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量_第1页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量_第2页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量_第3页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量_第4页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面张力系数的测定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实验原理:A**用势能的概念来说明,就是它处在图(3)左边的势阱中,需要有大小为Ed所处的势阱(图(3)中右边的那个)较浅,只要较小的激活能E就可越过势垒,,于是相互之间产生的吸引力加大了,这就是图(3)右边所示的情况。此时分得和Ed一样时,内外扩散达到平衡。所以在平衡状态下液体表面层内的分子略**在刚才的讨论中未考虑液面外是否有气体。如果有,则分子B背后有气体的**可看到金属丝带出一层液膜,如图(4)所示。设金属丝的直径为a,拉起液膜个表面,而且其中间有一层厚度近似为a的被测液体,且这部分液体有自身的重或变形为ba(1)与浮力之差。**如图(5)所示,焦利秤实际上是一个精细的弹簧秤,是测量微小力的仪器。**使用时,先照图(5)正确安装仪器,使带横线的小镜子10穿过玻璃套筒9。。实验内容与步骤:**1、按照图(5)挂好弹簧、小镜子10及砝码盘,调节三角底座上的螺钉使129尺的读数L、L…L,并在表(1)中记录数据,然后依次减去129骤同上,用逐差法求弹簧的劲度,再算出劲度系数是的平均值及其不确定度。3、用酒精棉球仔细擦洗矩形金属丝框架,然后挂在砝码盘下的小钩上,转动旋钮4,重新使“三线对齐”,记录游标零线所指示的米尺读数S。4、将盛有多半杯蒸镏水的烧杯置于平台上,转动平台下端的螺丝5,使矩形形金属丝框先浸入水中,然后缓慢地调节螺丝5使平台慢慢下降,直至矩形金属丝横臂高出水面,此时水的表面张力作用在矩形金属丝上,小镜子10上的弹簧受到向下的表面张力的作用也随之伸长,这样小镜子上的刻线G也随着下降,使“三线”不再对齐。眼睛对准玻璃套筒上的水平刻线D,用另一只手缓缓向上旋动旋钮4,使“三线”重新对齐,同时调节平台调节旋钮5使之再下降,直到矩形金属丝框架下的水膜刚要断裂止(或刚刚断裂)。先观察几次水膜在调节过程中不断被拉伸、最后破裂的现象。然后再把金属丝框架欲要脱离而尚未脱离水膜的一瞬时的米尺1上的读数S1记录下来。5、重复步骤3和4五次,测出弹簧的平均伸长SS及其不确定度,平均位置LV*平均位置LV6、记录实验前后的水温,以平均值作为水的温度。测量矩形金属丝横臂的长度b、直径a的数值,并计算。y的值及其不确定度。数据处理表(1)用逐差法求Ki2减重位置'增重位置LLL质量m2LL5mgK== () ()i+5i编=()VxVxG=L一Lii= []2表(1)求S一S0 (单位:10-2m)22S0xV2xG=0000UUr= ()%** Ur=()%注意事项1、实验时矩形金属丝框不能倾斜,否则,矩形框拉出水面时液膜将过早地破裂,给实验带来误差。2、矩形金属丝先用酒精灯烧红,再清洗后不允许手碰。3、焦利秤中使用的弹簧是易损精密器件,要轻拿轻放,切忌用力拉。思考题1、什么“三线对齐”?本实验中测量表面张力时缓慢地将矩形金属丝从水中拉起,该过程中需要时刻保证“三线对齐”,应如何操作?2、验中测量表面张力时缓缓地将矩形金属丝水平地拉出水面,如何避免倾斜?为什么要将矩形金属丝拉到将要脱离而又未脱离水膜的极限状态?3、测量金属丝框的宽时,应测它的内宽还是外宽?为什么?**实验四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量[实验目的][实验仪器与器材]焦利氏秤、矩形金属片、砝码、游标卡尺、酒精灯、镊子、烧坏、蒸馏水、苛性钠溶液[仪器描述]焦利氏秤是一个精细的弹簧秤,常用于测量微小的力,焦利氏秤是一个精细的弹簧秤,常用于测量微小的力,如图4-1所示。在有水平调节螺旋M的三角底座上,固定着金A装有带毫米刻度的金属管B,立柱A上附有游的横梁上挂有弹簧S,其下端挂着一个带有指示镜(中央有一标线)的金属杆Q,刻有标线的玻璃管G套在指示镜外。金属杆升降可调节平台固定夹P,平台下面的微调螺旋N用来调节载GD示镜上的标线和玻璃管G上的标线及其在指示镜中的像三者重合 (简称三线重合),从标尺C读出示数x1。当弹簧下端施以拉力21 根据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的关系为 (4-2)[H4]要测出弹簧的伸长量,就可计算出作用于弹簧的外力F。[实验原理]张力(surfacetension)。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液体具有尽量缩小其表面积的趋势。表面张力 aa**aa式中,a称为表面张力系数。它表示周界线单位长度上所受的表面张力,其单位为牛顿每米 图中f为金属片四周的液体的表面层对金属片作用的表面张力,为接触角。缓缓提起金属片,接触角将逐渐减小而趋向于零,f的方向趋于垂直向下,在金属片拉脱液面前已足够小,诸力的平衡条件可写为F=TW(4-4)式中,T为金属片拉出时所施的外力;W为金属片和其所黏附的液体的总重量,F为金属片四周的液体的表面层对金属片作用的表面张力之和[H6]。由图4-2可知,矩形金属片与液体接触面的周界线长度L=2(l+d),当趋于零时,由式(将式(4-5)代入式(4-4)可得=TW= 用焦利氏秤分别测量液膜即将被拉断时的游标尺读数x2[H7]和只挂矩形金属片没有 )x )由公式(4-6)与(4-7)得== [实验步骤]利氏秤的k值 (1)将秤盘E挂在金属杆Q下端的钩上,调节水平调节螺旋M,使[w10]金属杆Q和指示镜竖直通过玻璃管G的中心,不与玻璃管壁摩擦。 3)将质量m为0.5g的砝码置于秤盘中,调节升降旋钮D,使三线重合,记录标尺 (4)按步骤(2)、(3)依次将1.0g、1.5g等砝码置于秤盘E中,分别记录三线重2** ka (1)将烧杯先后用苛性钠和蒸馏水洗涤,然后注入蒸馏水,置于载物平台H上。 (2)用游标卡尺测量矩形金属片的底边长l和厚度d各三次,将测量数据填入表4-2, (3)用镊子夹着金属片,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烧红去污。待冷却后挂在秤盘的底钩上,注意要使金属片的底边与杯中液面平行。 (4)调整载物平台H,使矩形金属片的底边慢慢浸入水中少许,同时转动升降旋钮D 合,直至矩形金属片所带出的液膜断裂为止。不动D,记录此时标尺C的示数x2,填入表4-2。 (6)在没有液膜的情况下,重新调节升降旋钮D使三线重合,然后记录标尺C的示数 (7)重复步骤(4)、(5)、(6)两次。 (8)根据式(4-1),算出各次伸长量xi及其平均值。 [数据记录与处理]表4-1求焦利氏秤的k值123m×i均值4-24-2CΔx(×d(×x1(×x12**33值[实验注意事项]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