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_第1页
专题03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_第2页
专题03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_第3页
专题03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_第4页
专题03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三: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课标要求我知道】通过了解秦朝统一、陈胜和吴广等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西汉“削藩”和尊崇儒术,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通过了解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汉武帝的大一统,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通过了解西汉末到东汉的政治、社会动荡,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产生的背景;知道这一时期的重要文化和科技成就,如司马迁与《史记》、蔡伦与造纸术、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华佗的故事等。【课本内容顺口溜】第10课秦朝完成大一统,巩固统治有措施。创立郡县后世传,急于求成且暴虐。大兴土木法律严,焚书坑儒压迫重。陈胜吴广大泽乡,揭竿而起大暴动。张楚政权陈胜建,起义最终被镇压。巨鹿之战少胜多。秦朝被灭是刘邦。楚汉之争四年多,最终刘邦得胜利。第11课刘邦长安建西汉,民不聊生战争害。休养生息轻赋税,巩固政权安民心。重视农业保生产,经济恢复国稳定。汉文帝和汉景帝,以农为本轻赋役,勤俭治国废严刑,以德化民有盛世。政治清明有发展,经济发展民安定。国家积累粮和钱,文景之治影响远。第12课汉初分封诸侯王,郡县封国有并存。七国起兵搞叛乱,景帝平叛收权利。汉武帝行推恩令,削弱地方强集权。又是刺史来监督,武帝任用董仲舒。儒家学说成正统,兴办太学定教材。铸币盐铁收国有,统一调配平物价。漠北战役败匈奴,西汉进入鼎盛时。第13课西汉后期渐腐败,外戚王莽夺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可惜改革惹事端。刘秀洛阳建东汉,巩固统治有措施。光武中兴社会安,东汉皇帝多年幼。太后外戚来专权,后有宦官被重用。交替专权恶循环,东汉王朝走衰亡。黄巾起义有张角,打击东汉影响深。第14课西域地位很重要,招募使者到西域。联大月氏打匈奴,张骞凿空通西域。被扣十年得逃脱,回到长安来复命。促进各国有往来,东西交流更频繁。丝绸之路有开通,东西往来大动脉。海上丝路也开辟,大力支持汉武帝。西域都护府设置,甘英出使到大秦。第15课最早文字在甲骨,或者简帛青铜上。简用竹木分量重,帛虽轻便价格贵。东汉出现蔡侯纸,原料易找更便宜。扁鹊发明四针法,东汉名医张仲景,写出伤寒杂病论。华佗发明麻沸散。史记作者司马迁,首部纪传体通史。张角张陵创道教,佛教传播到中国。【考点分解提分快】考点1:秦灭六国1、时间: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2、人物:秦王赢政3、过程: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4、结果: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5、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考点2:确立中央集权制度1、中央: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皇帝制度)。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三公九卿制)2、地方: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考点3:巩固统一的措施1、经济: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半两钱。2、文化: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通用文字。3、交通: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开凿灵渠。4、军事: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考点4:秦的暴政赋税沉重,农民要将三分之二的收获物上缴国家;徭役和兵役繁重;法律非常严苛,刑罚极其残酷。考点5:陈胜吴广起义1、时间:公元前209年2、地点:大泽乡3、过程:起义军攻占陈县后,陈胜建立了“张楚”政权。在秦军的强大攻势下,起义军最终被镇压下去,吴广、陈胜相继被部下杀害。4、秦的灭亡: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将秦军的主力歼灭。刘邦率军直抵秦都咸阳。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仅存在十几年。考点6:楚汉之争楚汉之争历时四年,交战双方是项羽和刘邦,刘邦取得最终胜利。考点7:西汉的建立1、时间:公元前202年2、人物:刘邦(汉高祖)3、都城:长安考点8:休养生息政策1、目的: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2、主要措施:让士兵还乡务农;将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3、作用: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考点9:文景之治1、主要措施: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将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重视“以德化民”;提倡勤俭治国。2、表现: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考点10:推恩令的实施1、背景:西汉初大量分封同姓王,地方上出现郡国并行的局面。诸侯王势力强大,地方上的豪强地主也发展起来。这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2、实施过程:采纳主父偃的建议,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使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3、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考点1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实施背景:西汉初,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很弱,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2、人物:董仲舒3、具体做法: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还在长安兴办太学。4、影响:从此,儒学居于主流和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考点12:盐铁专卖1、实施背景:私人铸币没有完全禁绝,盐铁经营权也大都掌握在豪强手中,许多富商大贾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2、具体做法: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3、影响: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考点13:北击匈奴1、著名战役:公元前119年的漠北战役,是对抗匈奴的高潮。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他们分道北上,汉军大胜。2、重要意义:匈奴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再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考点14:光武中兴1、西汉灭亡: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2、东汉建立: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3、具体举措: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考点15:外戚宦官交替专权1、出现时间:东汉中期以后2、影响: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考点16:黄巾起义184年开始,领导人为张角等,这次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考点17:张骞通西域1、西域的地理概念: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2、张骞出使西域:第一次:公元前138年,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第二次:公元前119年,张骞率领使团,走访了西域的许多国家。考点18:丝绸之路1、陆上:从长安出发,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往中亚、西亚,再到欧洲。2、海上: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考点19:对西域的管理西汉: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东汉:班超经营西域30多年,在此期间,班超还派甘英出使大秦,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考点20:造纸术的发明1、背景:纸问世之前,古人把文字刻画、书写在甲骨和简帛上面,或铸刻在青铜器物上面。2、西汉时期:人们已懂得造纸的基本方法。3、东汉: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考点21:张仲景和华佗1、张仲景:东汉名医,写成《伤寒杂病论》,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后世尊称他为“医圣”。2、华佗:东汉名医,发明了“麻沸散”;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活动姿态创编了“五禽戏”。考点22:历史巨著《史记》1、作者:司马迁2、地位: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3、内容: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考点23:道教和佛教1、道教:东汉末年在我国民间兴起,主要派别有张角创立的太平道和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2、佛教: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东汉明帝时,佛教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沙场点兵我最棒】1.(2022四川遂宁,1,2分)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创立的诸多政治制度影响深远,其中作为中国历史上运行最久远的地方行政制度,对加强中央集权和基层管理等都有极为重要作用的是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在地方上建立了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故C项正确;皇帝制、三公九卿制与“基层管理”不符,排除A、B两项;行省制是元朝创立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排除D项。2.(2020山西,2,2分)《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针对这种状况,汉初统治者实行了B.休养生息,轻徭薄赋C.“推恩令”D.盐铁官营,统一铸币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和识记基础知识的能力。题干材料的大意是西汉刚建立时,人民流离失所,田地荒废,饥荒使米价高昂,人口锐减。针对这一现象,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初统治者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轻徭薄赋”的政策,故选B项。郡县制是中央政府在地方推行的行政管理制度,秦朝时推广到全国,A项与题意不符,排除;“推恩令”和“盐铁官营,统一铸币”均是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C、D两项不符合题意,排除。3.(2022江苏扬州,1,1分)汉武帝采用主父偃之策,允许并鼓励诸侯王将王国土地再行分封给子弟,结果“藩国自析(分解)”。与此相关联的措施是A.建立郡县制答案:C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C项正确。4.(2022重庆A,3,1分)汉武帝设《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博士,后又将不治儒家五经的太常博士(官职名)一律罢黜,形成儒家独尊局面;还建立太学,培养儒生官僚。这些举措D.延续了“无为而治”思想答案:A解析根据“形成儒家独尊局面;还建立太学,培养儒生官僚”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举措有利于加强思想控制,适应了大一统王朝的需要,A正确。5.(2021福建,5,2分)下图所示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采取的经济措施。这一举措A.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C.提高了军队战斗能力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中“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加强中央控制”“收回铸币权”“盐铁国有专卖”等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采取的这些经济措施主要是为了巩固大一统,提高对国家经济的控制能力,增强中央政府的财力,所以D项正确。材料未能体现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所以A项与题干信息不符;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主要采取的是重农抑商的政策,且材料也没有体现提升商人的经济地位,所以B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材料所述是经济措施,与军队战斗能力关系不大,C项排除。6.(2022云南昆明,2,2分)东汉末年疫病大流行,张仲景目睹百姓的痛苦,“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他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编写出著名的医药学著作A.《齐民要术》B.《天工开物》C.《本草纲目》D.《伤寒杂病论》答案:D解析根据“东汉末年”“张仲景”“临床实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张仲景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编写出医药学著作《伤寒杂病论》,故D项正确。7.汉代初年“诸侯皆赋”“国所出有皆入于王”。但是到景、武时期,取消诸侯王的治民权,仅仅给他们保留“衣食租税”的经济利益。这一改革旨在()A.推进赋税改革B.推广郡县制度C.加强封建皇权D.加强中央集权答案:D解析:材料“诸侯皆赋”“国所出有皆入于王”表明,汉初诸侯王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但是到景、武时期,诸侯在政治经济上的权力都受到抑制,这有利于削弱王国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故D项正确。A、B两项仅是手段,不是目的,不符合题意;材料涉及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不是加强封建皇权,C项错误。8.据《史记》等文献资料记载,秦王朝最初设置了陇西等三十六郡,后来随着疆域的扩展又设九原等五郡。2002年出土的湖南里耶秦简提供的资料表明当时还有洞庭郡和苍梧郡。这说明()A.郡县制最早出现于秦朝B.秦朝行政区划比较随意C.文献资料历时久易讹误D.多重史料可以印证互补答案:D解析:《史记》和里耶秦简都有秦朝设置郡县的记载,这说明多重史料可以印证互补,D项正确;郡县制出现于秦朝之前,排除A项;“比较随意”和“易讹误”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B、C两项。9.一石谷物的价格在秦始皇三十一年上升至一千六百钱,楚汉战争时攀升至一万钱,至文帝时又落到数十钱。为抑制谷价波动,汉武帝推行()A.币制改革B.盐铁官营C.均输平准D.独尊儒术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为了抑制谷价波动,采取了均输平准的措施,C项正确;币制改革是将铸币权统一收归中央,盐铁官营是指由政府经营盐铁事务,与题意不符,排除A、B两项;独尊儒术是思想方面的措施,与抑制谷价波动无关,排除D项。10.下面所示是秦统一全国后的地方官职简表。从表中内容能得出的结论是()秦统一全国后的地方官职简表郡级官员县级官员乡间组织京畿郡乡亭里内史郡守县令三老亭长里魁郡丞县长有秩主爵都尉郡尉县丞啬夫监御史县尉游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