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为教学赋能瑞鑫点教在线2020年高中新学期晨读晚背材料第十一周(周五)周五早读模块一高频语言近义词积累(早上必背上课必提问作文必运用)[地力·地利]“地力”指土地肥沃的程度,如“通过土壤分析,就可以了解这里的地力情况”。“地利”,①指地理的优势,如“天时不如地利”;②指土地有利于种植作物的条件,如“充分发挥地利”。[典雅高雅]“典雅”多指雕刻,塑造艺术形象和文词等雅致,优美不俗。“高雅”多指人的言谈,举止动作,作风以及处世态度与众不同。历历在目:历历,清楚分明。清楚地展现在眼前。一清二楚:十分清楚、明白。记忆犹新:过去的事,至今还记得清楚,就象新近发生的一样。模块二经典名言语言素材积累(早读必背上课必提问作文必运用)1.[原文]自古圣贤,盛德大业,未有不由学而成者也。——(明)黄宗羲《明儒学案》[译文]自古以来,圣人贤人的盛德大业,没有不是通过学习而成就事业的。2.[原文]坐破寒毡,磨穿铁砚。——(元)范子安《竹叶舟》第一折[译文]把毡子都坐破了,把铁铸的砚台都磨穿了。发愤读就该这样,持久不懈。3.[原文]仁莫大于爱人,知莫大于知人。——(汉)刘安《淮南子•泰族训》[译文]仁爱,莫过于爱众人;智慧,莫过于了解人。4.[原文]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春秋)《论语•述而》[译文]“仁”很遥远吗?如果我真想要得到它,它就会来的。模块三时代经典人物素材积累(概括人物事件积累分析观点启迪思路拓展)铭记伟大胜利,砥砺民族风骨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作者:郭可欣责任编辑:于雅倩2020-10-2415:320在10月23日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中国人民不惹事也不怕事,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腿肚子不会抖,腰杆子不会弯,中华民族是吓不倒、压不垮的!”70年前,燎原战火燃至一江之隔,新中国的主权遭受严重威胁。对待侵略者,中国人民以战止战,以武止戈,以胜利赢得和平、赢得尊重,向世界彰显了中国“吓不倒、压不垮”的民族风骨。70年后,面对国际社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显著增多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这种民族风骨依然是我们民族的脊梁、前进的动力。中国人民向来都是有骨气的。近代百年,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进程一次次被打断,但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屈服、没有气馁、没有放弃,一次次顽强地战胜艰难险阻、重新整装出发。览古观今,中国人在外敌入侵时顽强斗争,在山河破碎时舍生忘死,在一穷二白时发愤图强,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在重大灾难前迎难而上,在疫情肆虐时逆行出征。因为有骨气,中国人在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中打出底气,打出国威,打出民族自信与国家尊严。因为有骨气,中国在短短几十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在铭记伟大胜利中,坚定“四个自信”,砥砺民族风骨。砥砺民族风骨,就要摒弃软弱退缩思想。经由互联网的放大,一有些风吹草动,总有一些人唱衰中国,到处鼓吹“中国处于劣势,呼吁众人妥协”的论调,以混淆视听,扰乱人心。而揆诸史实,70年前我们能在一穷二白的境况下打赢一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保家卫国之战,那么历经70年蓬勃发展之后,如今的中国既有深厚实力和巨大潜力,也有强大抗打击抗风险能力,怎么会没有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能力?又怎么会没有维护国家利益的实力?砥砺民族风骨,对青年而言尤为重要。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当年战火烧到新中国的“家门口”,年轻的他们以身许国——1951年牺牲在一次对敌空战中的鹿鸣坤年仅22岁,1953年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李征明年仅23岁,而在上甘岭战役中壮烈牺牲的黄继光年仅21岁……一个国家与民族的风骨传承,要看青少年群体是否能将其发扬光大。如今面临新形势新挑战,青年不仅要对国家充满信心,也要能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努力奋斗,成为民族风骨最坚定的代表。“中国人民不惹事也不怕事”。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勠力前行的我们,应当纪念70年前的这场战争,更应当纪念那个最有风骨的中国。相信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应对前行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继续创造发展的辉煌史诗。铭记伟大胜利,砥砺民族风骨,汇聚民族力量,锻造民族血性,激发民族智慧。新征程上,让我们从容应对世界变局与国内挑战,向着新时代自信前进。模块四古典诗歌积累(早读必背作文必用点亮诗意人生)流莺唐代:李商隐流莺漂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译文流莺儿啊,到处飘荡,上下翻飞;越过小路,临近河边,无法自持。美妙地鸣啭,怎么能没有本意?碰到了良辰,也未必就有佳期。鸣啭在风朝霞夜阴晴之日,鸣啭在千门万户开闭之时。我曾经苦于伤春而不忍再听,京城哪里有可以栖息的花枝?赏析张《会笺》系此诗为大中三年(849)春长安之作。此诗乃苦闷之词,写自己仕途穷困,漂泊无定所,怀才不遇知音,心意无人理解。全诗咏物抒情,借流莺自喻,寄托身世之感。清陆昆曾《李义山诗解》云:"此作者自伤漂荡,无所归依,特托流莺以发叹耳。渡陌临流,喻己之东川、岭表,身不由己也。"此诗风格轻倩流美,情思深婉。张《会笺》曰:"含思宛转,独绝今古。"这是李商隐托物寓怀、抒写身世之感的诗篇。写作年份不易确定。从诗中写到“漂荡”、“巧啭”和“凤城”来看,可能是“远从桂海,来返玉京”以后所作。宣宗大中三年(849)春,作者在长安暂充京兆府掾属,“天官补吏府中趋,玉骨瘦来无一把”(《偶成转韵》),应是他当时生活和心情的写照。流莺,指漂荡流转、无所栖居的黄莺。诗的开头两句,正面重笔写“流”字。参差,本是形容鸟儿飞翔时翅膀张敛振落的样子,这里用如动词,犹张翅飞翔。漂荡复参差,是说漂荡流转之后又紧接着再飞翔漂泊。“度陌”、“临流”,则是在不停地漂荡流转中所经所憩,应上句“复”字。流莺这样不停地漂泊、飞翔,究竟是为什么呢?又究竟要漂荡到何时何地呢?诗人对此不作正面交代,只淡淡接上“不自持”三字。这是全联点眼,暗示出流莺根本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仿佛是被某种无形的力量控制着。用流莺的漂荡比喻诗人自己的辗转幕府的生活,是比较平常的比兴寓托,独有这“不自持”三字,融和着诗人的独特感受。诗人在桂林北返途中就发出过怅然的叹息:“昔去真无奈,今还岂自知”(《陆发荆南始至商洛》)。“去真无奈”、“还岂自知”,正象是“不自持”的注脚。它把读者的思绪引向“漂荡复参差”的悲剧身世后面的社会原因,从而深化了诗的意境。漂荡流转,毕竟是流莺的外在行动特点,接下来三、四两句,便进一步通过对流莺另一特点——巧啭的描写,来展示它的内心苦闷。“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流莺那圆转流美的歌吟中分明隐藏着一种殷切的愿望——希望在美好的三春良辰中有美好的相会。然而,它那“巧啭”中所含的“本意”却根本不被理解,因而虽然适逢春日芳辰也不能盼来“佳期”,实现自己的愿望。如果说,流莺的漂泊是诗人飘零身世的象征,那么流莺的巧啭便是诗人美妙歌吟的生动比喻。它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强调巧啭中寓有不为人所理解的“本意”,这“本意”可以是诗人的理想抱负,也可以是诗人所抱的某种政治遇合的期望。这一联和《蝉》的颔联颇相似。但“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所强调的是虽凄楚欲绝而不被同情,是所处环境的冷酷;而“巧啭”一联所强调的却是巧啭本意的不被理解,是世无知音的感叹。“岂能”、“未必”,一纵一收,一张一弛,将诗人不为人所理解的满腹委屈和良辰不遇的深刻伤感曲曲传出,在流美圆转中有回肠荡气之致。可以说这两句诗本身就是深与婉的统一。颈联承上“巧啭”,仍写莺啼。“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这是“本意”不被理解、“佳期”不遇的流莺永无休无止的啼鸣:无论是刮风的早晨还是降露的夜晚,是晴明的天气还是阴霾的日子,无论是京城中万户千门开启或关闭的时分,流莺总是时时处处在啼啭歌吟。它仿佛执着地要将“本意”告诉人们,而且在等待着渺茫无尽的佳期。这一联是两个略去主、谓语的状语对句构成的,每句中“风朝”与“露夜”、“阴”与“晴”、“万户”与“千门”、“开”与“闭”又各自成对,读来别有一种既整饬又优美,既明畅又含蓄的风调。尾联联系到诗人自身,点明“伤春”正意。“凤城”借指长安,“花枝”指流莺栖息之所。两句是说,自己曾为伤春之情所苦,实在不忍再听流莺永无休止的伤春的哀鸣,然而在这广大的长安城内,又哪里能找到可以栖居的花枝呢?初唐诗人李义府《咏乌》云:“上林多少树,不借一枝栖。”末句从此化出。伤春,就是伤佳期之不遇;佳期越渺茫,伤春的情绪就越浓重。三春芳辰就要在伤春的哀啼中消逝了,流莺不但无计留春,而且连暂时栖息的一枝也无从寻找。这已经是杜鹃啼血般的凄怨欲绝的情境了。诗人借“不忍听”流莺的哀啼强烈地抒发了自己的“伤春”之情——抱负成空、年华虚度的精神苦闷。末句明写流莺,实寓自身,读来既像是诗人对无枝可栖的流莺处境的关心,又像是诗人从流莺哀啼声中听出的寓意,更像是诗人自己的心声,语意措辞之精妙,可谓臻于化境。模块五文化常识(考试必考,知识点必掌握)大辟:斩首。古五刑之一,初谓五刑中的死刑,俗称砍头,隋后泛指一切死刑。中国古代的五刑是五种刑罚的统称,可分为奴隶制五刑和封建制五刑。奴隶制五刑是指墨、劓(音易)、刖(音月)、宫、大辟。封建制五刑指笞、杖、徒、流、死。奴隶制五刑在汉文帝之前通行,封建制五刑在隋唐之后通行。奴隶制五刑中除了大辟即死刑外,其他四种又叫做肉刑。墨刑又叫做黥(qíng)刑,先割破人的面部,然后涂墨,伤好后留下深色的伤疤。汉文帝废除肉刑后,经过魏晋隋唐,都没有此刑,但五代和宋又恢复,辽金元明清都有刺面刑,但有的轻罪则刺胳膊。到清末光绪末期,彻底废除。劓即割鼻子,汉文帝废除肉刑后,用笞三百代替,后来,又减少了笞数。此后,该刑不再出现。刖刑,夏朝称膑,周时称刖。是指斩掉左脚、右脚或者斩双脚。有的说称膑是去掉膝盖骨。秦朝称为斩趾。宫又叫淫刑、腐刑、蚕室刑。开始是惩罚那些有通奸行为人,后来处此刑的人与通奸无关。宫刑是五刑中仅次于死刑的一种重刑。东汉时曾经用这种刑罚来作为死罪减等刑。隋朝法律正式废除。大辟,即死刑。秦汉以前的死刑种类很多,如戮、烹、车裂(五马分尸)、枭首(砍头后悬挂示众)、弃市(闹市斩首后暴尸于众)、绞、陵迟(也写作凌迟)等。模块六理解式名句默写《思乡诗三首》1.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
”。2.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昼夜季节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名句是“
,
”。3.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作者无限乡思的诗句是“
?”。4.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以“,
”两句写秋天边塞的风光,借“衡阳雁回”的典故,表达了身处塞外的思归之情。5.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用“
,
”两句写日落时边塞壮阔苍茫的景致。6.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下片开头两句“,
”写了边关将士远离家乡、有家难回的无限愁情。7.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写将军彻夜未眠,鬓发染霜,泪流满面的句子是“
,”。8.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开头“,”两句有哀景有乐景,面对他乡秋景,作者生发了更重的愁绪。9.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表达游子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
”。10.(2019年高考全国卷Ⅰ)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
”两句,写戍边将士满怀思乡的愁苦,但未获胜利仍然不得还乡。11.(2017年高考江苏卷)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土地使用权居间服务协议标准文本
- 2024年广告投放代理协议
- 2024年碳硫分析仪合作协议书
- 2024年批发与零售业务标准协议样本集版B版
- 2024专业版迷你协议管理软件
- 2024个人股权及债权债务转让协议
- 2024年城市文化交流活动承办协议3篇
- 2024年挖掘机性能测试协议3篇
- 2024年房屋按揭付款交易标准协议模板
- 2024年新版工程勘察项目服务协议版B版
-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方案(3篇)
- 高血压疑难病例讨论
- (正式版)HGT 6313-2024 化工园区智慧化评价导则
- 6人小品《没有学习的人不伤心》台词完整版
- GA 1551.6-2021 石油石化系统治安反恐防范要求 第6部分:石油天然气管道企业
- 劳动合同法测试题含答案
- 五年级上册数学专项练习高的画法 全国通用
- (完整版)高压开关柜技术协议(10KV配电所10KV高压成套开关柜设备供货)最新(精华版)
- GB∕T 40150-2021 粮油储藏 储粮机械通风均匀性评价方法
- 陕西省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运行管理工作报告编制指南》
- 商场商户装修入驻工作流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