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能力测试试卷A卷附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7b07fbcf6b4e0678f80adbd81b50b7f/57b07fbcf6b4e0678f80adbd81b50b7f1.gif)
![2021-2022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能力测试试卷A卷附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7b07fbcf6b4e0678f80adbd81b50b7f/57b07fbcf6b4e0678f80adbd81b50b7f2.gif)
![2021-2022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能力测试试卷A卷附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7b07fbcf6b4e0678f80adbd81b50b7f/57b07fbcf6b4e0678f80adbd81b50b7f3.gif)
![2021-2022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能力测试试卷A卷附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7b07fbcf6b4e0678f80adbd81b50b7f/57b07fbcf6b4e0678f80adbd81b50b7f4.gif)
![2021-2022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能力测试试卷A卷附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7b07fbcf6b4e0678f80adbd81b50b7f/57b07fbcf6b4e0678f80adbd81b50b7f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能力测试试卷A卷附答案单选题(共85题)1、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使用取样调查法可获知种群密度和丰富度B.种群中的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C.群落中的各种群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D.调查研究同一地点各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可揭示群落的种间关系【答案】B2、在自然状态下,不改变种群基因频率的是()。A.自然选择B.基因突变C.基因重组D.个体迁入迁出【答案】C3、用含32P的磷酸盐培养液培养动物细胞,一段时间后,细胞的结构及化合物中可能具有放射性的是()。A.①③B.①③⑤C.②③⑤D.②③④⑤【答案】C4、近年我国东海多次发生赤潮,给海水养殖业带来重大损失。从生态角度分析,产生赤潮的主要原因是()。A.大气中的CO2增多B.工业和生活污水大量排人海洋C.树木的大量砍伐D.海洋石油的开采【答案】B5、在人体成熟的红细胞、蛙的红细胞及鸡的红细胞中均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A.中心体发出星射线B.无丝分裂C.合成蛋白质D.ATP合成【答案】D6、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叙述,错误的是()。A.淋巴管阻塞引起下肢水肿B.血液中钙盐过多引起肌无力C.再次接触同种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D.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答案】D7、“认同功能与结构相适应的关系”是“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一节教学目标之一。关于该教学目标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目标是知识与技能目标B.该目标是过程与方法目标C.该目标是能力目标D.该目标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答案】D8、将正常成年猫放在-8℃环境中40min,可能出现()。A.血中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体温明显升高,耗氧量升高B.血中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体温明显下降,耗氧量下降C.血中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体温相对稳定,耗氧量升高D.血中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体温相对稳定,耗氧量不变【答案】C9、在骨骼疾病的诊断酶学中下列哪项最有价值'A.LDHB.ALPC.ALTD.CKE.ACP【答案】B10、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A.神经调节B.神经-体液调节C.体液-免疫调节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答案】D11、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时,水分子依次通过的结构是()。A.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膜B.细胞膜、细胞质、液泡膜C.液泡膜、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D.细胞壁、细胞膜、液泡膜、细胞质【答案】A12、在叶肉细胞中,CO2的固定和产生场所分别是()。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A13、由于捕猎的原因,在19世纪末北方象海豹的种群已经下降到了20只。其后,由于人工圈养该种群又回升到超过了30000只。整个过程()。A.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B.减少了遗传的多样性C.有助于种群进化D.扩大了种群的基因库【答案】B14、在一般培养温度下呈固体状态的培养基都称固体培养基,不可用于()。A.菌种分离B.细菌鉴定C.细菌计数D.菌种的保藏【答案】C15、按照马斯洛的理论,免于恐惧的需要属于()A.生理需要B.生长性需要C.安全需要D.缺失性需要【答案】C16、海藻、节肢动物、鱼类、细菌、真菌等各种生物生活在浅海里,这些生物构成了()。A.群落B.种群C.生物圈D.生态系统【答案】A17、同一草原上的羊与牛,狼与羊,人体中的蛔虫与人,双歧杆菌与人,这四种种间关系分别是()。A.竞争捕食寄生共生B.竞争寄生捕食共生C.寄生共生竞争捕食D.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答案】A18、探究学习在生物学科中必不可少,下列不属于探究学习的是()。A.分析食物链中一种生物的消失对该食物链中其他生物数量的影响B.学习完植物细胞的结构后,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在显微镜下找出菠菜叶细胞的叶绿体C.探究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最适pHD.设计实验,比较不同温度对天竺葵制造的有机物的影响【答案】B19、下列有关艾滋病(AIDS)的叙述,错误的是()。A.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一种RNA病毒B.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严重减退C.艾滋病毒主要通过唾液、食物传播D.“鸡尾酒疗法”是目前治疗艾滋病有效方法之一【答案】C20、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多种植物激素协调控制植物生长发育B.植物激素是在植物体内发挥调节作用的信号分子C.植物激素进入靶细胞并催化细胞代谢中的特定反应D.植物激素由某些部位产生,运输到特定部位发挥作用【答案】C21、对于一个简单的酶促反应,当[S]<Km时A.反应速度最大B.反应速度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C.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度不受影响D.增加底物可使反应速度降低E.只能增加酶量来提高反应速度【答案】B22、下列关于被子植物个体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A.双受精是指两个极核分别与两个精子结合B.受精卵分裂一次,形成两个细胞,顶细胞在上,基细胞在下C.玉米的胚由胚芽、胚轴、胚根、胚乳组成D.胚芽是由顶细胞发育而来的【答案】D23、口器是昆虫的取食器官,下列口器类型与昆虫不相对应的是()。A.虹吸式口器:蝴蝶B.刺吸式口器:蚊子C.舐吸式口器:蜜蜂D.咀嚼式口器:蝗虫【答案】C24、某教师通过设置问题“陷阱”,让同学解答,“先错后纠”,达到强化学习的作用。这位教师运用的强化技能的类型是()。A.标志强化B.活动强化C.动作强化D.变换方式强化【答案】B25、人体细胞中共有46条染色体,玉米细胞中共有20条染色体,要测定人类基因组和玉米基因组的核苷酸序列,分别需要测定的染色体数为()。A.46,20B.23,10C.22(常)+X+Y,10D.22(常)+X+Y,11【答案】C26、最新研究表明,玉米茎叶夹角由多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假如玉米茎叶夹角由A(a)、B(b)、C(c)三对基因控制,且基因型为aabbcc植株的茎叶夹角度数为x,每增加一个显性基因茎叶夹角度数减小y。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选择茎叶夹角最大为x-3y的植物自交,有可能培养出最适于密植的植株B.如玉米的夹角为x-3y,则植株的基因型有7种C.基因型为AaBbCc的植株自交,子代的夹角有7种表现型D.如AA与aa杂交得到F1,F1自交,F2有3种表现型,说明A与a问有明显显隐性关系【答案】D27、光合作用可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步骤,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物质是()。A.C3和NADP+B.ATP和O2C.ADP和H20D.[H]和ATP【答案】D28、拟南芥是倍休十字花科植物(2n=10)是如没有性染色体,拟南芥基因租测呼需要测定拟南芥的染色体数目是()。A.4B.5C.6D.10【答案】B29、下列教学目标中,属于《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的“社会责任”素养的最高级水平的是()。A.知道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防控情况B.关注并参与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讨论C.向他人宣传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防控措施D.制订适合自己的健康生活计划【答案】C30、以下情况,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A.④⑤⑥B.③④⑤⑦C.①③④⑤⑦D.①③④⑦【答案】D31、交叉互换发生于同源染色体之间,染色体易位发生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属于(),后者属于()。A.基因重组染色体结构变异B.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重组C.基因突变基因重组D.基因突变染色体结构变异【答案】D32、在培育转基因植物的过程中,经常把抗生素抗体基因与目的基因一起连接质粒,目的是()。A.使转基因植物更强壮,后续培养更方便B.后续可使用抗生素培养基筛选导人重组质粒的细菌C.使重组质粒与受体细胞更好融合D.食用抗生素抗体的转基因食物,人会更健康【答案】B33、果蝇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BB、Bb为灰身,bb为黑身。若人为地组成一个群体,其中80%为BB的个体,20%为bb的个体,群体随机交配,其子代中Bb的比例是()。A.25%B.32%C.50%D.64%【答案】B34、有性生殖的存在使生物多样性得到极大体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基因重组发生在受精过程,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单倍体育种过程不参与受精,不属于有性生殖C.自然界中存在单倍体动物,也能产生后代D.原核生物能进行有性生殖【答案】C35、以下是对生物体ATP的有关叙述,其中正确的一项是()。A.ATP大量产生时一定伴随线粒体对O2的大量消耗B.ATP不可能产生、消耗于同一细胞器C.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在活细胞中其循环一定是永无休止的D.ATP与ADP中的“A”都是指腺苷,即腺嘌呤脱氧核苷酸【答案】C36、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中,神经中枢是()。A.脑千B.小脑C.脊髓D.大脑皮层【答案】C37、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内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个ATP分子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B.人体细胞合成ATP时都需要氧气的参与C.细胞内合成免疫球蛋白时需要消耗ATPD.正常情况下ATP与ADP的比值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答案】B38、玉米糯质胚乳WX和黑绿菌基因V通常是连锁(即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遗传的.然而一位学者发现一个品种中也能有自由组合,其原因是()。A.染色体缺失B.染色体重复C.染色体侧位D.染色体易位【答案】D39、在用果胶酶处理果泥时,为了使果胶酶能充分地催化反应,应采取的措施是()A.加大苹果泥用量B.加大果胶酶用量C.进一步提高温度D.用玻璃棒不时地搅拌反应混合物【答案】D40、当动物缺乏某激素时,可以通过“饲喂法”或“注射法”对该激素进行人为补充,下列只可通过以上一种方法补充的激素是()。A.②③B.③④C.①③D.①②④【答案】C41、糖尿病人血液中的含糖指数远高于常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正常人也有尿糖B.血糖含量指葡萄糖在血液中的含量C.糖尿病人不能吃甜D.糖尿病人应控制淀粉摄入【答案】C42、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的原理是切断血糖的来源B.垂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C.激素能使靶细胞中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且在发挥作用后灭活D.神经元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传递给下一个细胞是双向的【答案】C43、关于生物大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大分子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B.核酸的特异性取决于特定的空间结构C.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取决于碳链的多样性D.构成DNA的单体在不同物种中通用【答案】D44、从教学评价的直接目的来划分,综合入学测验属于()。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配置性评价D.终结性评价【答案】C45、一般来说,中年期的人格特点包括()多选A.人格特质稳定不变B.性别角色日趋整合C.内省日趋明显D.心理防御机制日趋成熟【答案】B46、关于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分裂过程中核遗传物质的分配是随机不均等的B.分裂期核DNA与染色体数目比值为1:1或2:1C.用显微镜观察其细胞中的叶绿体时.不需要染色D.将其置于0.3g/mL的蔗糖溶液中。可发生质壁分离【答案】B47、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B.丙酮酸彻底分解C.食物中的糖类被消化D.浆细胞合成抗体【答案】A48、对森林中植物垂直分层、水中植物垂直分层、高山上植物垂直分层起决定作用的主要生态因素分别是()。A.光、光、温度B.光、光、光C.温度、水、温度D.温度、温度、水【答案】A49、可用于筛检不稳定血红蛋白病的是A.异丙醇沉淀试验B.酸化血清溶血试验C.酸化甘油溶血试验D.蔗糖溶血试验E.抗人球蛋白试验【答案】A50、某版本生物教材中设计了诸多探究实践活动供师生选择,其符合《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的()这一基本理念。A.核心素养为宗旨B.内容聚集大概念C.教学过程重实践D.学业评价促发展【答案】C51、教师在“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时.请家里做水果生意的学生给全班同学讲水果保鲜方法和经验。这利用的课程资源是()A.教师资源B.教材资源C.学生资源D.网络资源【答案】C52、在进行“细胞膜的结构”教学时,下列哪种教学方式更合适()A.讲授B.谈话C.直观教学D.演绎【答案】C53、下列关于中学“腐乳的制作”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加盐主要是为了调节水分,利于毛霉生长B.加料酒主要是为了灭菌,避免腐乳变质C.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乳酸杆菌D.实验室制作的腐乳不宜直接食用【答案】D54、人在恐惧、紧张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可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肾上腺素作用的靶器官包括心脏B.该实例包含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C.该肾上腺素通过神经纤维运输到心脏D.该实例中反射弧是实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答案】C55、炎性甲亢是由甲状腺滤泡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滤泡细胞中的甲状腺激素大量释放进入血液,而引起机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明显升高的一种疾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正常情况下,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神经系统的调节B.炎性甲亢患者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比正常人的低C.炎性甲亢患者的机体细胞代谢快,产热量大于散热量D.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几乎全身所有的细胞【答案】C56、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卵细胞体积较大.有利于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为胚胎早期发育提供所需营养B.初级精母细胞、神经细胞都能观察到染色体,且细胞核均具有全能性C.人体细胞内形成CO2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D.植物根尖细胞中既能发生转录又能进行翻译的结构为线粒体【答案】D57、血浆、原尿、尿液中都含有的物质是()。A.①②③B.②④⑤C.②③④D.③④⑤【答案】D58、下列有关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A.染色体中DNA碱基对的替换、缺失、增添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B.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均可以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C.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片段移接可产生基因重组D.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经低温或秋水仙素处理易出现染色体数加倍的现象【答案】D59、一些实验必须先制作玻片标本,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下面的实验过程错误的是()。A.脂肪鉴定: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去浮色—制片—观察B.有丝分裂观察:解离根尖—染色—漂洗—制片—观察C.质壁分离观察:撕取鳞片叶表皮—制片—观察—滴加蔗糖溶液—观察D.细胞质流动观察:取黑藻小叶—制片—观察【答案】B60、讲“光合作用”这部分内容时,按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属于理解水平的问题是()。A.叶绿体中含有哪两类色素B.什么叫光反应C.光合作用的实质D.作物栽培要合理密植【答案】C61、有些生物在发育过程中,幼体和成体的形态结构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发育方式叫作变态发育。变态发育又包括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下列生物中,进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是()。A.蚊B.蝗虫C.菜粉蝶D.豆天蛾【答案】B62、躯体神经支配的器官包括()。多选A.内脏器官B.腺体器官C.感觉器官D.运动器官【答案】C63、某植物花瓣的大小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基因型AA的植株表现为大花瓣,Aa的为小花瓣,aa的为无花瓣,花瓣颜色受另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基因型为RR和Rr的花瓣是红色,rr的为黄色,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若基因型为AaRr的亲本自交,则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A.子代共有9种基因型B.子代共有4种表现型C.子代有花瓣植株中,AaRr所占的比例约为1/3D.子代的所有植株中,纯合子约占1/4【答案】B64、狼体内含有a种蛋白质,兔子体内含有b种蛋白质,狼捕食了兔子之后,狼体内的蛋白质种类最可能是()。A.aB.a+bC.少于aD.多于a【答案】A65、静脉注射的药物,随血液循环首先进入病人心脏的()。A.左心房B.右心房C.左心室D.右心室【答案】B66、在植物细胞周期中,与染色体的运动和细胞板的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是()。A.叶绿体和线粒体B.线粒体和高尔基体C.中心体和线粒体D.内质网和核糖体【答案】B67、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核仁与DNA中的基因表达有关B.纤维类组成的细胞骨架与细胞形态的维持有关C.线粒体与有氧呼吸的二氧化碳和水的产生有关D.溶酶体中的各种水解酶与靶细胞的裂解、死亡有关【答案】B68、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意在使学生认识到同伴间互助互利,及小组成员间资源共享,同伴问互相支持和鼓励的重要性。在“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的实验中,教师在组织学生的探究活动时的以下安排不合理的是()。A.将学习成绩相差不多的学生分到一组B.指导学生合理分工,组内成员间分担不同的角色C.给每个小组布置具有相互依赖性的任务目标D.在分发资料时,只给每个学生部分资料,让学生相互交流资料【答案】A69、在“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教学中,为了达成“比较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结构和A.提纲式板书B.表格式板书C.综合式板书D.计算式和方程式板书【答案】B70、下列选项中通过激素调节实现生命活动的是()。A.胆汁在肠道中乳化脂肪B.光反应中ATP与ADP的动态平衡C.寒冷时动物体内细胞代谢速率提高D.血液中HCO;参与酸碱平衡的调节【答案】C71、下列有关细胞代谢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气孔关闭会导致叶肉细胞中的C3含量下降B.蓝细菌对水的光解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C.光合作用产生的[H]进入线粒体中参与H2O的生成D.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是在相应的细胞器内膜上产生ATP【答案】A72、下列不属于社区学习资源的是()A.报刊与杂志B.田间与山丘C.动物园与植物园D.良种站与养殖场【答案】A73、细胞膜对物质进出细胞的控制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A74、免疫调节在维持机体稳态中有重要作用,下列属于免疫失调的是()。A.抗体与细菌毒素特导性结合B.移植的器官被细胞免疫排斥C.效应T细胞清除体内癌变细胞D.过敏原引起的特异性免疫反应【答案】D75、以下各种酶与其作用部位相匹配的是()。A.淀粉酶——肽键B.ATP水解酶——高能磷酸键C.限制酶——氢键D.解旋酶——磷酸二酯键【答案】B76、水和无机盐对生物体具有重要作用。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中的自由水向结合水转变时,生物的抗寒能力下降B.硼元素能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伸长,故甘蔗地缺硼会严重影响其产量C.哺乳动物血液中钙离子含量过高时,会出现抽搐D.严重缺铁的人容易出现乳酸中毒【答案】D77、下列选项中,内分泌腺与激素名称及化学性质对应正确的是()。A.下丘脑—抗利尿激素—脂质B.垂体—生长激素—蛋白质C.卵巢—促性腺激素—蛋白质D.胰岛A细胞—胰岛素—多肽【答案】B78、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A.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B.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相互转变C.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D.神经递质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结合【答案】D79、以下情况,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A.④⑤⑥B.③④⑤⑦C.①③④⑤⑦D.①③④⑦【答案】D80、下列有关细胞代谢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气孔关闭会导致叶肉细胞中的C3含量下降B.蓝细菌对水的光解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C.光合作用产生的[H]进入线粒体中参与H2O的生成D.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是在相应的细胞器内膜上产生ATP【答案】A81、在用果胶酶处理果泥时,为了使果胶酶能充分地催化反应,应采取的措施是()A.加大苹果泥用量B.加大果胶酶用量C.进一步提高温度D.用玻璃棒不时地搅拌反应混合物【答案】D82、教师以预先设定好的、期待的教学目标为评价标准,来衡量学生达到程度的评价称为()A.配置性评价B.效标参照评价C.常模参照评价D.诊断性评价【答案】B83、以下各种酶与其作用部位相匹配的是()。A.淀粉酶——肽键B.ATP水解酶——高能磷酸键C.限制酶——氢键D.解旋酶——磷酸二酯键【答案】B84、某版本高中生物教材中选做实验“水质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的教学要求是既要将“环境因素(水质污染)对生物的生活有影响”这一结论、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和珍爱生命与保护环境的情感教育三者结合起来,又要突出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这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特点。A.学习目标的全面性和多元性B.学习内容的综合性和开放性C.学习过程的主动性和探究性D.学习形式的多样性和自主性【答案】A85、果蝇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BB、Bb为灰身,bb为黑身。若人A.25%B.32%C.50%D.64%【答案】B大题(共18题)一、材料.某教师在“探究空气(氧气)对小鱼呼吸频率的影响”的实验教学中,设计的实验过程和得到的实验结果如下:实验准备:学生四人一组,做好组员分工和数据记录,每组一只水杯、一条小活鱼、一块玻璃板。实验步骤:1.把小活鱼放进盛水的杯内.数一数自然状态下小鱼1min鳃盖或口的开合次数。2.用玻璃板把水杯盖严,不让外界空气进入杯内,盖的时间长短视杯的大小和杯内水的多少而定。原则是杯子大些或杯内空气多些的应多盖一段时间。盖上盖的目的是让小鱼把杯内的空气(氧气)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掉。3.过一段时间再数小鱼1min鳃盖或口的开合次数。实验结果:盖上盖以后,绝大多数鱼1min鳃盖或口的开合次数都增加。结论:水中空气(氧气)含量对小鱼呼吸频率是有影响的,一般情况下,水中含氧量高鱼呼吸慢:含氧量低则鱼呼吸快。问题:(1)根据科学探究的基本原则分析该探究实验方案存在哪些问题(10分)(2)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10分)【答案】(1)根据科学探究的基本原则来进行分析,该实验探究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遵循控制变量的单一性原则和设置对照组实验。(2)针对本探究实验做如下改进:实验观察前选大小相等的两个容器,分别贴上“加玻璃板”和“不加玻璃板”的标签,向“不加玻璃板”的容器中注入清水,向“加玻璃板”的容器中注入等量的清水,并盖上玻璃板。试验时,选择两条活力相近的鱼,分别放人上述两个容器中,两个容器置于同样的条件下,避免因其他因素干扰而造成的实验结果误差。分别仔细观察各容器中鱼的各种行为表现并做好记录。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鱼在“不加玻璃板”的容器中呼吸和活动比较正常;在“加玻璃板”的容器中,呼吸频率很快,并最终死亡。进而说明空气(氧气)对小鱼的呼吸频率是有影响的。二、(材料)材料:某校教师组织学生在各自生活小区的花园中捕捉蚯蚓,然后带到学校开展“观察蚯蚓运动"的实验,不同教师设计的实验观察不同,下面是其中的两种:“观察蚯蚓的运动”实验方案1:①将蚯蚓放在糙纸上,观察它的运动,注意其身体粗细及长短的变化。②将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运动及身体的变化。③比较蚯蚓在两种情况下运动的方式和运动速度的异同点。注意:在观察过程中,应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其体表保持湿润。“观察蚯蚓的运动”实验方案2①将滤纸浸润(水越少越好),紧贴在一个装有2毫升水的大试管内壁一侧。②将一条6-10厘米的蚯蚓,放入大试管底部的水中。③将大试管向没有贴滤纸的一侧倾斜料45°,观察蚯蚓的运动情况。④将大试管向贴有滤纸的一侧倾斜45°,观察蚯蚓的运动情况。⑤比较蚯蚓在两种情况下运动方式和运动速度的异同点问题:(1)结合材料分类列出教师在实验中所使用的课程资源,并说明分类的依据。(6分)(2)如果要达到实验目的,至少还需要补充哪些实验器材。(4分)【答案】三、材料:在“种子萌发环境条件”探究活动中,某教师拟参照下列各项给予学生评价:(1)能否根据观察或生活经验提出问题,根据问题提出假设(2)能否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探究假设的实验方案,包括设计对照实验(3)能否按照试验计划准备实验材料,有步骤的进行实验(4)能否按照实验操作的规范要求完成实验(5)能否安全地使用各种实验器具(6)能否实事求是地记录和收集实验数据(7)能否分析实验数据的相关性并得出结论(8)能否在探究活动中与他人合作交流问题:(1)结合材料,从评价内容的角度,分析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法。(10分)(2)在实际教学中,评价应注意些什么(10分)【答案】(1)该探究活动中,教师重视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初中生物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逐步形成观察、归纳和发现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设计实验、调查研究、动手实验的能力,逐步形成收集和分析数据、表达和交流的能力等。教师应结合探究活动的全过程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教师还应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2)评价方式多样化:教师应注意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在具体操作时,除了采用笔试外,还要重视采用实验操作、制作设计等任务表现性方式进行评价。采用“档案夹”的形式记录学生的发展:采用“档案夹”的目的是对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全过程进行综合评价,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四、材料:“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是教材“消化和吸收”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体验入手,让学生细细咀嚼馒头,感受咀嚼中味道的变化,教师提出问题:“口腔里的什么使馒头变甜的”学生们各自猜想,有的说是因为嘴巴里有牙齿,牙齿咀嚼形成的。有的说是因为嘴巴里有舌头,舌头的搅拌形成的,有的说是因为口腔里有唾液。然后,老师让学生分组做实验,找到馒头经过咀嚼变甜的原因。问题:(1)上述材料中老师用的是什么类型的教学策略老师采用这一策略的优点有哪些(10分)(2)教师使用这种教学策略需要注意哪些要求(10分)【答案】(1)上述材料中教师用的是探究性教学策。探究式教学比较强调维持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培养学生与科学探究有关的各种技能以及对科学概念、原则和规则的理解。该策主要有以下五个优点:①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或回答问题;②保持学生的好奇心;③让学生参与需要高水平认知和技能的活动;④形成积极地对待科学的态度:⑤为学生提供具体的经验。(2)探究性学习需要结合学科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先前经验来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牢固的知识基础、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包括创造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学习能力。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课堂中的探究性学习需具有以下要求:①明确主题;②为了研究自然而培养所需要的探究能力;③培养探究未知自然的积极态度;④通过探究活动而学得的知识是科学概念而不是文字知识;⑤有效地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的科学概念。五、(材料)材料:某校教师组织学生在各自生活小区的花园中捕捉蚯蚓,然后带到学校开展“观察蚯蚓运动"的实验,不同教师设计的实验观察不同,下面是其中的两种:“观察蚯蚓的运动”实验方案1:①将蚯蚓放在糙纸上,观察它的运动,注意其身体粗细及长短的变化。②将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运动及身体的变化。③比较蚯蚓在两种情况下运动的方式和运动速度的异同点。注意:在观察过程中,应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其体表保持湿润。“观察蚯蚓的运动”实验方案2①将滤纸浸润(水越少越好),紧贴在一个装有2毫升水的大试管内壁一侧。②将一条6-10厘米的蚯蚓,放入大试管底部的水中。③将大试管向没有贴滤纸的一侧倾斜料45°,观察蚯蚓的运动情况。④将大试管向贴有滤纸的一侧倾斜45°,观察蚯蚓的运动情况。⑤比较蚯蚓在两种情况下运动方式和运动速度的异同点问题:(1)结合材料分类列出教师在实验中所使用的课程资源,并说明分类的依据。(6分)(2)如果要达到实验目的,至少还需要补充哪些实验器材。(4分)【答案】六、教材分析:本节内容站在生态系统的高度,论述了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点,生物圈与生态系统之间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生物学观点,也是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所以本节在本章中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能描述出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各自特点:②能理解并说出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查阅各种生态系统的特点,培养学生查阅、整理和分析资料和小组合作的能力:②通过阐述各种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表达、交流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分析各种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形成整体与部分相统一的观点;②通过对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的认识.培养爱护生物的情感和保护生物圈的意识。【答案】教材分析:本节内容站在生态系统的高度,论述了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点,生物圈与生态系统之间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生物学观点,也是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所以本节在本章中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能描述出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各自特点:②能理解并说出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查阅各种生态系统的特点,培养学生查阅、整理和分析资料和小组合作的能力:②通过阐述各种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表达、交流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分析各种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形成整体与部分相统一的观点;②通过对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的认识.培养爱护生物的情感和保护生物圈的意识。七、“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一节的课程标准要求为:“概述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主要内容包括:①氨基酸结构和种类;②氨基酸的脱水缩合:③蛋白质分子多样性;④蛋白质功能。(1)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2)设计一个合作学习的学习活动。【答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的种类;②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过程与方法:①尝试建立氨基酸结构通式的球棍模型(模仿水平);②使用球棍模型演示脱水缩合、肽链形成具有空问结构的蛋白质的过程(独立操作水平);③能够利用多媒体搜集相关信息,学会鉴别、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②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③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初步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2)活动目标:为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氨基酸的结构,故设计球棍模型模拟氨基酸结构的合作探究活动。特别是要形成对氨基酸空间结构的认识,为下一步理解肽链的空间结构做铺垫。活动用具:桔红色球——氢原子,黑色球——碳原子,绿色球——氧原子,蓝色球——氮原子,小铁棍——化学键.弹簧棍——碳氧双键。八、春季浮游藻类一般随着温度的升高形成以硅藻为主的群落,而后转为以绿藻为主的群落,继而转为以蓝藻为优势种的群落。问:①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角度分析,.上述藻类属于_____它们的种间关系主要表现为______。(6分)②进入春季后,湖泊中各种藻类种群环境容纳量___(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理由是___(6分)③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春季升温过程提前,而光照尚未增强,研究表明,蓝藻更适应这种高温低光照的新环境,由此推测,气候变暖对湖泊中蓝藻成为优势种的时间将___(填*提前"或“推迟”或“不变"。(3分)【答案】九、材料:在进行“爱护植被,绿化祖国”内容的教学时,某位教师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A.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及特点。B.使学生知道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C.让学生尝试设计校园绿化方案。D.通过了解我国植被严重破坏的状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E.通过了解我国植被严重破坏的现状及危害,让同学们认识到保护植被的必要性、迫切性和长期性。F.通过展示校园绿化设计方案,树立全体学生的爱绿、护绿意识,并从身边做起.自觉参加绿化祖国的各种活动。问题:(1)请对上述教学目标的表述进行评价和修改。(10分)(2)初中生物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让学生在哪些方面得到发展(10分)【答案】(1)教学目标的制定应体现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将题目中给出的教学目标分类,并注意行为动词的使用参照《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答案符合此要求即可)(2)初中生物学课程总体目标是让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领域中都有一定的发展,具体的体现如下:①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②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⑧理解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④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一十、家蚕细胞具有高效表达外源基因的能力。将人干扰素基因导入家蚕细胞并大规模培养,可以提取干扰素用于制药。(1)进行转基因操作前,需用__________酶处理幼蚕组织,以便获得单个细胞。(2分)(2)为使干扰素基因在家蚕细胞中高效表达,需要把来自eDNA文库的干扰素基因片段正确插入表达载体的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若要检测干扰素基因在家蚕中是否表达,可分别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逐步鉴定。(6分)(3)通过PCR技术可大量获取目的基因,该PCR反应体系的主要成分包含:扩增缓冲液(含Mg2+)、水、4种脱氧核糖苷酸、模板DNA、__________和__________。(4分)(4)利用生物反应器培养家蚕细胞时,贴壁生长的细胞会产生接触抑制。通常将多孔的中空薄壁小玻璃珠放入反应器中,这样可以__________,增加培养的细胞数量,也有利于空气交换。(3分)【答案】(1)胰蛋白(2)分子杂交;抗原一抗体结合(3)耐高温的DNA聚合酶(taq酶);DNA引物(4)增大表面积解析:(1)动物细胞培养时,因动物组织细胞聚合在一起,需要用胰蛋白酶进行处理,水解组织中的蛋白质,以便获得单个细胞。(2)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步骤,要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可采用分子杂交技术,要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可采用抗原一抗体杂交法。(3)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用于扩增特定的DNA片段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它可看作是生物体外的特殊DNA复制。PCR的最大特点,是能将微量的DNA大幅增加。采用PCR扩增目的基因时,其体系主要包括:扩增缓冲液(含Mg2+)、水、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模板DNA、耐高温的DNA聚合酶(taq酶)和DNA引物。(4)细胞增殖到一定程度,也就是互相挨在一起的时候,糖蛋白识别了这种信息,就会使细胞停止继续繁殖.这种现象就叫作接触抑制。通常将多孔的中空薄壁小玻璃珠放入反应器中,这样可以增大表面积,增加培养的细胞数量.也有利于空气交换。一十一、《传染病及其预防》是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介绍的是传染病的定义、流行基本环节以及预防措施。根据课标要求,学生能够:(1)说出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2)说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能够解释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饮食、生物媒介等;(3)列举说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可以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4)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如蛔虫病、绦虫病等;列举常见的细菌性传染病,如淋病、白喉、伤寒等;列举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如艾滋病、肝炎、流行性感冒、狂犬病等。本节涉及的重要概念有:“按照是否有传染性,可将疾病分为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个人的生活习惯与行为选择能对一生的健康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根据材料:(1)设计本节课的导入。(15分)(2)简述导入的结构。(15分)【答案】(1)“传染病”是一个让人讨厌的字眼,说到传染病人们就会想到生病,想到甲型流感、艾滋病等,这种心里情绪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不利的。因此,我专门设计了一个由忧到爱的情境:播放歌曲《爱在天地间》。歌中唱到:“情未了,像春风走来;爱无言,像雪花悄悄离去。彼此间我们也许不曾相识,爱的呼唤让我们在一起。在一起穿过了风和雨,在一起走来了新天地。这份情希望了人间,这份爱温暖在你我心里。”回肠荡气的旋律,把学生们带入到一个感人肺腑的情境中,正当学生们心醉其中时,顺势导人:“你知道这首歌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吗歌曲创作于2003年,这一年全国人民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抗击SARS病毒带来的非典型肺炎,取得了伟大胜利。这是人类在和传染病作斗争的历史中战胜病魔,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传染病是可防可治的,让我们用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它,掌控它!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今天这节为捍卫自己的健康、民族的健康而展开的学习中来,好吗”在这种情境中.学生的注意力及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在教师启发下又产生了不解与疑虑,探索答案的学习欲望也由此产生。(2)导入的结构:引起注意一激起动机一组织指引一建立联系。①引起注意。导入的构思与实施,要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心理活动保持在教学行为上;使与教学活动无关的甚至有害的活动能迅速得到抑制。当学生“专心”于导入活动时,才能从教学之始就得到鲜明而清晰的反应,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②激起动机。学习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认识兴趣.即求知欲。青少年对周围世界有些了解,但知之不多,因此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能滋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一方面可提出严格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说明学习这部分知识和技能的意义。只有学生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的社会意义,才能产生学习的自觉性,发出学习的极大热情,表现出听课学习的坚毅精神③组织指引。导入要给学生指明任务,安排学习进度。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定向思维,使学生有目的,有意义地开展学习。要提出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方法,例如,说明本节课是先要使问题具体化,接着做实验,再共同归纳、订正.最后结合新问题进行练习、运用。使学生对学习程序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设法保持教学重点,沿着重点环环相扣地完成教学目标。④建立联系。导人的设计,要充分了解并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要以其所知、喻其不知。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最佳的结合,就能以较少的精力和时间,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很多,教师可设计提问问题,学生逐步解答.随着答题的深入,旧知识和新知识建立了联系,从而引出新课。教师也可以通过对学生已有知识进行概括描述和启发之后,讲新课。一十二、真核生物基因中通常有内含子,而原核生物基因中没有,原核生物没有真核生物所具有的切除内含子对应的RNA序列的机制。已知在人体中基因A(有内含子)可以表达出某种特定蛋白(简称蛋白A)。回答下列问题:(1)某同学从人的基因组文库中获得了基因A,以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却未得到蛋白A,其原因是____。(3分)(2)若用家蚕作为表达基因A的受体,在噬菌体和昆虫病毒两种载体中,不选用____作为载体,其原因是____。(6分)(3)若要检测基因A是否翻译出蛋白A,可用的检测物质是____(选填“蛋白A的基因”或“蛋白A的抗体”)。(3分)(4)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为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可以说是基因工程的先导,如果说他们的工作为基因工程理论的建立提供了启示,那么,这一启示是____。(3分)【答案】(1)在基因组中获得的基因A含有内含子,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切除内含子对应的RNA序列的机制,因此大肠杆菌中基因A表达出的蛋白质与蛋白A不同(2)噬菌体;噬菌体专一性地侵染细菌.不能将目的基因导人家蚕中(3)蛋白A的抗体(4)外源DNA进入受体细胞中能正常表达(所有生物共用同一套遗传密码)解析:(1)从人基因组获得的基因A含内含子,而大肠杆菌为原核细胞.细胞中没有切除内含子对应的RNA序列的机制,因此大肠杆菌中基因A表达出的蛋白质与蛋白A不同。(2)噬菌体专一性地侵染细菌,不能将目的基因导人家蚕中。所以只能选择昆虫病毒.家蚕是昆虫的幼虫,故用昆虫病毒可将目的基因导人家蚕中。(3)检测是否翻译出蛋白质A,可采用抗原一抗体杂交的方法,蛋白质A充当抗原.选择蛋白质A抗体与其特异性结合。(4)艾弗里等人曾经在S型肺炎双球菌中分离出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分别与R型肺炎双球菌混合培养,发现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能使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型肺炎双球菌。从中知道转化的可能性.所以启示是在特定条件下,DNA片段能进入细胞,并且还能发挥原有作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一十三、材料:在进行“爱护植被,绿化祖国”内容的教学时,某位教师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A.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及特点。B.使学生知道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C.让学生尝试设计校园绿化方案。D.通过了解我国植被严重破坏的状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E.通过了解我国植被严重破坏的现状及危害,让同学们认识到保护植被的必要性、迫切性和长期性。F.通过展示校园绿化设计方案,树立全体学生的爱绿、护绿意识,并从身边做起.自觉参加绿化祖国的各种活动。问题:(1)请对上述教学目标的表述进行评价和修改。(10分)(2)初中生物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让学生在哪些方面得到发展(10分)【答案】(1)教学目标的制定应体现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将题目中给出的教学目标分类,并注意行为动词的使用参照《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答案符合此要求即可)(2)初中生物学课程总体目标是让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领域中都有一定的发展,具体的体现如下:①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②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⑧理解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④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一十四、回答问题:(1)人体肝细胞可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称为蛋白A),运出细胞后进人血液。已知内质网、核糖体和高尔基体参与了蛋白A的合成或运输,则这些细胞器在蛋白A合成和运输过程中行使功能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体的胰岛细胞中__________(含有、不含有)蛋白A基因。(6分)(2)为了研究小鼠在接受大肠杆菌碱性磷酸酶(AKP)刺激后其体内抗体水平的变化,提取大肠杆菌AKP,注射到小白鼠腹腔内,进行第一次免疫。一段时间后,检测到抗体水平达到峰值。在这个过程中,__________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的__________细胞可以产生抗体。经过一段时间后,再用大肠杆菌AKP进行第二次免疫,__________可以快速增殖、分化并产生大量抗体。上述免疫属于__________(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9分)【答案】(1)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含有(2)B;浆;记忆;特异性解析:本题考查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及特异性免疫的过程的有关内容。(1)参与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的细胞器依次是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人体的体细胞中都含有人体内的全套基因,但是其各个细胞的功能不同是细胞分化的结果。(2)抗体的产生属于体液免疫,此过程中B淋巴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产生抗体;当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记忆细胞快速、大量地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产生抗体。一十五、材料:某教师设计的“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课堂教学实录片段: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为的是我们下节课带着问题来更好地学习“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这节内容。课前我已经布置给同学们,让同学们带着问题来研究,现在我们一起来复习细胞膜的结构和特点,并讨论一下各小组的实验方案。(师生共同交流,复习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教师捎带将原生质的概念和质壁分离所发生的现象进行描述。)(一)分析学生的实验方案师:现在让我们将各小组针对不同问题的实验设计进行交流。生(小组1):我们的问题是: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是什么,是水分子从细胞内排出到细胞外还是溶液从细胞内排出细胞外所以我们的实验设计是……生(小组2):我们想知道不同浓度的溶液对质壁分离的影响,所以我们的实验设计是……生(小组3):我们研究的问题也是不同物质溶液对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产生的影响,所以我们的实验设计是…………(8分钟)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说明大家在课前的预习是有效的,但有些小组的实验设计还是有点小问题,刚才别的小组都帮你们纠正了,一会儿做实验时还要注意。师:(简要说明实验关键步骤)好!现在开始按各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2分钟)(二)学生独立实验【答案】(1)属于探究性实验。(2)准备阶段:①准备好实验材料。尽可能选择与教材要求一致的材料,并确保新鲜。②准备好实验设备、用具和药剂。实验前教师要仔细检查一遍实验设备、用具,试剂配制要严格掌握一定的浓度、纯度和数量,并注意保存;每种配好的试剂都要贴好标签,标明试剂名称、浓度和配制日期。③准备好实验教学辅助教具。使用辅助教具有利于学生尽快掌握操作技能和实验步骤的要点,辅助教具或电化教具,如PPT、录像等。④进行预试。⑤培养小助手。在实验前培养实验小助手,上课时注意发挥小助手的积极性。⑥教师要对本次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难点认真考虑,做到心中有数,并制定好相应的解决措施。实施阶段:①精心布置实验室环境,创设实验研究的良好氛围。②若是第一次学生实验,则要特别认真对待第一次实验课的教育准备工作。③精心编排实验小组,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实现学生的自我约束与管理。④教师充分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在实验时,教师要不断巡视每组的实验情况,以一个平等的参与者的姿态给学生以指导,对学生遇到的困难要及时予以适当的点拨和帮助,使每个小组的实验都能顺利进行下去。⑤教师和学生要认真做好实验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做到忙而不乱。一十六、某版本高中生物教材“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节中,“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部分的内容如下: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部分)19世纪末,欧文顿(E.Overton)曾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了上万次的实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好为红细胞膜表面积的2倍。他们由此得出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思考与讨论:1.最初认识到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是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还是通过对膜成分的提取和鉴定2.在推理分析得出结论后,还有必要对膜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吗3.磷脂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所组成的分子,磷酸“头”都是亲水的,脂肪酸“尾”都是疏水的。请运用相关化学知识,解释为什么为磷脂在空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注射泵行业发展潜力分析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年产包覆纱2000吨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议书
- 诊断用原料药行业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战略研究分析报告
- 七件套不粘锅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2025年链运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乌梅脯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2025年除草机弹簧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印刷机专用电路板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数控机床产业链布局全景梳理与招商策略建议深度研究报告
- 3D环境感知技术-深度研究
- 中国氢内燃机行业发展环境、市场运行格局及前景研究报告-智研咨询(2024版)
- 开学季初三冲刺中考开学第一课为梦想加油课件
- 《自然保护区划分》课件
- 2025年普通卷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建筑施工春节节后复工复产工作专项方案
- 学校食堂餐厅管理者食堂安全考试题附答案
- 中日合同范本
- T-CARM 002-2023 康复医院建设标准
- 《康复按摩知识》课件
- 作文纸格子信纸
- 第八版神经病学配套课件-12-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