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系统解剖学
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
神经系统22023/2/16神经系统传导通路感觉传导通路运动传导通路32023/2/16躯干和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I:脊神经节细胞
薄束
楔束II:薄束核、楔束核内侧丘系交叉内侧丘系III: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丘脑中央辐射T442023/2/16躯干和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
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深感觉)1.第一级神经元:脊神经节细胞周围突:分布到肌、腱、关节等处的本体觉感受器和皮肤的精细触觉感受器中枢突:T5以下组成薄束;T4以上组成楔束2.第二级神经元胞体:薄束核和楔束核发出纤维交叉后组成内侧丘系3.第三级神经元胞体: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发出纤维参与组成丘脑中央辐射,经内囊后肢投射到中央后回上、中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4.损伤表现:交叉平面以上损伤,症状出现在对侧,反之则为同侧。主要表现为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障碍52023/2/16非意识性本体
感觉传导通路脊神经节细胞脊髓小脑后束脊髓小脑前束V~Ⅶ层小脑下脚小脑上脚胸核62023/2/16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实际上是反射通路的上行部分,为传入至小脑的本体感觉,由2级神经元组成第1级神经元为脊神经节细胞,其周围突分布于肌、腱、关节的本体感受器,中枢突经脊神经后根的内侧部进入脊髓,终止于C8~L2节段胸核和腰骶膨大第V~Ⅶ层外侧部由胸核发出的2级纤维在同侧脊髓侧索组成脊髓小脑后束,向上经小脑下脚进入旧小脑皮质;由腰骶膨大第V~Ⅶ层外侧部发出的第2级纤维组成对侧和同侧的脊髓小脑前束,经小脑上脚止于旧小脑皮质。以上第2级神经元传导躯干(除颈部外)和下肢的本体感觉。传导上肢和颈部的本体感觉的第2级神经元胞体位于颈膨大部第Ⅵ、Ⅶ层和延髓的楔束副核,这两处神经元发出的第2级纤维也经小脑下脚进入小脑皮质72023/2/16
I:脊神经节细胞II:Ⅰ,Ⅳ~Ⅶ
层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前束脊髓丘系III: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丘脑中央辐射躯干和四肢痛温觉、
粗触觉和压觉传导通路82023/2/16躯干和四肢痛温觉、粗触觉
和压觉传导通路(浅感觉)1.第一级神经元:脊神经节细胞周围突:躯干和四肢皮肤的感受器中枢突:进入脊髓内在后根的外侧部(痛温觉)及内侧部(粗触觉和压觉),再终止于第二级神经元2.第二级神经元胞体:脊髓Ⅰ、Ⅳ到Ⅶ层发出纤维先上升1~2节,再经白质前连合交叉后上行,组成脊髓丘脑前束(粗触觉和压觉)和侧束(痛温觉),终于丘脑腹后外侧核3.第三级神经元胞体: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发出纤维组成丘脑中央辐射,经内囊后肢投射到中央后回上、中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4.损伤表现:脊髓丘脑束以上损伤,症状出现在对侧92023/2/16薄束、楔束脊髓丘前脑束脊髓丘侧脑束TUTU102023/2/16
头面部的痛温觉
和触压觉传导通路I:三叉神经节细胞II:三叉神经脑桥核II:三叉神经脊束核三叉丘系三叉神经脊束III: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丘脑中央辐射112023/2/16头面部的痛温觉和触压觉传导通路1.第一级神经元:三叉神经节细胞周围突:随三叉神经分布到头面部皮肤和口鼻粘膜中枢突:短的升支:终止于三叉神经脑桥核,传导触压觉;长的降支:即三叉神经脊束(一级纤维),终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传导痛温觉2.第二级神经元胞体:三叉神经脑桥核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发出二级纤维交叉后上行组成三叉丘系,终止于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3.第三级神经元胞体: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发出纤维也参与组成丘脑中央辐射,投射到中央后回下部头面部代表区4.损伤表现:头面部痛温触觉障碍损伤在三叉丘系以上平面,症状表现为对侧损伤在三叉丘系以下平面,症状表现为同侧122023/2/16视觉传导通路视神经视交叉视辐射外侧膝状体视区视束132023/2/16视觉传导通路1.传导通路:视锥和视杆C→双极C→节C→视N→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辐射→距状沟两侧皮质2.传导通路中的各个环节:感受器: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第一级N元:双极细胞第二级N元:节细胞。二级纤维:视神经、视交叉、视束第三级神经元:外侧膝状体。三级纤维:视辐射中枢:距状沟两侧皮质3.不同部位损伤的表现:一侧视神经损伤:患侧视野全盲视交叉中交叉纤维受损:如垂体肿瘤,双眼视野颞侧偏盲(管状视野)一侧视交叉外侧部不交叉纤维受损:如一侧颈内动脉瘤,导致患侧视野鼻侧半偏盲一侧视束受损:双眼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142023/2/16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辐射视区节细胞双极细胞视锥细胞视杆细胞152023/2/16上述感觉传导通路特点三级感觉神经元二级纤维交叉经内囊后肢投射到躯体感觉中枢162023/2/16瞳孔对光反射通路顶盖前区动眼神经副核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瞳孔括约肌172023/2/16瞳孔对光反射通路1.对光反射通路: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两侧视束→上丘臂→顶盖前区→两侧动眼神经副核→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换元→节后纤维支配瞳孔括约肌收缩(两侧)2.不同部位损伤时,对光反射受损情况:右侧视神经损伤:右眼直接对光反射消失,间接对光反射存在。左眼直接对光反射存在,间接对光反射消失右侧动眼神经损伤:右眼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均消失,左眼均存在一侧视束损伤或视觉中枢损伤,均不影响对光反射182023/2/16不同部位损伤瞳孔对光反射表现存在(+)存在(+)丧失(—)丧失(—)动眼神经损伤丧失(—)存在(+)存在(+)丧失(—)视神经损伤间接对光反射直接对光反射间接对光反射直接对光反射健康侧眼患侧眼192023/2/16
听觉传导通路
内耳螺旋器螺旋神经节蜗神经蜗神经核斜方体
外侧丘系内侧膝状体听辐射颞横回下丘202023/2/16听觉传导通路感受器:内耳螺旋器(Corti器)第一级神经元:螺旋神经节内的双极神经元第二级神经元:蜗神经核。发出二级纤维组成外侧丘系第三级神经元:下丘。属于听觉反射中枢第四级神经元:内侧膝状体。发出听辐射经内囊后肢,止于颞横回听觉冲动在中枢内是双侧传导的。若一侧通路在外侧丘系以上受损,不会产生明显症状,但若损伤了蜗N、内耳或中耳,则将导致听觉障碍212023/2/16222023/2/16平衡觉传导通路内耳半规管的壶腹嵴及前庭内的球囊斑和椭圆囊班→双极细胞前庭神经→延髓和脑桥交界→前庭神经核群→背侧丘脑的腹后核(换元)→颞上回前方的大脑皮质前庭神经核群
→内侧纵束→上升的纤维→动眼、滑车和展神经核(眼肌前庭反射—眼球震颤);
→下降的纤维→副神经脊髓核和上段颈髓前角细胞(转眼、转头的协调运动)
→纤维与部分前庭神经直接来的纤维→经小脑下脚(绳状体)→小脑(参与平衡调节)
→纤维→脑干网状结构、迷走神经背核及疑核联系前庭神经外侧核→前庭脊髓束(躯干、四肢的姿势反射—伸肌兴奋、屈肌抑制)232023/2/16242023/2/16运动传导通路两级神经元:上运动神经元、下运动神经元锥体系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锥体外系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大脑皮质躯体运动区锥体细胞皮质核束皮质脊髓束锥体束脑神经运动核252023/2/16上运动神经元uppermotorneurons由大脑皮质运动中枢的锥体细胞胞体及其发出的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组成下运动神经元lowermotorneurons由脑神经一般躯体和特殊内脏运动核及其发出的脑神经和脊髓前角运动细胞胞体及其发出的脊神经组成。262023/2/16皮质脊髓束皮质脊髓束锥体交叉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前束上运动N元下运动N元
四肢肌四肢肌,躯干肌躯干肌272023/2/16皮质脊髓束1.起核:大脑中央前回上、中部及中央旁小叶前部的锥体细胞2.终核:脊髓前角运动细胞3.行程:端脑:内囊后肢;中脑:大脑脚底;脑桥:基底部;延髓:锥体深部。在延髓末端大部分纤维交叉下行于脊髓外侧索中,组成皮质脊髓侧束,终于同侧脊髓前角,支配四肢肌;小部分不交叉,在脊髓前索内下行,组成皮质脊髓前束,逐节交叉到对侧,终于对侧前角,支配躯干肌和四肢肌;还有一小部分纤维始终不交叉纤维,终于同侧脊髓前角,支配同侧躯干肌4.功能:控制骨骼肌随意运动282023/2/16皮质核束
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三叉神经运动核展神经核面神经核上半部面神经核下半部疑核副神经核舌下神经核292023/2/16皮质核束1.起核:中央前回下部头面部代表区2.行程:内囊膝→大脑脚底中3/5内侧部3.终核:脑干内躯体运动核,特殊内脏运动核,共8对支配情况:舌下神经核和面神经核下半受对侧皮质核束支配,其余的核均受双侧皮质核束支配4一侧皮质核束损伤:对侧舌肌瘫痪、对侧眼裂以下面肌瘫痪302023/2/16312023/2/16322023/2/16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主要表现332023/2/16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主要表现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瘫痪特点(核上瘫):①肌张力增高,痉挛性瘫痪(硬瘫);②深反射亢进;③早期肌萎缩不明显;④病理反射阳性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后瘫痪特点(核下瘫):①肌张力下降,弛缓性瘫痪(软瘫);②浅、深反射均消失;③早期肌萎缩明显;④不出现病理反射342023/2/16深反射正常情况下锥体束对深反射起抑制作用,深反射增强是一种释放症状,见于反射弧未中断而锥体束受损伤时,故为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重要体征。下运动神经元损害时,相应部位的深反射减弱或消失,更有定位意义352023/2/16浅反射刺激皮肤、粘膜、角膜引起肌肉快速收缩反应脊髓反射弧的中断或锥体束病变(即下或上运动神经元瘫)均可引起浅反射减弱或消失。昏迷、麻醉、一岁内的婴儿也可丧失。362023/2/16
病理反射指锥体束病损时,大脑失去了对脑干和脊髓的抑制作用,而出现的异常反射Babinski征:被检查者仰卧,下肢伸直,医生手持被检查踝部,用钝头竹签划足底外侧缘,由后向前至小趾跟部并转向为内侧,正常反应为呈跖屈曲,阳性反应为拇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展开372023/2/16锥体外系指锥体系以外的影响和控制躯体运动的传导通路,包括大脑皮质、纹状体、背侧丘脑、红核、黑质、脑桥核、小脑等结构,主要功能为使运动更加协调、动作更加精细。其传导通路主要包括3个环路382023/2/16锥体外系Extrapyramidalsystem392023/2/16402023/2/161.皮质—新纹状体—背侧丘脑—皮质环路:对发出锥体束的皮质运动区的活动有重要的反馈作用。2.新纹状体—黑质环路:黑质能产生和释放多巴胺,当黑质变性时,纹状体内的多巴胺含量下降,导致Parkinson病。3.皮质—脑桥—小脑—皮质环路:大脑皮质的各个叶发出额、顶、枕、颞桥束→脑桥核→交叉组成小脑中脚→新小脑皮质→齿状核→小脑上脚→经小脑上脚交叉终止于:红核:→交叉下行→红核脊髓束→控制脊髓运动背侧丘脑腹前核和腹外侧核:经丘脑中央辐射返回皮质。使皮质—脑桥—小脑—皮质之间组成一个环路,影响锥体束的发出的运动信息。412023/2/16(一)皮质-新纹状体-背侧丘脑-皮质环路大脑皮质腹前核、腹外侧核苍白球丘脑纤维躯体运动、感觉区—————————→新纹状体苍白球内囊背侧丘脑额叶躯体运动区皮质纹状体纤维纹状体苍白球纤维422023/2/16(二)新纹状体-黑质回路自尾状核和壳发出纤维,止于黑质,再由黑质发出纤维返回尾状核和壳。黑质神经细胞能产生和释放多巴胺,当黑质变性后,则纹状体内的多巴胺含量亦降低,与Parkinson病(震颤麻痹)的发生有关(三)苍白球-底丘脑环路苍白球发出纤维止于底丘脑核,后者发出纤维经同一途径返回苍白球,对苍白球发挥抑制性反馈影响。一侧底丘脑核受损,丧失对同侧苍白球的抑制,对侧肢体出现大幅度颤搐432023/2/16(四)皮质-脑桥-小脑-皮质环路额、顶、枕、颞叶广泛皮质----→脑桥核----→齿状核对侧新小脑皮质↓小脑上脚交叉大脑皮质
躯体运动区←背侧丘脑(腹前核、←腹外侧核)皮质脑桥纤维小脑中脚(脑桥小脑束)交叉脊髓前角细胞红核脊髓束红核442023/2/16锥体外系Extrapyramidalsystem452023/2/16462023/2/16472023/2/16482023/2/16神经系统的化学通路一、胆碱能通路①运动传导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