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在癌症康复治疗的常用穴位与辨证施治_第1页
针灸在癌症康复治疗的常用穴位与辨证施治_第2页
针灸在癌症康复治疗的常用穴位与辨证施治_第3页
针灸在癌症康复治疗的常用穴位与辨证施治_第4页
针灸在癌症康复治疗的常用穴位与辨证施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针灸在癌症康复治疗的常用穴位与辨证施治来源:网络作者:石青胜(一)抗癌常用穴位及其功效1、温补阳气常用穴:如关元、气海、神阙(灸)、命门、足三里等。2、补脾益肾常用穴:如足三里、脾俞、胃俞、中脘、三阴交、内关、公孙、肾俞、命门、气海、关元等。脾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促使造血功能活跃、白细胞总数增加及吞噬功能加强,对抗放的毒副反应。3、养血升白常用穴:如大椎、肾俞、关元、命门、胃俞、脾俞、肝俞、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气海、内关、太溪等。此组穴位能够兴奋骨髓造血系统,促进造血机能的恢复,提升白细胞。4、气阴双补常用穴:如足三里、三阴交、涌泉、太溪、太冲、气海、肾俞、肝俞等。此组穴位可益气养阴,生津润燥。适用于放、化疗所致的火毒内攻,阴虚内热和晚期患者阳损及阴.气血虚损等证。5、软坚化痰常用穴:如丰隆、公孙、行间、阴陵泉、鱼际、间使、合谷、外关、脾俞、肺俞等。能力等作用。6、活血化瘀常用穴:如三阴交、足三里、合谷、太冲、阳陵泉、血海、百会、大椎、脾俞、膈俞等。(二)针灸抗癌的辨证施治1、气滞血瘀证宜理气活血,化瘀消积,本证常用的针灸穴位有足三里、阳陵泉、脾俞、太溪、三阴交、内关等。2、痰湿凝聚证宜化痰祛湿,软坚散结,本证常用的针灸穴位有内关、足三里、脾俞、胃俞、中脘、三阴交、合谷、间使等。灸110;神阙用25分钟。4、气血不足证宜补养气血,本证常用的针灸穴位有足三里、内关、三阴交、阳陵泉等。运用针刺治疗,每日1次,每次留针10-15分钟。5、脏腑亏虚证宜温补脾肾,养益气血,本证常用的针灸穴位有足三里、三阴交、脾俞、太溪、内关等。运用针刺治疗,隔日1次.每次留针15—30分钟,15次为1个疗程。6、气虚血癌证宜补气化被,本证常用的针灸穴位有内关、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等。运用针刺治疗中用补法,肝区疼痛者加肝俞。里等。运用针刺治疗中用补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10—15分钟,间断捻针,每5—7天为1个疗程。温肾行水,本证常用的针灸穴位有水分、气海、足三里、1-2配合气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每日2-310—15分钟。(三)癌症的针灸止痛法70%-87%的患者有不350万人忍受着癌病的折磨,其中30%(对常见癌痛的止痛方法。脑瘤痛的针灸止痛法点刺法:点刺太阳穴出血,对颅压增高的头痛有较好的缓解作用。具体方法如下:75%可。体针法:取太阳、风池、百会、上星、合谷。每次选2-315钟,可收到迅速止痛的效果。上颌窦癌痛的针灸止痛法体针法:主穴取迎香、百会、上星、合谷。配穴取攒竹、印堂、通天、风池。每次选用1—2对穴位,中等刺激,每次留针5—10分钟。7天为1个疗程。鼻咽癌痛的针灸止癌法体针法:取巨髎透四白、合谷、支沟穴。常规皮肤消毒,快速进针,到达穴位深度,产生酸、麻、胀感。中等度刺激,留针5-10分钟.每日1次,5天为1个疗程。喉癌痛的针灸止痛法体针法:取合谷,支沟(均双侧)。皮肤常规消毒后,快速进针,得气(有酸、麻、胀感)后,中度刺激运针2分钟,留针5分钟。7天为1个疗程。甲状腺癌痛的针灸止痛法体针法:(内关穴直上0.5)10分钟。肺癌痛的针灸止痛法体针法31组,即三阳10151个疗程。食管癌痛的针灸止痛法()双双针,中度刺激,待病人有明显的酸、麻、胀感觉后,留针1天1个疗程。胃癌痛的针灸止痛法()双).每次留针10分钟。可使疼痛缓解或双。如天针灸用具,可用食指垂直点压上述151515次。肝癌痛的针灸止痛法体针法:(右锁骨中线直下,肋弓下缘2、足三里。配穴:阳陵泉、期门、章门、三阴交。一般只用一个主穴,除肝炎点外,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均取双;章门、期门局部取穴即可,每次只用2-3提插。可留针30分钟,每隔5-101次,亦可长时间留针,但要注意监护,保持体位,以免折针。每日针刺1-2次,当日第2次针刺时,不复用前穴。一般进针后,疼痛渐止,止痛维持时间可达10余小时,再发疼痛时,针刺止痛效果亦佳,留针时间长者,止痛效果更好。国内学者熊浴家用此方法治疗肝癌痛11例,均获较好的止痛效果。胆囊癌痛的针灸止痛法体针法:取足三里、三阴交(均双侧)、胆囊穴。皮肤常规消毒,快速进针,待有明显的酸、麻、胀感后,留针5分钟。每日1次,或痛时针刺。5-7天为1个疗程。胰腺癌痛的针灸止痛法体针法:取三阴交、太冲、公孙穴〔均双侧),常规皮肤消毒,快速进针,有明显的酸、麻、胀感后.留针10分钟。5—7天为1个疗程。大肠癌痛的针灸止痛法体针法:取足三里、上巨虚、蠡沟(均双侧或左侧)、五枢、维道。快速进针,待得气(即有酸、麻、胀感)后,给予中等度刺激。留针5—10分钟,5天为1个疗程。乳腺癌痛的针灸止震法体针法:取肩井、下翳风、外关、曲池穴(均患侧或双侧)。常规皮肤消毒后,快速进针,到达穴位深度时,出现酸、麻、胀感,留针10分钟,可使疼痛立即减轻或消失,若效果不明显时,加针患侧足临泣穴。每日1次,5-7天为1个疗程。宫颈癌痛的针灸止痛法体针法:()。常规皮肤消毒,快速进针,到达穴位深度,针双侧白环俞,可收迅速止痛之效。子宫体癌痛的针灸止痛法2分钟,留针10分钟,每日11个疗程。肾癌痛的针灸止痛法体针法毒后,快速进针,到达穴位深度,即有明显的酸、麻、胀感,中等刺激运针2.留针101个疗程。膀胱癌痛的针灸止痛法体针法:取三阴交(双)、中极、关元。皮肤常规消毒后,快速进针,到达穴位深度后产生酸、麻、胀感,中等度刺激,留针5-7分钟,5天为1个疗程。(四)抗癌针灸疗法的注意事项1、毫针刺法适用于肿瘤各期的治疗,其中尤以体针法效果为好,多用于肿瘤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放、化疗副反应,癌性疼痛,以及癌瘤晚期虚损症状明显者。2)“”10-30分钟,即可出针。3、针刺法国针期间,可间歇运针,以加强针感。由于癌瘤患者多正虚邪盛,毫针刺激量不宜过大,要以息者能够耐受为度。4、艾条温和灸法适用于肿瘤各期的治疗,即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施灸穴位或肿瘤部位,距皮肤2—3厘米处进行熏烤,至局部皮肤红晕、灼热为度。要特别注意,施灸时勿要烫伤息者皮肤,一般可灸10。15分钟。施灸神团穴时,艾条温和灸时间以5分钟为宜。5o6151510-15次,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五)常用穴位的部位与手法鱼际:第一掌骨中点,赤白肉际处。直刺0.5-0.8寸。商阳:食指挠侧指甲角旁约0.1寸。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合谷:手背,第一、第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直刺0.5-1寸。曲池:屈肘,成直角,当肘横纹外端与肋骨外上韶连线的中点。直刺1-1.5寸。扶突:喉结夯旁3寸,当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直刺0.5-0.8寸。迎香: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当鼻唇沟中。斜刺或平刺0.3-0.5寸。四白: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中。直刺或斜刺0.3-0.5寸不可深刺。足三里:骸骨下缘、外膝眼下3寸,胫骨嵴外一横指处。直刺1—2寸。上巨虚:足三里穴下3才。直刺1—2寸。丰隆:外踝高点上8寸,在胫腓两骨之间.直刺1—1.5寸。陷谷:足背第二、二跖趾关节后凹陷中。直刺或斜刺0.5-1寸.大白:第一跖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直刺0.5-0.8寸。公孙: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缘,赤白肉际。直刺0.6。三阴交: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直刺1—1.5寸。阴陵泉: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中。直刺1—2寸。2寸。可以简便取穴法:患者屈膝,操针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思者有膝45°1-1.5寸。后溪:握拳,第五指掌关节尺侧,横纹头赤白肉际。直刺0.5-1寸。攒竹:眉头凹陷中。平刺0.5-0.8寸。此穴禁灸。通天:承光穴后1.5寸。平刺0.3-0.5寸。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l.5寸。斜刺0.5—0.8寸。膈俞: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0.5-0.8寸。肝俞: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0.5-0.8寸。脾俞: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斜刺0.5-0.8寸。胃俞:第十二胸推棘突下,旁开1.5寸。斜刺0.5-0.8寸。肾俞: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斜刺0.5-1寸。白环俞:第四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直刺1-1.5寸。次髎:第二能后孔中,约当髂后上棘下与督脉的中点。直刺1-1.5寸。昆仑:外踝高点与跟腱之间凹陷中。直刺0.5-0.8寸。涌泉:于足底(去趾)前1/3处,足趾跖屈时呈凹陷。直刺0.5-1寸。太溪:内踝高点与跟腱之间凹陷中。直刺0.5-l寸。郄门:腕横纹上5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直刺0.8-1.2寸。3寸.0.5-1寸。2寸.0.5-1寸。外关:腕背横纹上2寸,桡骨与尺骨之间。直刺0.5—1寸。支沟:腕背横纹上3寸,桡骨与尺骨之间。直刺0.8—1.2寸。三阳络:支沟穴上1寸,桡骨与尺骨之间。直刺0.8-1.2寸。翳风:乳突前下方,平耳垂后下缘的凹陷中。直刺0.8-1.2寸。风池: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凹陷中,平风府穴处。针尖微下,向鼻尖斜刺0.8—1.2寸,或平刺透风府穴。带脉:第十一肋端直下平脐处。直刺1—1.5寸。五枢:在侧腹,髂前上棘之前0.5寸,约平脐下3寸处。直刺1-1.5寸.维道:五枢穴前下0.5寸。直刺或向前下方斜刺1-1.5寸。阳陵泉:肋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直刺l-1.5寸.太冲:足背,第一、二历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直刺0.5-0.8寸。蠡沟:内踝高点上5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平刺0.5-0.8寸。章门:第十一肋端。直刺0.8-1寸。期门:乳头直下,第六肋间隙。斜刺或平刺0.5—0.8寸.命门:第二腰椎棘突下。向上斜刺0.5-1寸。百会: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可简便定位:耳尖直上,头顶正中。平刺0.5—0.8寸。上星:前发际正中直上l寸。平刺0.5-1寸:中极:脐下4寸。直刺l—1.5寸。关元:脐下3寸。直刺l—2寸。气海:脐下1.5寸。直刺1—2寸。神阙:脐的中间。因消毒不便,所以一般不针,多用艾条或艾炷隔盐灸.水分:脐上1寸。直刺1-2寸。中脘:脐上4寸。直刺1—1.5寸。廉泉:舌骨体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