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广东省高州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2_第1页
2023届广东省高州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2_第2页
2023届广东省高州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2_第3页
2023届广东省高州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2_第4页
2023届广东省高州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0/3029/30/高州市202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2022.12考生注意:1.本试卷由四个部分组成。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3.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一首短短的《游子吟》之所以流传千年,就在于它生动讴歌了伟大的母爱。苏东坡称赞韩愈“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讲的是从司马迁之后到韩愈,算起来文章衰弱了八代。韩愈的文章起来了,凭什么呢?就是“道”,就是文以载道。我们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真善美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健康向上、永远充满希望。文艺创作不仅要有当代生活的底蕴,而且要有文化传统的血脉。“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如果“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把作品在国外获奖作为最高追求,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东施效颦,热衷于“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那一套,绝对是没有前途的!事实上,外国人也跑到我们这里寻找素材、寻找灵感,好莱坞拍摄的《功夫熊猫》《花木兰》等影片不就是取材于我们的文化资源吗?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有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有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中华美学讲求托物言志、寓理于情,讲求言简意赅、凝练节制,讲求形神兼备、意境深远,强调知、情、意、行相统一。我们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摘编自《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材料二:美学是艺术理论的跨学科讨论,几乎等于“艺术哲学”。哲学有很多学派,也有很多传统,在讨论艺术时各有不同的观点。因此有“现象学美学”“存在论美学”“分析美学”等,也有“中国传统美学”。“符号美学”就是用符号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进行艺术的哲学思考。符号学是专门研究意义的学问。符号学并不是“舶来品”或“西学”,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符号学大国。《周易》是全世界第一个试图解释世界任何变化的一套符号体系;先秦诸子都研究社会中的意义活动,只是名家和墨家用力更深;汉代的阴阳五行哲学渗透到生活的各方面;南北朝与隋唐佛教开始繁荣,佛理(尤其是因明学、唯识学、禅学)中符号思想非常丰富,直接影响了宋明理学、心学及清代学术。这些富厚的意义理论遗产,使得今日符号学在中国颇为兴盛。为什么我们要特别讨论符号美学呢?因为符号学的目标与当代艺术学要解决的问题非常契合。符号,是“被认为携带意义的感知”,任何意义都必须由可感知的符号来承载、传播、解释。用符号学研究艺术,就是追问艺术令人眼花缭乱的形式究竟有什么意义,艺术处理意义有什么共同规律。给予艺术的意义最重要地位的或许是黑格尔。他的《美学》第二卷,开场标题就是“(艺术)象征作为符号”,所谓“象征性”就是特殊的符号品质。这也是当今艺术发展提出的最迫切问题:艺术有什么意义?随着中国经济越来越繁荣,艺术家的创新越来越引人注目,大量新的艺术样式出现。艺术实践不断突破自身,给艺术研究带来巨大挑战。近年有学者提出艺术研究的“后符号学”甚至“反符号学”,目的是处理艺术文本中大量混乱、非理性、不可说的部分。事实上,这两种提法只是扩展了符号学艺术研究的范围,使之适应后现代文化的实践。当代文化迫切需要新的美学的另一个原因,是艺术在当代社会潮水般溢出,无孔不入地渗入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日用商品别出心裁的包装与广告上、在私人与公共设施争奇斗艳的装修上、在建筑的多姿多彩上、在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上、在节庆与其他仪式眼花缭乱的装饰上、在越来越多的旅游胜地的策划与推广上……艺术化的商业活动(不仅是商品)几乎无处不在。这些以盈利为目的的产业,为什么需要艺术呢?因为当今的经济活动,很少有不依靠“艺术”增光添彩的,很少有活动不以“艺术”作为竞争的砝码。“艺术”增加商品自身价值,增添生活意义,但无法否认利润是首要的考虑,这点无法回避,也不需要遮掩。这也给当代艺术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其重要性不亚于上文讨论的“艺术”。出现这个局面,是文化问题、社会问题,还是经济问题?或许都是。那么它还是一个符号美学问题吗?答案为更应当是。因为符号学本来就是注视社会文化的,只有用符号美学的意义发生与阐释理论,才能仔细分析艺术意义渗入社会的具体途径。(摘编自赵毅衡《时代呼唤符号美学的繁荣发展》)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打动人心、洗涤灵魂,让人们发现美,文艺作品要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不断提高道德修养。B.哲学的众多学派和传统对于艺术的观点不同,所以产生了“现象学美学”“存在论美学”“分析美学”“中国传统美学”等美学思潮。C.符号是“被认为携带意义的感知”,符号学是专门研究意义的学问,而符号美学就是用符号学的观点和方法进行艺术的哲学思考。D.因明学、唯识学、禅学等佛理中符号思想极为丰富,不仅直接影响了宋明理学、心学及清代学术,而且使今日符号学在中国颇为兴盛。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华民族独特的思想理念、道德规范及中华美学等对当今文艺创作仍大有裨益。B.传承中华文化,要促进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而非简单复古或盲目排外。C.近年有学者提出的“后符号学”和“反符号学”扩展了符号学艺术研究的范围。D.“艺术”可增加商品自身价值,因而首要考虑利润成为当代艺术研究的新课题。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一段观点的一项是()A.《觉醒年代》导演张永新说:“一部优秀的重大主题影视作品如何打动人心,尤其打动年轻人,说到底就是真心、真情、真感动。”B.《包法利夫人》是十九世纪中叶法国社会的一幅现实主义画卷,福楼拜苦心创作了四年多时间,正反两面的草稿写了1800页,而完稿时不到500页。C.《山海情》描绘出扶贫路上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故事和人物,在体现主题的同时又串联起角色的亲情、爱情、友情等话题,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D.电影《跨过鸭绿江》全景式展现了横跨两年零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引领广大观众深刻铭记这一艰辛历程,进一步凝聚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4.“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出自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材料一引用这句话说明了什么?请简要分析。5.材料二为什么说“时代呼唤符号美学的繁荣发展”?请简要分析。(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美丽的学校芦芙荭新学校动工的那天,村长特意燃放了几大饼炮仗,那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将整个村庄的空气都炸得热乎了起来,连同那些平日里无精打采的狗叫起来也似乎都精神了不少。除了过年,村子里还从来没有这样热闹过呢,大家都跑出来观望。父亲和他的学生们也都跑了出来,他们站在我家院子的那株桃树下,透过正在怒放的桃花,眼见着他们曾经朝夕相处的学校在一片尘土飞扬中被一点点地拆掉了,变成一块平地。要建新学校,学生们被父亲带到了我们家,我们家的堂屋就成了临时学校。虽然只有十多个学生了,桌椅板凳往那一摆,一向宽大的堂屋,就显得十分的逼仄拥挤。要是天气好,父亲索性就在院子里给学生们上起课来。院子里的桃花开了梨花开,学生们个个高兴得欢蹦乱跳,好像枝头上的鸟儿。学校被拆重建,父亲的心里总有些不舍。那所学校是爷爷一手建起来的,爷爷刚当老师的那会儿,那儿还是一座破庙,爷爷在那所学校教了一辈子书,临退休之前,跑上跑下,总算把那座破庙拆了,建起了现在的学校。父亲从开始教书起,就一天也没有离开过这所学校。他教了老子教儿子。那时,学校多么热闹呀,一百多个学生,把校园撑得满满当当的,清早学校里就会飘起朗朗的读书声。那时,学校还有几个年轻教师,他们教学生唱歌,教学生跳操,有时还带着学生去野外画画。不大的校园,从早到晚都充满了欢声笑语。可现在呢,学生越来越少了,整个学校只剩下十来个学生。准确地说,只有十一个学生。父亲说,等到秋季,有两个小孩再升了初中,就只有九个孩子。整个学校也只有他一个老师了。再过两年,或许一年,这所学校也许就将不再存在了。想到这些,父亲心里总是酸酸得想落泪。那天,村长找到父亲说了要建新学校的事,父亲以为是自己听错了,或者是村长酒又喝多了说酒话呢。父亲说,建学校?村长将父亲递给他的烟点着,狠狠地抽了一口,说,是的,将老学校拆了重建。一百万,咱要用一百万建一所新学校起来,到时还要配电脑什么的。说胡话。父亲说。村长说,好老师哩,我是你的学生,我敢在你面前说胡话?父亲说,都没得学生了。还去建新学校,这不是白糟蹋钱么!村长说,哪怕是只有一个学生了,这学校也得建。村长问父亲还记不记得村子里的那个传说,说1947年一个小战士身负重伤被转移到我们这里,村民们将他藏在那个小庙里,悄悄请来医生给他看病,三天三夜呀,小战士才醒过来。村民们为了让小战士早日康复,各家各户都把家里平时舍不得吃的细粮拿出来,就这样,一个多月后小战士身体恢复时,大家硬是没让他吃一口粗粮。老师,你知道吗,这件事不是传说,是真的。就是那个小战士将他一生的积蓄捐给了我们,让我们在村子里建一所学校。那些日子,父亲心里有种说不出的难受,一个人一生的积蓄呀,却去建一所并没有什么用途的学校,他不知道,建是错,还是不建是错。错和对已无法成为判断这件事的标准了。春天说来就来了,几天工夫,树绿了,山绿了,整个村子变得一片葱茏。空气就像是从嘴里哈出来似的,暖暖的,润润的。父亲上完课,就会搬张凳子坐在我家的院子里发呆,建设中的学校一天一个样。按照上面规定,新学校要在新学期开学就投入使用。父亲在心里盘算着,要不要去给村里将孩子转走的家长做做工作,等新学校建好了再将孩子们转回来上学。这些孩子们的家长几乎都是他的学生,他要真的觍着老脸去求求他们,也许他们真的会同意的。小战士用他一生积蓄捐建的学校总不能白白地浪费掉了吧!父亲甚至还打起了我的主意,他说,到时让我和我的媳妇也从城里的学校调回来。我相信,那一刻,在父亲的脑海里,我们村的学校一定又恢复到过去那繁华热闹的模式了。父亲的如意算盘打得并不怎么如意。夏天来临时,又一个学生被转走了,这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很不错,他的父母出门打工,他就和他奶奶住在一起,哪能想到,他的奶奶突发脑溢血死了,他的父母回村给他奶奶办完丧事就带着他走了。尽管父亲再三挽留,他甚至向那位家长求情,说让孩子在我们家吃住,可又有什么用呢!孩子的家长说,这怎么可能呀,你给他教书,还在你家吃住,我们没办法还这个情呀。还有更可怕的,一起回来奔丧的乡亲中,有人竟然去给父亲打招呼说,等新学期了,他也准备将孩子转走。他说,父母年岁大了,带不了孩子了。那时候,新学校的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父亲将这个家长带到学校,让他看看新学校。新学校的设计真是漂亮极了,教室宽敞明亮,还设计了图书室、电教室、音乐室,父亲说到时音乐室还要配钢琴。他甚至还拿我和我媳妇做诱饵,说,等新学期开学,我们也会调回来。最让父亲熬煎的是暑假,暑假时家长们会把孩子接到城里他们打工的地方住一段时间,这是学生最易流失的一段日子,孩子们会留恋城市再也不愿回来。整个暑假,父亲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副张皇失措的样子。开学的前几天,新学校终于全部完工了,父亲站在新学校前欣喜得不得了,要不是他就站在新学校跟前,他都不会相信这是真的。以前,这样的学校也只能在电视上才能见到。村长找到父亲,他告诉父亲,新学期开学,小战士的儿子要来参加开学典礼,到时,县上镇上的领导也都要来参加。父亲说,十来个学生只怕连一个教室都坐不满呢。村长一边笑一边说,老师,这你就不用担心了,我们已商量好了,到时,我们从镇上学校调些学生过来,不就是个开学典礼吗,我们一定不会让小战士的儿子失望的。村长说完一转身走出了门,走进太阳地里。父亲想说什么,张了张嘴,终究没有说出来。天气真热,一只知了突然叫了起来:知了,知了。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新学校动工的那天,鞭炮在村里噼里啪啦地炸响,旧学校化为平地,村民、父亲和他的学生们都满怀激动的心情出来观望。B.学校搬到“我”家里后,院子里桃花开了梨花又开,因此学生们个个好像枝头上的鸟儿,高兴得欢蹦乱跳。C.新学校将要建起来了,为了稳定学生,父亲可谓是煞费苦心,走东家串西家,甚至动员“我”和妻子一起回村里教书。D.父亲带学生家长参观新建的学校,希望以有宽敞明亮的教室,配备图书室、电教室、音乐室的学校打动学生家长,留住学生。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写动工建学校的热闹场面,既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与小说结尾学校完工后,将要举行的开学典礼形成呼应。B.小说写父亲过去在老学校教书时学生众多、书声琅琅、充满欢声笑语的热闹场景,这与现在学生稀少的冷清场景形成了强烈的对比。C.小说插入1947年村民救助小战士一事,一方面交代了一百万建校款的来历,另一方面也凸显了小说的主题——革命的胜利离不开人民的支持。D.小说结尾以景作结,不仅烘托了人物的心情,还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其中“知了”一词具有多重内涵。8.围绕学校的拆建,父亲的心理产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述并分析其原因。9.请简要概括“美丽的学校”在文中的含义,并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秋,七月,丁未,以尚书仆射谢安为司徒,安让不拜;复加侍中,都督扬、豫等五州诸军事。冬,十月,辛丑,以桓冲都督江、荆等七州诸军事,领荆州刺史。桓冲以秦人强盛,欲移阻江南,奏自江陵徙镇上明,使冠军将军刘波守江陵,咨议参军杨亮守江夏。王蕴固让徐州,谢安曰:"卿居后父之重,不应妄自菲薄,以亏时遇。”蕴乃受命。初,中书郎郝超自以其父偕位遇应在谢安之右,而安入掌机权,倍优游散地,常愤邑形于辞色,由是与谢氏有隙。是时朝廷方以秦寇为忧,诏求文武良将可以镇御北方者。谢安以兄子玄应诏。超闻之,叹曰:“安之明,乃能违众举亲;玄之才,足以不负所举。”众威以为不然。超曰:“吾尝与玄共在桓公府,见其使才,虽履屐间未尝不得其任,是以知之。”玄募骁勇之士,得彭城刘牢之等数人。以牢之为参军,常领精锐为前锋,战无不捷。时号“北府兵”,敌人畏之。壬寅,散骑常侍王彪之卒。初,谢安欲增修宫室,彪之曰:“中兴之初,即东府为宫,殊为俭陋。苏峻之乱,成帝止兰台都坐,殆不蔽寒暑,是以更营新宫。比之汉、魏则为俭,比之初过江则为侈矣。今寇敌方强,岂可大兴功役,劳扰百姓邪!”安曰:“宫室弊陋,后人谓人无能。”彪之曰:“凡任天下之重者,当保国宁家,缉熙政事,乃以修室屋为能邪!”安不能夺其议,故终彪之之世,无所营造。十二月,临海太守郗超卒。初,超党于桓氏,以父情忠于王室,不令知之。及病甚出一箱书授门生日公年尊我死之后若以哀惋害寝食者可呈此箱不尔即焚之既而惜果哀惋成疾,门生呈箱,皆与桓温往反密计。偕大怒曰:“小子死已晚矣!”遂不复哭。(节选自《资治通鉴·晋纪二十六》)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及病/甚出一箱书授门生日/公年尊我/死之后/若以哀惋/害寝食者/可呈此箱/不尔即/焚之/B.及病甚/出一箱书授门生日/公年尊我/死之后/若以哀惋/害寝食者/可呈此箱/不尔即/焚之/C.及病/甚出一箱书授门生日/公年尊/我死之后/若以哀惋害寝食者/可呈此箱/不尔/即焚之/D.及病甚/出一箱书授门生日/公年尊/我死之后/若以哀惋害寝食者/可呈此箱/不尔/即焚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让,在文中的意思是推辞、拒绝,与《谏逐客书》中“是以太山不让土壤”的“让”含义相同。B.领,本义为脖子,文中指兼任官职,通常表示兼任较高的职务。“守”也表示低职代高职。C.参军,中国古代官名,即“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现指去当兵。D.精锐,可指精良的器材和锐利的武器等,在文中指精干勇敢的部队。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蕴对于让自己接管徐州一事很不满,但谢安劝他不应妄自菲薄,损害一时恩遇,于是王蕴接受了任命。B.郗超虽然和谢氏有嫌隙,但听说谢安举荐侄子谢玄接受朝廷诏命后,他依然对谢安贤明和谢玄的才能大加赞赏。C.谢玄招募了刘牢之等骁勇之士,他作战时经常身先士卒,战无不胜,当时的人称其部队为“北府兵”,敌人十分害怕他们。D.郗超去世后,他的父亲先是哀痛惋惜,甚至因此患病,但后来大怒,是因为看到了郗超与桓温秘密谋划的往来信件。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时朝廷方以秦寇为忧,诏求文武良将可以镇御北方者。(2)安不能夺其议,故终彪之之世,无所营造。14.谢安想要增修宫室,王彪之对此持反对意见,他不赞同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贺新郎·用前韵再赋①辛弃疾肘后俄生柳②。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右手淋浪③才有用,闲却持螯左手④。谩赢得、伤今感旧。投阁先生⑤惟寂寞,笑是非、不了身前后。持此语,问乌有。青山幸自重重秀。问新来、萧萧木落,颇堪秋否。总被西风都瘦损,依旧千岩万岫。把万事、无言搔首。翁比渠侬人谁好,是我常、与我周旋久。宁作我⑥,一杯酒。【注】①此词作于辛弃疾罢居铅山瓢泉期间。②肘后俄生柳:喻世事变幻无常,典出《庄子·至乐篇》。柳:通“瘤”。③淋浪;指开怀畅饮。④毕卓嗜酒,以为一生持蟹畅饮,泡在酒池之中方是乐事。⑤投阁先生:即汉代扬雄,词人借指自己。⑥《世说新语·品藻》:“桓公少与殷侯齐名,常有竞心。桓问殷:‘卿何如我?’殷云:‘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15.下列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开头两句,词人借用《庄子》中的典故,抒发了世事无常、人生失意之感。B.上阕第三句,表达了词人只能手把蟹螯、借酒消愁来打发日子的无奈。C.“投阁”句,化用扬雄的典故,抒发了人生中的是非曲直生前死后俱难了结的感慨。D.上阕用典丰富,兼用夸张的表现手法,将词人内心的牢骚与愤懑表现得淋漓尽致。16.下阕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抒发了哪些思想感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_,_______”两句,是对司马光在来信中指责实行变法是“生事”的反驳。(2)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用“_______,_______”两句抒发了漂泊天涯、老病孤独之感。(3)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鹧鸪”一词频繁出现,南来北往的游子,贬谪异乡的士大夫,独处深闺的思妇,将他们对人生的思考,对命运的感叹,都融入鹧鸪的形象中,如“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大学毕业后进入中铁十七局集团铺架分公司海东项目部办公室工作的关改玉由于公司急缺探伤工转而成为铺架分公司第一批且是唯一的女探伤工。“探伤”就是给钢轨做“B超”。关改玉回忆说,乘坐火车时经过的钢轨,都要由探伤工背着十几斤重的精密仪器,逐一对钢轨焊接接头处进行质量检测,“揪”出病害,根据损伤情况及时采取措施,确保每个焊点符合标准。这事关铁路行车安全和旅客生命。京沪高铁施工时,她要在高架线路上探伤,每天攀爬20多米的高架梯至少3趟;津秦铁路夜间大会战期间,她每天下午五点多上班,次日早上七点多才能下班,高峰时每天连续工作十五六个小时,连续工作了30个晚上,①_______地履行“钢轨医生”的神圣使命和重要职责。北方冬季,②_______,铁路施工中,即便穿上军大衣,戴上棉手套,也会冻得③_______。由于手套影响探头灵敏度的感知,关改玉索性摘掉手套、脱下棉大衣工作,用细嫩的大拇指和食指拿着探头,一遍遍地检测钢轨焊接处,而无名指和小拇指,则一遍遍地和着机油摩擦在钢轨侧面。就这样,任凭风像刀子一样穿透薄薄的工作服,双手被刮割出一道道血口子,一任钻心的疼痛不停喧嚣。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通感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鲁迅先生诞生在20世纪的中国是一个文化奇迹。此前没有这样的人物,此后也很少有了,他的同时代人中,有郭沫若、茅盾、老舍、巴金等一大批杰出的文学家,他与他们并肩协作,创造了中国新文学的辉煌业绩。他像星辰,给那些身处至暗时刻寻求援助的广大读者以信心和希望;__①__,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精神世界。他的写作,深沉博大,有一种超越文字之上的力量和温暖。人们喜欢称他为“大先生”。所谓大者,“得其大者而兼其小”。他有博大的胸怀。早年“走异路,逃异地”,脱离了江南小镇的狭小天地,告别了“读书应举”的传统道路,赴金陵求学,后东渡日本学医。一路走来,__②__,人生的内涵越来越丰富。__③__,但他不是吟风弄月的文学家,也不是谋求高雅地位的成功人士,而是一生致力于用文学来改良社会的文学践行者。我们无法想象,在那个风雨飘摇、万马齐喑的旧中国,竟会诞生像鲁迅这样举世无双、影响深远的文化巨匠。21.下列句子中的“像”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像”,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就像樱、梨、桃这样轻柔飘逸的花,我从不将它们的谢落看作死亡。B.雨天,拾荒农妇从门前经过,我会像妈妈一样追出门,给她一顶草帽。C.天和号核心舱是世界最大最重的太空舱,功能齐全,就像旅馆一样。D.像是知道我要摘它一样,那朵红色荷花猛地把头埋进了荷叶丛中。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奇正”是中国古代兵法里的术语。“正”,指依规依矩,循序渐进,正面临敌;“奇”,指打破常规,避实就虚,出其不意。孙武在《孙子兵法·势篇》中说:“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意思是率领全军与敌人对决,要保持不败就必须正确地运用“奇”“正”。唐代名将李靖对战东突厥,先以“正兵”行军数千里,稳扎稳打,后又趁其不备,迅速出击,以“奇兵”制胜。以上材料对我们当下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州市202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2022.12考生注意:1.本试卷由四个部分组成。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3.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一首短短的《游子吟》之所以流传千年,就在于它生动讴歌了伟大的母爱。苏东坡称赞韩愈“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讲的是从司马迁之后到韩愈,算起来文章衰弱了八代。韩愈的文章起来了,凭什么呢?就是“道”,就是文以载道。我们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真善美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健康向上、永远充满希望。文艺创作不仅要有当代生活的底蕴,而且要有文化传统的血脉。“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如果“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把作品在国外获奖作为最高追求,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东施效颦,热衷于“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那一套,绝对是没有前途的!事实上,外国人也跑到我们这里寻找素材、寻找灵感,好莱坞拍摄的《功夫熊猫》《花木兰》等影片不就是取材于我们的文化资源吗?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有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有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中华美学讲求托物言志、寓理于情,讲求言简意赅、凝练节制,讲求形神兼备、意境深远,强调知、情、意、行相统一。我们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摘编自《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材料二:美学是艺术理论的跨学科讨论,几乎等于“艺术哲学”。哲学有很多学派,也有很多传统,在讨论艺术时各有不同的观点。因此有“现象学美学”“存在论美学”“分析美学”等,也有“中国传统美学”。“符号美学”就是用符号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进行艺术的哲学思考。符号学是专门研究意义的学问。符号学并不是“舶来品”或“西学”,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符号学大国。《周易》是全世界第一个试图解释世界任何变化的一套符号体系;先秦诸子都研究社会中的意义活动,只是名家和墨家用力更深;汉代的阴阳五行哲学渗透到生活的各方面;南北朝与隋唐佛教开始繁荣,佛理(尤其是因明学、唯识学、禅学)中符号思想非常丰富,直接影响了宋明理学、心学及清代学术。这些富厚的意义理论遗产,使得今日符号学在中国颇为兴盛。为什么我们要特别讨论符号美学呢?因为符号学的目标与当代艺术学要解决的问题非常契合。符号,是“被认为携带意义的感知”,任何意义都必须由可感知的符号来承载、传播、解释。用符号学研究艺术,就是追问艺术令人眼花缭乱的形式究竟有什么意义,艺术处理意义有什么共同规律。给予艺术的意义最重要地位的或许是黑格尔。他的《美学》第二卷,开场标题就是“(艺术)象征作为符号”,所谓“象征性”就是特殊的符号品质。这也是当今艺术发展提出的最迫切问题:艺术有什么意义?随着中国经济越来越繁荣,艺术家的创新越来越引人注目,大量新的艺术样式出现。艺术实践不断突破自身,给艺术研究带来巨大挑战。近年有学者提出艺术研究的“后符号学”甚至“反符号学”,目的是处理艺术文本中大量混乱、非理性、不可说的部分。事实上,这两种提法只是扩展了符号学艺术研究的范围,使之适应后现代文化的实践。当代文化迫切需要新的美学的另一个原因,是艺术在当代社会潮水般溢出,无孔不入地渗入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日用商品别出心裁的包装与广告上、在私人与公共设施争奇斗艳的装修上、在建筑的多姿多彩上、在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上、在节庆与其他仪式眼花缭乱的装饰上、在越来越多的旅游胜地的策划与推广上……艺术化的商业活动(不仅是商品)几乎无处不在。这些以盈利为目的的产业,为什么需要艺术呢?因为当今的经济活动,很少有不依靠“艺术”增光添彩的,很少有活动不以“艺术”作为竞争的砝码。“艺术”增加商品自身价值,增添生活意义,但无法否认利润是首要的考虑,这点无法回避,也不需要遮掩。这也给当代艺术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其重要性不亚于上文讨论的“艺术”。出现这个局面,是文化问题、社会问题,还是经济问题?或许都是。那么它还是一个符号美学问题吗?答案为更应当是。因为符号学本来就是注视社会文化的,只有用符号美学的意义发生与阐释理论,才能仔细分析艺术意义渗入社会的具体途径。(摘编自赵毅衡《时代呼唤符号美学的繁荣发展》)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打动人心、洗涤灵魂,让人们发现美,文艺作品要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不断提高道德修养。B.哲学的众多学派和传统对于艺术的观点不同,所以产生了“现象学美学”“存在论美学”“分析美学”“中国传统美学”等美学思潮。C.符号是“被认为携带意义的感知”,符号学是专门研究意义的学问,而符号美学就是用符号学的观点和方法进行艺术的哲学思考。D.因明学、唯识学、禅学等佛理中符号思想极为丰富,不仅直接影响了宋明理学、心学及清代学术,而且使今日符号学在中国颇为兴盛。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华民族独特思想理念、道德规范及中华美学等对当今文艺创作仍大有裨益。B.传承中华文化,要促进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而非简单复古或盲目排外。C.近年有学者提出的“后符号学”和“反符号学”扩展了符号学艺术研究的范围。D.“艺术”可增加商品自身价值,因而首要考虑利润成为当代艺术研究的新课题。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一段观点的一项是()A.《觉醒年代》导演张永新说:“一部优秀的重大主题影视作品如何打动人心,尤其打动年轻人,说到底就是真心、真情、真感动。”B.《包法利夫人》是十九世纪中叶法国社会的一幅现实主义画卷,福楼拜苦心创作了四年多时间,正反两面的草稿写了1800页,而完稿时不到500页。C.《山海情》描绘出扶贫路上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故事和人物,在体现主题的同时又串联起角色的亲情、爱情、友情等话题,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D.电影《跨过鸭绿江》全景式展现了横跨两年零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引领广大观众深刻铭记这一艰辛历程,进一步凝聚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4.“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出自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材料一引用这句话说明了什么?请简要分析。5.材料二为什么说“时代呼唤符号美学的繁荣发展”?请简要分析。【答案】1.D2.D3.B4.这句话说明了要想事物长远发展,必须使其基础牢固和源流丰沛;文艺创作要想长远发展,不仅要有当代生活底蕴,而且要有文化传统血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我国文艺创作的坚实根基与重要源泉,我们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在传承中创新,才能使我国的文艺创作根深叶茂、源远流长。5.①符号学的目标与当代艺术学要解决的问题非常契合。用符号学研究艺术,就是追问艺术令人眼花缭乱的形式究竟有什么意义,艺术处理意义有什么共同规律。②艺术渗入当代社会的方方面面,符号学注视社会文化,只有用符号美学的意义发生与阐释理论,才能仔细分析艺术意义渗入社会的具体途径。【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D.“而且使今日符号学在中国颇为兴盛”错误,原文“先秦诸子都研究社会中的意义活动,只是名家和墨家用力更深;汉代的阴阳五行哲学渗透到生活的各方面;南北朝与隋唐佛教开始繁荣,佛理(尤其是因明学、唯识学、禅学)中符号思想非常丰富,直接影响了宋明理学、心学及清代学术。这些富厚的意义理论遗产,使得今日符号学在中国颇为兴盛”,可知不仅有佛理的影响,还有名家、墨家、汉代的阴阳五行哲学的影响。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因而首要考虑利润成为当代艺术研究的新课题”错误,原文“但无法否认利润是首要的考虑,这点无法回避,也不需要遮掩。这也给当代艺术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其重要性不亚于上文讨论的‘艺术’”,可知原文是说“但无法否认利润是首要的考虑,这点无法回避,也不需要遮掩,给当代艺术研究提出新了的课题”,而非“首要考虑利润成为当代艺术研究的新课题”。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第一段的观点为“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A.选项主题是影视作品要是真心、真情,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适合作为论据。B.选项主题是福楼拜创作《包法利夫人》删改多,创作艰辛。不适合作为论据。C.选项主题是《山海情》传递了亲情、爱情、友情,符合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的价值观。适合作为论据。D.选项主题是《跨过鸭绿江》让观众铭记革命历程,凝聚民族精神。符合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适合作为论据。A、C、D三项符合此观点,而B项论述的是文艺创作要精益求精。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这句话说明了要想事物长远发展,必须使其基础牢固和源流丰沛;引用的作用,需要结合“文艺创作不仅要有当代生活的底蕴,而且要有文化传统的血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如果‘以洋为尊’……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东施效颦,热衷于‘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那一套,绝对是没有前途的”“事实上,外国人也跑到我们这里寻找素材、寻找灵感,好莱坞拍摄的《功夫熊猫》《花木兰》等影片不就是取材于我们的文化资源吗”来分析,文章中以正反论证和实事总结的方法,阐明了文艺创作要想长远发展,不仅要有当代生活底蕴,而且要有文化传统血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我国文艺创作的坚实根基与重要源泉,我们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在传承中创新,才能使我国的文艺创作根深叶茂、源远流长。【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为什么我们要特别讨论符号美学呢?因为符号学的目标与当代艺术学要解决的问题非常契合。符号,是‘被认为携带意义的感知’,任何意义都必须由可感知的符号来承载、传播、解释。用符号学研究艺术,就是追问艺术令人眼花缭乱的形式究竟有什么意义,艺术处理意义有什么共同规律”,符号学的目标与当代艺术学要解决的问题非常契合。用符号学研究艺术,就是追问艺术令人眼花缭乱的形式究竟有什么意义,艺术处理意义有什么共同规律。“当代文化迫切需要新的美学的另一个原因,是艺术在当代社会潮水般溢出,无孔不入地渗入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日用商品别出心裁的包装与广告上、在私人与公共设施争奇斗艳的装修上、在建筑的多姿多彩上、在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上、在节庆与其他仪式眼花缭乱的装饰上、在越来越多的旅游胜地的策划与推广上……艺术化的商业活动(不仅是商品)几乎无处不在。这些以盈利为目的的产业,为什么需要艺术呢?因为当今的经济活动,很少有不依靠‘艺术’增光添彩的,很少有活动不以‘艺术’作为竞争的砝码。‘艺术’增加商品自身价值,增添生活意义,但无法否认利润是首要的考虑,这点无法回避,也不需要遮掩。这也给当代艺术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其重要性不亚于上文讨论的‘艺术’”,艺术渗入当代社会的方方面面,符号学注视社会文化,只有用符号美学的意义发生与阐释理论,才能仔细分析艺术意义渗入社会的具体途径。(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美丽的学校芦芙荭新学校动工的那天,村长特意燃放了几大饼炮仗,那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将整个村庄的空气都炸得热乎了起来,连同那些平日里无精打采的狗叫起来也似乎都精神了不少。除了过年,村子里还从来没有这样热闹过呢,大家都跑出来观望。父亲和他的学生们也都跑了出来,他们站在我家院子的那株桃树下,透过正在怒放的桃花,眼见着他们曾经朝夕相处的学校在一片尘土飞扬中被一点点地拆掉了,变成一块平地。要建新学校,学生们被父亲带到了我们家,我们家的堂屋就成了临时学校。虽然只有十多个学生了,桌椅板凳往那一摆,一向宽大的堂屋,就显得十分的逼仄拥挤。要是天气好,父亲索性就在院子里给学生们上起课来。院子里的桃花开了梨花开,学生们个个高兴得欢蹦乱跳,好像枝头上的鸟儿。学校被拆重建,父亲的心里总有些不舍。那所学校是爷爷一手建起来的,爷爷刚当老师的那会儿,那儿还是一座破庙,爷爷在那所学校教了一辈子书,临退休之前,跑上跑下,总算把那座破庙拆了,建起了现在的学校。父亲从开始教书起,就一天也没有离开过这所学校。他教了老子教儿子。那时,学校多么热闹呀,一百多个学生,把校园撑得满满当当的,清早学校里就会飘起朗朗的读书声。那时,学校还有几个年轻教师,他们教学生唱歌,教学生跳操,有时还带着学生去野外画画。不大的校园,从早到晚都充满了欢声笑语。可现在呢,学生越来越少了,整个学校只剩下十来个学生。准确地说,只有十一个学生。父亲说,等到秋季,有两个小孩再升了初中,就只有九个孩子。整个学校也只有他一个老师了。再过两年,或许一年,这所学校也许就将不再存在了。想到这些,父亲心里总是酸酸得想落泪。那天,村长找到父亲说了要建新学校的事,父亲以为是自己听错了,或者是村长酒又喝多了说酒话呢。父亲说,建学校?村长将父亲递给他的烟点着,狠狠地抽了一口,说,是的,将老学校拆了重建。一百万,咱要用一百万建一所新学校起来,到时还要配电脑什么的。说胡话。父亲说。村长说,好老师哩,我是你的学生,我敢在你面前说胡话?父亲说,都没得学生了。还去建新学校,这不是白糟蹋钱么!村长说,哪怕是只有一个学生了,这学校也得建。村长问父亲还记不记得村子里的那个传说,说1947年一个小战士身负重伤被转移到我们这里,村民们将他藏在那个小庙里,悄悄请来医生给他看病,三天三夜呀,小战士才醒过来。村民们为了让小战士早日康复,各家各户都把家里平时舍不得吃的细粮拿出来,就这样,一个多月后小战士身体恢复时,大家硬是没让他吃一口粗粮。老师,你知道吗,这件事不是传说,是真的。就是那个小战士将他一生的积蓄捐给了我们,让我们在村子里建一所学校。那些日子,父亲心里有种说不出的难受,一个人一生的积蓄呀,却去建一所并没有什么用途的学校,他不知道,建是错,还是不建是错。错和对已无法成为判断这件事的标准了。春天说来就来了,几天工夫,树绿了,山绿了,整个村子变得一片葱茏。空气就像是从嘴里哈出来似的,暖暖的,润润的。父亲上完课,就会搬张凳子坐在我家的院子里发呆,建设中的学校一天一个样。按照上面规定,新学校要在新学期开学就投入使用。父亲在心里盘算着,要不要去给村里将孩子转走的家长做做工作,等新学校建好了再将孩子们转回来上学。这些孩子们的家长几乎都是他的学生,他要真的觍着老脸去求求他们,也许他们真的会同意的。小战士用他一生积蓄捐建的学校总不能白白地浪费掉了吧!父亲甚至还打起了我的主意,他说,到时让我和我的媳妇也从城里的学校调回来。我相信,那一刻,在父亲的脑海里,我们村的学校一定又恢复到过去那繁华热闹的模式了。父亲的如意算盘打得并不怎么如意。夏天来临时,又一个学生被转走了,这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很不错,他的父母出门打工,他就和他奶奶住在一起,哪能想到,他的奶奶突发脑溢血死了,他的父母回村给他奶奶办完丧事就带着他走了。尽管父亲再三挽留,他甚至向那位家长求情,说让孩子在我们家吃住,可又有什么用呢!孩子的家长说,这怎么可能呀,你给他教书,还在你家吃住,我们没办法还这个情呀。还有更可怕的,一起回来奔丧的乡亲中,有人竟然去给父亲打招呼说,等新学期了,他也准备将孩子转走。他说,父母年岁大了,带不了孩子了。那时候,新学校的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父亲将这个家长带到学校,让他看看新学校。新学校的设计真是漂亮极了,教室宽敞明亮,还设计了图书室、电教室、音乐室,父亲说到时音乐室还要配钢琴。他甚至还拿我和我媳妇做诱饵,说,等新学期开学,我们也会调回来。最让父亲熬煎的是暑假,暑假时家长们会把孩子接到城里他们打工的地方住一段时间,这是学生最易流失的一段日子,孩子们会留恋城市再也不愿回来。整个暑假,父亲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副张皇失措的样子。开学的前几天,新学校终于全部完工了,父亲站在新学校前欣喜得不得了,要不是他就站在新学校跟前,他都不会相信这是真的。以前,这样的学校也只能在电视上才能见到。村长找到父亲,他告诉父亲,新学期开学,小战士的儿子要来参加开学典礼,到时,县上镇上的领导也都要来参加。父亲说,十来个学生只怕连一个教室都坐不满呢。村长一边笑一边说,老师,这你就不用担心了,我们已商量好了,到时,我们从镇上学校调些学生过来,不就是个开学典礼吗,我们一定不会让小战士的儿子失望的。村长说完一转身走出了门,走进太阳地里。父亲想说什么,张了张嘴,终究没有说出来。天气真热,一只知了突然叫了起来:知了,知了。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新学校动工的那天,鞭炮在村里噼里啪啦地炸响,旧学校化为平地,村民、父亲和他的学生们都满怀激动的心情出来观望。B.学校搬到“我”家里后,院子里的桃花开了梨花又开,因此学生们个个好像枝头上的鸟儿,高兴得欢蹦乱跳。C.新学校将要建起来了,为了稳定学生,父亲可谓是煞费苦心,走东家串西家,甚至动员“我”和妻子一起回村里教书。D.父亲带学生家长参观新建的学校,希望以有宽敞明亮的教室,配备图书室、电教室、音乐室的学校打动学生家长,留住学生。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写动工建学校的热闹场面,既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与小说结尾学校完工后,将要举行的开学典礼形成呼应。B.小说写父亲过去在老学校教书时学生众多、书声琅琅、充满欢声笑语的热闹场景,这与现在学生稀少的冷清场景形成了强烈的对比。C.小说插入1947年村民救助小战士一事,一方面交代了一百万建校款的来历,另一方面也凸显了小说的主题——革命的胜利离不开人民的支持。D.小说结尾以景作结,不仅烘托了人物的心情,还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其中“知了”一词具有多重内涵。8.围绕学校的拆建,父亲的心理产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述并分析其原因。9.请简要概括“美丽的学校”在文中的含义,并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答案】6.D7.C8.①惊讶。听到村长说要把老学校拆掉重建,父亲感到不可思议。②不舍。因为学校是爷爷亲手建立的,父亲仍在执教,父亲对这所学校充满了深厚的情感。③难受。父亲认为花一个人一生的积蓄去建一所没用的学校,父亲为之痛心:④煎熬。暑假期间学生的流失让父亲惶恐不安,内心充满焦虑,备受煎熬。⑤欣喜。父亲见到了在电视上才能看到的崭新的学校,希望以新学校的好环境留住学生。⑥失望和无奈。村长打算借学生撑场面的虚假行为,让父亲内心不满,父亲想说什么,张了张嘴,终究没有说出来。9.含义:①“美丽的学校”指爷爷在那里执教了一辈子,且村民们在那里救助过小战士的破庙。②“美丽的学校”指爷爷亲手建立,父亲执教至今,倾注了两代人心血的那所旧学校,以及父亲在家中安置的临时学校。③“美丽的学校”还指用小战士捐款建设的、设计精美而学生稀少的那所现代化的学校。写作意图:①通过介绍爷爷和父亲执教过的学校,赞扬了爷爷和父亲对教育事业的坚守。②通过讲述小战士的故事,肯定了小战士知恩图报的美好品德。③通过写村长不顾生源减少这一现实拆除旧学校建新学校、借学生举行盛大的开学典礼等事,批判了某些基层领导罔顾实际情况,弄虚作假,只重形式,不讲求实效的工作作风。【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父亲和他的学生们都满怀激动的心情出来观望”分析错误,由原文第四段“学校被拆重建,父亲的心总有些不舍”可知,父亲此时的心情是不舍,而不是激动。B.“……因此学生们个个好像枝头上的鸟儿,高兴得欢蹦乱跳”强加因果。学生们高兴得欢蹦乱跳是因为在院子里上课,更加自由,而不是因为院子里的果树开花。C.“父亲……走东家串西家”无中生有,文中没有父亲“走东家串西家”的描述,只是说“父亲在心里盘算着,要不要去给村里将孩子转走的家长做做工作”。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另一方面也凸显了小说的主题——革命的胜利离不开人民的支持”分析错误,通读全文可知,“革命与人民的关系”不是这篇小说要表现的主题。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对于父亲心理的变化,通过以下内容可以归纳出来:从“那天,村长找到父亲说了要建新学校的事,父亲以为是自己听错了,或者是村长酒又喝多了说酒话呢”可知,听到村长说要把老学校拆掉重建,父亲感到不可思议,此时父亲的心理是惊讶。从“学校被拆重建,父亲的心里总有些不舍。那所学校是爷一手建起来的,爷爷刚当老师的那会儿,那儿还是一座破庙,爷爷在那所学校教了一辈子书,临退休之前,跑上跑下,总算把那座破庙拆了,建起了现在的学校”可知,因为学校是爷爷亲手建立的,父亲仍在执教,父亲对这所学校充满了深厚的情感,所以对学校被拆感到不舍。从“父亲心里有种说不出的难受,一个人一生的积蓄呀,却去建一所并没有什么用途的学校,他不知道,建是错,还是不建是错”可知,父亲认为花一个人一生的积蓄去建一所没用的学校,父亲为之痛心,父亲感到难受。从“最让父亲熬煎的是暑假,暑假时家长们会把孩子接到城里他们打工的地方住一段时间,这是学生最易流失的一段日子,孩子们会留恋城市再也不愿回来。整个暑假,父亲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副张皇失措的样子”可知,暑假期间学生的流失让父亲惶恐不安,内心充满焦虑,备受煎熬。从“父亲站在新学校前欣喜得不得了,要不是他就站在新学校跟前,他都不会相信这是真的。以前,这样的学校也只能在电视上才能见到”可知,父亲见到了在电视上才能看到的崭新的学校,希望以新学校的好环境留住学生,此时的父亲心里是欣喜的。最后,从“老师,这你就不用担心了,我们已商量好了,到时,我们从镇上学校调些学生过来,不就是个开学典礼吗,我们一定不会让小战士的儿子失望的。村长说完一转身走出了门,走进太阳地里。父亲想说什么,张了张嘴,终究没有说出来”可知,村长打算借学生撑场面的虚假行为,让父亲内心不满,父亲想说什么,张了张嘴,终究没有说出来,此时父亲心里充满失望和无奈。【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标题含义以及作者写作意图的能力。关于小说标题“美丽的学校”的含义,从小说中“爷爷刚当老师的那会儿,那儿还是一座破庙,爷爷在那所学校教了一辈子书”“村长问父亲还记不记得村子里的那个传说,说1947年一个小战士身负重伤被转移到我们这里,村民们将他藏在那个小庙里,悄悄请来医生给他看病,三天三夜呀,小战士才醒过来”可知,“美丽的学校”的第一层含义是指爷爷在那里执教了一辈子,且村民们在那里救助过小战士的破庙。其次,从“那所学校是爷一手建起来的,爷爷刚当老师的那会儿,那儿还是一座破庙,爷爷在那所学校教了一辈子书,临退休之前,跑上跑下,总算把那座破庙拆了,建起了现在的学校”“父亲从开始教书起,就一天也没有离开过这所学校。他教了老子教儿子”可知,爷爷亲手建成的学校,父亲也一直在那里执教。村里几代人都在这所学校里学习过;而在拆旧学校建新学校时,父亲将学校搬进了我家的堂屋,“虽然只有十多个学生了,桌椅板凳往那一摆,一向宽大的堂屋,就显得十分的逼仄拥挤。要是天气好,父亲索性就在院子里给学生们上起课来。院子里的桃花开了梨花开,学生们个个高兴得欢蹦乱跳,好像枝头上的鸟儿”,“美丽的学校”还指爷爷亲手建立,父亲执教至今,倾注了两代人心血的那所旧学校,以及父亲在家中安置的临时学校。最后,从小说中“就是那个小战士将他一生的积蓄捐给了我们,让我们在村子里建一所学校”“一个人一生的积蓄呀,却去建一所并没有什么用途的学校,他不知道,建是错,还是不建是错”“新学校终于全部完工了,父亲站在新学校前欣喜得不得了,要不是他就站在新学校跟前,他都不会相信这是真的。以前,这样的学校也只能在电视上才能见到”可知,美丽的学校”还指用小战士捐款建设的、设计精美而学生稀少的那所现代化的学校。对于作者的写作意图,从文中“父亲的心里总有些不舍。那所学校是爷一手建起来的,爷爷刚当老师的那会儿,那儿还是一座破庙,爷爷在那所学校教了一辈子书,临退休之前,跑上跑下,总算把那座破庙拆了,建起了现在的学校。父亲从开始教书起,就一天也没有离开过这所学校。他教了老子教儿子”可知,爷爷和父亲都献身于教育事业,不怕艰苦,坚守在教育岗位上,所以,这篇小说通过介绍爷爷和父亲执教过的学校,赞扬了爷爷和父亲对教育事业的坚守。从“说1947年一个小战士身负重伤被转移到我们这里,村民们将他藏在那个小庙里,悄悄请来医生给他看病,三天三夜呀,小战士才醒过来。……就是那个小战士将他一生的积蓄捐给了我们,让我们在村子里建一所学校”可知,在战争年代,人民拥护人民军队,关爱人民军队的战士,救助了小战士,小战士也知恩图报,用自己一生的积蓄为村里建一座学校。所以,作者通过讲述小战士的故事,肯定了小战士知恩图报的美好品德。最后,通过小说内容可知,村子里已经没有多少学生,盖一座现代化的学校明显是浪费行为,但村长却不顾实际情况坚持要盖新学校,为此还在开学典礼时从城里学校借学生来撑场面,所以这篇小说也批判了某些基层领导罔顾实际情况,弄虚作假,只重形式,不讲求实效的工作作风。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秋,七月,丁未,以尚书仆射谢安为司徒,安让不拜;复加侍中,都督扬、豫等五州诸军事。冬,十月,辛丑,以桓冲都督江、荆等七州诸军事,领荆州刺史。桓冲以秦人强盛,欲移阻江南,奏自江陵徙镇上明,使冠军将军刘波守江陵,咨议参军杨亮守江夏。王蕴固让徐州,谢安曰:"卿居后父之重,不应妄自菲薄,以亏时遇。”蕴乃受命。初,中书郎郝超自以其父偕位遇应在谢安之右,而安入掌机权,倍优游散地,常愤邑形于辞色,由是与谢氏有隙。是时朝廷方以秦寇为忧,诏求文武良将可以镇御北方者。谢安以兄子玄应诏。超闻之,叹曰:“安之明,乃能违众举亲;玄之才,足以不负所举。”众威以为不然。超曰:“吾尝与玄共在桓公府,见其使才,虽履屐间未尝不得其任,是以知之。”玄募骁勇之士,得彭城刘牢之等数人。以牢之为参军,常领精锐为前锋,战无不捷。时号“北府兵”,敌人畏之。壬寅,散骑常侍王彪之卒。初,谢安欲增修宫室,彪之曰:“中兴之初,即东府为宫,殊为俭陋。苏峻之乱,成帝止兰台都坐,殆不蔽寒暑,是以更营新宫。比之汉、魏则为俭,比之初过江则为侈矣。今寇敌方强,岂可大兴功役,劳扰百姓邪!”安曰:“宫室弊陋,后人谓人无能。”彪之曰:“凡任天下之重者,当保国宁家,缉熙政事,乃以修室屋为能邪!”安不能夺其议,故终彪之之世,无所营造。十二月,临海太守郗超卒。初,超党于桓氏,以父情忠于王室,不令知之。及病甚出一箱书授门生日公年尊我死之后若以哀惋害寝食者可呈此箱不尔即焚之既而惜果哀惋成疾,门生呈箱,皆与桓温往反密计。偕大怒曰:“小子死已晚矣!”遂不复哭。(节选自《资治通鉴·晋纪二十六》)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及病/甚出一箱书授门生日/公年尊我/死之后/若以哀惋/害寝食者/可呈此箱/不尔即/焚之/B.及病甚/出一箱书授门生日/公年尊我/死之后/若以哀惋/害寝食者/可呈此箱/不尔即/焚之/C.及病/甚出一箱书授门生日/公年尊/我死之后/若以哀惋害寝食者/可呈此箱/不尔/即焚之/D.及病甚/出一箱书授门生日/公年尊/我死之后/若以哀惋害寝食者/可呈此箱/不尔/即焚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让,在文中的意思是推辞、拒绝,与《谏逐客书》中“是以太山不让土壤”的“让”含义相同。B.领,本义为脖子,文中指兼任官职,通常表示兼任较高的职务。“守”也表示低职代高职。C.参军,中国古代官名,即“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现指去当兵。D.精锐,可指精良的器材和锐利的武器等,在文中指精干勇敢的部队。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蕴对于让自己接管徐州一事很不满,但谢安劝他不应妄自菲薄,损害一时恩遇,于是王蕴接受了任命。B.郗超虽然和谢氏有嫌隙,但听说谢安举荐侄子谢玄接受朝廷诏命后,他依然对谢安的贤明和谢玄的才能大加赞赏。C.谢玄招募了刘牢之等骁勇之士,他作战时经常身先士卒,战无不胜,当时的人称其部队为“北府兵”,敌人十分害怕他们。D.郗超去世后,他的父亲先是哀痛惋惜,甚至因此患病,但后来大怒,是因为看到了郗超与桓温秘密谋划的往来信件。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时朝廷方以秦寇为忧,诏求文武良将可以镇御北方者。(2)安不能夺其议,故终彪之之世,无所营造。14.谢安想要增修宫室,王彪之对此持反对意见,他不赞同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答案】10.D11.B12.A13.(1)这时朝廷正把秦国的敌军当作忧患,下诏寻求能够镇守保卫北方领土的文武双全的良将。(2)谢安不能改变王彪之的意见,所以王彪之在世期间,什么宫室也没有营建。14.①现在的宫室与刚渡过长江时相比已经算奢侈了,不用再建。②如今敌军势力强盛,修建宫室会须扰百姓生活,不利于国家安定。③承担天下重任的人应该努力使国家安定、政事光辉,不应过于看重修建宫室。【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等到病重,(郗超)拿出一箱书信交给门下弟子说:“父亲年纪大了,我死了以后,如果父亲因为悲哀痛惜妨碍了起居饮食,可以把这个箱子呈送给他;(如果)没有这样,就烧掉箱子。”“甚”是用来说“病”的程度的,故“及病甚”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C;“公年尊”的意思是父亲年纪大了,表意完整,且“我”“死”的主语,故应在“公年尊”之后断开,排除B。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A.两句中的“让”都是“推辞、拒绝”的意思。句意:谢安推辞没有接受。/因此泰山不拒绝泥土。B.“通常表示兼任较高的职务”错误,“领”通常表示兼任较低的职务。C.解说正确。D.解说正确。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王蕴对于让自己接管徐州一事很不满”于文无据,由原文“王蕴固让徐州……蕴乃受命”可知,王蕴只是推辞接管徐州,并没有对让自己接管徐州感到不满。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方”,正;“镇御”,镇守保卫;“文武良将可以镇御北方者”,定语后置,能够镇守保卫北方领土的文武双全的良将。(2)“夺”,改变;“终”,从开始到末了;“营”,营建。【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①由原文“比之初过江则为侈矣”可知,现在的宫室与刚渡过长江时相比已经算奢侈了,不用再建。②由原文“今寇敌方强,岂可大兴功役,劳扰百姓邪”可知,如今敌军势力强盛,修建宫室会须扰百姓生活,不利于国家安定。③由原文“凡任天下之重者,当保国宁家,缉熙政事,乃以修室屋为能邪”可知,承担天下重任的人应该努力使国家安定、政事光辉,不应过于看重修建宫室。参考译文:秋季,七月,丁未,(朝廷)任命尚书仆射谢安担任司徒,谢安推辞没有接受;又任命谢安担任侍中,统领扬州、豫州等五州的军队事务。冬,十月,辛丑,任命桓冲统领江州、荆州等七州的军队事务,兼任荆州刺史。桓冲认为秦国人强势威盛,想转移军队守卫长江以南的地区,奏请从江陵转移到上明镇,派冠军将军刘波戍守江陵,咨议参军杨亮戍守江夏。王蕴坚持辞让徐州的职务,谢安说:“你处于皇后父亲的重要身份,不应该过分看轻自己,而损害一时的恩遇。”王蕴于是接受任命。当初,中书郎郗超自认为他的父亲郗愔的职位待遇应该在谢安之上,然而谢安入朝掌握了枢机大权,郗愔在一些闲散的职位上悠闲无事,郗超时常在言辞和神色上表现得愤恨忧郁,因此和谢安产生了嫌隙。这时朝廷正把秦国的敌军当作忧患,下诏寻求能够镇守保卫北方领土的文武双全的良将,谢安荐举兄长的儿子谢玄接受诏命。郗超听说这件事后,慨叹道:“谢安贤明,才能够违背常规荐举亲人;谢玄的才能,完全可以不辜负谢安的荐举。”众人都不这么认为。郗超说:“我曾经和谢玄同在桓温的幕府做事,见过他施展才能,即使是细小的事务也能安排妥当,所以我了解他。”谢玄招募勇猛的士兵,招到了彭城的刘牢之等几人。谢玄任命刘牢之担任参军,他经常统领精锐部队作为军队先锋(出战),战事没有不胜利的。当时的人称他们为“北府兵”,敌人害怕他们。壬寅,散骑常侍王彪之去世。当初,谢安想要增建宫殿,王彪之说:“朝廷由衰复盛初期,就把东府作为宫廷,很是简陋。苏峻叛乱的时候,成帝居住在御史台官吏商议政事的地方,(那里)几乎不能遮挡寒风暑气,所以又营造了新的宫殿。与汉、魏时期相比算简陋,与刚渡过长江时相比却算奢侈了。如今敌军正强盛,怎么能大兴土木的劳役,烦劳打扰百姓呢!”谢安说:“宫殿粗劣简陋,后人会说住在这里的人没有能力。”王彪之说:“凡是承担天下重任的人,应当使国家安定,使政事光辉显赫,怎能反而把修建宫室房屋当作能事呢?”谢安不能改变他的意见,所以王彪之在世期间,什么宫室也没有营建。十二月,临海太守郗超去世。当初,郗超与桓温结为同党,因为父亲郗愔对朝廷很忠诚,没有让父亲知道这件事。等到病重,(郗超)拿出一箱书信交给门下弟子说:“父亲年纪大了,我死了以后,如果父亲因为悲哀痛惜妨碍了起居饮食,可以把这个箱子呈送给他;(如果)没有这样,就烧掉箱子。”不久郗愔果然悲哀痛惜以致患病,弟子呈上箱子,里面全是(郗超)和桓温秘密谋划的往来信件。郗愔大怒说:“这小子死得已经晚了!”于是不再悲痛流泪。(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贺新郎·用前韵再赋①辛弃疾肘后俄生柳②。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右手淋浪③才有用,闲却持螯左手④。谩赢得、伤今感旧。投阁先生⑤惟寂寞,笑是非、不了身前后。持此语,问乌有。青山幸自重重秀。问新来、萧萧木落,颇堪秋否。总被西风都瘦损,依旧千岩万岫。把万事、无言搔首。翁比渠侬人谁好,是我常、与我周旋久。宁作我⑥,一杯酒。【注】①此词作于辛弃疾罢居铅山瓢泉期间。②肘后俄生柳:喻世事变幻无常,典出《庄子·至乐篇》。柳:通“瘤”。③淋浪;指开怀畅饮。④毕卓嗜酒,以为一生持蟹畅饮,泡在酒池之中方是乐事。⑤投阁先生:即汉代扬雄,词人借指自己。⑥《世说新语·品藻》:“桓公少与殷侯齐名,常有竞心。桓问殷:‘卿何如我?’殷云:‘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开头两句,词人借用《庄子》中的典故,抒发了世事无常、人生失意之感。B.上阕第三句,表达了词人只能手把蟹螯、借酒消愁来打发日子无奈。C.“投阁”句,化用扬雄的典故,抒发了人生中的是非曲直生前死后俱难了结的感慨。D.上阕用典丰富,兼用夸张的表现手法,将词人内心的牢骚与愤懑表现得淋漓尽致。16.下阕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抒发了哪些思想感情?【答案】15.D16.①比喻。以“青山”自比,抒发了纵使困难打击再多,也会像青山那样坚贞不屈、傲然挺立的情怀。②用典。借用殷浩的典故,表达了词人追求真我、独立不阿、绝不屈服于小人的决心。【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兼用夸张的表现手法”错误,根据“肘后俄生柳”“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右手淋浪才有用,闲却持螯左手”“投阁先生惟寂寞,笑是非、不了身前后”“持此语,问乌有”可知,上阕用典丰富,将词人内心的牢骚与愤懑表现得淋漓尽致,没有使用夸张的表现手法。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根据原文“青山幸自重重秀。问新来、萧萧木落,颇堪秋否。总被西风都瘦损,依旧千岩万岫”可知,纵西风飘飘,落木萧萧,然青山依然秀立。作者以“青山”自比,抒发了纵使困难打击再多,也会像青山那样坚贞不屈、傲然挺立的情怀。根据原文“翁比渠侬人谁好,是我常、与我周旋久。宁作我,一杯酒”可知,宁作独立不阿的我,绝不屈志附人。借用段浩的典故,托事明志:依然故我,谓自身决不苟合世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_,_______”两句,是对司马光在来信中指责实行变法是“生事”的反驳。(2)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用“_______,_______”两句抒发了漂泊天涯、老病孤独之感。(3)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鹧鸪”一词频繁出现,南来北往的游子,贬谪异乡的士大夫,独处深闺的思妇,将他们对人生的思考,对命运的感叹,都融入鹧鸪的形象中,如“_______,_______”。【答案】①.举先王之政②.以兴利除弊③.亲朋无一字④.老病有孤舟⑤.新帖绣罗襦⑥.双双金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有:“举”“弊”“帖”“襦”。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大学毕业后进入中铁十七局集团铺架分公司海东项目部办公室工作的关改玉由于公司急缺探伤工转而成为铺架分公司第一批且是唯一的女探伤工。“探伤”就是给钢轨做“B超”。关改玉回忆说,乘坐火车时经过的钢轨,都要由探伤工背着十几斤重的精密仪器,逐一对钢轨焊接接头处进行质量检测,“揪”出病害,根据损伤情况及时采取措施,确保每个焊点符合标准。这事关铁路行车安全和旅客生命。京沪高铁施工时,她要在高架线路上探伤,每天攀爬20多米的高架梯至少3趟;津秦铁路夜间大会战期间,她每天下午五点多上班,次日早上七点多才能下班,高峰时每天连续工作十五六个小时,连续工作了30个晚上,①_______地履行“钢轨医生”的神圣使命和重要职责。北方冬季,②_______,铁路施工中,即便穿上军大衣,戴上棉手套,也会冻得③_______。由于手套影响探头灵敏度的感知,关改玉索性摘掉手套、脱下棉大衣工作,用细嫩的大拇指和食指拿着探头,一遍遍地检测钢轨焊接处,而无名指和小拇指,则一遍遍地和着机油摩擦在钢轨侧面。就这样,任凭风像刀子一样穿透薄薄的工作服,双手被刮割出一道道血口子,一任钻心的疼痛不停喧嚣。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通感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18.①一丝不苟②寒风凛冽③瑟瑟发抖19.大学毕业后,关改玉进农中铁十七局集团铺架分公司海东项目部办公室工作,由于公司急缺探伤工,她转而成为铺架分公司的探伤工,她是第一批且是唯一的女探伤工。20.①“风像刀子一样”,这一明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寒风的凛冽刺骨;“疼痛不停喧嚣”,将感觉化为听觉,突出了疼痛的程度之深。②二者渲染了工作环境的恶劣,体现了关改玉的坚强勇敢、尽职尽责、无私奉献,表达了作者对她的赞美之情。【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①处,此处强调突出人物做事情的态度的负责认真,故应填“一丝不苟”。一丝不苟:形容办事态度很认真。第②处,结合后面“穿上军大衣,戴上棉手套,也会冻得……”可推知,此处突出的是“北方冬季”寒冷的特点,故应填“寒风凛冽”或“寒气袭人”。寒风凛冽:形容寒风刺骨,非常寒冷。寒气袭人:形容极为寒冷。第③处,此处突出“冻”使人表现出来的形态表情,故应填“瑟瑟发抖”或“哆哆嗦嗦”。瑟瑟发抖:因寒冷或害怕而不停地哆嗦。哆哆嗦嗦:形容因外界刺激而身体不由自主的颤动,牙齿上下打架也为哆嗦的表现。【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句式变换之长句变短句的能力。首先提取句子主干,句子主干为“关改玉成为探伤工”;再看修饰成分“大学毕业先是进入了中铁十七局集团铺架分公司海东项目部办公室工作的……”,这是主语“关改玉”的修饰成分,可以用“关改玉”作为主语,可以得到“大学毕业后的关改玉进入了中铁十七局集团铺架分公司海东项目部办公室工作”;再看“由于公司刚刚成立,急缺探伤工”,从中找到核心词语“公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