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制作中的色彩文化与课堂教学的审美应用_第1页
PPT制作中的色彩文化与课堂教学的审美应用_第2页
PPT制作中的色彩文化与课堂教学的审美应用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PT制作中的色彩文化与课堂教学的审美应用PPT制作中的色彩文化与课堂教学的审美应用

中图分类号:J11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22〕06-0270-02

目前,教师采用电子教学软件辅助于教学已经成为普遍。特别是PowerPoint简单易上手的特点,使广阔一线教师非常钟爱,大大减少了CAI课件开发周期,节省了教师备课和板书的时间,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助学效果,从而优化了教育质量。

但任何一种教学办法都有其弱点,在运用PPT进行教学中发现:PPT的页面容量小,层次不清,重点不突出,展示知识结构的整体性方面差;二是文字显示不清晰,模板和色彩的运用是主要问题;三是室内光线与投影屏幕的光感度造成视线的含糊等等。这就使教学时单位时间内传播的信息量大打折扣,从而容易引起视觉与大脑疲劳,影响教学效果。

我们认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课件的设计和制作时,把握住艺术审美范畴的几个根本原那么,即可发挥其辅助于教学的最大作用。

一、把握住突出主体、层次清楚的根本原那么

采用媒体教学并不是为了让课堂变得花哨,更不是追求形式上的“漂亮〞。翻开软件,展现在学生们眼前的,应该是整洁清新的画面、鲜明突出的主题。

1.在背景色彩的处理上要分出主次

一级标题的背景制作有两种选择:一是应尽量选择两个以内的色系,为了有生动变化感,我们经常采用一种色系的渐变色块的不同组合,并保证文字不受阻碍;二是在不影响主题基调的根底上,采用与主题相关的图案来点缀,使主题更清晰、直观。

二级标题的背景色调要更加简洁,既保存色彩格调的一致和一些图案元素,还可在色块的组合上有些小的变化,这一层次的特点就是重复和连续,即保持板块的色彩基调的连续性。这样,层次感就出来了。

如图1:是一级标题的基调设置,它也可以作为结束语的页面背景;

如图2:是二级标题、三级下列标题的保存格调和图案元素的设置;

如图3、图4:是页面的重复和连续。

图1图2

图3图4

2.在文字的处理上,要分出层次。如上图所示

一、二、三级标题内容的字号、字体和颜色应有所区别,分别处理,这样自然就分出层次了。一级标题的字号应适当突出、偏大,要不小于44,字体多为黑体,字体颜色选择应是与背景色调有较大反差的色系,力求突出;二级标题字号不应小于36,字体和颜色要统一;而三级下列标题和表述内容字号应不小于28,字体同样要统一,但不宜使用宋体,因为宋体笔划较细,受到投影屏幕的“吃光〞效果,容易含糊看不清。在颜色的选择上力求和谐,一目了然。所以,让学生关注讲课内容,而不必为区分什么字而分神,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

这里要注意的是,一旦确定了各级标题字的字号、字体和颜色,就不要改变。各级教学内容的背景色既要统一,又要淡雅与字形成反差,这样才即可使学习者思路清晰,又可使课件格调一致。

二、把握住简洁实用的根本原那么,弥补页面容量小的缺陷

所谓“简洁实用〞是保持简单的版式布局,简是简明,洁是清爽、一目了然。

简明体现在模板的选用,模板决定了实用的基调。模板可以采用PPT中现成的模板,也可以根据讲课的内容自己设计。除了上述说的突出主体、层次清楚以外,为了展示知识结构的整体性,可以在有限的页面中,先罗列出大、中、小级的标题,再用链接进入各个内容,如图2,、图4,这样条理清晰,言简意赅;还有一个办法,是多分出几个页面分别表述,不要把多个点的内容在一个页面中展现而缩小字号。这就有效弥补了页面容量小的缺陷。

设计模板时,注意不要忽略图案元素这一细节,它有可能是一个色块,有可能是一个小图案,却是使结构层次整体相照应的不可短少的增色点。如图1和图2、图3、图4的主次页面之间的图案元素既有变化有统一。“简洁实用〞的另一个办法是尽量使用少的文字,而充沛借助图表的形式,如图3,制作成条理不等的模板,既好用又富于变化。使页面显示出其功能美和使用的便捷。

为了方便以后的使用,不妨把自己设计的模板保留。具体办法是翻开现有的演示文稿,单击“文件〞菜单中的“另存为〞。在“文件名〞框中为设计模板键入名字,在“保留类型〞框中,单击“设计模板〞。以后就可直接通过“文件〞菜单上的“新建〞来使用该模板了。

三、把握住色彩、内容与形式变化,巧妙搭配的根本原那么

"总体协调,部分比照"是PPT色彩应用总的原那么。一般把面积比拟大的色块设为画面中色彩的整体倾向即主色调;部分的、小范围的地方可以有一些强烈色彩的比照,这样,每一张幻灯片的整体色彩效果应该是和谐的。[1]

1.每一张幻灯片,由于它学习的特殊属性,主色调或倾向于暖色,或倾向于冷色,都应配合表现形式变化而保持色彩基调的和谐统一。一般采用冷色调的多一些,比方,淡蓝、淡绿、奶黄等。在需要突出重点的地方可设置与背景协调的比照色块,以示提醒,在小色块中求变。如数字,符号或连接按钮。

2.合理调整表现形式的变化,弥补色彩单一的贫乏感。只有进行内容形式的多样化,才能引起学习者新的注意,不易产生视觉疲劳。使用的办法大多是,或改变古板的罗列形式,或变化颜色的纯度和明暗,或保存页与页之间局部共有不变的东西作为相互联系的纽带,使变在不变之中。如图5:

图5

3.控制色彩的用量,合理、统一地搭配颜色。PPT课件的色彩使用要有一定的数量限制,即使是在色彩基调根本一致的情况下,不同色彩的种类数量也不宜太多。在色彩搭配中,最忌讳的是将所有颜色都用到,应尽量控制在四种色彩以内。如果使用一些小图案,也是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色彩的搭配是多渠道的,很难说清用单色好还是多色好,单色一般多使用渐变,文字多使用近似色;多色也有多色的优势和用途,文字多使用比照色;还有一些学科专业特征的设色,具有象征意义等等。背景与文字之间的明度、纯度的协调搭配也可缓解投影屏幕与教室光线反差的刺激,从而缓解视觉疲劳。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配色计划:

1、暖色调。即红色、橙色、赭色等色彩的搭配。这种色调的运用,可使主页呈现温馨、温暖、热情的气氛。暖色调有向前突出的感觉,适合于文字和图案的运用,以及那些希望引起注意的东西。

2、冷色调。即青色、绿色、紫色等色彩的搭配。这种色调的运用,可使主页呈现宁静、清凉、高雅的气氛。冷色调会产生收缩感,深蓝色和深绿色适合作为背景色。

3、比照色调。即把色性完全相反的色彩搭配在同一个空间里。示例:红与绿、黄与紫、橙与蓝等。这种色彩的搭配,可以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给人亮丽、鲜艳、喜庆的感觉。这种搭配,主要体现在面积大小上,就是要把握好"大调和,小比照"这一个重要原那么,使总体的色调和谐统一。[2]

4、要运用好"高调"和"低调",即幻灯片底色〔背景色〕的深、浅,。底色浅的称为高调;底色深的称为低调。底色深,文字的颜色就要浅,以深色的背景烘托浅色的内容〔文字或图片〕;反之,底色淡的,文字的颜色就要深些,以浅色的背景烘托深色的内容〔文字或图片〕。这种深浅的变化在色彩学中称为"明度变化"。如图6上一排的背景色就非常刺眼,易使眼疲劳;而下一排的背景色那么在明度和饱和度上稍做调整,就显得和谐了。图7也是字与底色的色彩饱和度搭配问题。

图6图7

目前有些教师制作的幻灯片,底色很淡,但文字却使用了大量的白色和黄色,使学生观看时会很难识别,眼睛非常吃力,不宜课堂教学。从这个角度说,运用好色彩的明度和饱和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5、使用单一的深色背景就显得太平淡,最好有点儿渐变,使之生动起来。再配以深浅不等的文字,也很漂亮。如图8就是各种背景色配以常用的黑白色字的效果。

图8

6、在色彩学中,黑、白不是颜色。在PPT课件中也尽量不要使用纯黑和纯白做背景,而使用接近于黑白的色就比拟柔和一些,一般使用黄白色作为底色的比拟多,它的优点是与其它色好搭配,字的颜色也选择性大一些。

四、PPT制作的几种小技巧

1.制作交互按钮。它既可控制PPT课件流程又可增加页面的美感。它位置要相对固定,一般在偏右下方。在形状上一般为几何图形、箭头形或字母符号,要做得小巧,不可太大;在效果上要有动感,一般显示时是凸起的,点击时是凹陷的;在色彩上与背景色要清晰易辩。它包括上一页、下一页、到首页、返回等交互按钮,选择知识点时更加生动、直观。

2.几何形式在课件中是必不可少的;矩形、圆形、扇形、流线型等等,这些几何形式的穿插组合,大大增强了页面审美的可能性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不同元素之间留有足够空白,给人视觉上休息的时机,这也是不容无视的环节。

3.点、线、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