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教案模板5篇_第1页
二年级数学教案模板5篇_第2页
二年级数学教案模板5篇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年级数学教案模板5篇

二年级数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通过“拨一拨”、“数一数”及“数学嬉戏”等活动,激发读数写数的兴趣。

1.通过在计数器上拨珠等活动,了解万以内数的挨次,会读写万以内的数。

教学重难点

读数写数的方法。

教学预备

教具:投影片、计数器

学具:小计数器

课时1

教学过程

切入举偶

谈话引入。一百是几位数?你还知道向这样的三位数吗?请你举几个这样的例子说一说。除了三位数,你还知道几位数?请你举几个例子说一说。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熟悉这样的数。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拨一拨

通过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学会数数、读数和写数。

(1)读、写三位数。

完成拨一拨(1)。

(2)学习四位数及末位有零的数的读写。

完成拨一拨(2)

(3)你拨我写。在同桌之间进展。

2想一想读书和写数时要留意什么?以小组为单位进展汇报。

学中做

1.完成试一试(1)。

2.完成试一试(2)。

3.完成试一试(3)。

练一练

(1)完成练一练1。

(2)完成练一练2。

(3)完成练一练3。

(4)完成练一练4。

板书设计

拨一拨

29830238004100

二年级数学教案篇2

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其次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分苹果”的详细情境与操作过程,熟悉平均分的两种现实原型,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2.能通过详细操作或画图的方法解决一些平均分的简洁问题

3.经受与同学争论、沟通的过程,感受合作与共享的开心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进一步体会等分的含义

难点:进一步体验平均分

四、教学策略

五、教学预备: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提醒课题

调皮家里来客人啦,妈妈预备了一些苹果款待客人,要调皮把苹果分一分。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帮调皮分一分苹果好吗?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喜爱的生活情境引出教学内容,将问题形象化,拉近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距离。】

(二)自主探究

出示“分苹果”情境图

1.观看情境图

从这幅图当中,你发觉了哪些数学信息?

2.按份数分,每份有几个

(1)布置任务活动

任务要求:用五角星代替客人,圆圈代替苹果,将苹果公正的分给客人。

(2)学生活动,画一画

学生在算术本上画,教师巡察了解状况

(3)反应沟通

方法一:1个1个分,分了4次,最终每人分4个苹果。

方法二:2个2个分,分了2次,最终每人分4个苹果。

方法三:依据乘法口诀“三四十二”分,分了1次,最终每人分4个苹果。

3.按每份4个分,求份数

(1)问题情境

可是这些客人都吃饱了才过来,大家又不想铺张,准备把这些苹果带到福利院中去送给老爷爷老奶奶。

(2)分析数学关系

苹果总共有12个,每4个装一袋,需要几个袋子?

(3)学生活动,分一分

学生动手分一分,教师巡察了解状况

(4)沟通反应

每4个放一堆,一共分了三堆,说明要3个袋子。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和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平均分的过程、结果来加深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

3.比拟,发觉异同点

(1)一样点:都是把12个苹果平均分,每份4个。

(2)不同点:

①把12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4个。

②总共12个苹果,每份4个,可以分3份。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平均分问题的两种不怜悯境,使学生初步感受“等分除”和“包含除”,为以后的除法做铺垫。】

(三)稳固与练习

1.小兔子搬萝卜

2.圈一圈,填一填

(四)总结提升

今日,你学到了什么

七、板书设计

分苹果

分成3堆,每堆4个

12个苹果分的结果一样

每袋装4个,需要3个袋子

二年级数学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经受实际测量的过程,熟悉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把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能进展简洁的单位换算,感受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积存测量阅历,初步进展空间观念。

2、能依据情境选择长度单位,能估量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体会单位的实际意义,初步进展估测意识。

3、通过查找生活中“1分米”、“1毫米”的事物,加强对分米和毫米实际意义的体会,并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练习。

教学重点:

通过测量活动,体验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

教学难点:

用分米、毫米表示物体的长度,进展简洁的单位换算。

教学过程:

一、师生沟通,复习旧知。

1、猜想教师的身高。

师:经过一个学期的共同学习,我们已经是老朋友了。现在,谁知道教师的身高是多少?大胆地猜一猜吧!

学生猜想。

师:我来告知大家,我的身高是1米64厘米。

(猜想教师的身高是我细心设计的与学生的课前沟通,不仅能创设轻松融洽的课堂气氛,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而且学生在表述时会自然而然的用到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的学问,为下面的学习与探究进展铺垫。)

2、回忆米和厘米

师:教师的身高,用到了两个长度单位,是哪两个?(米和厘米)谁还记得米用哪个字母来表示?厘米呢?你们能用手比比一米有多长吗?那一厘米有多长呢?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说说,用手比一比。

(由于本课必需在具有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学问根底上进展探究,所以我在介绍过自己的身高后,准时复习两个长度单位,开展“说”字母的表现形式,比长度大约有多长,想两者之间的关系,三个连贯的小活动,既避开学生在下一环节操作中的生疏感,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心情。)

二、操作感知,探究新知

1、测量吸管的长度。

师:(出示吸管)小朋友们都有一根吸管,拿起来看一看,想一想,估量一下。吸管大约有多长吗?

学生说说,并说明理由。

师:我们估量的精确吗?用尺子仔细的量一量。

学生量一量,说说结果。

(吸管是教师自制的学具,它们是统一长度单位10厘米。这是由于在备课时。我认为教材设计的第一次“让学生估测10厘米长的铅笔”不够现实,于是用自制的吸管代替。这样便于课堂操作,省去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更有效的节省了课堂学习时间。课程改革试验提倡的一个观点就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要制造性的使用教材。教师既是教材的使用者,更是教材的制造者,把教材看作是促进学生进展的一个工具,依据学生的实际状况,教师完全可以对教材进展再制造。)

2、熟悉“分米”

师:教师告知你们:吸管的长度是10厘米,也可以说是1分米。10厘米就是1分米。分米可以用字母dm表示,1分米可以写成1dm。在你们的尺子上找出1分米长的一段,用手比一比。学生用手比一比。

师:请你用手势表示出1分米大约有多长。你比得精确吗?可以把吸管放上去比比看,认真看看并记住1分米有多长。闭上眼睛能想象出1分米大约有多长吗?想出来了再睁开眼睛用手势比给同桌看一看,相互用尺子量一量,看谁比得更精确。

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请小朋友用眼睛认真地找一找吧!看看自己的身体上、学习用品,也可以想想一些教室里的物品和家里的物品。

(由于长度单位的熟悉、长度空间观念的建立,具有很强的抽象性,所以在熟悉“1分米大约有多长”的活动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帮忙学生建立1分米长度的空间观念。第一步,我先让学生估测吸管大约有多长,再用工具精确测量,培育学生的估测意识,初步感知1分米。其次步借助尺子、吸管用手势反复比出1分米的长短,建立1分米长度的观念。第三步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加深对1分米长度的熟悉。)

3、探究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师:刚刚,大家找到了那么多生活中大约是1分米的物品,那你能在米尺上找到1分米吗?找一找,米尺上从哪儿到哪儿是1分米?2分米从哪儿到哪儿?5分米呢?

指名指一指。

师:想一想,分米和米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呢?请你们四人小组在一起争论争论。

小组争论,全班沟通。

(通过指一指米尺上的1分米、2分米、5分米从哪儿到哪儿,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长度单位分米。

在找的活动中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从0—10是1分米,从30—40厘米是1分米,从15到25厘米也是1分米,不仅是数感的培育,更为学生制造了开放式探究学习的方式)

4、熟悉毫米

师:刚刚,大家吸管测量得特别仔细,现在请你们拿出一根较短的铅笔,用尺子量量铅笔有多长?

学生量一量,汇报。

师:刚刚大家量的铅笔的长度有的是整厘米数,有的是几厘米多几小格,有的是几厘米少几小格,请你们看一看尺子,认真数一数1厘米中间有几个小格?

学生数数,说说。

师:大家的意见不一样!教师把一厘米放大了,我们一块儿数一数,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格。

多媒体课件展现动画,共同数出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格。

师:1厘米中有10小格,谁知道每小格的长是多少?对每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毫米可以用字母mm表示,1毫米可以写成1mm,谁能说说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现在,谁能再精确的说出你刚刚测量的铅笔有多长?

学生说说。

师:1毫米大约有多长呢?拿出1分硬币,先看一看硬币的哪一局部长度大约是1毫米?用尺子量一量看,你看得对吗?对,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你能用手势比一比1毫米大约有多长吗?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一分硬币,(平放)把硬币当心地取出来,看一看,1毫米大约有多长!

(学生铅笔的长度是不同的,在学生动手测量发觉不肯定是整一数时,在内心能产生一种思考,需要用一个比厘米更小的单位来表示,于是就自然引出长度单位毫米。另外,学生有了“1分米”的学问作为根底,在熟悉毫米时,可以适当的缩短时间,使课堂节奏有松有驰。课改后,要求教师对每一节课的设计要有弹性,依据课堂进程,准时变化。由于可能有局部学生课前就知道一些毫米的学问,在介绍毫米时,要依据当时孩子们的状况准时调整,学生可以自己熟悉的事物教师不要越俎代雹。)

5、小嬉戏:“奇妙的手指”

师:刚刚,同学们学得特别仔细,下面,我们做个小嬉戏,好吗?(好)请把学具轻轻向前推!嬉戏的名字是:奇妙的手指。留意听清要求:认真看教师的手指,先闭合,然后渐渐张开。假如你认为手指之间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1厘米、1分米,就准时喊停,看谁观看得最认真,估量得最精确。

教师手指闭合,学生估测,教师留意用工具检测学生估量得是否精确。

请同桌的两个同学相互玩嬉戏,留意用工具准时检验你估量的长度是否精确。

(当学生心情渐落到低潮时,教师要留意设置一个或多个情景活动,进一步调动学生,来形成一个新的学x。在熟悉了两个长度单位后,由于学具较多,学生又有爱动爱摸的天性,局部学生可能会产生一些急躁的心情。让学生整理好学具,用动感的小嬉戏吸引学生的留意力,不仅能奇妙地调控课堂,更是对所学的长度单位的系统整理。)

三、回忆整理,沟通收获。

师:大家嬉戏玩得真快乐,下课以后,大家还可以连续玩!现在,留意看黑板,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汇报

四、实践应用,稳固反应

1、推断。

师:利用我们学过的学问,可以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下面,让我们推断,这些话说得对吗?

数学书厚约5毫米。一拃长约10分米。小红身高138厘米。课桌高约7厘米。1棵大树高5分米。跳绳长2毫米。

2、估一估,量一量。

除了推断别人的话是否正确,我们还可以测量自己喜爱的物品。

多媒体课件出示表格及要求。

选择自己喜爱的物品先估一估,再量一量。

学生动手量,全班沟通。

(数学来自生活,自然最终也要回到生活中去。在孩子们把握了本节课的内容之后,我让他们选择自己喜爱的物品进展估量和测量,将数学学问运用在自己的生活中。这样有利于孩子们进一步培育长度观念,而且也让孩子们对数学更加有兴趣。)

二年级数学教案篇4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复习共分为5个局部: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表内乘法;长度单位和角的初步熟悉;观看物体;统计。第八单元的数学广角的内容属于扩展学生数学思维的,只要学生了解就可以了,因此在总复习中没有单独安排相应内容的复习。

总复习的编排留意突出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以及学问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展整理和比拟,加深学生对所学学问的熟悉。同时留意计算与解决问题相结合,到达通过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来稳固计算娴熟程度的作用。

单元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学问更加稳固,计算力量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学问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全面到达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学问更加稳固,计算力量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学问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全面到达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单元课时安排:4课时左右

第一课时笔算加法和减法的复习

教学内容:

课本p102、10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学生进一步娴熟把握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结合详细情景进展加法、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学问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洁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笔算的方法;实际运用力量。

教学过程:

一、根底学问

1、问:笔算加法和减法时我们应留意什么?

2、学生小组内沟通。

3、全班反应,归纳小结。

4、稳固练习,第105页第1题。(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沟通。)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笔算的方法,并在理解的根底上把握计算方法。

二、进展练习

1、完成105页第2题。并抽几题指名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完成第4题:先估算再笔算。

先估算并说说估算的方法;再笔算。教师多面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赐予他们辅导和时机,培育他们学习的自信念。

3、□里能填几。(补充练习题)

5□75754□

+□6-3□-3□+25

7□4□3□6□

先让学生独立做一做,学生能填出几种就几种,都应予以确定。

[设计意图]:在原来的根底上进展进展练习,让学生敏捷运用学过的学问,在体验学习胜利的同时进展思维的灵敏性,培育学习的自信念。

三、实际应用

1、完成107页第10题。

学生先独立做再全班沟通。

2、小朋友跳绳:

小明

小红

小东

小丁

45下

36下

53下

60下

(1)、小明比小丁少跳了几下?

(2)、小明和小红一共跳了几下?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列式计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所学的学问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培育学生实际应用的力量。

四、课堂总结。

五、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教案篇5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铅笔有多长》(分米、毫米的熟悉)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厘米和米的根底上,熟悉分米和毫米。教科书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学问根底,借助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引入对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的熟悉,并关注了对长度单位之间关系的学习。

?教学目标】

1、经受实际测量的过程,熟悉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把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能进展简洁的单位换算,感受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积存测量阅历,初步进展空间观念。

2、能依据详细情境恰中选择长度单位,能估量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体会单位的实际意义,初步进展估测意识,并激发学生对测量学习的奇怪心和参加测量活动的主动性。

3、通过查找生活中“1分米”“1毫米”的事物,加强对分米和毫米实际意义的体会,并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际测量,知道1分米、1毫米有多长,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力量。

难点:通过实际测量体会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估一估”、

“量一量”等活动,进展学生的估测力量。

?教具、学具预备】

教具:

学具:米尺,卡片,吸管,铅笔,剪刀,测量单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温故引新。

1、观看数学故事《偷吃红土的小象》。

师:请看数学故事《偷吃红土的小象》,看看在这个数学故事中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数学思索?你有什么好方法?

2、回忆在测量时要留意哪些问题?

师:你觉得在测量时要留意些什么呢?周教师带来了现场留下的脚印,谁来测量?

生:测量并汇报,这个脚印的长度是10厘米。

3、提醒“分米”。

师:10厘米还可以用另一个长度来表示,它就是——1分米,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米的熟悉。

师:你知道分米用字母怎么表示吗?

二、熟悉分米。(11:00之前必需完毕)

1、在直尺上找出“分米”,提醒分米和厘米的关系。

师:现在请你拿出直尺找一找1分米,并用手指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

ppt活动一:

在直尺上找一找1分米,并用手指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

生汇报

师小结:借助直尺,同学们充分的感受了1分米的长度,假如要把1分米和10厘米用一个符号来连接,你会选择哪个符号呢?

师:很好!1分米=10厘米。

2、自主学习,进一步熟悉分米。

师:现在,我们对1分米已经有了初步的熟悉,接下来请你拿出桌上的吸管,估一估这根吸管的长度比1分米长,还是短?

师:现在我们就利用这根吸管来连续讨论1分米。请看活动要求!

ppt活动二:

估估一估1分米的长度。

量用直尺量一量,进展调整后剪下1分米长的吸管。

找用1分米长的吸管比一比,量一量长约1分米或几分米的物品。

生汇报

师小结:在今后的估量中,这些1分米、2分米、7分米(分别拿出吸管、文具袋,指出课桌的高)的长度都可以作为我们估量的标准和依据。

3、发觉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上学期我们还熟悉了米,那米和分米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请四人小组合作探究,试着在米尺上找一找,也可以借助吸管来讨论。

ppt活动三:

小探究

1米?分米

生汇报

师小结:真棒!我们通过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用手指来比划1分米,还找到了生活中的1分米,信任同学们对分米已经有了充分的熟悉和感受!

三、熟悉毫米。

1、通过“量一量”,提醒毫米。

师:请用直尺在测量单上“量一量”铅笔有多长?

生汇报

师:不是6厘米吗?铅笔的长度比6厘米长,但是又不到7厘米,这时候就需要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它就是刚刚——毫米,用字母来表示。

2、通过自学,发觉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师:刚刚我们一起对分米进展了讨论,接下来请同桌之间用讨论分米的方法,绽开对毫米的独立学习吧!

ppt活动四:

找一找在直尺上找出1毫米。

比一比用手指比划出1毫米。

看一看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或几毫米。

想一想1厘米=?毫米。

生汇报。

师小结:看来同学的收获可真多,通过自学,我们知道了1厘米=10毫米。

3、通过摞卡片,感受毫米、厘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

师:刚刚我们说一张卡片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现在请你将3张卡片放在一起,这时的厚度大约是——3毫米,用手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