,0)F(±c,0)a>0,b>0,但a不一定大于b,c2=a2+b2a>b>0,a2=b2+c2椭圆与双曲线之间的区别与联系:||MF1|-|MF2||=2a|MF1|+|MF2|=2ax2a2+y2b2=1椭圆双曲线y2x2a2-b2=1F(0,±c)F(0,±c)精选ppt设计说明:由于双曲线与椭圆内容极其相似,所以在课堂小结上有必要进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精选ppt(八)、布置作业:课本P120习题8.3

第3题选做第2题精选ppt四、板书设计:课题

1、复习回顾2.双曲线的定义:3.标准方程的推导(1)焦点在轴上(2)焦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