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训练古代散文阅读页_第1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训练古代散文阅读页_第2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训练古代散文阅读页_第3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训练古代散文阅读页_第4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训练古代散文阅读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文言文阅读训练

——古代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李斯论(清)姚鼐苏子瞻谓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是不然。秦之乱天下之法,无待于李斯,斯亦未尝以其学事秦。秦之中叶,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商鞅教孝公燔《诗》、《书》,明法令,设告坐之过,而禁游宦之民。因秦国地形便利,用其法,富强数世,兼并诸侯,迄至始皇。始皇之时,一用商鞅成法而已,虽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乱,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为之而不厌。何也?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矣,其后世所习以为善者也。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非是不足以中侈君张吾之宠。是以尽舍其师荀卿之学,而为商鞅之学;扫去三代先王仁政,而一切取自恣肆以为治,焚《诗》、《书》,禁学士,灭三代法而尚督责,斯非行其学也,趋时而已。设所遭值非始皇、二世,斯之术将不出于此,非为仁也,亦以趋时而已。君子之仕也,进不隐贤;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即有学识甚当,见其君国行事,悖谬无义,疾首嚬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导誉于朝庭之上,知其不义而劝为之者,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知其将丧国家而为之者,谓当吾身容可以免也。且夫小人虽明知世之将乱,而终不以易目前之富贵,而以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固有终身安享荣乐,祸遗后人,而彼宴然①无与者矣。嗟乎!秦未亡而斯先被五刑夷三族也,其天之诛恶人,亦有时而信也邪!且夫人有为善而受教于人者矣,未闻为恶而必受教于人者也。荀卿述先王而颂言儒效,虽间有得失,而大体得治世之要。而苏氏以李斯之害天下罪及于卿,不亦远乎?行其学而害秦者,商鞅也;舍其学而害秦者,李斯也。商君禁游宦,而李斯谏逐客②,其始之不同术也,而卒出于同者,岂其本志哉!宋之世,王介甫以平生所学,建熙宁新法,其后章惇、曾布、张商英、蔡京之伦,曷尝学介甫之学耶?而以介甫之政促亡宋,与李斯事颇相类。夫世言法术之学足亡人国,固也。吾谓人臣善探其君之隐,一以委曲变化从世好者,其为人尤可畏哉!尤可畏哉![注释]①宴然:安闲的样子。②谏逐客:秦始皇曾发布逐客令,驱逐六国来到秦国做官的人,李斯写了著名的《谏逐客书》,提出了反对意见。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非是不足以中侈君张吾之宠中:符合灭三代法而尚督责尚:崇尚知其不义而劝为之者劝:鼓励而终不以易目前之富贵易:交换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因秦国地形便利不如因普遇之设所遭值非始皇、二世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且夫小人虽明知世之将乱不亦远乎且夫小人虽明知世之将乱不亦远乎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1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而大体得治世之要而以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以委曲变化从世好者12.下列各句中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苏轼认为李斯以荀卿之学辅佐秦朝行暴政,致使天下大乱,作者则认为李斯是完全舍弃了荀子的说学,李斯的做法只不过是追随时势罢了。作者由论李斯事秦进而泛论人臣事君的问题,强调为臣者对于国君的“悖谬无义”之政,不应为自身的富贵而阿附甚至助长之。此文主旨在于指出秦行暴政是君王自身的原因,作者所论的不可“趋时”,“中侈君张吾之宠”的道理,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文章开门见山,摆出苏轼的观点,然后通过对秦国发展历史的分析,驳斥了苏说的谬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论证严密,逐层深入,是一篇典范的史论。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小题3分)(1)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矣译文:(2)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译文:(3)其始之不同术也,而卒出于同者,岂其本志哉译文:(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一14题。送徐无党南归序欧阳修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渐尽泯灭而已。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也。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修于身者,无所不获;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施于事矣,不见于言可也。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见于言,亦可也。孔子弟子,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语者矣。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予读班固艺文志,唐四库书目,见其所列,自三代秦汉以来,著书之士,多者至百余篇,少者犹三四十篇,其人不可胜数;而散亡磨灭,百不一、二存焉。予窃悲其人,文章丽矣,言语工矣,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也。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①,而忽然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东阳徐生,少从予学为文章,稍稍见称于人。既去,而与群士试于礼部,得高第,由是知名。其文辞日进,如水涌而山出。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选自《居士集》)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逾远而弥存也弥:久长不见于言可也言:著作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荣华:茂盛稍稍见称于人稍稍:渐渐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归于腐坏渐尽泯灭而已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而散亡磨灭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亦因以自警焉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13.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修于身者,无所不获:只要修于身,就能施于事,见于言。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建立个人功业,往往受社会环境条件的限制。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行文传世,往往受到个人天赋能力的限制。今之学者,……皆可悲也:以竭尽文辞技艺求不朽,悲哀在于其舍本逐末。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作者感慨于当时学者“立言传世以求不朽”的世风,强调了“修身为本,精神不朽”观点,具有振聋发聩的警示作用。颜回无甚功和言,竟然受当世和后世如此推崇。文章以此为例,有力地说明了君子务本,修身立德,精神不朽的道理。文中用“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来比工丽文辞,意在说明立言是不能传世永存的,尽心于文字是可悲的。文末“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一句,意味深长,增添了劝诫的力量,更激励人自省自醒。15.完成下面两题。(8分)(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①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译:②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译:。(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自予初识贞甫,时贞甫年甚少,读书马鞍山浮屠之偏。及予娶王氏,与贞甫之妻为兄弟,时时过内家相从也。予尝入邓尉山中,贞甫来共居,日游虎山、西崦上下诸山,观太湖七十二峰之胜。嘉靖二十年,予卜居安亭。安亭在吴淞江上,界昆山、嘉定之壤,沈氏世居于此。贞甫是以益亲善,以文字往来无虚日。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盖予屏居江海之滨,二十年间,死丧忧患,颠倒狼狈,世人之所嗤笑,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以与之上下。至于一时富贵翕吓,众所观骇,而贞甫不予易也。嗟夫!士当不遇时,得人一言之善,不能忘于心,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此贞甫之没,不能不为之恸也。贞甫之为人伉厉,喜自修饰。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词色。遇事激昂,僵仆无所避。尤好观古书,必之名山及浮屠、老子之宫。所至扫地焚香,图书充几。闻人有书,多方求之,手自抄写,至数百卷。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于古而未已也。不幸而病,病已数年,而为书益勤。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而竟以病死,悲夫!初,予在安亭,无事,每过其精庐,啜茗论文,或至竟日。及贞甫没而予复往,又经兵燹之后,独徘徊无所之,益使人有荒江寂寞之叹矣。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年四十有二。可悲也已!铭曰:天乎命乎不可知,其志之勤而止于斯!(归有光《沈贞甫墓志铭》)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以予之穷于世穷:贫穷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了:全然而贞甫不予易也易:轻易予甚畏其志畏:畏惧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其志之勤而止于斯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此贞甫之没,不能不为之恸也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及予娶王氏,与贞甫之妻为兄弟B.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C.为人伉厉,喜自修饰D.又经兵燹之后,独徘徊无所之14.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归有光,明代后期散文家,他继承了西汉和唐宋散文的优良传统,反对当时浮饰雕琢的文风。本文和《项脊轩志》都显得文笔质朴简洁,情感真挚动人。作者以自己同沈贞甫的交谊为线索,简要记叙两人从初识到交厚的过程,重点介绍贞甫的身世以及他的为人和为学。最后简介其卒年,并以铭文作结。文章在平实质朴的记叙中,揭示了贞甫为人耿直,交友诚笃,鄙弃趋炎附势,抵制浮躁学风的性格特点。这正是平凡读书人的不平凡之处。本文记叙和抒情紧密结合:自己狼狈不堪却受敬重,失知音,不能不恸;畏其志,忧其力,而竟以病死,不能不悲;昔同啜茗论文,今独处寂寞,不能不叹最后赞其勤学不倦,至死方休的精神。15.翻译与断句(8分)(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①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译文:②士当不遇时,得人一言之善,不能忘于心,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译文:(2)为下面一段话中划线处断句并加以恰当的标点。(3分)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张益州①画像记苏洵至和元年秋,蜀人传言,有寇至边,边军夜呼,野无居人。妖言流闻,京师震惊。万命择帅,天子曰:“毋养乱,毋助变,众言朋兴,朕志自定。外乱不作,变且虽起,既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朕一二大吏,孰为能处兹文武之间,其命往抚朕师。”乃推曰:“张公方平其人。”天子曰:“然。”公以亲辞。不可,遂行。冬十一月至蜀。至之日,归屯军,撤守备,使谓郡县:“寇来在吾,无尔劳苦。”明年正月朔②旦,蜀人相庆如他日,遂以无事。又明年正月,相告留公像于净众寺,公不能禁。眉阳苏洵言于众曰:“未乱,易治也,既乱,易治也。有乱之萌,无乱之形,是谓将乱。将乱难治;不可以有乱急,亦不可以无乱弛。惟是元年之秋,如器之敧,未坠于地。惟尔张公,安坐于其旁,颜色不变,徐起而正之。既正,油然而退,无矜容。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尔张公。尔繄③以生,惟尔父母。且公尝为我言:'民无常性,惟上所待。人皆曰:蜀人多变,于是待之以待盗贼之意,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重足屏息之民,而以砧斧④令,于是民始忍以其父母妻子之所仰赖之身,而弃之于盗贼,故每每大乱。夫约之以礼,驱之以法,惟蜀人为易。至于急之而生变,虽齐鲁亦然。吾以齐鲁待蜀人,而蜀人亦自以齐鲁之人待其身。若夫肆意于法律之外,以威劫齐民⑤,吾不忍为也'。呜呼!爱蜀人之深,待蜀人之厚,自公而前,吾未始见也。”皆再拜稽首,曰:“然”。苏洵又曰:“公之恩,在尔心,尔死,在尔子孙,其功业在史官,无以像为也。且公意不欲,如何?”皆曰:“公则何事于斯,虽然,于我心有不释焉。今夫平居闻一善,必问其人之姓名,与其邻里之所在,以至于其长短大小美恶之状。甚者,或诘其平生所嗜好,以想见其为人,而史官亦书之于其传。意使天下之人,思之于心,则存之于目。存之于目,故其思之于心也固。由此观之,像亦不为无助。”苏洵无以诘,遂为之记。(选自《古文观止》,有删节)[注]①张益州:古人往往称官吏,张方平为益州太守,故称“张益州”。②朔:农历每月初一日。③繄:yi,犹“实”。④砧斧:是古代的刑具,这里代指严刑竣法。⑤齐民:齐等的民众,指无辜的善良百姓。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威劫齐民A•以威劫齐民故其思之于心也固重足屏息之民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劫:抢劫,掠夺固:长久,久远息:气息,出气绳:管束,处置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①待之以待盗贼之意,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②无恒产而有恒心者①孰为能处文武之间,其命往抚朕师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乐也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①以威劫齐民,吾不忍为也为鱼肉,何辞为②非挟太山以超北①又不可以武竟故王之不王②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张益州治蜀,反对施行严刑竣法。他认为,施行严刑竣法只会使百姓沦为与盗贼为伍,酿成大乱;反之,用礼义、法律来教化、差使百姓,那么蜀人是很容易管理的。作者认为,爱惜蜀人如此深切,对待蜀人如此厚道,在张公之前,自己还未曾见过;即使不用画像,张公的恩情也会世世代代记在蜀人的心中。张益州是“为天下牧小民不倦”的封建官吏的形象,他有文治武功之才,采取安抚办法宽政爱民,使之安居乐业,博得人心。张益州在蜀地发生祸乱,“京师震惊”之际,临危受命,赶赴蜀地。由于措施得当,祸乱很快被平息,“蜀人相庆如他日”,从此,蜀地相安无事。11.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有乱之萌,无乱之形,是谓将乱。将乱难治;不可以有乱急,亦不可以无乱弛。(4分)译文:(2)既正,油然而退,无矜容。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尔张公。(3分)译文:(3)夫约之以礼,驱之以法,惟蜀人为易。至于急而生变,虽齐鲁亦然。(3分)译文:(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柳宗元得杨八书,知足下遇火灾,家无余储。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盖将吊而更以贺也。道远言略,犹未能穷知其状。若果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足下勤奉养,乐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也。今乃有焚炀赫烈①之虞,以震骇左右②,而脂膏滫瀡③之具,或以不给,吾是以始而骇也。凡人之言皆曰:“盈虚倚伏,去来之不可常。”或将大有为焉,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斯道辽阔诞漫④,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是以中而疑也。以足下读古人书,为文章,善小学,其为多能若是,而进不能出群士之上,以取显贵者,盖无他焉。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有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出诸口,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一出口,则嗤嗤者以为得重赂。仆自贞元十五年,见足下之文章,蓄之者盖六七年,未尝言;是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非特负足下也。及为御史、尚书郎,自以幸为天子近臣,得奋其舌,思以发明足下之郁塞;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仆良恨修己之不亮(“亮”通“谅”,诚实,信实),素誉之不立,而为世嫌之所加,常与孟几道言而痛之。乃今幸为天火之所涤荡,凡众之疑虑,举为灰埃。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而足下之才能,乃可以显白而不污;其实出矣,是祝融回禄之相吾子也。则仆与几道十年之相知,不若兹火一夕之为足下誉也。宥而彰之,使夫蓄于心者,咸得开其喙;发策决科者,授予而不栗。虽欲如向之蓄缩⑤受侮,其可得乎!于兹吾有望于尔,是以终乃大喜也。古者列国有灾,同位者相吊。许不吊灾,君子恶之。今吾之所陈若是,有以异乎古,故将吊而更以贺也。颜曾之养,其为乐也大矣,又何阙焉!足下前要仆文章古书,极不忘,候得数十篇并往耳。吴二十一武陵来,言足下为“醉赋”及“对问”,大善,可寄一本。仆近亦好作文,与在京都时颇异,思与足下辈言之,桎梏甚固,未可得也。因人南来,致书访死生,不悉。宗元白。(选自《古文观止》)注释:①焚炀赫烈:大火烧得很猛烈。②左右:本指仆役,这里指王参元。③脂膏滫瀡:脂膏,即脂肪;滫瀡,即米汤。④诞漫:荒诞。⑤蓄缩:本指工作消极,此指畏忌人言。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有群小之愠愠:怨恨B.举为灰埃举:全部C.宥而彰之彰:明显D.斯道辽阔诞漫道:道理9.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①因人南来,致书访死生/②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①或将大有为焉/②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①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②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哉?①今吾之所陈若是,有以异乎古/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10.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贺进士王参兀失火书》名为书信,实际是一篇议论文。作者借王参兀失火之事,反映了“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这一发人深思的现象。在这封书信中,柳宗兀借祝贺王参兀家失火,赞扬了王参兀的人品才能,抨击了小人当道、积毁销骨、社会积弊丛生的现实,揭示了制度扼杀人才这一严峻的社会问题。柳宗元祝贺的其实并不是王参元家失火,而是祝贺王参元可以因失火而得以施展才华,他的“贺”就是“吊”,是对王参元的宽慰和祝福。柳宗元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主将,强调文章要有思想,为社会服务。他的《捕蛇者说》就是典型的例子。而《贺》文除此之外,还渗透了“祸福相倚”等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11.把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足下勤奉养,乐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也。(4分)译文:(2)乃今幸为天火之所涤荡,凡众之疑虑,举为灰埃。(3分)译文:(3)其实出矣,是祝融回禄之相吾子也。(3分)译文:(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示季子懋修书张居正汝幼而颖异,初学作文,便知门路,吾尝以汝为千里驹。即相知诸公见者,亦皆动色相贺曰:“公之诸郎,此最先鸣者也。”乃自癸酉科举之后,忽染一种狂气,不量力而幕古,好矜己而自足.顿失邯郸之步,遂至匍匐而归。丙子之春,吾本不欲求试,乃汝诸兄盛来劝我,谓不宜挫汝锐气,不得已黾勉从之,竟致颠蹶。艺本不佳,于人何尤?然吾窃自幸日:“天其或者欲厚积而钜发之也。”又意汝必惩再败之耻,而俯首以就矩镬也。岂知一年之中,愈作愈退,愈激愈颓。以汝为质不敏耶?固未有少而了了,长乃懵懵者;以汝行不力耶?固闻汝终日闭门,手不释卷。乃其所造尔尔,是必志骛于高远,而力疲于兼涉,所谓之楚而北行也!欲图进取,岂不难哉!夫欲求古匠之芳躅,又合当世之轨辙,惟有绝世之才者能之,明兴以来,亦不多见。吾昔童稚登科,冒窃盛名,妄谓屈宋班马,了不异人,区区一第,唾手可得,乃弃其本业,而驰骛古典。比及三年,新功未完,旧业已芜。0追忆当时所为,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甲辰下第,然后揣己量力,复寻前辙,昼作夜思,殚精毕力,幸而艺成。然亦仅得一第止耳,犹未能掉鞅文场,夺标艺苑也。今汝之才,未能胜余,乃不俯寻吾之所得,而蹈吾之所失,岂不谬哉!吾家以诗书发迹,平生苦志励行,所以贻则于后人者,自谓不敢后于古之世謇名德。固望汝等继志绳武,益加光大,与伊巫之俦,并垂史册耳!岂欲但

窃一第,以大吾宗哉!吾诚爱汝之深,望汝之切。不意汝妄自菲薄,而甘为辕下驹也。今汝既欲我置汝不问,吾自是亦不敢厚责于汝矣!但汝宜加深思,毋甘自弃。假令才质驽下,分不可强;乃才可为而不为,谁之咎与!己则乖谬,而使诿之命耶,惑之甚矣!且如写字一节,吾呶呶谆谆者几年矣,而潦倒差讹,略不少变,斯亦命为之耶?区区小艺,岂磨以岁月乃能工耶?吾言止此矣,汝其思之!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平生苦志励D.B.平生苦志励D.固望汝等继志绳②度我②欲人之无惑也难②尔其无忘乃②夫夷以近,则游行苦:劳苦C.所以贻则于后人者贝V:家规武绳:继承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①乃才可为而不为至军中,公乃人①所渭之楚而北行也矣①吾言止此矣,汝其思之父之志①吾尝以汝为千里驹者众1O.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本文是张居正写给他最小的儿子的一封书信,帮助儿子总结科举考试失利的原因。张居正认为儿子两次科考失利,都是因为好高骛远,贪多务得,用力不专的缘故。张居正以自己走过来的经验教训教育儿子,鼓励儿子努力改正自己学习上的缺点。D.张居正认为儿子自幼聪颖且自大自狂,慕古不成便自暴自弃,及时劝勉能成大器。11.把第1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今追忆当时所为,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4分)文:(2)吾诚爱汝之深,望汝之切,不意汝妄自菲薄,而甘为辕下驹也。(6分)译文:(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战国策目录序曾巩

刘向所定《战国策》三十三篇,《崇文总目》称第十一篇者阙。臣访之士大夫家,始尽得其书,正其误谬,而疑其不可考者,然后《战国策》三十三篇复完。叙曰:向叙此书,言“周之先,明教化,修法度,所以大治;及其后,谋诈用,而仁义之路塞,所以大乱”;其说既美矣。卒以谓“此书战国之谋士,度时君之所能行,不得不然”;则可谓惑于流俗,而不笃于自信者也。夫孔、孟之时,去周之初已数百岁,其旧法已亡,旧俗已熄久矣;二子乃独明先王之道,以谓不可改者,岂将强天下之主后世之所不可为哉?亦将因其所遇之时,所遭之变,而为当世之法,使不失乎先王之意而已。二帝、三王之治,其变固殊,其法固异,而其为国家天下之意,本末先后,未尝不同也。二子之道如是而已。盖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此理之不易者也。故二子者守此,岂好为异论哉?能勿苟而已矣。可谓不惑于流俗而笃于自信者也。战国之游士则不然。不知道之可信,而乐于说之易合。其设心,注意,偷为一切之计而已。故论诈之便而讳其败,言战之善而蔽其患。其相率而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胜其害也;有得焉,而不胜其失也。卒至苏秦、商鞅、孙膑、吴起、李斯之徒,以亡其身;而诸侯及秦用之者,亦灭其国。其为世之大祸明矣;而俗犹莫之寤也。惟先王之道,因时适变,为法不同,而考之无疵,用之无弊。故古之圣贤,未有以此而易彼也。或曰:“邪说之害正也,宜放而绝之。此书之不泯,其可乎?”对曰:“君子之禁邪说也,固将明其说于天下,使当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从,然后以禁,则齐;使后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为,然后以戒,则明;岂必灭其籍哉?放而绝之,莫善于是。是以孟子之书,有为神农之言者,有为墨子之言者,皆着而非之。至此书之作,则上继春秋,下至楚之起,二百四十五年之间,载其行事,固不可得而废也。”此书有高诱注者二十一篇,或曰三十二篇,《崇文总目》存者八篇,今存者十篇云。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崇文总目》称第十一篇者阙阙:损伤岂将强天下之主以后世之所不可为哉强:强迫偷为一切之计而已偷:苟且然后以禁,贝V齐齐:一致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以其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师者,所以传以其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师者,所以传而余亦悔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亦将因其所遇之时、所遭之变而为当世之法盖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道受业解惑也则此书之不泯,其可乎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11.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分别表明作者“崇先王之道”“抑谋诈之术”观点的一组是(3分)①故二子者守此,岂好为异论哉?及其后,谋诈用,而仁义之路塞,所以大乱B•①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故论作之便而讳其败,言战之善而蔽其患①是以孟子之书,有为神农之言者,有为墨子之言者,皆著而非之其相率而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胜其害也①惟先王之道,因时适变,为法不同,而考之无疵,用之无弊②而诸侯及秦用之者亦灭其国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从第二段可以看出,刘向认识到了“谋诈”之害,但是他又为战国时的谋士们开脱,认为在当时形势下,他们不能不那么做。而作者不同意刘向的后一观点。第三段以孔孟为例,有力地否定了刘向“不得不然”的观点。孔孟与策士们生活于相同的年代,却能阐明先王的治国之道,看来并不是非用“谋诈”之术不可。作者认为《战国策》宣扬“谋诈”之术,而邪说会危害正道,所以应该把它废弃禁绝;但考虑到它的史料非常丰富,又认为不能毁掉。作者尽管与刘向意见相左,但依然能客观地肯定刘向的长处,遗词十分委婉,充分表现了对前代学者的尊重。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能勿苟而已矣。可谓不惑乎流俗而笃于自信者也。译文:(2)其为世之大祸明矣;而俗犹莫之寤也。译文:(3)放而绝之,莫善于是。译文:(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新雨山房记(明)宋濂诸暨为绍兴属邑,与婺邻。国初得婺时伐伪吴张氏①,相持未决,兵守诸暨界上。张氏恃诸暨为藩篱,乘间出兵侵掠,两军屠戮无虚时。故诸暨被兵特甚,崇甍巨室,焚为瓦砾灰烬;竹树花石,伐断为楼橹戈砲②樵薪之用。民惩其害,多避深山大谷间,弃故址而不居。过者伤之。今国家平定已十余年,生民各安其业,吾意其中必有修饬室庐以复盛时之观者,未之见。今年,邑士方伯修为余称:其友张君仁杰,居诸暨北门之外,故宅昔已毁。及兵靖事息,始辟址夷秽,创屋十余楹。旁植修竹数百,四时之花,环艺左右,琴床、酒炉、诗画之具,咸列于室。仁杰未乱时稍有禄食,至今郡县屡辟之,辄辞不赴,以文墨自娱,甚适,号其室曰“新雨山房”,愿得余文记之。一室之废兴,为事甚微,然可以占世之治乱、人之劳逸,非徒然也。方兵戈之殷,人有子女金帛惧不能保,虽有居室,宁暇完葺而知其安乎?糗粮刍茭③之需,叫号征逮者填于门,虽有花木之美、诗酒之娱,孰能乐之乎?今仁杰获俯仰一室,以察时物之变,穷性情之安,果谁使然也?非上之人拨乱致治之功耶?自古极治之时,贤且能者运于上,陇亩之民相安于下而不知其所由。然饫饱歌乎④,秩然成文,成周盛时之诗是也。安知今不若古之时耶?仁杰其试为之。余他日南归,驾小车过北门,求有竹之家而问焉。仁杰尚歌以发我,余当鼓缶而和焉。注:①吴张氏:元末张士诚举兵抗元自立为吴王,后与朱元璋对峙。楼橹:军中所建用于瞭望攻守的高台。戈砲,此处泛指兵器。糗粮刍茭:借指军需品。饫饱歌乎:饱足后歌啸。歌以发我:歌啸以引发我的兴致。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故诸暨被兵特甚被:遭遇,遭受。民惩其害,躲避深山大谷间惩:惩办、惩罚。始辟址夷秽,创屋十馀楹夷:清除、锄去。方兵戈之殷,人有子女金帛,惧不能保殷:深重、酷烈。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崇甍巨室,焚为瓦砾灰烬今年,邑士方伯修为余称琴床、酒炉、诗画之具,咸列于室陇亩之民相安于下而不知其所由生民各安其业仁杰其试为之求有竹之家而问焉余当鼓缶而和焉11.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证明张仁杰乱后“甚适”的一组是未乱时稍有禄食②至今郡县屡辟之,辄辞不赴,以文墨自娱号其室曰“新雨山房”,愿得余文记之今仁杰获俯仰一室,以察时物之变,穷性情之安饫饱歌乎,秩然成文⑥仁杰尚歌以发我①②④B.①⑤⑥C.②③④D.③⑤⑥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元末明初朱元璋与张士诚的争夺给百姓们带来深重的灾难,当时经过诸暨一带的人都为之伤感。张仁杰在易代之后不与新朝合作,拒绝了郡县的征辟,宁可归隐田园诗酒自娱以终天年。作者认为小可以喻大,透过一人一室的废兴盛衰,能看到社会的治乱和百姓的劳逸。作者认为古往今来世之大治都是帝王贤臣拨乱之功,至于百姓只是相安升平,并不明白天下治乱之由。13.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线的三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10分)(1)吾意其中必有修饬室庐以复盛时之观者,未之见。译文:译文:(2)旁植修竹数百,四时之花,环艺左右译文:(3)虽有居室,宁暇完葺而知其安乎?译文:(九)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让县自明本志令曹操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几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忤诸常侍,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去官之后,年纪尚少,顾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含,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后征为都尉,迁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而遭值董卓之难,兴举义兵。是时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损,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兵多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故汴水之战数千,后还到扬州更募,亦复不过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后领兖州,破降黄巾三十万众。又袁术僭号于九江,下皆称臣,名门日建号门,衣被皆为天子之制,两妇预争为皇后。志计已定,人有劝术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答言:“曹公尚在,未可也。”后孤计禽其四将,获其人众,遂使术穷亡解沮,发病而死.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又身,足垂于后。幸而破绍,枭其二子。又刘表自以为宗室,包藏好心,乍前乍却,以观世事,据有当州。孤复定之,遂平天下。身为宰相,人臣之责已极,意望已过矣。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用室也。《论语》云:“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矣。”夫能以大事小也。音乐毅走赵,赵玉欲与之图燕,乐毅伏而垂泣,对曰:“臣事昭王,犹事大王;臣若获戾,放在他国,没世然后已,不忍谋赵之徒隶,况燕后嗣乎?”胡亥之杀蒙恬也,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己今臣将兵三十余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孤祖父以至孤身皆当亲重之任可谓见信者矣以及子桓兄弟①共于三世矣。(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有删节)【注】子桓兄弟:指曹丕、曹植等:曹丕字子桓。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顾视同岁中顾:照顾B.兴举义兵举:发动C•妄相忖度度:猜测D•昔乐毅走赵走:投奔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意义和用法与文中“夫能以大事小也”相同的一项是(3分)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B.0削同争,以趋于亡C.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也D.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7.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曹操的志向高洁的一组是()(3分)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忤诸常侍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所以然者,兵多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设使国家无有孤。灭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①④⑥B.③④⑤C.②④⑤②④⑥8.下列各句中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曹操叙述自己起初只想做一个好郡守;世道混乱,便想隐居乡下,读书射猎;后兴兵讨伐董卓,并且得到了很多兵马。在文中曹操历数自己的功绩,历陈古人行事,并以周公自况,申明自己功功业虽大,但无代汉自立之心。在文中,作者提到每次阅读有关乐毅和蒙恬的书,没有不感动得悲伤流泪的。很真切地表明了自己忠于汉室的决心。D•文章用质朴、坦率、沉着的语言直剖胸襟,毫不矫情作态,故读来亲切感人。充分显干了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及军事家的过人胆识和非凡气概。9.断句、翻译(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孤祖父以至孤身皆当亲重之任可谓见信者矣以及子桓兄弟过于三世矣(2)请把上面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译文:②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译文:(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答吕翌山人书

韩愈愈白:惠书责以不能如信陵执辔者。夫信陵,战国公子,欲以取士声势倾天下而然耳。如仆者,自度若世无孔子,不当在弟子之列。以吾子始自山出,有朴茂之美意,恐未砻磨以世事。又自周后文弊,百子为书,各自名家,乱圣人之宗,后生习传,杂而不贯,故设问以观吾子。其已成熟乎,将以为友也;其未成熟乎,将以讲去其非而趋是耳。不如六国公子有市于道者也。方今天下入仕,惟以进士、明经及及卿大夫之世耳。其人率皆习熟时俗,工于语言,识形势,善候人主意。故天下靡靡,日入于衰坏,恐不复振起。务欲进足下趋死不顾利害去就之人于朝,以争救之耳;非谓当今公卿间无足下辈文学知识也。不得以信陵比。然足下衣破衣,系麻鞋,率然叩吾门;吾待足下,虽未尽宾主之道,不可谓无意者。足下行天下,得此于人益寡。乃遂能责不足于我,此真诚仆所汲汲求者。议虽未中节,其不肯阿曲以事人灼灼明矣。方将坐足下三浴而三熏之,听仆之所为,少安无躁。愈顿首。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又自周后文弊弊:衰坏B•各自名家名:作动词用,即“称”意思工于语言工:擅长将以讲去其非而趋是耳是:这样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①以吾子始自山出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①其已成熟乎②其孰能讥之乎①方将坐足下三浴而三熏之②泉涓涓而始流①乃遂能责不足于我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自度若世无孔子,不当在弟子之列:自我衡量如果世上没有孔子,就不应当有学生排列眼前,意为没有资格招收学生教授学业。不如六国公子有市于道者也:我不能像六国时候那些贵族公子们那样把道义进行交易买卖,作者把自己与六国公子相比,强调自己交友收徒的目的在于传习圣人之道。议虽未中节,其不肯阿曲以事人者灼灼明矣:吕翌的议论虽然不够恰当,然而能够指责自己的缺失,已可证明不是阿意曲从之流。为此,作者才打算善待他、举荐他。务欲进足下趋死不顾利害去就之人于朝,以争救之耳:我想要极力引进您这样能够无所畏惧、不顾个人得失和仁途进退的人到朝廷上去,来进行斗争和补救时弊罢了。由此可见,作者十分欣赏那些拥有正直独立人格的人,希望他们能够改变官场钻营吹拍、随风靡倒的风气,来稳定时局。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这是写给吕翌山人的一封回信。山人,处在山野之人,指隐士。唐朝不做官的知识分子自称山人的甚多。然而这位吕翌山人想来还是渴望进入仕途的。从这封信中看,吕翌曾经去拜见过韩愈,当是有所干求的。韩愈在古文运动中是以乐于提携后进、团结同道著名的,曾和不少人建立师生关系。本文最后作者说要吕翌安心等待,意为准备好好地接待他、举荐他,更可见这种光明磊落的风度。文中就吕翌的不正确看法进行深刻的分析,对腐败的社会风气了严厉的批判,大力地标举了正直独立的人格。辞正义严而语气婉转恳切,反复抑扬而气势充沛。文中对官场“善候人主意”虽然痛心疾首,但还是可见作者在屡经直言遭祸之后,锐气豪情大大衰减、大不如前。15.请完成下面两题。(8分)(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夫信陵,战国公子,欲以取士声势倾天下而然耳。译文:非谓当今公卿间是无足下辈文学知识也。译文:(2)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2分)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十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青霞先生文集》序[明]茅坤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①上书诋宰执,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会宣、大数告警,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以恣寇之出没,不及飞一镞以相抗。甚且及寇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野行者之馘②以为功。而父之哭其子,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君既上愤疆埸之日弛,而下痛诸将士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数呜咽欷,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君既没,而中朝之士虽不敢讼其事,而一时阃寄③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又未几,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而君之门人给谏④俞君,于是裒⑤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而其子襄,来请予序之首简。茅子受读而题之曰: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孔子删《诗》,自《小弁》之怨亲,《巷伯》之刺谗而下,其间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不可胜数。岂皆古之中声也哉?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犹曰“发乎情,止乎礼义”,“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焉耳。君既没,而海内之荐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呜呼!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遗之也乎?予谨识之。至于文词之工不工,及当古作者之旨与否,非所以论君之大者也,予故不著。选自《古文观止》[注]①经历:掌管文牍的小官。②馘:guo,古代战时割取的所杀敌人的耳朵。③阃寄:指边将领。④给谏:掌管谏诤、弹劾之官。⑤裒:pOu,聚集。9.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诋:痛斥以恣寇之出没恣:任凭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矜:夸耀至于文词之工与不工工:工巧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①而父之哭其子②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①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②不赂者以赂者丧①其能遗之也乎②其敦能讥之乎①于是裒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②茅子受读而题之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说明沈青霞是“古之志士之遗”的一组是()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数鸣咽欷歔,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讥刺君既没,而一时阃寄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A.①③⑤B.②③④C.④⑤⑥D.②③⑥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沈青霞先生敢于真谏,受人尊重,后因反对宰相专权误国而被陷害致死,他的讥刺时政的诗文也是他招祸的原因之一。沈青霞被害死以后,虽然朝中的官员不敢为他申冤,但当年迫害他的官员和宰执也因陷害他被追究罪责而撤职。先生逝世后,他的一个姓俞的学生才收集并整理先生一生著作的诗文若干卷,刻印成书,准备流传它。这篇序文,是为沈青霞的文集而作,却是从沈青霞其人写起,作者成功地把握了论文中“知人论世”的原则,因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译文:(2)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译文:(3)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译文:(十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教战守策苏轼(有删减)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其患不见于今,而将见于他日。今不为之计,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昔者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是故天下虽平,不敢忘战。秋冬之隙,致民田猎以讲武,教之以进退坐作之方,使其耳目习于钟鼓旌旗之间而不乱,使其心志安于斩刈杀伐之际而不慑。是以虽有盗贼之变,而民不至于惊溃。及至后世,用迂儒之议,以去兵为王者之盛节,天下既定,则卷甲而藏之。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卒有盗贼之警,则相与恐惧讹言,不战而走。开元、天宝之际,天下岂不大治?惟其民安于太平之乐,豢于游戏酒食之间,其刚心勇气消耗钝辩,痿蹶而不复振。是以区区之禄山一出而乘之,四方之民兽奔鸟窜,乞为囚虏之不暇;天下分裂,而唐室固以微矣。且夫天下固有意外之患也。遇者见四方无事则以为变故无自而有此亦不然矣今国家所以奉西北之虏者岁以百万计。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此其势必至于战。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所不可知者,有迟速远近,而要以不要免也。天下苟不免于用兵,而用之不以渐,使民于安乐无事之中,一旦出身而蹈死地,则其为患必有不测。故曰,天下之民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臣所谓大患也。臣欲使士大夫尊尚武勇,讲习兵法;庶人之在官者,教以行阵之节;役民之司盗者,授以击刺之术。每岁终则聚于郡府,如古都试之法,有胜负,有赏罚;而行之既久,则又以军法从事。然议者必以为无故而动民,又挠以军法,则民将不安;而臣以为此所以安民也。天下果未能去兵,则其一旦将以不教之民而驱之战。夫无故而动民,虽有小恐,然孰与夫一旦之危哉?今天下屯聚之兵,骄豪而多怨,陵压百姓而邀其上者,何故?此其心以为天下之知战者惟我而已。如使平民皆习于兵,彼知有所故,则固已破其奸谋而折其骄气。利害之际,岂不亦甚明欤?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果:究竟是以区区之禄山一出而乘之乘:趁着,趁(机)天不苟不免于用兵,而用之不以渐渐:渐渐陵压百姓而邀其上者邀:要挟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今不为之计,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谁为大王为此计者?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木欣欣以向荣庶人之在官者,教以行阵之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下列句子中能够说明作者主张保持练兵原因的句子的是()今不为之计,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以去兵为王者之盛节则其为患必有不测使士大夫尊尚武勇,讲习兵法战者,必然之势也无故而动民,又挠以军法,则民将不安A.①②⑥B.②④⑤C.③④⑥D.①③⑤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文中作者举出先王和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事例,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太平时期也不可废弃武装的观点。作者认为朝廷和西、北方面的强敌迟早会有一战,所以主张要保持武装力量。作者认为当有战争时会出现让未受过训练的百姓作战的情况,所以应该从现在开始向各行业的人传授军事知识,甚至是盗贼,也要将他们收服,传给他们击战技术。按照作者的观点,当时的士兵欺压百姓,骄傲蛮横,是因为他们自恃只有他们懂得作战。所以如果全国习兵,也可以灭掉这些人的嚣张气焰。用“/”把第I卷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4分)遇者见四方无事则以为变故无自而有此亦不然矣今国家所以奉西北之虏者岁以百万计。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此其势必至于战。(3分)夫无故而动民,虽有小恐,然孰与夫一旦之危哉?(3分)(十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浣花溪记明•钟惺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过此则武侯祠。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榜。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由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工部祠。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石刻像一,附以本传,何仁仲别驾署华阳时所为也。碑皆不堪读。钟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各不相袭。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稠浊,磬折喧溢。迫暮趣归。是日清晨,偶然独往。楚人钟惺记。(选自《隐秀轩集》)注:严公,指杜甫的好友严武。TOC\o"1-5"\h\z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水木清华,神肤洞达清华:清幽而绚丽B.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次第:整齐C.不必求肖,想当尔尔尔尔:、、.r这样TOC\o"1-5"\h\z碑皆不堪读不堪:不能忍受9.下列各项全都属于钟惺“耽林泉之趣”的一项是()①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②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尽溪,平望如荠④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⑤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⑥迫暮趣归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④⑥③④⑤10.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文章开门见山,以微景入题,为读者描绘了浣花溪精致的一面,给人以清新俊爽之感。文章描写景物,善于抓住其特有形态,条理分明,历历如画,写景抒情,结合自然。文章第二和第三段,为浣花溪记游的主体,文字清幽之妙,结构详略之胜,堪称佳构。文章结尾,作者入骨地嘲讽了那些假冒斯文的达官贵人附庸文雅、热衷应酬的丑态。11.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断句: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7分)1)溪周之,非桥不通。

译文:(2)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译文:(十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答吴充秀才书欧阳修前辱示书及文三篇,发而读之,浩乎若千万言之多,及少定而视焉,才数百言尔。非夫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何以至此!然犹自患伥伥莫有开之使前者,此好学之谦言也。修材不足用于时,仕不足荣于世,其毁誉不足轻重,气力不足动人。世之欲假誉以为重,借力而后进者,奚取于修焉?先辈学精文雄,其施于时,又非待修誉而为重、力而后进者也。然而惠然见临,若有所责,得非急于谋道,不择其人而问焉者欤?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非道之于人远也,学者有所溺焉尔。盖文之为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世之学者往往溺之,一有工焉,则曰:“吾学足矣。”甚者至弃百事不关于心,曰:“吾文士也,职于文而已。”此其所以至之鲜也。昔孔子老而归鲁,六经之作,数年之顷尔,何其用功少而至于至也!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故孟子皇皇,不暇著书,荀卿盖亦晚而有作。若杨雄、王通,方勉焉以模言语,此道未足而强言者也。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此足下所谓终日不出于轩序,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道未足也。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先辈之文浩乎沛然,可谓善矣。而又志于为道,犹自以为未广,若不止焉,孟、荀可至而不难也。修学道而不至者,然幸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因吾子之能不自止,又以励修之少进焉。幸甚幸甚。修白。(略有删减)10.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莫有开之使前者开:开导修材不足用于时修:学习,自修发而读之发:启封,打开而至者鲜焉鲜:少,很少下列各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修学道而不至者也又以励修之少进焉修学道而不至者也又以励修之少进焉方勉焉以模言语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申之以孝悌之义业精于勤荒于嬉12.对这篇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下正确的一项是:()本文主要阐述了道与文的关系,二者之间,道应为先,主张文章应该追求道。欧阳修认为,学写文章应先学道,道理充足,文章也就自然有了文采。呼阳修赞扬吴充的文章“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可见他并不反对文采。欧阳修主张要在实践中“充道”,反对作家脱离实际,在书斋里空谈作文。13.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9分,每题3分)(1)盖文之为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译文:(2)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译文:(3)此足下所谓终日不出于轩序,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道未足也。译文:14.作者在文中以孔子、孟子和杨雄、王通为例,意在证明什么样的观点?请简要述之。(3分)(十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任将曾巩(宋)太祖之置将也,隆之以恩,厚之以诚,富之以财,小其名而崇其势,略其细而求其大,久其官而责其成。每朝必命坐,赐与优厚,抚而遣之。尝令为郭进治第,悉用筒瓦①,有司言非亲王、公主不得用之,上曰:“郭进控扼西山十余年,使我无北顾忧,我视进岂减儿女耶?”趣作,无复言。此可谓隆之以恩矣。取董遵诲于仇雠,取姚内斌于俘虏,皆用之不惑。郭进在西山,尝有军校讼其不法。上曰:“进驭下严,是必罪人惧进法,欲诬进以自免也。”使中人执以赐进,令诘而杀之。此可谓厚之以诚矣。

西北边军市之租,多赐诸将,不问出入,往往赏赉又辄以千万。李汉超守关南,属州钱七八万贯,悉以给与,又加赐赉。汉超犹私贩榷场②,规免商筭③。有以事闻者,上即诏汉超私物所在,悉免关征。故边将皆养士足以得死力,用闲足以得敌情,以居则安,以动则胜,此可谓富之以财矣。李汉超、郭进皆终于观察使,所居不过巡检使之名,终不以大将处之,然皆得以便宜从事。郭进在西山,上每遣戍卒,必谕之曰:“汝等谨奉法,我犹赦汝,郭进杀汝矣。”其假借如此,故郭进所至,兵未尝小衄④,此可谓小其名而崇其势矣。夫宠之以非常之恩,则其感深;待之以赤心,则其志固;养之以关市之租,则其力足;小其名而不挠其权,则在位者有赴功之心,而勇智者得以骋。略其过则材能进,久其任而功利悉,自古用将之术,不易于是。太祖兼用之,内则吴越闽海岁奉贡职,外则交州、高丽王请吏向化,而契丹修好之使,数至于阙庭。拱挹指麾,而天下一定,不知封疆之忧,盖太祖用将之术如此,故养士少而蓄力多,操术简而收功博也。——《本朝政要策》【注】①筒瓦:筒瓦一般用于殿、阁等建筑物。②榷场:征收专卖税的交易场所。③商筭:商业赋税。④衄:失败,受挫。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久其官而责其成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久其官而责其成趣作,无复言快。自古用将之术,不易于是外则交州、高丽王请吏向化责:要求。趣:通“促“,急,赶易:轻视。向化:接受教化。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小其名而崇其势取姚内斌于俘虏小其名而崇其势取姚内斌于俘虏待之以赤心,则其志固故边将皆养士足以得死力王无异于百姓之以为王爱也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宋太祖“任将“之术的一组是①尝令为郭进治第,悉用筒瓦②尝有军校讼其不法以居则安,以动则胜④使中人执以赐进,令诘而杀之⑤汉超犹私贩榷场,规免商筭⑥待之以赤心,则其志固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⑥D.②④⑤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宋太祖任用将领,以恩德、诚意来感动将领,赏赐边关将领大量钱财,对将领的一些细节不予苛求,使将领们尽心尽责为国效力。太祖曾经下令为郭进建造府第,郭进想要用筒瓦建房,有关官员认为郭进不是亲王、公主,不得使用筒瓦建房,后来太祖说他看待郭进和自己儿女一样,并催促赶快施工。郭进驻扎在西山,军纪严明。太祖常常假借郭进除掉犯罪的戍卒,于是派遣这些戍卒去西山,并且说:“我想赦免你们,但郭进要杀你们。”李汉超驻守关南,所属州郡租税钱有七八万贯,全部分给了手下士兵,另外还赏给士卒钱财。后来李汉超私自开设征收专卖税的交易市场,太祖知道后免征他的赋税。13.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进驭下严,是必罪人惧进法,欲诬进以自免也译文:(2)有以事闻者,上即诏汉超私物所在,悉免关征。译文:(3)盖太祖用将之术如此,故养士少而蓄力多,操术简而收功博也译文:(十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与元微之书①白居易四月十日夜,乐天白:微之微之!不见足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书欲二年矣,人生几何,离阔如此?况以胶漆之心,置于胡越之身,进不得相合,退不能相忘,牵挛乖隔②,各欲白首。微之微之,如何如何!天实为之,谓之奈何!仆初到浔阳时,有熊孺登来,得足下前年病甚时一札,云:危慑之际,不暇及他,唯收数帙文章,封题其上曰:“他日送达白二十二郎,便请以代书。”悲哉!微之于我也,其若是乎!又睹所寄闻仆左降诗云:“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且置是事,略叙近怀。仆自到九江,已涉三载。形骸且健,方寸甚安。下至家人,幸皆无恙。长兄去夏自徐州至,又有弟妹六七人提挈同来。顷所牵念者,今悉置在目前,得同寒暖饥饱,此一泰也。江州风候稍凉,地少瘴疠。湓鱼颇肥,江酒极美。其余食物,多类北地。仆门内之口虽不少,司马之俸虽不多,量入俭用,亦可自给。身衣口食,且免求人,此二泰也。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问,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此三泰也。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微之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余习③所牵,便成三韵云:“忆昔封书与君夜,金銮殿后欲明天。今夜封书在何处?庐山庵里晓灯前。笼鸟槛猿俱未死,人间相见是何年!”微之微之!此夕我心,君知之乎?乐天顿首。(选自《白氏长庆集》,有删节)[注]①唐宪宗元和十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元微之,即元稹,为白居易好友,当时被贬为通州司马。②牵挛乖隔,指各有拘牵,不得相见。⑧余习,这里指作诗的习惯。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人生几何,离阔如此?阔:宽广形骸且健,方寸甚安方寸:指心绪又有弟妹六七人提挈同来提挈:扶助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殚:尽,全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微之于我也,其若是乎!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且置是事,略叙近怀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流水周于舍下州司临门,急于星火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自居易与元稹友情深厚,如胶似漆,却相距遥远,如处胡越。别久思切,所以悲叹人生苦短,未来不可预测,命运无力改变,深感凄楚无奈。白居易叙写读到元稹病危时写给他的书信,吟诵元稹病中“闻君谪九江”时所写的诗作,这既表达了对元稹病况的担忧,又体现了二人是患难相扶的知已。自居易倾吐了贬官后的三泰:亲人团聚,衣食自给,山水胜绝。将困窘生活诗意化,既表现了随遇而安的旷达情怀,也表现了惟恐好友“忧望”的良苦用心。白居易夜深不寐,赠诗元稹,以往昔之富贵反衬今日之沦落,以“笼鸟槛猿”喻自己和好友遭贬的困顿处境,表现出宦海浮沉、相见无期的失意抑郁之情。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译文:顷所牵念者,今悉置在目前,得同寒暖饥饱译文: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译文:

(十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送石昌言为北使引苏洵昌言举进士时,吾始数岁。未学也。忆与群儿戏先府君侧,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家居相近,又以亲戚故,甚狎。昌言举进士,日有名。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学句读、属对、声律,未成而废。昌言闻吾废学,虽不言,察其意甚恨。后十余年,昌言及第第四人,守官四方,不相闻。吾日以壮大,乃能感悔,摧折复学。又数年,游京师,见昌言长安,相与劳问如平生欢。出文十数首,昌言甚喜称善。吾晚学无师,虽日为文,中心自惭;及闻昌言说,乃颇自喜。今十余年,又来京师,而昌言官两制①,乃为天子出使万里之外强悍不屈之虏庭,建大旆②,从骑数百,送车千乘,出都门,意气慨然。自思为儿时,见昌言先府君旁,安知其至此?富贵不足怪,吾于昌言独自有感也。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往年彭任从富公使还,为我言曰:“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③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及明,视道上马迹,尚心掉不自禁。”凡虏所以夸耀中国者多此类,中国之人不测也。故或至于震惧而失辞,以为夷狄笑。呜呼!何其不思之甚也!昔者奉春君使冒顿,壮士健马,皆匿不见,是以有平成之役。今之匈奴,吾知其无能为也。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况于夷狄?请以为赠。注:①两制:宋指翰林和中书两部门。②大旆:大旗。③介马:披甲的战马。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吾始数岁,未学也始:开始又以亲戚故,甚狎狎:亲近察其意甚恨恨:遗憾说大人,则藐之藐:轻视11.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昌言关心后进和苏洵折节向学的一组是②吾后渐长,亦稍知②相与劳问如平生欢②吾后渐长,亦稍知②相与劳问如平生欢②乃能感悔,摧折复②虽日为文,中心自惭①昌言举进士,日有名①虽不言,察其意甚恨学①出文十数首,昌言甚喜称善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本文是篇赠序,有临别赠言的性质。作者在文中表现出了对石昌言官场有为及出使虏庭的赞叹。作者在文中描写了石昌言出使虏庭时出京的盛况,“从骑数百,送车千乘“,流露出对这种富贵排场的反感。文章前半部分着重叙述了石昌言与作者家的渊源,及几十年来他对作者学业上的关心、勉励和影响,流露出作者的感激之情。文章后半部分属劝慰之辞,借彭任随富公出使的事例及孟子的言论,提醒石昌言千万不要被虏庭的气焰所惑而有辱使命。13.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游京师,见昌言长安,相与劳问如平生欢。(4分)译:(2)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3分)译:(3)凡虏所以夸耀中国者多此类,中国之人不测也。(3分)译:(十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夜航船序明•张岱天下学问,惟夜航船中最难对付。盖村夫俗子,其学问皆预先备办,如瀛洲十八学士,云台二十八将之类,稍差其姓名,辄掩口笑之。彼盖不知十八学士、二十八将,虽失记其姓名,实无害于学问文理,而反谓错落一人,则可耻孰甚。—故道听途说,只辨口头数十个名氏,便为博学才子矣。余因想吾八越,惟余姚风俗,后生小子,无不读书,及至二十无成,然后习为手艺。故凡百工贱业,其《性理》、《钢鉴》,皆全部烂熟,偶问及一事,则人名、官爵、年号、地方枚举之,未尝少错。学问之富,真是两脚书厨,而其无益于文理考校,与彼目不识丁之人无以异也。或曰:“信如此言,则古人姓名总不必记忆矣。”余曰:“不然。姓名有不关于文理,不记不妨,如八元、八恺、厨、俊、顾、及之类是也。有关于文理者,不可不记,如四岳、三老、臧榖、徐夫人之类是也。”昔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拳足而寝。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是两个人。”僧曰:“这等尧舜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自然是一个人!”僧乃笑曰:“这等说起来,且待小僧伸伸脚。”余所记载,皆眼前极肤浅之事,吾辈聊且记取,但勿使僧人伸脚则亦已矣。故即命其名曰《夜航船》。古剑陶庵老人张岱书。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稍差其姓名,辄掩口笑之差:记错,说错B・虽失记其姓名,实无害于学问文理害:损害,妨害

信如此言,则古人姓名总不必记忆矣信:音讯,消息吾辈聊且记取聊:姑且,暂且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则可耻孰甚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②智勇多困于所溺②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C.信如此言,则古人姓名总不必记忆矣信:音讯,消息吾辈聊且记取聊:姑且,暂且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则可耻孰甚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②智勇多困于所溺②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C.D9ABCD.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文章开篇点明了写作的背景,批判了当时流行的那种不切实际的学习风气,进而提出了学问的识记要有所准备,要博学的观点。文中说到“百工贱业”等,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出张岱的思想中存在了一定的局限性:轻视劳动人民。末段中,作者讲述了一僧和一士同宿夜航船中的故事,形象地说明有些关于文理方面的知识还是需要记取的。这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序文,寥寥数语,言简意深,既交代了编书的目的,又揭示了做学问的真谛。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故道听途说,只辨口头数十个名氏,便为博学才子矣。(3分)译文:(2)偶问及一事,则人名、官爵、年号、地方枚举之,未尝少错。(3分)译文:(3)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拳足而寝。(4分)译文:(十九)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书魏郑公传曾巩余观太宗常屈己以从群臣之议,而魏郑公之徒喜遭其时,感知己之遇,事之大小,无不谏诤。虽其忠诚自至,亦得君而然也。则思唐之所以治,太宗之所以称贤主,而前世之君不及者,其渊源皆出于此也。能知其有此者,以其书存也。夫君之使臣,与臣之事君者何?大公至正之道而已矣。大公至正之道,非灭人言以掩己过,取小亮以私其君,此其不可者也。又有甚不可者:夫以谏诤为当掩,是以谏诤为非美也,则后世谁复当谏诤乎?况前代之君有纳谏之美,而后世不见,则非唯失一时之公,又将使后世之君谓前代无谏诤之事,是启其怠且忌矣。太宗末年,群下既知此意而不言,渐不知天下之得失,至于辽东之败,而始恨郑公不在世,未尝知其悔之萌芽出于此也。夫伊尹、周公何如人也!伊尹、周公之切谏其君者,其言至深,而其事至迫,存之于书,未尝掩焉。至今称太甲、成王为贤君,而伊尹、周公为良相者,以其书可见也。令当时削而弃之,成区区之小让,则后世何所据依而谏?又何以知其贤且良欤?桀、纣、幽、厉、始皇之亡则其臣之谏词无见焉。非其史之遗,乃天下不敢言而然也。则谏诤之无传,乃此数君之所以益暴其恶于后世而已矣。或曰:“《春秋》之法,为尊、亲、贤者讳,与此戾矣。”夫《春秋》之所以讳者,恶也,纳谏岂恶乎?“然则焚稿者非欤?”曰:焚稿者谁欤?非伊尹、周公为之也,近世取区区之小亮者为之耳。其事又未是也。何则?以焚其稿为掩君之过,而使后世传之,则是使后世不见稿之是非,而必其过常在于君,美常在于己也,岂爱其君之谓欤?噫!以诚信持己,而事其君,而不欺乎万世者,郑公也。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余观太宗常屈己以从群臣之议屈:委屈取小亮以私其君私:偏袒,讨好而始恨郑公不在世恨:痛恨存之于书,未尝掩焉不能掩:掩盖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则思唐之所以治,太宗之所以称贤主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群下既知此意而不言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乃天下不敢言而然出也、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乃此数君之所以益暴其恶于后世而已矣瓦逢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13.以下全表明对“诤谏”持肯定态度的一项是虽其忠诚所自至,亦得君以然也大公至正之道,非来灭人言以掩已过至于辽东之败,而始恨郑公不在世夫《春秋》之所以讳者,恶也,纳谏诤岂恶乎?近世取区区小亮者为之耳为之耳,其事又未是也而必其过常在于君,美常在于已也,岂爱其君之谓欤?A.①④⑥B.③④⑤C.②③④D.①③⑤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文章肯定了谏诤书存的重要意义,赞扬魏郑公以诚信待已事君,不欺于万世,大公至正的崇高品德。文章写伊尹、周公和魏郑公,都因敢于诤谏而成为良相,名垂后世;唐太宗因拒绝纳谏导致“辽东之败”,而生追思魏征之忆。

文章以史实为例证,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了把诤谏之事载入史册所产生的积极的政治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文章以太宗从谏、郑公好谏始,以颂郑公之贤结,中间旁征博引,层层深入,全文浑然一体。15.(8分)(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能知其有此者,以其书存也(2分)译文:令当时削而弃之,成区区之小让,则后世何所据依而谏?(3分)译文: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3分)有者与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

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有者与2008年高考古代散文阅读强化训练参考答案(一)9.D10.B11.A12.C13.(1)秦国尝到(用)苛政(对人)的甜头并且认为严刑竣法是有利的已经很久了。(2)他认为天下人将会谅解我对于我的国君的无可奈何(或没有办法),而不怪罪我。(3)他们开始策略不同,而最终达到相同的目标,难道是李斯的本意吗?(二)11.C12.A13.A14.C15.(1)①颜渊能够不朽而永存,固然不是凭借他的功业,更不必说是著作吧?②我想挫减你的锐气,勉励你树立求学之道,因此在你南归之时赠送此文给你。(5分。前句2分,后句3分。意思符合,有欠缺酌扣。)(2)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3分。完全正确3分,有个别欠缺但不破断2分,有个别欠缺且破断1分,破断严重0分。)(三)B(A项,“穷”意思为困厄,仕途不通达;C项,“易”意思为轻视,看不起;D项,“畏”在文中是敬重的意思。)C(“其”都是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作“他的”;A项,分别是“在”和“向、对”;B项,分别是取消主谓短语独立性用法和一般结构助词;D项,分别是“在”和“因为”。)D(A项,“兄弟”,古代男女通用,文中指“姊妹”,作者与贞甫是连襟关系;B项,“相信”,文中是“信任我”的意思;C项,“修饰”,文中指仪表修饰和品德修养;D项,“兵燹”,古今意思相同。)B(“重点介绍贞甫的身世”是错的,文中重在介绍沈贞甫为人和为学的态度,对其“身世”基本没有介绍。)(1)①即使是一个字的疑惑,也一定要来我这里考核订正,并且最终认为我的话是对的。(2分,“虽”字1分,句意1分)②士人在潦倒(或不得意)时,听到别人一句好话,也不能忘怀,我凭什么从贞甫那里得到这样的(恩遇)呢?(3分,“何以”1分,“一言之善”定语后置1分,句意1分)(2)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