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_第1页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_第2页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3寡人之于国也教学目标:一、方法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孟子“知人论世”的方法,解读孟子的文章。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论辩艺术。二、知识目标:1、掌握重点词语、特殊句式,能正确理解文意。2、理解文中“仁政”的内涵,以及现实意义。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感受孟子伟大崇高的人格。2、感受儒家传统仁政思想的价值。教学重难点:1、积累文言知识,读通文章。2、朗读与解读并重,读出言外之味。3、感悟孟子的伟大精神,理解儒家的仁政思想。教辅手段:自制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投影设备(一)复习导入1.下列加点字读音和意义都正确的一项是A.数罟(ɡǔ网)饿莩(piǎo饿死的人)B.颁白(bān通“斑”)曳兵(yè摇着)C.庠序(yánɡ学校)衣帛(yì穿)D.孝悌(dì尊重父母)狗彘(zhì猪)【答案】A/B.曳:拖着C.庠:xiánɡD.悌:tì敬爱兄长。2.下列画线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河内凶(有战乱)B.邻国之民不加(增加)少填然鼓之(代词,代“鼓”)D.弃甲曳(拖着)兵而走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不过”。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戴,通“载”,承担。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同“途”,道路。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填然鼓之名词作动词,鼓噪起来。B.树之以桑名词带宾语“之”,作动词,种植。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名词带宾词“帛”,作动词,穿上。D.谨庠序之教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解析:考查词类活用:A项中“填然鼓之”的“鼓”作动词,敲鼓。答案:A5、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例:树之以桑

A.非我也,岁也

B.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C.或五十步而后止

D.公与之乘,战于长勺6.请你译一译:①、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②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③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7、本文记载了孟子与梁惠王的一次对话,他们围绕什么问题展开的?8、梁惠王说自己在政事上很用心,他都做了什么事?10、梁惠王为何希望“民加多”?“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韩非子》“地大国富,人众兵强,此霸王之本也。”《管子》孟子生于战国混战最激烈的时期,各诸侯国的统治者,对外争城夺地,相互攻伐,“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对内残酷剥削,劳役繁重,破害生产力。这就造成了人口的减少,兵员缺乏。劳力不足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争夺人力,发展生产力,成为各诸侯国统治者的当务之急。(二)研习:民不加多,何也?假如时光倒流,我们又回到了孟子生活的那个时代,并且你就是当时的一个小民,你愿意往梁惠王那里跑吗?何也?请结合注释自读课文并思考。点拨明确:

1,少数人愿意往梁惠王处跑:梁惠王移民移粟,似乎比邻国之君更关心百姓的生死。

2,多数人不愿意往梁惠王处跑:

(1)河内凶,移民、移粟。凶,收成不好,荒年。为什么会有荒年?是天灾还是人祸?从后文“不违农时”“勿夺其时”看,不排除“人祸”的可能。②移民、移粟。“移民以就食,移粟以给其老稚之不能移者o”人非“物”,安土重迁,岂能说移就移?

(2)王好战。“民加多”不是梁惠王的真正目的,他的真正目的是成就霸业。想成就霸业,所以急需“民加多”以便帮助他去攻打他国。因此,梁惠王没有真正关心百姓的死活,他只是把百姓作为战争的工具,你若跑到他那里去,迟早是要被拉去打仗的。

(3)违农时,数罟入,斧斤入……

孟子的言论是有针对性的。因此,我们可以从“不违农时……斧斤以时入山林”判断,梁惠王平时的为政可能是不注意老百姓的生产的。可能会因战争、修城池、建筑宫殿等随时拉“民”去服劳役,从而影响农时:捕鱼,砍树等,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也没有注意可持续发展。结果,弄得百姓食不得其饱,住无其房《没有木材盖房子》,死无其棺《没有木材做棺椁》。这样的环境,不是养人的所在。

(4)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罪岁。

丰收的年月,粮食吃不完,没能施行“检”的制度,政府以合理的价格收购粮食,而让它们白白地给猪狗吃掉;遇上荒年,饿殍遍野,却不能够施行“发”的制度,政府出面把粮食以平价发放给百姓赈灾。百姓死了,却怪罪年成不好。小结:梁惠王之于国,所谓的“尽心”,只是自欺欺人,是“五十步笑百步”。与邻国之君相比,本质是一样的,并没有从根本上爱民。所以,一般人不会往他那里跑。(三)研习:如何使民加多?过渡:只要看清了梁惠王的本质,一般人是不会跑到他那里去的,所以他那样做是无法“使民加多”的。那么采取什么措施才能“使民加多”呢?

1,假如你当时真的没有往梁惠王处跑,倒跑到孟子那里去拜孟子为师了。你能把孟子“使民加多”的措施归纳一下吗?分几步走,每步具体怎么做?这样做了有什么效果?能给我们解说吗?默读末段并思考。思考讨论后明确:

(1)王道之始:

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2)数罟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3)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养生丧死无憾也。

(2)王道之成:

1)五亩之宅,树桑——五十者衣帛矣。

2)畜鸡豚狗彘,无失其时——七十者食肉矣。

3)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无饥矣。

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矣。

2,“王道之始”与“王道之成”有什么关系?他们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讨论后明确:

(1)王道之始,主要解决了生和死的问题,即“养生丧死无憾也”。“饮食宫室所以养生,祭祀棺椁所以送死,皆民所急而不可无者。今皆有以资之,则人无所恨矣。”生的物质基础是吃和住。死更是大事情,“死生也大矣”,解决好死的最基本条件是能够入土为安,入土需要棺椁。颜回死后没有棺椁,其父亲希望孔子把车卖了给颜回购置棺椁。可见死有棺椁,对那时的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2)王道之成,不但解决了生死问题,还使民有教,使百姓懂得孝悌,前面一段强调的是不要破坏自然生态,不可竭泽而渔;这一处强调的是如何进一步改造自然,改善生存环境和生活条件:人们的生活资料不再仅仅是取诸自然(野生的鱼鳖、树木)了,人们还可以吃上家庭饲养的鸡、猪、狗等肉类,人们还自己植桑养蚕,可以穿上丝绸衣服了。良田百亩,数口人的家庭再也不会有挨饿的情况了。整个这一段的内容与前面一段相比,有这样几个方面的变化:①人类由尊重自然走向改造自然;②物质生活由生死无虞的底线满足走向衣帛食肉的小康水平;③百姓由无恒产走向了有恒产;④有了学校教育。前面两点上面已有表述,毋庸赘言。说说第三点的无恒产和有恒产。“王道之始”阶段,百姓尚无属于自己的产业,仅仅能够满足“养生丧死”的基本需要;但“王道之成”阶段,百姓明显变得有了底气:“五亩之宅”“百亩之田”。土地是百姓安身立命的资本,而百姓能否安身立命,又关系到一个社会的安定。“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孟子•滕文公章句上》)意思就是:有固定产业的人才有安分守己的意念,没有固定产业的人就没有安分守己的意念。如果没有安分守己的意念,就会放荡不羁,胡作非为,什么事都做得出来。至于学校教育,除了这里的“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之外,孟子也曾多次提到:“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孟子•滕文公章句上》)“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总之,“王道之始”的三条措施分别是“农、渔、林”,主要强调“不扰民”;“王道之成”四条措施分别是“纺、蓄、农、教”,既强调“不扰民”,又强调“制民产”,还强调“兴教育,治礼仪”。因此,前者是王道的初步措施,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王道的根本措施,是前者的深化。

3,分析到这,大家明白孟子的“仁政”思想在本文中的意思吗?主要体现为“发展生产,教化百姓,除虐政。”总的来说有两点:一是养民.使民无衣食之患;二是教民,用儒家的思想教育人民。(四)走出文本:探究现实意义你作为孟老夫子的嫡传弟子,跟随孟老夫子刻苦学习多年,今天突然通过时光隧道,又回到了21世纪的地球,你觉得你跟随你师傅所学的什么“民本”思想啊、什么“仁政”思想啊,对现在的中国乃至世界有用吗?讨论后明确:

1,孟子的“仁政”思想即“爱的政治”,包括“温饱”和“教化”两部分,相当于现在“以人为本”的政治理念,既注重“物质文明”建设也重视“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