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世界经济发展进程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商品国际化时期、资本国际化时期、生产国际化
时期。(每个时期的标志性东西和主要特征)
(2)世界经济格局的转变:
世界格局是指活跃在世界经济领域并充当主角的国家和国际经济组织之间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
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结构、态势。世界经济格局的中心大体经过了西、葡(16世纪)-荷兰(17
世纪)-英国(18世纪中-19世纪中)-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60年代)-多极化(20世纪60年
代-70年代至今)。世界经济格局呈现由多个力量(国家)或力量中心(国家集团)不同程度地
影响和决定的趋势。
(3)金砖四国:即巴西、俄罗斯、中国、印度。“金砖四国”崛起成为国际力量格局变化的催化
剂。高盛公司认为,金砖四国崛起将成为决定未来国际经济变化的主要因素。随着这个四个国家
的崛起,世界经济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首先,这个四个国家会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量;其次,这些国家会带动周边国家的发展,区域影响力会大大影响;最后,这些国家对商品和
资本的需求会迅速增长,对国际资源产品和资本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4)世界经济形成的前提条件是世界市场的形成;而世界市场的兴起和演变又是以国际分工的
产生和深化为基础的。因此研究国际分开的形成是研究世界经济的基础。国际分工形成的原因:
国际分工及其格局的形成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方面的原因。国际分工首先取决于各国的自然禀
赋和社会生产力,以及生产关系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比较优势和经济制度,这是国际交换产生的基
础,是国际分工的起点。世界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是国际分开不断发展的根本原因,国际生产关系
又制约了国际分工的发展方向和各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生产力的发展从根本上决定了国际分
工的发展。
(5)国际分工的类型:
1.按分工深度即稳定性划分:基于自然资源差异之上的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的分工(最稳定,
分工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没有直接关系);基于要素富裕度差异之上的不同要素密集型制成品的
分工(其稳定性较低);基于协议的产业内部分工(由于政府之间和跨国公司内部的协议具有易
变性,因此这种分工的稳定性较低)。
2.按生产关联度分开:
垂直型分开:垂直型分工是指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的分工,•般指先进国家和后进国家
之间的分工。水平型分工:是指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国家之间的分工,一般指发达国家之间的分
工。
(6)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国际分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商品
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地理分布也产生重要影响;国际分工还对国际贸易政
策产生重要影响;国际分工的发展趋向(趋势性特点):垂直分工不断扩大,水平分工不断加深;
研究开发与生产制造之间的分工不断加深;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之间的分工的不断加深。
(7)定位:目前,世界经济正处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后期,也是第五次世界长波经济周期的下
降期。
(8)生产要素的两个基本的特点:一是它的有形性、可见性;二是它的价值度量性,即它是通
过市场获得的,有具体的价格。
(9)知识型劳动力:是一种从事创造性劳动的劳动力。知识型劳动力的概念不同于人力资本。
(10)企业创新能力:产品创新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个显著特点。创新能力从根本上改变了•
国在国际经济分工中地位。
(11)经济意义上的生产要素:〜般劳动力、资本、土地与自然资源、生产性管理。(12)生产
要素范畴的扩展及其国际流动特点上的差异是当代世界经济运行的特点的微观基础。生产要素禀
赋的差异是世界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
(13)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是当代世界经济的基础:1.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是国际直接投资的理
论表达;2.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创造了国家之间经济关系的新形式;3.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对当
代世界运行特点有决定性的意义。
(14)不同的生产要素存在着显著的流动性差异:资本、技术、管理等具有极高的流动性,高素
质劳动力具有较高的流动性,一般加工型劳动力的流动性很低,而土地与自然资源没有流动性。
投资机构和基金类金融要素的流动取决于国家的金融开放度。
(15)不同的要素流动性差异导致了两个结果:一是要素流动的方向,世界经济中一般表现为流
动性强的要素向流动性弱的要素所在地流动;二是要素的价格变化趋势,世界经济中流动性高的
要素的国际价格会呈现趋同现象,而流动性较低的要素的国际价格则基本上保留较大的国际差异。
流动的核心特征:流动性较强的要素向拥有流动性较低要素的国家流动,后者由于顺应了经济全
球化的时代趋势而成为要素聚集地,进而成为世界工业品的主要的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
(16)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要素国际化流动加快的原因:1.技术进步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手
段,是全球化运行的载体。2.市场经济制度在全球的普遍化是要素流动的必要条件。
3.各国开放型发展战略从政策上激励了要素流动。4.国际竞争与国际协调创造了经济全球化的体
制与机制。
(17)世界经济分工的分工体系经历了“中心外围阶段”、“垂直分工阶段”和“水平分工阶段”,
从20世纪90年代又进入了“要素合作阶段”。
(18)阿西姆-普拉卡什和杰弗里-哈特推动要素流动大发展的四个重要要素:技术因素、制度因
素、国内政治经济、国际竞争要素。
(19)金融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表现为金融市场国际化、金融交易国际化、
金融机构国际化和金融监管国际化。金融国际化是指•国的金融活动超越本国国界,脱离木国政
府金融管制,在全球范围展开经营、寻求融合、求得发展的过程。
(20)金融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各国的国际金融依存度进一步提高,国际金融依存度是指金融资产的跨国持有的程度,包括国内
金融资产被外国居民持有和国内居民持有外国金融资产两个方面。
(21)金融国际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1.金融市场国际化促使全球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2.金融交易国际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3.
金融服务国际化丰富了贸易全球化的覆盖范围4.金融机构全球化支撑了生产•体化的持续发展
(22)金融创新是指金融领域的市场结构、制度安排、机构设置、交易工具、业务品种、经营方式
等方面的创造性变革。主要特点有1.金融创新引发传统金融体系的制度变革。2.金融工具创新分
为便利交易和分散风险两类,前者是以便利交易、提高利润为FI的对存贷款及支付形式上的创新,
后者是以分散风险为目的的融资手段的创新,其主要产品有票据发行便利、利率互换和货币互换、
外汇和利率的期权与期货。
(23)国际外汇市场的格局与结构
1.外汇交易的主要工具仍是外汇掉期,传统即期交易占比有所下降,直接远期基本保持原有市场
份额。2.交易地理格局上,英国地位进一步加强,美德日市场份额均略有下降,新加坡、中国香
港则略有上升。
3.报告交易商间交易的占比有所下降,而报告交易商与其客户之间的交易则有所上升。4.外汇交
易大多跨境发生,其交易币种仍以美元为主。
(24)国际衍生品市场的格局与结构
全球衍生品市场规模继续大幅增长,利率衍生品仍是最生要的衍生品,信用衍生品发展很快。
(25)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政府经济职能主要表现为:坚持开放、规避风险、分享收益、促进发展。
(26)贸易保护政策的目的与特点
目的:保护和发展国内生产力;保护或增加国内就业;改善国际收支;保障国家安全;调节贸易
利益在国内的分配;作为对其他国家不公平贸易的报复。
特点:贸易保护政策作用复杂化;国家既顺应贸易自由化主流又维持不同形式的贸易保护;发达
国家推动贸易自由化过程中仍未放弃贸易保护手段;发展中国家正逐步降低贸易保护程度以融入
贸易自由化进程。
(27)区分国家的贸易战略内向或外向的四个指标:有效的保护率;是否运用诸如限额和进口许可
证等直接控制;是否鼓励出口贸易;汇率定值过高的程度。
分为四个类别:坚定的外向型战略、一般的外向型战略、一般的内向型战略、坚定的内向型战略。
(28)经济全球化对国家主权的影响
1.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家主权中的非核心部分会发生让渡和弱化。2.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
国家主权和职能转移已成普遍现象,主要分为向上转移和向上转移。
3.跨国公司的全球活动导致东道国国家主权的转移。4.总体上看,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国家主
权和政府职能是不断加强的。
(29)经济全球化条件卜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1.分享经济全球化的收益成为政府的重要经济职能
2.经济全球化要求更高水平的政府宏观调节能力和政策制定能力3.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成为政
府的关键经济职能之一
(30)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
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
(31)当代经济全球化的特点与趋势
1.贸易自由化进一步走向制度化
2.生产一体化进一步走向深层次
3.金融全球化寻求安全保障
4.技术进步在经济全球化推进中显示更强威力5.一体化从功能性走向制度性
(32)经济全球化中的不平等
1.决策参与权的不平等,发达国家是制度的制订者,发展中国家是制度的接受者。2.利益分配的
不平等,经济全球化所创作的国际分工深化利益大多为发达国家所获得。3.成本分担的不平等,
发展中国家更多承担经济全球化的近期成本。
(33)经济全球化中的结构性不均衡
1.分工结构的不均衡
新兴的附加价值高的产业只掌握在一部分国家手中。2.资源结构的不均衡,作为主导性资源的金
融与信息只掌握在最发达国家的手中。3.动力结构的不均衡,不同类型的国家对推进经济全球化
表现为不同的动力。4.经济规模的不均衡,全球化的国民经济整合过程成为不同规模经济的不对
称的竞争与
合作过程。
(34)经济全球化面临的主要障碍
1.经济全球化的源动力有所减弱
2.经济全球化的利益分化在加剧
3.反经济全球化的力量在加强
4.经济全球化面临新的壁垒
(35)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遇到的障碍主要来源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基本矛盾与不平等结构。
在经济全球化中存在着两个基本矛盾:是经济全球化的推进相当迅速与风险保障机制尚未形成
之间的矛盾;二是发达国家加速经济全球化的迫切需要和发展中国家快速融入经济全球化可能性
之间的矛盾。这两个基本矛盾可能导致经济全球化推进中的各种困难,冲突,对立乃至危机。
(36)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不但改变了国际分工的性质与格局,而且改变了世界经济增长的特点
与路径。考察当代世界经济增长的原因与特征,必须高度关注具有基础性影响和决定性作用的生
产要素国际流动。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为世界经济增长带来了新的源泉,是当代世界经济高速发
展的一个关键,也是认识当代世界经济增长原理的一个重要出发点。
(37)世界经济增长中的主导因素:1、资本是工业化经济中的主导因素2、只是要素在只是经
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3、金融要素在工业化与知识经济中的主导地位4、一国的要素结构既是发
展的结果,也是发展的条
(38)生产要素价格决定与收益规律:1、世界资本的高稀缺与劳动力的过渡供给使发展中国家
的增长收益较低2、本国产品借助发达国家跨国公司走向世界收益必然较低3、发达国家国际经
营管理要素在发展中国家获得更高收益4、发展中国家依赖跨国公司生产网络必然导致增长利益
较低
(39)通过“要素集聚”实现增长。这就是当代新兴市场经济模式增长道路。
(40)对新型市场经济而言,发展战略的核心应当是先进主导要素的培育与发展。
(41)迈克尔•波特的要素培育理论:波特把生产要素都氛围初级与高级两种。初级生产要素包
括天然资源、气候、地理位置、非技术工人与半技术工人、金融等;高级生产要素则包括现代化
通信的基础设施、高等教育人力以及大学研究所等。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被动继承的,或只需
要简单的私人及社会投资就能拥有的,但是在国家或企业竞争力上,这类生产要素的重要性已经
越来越低。
波特把生产要素分为一般性生产要素和专业型生产要素。前者可以用于任何••种产业上,如公路
系统、融资、受过大学教育的员工等,而后者则是针对单一产业的要素,如技术型人才、现金的
基础设施,专业知识领域等。
(42)国际货币体系的作用:1、确定国际清算和支付手段来源、形式和数量,为世界经济的发
展提供必要的充分的国际货币,并规定国际货币及其同各国货币的相互关系的准则2、确定国际
收支的调节机制,以确保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各国经济的平衡发展3确立有关国际货币金融事物的
协商机制或建立有关的协调和监督机构
(43)国际金币本位制:国际金币本位制是以黄金为货币金属进行流通的货币制度,他是19世
纪末到20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各国普遍时兴的一种货币制度。起主要内容包括:1、用黄金来规
定货币所代表的价值,每•货币都有法定的含金量,各国货币按其所含黄金的重量而有一定的比
价2、金币可以自由铸造,任何人都可按法定的含金量,自由地将金块交给国家造币厂铸造成金
币,或以金币向造币厂换回相当的金块3、金币是无限法偿的货币,具有无限制支付手段的权利
4、各国的货币储备是黄金,国际间结算也使用黄金,黄金可以自由输出或输入。从这些内容可
看出,金币本位制有三个特点: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和自由输出入
(44)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缺陷及其解体。缺陷有:1、“特里芬难题”2、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出
现盲区3、布雷顿森林体系基本上反映了建立稳定汇率的需要4、布雷顿森林体系内在的不对称
性及不平衡性
<4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职能:1、加强各项监督工作,促进各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2、向
各成员国提供援助3、减拼和还债4、对汇兑安排的监督和管理5、加强国际金融体系建设
(46)基金组织的监督主要有国别监督、地区监督和全球监督三种形式
第十三章世界经济的增长周期
(47)影响世界经济可继续增长的因素:世界经济总体而言受到资源特别是自然资源的限制,就
短期而言是受到人力资源和技术水平的质量限制
(48)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所共同面对的最严峻挑战,而人为温室气体
浓度的增加很可能是20世纪中叶以来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控制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因此
成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暧的最为重要的举措。通过全球合作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共同应对全球气
候变暖,引导世界走向高效地低碳经济也逐步为全球认可,金融危机成为全球经济加速向低碳转
型的又一契机。
(49)《京都议定书》具体的量化减排指标和灵活的履约机制
1.遵循“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2.建立了三种“境外减排”的机制,即联合履约(JI)、排放贸易(ET)、清洁发展机制(CDM)
(50)巴厘岛路线图基本框架:以减缓、适应、技术、资金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四个轮,并确定
全球应对气候变暖的谈判议题和时间表。
“哥本哈根会议新进展”
1.将全球气候升幅不超过2度作为长期行动目标2.坚持并延续双轨谈判进程,秉承“共同但有区
别的责任”
(51)低碳经济的基本内涵,可以从下面四个方面理解
1.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重点)2.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
的全方位变革
3.以经济性、技术性和目标性为特征
4.传统化石能源的高效清洁利用和可再生能源、低碳或无碳能源的开发,是其基本走向
(52)可再生能源的分类分为三类:
1.大中型水电
2.新可再生能源,包括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
3.传统生物
(53)主要的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
1.工业领域节能技术
2.交通运输领域节能技术
3.建筑领域节能技术
(54)根据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持续时间,一般将经济周期分为以下四种:
1.周期长度为45-60年的长周期(长波),也称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2.周期长度为15-25年的建筑业周期,也称库兹涅茨周期
3.周期长度为7-11年的投资周期,也称朱格拉周期
4.周期长度为3-5年的短周期,也称存货周期或基钦周期
(55)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周期的同步性1.世界经济周期的同步性,是指与发达国家为主的各
国经济的周期长度和波动规律趋于•致的现象(翻书看各个阶段)
(56)世界经济的微波化,是指波动幅度减弱,增长率落差缩小、升降较为平缓,周期长度趋于
缩短、阶段性不甚明显等这样•种经济周期现象。
(57)康德拉季耶夫对长波问题作了一些分析论述,从现代的视角看有些仍然是正确的,有些需
要修正,他认为
1.长波是由发达国家经济运行的某些内生因素引起的2.长波具有经济周期的一般特征,也存在上
升和下降阶段
3.长波上升阶段,经济繁荣的年份较多,长波下降阶段,经济增长缓慢的年份较多
4.长波下降阶段,往往出现较多的技术发明和技术创新
5.长波是一种国际性的经济现象
第十四章世界经济的平衡发展与国际经济协调
(58)世界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内容
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它由三个方面组成
1.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
2.经济发展机会的不平衡
3.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不平衡
(59)世界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原因
1.历史原因
2.科技革命原因
3.经济体制、战略和政策的影响
4.贸易和投资等经济的影响
5.环境、资源和人口等自然社会因素的影响
(60)世界经济传递机制的渠道
1.国际贸易传递渠道
2.国际金融传递渠道
3.跨国生产传递渠道
4.信息和预期传递渠道
(61)国际经济协调的主要方式及其目的(目的在书上总结)
L贸易政策的国际协调
2.汇率政策的协调
3.国内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
(49)《京都设定书》具体的量化减排指标和灵活的履约机制
1.遵循“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2.建立了三种“境外减排”的机制,即联合履约(JI)、排放贸易(ET)、清洁发展机制(CDM)
(50)巴厘岛路线图基本框架:以减缓、适应、技术、资金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四个轮,并确定
全球应对气候变暖的谈判议题和时间表。
“哥本哈根会议新进展”
1.将全球气候升幅不超过2度作为长期行动目标2.坚持并延续双轨谈判进程,秉承“共同但有区
别的责任”
(51)低碳经济的基本内涵,可以从下面四个方面理解
1.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重点)2.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
的全方位变革
3.以经济性、技术性和目标性为特征
4.传统化石能源的高效清洁利用和可再生能源、低碳或无碳能源的开发,是其基本走向
(52)可再生能源的分类分为三类:
1.大中型水电
2.新可再生能源,包括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
3.传统生物
(53)主要的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
1.工业领域节能技术
2.交通运输领域节能技术
3.建筑领域节能技术
(54)根据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持续时间,一般将经济周期分为以下四种:
1.周期长度为45-60年的长周期(长波),也称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2.周期长度为15-25年的建筑业周期,也称库兹涅茨周期
3.周期长度为7-11年的投资周期,也称朱格拉周期
4.周期长度为3-5年的短周期,也称存货周期或基钦周期
(55)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周期的同步性L世界经济周期的同步性,是指与发达国家为主的各
国经济的周期长度和波动规律趋于一致的现象(翻书看各个阶段)
(56)世界经济的微波化,是指波动幅度减弱,增长率落差缩小、升降较为平缓,周期长度趋于
缩短、阶段性不甚明显等这样一种经济周期现象。
(57)康德拉季耶夫对长波问题作了一些分析论述,从现代的视角看有些仍然是正确的,有些需
要修正,他认为
1.长波是由发达国家经济运行的某些内生因素引起的2.长波具有经济周期的一般特征,也存在上
升和下降阶段
3.长波上升阶段,经济繁荣的年份较多,长波下降阶段,经济增长缓慢的年份较多
4.长波下降阶段,往往出现较多的技术发明和技术创新
5.长波是一种国际性的经济现象
第十四章世界经济的平衡发展与国际经济协调
(58)世界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内容
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它由三个方面组成
1.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
2.经济发展机会的不平衡
3.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不平衡
(59)世界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原因
1.历史原因
2.科技革命原因
3.经济体制、战略和政策的影响
4.贸易和投资等经济的影响
5.环境、资源和人口等自然社会因素的影响
(60)世界经济传递机制的渠道
1.国际贸易传递渠道
2.国际金融传递渠道
3.跨国生产传递渠道
4.信息和预期传递渠道
(61)国际经济协调的主要方式及其目的(目的在书上总结)
1.贸易政策的国际协调
2.汇率政策的协调
3.国内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
(49)《京都议定书》具体的量化减排指标和灵活的履约机制
L遵循“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2.建立了三种"境外减排”的机制,即联合履约(JI)、排放贸易(ET)、清洁发展机制(CDM)
(50)巴厘岛路线图基本框架:以减缓、适应、技术、资金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四个轮,并确定
全球应对气候变暧的谈判议题和时间表。
“哥本哈根会议新进展”
1.将全球气候升幅不超过2度作为长期行动H标2.坚持并延续双轨谈判进程,秉承“共同但有区
别的责任”
(51)低碳经济的基本内涵,可以从下面四个方面理解
1.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重点)2.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
的全方位变革
3.以经济性、技术性和目标性为特征
4.传统化石能源的高效清洁利用和可再生能源、低碳或无碳能源的开发,是其基本走向
(52)可再生能源的分类分为三类:
1.大中型水电
2.新可再生能源,包括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
3.传统生物
(53)主要的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
1.工业领域节能技术
2.交通运输领域节能技术
3.建筑领域节能技术
(54)根据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持续时间,一般将经济周期分为以下四种:
1.周期长度为45-60年的长周期(长波),也称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2.周期长度为15-25年的建筑业周期,也称库兹涅茨周期
3.周期长度为7-11年的投资周期,也称朱格拉周期
4.周期长度为3-5年的短周期,也称存货周期或基钦周期
(55)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周期的同步性1.世界经济周期的同步性,是指与发达国家为主的各
国经济的周期长度和波动规律趋于一致的现象(翻书看各个阶段)
(56)世界经济的微波化,是指波动幅度减弱,增长率落差缩小、升降较为平缓,周期长度趋于
缩短、阶段性不甚明显等这样一种经济周期现象。
(57)康德拉季耶夫对长波问题作了一些分析论述,从现代的视角看有些仍然是正确的,有些需
要修正,他认为
1.长波是由发达国家经济运行的某些内生因素引起的2.长波具有经济周期的一般特征,也存在上
升和下降阶段
3.长波上升阶段,经济繁荣的年份较多,长波下降阶段,经济增长缓慢的年份较多
4.长波下降阶段,往往出现较多的技术发明和技术创新
5.长波是一种国际性的经济现象
第十四章世界经济的平衡发展与国际经济协调
(58)世界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内容
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个重要特征,它由三个方面组成
1.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
2.经济发展机会的不平衡
3.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不平衡
(59)世界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原因
1.历史原因
2.科技革命原因
3.经济体制、战略和政策的影响
4.贸易和投资等经济的影响
5.环境、资源和人口等自然社会因素的影响
(60)世界经济传递机制的渠道
1.国际贸易传递渠道
2.国际金融传递渠道
3.跨国生产传递渠道
4.信息和预期传递渠道
(61)国际经济协调的主要方式及其目的(目的在书上总结)
L贸易政策的国际协调
2.汇率政策的协调
3.国内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
(49)《京都议定书》具体的量化减排指标和灵活的履约机制
1.遵循“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2.建立了三种“境外减排”的机制,即联合履约QI)、排放贸易(ET)、清洁发展机制(CDM)
(50)巴厘岛路线图基本框架:以减缓、适应、技术、资金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四个轮,并确定
全球应对气候变暖的谈判议题和时间表。
“哥本哈根会议新进展”
1.将全球气候升幅不超过2度作为长期行动目标2.坚持并延续双轨谈判进程,秉承“共同但有区
别的责任”
(51)低碳经济的基本内涵,可以从下面四个方面理解
L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重点)2.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
的全方位变革
3.以经济性、技术性和目标性为特征
4.传统化石能源的高效清洁利用和可再生能源、低碳或无碳能源的开发,是其基本走向
(52)可再生能源的分类分为三类:
1.大中型水电
2.新可再生能源,包括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
3.传统生物
(53)主要的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
1.工业领域节能技术
2.交通运输领域节能技术
3.建筑领域节能技术
(54)根据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持续时间,一般将经济周期分为以下四种:
1.周期长度为45-60年的长周期(长波),也称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2.周期长度为15-25年的建筑业周期,也称库兹涅茨周期
3.周期长度为7-11年的投资周期,也称朱格拉周期
4.周期长度为3-5年的短周期,也称存货周期或基钦周期
(55)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周期的同步性1.世界经济周期的同步性,是指与发达国家为主的各
国经济的周期长度和波动规律趋于一致的现象(翻书看各个阶段)
(56)世界经济的微波化,是指波动幅度减弱,增长率落差缩小、升降较为平缓,周期长度趋于
缩短、阶段性不甚明显等这样一种经济周期现象。
(57)康德拉季耶夫对长波问题作了些分析论述,从现代的视角看有些仍然是正确的,有些需
要修正,他认为
1.长波是由发达国家经济运行的某些内生因素引起的2.长波具有经济周期的般特征,也存在上
升和下降阶段
3.长波上升阶段,经济繁荣的年份较多,长波下降阶段,经济增长缓慢的年份较多
4.长波下降阶段,往往出现较多的技术发明和技术创新
5.长波是•种国际性的经济现象
第十四章世界经济的平衡发展与国际经济协调
(58)世界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内容
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个重要特征,它由三个方面组成
1.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
2.经济发展机会的不平衡
3.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不平衡
(59)世界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原因
1.历史原因
2.科技革命原因
3.经济体制、战略和政策的影响
4.贸易和投资等经济的影响
5.环境、资源和人口等自然社会因素的影响
(60)世界经济传递机制的渠道
1.国际贸易传递渠道
2.国际金融传递渠道
3.跨国生产传递渠道
4.信息和预期传递渠道
(61)国际经济协调的主要方式及其目的(目的在书上总结)
L贸易政策的国际协调
2.汇率政策的协调
3.国内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
(49)《京都议定书》具体的量化减排指标和灵活的履约机制
L遵循“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2.建立了三种“境外减排”的机制,即联合履约(JI)、排放贸易(ET)、清洁发展机制(CDM)
(50)巴厘岛路线图基本框架:以减缓、适应、技术、资金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四个轮,并确定
全球应对气候变暖的谈判议题和时间表。
“哥本哈根会议新进展”
1.将全球气候升幅不超过2度作为长期行动目标2.坚持并延续双轨谈判进程,秉承“共同但有区
别的责任”
(51)低碳经济的基本内涵,可以从下面四个方面理解
L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重点)2.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
的全方位变革
3.以经济性、技术性和目标性为特征
4.传统化石能源的高效清洁利用和可再生能源、低碳或无碳能源的开发,是其基本走向
(52)可再生能源的分类分为三类:
1.大中型水电
2.新可再生能源,包括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
3.传统生物
(53)主要的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
1.工业领域节能技术
2.交通运输领域节能技术
3.建筑领域节能技术
(54)根据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持续时间,•般将经济周期分为以下四种:
1.周期长度为45-60年的长周期(长波),也称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2.周期长度为15-25年的建筑业周期,也称库兹涅茨周期
3.周期长度为7-11年的投资周期,也称朱格拉周期
4.周期长度为3-5年的短周期,也称存货周期或基钦周期
(55)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周期的同步性1.世界经济周期的同步性,是指与发达国家为主的各
国经济的周期长度和波动规律趋于一致的现象(翻书看各个阶段)
(56)世界经济的微波化,是指波动幅度减弱,增长率落差缩小、升降较为平缓,周期长度趋于
缩短、阶段性不甚明显等这样一种经济周期现象。
(57)康德拉季耶夫对长波问题作了一些分析论述,从现代的视角看有些仍然是正确的,有些需
要修正,他认为
1.长波是由发达国家经济运行的某些内生因素引起的2.长波具有经济周期的一般特征,也存在上
升和下降阶段
3.长波上升阶段,经济繁荣的年份较多,长波下降阶段,经济增长缓慢的年份较多
4.长波下降阶段,往往出现较多的技术发明和技术创新
5.长波是一种国际性的经济现象
第十四章世界经济的平衡发展与国际经济协调
(58)世界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内容
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它由三个方面组成
1.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
2.经济发展机会的不平衡
3.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不平衡
(59)世界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原因
1.历史原因
2.科技革命原因
3.经济体制、战略和政策的影响
4.贸易和投资等经济的影响
5.环境、资源和人口等自然社会因素的影响
(60)世界经济传递机制的渠道
1.国际贸易传递渠道
2.国际金融传递渠道
3.跨国生产传递渠道
4.信息和预期传递渠道
(61)国际经济协调的主要方式及其目的(目的在书上总结)
L贸易政策的国际协调
2.汇率政策的协调
3.国内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
(49)《京都议定书》具体的量化减排指标和灵活的履约机制
1.遵循“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2.建立了三种“境外减排”的机制,即联合履约(JI)、排放贸易(ET)、清洁发展机制(CDM)
(50)巴厘岛路线图基本框架:以减缓、适应、技术、资金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四个轮,并确定
全球应对气候变暖的谈判议题和时间表。
“哥本哈根会议新进展”
L将全球气候升幅不超过2度作为长期行动目标2.坚持并延续双轨谈判进程,秉承“共同但有区
别的责任”
(51)低碳经济的基本内涵,可以从下面四个方面理解
1.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重点)2.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
的全方位变革
3.以经济性、技术性和目标性为特征
4.传统化石能源的高效清洁利用和可再生能源、低碳或无碳能源的开发,是其基本走向
(52)可再生能源的分类分为三类;
1.大中型水电
2.新可再生能源,包括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
3.传统生物
(53)主要的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
1.工业领域节能技术
2.交通运输领域节能技术
3.建筑领域节能技术
(54)根据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持续时间,一般将经济周期分为以下四种:
1.周期长度为45-60年的长周期(长波),也称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2.周期长度为15-25年的建筑业周期,也称库兹涅茨周期
3.周期长度为7-11年的投资周期,也称朱格拉周期
4.周期长度为3-5年的短周期,也称存货周期或基钦周期
(55)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周期的同步性L世界经济周期的同步性,是指与发达国家为主的各
国经济的周期长度和波动规律趋于一致的现象(翻书看各个阶段)
(56)世界经济的微波化,是指波动幅度减弱,增长率落差缩小、升降较为平缓,周期长度趋于
缩短、阶段性不甚明显等这样一种经济周期现象。
(57)康德拉季耶夫对长波问题作了一些分析论述,从现代的视角看有些仍然是正确的,有些需
要修正,他认为
1.长波是由发达国家经济运行的某些内生因素引起的2.长波具有经济周期的一般特征,也存在上
升和下降阶段
3.长波上升阶段,经济繁荣的年份较多,长波下降阶段,经济增长缓慢的年份较多
4.长波下降阶段,往往出现较多的技术发明和技术创新
5.长波是一种国际性的经济现象
第十四章世界经济的平衡发展与国际经济协调
(58)世界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内容
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它由三个方面组成
1.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
2.经济发展机会的不平衡
3.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不平衡
(59)世界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原因
L历史原因
2.科技革命原因
3.经济体制、战略和政策的影响
4.贸易和投资等经济的影响
5.环境、资源和人口等自然社会因素的影响
(60)世界经济传递机制的渠道
1.国际贸易传递渠道
2.国际金融传递渠道
3.跨国生产传递渠道
4.信息和预期传递渠道
(61)国际经济协调的主要方式及其目的(目的在书上总结)
1.贸易政策的国际协调
2.汇率政策的协调
3.国内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
(49)《京都议定书》具体的量化减排指标和灵活的履约机制
1.遵循“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2.建立了三种“境外减排”的机制,即联合履约(JI)、排放贸易(ET)、清洁发展机制(CDM)
(50)巴厘岛路线图基本框架:以减缓、适应、技术、资金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四个轮,并确定
全球应对气候变暖的谈判议题和时间表。
“哥本哈根会议新进展”
1.将全球气候升幅不超过2度作为长期行动目标2.坚持并延续双轨谈判进程,秉承“共同但有区
别的责任”
(51)低碳经济的基本内涵,可以从下面四个方面理解
1.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重点)2.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
的全方位变革
3.以经济性、技术性和目标性为特征
4.传统化石能源的高效清洁利用和可再生能源、低碳或无碳能源的开发,是其基本走向
(52)可再生能源的分类分为三类:
1.大中型水电
2.新可再生能源,包括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
3.传统生物
(53)主要的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
1.工业领域节能技术
2.交通运输领域节能技术
3.建筑领域节能技术
(54)根据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持续时间,•般将经济周期分为以下四种:
1.周期长度为45-60年的长周期(长波),也称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2.周期长度为15-25年的建筑业周期,也称库兹涅茨周期
3.周期长度为7-11年的投资周期,也称朱格拉周期
4.周期长度为3-5年的短周期,也称存货周期或基钦周期
(55)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周期的同步性1.世界经济周期的同步性,是指与发达国家为主的各
国经济的周期长度和波动规律趋于•致的现象(翻书看各个阶段)
(56)世界经济的微波化,是指波动幅度减弱,增长率落差缩小、升降较为平缓,周期长度趋于
缩短、阶段性不甚明显等这样•种经济周期现象。
(57)康德拉季耶夫对长波问题作了一些分析论述,从现代的视角看有些仍然是正确的,有些需
要修正,他认为
1.长波是由发达国家经济运行的某些内生因素引起的2.长波具有经济周期的一般特征,也存在上
升和下降阶段
3.长波上升阶段,经济繁荣的年份较多,长波下降阶段,经济增长缓慢的年份较多
4.长波下降阶段,往往出现较多的技术发明和技术创新
5.长波是一种国际性的经济现象
第十四章世界经济的平衡发展与国际经济协调
(58)世界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内容
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个重要特征,它由三个方面组成
1.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
2.经济发展机会的不平衡
3.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不平衡
(59)世界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原因
1.历史原因
2.科技革命原因
3.经济体制、战略和政策的影响
4.贸易和投资等经济的影响
5.环境、资源和人口等自然社会因素的影响
(60)世界经济传递机制的渠道
1.国际贸易传递渠道
2.国际金融传递渠道
3.跨国生产传递渠道
4.信息和预期传递渠道
(61)国际经济协调的主要方式及其目的(目的在书上总结)
L贸易政策的国际协调
2.汇率政策的协调
3.国内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
(49)《京都议定书》具体的量化减排指标和灵活的履约机制
1.遵循“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2.建立了三种“境外减排”的机制,即联合履约QI)、排放贸易(ET)、清洁发展机制(CDM)
(50)巴厘岛路线图基本框架:以减缓、适应、技术、资金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四个轮,并确定
全球应对气候变暖的谈判议题和时间表。
“哥本哈根会议新进展”
1.将全球气候升幅不超过2度作为长期行动目标2.坚持并延续双轨谈判进程,秉承“共同但有区
别的责任”
(51)低碳经济的基本内涵,可以从下面四个方面理解
1.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重点)2.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
的全方位变革
3.以经济性、技术性和目标性为特征
4.传统化石能源的高效清洁利用和可再生能源、低碳或无碳能源的开发,是其基本走向
(52)可再生能源的分类分为三类:
L大中型水电
2.新可再生能源,包括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
3.传统生物
(53)主要的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
1.工业领域节能技术
2.交通运输领域节能技术
3.建筑领域打能技术
(54)根据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持续时间,一般将经济周期分为以卜四种:
1.周期长度为45-60年的长周期(长波),也称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2.周期长度为15-25年的建筑业周期,也称库兹涅茨周期
3.周期长度为7-11年的投资周期,也称朱格拉周期
4.周期长度为3-5年的短周期,也称存货周期或基钦周期
(55)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周期的同步性1.世界经济周期的同步性,是指与发达国家为主的各
国经济的周期长度和波动规律趋于一致的现象(翻书看各个阶段)
(56)世界经济的微波化,是指波动幅度减弱,增长率落差缩小、升降较为平缓,周期长度趋于
缩短、阶段性不甚明显等这样一种经济周期现象。
(57)康德拉季耶夫对长波问题作了一些分析论述,从现代的视角看有些仍然是正确的,有些需
要修正,他认为
1.长波是由发达国家经济运行的某些内生因素引起的2.长波具有经济周期的一般特征,也存在上
升和下降阶段
3.长波上升阶段,经济繁荣的年份较多,长波下降阶段,经济增长缓慢的年份较多
4.长波下降阶段,往往出现较多的技术发明和技术创新
5.长波是•种国际性的经济现象
第十四章世界经济的平衡发展与国际经济协调
(58)世界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内容
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它由三个方面组成
1.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
2.经济发展机会的不平衡
3.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不平衡
(59)世界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原因
1.历史原因
2.科技革命原因
3.经济体制、战略和政策的影响
4.贸易和投资等经济的影响
5.环境、资源和人口等自然社会因素的影响
(60)世界经济传递机制的渠道
1.国际贸易传递渠道
2.国际金融传递渠道
3.跨国生产传递渠道
4.信息和预期传递渠道
(61)国际经济协调的主要方式及其目的(目的在书上总结)
L贸易政策的国际协调
2.汇率政策的协调
3.国内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
(1)世界经济发展进程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商品国际化时期、资本国际化时期、生产国际化
时期。(每个时期的标志性东西和主要特征)
(2)世界经济格局的转变:
世界格局是指活跃在世界经济领域并充当主角的国家和国际经济组织之间在•定的历史时期内
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结构、态势。世界经济格局的中心大体经过了西、葡(16世纪)-荷兰(17
世纪)-英国(18世纪中-19世纪中)-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60年代)-多极化(20世纪60年
代-70年代至今)。世界经济格局呈现由多个力量(国家)或力量中心(国家集团)不同程度地
影响和决定的趋势。
(3)金砖四国:即巴西、俄罗斯、中国、印度。“金砖四国”崛起成为国际力量格局变化的催化
剂。高盛公司认为,金砖四国崛起将成为决定未来国际经济变化的主要因素。随着这个四个国家
的崛起,世界经济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首先,这个四个国家会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量;其次,这些国家会带动周边国家的发展,区域影响力会大大影响;最后,这些国家对商品和
资木的需求会迅速增长,对国际资源产品和资本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4)世界经济形成的前提条件是世界市场的形成;而世界市场的兴起和演变又是以国际分工的
产生和深化为基础的。因此研究国际分开的形成是研究世界经济的基础。国际分工形成的原因:
国际分工及其格局的形成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方面的原因。国际分工首先取决于各国的自然禀
赋和社会生产力,以及生产关系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比较优势和经济制度,这是国际交换产生的基
础,是国际分工的起点。世界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是国际分开不断发展的根本原因,国际生产关系
又制约了国际分工的发展方向和各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生产力的发展从根本上决定了国际分
工的发展。
(5)国际分工的类型:
1.按分工深度即稳定性划分:基于自然资源差异之上的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的分工(最稳定,
分工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没有直接关系);基于要素富裕度差异之上的不同要素密集型制成品的
分工(其稳定性较低);基于协议的产业内部分工(由于政府之间和跨国公司内部的协议具有易
变性,因此这种分工的稳定性较低)。
2.按生产关联度分开:
垂直型分开:垂直型分工是指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的分工,一般指先进国家和后进国家
之间的分工。水平型分工:是指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国家之间的分工,一般指发达国家之间的分
工。
(6)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国际分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商品
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地理分布也产生重要影响;国际分工还对国际贸易政
策产生重要影响;国际分工的发展趋向(趋势性特点):垂直分工不断扩大,水平分工不断加深;
研究开发与生产制造之间的分工不断加深;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之间的分工的不断加深。
(7)定位:目前,世界经济正处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后期,也是第五次世界长波经济周期的下
降期。
(8)生产要素的两个基本的特点:一是它的有形性、可见性;二是它的价值度量性,即它是通
过市场获得的,有具体的价格。
(9)知识型劳动力:是一种从事创造性劳动的劳动力。知识型劳动力的概念不同于人力资本。
(10)企业创新能力:产品创新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特点。创新能力从根本上改变了一
国在国际经济分工中地位。
(11)经济意义上的生产要素:一般劳动力、资本、土地与自然资源、生产性管理。(12)生产
要素范畴的扩展及其国际流动特点上的差异是当代世界经济运行的特点的微观基础。生产要素禀
赋的差异是世界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
(13)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是当代世界经济的基础:1.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是国际直接投资的理
论表达;2.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创造了国家之间经济关系的新形式;3.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对当
代世界运行特点有决定性的意义。
(14)不同的生产要素存在着显著的流动性差异:资本、技术、管理等具有极高的流动性,高素
质劳动力具有较高的流动性,•般加工型劳动力的流动性很低,而土地与自然资源没有流动性。
投资机构和基金类金融要素的流动取决于国家的金融开放度。
(15)不同的要素流动性差异导致了两个结果:-是要素流动的方向,世界经济中一般表现为流
动性强的要素向流动性弱的要素所在地流动;二是要素的价格变化趋势,世界经济中流动性高的
要素的国际价格会呈现趋同现象,而流动性较低的要素的国际价格则基本上保留较大的国际差异。
流动的核心特征:流动性较强的要素向拥有流动性较低要素的国家流动,后者由于顺应了经济全
球化的时代趋势而成为要素聚集地,进而成为世界工业品的主要的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
(16)在经济全球化条件卜要素国际化流动加快的原因:1.技术进步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手
段,是全球化运行的载体。2.市场经济制度在全球的普遍化是要素流动的必要条件。
3.各国开放型发展战略从政策上激励了要素流动。4.国际竞争与国际协调创造了经济全球化的体
制与机制。
(17)世界经济分工的分工体系经历了“中心外围阶段”、“垂直分工阶段”和“水平分工阶段”,
从20世纪90年代又进入了“要素合作阶段”。
(18)阿西姆-普拉卡什和杰弗里-哈特推动要素流动大发展的四个重要要素:技术因素、制度因
素、国内政治经济、国际竞争要素。
(19)金融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表现为金融市场国际化、金融交易国际化、
金融机构国际化和金融监管国际化。金融国际化是指一国的金融活动超越本国国界,脱离本国政
府金融管制,在全球范围展开经营、寻求融合、求得发展的过程。
(20)金融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各国的国际金融依存度进一步提高,国际金融依存度是指金融资产的跨国持有的程度,包括国内
金融资产被外国居民持有和国内居民持有外国金融资产两个方面。
(21)金融国际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L金融市场国际化促使全球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2.金融交易国际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3.
金融服务国际化丰富了贸易全球化的覆盖范围4.金融机构全球化支撑了生产一体化的持续发展
(22)金融创新是指金融领域的市场结构、制度安排、机构设置、交易工具、业务品种、经营方式
等方面的创造性变革。主要特点有1.金融创新引发传统金融体系的制度变革。2.金融工具创新分
为便利交易和分散风险两类,前者是以便利交易、提高利润为目的对存贷款及支付形式上的创新,
后者是以分散风险为目的的融资手段的创新,其主要产品有票据发行便利、利率互换和货币互换、
外汇和利率的期权与期货。
(23)国际外汇市场的格局与结构
L外汇交易的主要工具仍是外汇掉期,传统即期交易占比有所下降,直接远期基本保持原有市场
份额。2.交易地理格局上,英国地位进一步加强,美德日市场份额均略有下降,新加坡、中国香
港则略有上升。
3.报告交易商间交易的占比有所卜.降,而报告交易商与其客户之间的交易则有所上升。4.外汇交
易大多跨境发生,其交易币种仍以美元为主。
(24)国际衍生品市场的格局与结构
全球衍生品市场规模继续大幅增长,利率衍生品仍是最主要的衍生品,信用衍生品发展很快。
(25)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政府经济职能主要表现为:坚持开放、规避风险、分享收益、促进发展。
(26)贸易保护政策的目的与特点
H的:保护和发展国内生产力;保护或增加国内就•业;改善国际收支;保障国家安全;调节贸易
利益在国内的分配:作为对其他国家不公平贸易的报复。
特点:贸易保护政策作用复杂化;国家既顺应贸易自由化主流又维持不同形式的贸易保护;发达
国家推动贸易自由化过程中仍未放弃贸易保护手段;发展中国家正逐步降低贸易保护程度以融入
贸易自由化进程。
(27)区分国家的贸易战略内向或外向的四个指标:有效的保护率;是否运用诸如限额和进口许可
证等直接控制;是否鼓励出口贸易;汇率定值过高的程度。
分为四个类别:坚定的外向型战略、•般的外向型战略、•般的内向型战略、坚定的内向型战略。
(28)经济全球化对国家主权的影响
1.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家主权中的非核心部分会发生让渡和弱化。2.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
国家主权和职能转移已成普遍现象,主要分为向上转移和向上转移。
3.跨国公司的全球活动导致东道国国家主权的转移。4.总体上看,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国家主
权和政府职能是不断加强的。
(29)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1.分享经济全球化的收益成为政府的重要经济职能
2.经济全球化要求更高水平的政府宏观调节能力和政策制定能力3.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成为政
府的关键经济职能之一
(30)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
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
(31)当代经济全球化的特点与趋势
1.贸易自由化进一步走向制度化
2.生产一体化进•步走向深层次
3.金融全球化寻求安全保障
4.技术进步在经济全球化推进中显示更强威力5.一体化从功能性走向制度性
(32)经济全球化中的不平等
1.决策参与权的不平等,发达国家是制度的制订者,发展中国家是制度的接受者。2,利益分配的
不平等,经济全球化所创作的国际分工深化利益大多为发达国家所获得。3.成本分担的不平等,
发展中国家更多承担经济全球化的近期成本。
(33)经济全球化中的结构性不均衡
1.分工结构的不均衡
新兴的附加价值高的产业只掌握在一部分国家手中。2.资源结构的不均衡,作为主导性资源的金
融与信息只掌握在最发达国家的手中。3.动力结构的不均衡,不同类型的国家对推进经济全球化
表现为不同的动力。4.经济规模的不均衡,全球化的国民经济整合过程成为不同规模经济的不对
称的竞争与
合作过程。
(34)经济全球化面临的主要障碍
1.经济全球化的源动力有所减弱
2.经济全球化的利益分化在加剧
3.反经济全球化的力量在加强
4.经济全球化面临新的壁垒
(35)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遇到的障碍主要来源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基本矛盾与不平等结构。
在经济全球化中存在着两个基本矛盾:一是经济全球化的推进相当迅速与风险保障机制尚未形成
之间的矛盾;二是发达国家加速经济全球化的迫切需要和发展中国家快速融入经济全球化可能性
之间的矛盾。这两个基本矛盾可能导致经济全球化推进中的各种困难,冲突,对立乃至危机。
(36)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不但改变了国际分工的性质与格局,而且改变了世界经济增长的特点
与路径。考察当代世界经济增长的原因与特征,必须高度关注具有基础性影响和决定性作用的生
产要素国际流动。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为世界经济增长带来了新的源泉,是当代世界经济高速发
展的一个关键,也是认识当代世界经济增长原理的一个重耍出发点。
(37)世界经济增长中的主导因素:1、资本是工业化经济中的主导因素2、只是要素在只是经
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3、金融要素在工、业化与知识经济中的主导地位4、一国的要素结构既是发
展的结果,也是发展的条
(38)生产要素价格决定与收益规律:1、世界资本的高稀缺与劳动力的过渡供给使发展中国家
的增长收益较低2、本国产品借助发达国家跨国公司走向世界收益必然较低3、发达国家国际经
营管理要素在发展中国家获得更高收益4、发展中国家依赖跨国公司生产网络必然导致增长利益
较低
(39)通过“要素集聚”实现增长。这就是当代新兴市场经济模式增长道路。
(40)对新型市场经济而言,发展战略的核心应当是先进主导要素的培育与发展。
(41)迈克尔•波特的要素培育理论:波特把生产要素都氛围初级与高级两种。初级生产要素包
括天然资源、气候、地理位置、非技术工人与半技术工人、金融等:高级生产要素则包括现代化
通信的基础设施、高等教育人力以及大学研究所等。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被动继承的,或只需
要简单的私人及社会投资就能拥有的,但是在国家或企业竞争力上,这类生产要素的重要性已经
越来越低。
波特把生产要素分为一般性生产要素和专业型生产要素。前者可以用于任何一种产业上,如公路
系统、融资、受过大学教育的员工等,而后者则是针对单一产业的要素,如技术型人才、现金的
基础设施,专业知识领域等。
(42)国际货币体系的作用:1、确定国际清算和支付手段来源、形式和数量,为世界经济的发
展提供必要的充分的国际货币,并规定国际货币及其同各国货币的相互关系的准则2、确定国际
收支的调节机制,以确保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各国经济的平衡发展3确立有关国际货币金融事物的
协商机制或建立有关的协调和监督机构
(43)国际金币本位制:国际金币本位制是以黄金为货币金属进行流通的货币制度,他是19世
纪末到20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各国普遍时兴的一种货币制度。起主要内容包括:1、用黄金来规
定货币所代表的价值,每一货币都有法定的含金量,各国货币按其所含黄金的重量而有一定的比
价2、金币可以自由铸造,任何人都可按法定的含金量,自由地将金块交给国家造币厂铸造成金
币,或以金币向造币厂换回相当的金块3、金币是无限法偿的货币,具有无限制支付手段的权利
4、各国的货币储备是黄金,国际间结算也使用黄金,黄金可以自由输出或输入。从这些内容可
看出,金币本位制有三个特点: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和自由输出入
(44)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缺陷及其解体。缺陷有:1、“特里芬难题”2、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出
现盲区3、布雷顿森林体系基木上反映了建立稳定汇率的需要4、布雷顿森林体系内在的不对称
性及不平衡性
(4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职能:1、加强各项监督工作,促进各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2、向
各成员国提供援助3、减拼和还债4、对汇兑安排的监督和管理5、加强国际金融体系建设
(46)基金组织的监督主要有国别监督、地区监督和全球监督三种形式
第十三章世界经济的增长周期
(47)影响世界经济可继续增长的因素:世界经济总体而言受到资源特别是自然资源的限制,就
短期而言是受到人力资源和技术水平的质量限制
(48)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所共同面对的最严峻挑战,而人为温室气体
浓度的增加很可能是20世纪中叶以来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控制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因此
成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最为重要的举措。通过全球合作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共同应对全球气
候变暧,引导世界走向高效地低碳经济也逐步为全球认可,金融危机成为全球经济加速向低碳转
型的又一契机。
(1)世界经济发展进程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商品国际化时期、资本国际化时期、生产国际化
时期。(每个时期的标志性东西和主要特征)
(2)世界经济格局的转变:
世界格局是指活跃在世界经济领域并充当主角的国家和国际经济组织之间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
相互作用形成的种结构、态势。世界经济格局的中心大体经过了西、葡(16世纪)-荷兰(17
世纪)-英国(18世纪中-19世纪中)-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60年代)-多极化(20世纪60年
代-70年代至今)。世界经济格局呈现由多个力量(国家)或力量中心(国家集团)不同程度地
影响和决定的趋势。
(3)金砖四国:即巴西、俄罗斯、中国、印度。“金砖四国”崛起成为国际力量格局变化的催化
剂。高盛公司认为,金砖四国崛起将成为决定未来国际经济变化的主要因素。随着这个四个国家
的崛起,世界经济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首先,这个四个国家会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量;其次,这些国家会带动周边国家的发展,区域影响力会大大影响;最后,这些国家对商品和
资本的需求会迅速增长,对国际资源产品和资本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4)世界经济形成的前提条件是世界市场的形成;而世界市场的兴起和演变又是以国际分工的
产生和深化为基础的。因此研究国际分开的形成是研究世界经济的基础。国际分工形成的原因:
国际分工及其格局的形成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方面的原因。国际分工首先取决于各国的自然禀
赋和社会生产力,以及生产关系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比较优势和经济制度,这是国际交换产生的基
础,是国际分工的起点。世界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是国际分开不断发展的根本原因,国际生产关系
又制约了国际分工的发展方向和各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生产力的发展从根本上决定了国际分
工的发展。
(5)国际分工的类型:
1.按分工深度即稳定性划分:基于自然资源差异之上的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的分工(最稳定,
分工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没有直接关系);基于要素富裕度差异之上的不同要素密集型制成品的
分工(其稳定性较低);基于协议的产、业内部分工(由于政府之间和跨国公司内部的协议具有易
变性,因此这种分工的稳定性较低)。
2.按生产关联度分开:
垂直型分开:垂直型分工是指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的分工,一般指先进国家和后进国家
之间的分工。水平型分工:是指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国家之间的分工,一般指发达国家之间的分
工。
(6)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国际分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商品
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地理分布也产生重要影响;国际分工还对国际贸易政
策产生重要影响;国际分工的发展趋向(趋势性特点):垂直分工不断扩大,水平分工不断加深;
研究开发与生产制造之间的分工不断加深;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之间的分工的不断加深。
(7)定位:目前,世界经济正处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后期,也是第五次世界长波经济周期的下
降期。
(8)生产要素的两个基本的特点:一是它的有形性、可见性;二是它的价值度量性,即它是通
过市场获得的,有具体的价格。
(9)知识型劳动力:是一种从事创造性劳动的劳动力。知识型劳动力的概念不同于人力资本。
(10)企业创新能力:产品创新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个显著特点。创新能力从根本上改变了•
国在国际经济分工中地位。
(11)经济意义上的生产要素:一般劳动力、资本、土地与自然资源、生产性管理。(12)生产
要素范畴的扩展及其国际流动特点上的差异是当代世界经济运行的特点的微观基础。生产要素禀
赋的差异是世界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
(13)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是当代世界经济的基础:1.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是国际直接投资的理
论表达;2.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创造了国家之间经济关系的新形式;3.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对当
代世界运行特点有决定性的意义。
(14)不同的生产要素存在着显著的流动性差异:资本、技术、管理等具有极高的流动性,高素
质劳动力具有较高的流动性,一般加工型劳动力的流动性很低,而土地与自然资源没有流动性。
投资机构和基金类金融要素的流动取决于国家的金融开放度。
(15)不同的要素流动性差异导致了两个结果:一是要素流动的方向,世界经济中一般表现为流
动性强的要素向流动性弱的要素所在地流动;二是要素的价格变化趋势,世界经济中流动性高的
要素的国际价格会呈现趋同现象,而流动性较低的要素的国际价格则基本上保留较大的国际差异。
流动的核心特征:流动性较强的要素向拥有流动性较低要素的国家流动,后者由于顺应了经济全
球化的时代趋势而成为要素聚集地,进而成为世界工业品的主要的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
(16)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要素国际化流动加快的原因:1.技术进步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手
段,是全球化运行的载体。2.市场经济制度在全球的普遍化是要素流动的必要条件。
3.各国开放型发展战略从政策上激励了要素流动。4.国际竞争与国际协调创造了经济全球化的体
制与机制。
(17)世界经济分工的分工体系经历了“中心外围阶段”、“垂直分工阶段”和“水平分工阶段”,
从20世纪90年代又进入了“要素合作阶段”。
(18)阿西姆-普拉卡什和杰弗里-哈特推动要素流动大发展的四个重要要素:技术因素、制度因
素;国内政治经济、国际竞争要素。
(19)金融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表现为金融市场国际化、金融交易国际化、
金融机构国际化和金融监管国际化。金融国际化是指一国的金融活动超越本国国界,脱离本国政
府金融管制,在全球范围展开经营、寻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房屋建筑工程保修合同协议书范本(2024版)6篇
- 科学计算语言Julia及MWORKS实践 课件 20-极坐标图
- 进修学习护理总结出科
- 2024年幼儿园保育主任年度考核个人总结范文
- 2024月底工作总结
- 胆道感染的护理查房
- 翻译三级笔译实务模拟57
- 讲解眼科手术
- 人音版音乐七年级上册《在希望的田野上》课件
- 玉林师范学院《课程与教学论》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物品保管记录表
- 立磨调试方案
- 2023年蛟川书院小升初历年试卷
- 安健环责任书
- 社会网络分析
- 建筑工程应急预案编制规程导则
- GB/T 35273-2020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
- GB/T 24191-2009钢丝绳实际弹性模量测定方法
- GB/T 15772-200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
- 校园课本剧剧本 唐雎不辱使命
- 无生上课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