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行业环境_第1页
攀枝花市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行业环境_第2页
攀枝花市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行业环境_第3页
攀枝花市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行业环境_第4页
攀枝花市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行业环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攀枝花市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行业环境土壤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一)部门主体权力分散,协调联动性不够首先,在我国,环保部门、农业部门、国土资源部门等多个部门都涉及到土壤污染治理问题。多个管理部门必然会面临管理界限不清、管理权力分散、管理职责不明等情况,最终将会导致决策迟缓和土壤污染治理工作难以有效进行。相反,如果管理主体专一、权力集中、职责分明,必然不会出现相互推诿和土壤污染治理难的问题。其次,管理部门的协调性不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没有明确环境管理机构的设置,导致机构和相关责任人频繁变更。②现有的法律法规除个别条款外,极少规定各个部门之间详细的协调内容。(二)监管部门问责力度不强在治理土壤污染的过程中,监督管理和问责追责力度有所欠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未形成一套完整性的日常监管体系。地方上大多都是上级检查时才对污染企业进行监督和处罚,平时大多忽视监督管理。其次,面对当地对GDP有重大贡献的污染企业时,会在一定程度上放松监督管理。最后,公务人员的监督问责约束机制不健全,导致土壤污染治理的责任难以落到实处。(三)土壤污染治理资金短缺与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对土壤污染问题的关注比较晚,因而土壤污染治理的资金保障机制不完善。在我国并没有对土壤污染治理资金的来源进行详细的规定,唯有谁污染谁付费,谁投资谁受益原则可以提供参考。在实际的土壤污染治理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需要资金去解决的问题。农业面土壤源污染概况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每年因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也是造成耕地土壤污染的重要因素。此外,我国农业生产机械化、集约化程度较低,耕地土壤污染具有分散性、难监测和量化,分布于农村地区,除草剂、化肥农药及杀虫剂的过量使用不同程度存在。农业地膜的使用,回收率较低等等,这些都加剧了农业面源,加剧农村土壤污染。(一)风险管控任务艰巨我国煤炭、铜等资源丰富,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大量煤矸石、固废在矿山周边长期堆积,产生的固体废物、尾矿库尾水、矿洞酸性涌水等等,都会加剧周边土壤污染。据统计,我国尾矿累积堆存超过140亿吨,废石堆存超过500亿吨,约有1.2万座的尾矿库中,病险危库约占12.4%。这些都加大了土壤污染风险,增加土壤污染管控风险。(二)系统污染治理薄弱土壤污染治理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需要采取系统治理措施,秉持系统治理观念,形成治理合力。但从当前土壤治理的现状来看,土壤污染系统性治理基础薄弱。土壤污染治理的保障措施(一)加强部门的联动性,提高治理水平加强环保等多个部门之间的联动性,共同承担土壤污染治理的责任。同时,地方各部门也应高度重视土壤污染治理工作,充分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与土壤污染治理的关联性。也可以成立专门的土壤污染治理小组,加强有关部门之间的联动性,建立土壤污染治理的长效机制。(二)完善土壤污染治理的监督问责机制1、完善土壤污染治理的监督机制完善土壤污染治理的监督机制需采取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的方法。在土壤污染治理过程中,有效的内部监督可以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落实治理责任。外部监督也是完善土壤污染治理监督机制必不可少的方式。需调动公众、社会组织、媒体的积极性,参与土壤污染治理的调查、评估、治理、责任落实工作,使工作更加公开、透明。2、完善土壤污染治理的问责机制土壤污染治理问责机制需要从规范问责主体、明确问责对象、确认问责范围和完善不履行不作为的责任追究机制4个方面来完善,明确各职能部门的相关责任,建立污染责任人的终身责任制。(三)建立土壤污染治理资金保障机制1、扩大土壤污染治理资金的来源在借鉴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土壤污染治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土壤污染的具体情况,探索扩大我国土壤污染治理资金来源的渠道。①我国的资金来源渠道较为单一,可以通过引导社会资本的参与,加强社会力量在土壤污染治理中的合作。②本身可设立土壤污染治理专项基金,当污染者付费原则难以落实时,发挥补位的作用。2、完善土壤污染治理资金的监督第一,调动社会公众的参与性。土壤环境污染关系到公众的直接利益,需要为公众提供表达的机会,建立信息公开和交流制度,使公众能够对土壤污染治理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监督,维护公众的知情权,加强工作的透明度。第二,制定土壤污染者出资登记制。这一机制在遵循谁污染谁付费,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下,要求土壤污染者在出资时在部門登记备案,监督土壤污染治理资金的使用情况。土壤污染问题成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问题,治理土壤污染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解决土壤污染的问题,同时也在解决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问题,因此在土壤污染治理中要做好引领者,使社会公众和企业能够共同参与、共同监督。土壤污染预防措施(一)改变轮作制度改变耕作制度会引起土壤条件的变化,可消除某些污染物的毒害。(二)科学地施肥根据土壤的特性、气候状况和农作物生长发育特点,配方施肥,严格控制有毒化肥的使用范围和用量。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可增强土壤胶体对重金属和农药的吸附能力。(三)谨慎使用污水灌溉工业废水种类繁多,成分复杂,有些工厂排出的废水可能是无害的,但与其他工厂排出的废水混合后,就变成有毒的废水。因此在利用废水灌溉农田之前,应按照《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规定的标准进行净化处理。(四)合理使用农药合理使用农药,这不仅可以减少对土壤的污染,还能经济有效地消灭病、虫、草害,发挥农药的积极效能。(五)换土和翻土对于轻度污染的土壤,采取深翻土或换无污染的客土的方法。对于污染严重斑块状的土壤,可采取铲除表土或换客土的方法。(六)施用化学改良剂在受重金属轻度污染的土壤中施用抑制剂,可将重金属转化成为难溶的化合物,减少农作物的吸收。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七)提高公众保护意识通过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土壤资源保护利用知识,提高全社会土壤资源保护意识。科学治理土壤问题的重要意义土壤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土壤的质量关系着农产品的生长和安全,果子的品质以及果园的产量全都依靠着土壤的质量,更关系着人民的身体健康。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普及以及人口的不断增加,我国土壤的问题也日益严重,要勇于发现土壤问题,制定合理的技术解决路线,改良土壤,降低污染,能够有效提高土壤环境质量,使果实品质提升,果园实现增产。土壤污染物大致可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两大类。无机污染物主要包括酸、碱、重金属,盐类、放射性元素铯、锶的化合物、含砷、硒、氟的化合物等。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机农药、酚类、氰化物、石油、合成洗涤剂、3,4-苯并芘以及由城市污水、污泥及厩肥带来的有害微生物等。当土壤中含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通过土壤→植物→人体,或通过土壤→水→人体间接被人体吸收,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就是土壤污染。过量化肥、农药、农膜残留污染,未经处理的有机肥污染,以及有害病原物污染,时常会进入耕地土壤,造成耕地土壤的重金属、有机化合物和致病生物污染。土壤污染还导致了很多土壤方面的严峻的问题。(一)土壤酸化、盐化由于长期过量使用生理酸性肥料和化学氮肥,土壤中酸碱平衡被破坏。土壤酸化会加速土壤贫瘠化,土壤有害重金属活化,土壤有害微生物特别是寄生真菌增加,土传病害严重发生。由于长期过量使用化学肥料,使土壤中的盐分不断积累,尤其是硝酸盐积累更甚。这些盐分随土壤水分上行聚集到地表,形成土壤表层次生盐碱化,土壤结构破坏,理化生物性质恶化。(二)土壤营养失调为追求高产,盲目过量施用氮磷钾肥,不施或少施有机肥和中微量元素肥,造成土壤中氮、磷的富集,土壤中钾、硅、钙、镁、硼、锌、铁、钼等中微量元素耗竭,导致氮磷钾比例失调,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间营养比例失调。导致土壤营养元素拮抗,有肥而无用。(三)土壤有机质明显下降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2015年我国耕地土壤全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上升明显,土壤碳含量呈增加趋势,但部分地区仍存在土壤有机质明显下降、土壤酸化和碱化加剧等问题。据农业农村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统计,东北三省、内蒙古东部、福建、广东、新疆、青海、西藏等地部分耕地的有机碳含量下降幅度较大。东北三省黑土地有机碳质量分数下降了21.9%,福建、广东、海南区域下降16.0%,青藏地区下降13.3%,西北地区下降10.5%,严重降低了土壤肥力。据调查,造成土壤肥力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近年来由于农业的过度开发,产量的大幅度提高,尤其是大量施用单质肥料,没有适当给土壤补给有机肥料,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和土壤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及功能减弱,使土壤出现了亚健康状态。总结起来就是:一是长期不施或少施农家肥,土壤有机质得不到补充;二是超量施用化学肥料,以及超出土壤负荷的高产,致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四)土壤板结由于耕地土壤有机质缺乏,以及不合理的耕作和灌溉,大量施用化肥,土壤酸化,土壤次生盐碱化,破坏了土壤团粒结,致使土壤板结。影响植物根系发育和对营养物资的吸收。(五)土壤微生物活性降低土壤中的微生物以细菌为主,一般可占土壤微生物总数的70%~90%,放线菌、真菌次之,藻类及原生动物较少。土壤是微生物生活和繁育的栖息地,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物肥力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复种指数过高,导致过量施肥和不合理施肥,以及农药的大量使用,我国部分地区土族微生物群落数量急剧下降,土壤肥力严重退化,肥料吸收利用率有所下滑,个别地区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肥害、药害和蔬菜大棚死棚现象。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由于过度复耕和轻视有机肥,致使土壤有机质下降,受土壤盐渍化、酸碱化的影响,加上畜禽粪便为原料的有机肥中抗生素残留,我国部分土壤中微生物活性下降,土壤生态环境恶化,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近年来。(六)土壤侵蚀耕地土壤侵蚀主要表现有水蚀、风蚀和耕蚀。主要是坡地土壤垦殖过度,尤其是坡度大于15度以上的坡地,频繁地表土耕作扰动,使水土流失。其次是垦后缺乏如坡改梯、水平沟耕作、植物篱等保护性耕作措施,而是随意挖地耕翻,既造成耕蚀,又加剧了风蚀、水蚀。长期水土流失,导致土壤沙化,土层变薄,养分流失,保水保肥能力降低,土壤贫瘠化,耕地面积减少。遭到一定的损坏。改善土壤,保护土壤,是回归生态业、增产增收的唯一捷径。首先最有希望的解决途径是降低化肥的使用,采用生物肥。生物肥力(微生物)能够氧化还原、络合土壤中的有害金属,降解有机污染物(含固体、液体)的潜力十分巨大,而且修复彻底、无二次污染,具有低能耗、高效和环境安全的明显优势,为修复重金属、农药残留、石油、工业废弃物污染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增施土壤调理剂、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生物有机肥、微生物菌剂等,不仅有改土培肥作用,还具有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结构,保水保肥,促进根系生长等作用;还具有改善土壤微生物生存环境、刺激作物生长点、高抗逆、抗重茬的功效。还有土壤每隔1~2年深翻一次,打破犁底层。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通透性。利用秸秆还田,种植绿肥等措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改善土壤微生物环境。改善种植制度,采用轮换倒茬或定期休耕等措施,保证土壤养分均衡和地力恢复,减少病源微生物,增加土壤抗病、净化能力。针对水土流失严重地块,采用修建梯田或种植保肥保水护土的绿肥植物,减少水土流失。中国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国,根据可持续发展要求,生态农业是未来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无论从经济效益还是从生态效益来讲,都具备其独特的优势,为了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果子品质的提升,果园的大幅增产,科学治理土壤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土壤污染治理难度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土壤污染治理投入力度的加大,土壤污染治理取得了良好预期效果,但由于我国土壤污染治理起步晚,土壤污染治理体系不健全,加之土壤污染治理存在的复杂性、难降解性、累积性和隐蔽性等,这些都加大了土壤污染治理难度。土壤污染源复杂,从现实情况来看,土壤污染治理还存在着九龙治水单兵突进的现象。土壤污染治理监管合力亟待强化,例如,工业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不仅需要对企业建设用地的污染状况监测,还需要对企业生产工艺,以及污染防治技术的选择及治理等。因此,迫切需要强化监管,完善监督指标体系,全面掌握土壤污染状况,为土壤污染治理提供第一手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