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检测管理制度及质量控制措施_第1页
试验检测管理制度及质量控制措施_第2页
试验检测管理制度及质量控制措施_第3页
试验检测管理制度及质量控制措施_第4页
试验检测管理制度及质量控制措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验检测管理制度及质量控制措施标准、规范、技术资料管理制度为加强技术资料的管理,保障检测检验工作的正常开展,制定本制度。1、本站标准、规范、技术资料由质量室统一管理;2、各室如需新购标准、规范、技术资料等需报质量室统一购置;3、质量室应注意采集技术资料信息,及时更新有关技术资料;4、标准、规范、技术资料由质量室建立档案,统一编号、保存;5、质量室应建立资料借阅制度,技术资料原则上只供本站人员借阅,借阅、复制技术资料应办理必要的审批手续;6、技术资料应根据有关要求、分类、重要性等情况确定保存期限。一般情况下各种法规、标准、规范应保存至有效期过后两年;检验报告和记录一般保存两年,当有合同要求时,记录的保存期应按合同要求执行;对有继续保存价值的技术档案,报经质量主管批准可延长保存期限;7、超过保管期的技术资料应按规定报技术主管批准,登记后予以销毁;8、检验原始记录、检验报告副本的管理应遵守有关保密的规定。试验环境条件管理制度为保障试验环境条件满足检验工作及其相关工作的正常进行,制定本制度。1、检验室应保证检验时的现场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等满足有关标准规范要求,不应对检验结果或对检验设备的计量准确度造成不利影响;2、在检测站以外场所进行的检验工作,应首先确认环境条件是否满足标准规范要求的范围。对检验环境条件有可能发生的变化要有足够的预见,以避免对检验操作及检验结果造成不良影响。3、对开展检验工作的环境条件要进行监测、控制和记录,项目负责人应确保环境控制设施运转正常,认真填写设备使用和环境监测记录,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必要时应报告室主任或质量主管。4、检验室应注意周围环境因素,如灰尘、电磁干扰、温度、湿度、电源电压、噪声、振动、雷电、有害气体等的影响,以免影响工作质量。5、检验室应制定停电、停水、火灾等非正常情况的应急预案,在检验过程中非正常情况发生时,应保全检验数据或重新组织检验。6、检验设施的布置及检验工作的开展应尽量避免相互之间的影响,必要时应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7、在现场或其它临时场所进行的检验工作应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防止其它因素的干扰。必要时应立即停止检验工作,待条件满足后检验工作方可继续进行。8、项目负责人应保证检验区域不得挪作她用,确需占用检验区域时应确保对该检验工作无不良影响,并经检验室主任同意后方可使用。9、进入和使用有影响工作质量的区域应设置明显标识,严格限制无关人员出入。10、顾客要求进入检验区域,对所委托的检验项目进行现场观看时,应遵守检验室的有关规章制度,履行必要的申请和批准手续,经室(副)主任批准并在其指定人员的陪同下观看相应的检验项目。11、检测站应有良好的内务管理,制定内务管理制度,内容应包括清洁、卫生、文明、环境、设施管理等。检测试验工作安全管理制度为保障检测试验人员的人身安全和检验设备的安全,制定本制度。1、检测站站长为本站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负责全站的安全生产;2、检验人员必须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正确使用仪器、设备、工具、不得违章作业;3、检验人员在使用检验仪器设备前应检查仪器设备的状态和使用记录,确保仪器设备正常后方可使用,并于使用后进行记录;4、检验人员在使用检验仪器设备过程中,仪器设备出现故障时,应立即停止工作,保护好现场,并向有关人员汇报;5、在施工现场进行的检测检验工作应遵守《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及有关行业、工种的规定,确保人身、设备的安全;6、用于检验工作的电脑应安装防病毒软件,无关人员不得擅自操作电脑;7、检验人员在检验工作结束离开检验现场时,应注意断电、断水、关闭门窗,做好防火防盗工作;8、办公室应定期检查消防器材的有效性,并按有关规定存放消防器材,负责培训职工的消防知识。仪器设备报废处理制度检验仪器设备在使用、保存过程中,必然会因技术性能的落后、损坏、无零配件或维修费用过高等原因而失去使用和维修价值。因此,对这一类设备应进行报废处理。参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理管理实施办法》规定的原则,结合我站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1、检验仪器设备报废条件1)、技术落后、损坏、无零配件、维修费过高、耗能过高、效率太低已被淘汰的设备。

2)、超过使用年限,主要部件陈旧,精度低劣,且无法改造利用的设备。

3)、严重损坏或经常出现故障,无修复价值的设备。

4)、因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造成损失的设备。

5)、经常出现故障,不适宜用于工作的设备。6)、国家有关部门明文规定淘汰及停止使用的产品。

2、程序1)、降级使用的仪器、设备由业务室主任向质量室提出申请,由质量室委托有关计量测试部门进行检定,提出使用范围的建议,报质量主管审批,并有关情况记入该设备档案。2)、拟报废的仪器、设备由所在室提出报废申请报质量室,质量室报技术主管或质量主管审批后,提交站办公会议研究决定。报废的设备应在设备档案中予以记录。3、已报废的检验仪器设备应在显著位置进行标识,并不得继续存放在检验室内。4、报废仪器设备各室不得擅自处理,由质量室统一回收、处理,并报财务部门进行帐目处理。化学试剂管理制度为规范我站化学试剂的管理,严防事故发生,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正常工作秩序,根据规定,结合我站实际,特制定本制度。1、化学试剂的购置由试验室提出购置计划报质量室,质量主管批准后,指定专人采购化学试剂。对性质不稳定、久置易变质的化学试剂,每次不宜购置过多,做到既保证检验工作需要,又有一定的存量。

2、一般化学试剂应放在专用场地或专用储存室(柜)内,应当符合有关安全规定,并根据物品的种类、性质,设置相应的通风、防爆、防火、防晒等安全设施。

3、化学试剂应设专人负责管理,无关人员不得接触化学试剂。4、试剂的标识应有编号、名称、规格、化学方程式、说明等项,没有标识的试剂,在末查明前不能随便使用。4试剂在取用时要严格按照试剂取用相关注意事项,防止取用不当造成试剂质量污染等事故的发生。5、带入工程检测所用试剂,要包装完好,轻拿、轻放避免破损的事故的发生。6、化学试剂因变质报废的,应妥善处理。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制度为规范检验仪器设备的档案管理,制定本制度。1、检验仪器设备档案是指作为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仪器、设备,在其购置、验收、调试、运行、维修、改造、报废等全部活动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文字、图样、声像、记录等不同载体的材料,以及随机文件材料2、质量室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员,负责仪器设备的档案管理工作。3、仪器设备按程序验收后所有资料交质量室,由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员建立档案。4、建档内容包括:从申购设备到验收完毕过程中的管理文件和技术性文件、仪器设备名称、制造商名称、规格、型号、或其它唯一性标识、出厂日期、接收日期和启用日期、出厂合格证、仪器设备说明书以及接收时的状态和验收记录,周期检定书,维护、维修记录和维护计划,当前放置的地点、责任人等。5、仪器设备档案借阅:检验室借阅仪器设备档案资料须经室主任同意后方可借出,重要的资料经质量主管同意方可借出。外单位人员不得随便借阅。6、设备管理员要认真履行档案管理制度,按规定周期清查档案资料,以防有丢失或其它事故出现。检测工作(程序)管理制度为保证检验工作质量,规范检验行为,制定本制度。1、基本要求1)所有检验工作必须有两人或两人以上的持证人员共同进行;2)所有检验工作必须遵守有关标准规范或作业指导书的规定;3)对检验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应在质量监督员的监督下进行;4)非数显仪器设备的检验数据的测读宜估读到最小刻度的1/10,当最小刻度的1/10不易分辨时,可估读到最小刻度的其它分位(如1/5、1/4、1/2等);5)为顾客提供的样品、有关技术资料、科研成果、专利权及检验过程、检验结果等保密。2、试验程序1)收样人员在样品接收前应对样品进行仔细的检查,包括样品数量、外观状态、规格型号等,样品经检查符合试验要求后方可办理委托手续。顾客对样品的处理有特殊要求时应在办理委托手续时提出,经室主任同意后在委托单上注明。不符合试验要求的试验样品不得接收;2)顾客办理委托登记并签字确认后,收样人员应及时对经检查符合试验要求的样品做出正确标识并在收样人栏内签字;3)顾客和收样人员签字确认后的委托单交收费人员按规定收费。收费人员在委托单上签名并加盖收费章,将其中的委托单裁下交授权签字人审核并临时保存,将试验记录和取报告凭证一并交收样员处理;顾客和收样人员签字不全的不得办理收费手续。4)收样人员应将取报告凭证交顾客妥善保管并进行必要的告知,然后立即将试验记录和样品一起移交相关项目的试验人员;5)试验人员接到试验记录和样品后,组成试验小组,及时对试验记录和样品进行核对并处理。试验小组的组成应符合本程序4.1的要求,不符合试验要求的样品、无收费章或签名不全的试验记录不得接收;6)试验小组应及时与相关的质量监督员取得联系,并经其同意后按照相关技术标准或作业指导书的要求精心组织试验;7)试验开始前,试验人员应先观测试验环境并进行记录,试验环境不符合要求时不得开始试验;8)试验人员应选择合适的试验设备,检查设备的状态(适用时应检查设备使用记录),进行试运行,并进行适当的记录。试验设备不符合要求时不得开始试验;9)试验结束,试验人员应立即对试验样品进行正确处理,清理试验环境和设备,必要时检查设备运行状态,填写设备使用记录并签名;10)试验结束,试验人员应立即对原始记录检查核对、签字,将填写完整的试验记录交监督员审查、签字,监督员应将试验项目已完成的试验记录审查后送交委托登记员。试验项目不全、数据记录不全、签名不全或有其它疑点的试验记录不得移交;11)委托登记员应检查试验记录内容和签名是否符合要求,将符合要求的试验数据立即输入微机,打印报告并在制单栏内签名后连同试验记录一起交报告审核人审核。手续不全的试验数据不得录入微机;12)报告审核人应仔细核对原始记录和试验报告,并进行适当的验算和结果判定后签字,将审核签字后的报告和试验记录交授权签字人签发;13)授权签字人应认真核对原始记录与试验报告的相关内容是否符合质量体系要求,试验内容和试验结果是否满足委托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要求,委托、收样、试验、监督、制单、审核签名及收费手续是否齐全,必要时应询问相关人员,进行调查核实,确认符合有关要求后签发。对存有任何疑点或瑕疵的检验报告不得签发;14)签发后的报告交报告发放人员临时保管;15)报告发放人员依据“取报告凭证”发放报告,记录发放日期并签字。顾客将“取报告凭证”丢失时,应由顾客本人持相关的证明文件,填写投诉、质量异议登记,经室主任批准同意,再填写“取报告证明”方可领取报告;16)根据顾客要求,检验结果经过电话、传真等方式传输时应指定专人操作,同时注意保密,遵守。传输时应首先核对顾客身份,核对无误后按顾客要求方式传输,必要时传输后应记录传输情况。在无法证实顾客身份时,应拒绝传输检验结果;17)必要时对试验后的样品应保留至试验报告的异议期限;18)对试验结束后需要在检验报告的异议期限内领回的样品,应在取报告凭证上注明“对本报告无异议”后方可领回。3、检测程序1)委托登记人员接受委托时,应对委托内容仔细询问,必要时应进行现场查勘,确认满足检测要求后办理委托登记;2)顾客办理委托登记并签字确认后,室主任根据委托内容安排有关项目负责人进行检测准备工作,重要的检测工作应制定检测方案,检测方案经室主任审核,分管站领导批准,必要时应报经技术主管批准;3)室主任安排检测人员组成检测小组,检测小组的组成应符合有关要求,如质量监督、公正性等,布置检测任务并进行有关技术、安全等事项的交底;4)检测小组接到检测任务后,按作业指导书或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精心组织检测;5)检测结束,检测人员应对原始记录检查核对、签字,将填写完整的检测记录交监督员审查、签字;6)检测记录和报告的流转、审批按本程序第2条7)~18)执行。4、检验中断的处理当检验工作进行过程中发生停电、停水、设备故障、安全事故等情况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保全检验对象和检验数据,及时向室主任汇报,必要时应通知顾客并重新组织检验。5、质量记录的管理检验室应及时对完成的质量记录进行整理,每月上旬将整理完毕的质量记录移交质量室保存,并办理移交手续。设备维护和检定制度为保障检验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保证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制定本制度。1、检验设备的保管质量室负责建立检验设备档案,内容包括:1)检验设备仪器名称;2)制造商名称、规格、型号或其它唯一性标识;3)出厂日期、接收日期和启用日期;4)出厂合格证;5)接收时的状态和验收记录;6)设备仪器使用说明书(或复印件);7)周期检定证书;8)维护、维修记录和维护计划;9)当前放置地点、责任人等。2、主要或重要的、精密的检验设备应制定操作规程;3、检验设备应指定专人进行保管。4、检验设备的使用1)检验人员应持证上岗并能熟练操作检验设备;2)检验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操作设备;3)检验人员使用设备仪器前应检查使用记录(适用时),并经试运行确认状态正常后方可使用;如发现检验设备状态异常,应向室主任报告;4)经室主任组织检查,确认检验设备状态异常后,应标明停用标志,直到修复(必要时)经检定/校准合格,重新标明状态标识并经批准后启用;5)重要的检验设备使用后应及时填写使用记录并签字;6)新添置检验设备到货后,应由质量主管或其委托人组织质量室、检验室、办公室和设备管理人员进行验收。使用前,必须进行检定/校准合格,重要和昂贵的检验设备的启用应经技术主管批准;7)特殊情况下使用超过检定/校准有效期的检验设备应遵守《例外偏离许可程序》(FJCXZ19-)。5、检验设备的维护1)检验设备应有标明其使用状态的明显标识。标识分“合格”、“准用”、“停用”三种,分别用红、黄、绿三种颜色表示。标志内容应包括检验设备名称、统一编号、使用状态、检定/校准人、检定/校准有效日期、责任人等;2)检验设备责任人应经常对仪器进行保养,如清洁、加油、换油、检查易损部件等;3)检验设备责任人发现设备仪器的零部件(不影响计量性能)需要更换时,应及时报告室主任和质量室。6、检验设备的检定/校准或检验1)、对检验准确性和有效性有影响的测量和检验仪器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应进行检定/校准或检验;2)、需要检定/校准的检验设备应按检定/校准周期送法定计量机构进行检定/校准;7、对检定/校准不适用的仪器设备应由质量室组织设备检验;1)、必要时设备检验应编写检验方法,适用时检验方法应尽量溯源到国家基准;2)、检验方法应经技术主管批准;3)、设备检验合格,经质量主管批准的仪器设备应贴上准用标识。8、质量室应在每年的第一季度制定检验设备的检定/校准或检验计划;9、质量室应在设备有效期到达前两周安排检定/校准或检验,并通知有关业务室做好检定/校准或检验准前的准备工作;10、检定/校准或检验后的检验设备应及时进行状态标识;11、经检定/校准或检验后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的设备应进行修理、降级使用、报废等处理;12、检验设备在移动、维修后或对其性能有怀疑时应及时进行检查,必要时应进行检定/校准或检验;13、新购置的对检验准确性和有效性有影响的测量和检验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应进行校准/检定/校准或检验;14、检验设备在检定/校准或检验有效期内,适用时应进行适当的运行检查,运行检查由质量室组织实施,运行检查记录报质量室存入检验设备档案;15、如果运行检查结果显示检验设备测量结果偏离有关要求,应立即停止使用,查明原因,评价其影响;16、对运行检查发现问题的检验设备应由质量室组织进行检定/校准或检验;17、检验设备的检定/校准或检验/校准证书由质量室归入设备档案保存。试验检测人员培训制度为不断提高与检验质量有关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素质,满足本站检验工作和质量体系持续改进的需要,制定本制度。1、人员职责1)技术主管:总体负责全站与检验质量有关人员的培训工作;2)质量主管:负责其职责范围内的培训工作;3)室主任:负责本室检验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4)质量室:负责本站组织的通用性知识培训,保存人员培训计划和执行情况及其评价的文字记录。2、培训类别1)本站组织的通用性知识培训内容可包括标准知识、质量控制与监督管理知识、计量理论知识、误差理论、数据处理、数理统计、抽样方法与理论、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外语等各岗位所需的应知应会知识;2)室组织的专业培训内容可包括涉及本室检验项目的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检验方法、技术标准3)相关单位组织的取证培训和其它培训等。3、培训时机1)培训计划安排的时间;2)检验人员上岗前或转岗前;3)新的技术标准规范实施前;4)其它时间安排的培训。4、培训计划1)本站组织的通用性知识培训,由质量室制定培训计划,技术主管审批;2)各室组织的专业培训计划由各室制定,报质量室并经技术主管审批。5、培训形式1)培训可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诸如集中学习、聘请有关技术人员讲课、外出参观和学习、自学、互学等;2)我站积极鼓励员工在单位组织的各种培训之外经过不同的途径进行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6、培训考核:培训应进行考核,考核结果记入个人技术档案;7、质量室负责保存人员培训计划和执行情况及其评价的文字记录;8、对于相关单位组织的培训,培训结束之后,应将培训资料交质量室统一管理,培训考核成绩及有关培训的证件等报质量室存入个人技术档案。标准养护室管理制度为保障标准养护室的环境条件满足检验要求,制定本制度。1、砼项目负责人负责砼、砂浆养护室的管理,水泥项目负责人负责水泥养护室的管理;2、各养护室负责人负责温湿度的监控,保证养护室的环境条件符合标准规范要求,每天不少于2次记录温湿度;3、发现环境条件不能控制时,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立即上报室主任;4、标准养护室只准许本站试配试块和有标识的委托试块放入,其它类试块不经室主任同意禁止放置;5、养护场所不经室主任同意,不得挪作它用,如必须挪用要确保环境条件在控制范围内。6、收样人员根据委托单内容,对需要养护的试块进行唯一性标识后放入养护室,并记录试块位置编号,试块放置要整齐且易于查找;7、试块需要移出破型时,收样人员要在场验证,除客户在委托时申请到位监督的,移出试块要立即试压;8、标养室非有关人员禁止入内,除试块进出外其余时间标养室门封闭。仪器设备购置及验收制度为规范并有效控制对检验质量有影响的仪器设备购置及验收,确保检验质量的可靠,制定本程序。1、人员职责1)站长:负责控制重要检验设备、材料购置计划的批准;2)技术主管:负责重要检验设备、材料购置计划的审核;3)质量室a、负责建立合格的外部支持服务和供应商名录并保存合格供应商的详细资料;b、对新建立的合格供应商,质量室应对其进行能力评价,报技术主管审核;c、负责对各检验室提交的检验设备、材料购置报告进行审查,并提交技术主管审核;4)检验室:检验室对拟购置的检验设备、材料提出明确、完整的性能和质量要求,并向质量室提交申请报告。2、工作程序1)检验室对拟购置的检验设备、材料提出明确、完整的性能和质量要求,并向质量室提交申请报告;2)质量室将检验室提交的申请报告报技术主管审核,必要时将技术主管审核后的报告报站长批准;3)质量室负责落实批准后的检验设备、材料的合格供应商能力评价,其评价内容可包括:a、供应商的资信能力;b、供应商的供货业绩;c、供应商的质量保证能力;d、价格;e、交货情况;f、服务情况等。4)质量室根据评价结果,选择合格的供应商;5)质量室负责建立合格的外部支持服务和供应商名录并保存合格供应商的详细资料;6)质量室(必要时由技术主管)组织对购置检验设备、材料的验收;7)购置的检验设备、材料应经验收合格后投入使用,必要时应报技术主管批准;8)质量室应将所购检验设备、材料的有关资料及验收记录等存档;9)对原有合格供应商,质量室应不定期地验证其质量体系是否持续有效,或满足合同要求。受理投诉、质量异议与仲裁管理制度为保证来自顾客及相关单位的投诉、质量异议等得到及时认真地处理,使本站的工作质量得到持续改进,制定本制度。1、职责1)质量室和检验室负责投诉、质量异议的受理及分类处理;2)技术主管和质量主管负责对严重的投诉、质量异议处理工作。2、投诉、质量异议分类投诉、质量异议:来自顾客的反馈。包括顾客的要求(不论是否合理)、顾客的意见(不论是否正确)、顾客的建议(不论是否可行)。投诉、质量异议按涉及的责任分为两类:A类投诉、质量异议:非顾客原因的投诉、质量异议;B类投诉、质量异议:顾客原因的投诉、质量异议。3、投诉、质量异议受理1)顾客对本站提出的投诉、质量异议,由质量室或检验室受理并填写投诉、质量异议记录,进行分类处理;2)对超过检验报告规定期限的投诉、质量异议,一般不应受理,确需受理时应经质量主管批准。3)一般投诉、质量异议的处理a、对于B类投诉、质量异议直接由受理部门向顾客或相关单位做出解释;b、对于A类投诉、质量异议由质量室同检验室负责人就投诉、质量异议涉及的检验工作应对以下情况进行复查:①样品情况是否满足检验要求;②检验设备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③检验环境条件是否满足要求;④检验依据及检验方法是否正确;⑤原始记录及数据处理是否正确;⑥检验人员资质是否符合要求;⑦检验行为是否端正等。c、复查结果确认原检验结果无误的,维持原检验报告;d、确需重新复检的,由检验室指定检验人员在质量室及监督人员的监督下进行。复检一般应在留存样品上进行;e、当复检数据与检验数据的允许误差超出规定范围时,应对原检验报告予以更正,并发更改通知书;f、当复检数据与检验数据的允许误差在规定范围之内时,维持原检验报告。4)如果顾客的投诉、质量异议涉及到以下内容,质量室应及时报告质量主管,必要时应报告技术主管,并按《质量体系审核评审程序》(FJCXZ02-)对投诉、质量异议涉及的范围和职责组织进行附加审核:a、质量方针或程序;b、质量体系;c、检验工作质量。5)经调查核实确认属本站工作人员失职造成的复检结论与原报告结论不符的,根据本站制度对有关人员进行处分。人员岗位职责一、站长(副站长、站长助理)职责1全面负责本站的各项工作,组织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2制定本站发展规划,负责上级下达任务的落实;3负责质量管理体制策划,制定本站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批准《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4授权技术主管、质量主管对检验技术、检验质量全面负责;5组织制定本站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组织配备所需资源;6审批审核计划,听取审核情况汇报;7主持管理评审,确保质量体系持续有效运行;8负责本站文件的签发和工作计划的审批;9主持召开站务会议,听取副站长、技术主管、质量主管及各室负责人的工作汇报,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0负责组织对全体人员的考核奖惩;11法律、法规和本站章程规定的其它职权;12副站长、站长助理协助站长工作,并对分管工作负责。二、技术主管职责1负责本站技术工作;2参与制定本站的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3负责组织处理检验和技术改造中的技术问题;4负责技术交流、技术培训的组织落实,组织对检验人员的业务考核;5负责科研开发、技术引进及标准、规范的贯彻执行工作;6负责组织新建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和设备购置计划的论证立项工作;7负责审批作业指导书,批准技术性质量记录格式;8负责首份报告的确认和检验报告的签发;9参与管理评审,负责对质量负责人履行职责情况进行审核;10批准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等监控计划,对结果的有效性组织评价。11向站长汇报工作,及时反映工作中的问题。三、质量主管职责1负责本站质量工作,组织编制、修订《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2组织本站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负责编制审核计划、委派审核员、签发审核报告;3负责组织对不合格项的控制,并对纠正措施执行情况组织跟踪验证;4组织处理检验工作中的抱怨及质量事故;5负责管理性质量记录格式的批准;6负责组织和安排内部质量审核工作并将审核结果提交管理评审;7参与管理评审,负责编制管理评审计划和评审报告并组织实施;8参与制定本站的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9在技术主管不能履行职务时代行其职责;10向站长和技术主管汇报工作,及时反映工作中的问题。四、检验室(副)主任职责1认真贯彻执行质量方针,保证试验数据科学、公正,负责该室的全面工作;2负责审查和修订试验项目的作业指导书,指导各项工作,检查工作完成情况,并对人员进行业务考核;3听取室副主任、项目负责人的工作汇报,对其提出的问题及时做出处理,重大问题及时上报站领导;4组织职工进行政治学习,业务技术培训,主持本室新项目、新课题开发研究;5负责试验报告的审核工作,对试验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6参与本室质量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7经常向站领导汇报工作,并完成交办的其它工作;8副主任协助主任工作,对分管的工作质量负责。五、质量室(副)主任职责1全面负责质量室的各项工作;2协助质量主管组织编写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负责体系文件的日常管理;3负责检验设备的管理;4负责标准、规范、质量信息、业务档案、文件及专业报刊等资料的收集管理;5负责内部质量体系审核计划编制,参与审核与管理评审;6协助质量主管组织质量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7负责顾客抱怨的接待、受理,并分类处理;8负责运行检查和比对验证的组织;9负责合格分包商和外部协助服务供应商的资质管理;10向站领导汇报工作;11副主任协助主任工作,对分管工作负责。六、办公室(副)主任职责1全面负责本室的管理工作;2负责固定资产的管理;3负责行政档案、文件及非专业报刊等资料的管理;4负责办公用品、劳保用品的管理;5负责机动车辆的管理;6负责外部接待工作;7负责本站其它内务工作。8向站领导汇报工作;9副主任协助主任工作,对分管工作负责。七、项目负责人职责1在室主任领导下,负责所在项目组的各项检验工作;2负责编写所在项目的作业指导书;3负责该项目的设备维护和保养;4组织试验人员做好检验前的准备工作;5组织项目检验人员进行业务、技术学习;6督查、指导本项目检验人员检验工作,保证检验数据的准确、公正;7及时报告所在项目出现的质量事故,积极协助领导查找事故原因;8向室主任汇报工作,对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9负责检验场所的整洁与卫生,做到文明生产;10负责督查检验设备使用记录和环境条件监测记录。八、检验员职责1严格执行《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遵守各项规章制度;2服从项目负责人的分工,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确保检验数据的准确无误,严禁弄虚作假;3了解检验设备原理,确保检验中的人身、设备安全,负责检验设备的日常保养、维护工作;4检验过程中不得擅离工作岗位;5检验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检验并及时汇报;6认真如实填写检验设备使用记录;7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准确掌握标准规范内容,应具有良好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理论水平,有正确处理数据的能力。九、设备管理员职责1在质量室主任领导下,负责本站的检验设备管理工作;2参加检验设备的验收、试运行,负责建立设备仪器档案;3编制检验设备周期检定/校准或检验计划并配合实施;4负责检验设备的状态标识;5负责办理检验设备的停用、报废手续。十、档案管理员职责1在室主任领导下,负责质量档案管理工作;2负责设备仪器的档案管理;3负责技术资料的管理;4负责质量记录的管理;5负责上级有关质量文件的收发和保管;6及时向各检验室提供新颁布的标准规范和已废止标准规范的通知;7负责有关技术标准、规范、杂志的订阅等。十一、审核员职责1接受质量主管的委派,实施审核工作;2熟悉有关的检验方法和检验程序;3参与制定审核计划,编制审核检查表;4编写审核报告;5负责纠正措施的跟踪验证。十二、监督员职责1熟悉检验方法、程序、目的和检验结果的评价;2负责监督质量体系在所分工项目的正常运行;3负责所分工项目检验质量的监督,对被监督的检验结果负责;4对检验过程中的主要环节进行必要的监督;5对检验人员的检验行为进行必要监督;6对原始记录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规范性进行监督;7对检验数据的传输和处理过程进行监督,必要时进行适当的验算;8审视检验数据和结果的科学性、合理性。9在所监督项目的检验记录上签名。十三、委托登记员职责1熟悉电脑基本操作和委托登记软件;2详细询问委托内容,按顾客提供的内容进行登记;3打印委托、记录单,耐心指点顾客仔细核对委托内容,确认无误后请顾客签字确认;4依据检验记录输入检验结果,打印报告单并签名,连同记录单一并交审核人审核;5更改电脑记录必须按照规定程序进行,不得私自更改顾客已确认的委托内容或已核定的检验记录;6遇到电脑故障,无把握排除的应立即报告,确保电脑中的内容不被误删除或丢失。十四、收样人员职责1熟知我站对样品的可检参数以及参数认证情况;2熟知可检参数的样品取样规则、样品数量、尺寸以及委托程序;3询问顾客要委托的项目以及样品的取样方法,确定是否接受顾客的委托;4对顾客委托的参数有可检能力而无认证的,要向顾客讲明,顾客确定要委托的要办理有关手续;5指导并协助顾客办理委托,帮助顾客解决委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向顾客简述我站工作程序;6接收样品并标识,标识要清楚,易于查看。确保样品、标识、记录单不发生混乱;7及时向室主任汇报顾客对我站的工作意见及合理要求。检测工作保密制度为了对顾客提供的样品、检验过程、检验结果以及有关技术资料、科研成果、专利权等保密,保障顾客的权利,制定本制度。1、本站所有工作人员均有责任为顾客提供的样品、检验过程、检验结果以及有关技术资料、科研成果、专利权等有关工作的保密和本站质量体系文件等有关的情况保密。2、收样人员接收样品后应及时对样品进行标识,样品标识应不包含顾客名称、使用该样品的工程名称等表明顾客身份的资料,样品应尽量采用盲样方式;3、对顾客提供的有关技术资料应由项目负责人保管,并为顾客保密,检验结束后应及时归还顾客;4、检验数据、原始记录、检验报告等有关检验工作的文件资料等应严格保密;5、检验结果及检验报告的查询、发放应遵守《检验工作程序》(FJCXZ03-);6、检验数据、原始记录、检验报告及质量体系文件的管理应遵守《质量文件的控制和维护程序》(FJCXZ01-)的规定;7、当使用计算机或自动设备进行检验数据的采集、处理、操作、记录、报告、存贮或检索时,应防止无关人员接触和修改计算机记录并应守遵守《计算机软件控制程序》(FJCXZ17-);8、任何个人和部门未经技术主管或质量主管批准不得将质量文件、质量记录、检验记录、检验报告或检验数据向不应接触的任何人泄露;9、任何个人和部门不得利用顾客的检验成果进行其它商业利用。试验样品管理制度为确保样品的状态和内在质量在流转过程中不受影响,规范样品的接收、流转、贮存和处理等工作,制定本制度。1、收样人员在样品接收前应查看样品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包括样品数量、状态、规格型号等,样品检查结果应进行记录;2、如果顾客对样品的处理有特殊要求,应在办理委托手续时说明,处理办法应经室主任批准;3、样品接收后,收样人员应根据样品的分类进行标识(唯一性标识),标识(唯一性标识)应清晰、可靠,易于查找;4、收样人员将标识后的样品和检验记录一并传递给有关项目负责人或检验人员,必要时应办理移交手续;5、项目负责人或检验人员收到样品以后应认真核对样品是否与记录内容一致,对样品情况存在疑问,或对顾客的检验要求不明确时,应与顾客取得联系,取得进一步说明和认可后再进行检验;6、样品在检验前后不同阶段或不同状态下应进行状态标识,如“待检”、“在检”、“已检”等。7、对于在现场抽取的样品,抽样人应对样品做好标识,妥善保管并注意运输过程中的保护。现场抽样应遵守《抽样程序》(FJCXZ10-);8、样品在接收、流转、制备、检验过程中应加以防护,避免受到非检验性损坏,并防止丢失。样品如遇意外损坏或丢失,应在原始记录中说明,并向质量室报告,应立即与顾客取得联系;9、检验完毕后需要留样的样品(如水泥)应及时放入样品室保存。样品根据标准规范或有关规定保存到期后,项目负责人可对过期的样品进行处理,并做记录;10、对检验后状态发生明显变化的样品,必要时应部分(或全部)保留至检验报告的异议受理期限;11、对检验完毕后状态完好的样品,应保留至检验报告的异议受理期限。如果顾客需要提前领回样品时,应在取报告凭证上签字声明对本样品的检验报告无异议后方可领回;12、样品室环境及样品(如水泥等)的存放应符合样品的存放条件,对有温度、湿度和存放时间等要求的样品,应有相应的监控设备或措施,并保存记录;13、检验室应建立相应的样品室管理制度;14、对提供给分包方的样品,在交付前应检查样品状态。交付分包方的样品应有对方接收凭证;15、检验室应严格按与顾客签订的委托书、协议或有关规定进行样品的检验、流转、贮存和处理,严格执行《保密和保护所有权程序》(FJCXZ16-),对顾客的样品、附件及有关信息保密。质量文件管理制度为确保质量文件的制定、使用、修订和管理符合质量体系运行的需要,保证质量文件的科学性、适用性、协调性和完整性,对质量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制定本制度。一、质量文件的分类质量文件分为管理性质量文件,计划性质量文件、执行性质量文件和质量记录。1、管理性质量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各项管理制度,其中质量手册是质量管理的指导性文件,是我站一切质量文件的编制依据;2、计划性质量文件包括业务计划和质量体系审核评审计划等;3、执行性质量文件包括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作业指导书等;4、质量记录包括对已完成的各种质量活动或达到的结果提供的客观证据。二、质量文件的编制1、质量文件编制应统一命名,统一格式;2、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规范性质量文件,质量室应报经技术主管确认。检验室应组织宣贯,必要时应编制或修订作业指导书后采用;3、其它质量文件根据有关规定进行编制和审批;4、质量文件颁布后,由质量室和相关检验室组织学习贯彻。三、质量文件的修订1、质量文件实施后,如发现需要修订时应将修订意见报质量室,质量室汇总后组织有关人员按本程序第3条进行修订、审核和发布;2、当标准、规范、设备、环境、人员等发生变化时,质量室负责及时对质量手册相应内容进行更新,保持质量手册的现行有效性;3、修订后的质量文件由质量室发布修订通知;4、过期作废的质量文件如需继续保留,应在明显部位标注“作废”或“失效”标志,以防误用。四、质量文件的发放和保管1、质量文件的发放由质量室负责;2、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等质量文件分受控和非受控版本,受控版本用于本站质量体系的运行,发放至部门负责人一级,由质量室负责编号、登记、发放。非受控版本的发放需经技术主管批准,由质量室负责编号、登记、发放;3、发放后的质量文件由持有人负责妥善保管,不得外借或复制。如因持有人保管不善或其它原因造成文件无法继续使用时,须及时报告质量室,并做出书面说明,经质量主管批准后予以补发。持有人调离本岗位时应及时交回所持有文件,并进行登记;4、由检验室完成的检验记录、报告副本和其它质量记录应及时进行整理装订,每月上旬移交质量室保管,并办理必要的手续。五、质量文件的保密和销毁1、质量文件的管理应遵守《保密和保护所有权程序》(FJCXZ16-);2、质量文件应根据有关要求、分类、重要性等情况确定保存期限。一般情况下各种法规、标准、规范应保存至有效期过后两年;有关仪器设备档案保存至仪器设备不再使用后一年;检验报告和记录一般保存两年,当有合同要求时,记录的保存期应按合同要求执行;对有继续保存价值的技术档案,报经质量主管批准可延长保存期限;3、对超过保存期限的质量文件,质量室报经技术主管批准后予以销毁,销毁的质量文件必要时应进行登记。六、质量文件的借阅1、质量室应制订文件借阅制度;2、受控质量文件不得对外借阅;3、非受控质量文件的对外借阅必须经质量室主任必要时经质量主管批准,并需进行登记。档案管理制度为规范档案管理,制定本制度。一、保密制度1、严格遵守《保密守则》,做到不该知道的事,不打听;不该说的机密,绝对不说;不该看的材料,坚决不看。2、严格执行借阅制度,不任意扩大借阅范围,对需要出据档案证明的,要认真核对摘抄内容。3、整理档案应在档案室内进行,档案人员不准将档案带出档案室,以防失密或丢失。4、发现档案丢失,损坏时要及时报告。二、查阅、借阅档案制度1、查阅秘密档案,须经本级主管档案工作的领导批准。2、室藏档案资料一般不外借,特殊情况需要借出时须参照本规定1,2,3条办理借出手续,借出非机密性档案材料,由档案室负责人批准,借出的档案,限七天内归还。3、经批准查阅的档案,需要摘录的,应经档案管理人员同意,并经核对无误后,方可出据证明。4、阅览室内禁止吸烟,不要大声喧哗。5、利用档案资料要注意保守机密,不得传播档案内容;要保证案卷的完整与安全,严禁拆卷、折叠、剪裁和涂改;要保证案卷清洁,不得弄脏,划道。6、查档介绍信要注明查档人姓名、职务、政治面貌及所查内容。三、档案室管理制度1、库房内的档案柜要统一编号,入库的档案要按大类有系统地上架排列,做到存放有序,查找有据,实行科学管理。2、要爱护档案,在整理、搬移、上架和提供利用过程中,要轻拿轻放,保持档案整洁,发现破损时,要即使修补。3、要认真落实防火、防盗、防尘、防潮、防强光、防虫、防鼠等“七防”措施,保持清洁,每月全面清扫一次。4、档案室要实行专人管理,无关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进入。5、档案管理人员人员要熟悉与档案库有关的供电、供热系统情况,并经常检查是否完好,离开库房时要注意关闭落锁,关闭电源。6、认真办理档案入库和查阅,借阅手续、案卷借出时要以代卷卡补位,案卷归还后,要及时放回原处,档案管理人员调动时,必须办理档案交接手续。实验室内部管理质量监控与措施为保障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结合质量手册,制定如下监督与控制措施。一、组织和管理在质量手册中制定了保证体系运作的组织机构和对应的各项管理制度,从而明确了各部门内人员所从事的职能活动或质量活动的目的、范围、职责。二、做好质量体系、审核和平审工作。建立了一支审核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审核队伍。定于每年一月上旬和七月上旬各进行一次计划审核,计划审核复盖全要素。当审核出现其它问题时,质量主管进行附加审核。审核组对被审核的问题立即采取措施。并实施限期纠正和跟踪验正。正常情况下每年一月中旬进行一次评审,由站长组织对质量体系进行一次有效性的计划评审,并根据评审结果做出修改和改进。当出现其它情况,站长及时组织附加评审。当审核和评审中发现问题,审核组和评审组即可进行纠正措施建议。并保证措施的可行和有效性,经审核组认可后实施。三、人员要积极鼓励全体员工经过不同的途径进行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加强对员工的基础知识、技术标准、质量控制与管理、计量理论、数据处理、数理统计、抽样方法与理论、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微机操作、外语等岗位的培训。每年质量室制定本年度通用性知识培训计划,各室制定的本年度的专业计划报技术主管审批。培训计划与当前和预期的任务相适应。对新上岗或岗位发生变化的人员应适时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四、设施和环境(1)环境控制,环境控制检验室要保证检验时的现场环境,如对温度、湿度等满足有关标准规范要求,不得对检验结果有任何影响。在检测站以外场所进行的检验工作,应首先确认环境条件是否满足标准规范要求的范围,对检测环境条件可能要发生的变化有足够的预见。能保证检验结果不受任何影响。(2)环境监测,检验工作环境条件要进行监测、控制和记录。项目负责要严格做好此项工作,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并报告室主任或质量主管。(3)干扰的处理,检验设施的布置及检验工作的开展应尽量避免相互间的影响,要及时采取多种形式适当的隔离措施。在现场或其它临时场所进行的检验工作应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以防其它因素的干拢。(4)限制进入检验场所等工作。进入和使用有影响工作质量的区域应设置明显标识,严格限制无关人员出入。如顾客要求进入检验区域对委托检验项目进行现场观看时,应按检验室的有关规制度,履行要的申请和审批手续,经室(副主任)批准并在指定人员的陪同下观看相应的检验项目。五、设备和标准物质(1)标准物质的购置:由检验室向质量室提交申请,提供所需标准物质的有关技术要求和计划,经技术主管审核,站长批准后由质量室负责实施。到货后的标准物质经检验室、质量室和设备管理员共同验收,不合格产品严禁使用。(2)设备的购置:同由检验室申请并提供有关技术要求并编写设备购置计划,报技术主管理审查站长批准。一般设备由质量室按计划对供货商评审,确定合格的供应商供货。货到后由技术主管主持,检验室、质量室、和设备管理员等参加验收,不符合要求的设备不得接收。验收合格后的设备由质量室建立设备归档,并组织检定/校准或检验。经试运行合格后检验室向质量室提出申请方可启用,对昂贵的设备要经站长及相关技术领导共同商定方可实施。(3)检验设备的维护:检验设备由质量室负责统一管理,检验设备责任人应按维护程序对所有使用检验设备进行检查、维护,检验设备在使用前、后,使用人应检查设备状态,重要的检验设备应填写设备使用寿命记录,设备使用过程中出现异常,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向室主任报告,由检验室和质量室、设备管理员等查除原因排除故障,故障不能及时排除的,应标明停用标识,直到修复经检验符合要求为准。同时对设备的使用状态要有明显的标识,标识分为“合格”、“准用”、“停用”三种,分别用绿、黄、红三种色表示内容包括设备名、统一编号、使用状态、检定/校准或检验人、检定/校准有效日期,达到对设备有效管理的目的。六、量值溯源和校准。(1)检定/校准或检验:对检验准性和有效性有影响的测量和检验仪器设备,在使用前应进行检定/校准或检验,需要检定/校准的检验仪器设备按周期送法定计量机构进行检定/或校准备。对检定/校准不适用的仪器设备应由质量室组织设备检验。对检定/校准或检验后的仪器、设备实行状态标识管理,检定/校准证书交质量室存档。(2)量值溯源:按周期检定/校准或检验计划实施仪器设备的周期检定/校准或检验,以确保检验室的测量可追溯到已有的国家计量基准。自检仪器设备,应满足法规的有关规定。对有些仪器设备不可能或不适宜溯源到国家计量基准,应经过实验室间的比对、同类型设备间的测量比对或同一设备的多次测量等方法进行验证。七、检验方法。(1)作业指导书:应对缺少作业指导书会给检验工作带来危害的所有仪器设备的使用和操作、样品的处理和制备、检验工作编写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包括:检验设备的选择、状态检查、试运行、操作方法、环境条件检查;样品检查、准备和处理;检验工作实施;检验数据采集和处理;设备使用记录;检验后样品的处理等。检验室应对作业指导书适时进行修订,以保证现行有效,检验人员应按作业指导书操作。(2)检验依据:当顾客没有指定检验方法,检验室选用适用标准次序为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当上述标准不存在时可依据权威技术机构制定的有关科技文章或科学文献、专业技术杂志中发表的方法,经顾客书面认可,报技术主管批准后进行检验。当无合适的检验依据使用非标准方法时,检验室应与顾客协商确认,形成有效文件经技术主管批准,使出具的报告为顾客及相关方所接受。(3)抽样及对检验数据的检查:a、抽样应按程序文件的规定、有关抽样标准和适当的统计技术确定抽样方案,并明确抽样对象、抽样方法、抽样数量等内容。b、检验数据经计算后,检验室必须对检验数据的计算、转换及使用的法定计量单位进行检查。质量室及技术单位对检验数据的计算、转换及使用的法定计量单位等进行适当的检查验证。同时对计算机制定和执行保密程序,防止无关人员接触和修改计算机记录,质量室及技术单位对计算机或自动化设备进行检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程序进行适当的检查验证。八、记录和检验报告1、记录:质量室对本站的所有记录和其它质量记录进行有效的管理,建立检验记录程序,所有的检验工作均应有检验记录,检验记录应包含充分的信息,以保证其再规性,其它的质量记录按《质量文件的控制和维护程序》、《保密和保护所有权程序》执行,检验记录的和检验的报告副本(或磁盘)保存期限为两年,当有合同要求时,记录的保存期限按合同要求执行。检验室应及时将检验记录和其它质量记录移交质量室,并办理要的移交手续。2、检验报告:出具的检验报告要准确、清晰、明确、客观,报告的内容应符合有关标准规范,须采用法定计量单位,要有制单、审核和签发三级签名,a制单人将原始记录复制到检验报告中,并对其一致性负责。b审核人对原始记录与检验报告的相关内容是否吻合,并对检验数据和检验结果负责。签发人对原始记录与检验报告的相关内容是否符合质量体系要求,检验内容和检验结果是否满足委托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顾客代表、收样人、检验员、监督员、制单、审核及收费手续是否齐全等,并对签发的检验报告负责。九、投诉、质量异议处理投诉、质量异议是指来自顾客的反馈意见。包括顾客的要素(不论是否合理)、顾客的意见(不论是否正确)、顾客的建议(不论是否可行)。质量室应按《投诉、质量异议处理程序》(FJCXZ20-)的规定受理投诉、质量异议处理,所有的投诉、质量异议受理和处理结果均应予以适当保存。试验操作规程钢筋试验操作规程1、试验工作开始前,应对试样温度、试验仪器、设备和环境温度进行观察和记录。2、对试样颜色、规格等外观有明显差异的,要及时与客户取得联系,经客户确认后,方可进行试验并作好记录;3、试样标距:可用误差不大于0.1mm标距机或能保证精度的手工划线工具进行标距,标距间隔应根据需要以5mm或10mm为单位,标距长度应是钢筋直径的5倍或其它倍数,并应尽量使断裂位置位于标距中部。4、标距结束后,另一试验员应用游标卡尺或钢直尺对已标出的标距进行复核。5、在试验前应对最大荷载有所估计,选择相应的万能机及量程。6、检查设备使用记录,确认万能机上次使用后状态完好。7、确定加荷速度屈服前加荷速度取30MPa/s,对应不同直径的钢筋,其具体加荷速度见下表:钢筋直径(mm)6810121416加荷速度(kN/s)0.851.502.43.44.66.0钢筋直径(mm)18202225加荷速度(kN/s)7.69.411.414.7屈服后,平行长度的应变速率不应超过0.008/s。8、拉伸试验做拉伸试验时,先开动油泵,打开送油阀,使工作活塞升起一小段距离,然后关闭送油阀。将试样一端夹于上钳口,对准指针零点,再调整下钳口,夹紧试样下端,开始试验。9、下屈服强度测定指针法测屈服强度,忽略初始瞬时效应,第二次指针回落最低点为屈服强度。对指针法不能确定的要改用图解法力-延伸曲线图测定。10抗拉强度(Rm)的测定用指针法从测力度盘上读取试验过程中的最大力,并作记录。11伸长率测定断后标距部分长度L1的测量,是将拉断后的试样两段在拉断处紧密对接起来,尽量使其轴线位于一条直线上。如拉断处由于各种原因形成缝隙,则此缝隙应计入试样拉断后的标距部分长度内。L1用下述方法测量:直测法:拉断处到邻近标距端点的距离大于1/3L0时,可直接测量两端点间的距离。位移法:如拉断处到邻近标距端点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3L0时,按直测法测量求出的伸长率不能达到上述条件之规定时,应采用位移法测量。12冷弯两支辊间的距离为:(d+2.5a)±0.5a,其中d为弯心直径,a为钢筋直径,冷弯过程,平稳施力,直至达到规定的弯曲角度,检查试样弯曲处的外面及侧面,无裂缝、起层、断裂为合格,反之为不合格。13试验完毕后,清洁设备。普通砼用砂试验规程1、试验工作开始前,应对试样温度、试验仪器、设备和环境进行观察和记录。2、试样制备:将砂样置于平板上,在潮湿状态下拌合均匀,堆成厚度约20mm的圆饼,沿两个相互垂直的直径方向将圆饼分成四份,取对角两份重新拌匀。重复上述过程,直至缩分后的砂样略多于试验所需用量为止。3、筛分析试验:(1)将缩分后的砂样经过10mm筛,根据筛余量计算筛余百分率。称取每份不少于550g的试样两份,分别倒入两个浅盘中,在105±5℃(2)称取烘干后的砂样500g,倒入按孔径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最上一层筛(5mm)上,将套筛放入振筛机固定,启动振筛机,振筛10min左右。(3)取出套筛,按筛孔大小顺序依次在洁净的浅盘上逐个手筛,直至每分钟筛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为止(经过该筛孔的颗料倒入下一个筛)。(4)称量各筛筛余重量(精确至1g),并做记录。(5)重复上述步骤再做一次筛分试验,并记录筛余量。4、砂的含泥量试验:(1)称取冷却至室温的砂样400g分两份备用。(2)将烘干试样一份置于容器中,注入洁净水,使水面高出砂表面约150mm,均匀搅拌后浸泡2h;(3)用手在水中淘洗试样,使尘屑、淤泥和粘土与砂粒分离,悬浮于水中,缓缓将浊液注入1.25mm和0.08mm的套筛上,滤去小于0.08mm的颗粒。(4)再次加水重复上述过程,直到淘洗水清澈为止。(5)将0.08mm筛放入水中来回摇动,充分洗去小于0.08mm的颗粒。然后将两只筛上剩余颗粒和容器中已经洗净的试样一起装入浅盘,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称量其重量,精确至0.1g(6)重复检验一次,并作记录。5、砂的泥块会含量试验(1)取四分法缩分至3000g的湿砂,在105±5℃的烘箱中烘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用1.25mm筛筛分,取筛上的砂(2)称取试样200g置于容器中,注入洁净水,使水面高出砂表面约150mm(3)用手在水中将泥块拈碎,再把试样放在0.630mm筛上用水淘洗,直至滤水清澈为止。小心从筛上取出剩余的试样,装入浅盘,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称量其重量,精确至0.1g(4)重复(2)~(3)步骤,再做一次试验并做好记录。砂浆抗压强度试验规程1、试验工作开始前,应对试样温度、试验仪器、设备和环境温度、湿度进行观察和记录。打开电脑进入试验操作界面,设定参数,启动试验机预热20min左右。2、根据砂浆试样的强度等级选择合适的压力机及其量程。3、试件从养护地点取出或委托登记后的试样应尽快进行试验,以免试件的温、湿度发生显著变化。4、将试件表面擦拭干净,检查其外观,测量其尺寸(精确至1mm),并据此计算该试件的试压面积,如实测尺寸与公称尺寸之差不超过1mm,可按公称尺寸计算。5、将试件放在压力机垫板中央,试件的承压面应与成型时的顶面垂直,试件的中心应与下垫板中心重合。开动压力机调零之后按“开始”键进行试验。6、试验开始前要设定加荷速度,使试验应连续均匀地加荷,加荷速度为0.5~1.5kN/s。当砂浆强度≤5MPa时取下限,>5Mpa时取上限。当试件接近破坏而开始迅速变形时,停止调整试验机油阀,直至破坏,记录破坏荷载。7、试验结束,关闭试验机电源,清理机器,记录设备使用状态。石子试验规程1、试验前应检查试验仪器设备,运作是否正常,确保试验仪器设备无异常并检查试验环境是否相应试验指标要求。2、碎石或卵石的筛分析试验(1)本试验方法适用于测定碎石或卵石的颗粒级配。(2)试验设备:烘箱,精度±5℃(3)试样制备:用四分法将来样缩分至略重于试验所需的试样重量,烘干或风干后备用。(4)根据最大公称粒径称取试验所需重量的试样(kg);根据级配选取试验。(5)将试样按筛孔大小依次顺序手工过筛,每号筛筛余的厚度不得大于试样的最大粒径值,当筛余层的厚度大于试样的最大粒径值时,应将该号筛上的筛余分减成两份,再次筛分,直至各筛每分钟的经过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6)筛分颗粒的粒径大于20mm时,允许用手指拔动颗粒协助筛分,直至各筛每分钟经过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7)试验人员将各筛的筛余重量称量(精确至试样总重量的0.1%),并报读数值,另一试验员复诵同时用碳素水笔进行记录,并相互校对和复核记录。3、碎石或卵石的含泥量试验(1)试样备制将试样用四分法缩分至略大于含泥量试验所需的试样最小重量(附表),置试盘中放于温度为105±5℃(2)将试样一份装入容器摊平,注入洁净水,使水面高出石子表面150mm,用手淘洗颗粒,使尘屑、淤泥和粘土悬浮或溶解于水。缓缓将浊液倒入1.25mm和0.08mm的套筛上,滤去小于0.08mm的微细颗粒。(3)再次注入洁净水,重复4.3.2,直至滤水清澈为止。(4)将0.08mm筛放入水面略高于筛内颗粒的水中来回摇晃,充分洗除小于0.08mm的颗粒。(5)将两只筛上颗粒和筒中洗净的试样装入浅盘,置于温度为105±5℃取出冷却至室温。4、碎石或卵石的泥块含量试验:(1)将来样用四分法缩分至略大于泥块含量试验所需最小重量,放入浅盘后置于温度为105±5℃(2)先用5mm试验筛筛去5mm以下颗粒,用称量5kg感量5g的天平称取试样筛余重量,同时记录数据。(3)将称取的试样置容器内摊平,加入洁净水,至高出试样表面为止,24h后将水滤出,泥块用手碾压,然后将试样,放入2.5(4)将筛上试样小心放入105±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量并记录(精确至2.55、碎石卵石中针状和片状的颗粒总量试验(1)将来样在室内风干燥,用四分法缩分至略大于针、片状试验所需的试样最少重量。(2)称取试样记录(精确至2.5g(3)使用规定的粒级用规准仪对试样进行测量。凡颗粒长度大于针状规准仪上相对应间距的为针状颗粒:凡颗粒厚度小于片状规准仪上相对应间距的为片状颗粒。(4)粒径大于40mm的碎石或卵石用卡尺测量其针片状颗粒重量并记录。6、碎石卵石的压碎指标值试验。(1)10~20mm的颗粒,在风干状态下进行试验。(2)用20mm、10mm实验筛筛去10mm以下,20mm以上的颗粒,再用针状、片状规准仪剔除相应的针、片状颗粒。(3)称取3份(3kg/份)的试样备用。(4)将压碎指标测定仪圆筒放于底盘上,取一份试样,分两层装筒。装完第一层,在底盘下垫一根直径10mm的圆钢筋,将筒按住并左右交替颠击地面各25下。第二层颠实后,试样表面距底盘的高度约100mm左右。(5)筒内试样表面整平,加压头放平正,放入压力试验机承压板正中位置,选用压力试验机量程0~300kN,在160s~300s内匀速加载到200kN,稳定5s后卸荷,取出测定筒。(6)倒出筒中试样称量并记录,用孔径2.5mm筛筛出被压碎的细粒,称量筛余重量并记录。水泥标稠凝结时间安定性试验1、试验条件(1)样品试验时,试验室温度必须保持在18℃~22(2)试件养护的温度控制在19℃~212、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1)采用固定用水量方法制作水泥净浆(代用法);(2)水泥净浆的制作a精确量出142.5ml水,水量精确至0.5ml,同时用湿毛巾擦拭搅拌锅,将搅和水立即倒入锅内;b打开水泥样品袋称量500g水泥后立即封口,然后在5s~10s内将称量好的水泥小心倒入锅内,防止水和水泥溅出;c在把水泥倒入锅内的同时,另一试验员用湿毛巾擦拭搅拌叶片,立即将锅放在搅拌机的锅座上,升至搅拌位置,启动搅拌机;d低速搅拌120s后,停15s,同时将叶片和锅壁上的水泥浆刮入锅中间,操作要及时,保证在15s内完成。(3)拌和过程中用湿布擦拭锥体和锥形模,并用湿布盖上。整理圆形模、试针、玻璃片、圆形模内壁、玻璃片和要涂上模型油;(4)拌和结束后,要立即将拌好的净浆装入锥模内,用小刀插捣,振动3~5次,刮去多余净浆;抹平后迅速放到试锥下面固定位置上,将试锥降至净浆表面拧紧螺丝1s~2s后突然放松,让试锥自由沉入净浆中,到试锥停止下沉时记录标准稠度。整个操作应在搅拌后1.5min内完成。(5)试锥下沉深度小于13mm时,应改用调整水量法测定。(6)测出标准稠度后要作好记录,并把水泥净浆倒掉不作它用,计算标准稠度用水量,供下面试验指标拌制标准净浆;3、安定性测定(1)测定前的准备工作:每个试样需成型两个试件,每个雷氏夹需配备质量约75g~85g玻璃板两块,凡与净浆接触的玻璃板和雷氏夹内表面都要稍稍涂上一层油。(2)试件的成型:将预先准备好的雷氏夹放在已稍涂油的玻璃板上,并立即将已制好的标准稠度净浆一次装满雷氏夹,装浆时一只手轻轻扶持雷氏夹,另一只手用宽约10mm的小刀插捣数次,然后抹平,盖上稍涂油的玻璃板,接着立即将试件移到湿气养护箱内养护24h±2h。(3)沸煮a调整好沸煮箱内的水位,使其保证在整个沸煮过程中都超过试件,不需中途添加试验用水,同时又能保证在30min±5min内升至沸腾。b除去玻璃板取下试件,先测量雷氏夹指针尖端间的距离(A),精确至0.5mm,接着将试件放入沸煮箱水中的试件架上,指针朝上,然后在30min±5min内加热至沸并恒沸180min±5min。c结果判别:沸煮结束后,立即放掉沸煮箱内的热水,打开箱盖,待箱体冷却至室温,取出试件进行判别。测量雷氏夹尖端的距离(C),准确至0.5mm,当两个试件煮后增加距离(C-A)的平均值不大于5.0mm时,即认为该水泥安定性合格,当两个试件的(C-A)值相差超过4.0mm时,应用同一样品立即重做一次试验。再如此,则认为该水泥安定性不合格。4、凝结时间测定:(1)测定前准备工作:玻璃板在放上圆模前应测定指针到该玻璃板的下落深度,并把下落深度记录在凝结时间记录格的第一个格子内,作为测定时的依据。(2)试件的制备:以标准稠度用水量按4.2条制成标准稠度净浆一次装满试模,振动数次刮平,立即放入湿气养护箱中养护至加水后30min时进行第一次测定。测定时,从湿气养护箱中取出试模放至试针下,降低试针与水泥净浆表面接触。拧紧螺丝1s~2s后,突然放松,试针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净浆。(在最初测定时应轻轻扶持金属柱,使其徐徐下降,以防试针撞弯,但结果以自由下落为准,在整个测试过程中试针沉入的位置至少要距试模内壁10mm)观察试针停止下沉或释放试针30s时指针的读数。临近初凝时每隔5min测定一次,每次测定不能让试针落入原针孔,测定完毕须将试针擦净并将试模放回湿气养护箱内,整个测试过程要防止试模受振。当试针沉至距底板3mm~5mm时,为水泥达到初凝状态,应立即重测一次,以两次结论相同时才能定为初凝状态;由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初凝状态的时间为水泥的初凝时间。(3)终凝时间的测定:在完成初凝时间测定后,立即将试模连同浆体以平移的方式从玻璃板取下,翻转180°直径大端向上,小端向下放在玻璃板上,再放入湿气养护箱中继续养护,30min后降低试针与水泥净浆表面接触测定第一次,以后每隔15min测定一次,每次测定不能让试针落入原针孔,测定完毕须将试针擦净并将试模放回湿气养护箱内,整个测试过程要防止试模受振。当试针沉入试体0.5mm时,即环形附件开始不能在试体上留下痕迹时,为水泥达到终凝状态,应立即重测一次,以两次结论相同时才能定为终凝状态。由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终凝状态的时间为水泥的终凝时间。水泥胶砂强度试验方法(ISO法)1、检查仪器设备工作状态,所需工具是否齐全,样品是否符合试验要求;2、样品、标准砂、水、试模、所需工具要在18~22℃3、称量并记录标准砂后倒入下料斗,用专用胶砂制作量水器量出水重225g,量水时凹面与刻度线持平为准,打开密封的样品称量水泥450g(称后要立即封住袋口),与此同时用湿布擦拭搅拌锅和搅拌叶片,立即将称量好的水倒入搅拌锅,后倒入水泥,将锅放在固定架上,上升至固定位置,开始搅拌;4、记录每个样品第一锅加水时刻,以控制拆模时间;5、检查试模情况:(1)隔板不能凸起要与两端板在一平面;(2)拧紧梢钉不能翘起;(3)隔板要靠紧定位梢;(4)表面涂油要均匀;6、记录试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