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混合运算_第1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混合运算_第2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混合运算_第3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混合运算_第4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混合运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1页共41页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混合运算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混合运算。一、说教材这节是小学数学第五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节,这局部三步式题是在学生学过乘加、乘减,除加、除减的三步式题以及带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根底上教学的。例1着重说明乘除法连在一起的120÷5×3要先算,这与已学过的18÷3×4乘除两步混合式题一样,仍然是从左到右进展。在第三册学过了带有一个小括号的两步式题。这里在一个算式里出现两个小括号,要仿照第四册学过的乘加〔减〕乘的运算顺序,脱括号要同时进展。二、说教法通过老师讲解和学生练习相结合,重点要放在学生对运算顺序的掌握和计算上,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启发式和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展教学。三、说学法放手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三、说重点、难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展脱式计算三步式题。四、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回忆学习了哪些混合运算,说出他们的运算顺序。2、课件出示::8+2×79×3+2×350-30+2418÷3-4〔440-280〕×30120÷5×3〔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订正120÷5×3后,老师向学生说明: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混合运算,看谁能以前学过的知识,学得又对又快。然后,出示课件在120÷5×3前面添上“74+”。并让学生自己想一想,这道题应该怎样算。老师启发学生考虑并提问:这道题里有手括号吗?这道题里有哪些运算?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后算什么?可让学生适当讨论,老师说明并用课件出示运算的步骤,带着学生一步步进展计算。师把“÷5×3”改成“×5÷3”问学生该怎样计算。2、教学例2。课件出示560-280÷70-30,让学生说出计算顺序后,再课件演示为:(560-280)÷(70-30)让学生说说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师问:这道题应该怎样算呢?应先算什么?让学生自己解答,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订正。3、练习:课件出示:(440-280)×(300-260)把例题改为练习题来做。4、引导学生小结:在没有括号的式子里应先算什么?假如乘除连在一起应先算什么?在有括号的算式里应先算什么?假如有两个括号应先算什么?〔四〕、稳固反应,深化练习1、我会说!课件出示:说说下面各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算出来。65-6×4÷238+56÷7×32、我会做!课件出示:(59+21)×(96÷8)(220-100)÷(15×2)3、我能行!课件出示:在下面的算式中,适当地加上括号,使等式成立.(1)12×6+8÷4=20(2)12×6+8÷4=42(3)12×6+8÷4=964、我会改!课件出示:判断.(准备“√”“×”)(1)48+20÷4×5(2)320-15×4+40=48+20÷20=320-60+40=48+1=320-100=49=220()()〔五〕、小结、作业练习二十一的1-5题。五、说板书设计通过简单的板书让学生能一目了然的看到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学生易于掌握和理解,又对学生知识的系统化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混合运算》教案范文篇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自主、纯熟的计算含有乘除混合的三步计算式题.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混合运算顺序,能纯熟地进展计算。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探究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过程:一、口算引入1、计算:140×3+280400—400÷8以上各式中都含有哪些运算?它们的运算顺序是什么?使学生明确:当只有加减或乘除法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减法。学生练习,指名板演。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混和运算。板书:不带括号的混和运算。二、教学新课1、学习例题。媒体出例如题:一副中国象棋12元。一副围棋15元。购置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一共要付多少元?〔1〕请学生读题,老师提问:你看出了哪些条件?你认为要想求出一共要付的钱数,应该先求出什么?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学生列式:12×3+15×4或15×4+12×3那这样列式应该先算什么?应该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才能先求出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用去的钱?〔2〕学生分小组讨论上述问题并汇报。〔3〕师:在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应该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学生在书上完成。2、试一试:150+120÷6×5。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指明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在计算120÷6×5,为什么应该先算120÷6,而不先算6×5呢?你们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通过刚刚两道混合运算的解答,你能总结一下没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吗?使学生明确:在一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混合式题里,应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乘除连在一起,或加减连在一起,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三、稳固练习1、“想想做做”1。学生独立完成,展示个别学生作业。注意强调运算顺序和书写格式.要明确:在没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式题里,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法。2、说出运算顺序,并口算出计算结果。48÷4+2×448÷4+20÷448-4+2×448+4+2×43、“想想做做”5。学生先列式解答,再交流、汇报考虑过程和解题方法。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想想做做”6。篇二教学目的:让学生经历联络生活中的问题来进展除法和加、减法的运算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经历,体会除法和加、减的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我根据本节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及小学生的认知程度,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掌握四那么混合运算的顺序。2.过程与方法:掌握混合运算计算过程,能纯熟计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络,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探究并掌握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对、加、减、乘、除四那么混合运算可以正确计算。教法学法:1.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联络生活实际进展情景创设,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和小组合作法,并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采用这些方法及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才能。2.小组合作学习。学生通过小组内交流从题目中获得的数学信息,说说解题思路,来解决实际问题。3.学生通过独立列式计算,交流计算顺序和结果,进步学生的计算才能。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1〕出示7×6+24,指名学生板演计算,总结运算顺序。〔2〕课件出例如2.〔3〕找出例2中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4〕在同学们提的问题中选择“每个足球比篮球多多少元?”来研究。二、学生交流、合作、探究、归纳方法。〔1〕鼓励学生探究师:关于这一节的问题,每个足球比篮球多多少元?老师想放手让同学们自己解决,依托小组的力量,先独立考虑,再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生:学生独立考虑,小组合作交流,老师参与其中搜集信息。〔2〕学生代表汇报本组内的发现,老师补充,老师引导学生说出计算步骤,和书写格式。〔3〕及时总结:在一个算式里既有除法也有加减法,我们应该按怎样的顺序计算。〔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三、稳固拓展强化新知〔1〕课件出示算式,147-72÷6327-56+7856÷8×1532×3+37学生说说计算顺序。〔2〕给计算顺序分类,〔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含有两级运算的按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计算。〕〔3〕画出第一步计算什么,再计算。设计意图:练习时按照,先说计算顺序,再画出第一步计算什么,最后计算的形式进展练习,这样学生有说到做,明确了计算顺序,进步了计算才能。四、归纳总结〔1〕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含有两级运算的按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计算。〔2〕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板书设计: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45-70÷2=45-35=10〔元〕1.当综合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时,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2.在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时,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展计算。通过板演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计算过程,让学生直观的理解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并及时的进展计算顺序的文字总结,给计算顺序分类明确。到达学生正确计算的目的。篇三教学内容:p11-12教学目的:1、通过引导学生进展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混合运算的顺序,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2、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进一步认识有小括号时,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使学生纯熟掌握有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3、通过练习,开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才能。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教学重点:通过练习使学生纯熟掌握“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的作用。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人准备1枝红笔教学过程:一、复习1、提问:通过上这一单元的学习,请你说说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指名口答〕2、说明练习内容,导入课题。二、指导练习1、〔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提问:图画的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2〕让学生独立解答。强调:列算式时要注意什么?〔先算什么要划线〕2、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学生互判。〔注意:现算什么用红线划出来〕明确: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后算加减。3、第3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先计算,后涂色。4、〔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提问:图上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要解答什么问题?〔指名答复〕〔2〕让学生独立解答。5、先比拟哪种饮料廉价,有3种方法解法一:12÷6=2〔元〕解法二:3×6=18〔元〕解法三:12÷3=4〔瓶〕3>218>126>4答:男生买的饮料廉价。答:男生买的饮料廉价。答:男生买的饮料廉价。再算每瓶廉价多少元?3-12÷6=3-3=1〔元〕答:每瓶廉价1元。6、〔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提问:图上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要解答什么问题?〔指名答复〕〔2〕提问:为什么要用小括号?不用行吗?a.看情境图,先说说图意,搜集数学信息。b.独立解决问题c.在小组内交流d.小组汇报,全班交流7、指导提问:获得数学信息——解决问题——根据画面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小组交流合作〕8、数学游戏数学游戏:“24点”,游戏前说清游戏规那么,先演示,然后分小组进展游戏。三、总结:第一单元所学的混合运算内容,一定要记清运算顺序。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乘除混合运算》教案范文教学内容:课本44-45页教学目的:1、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理解并掌握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2、能正确计算乘除混合运算。3、能灵敏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进步各方面才能。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正确计算乘除混合式题。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课前口算200÷5180÷6810÷9220÷2333÷323×2010×2143×1020×23×2332×1040×1220×3380×2030×23一、观察情境图,使学生发现数学信息〔出示课件〕学生说一说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二、提出问题根据这些数学信息,师提出解决问题1、买9千克南瓜需要多少钱?2、把番茄苗移栽到种植区里,能栽多少行?三、尝试与探究四、师生合作,探究新知学生可能有三种算法1、18÷3=6〔元〕6×9=54〔元〕2、9÷3=3〔元〕18×3=54〔元〕3、还可以列成综合算式汇报的学生把自己的解题思路说出来,其他学生可以对不明白的地方提出质疑,全班共同解决。方法三的算式有乘也有除,老师小结:有乘也有除的运算叫乘除混合运算。引导重点1、让学生回忆计算过程,考虑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2、班内反应: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达成共识连除运算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五、练一练自主练习第1题买6包葡萄干要42元,买10包葡萄干需要多少元?将条件和问题进展整理包数钱数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画面,找到信息和问题,明确数量间的关系,并独立解决。师生共同交流答案!六、总结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生1:花18元买了3千克南瓜生2:我想买9千克生3:苗圃里有12行番茄苗,每行有60棵生4:把他们全部移栽到种植区,每行栽9棵1、学生独立考虑,列式解决问题,老师巡视2、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己的算法。3、班内反应,按小组进展。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数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班有多少名学生?我们三年级有几个班?每班人数都差不多,大约共有多少人?〔指名说〕你知道我们全校大约有多少名学生吗?二、教学新课〔一〕感知“万”1、同学们,你知道这是哪儿吗?〔指名说〕2、谁来猜一猜这个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让学生猜一猜〕师:这个体育馆大约能坐一万人。假如我们全校的学生都去看比赛的话,可以坐得下7个像我们这样的学校的学生。问:这个体育馆大不大啊?3、[出示图]同学们请看,这是一个学校给残疾人的捐款,你知道他们一共捐了多少钱吗?〔指名说〕咱们一起来数一数。4、一共有一万元捐款,那几个一千是一万,〔生说,师板书〕一万里面有几个一千?5、请同学们摸一摸这张纸,你有什么感觉?〔指名说〕那假如一万张纸叠起来有多高呢?谁来猜一猜?〔指名猜〕老师这儿有两包纸,每包五百张,一共一千张,一万张需要这样的几包?咱们用尺来量一量它的厚度。〔请学生演示量的过程〕得出:大约有10厘米。问:一万张纸要几个这样的一千张?〔指名说〕也就是有几个10厘米那么高?得出:大约有1米高。6、请同学们用手比划一下一万张纸叠起来大约有多高。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周长教学目的1.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周长的含义。2.使学生通过围、量、算等详细的活动,自主探究测量、计算周长的方法。3.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络,开展数学考虑,享受学习的快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周长1.剪一剪。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非常得意的卡通头像图片〔电脑演示:三幅卡通头像图片〕,认识它们吗?在三幅卡通头像图片中,你最喜欢谁就把它从纸上剪下来,看谁剪得又快又好!学生拿出图片,剪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卡通头像。2.说一说。讨论:你是怎样剪的?〔沿着头像的边剪的〕学生互相评价剪出的作品,体会头像的边的意思。小结:沿着头像的边剪,就是沿着头像四周的边线剪。你能指一指你剪出的头像四周的边线吗?〔先指名指一指,再在同桌间互相指一指〕提醒:头像四周边线的长就是头像的周长。〔板书:认识周长〕二、提供实例,认识周长1.教学例题。出示游泳池图:这是一幅儿童游泳池图,你能指出它四周的边线吗?指出:游泳池图池口黑色边线的长就是池口的周长。出示树叶图:你能指出树叶四周的边线吗?指出:这片树叶四周边线的长就是树叶的周长。2.练一练。〔1〕“想想做做”第1题。提问:你还能指出我们身边一些物体某一个面四周的边线吗?学生可能指出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的上面、黑板面、课桌面等一些熟悉的物体的面的边线,并说一说它们的周长分别指什么。〔2〕“想想做做”第2题。出示题目。谈话:你能描出这些图形的边线吗?请同学们拿出水彩笔,在书上第62页第2题上描一描。用实物展示台展示学生的作业,互相评价。提问:我们描出的每个图形的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什么?三、引导探究,测量周长1.自主探究。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周长,怎样测量物体的面或平面图形的周长呢?请同学们看这三件物品。〔出示长方形的名片、五角星纸片和1元的硬币〕先在小组里讨论怎样测量它们的面的周长?你能想到哪些好方法?学生可能想到量、围、滚等不同的方法。组织活动: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这三件物品,小组分工合作,用你认为适宜的方法,分别量出它们的面的周长。学生按要求测量长方形名片、五角星纸片和1元硬币面的周长,老师参与学生的活动。2.反应。提问:哪个小组的同学来汇报一下,你是怎样测量长方形名片的周长的?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1〕量出四条边的长,再相加;〔2〕量知名片的长和宽,再计算;〔3〕用一根细线沿名片的边线围一周,再量细线的长;〔4〕把名片沿直尺的边翻动一周。比拟:大家用不同的方法得出了名片的周长,在这些方法中,你比拟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提问:你是怎样测量五角星纸片的周长的?有不同的方法吗?再问:你认为测量五角星的周长,用什么方法比拟适宜?〔量出其中一条边的长,再用这条边长乘10〕提问:你是怎样测量1元硬币的周长的?〔学生可能会用围或滚的方法测量1元硬币的周长〕追问:为什么不能直接量出1元硬币的周长,而要用围或滚的方法呢?3.小结。提问:你学到了哪些测量周长的好方法?在测量周长的活动中你有什么发现?谈话:看来测量周长要根据物体形状的不同,灵敏地选用适宜的方法,才能到达的效果。4.教学“试一试”。出示题目。提问:你有方法知道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吗?自己先试一试。反应:你是怎样知道的?把你的方法和同学进展交流。5.“想想做做”第4题。出示题目。提问:你能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吗?〔学生抢答,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6.“想想做做”第5题。出示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不同的算法,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四、拓展延伸,提升认识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这样的一片树叶,你有方法量出这片树叶的周长吗?〔在讨论不同方法的根底上,明确用围的方法测量树叶的周长〕谈话:请同桌同学合作,用围的方法测量这片树叶的周长。学生活动,老师巡视。反应测量的结果,并说一说测量时要注意些什么。课件演示:用细线沿树叶的一周围一圈,最后展开细线,量出树叶的周长。五、课堂总结提问:今天我们共同认识了周长,你有收获吗?假如用一句话表达你对周长的认识,你想说些什么?谈话:认识了周长,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呢?其实,周长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是极为广泛的,你发现了吗?欣赏短片: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谈话: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学会仔细观察,认真考虑,就一定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总说明“认识周长”的教学设计凸显了先进的教学理念,赋予教学内容更丰富的内涵,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开拓了非常广阔的空间,使课堂教学充满了生命的活力。课堂的生命活力来自于学生对事件或事实的感受、体验,来自于对问题的敏感、好奇,来自于丰富活泼的猜测、假设,来自于不同观点的碰撞、争辩、启迪、认同,更来自于探究过程中的时而山穷水尽、时而柳暗花明的惊奇和喜悦。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在尊重教材的根底上,灵敏使用教材,把对周长概念的建构过程分解为认识边线、认识周长两个阶段,并创造性地把对边线的认识融于学生熟悉、喜欢的卡通图画之中,使学生的认识经历了丰富的感知过程。剪一剪、指一指、说一说、描一描等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在环环相扣的探究活动中充分地理论着、考虑着、感受着……如此丰富的感受之后,周长的概念也就呼之欲出了。课堂的生命活力表达在老师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考虑、交流、理论、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初步建立周长的概念之后,老师设计了一个小组活动,要求小组成员讨论如何测量长方形名片、五角星纸片和一元硬币的面的周长,鼓励学生利用现有的工具考虑测量周长的不同方法。在这样开放的探究空间中,教学过程呈现出双向的交流、动态的建构,师生分享着开展的快乐,成长的愉悦。课堂生命的活力更要引导学生去感受、体验周围丰富多彩的世界,发现、提升数学的美,使学生从课堂学习中获得多方面的滋养,让课堂成为学生精神享受的家园。本课的完毕环节,老师安排了“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短片欣赏,一个个鲜活的画面,使学生对周长的理解进一步得到深化,学习数学的情感也由此被进一步激发。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要求】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过程与方法:通过适当练习,使学生及时稳固新学的运算顺序,并能列综合算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以进一步理解相应的运算顺序。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计算进步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目的的根据:学生学过一些含有两级运算〔如乘加、乘减但都是乘在前面的〕两步试题,这些式题由于乘法在前,所以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向右的。学生已经习惯这种运算,为了分散难点在学生列出分步算式的根底上,在引导学生把两个一步计算的算式合成综合算式,并根据综合算式的含义,理解运算顺序。教学重难点:1、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进展正确的计算。2、通过技能的生成解决实际问题;把分步和成综合算式。【教学过程】一、复习口答列式解答:1、出示:每本笔记本5元,买3本这样的笔记本要多少钱?学生口答列式。老师问:5、3、15分别表示什么?单价、数量、总价之间有什么关系?2、出示:买笔记本用去15元,买水彩笔用去20元,一共用去多少元?学生口答列式,指名说数量关系。3、出示:买笔记本用去15元,付了20元,应该找回多少元?学生口答列式,指名说数量关系。二、教学新课⒈教学例题1。⑴出例如题图:提问:这家文具店出售哪些商品?每件商品的单价分别是多少?⑵出示问题:小明买了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了多少钱?请同学们试着自己解答。⑶分析^p:数量关系;2、那3、根据数量关系式那我们能不能把刚刚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呢?提问:你们是怎样解答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提问:15+20中的15表示什么?是怎样得出来的?20呢?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必需要知道什么?解决这个问题的数量关系是什么?【3本笔记本的钱+1个书包的钱=总共用去的钱】⑷根据数量关系式那我们能不能把刚刚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呢?请同学们试着将两道算式合在一起,列出一道综合算式。⒉教学例2。⑴出示问题:小红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应找回多少元?⑵请同学们列出综合算式,并想一想综合算式应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集体订正。提问:算式中50、18、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应先算什么?为什么?⒊总结运算顺序。⑴比拟算式。提问:这两道算式有什么一样的地方?解答时,这两道算式有什么一样的地方?⑵提问:假如题目中同时出现了乘法和加、减法,你应先算什么?⑶提醒课题:这节课我们通过解决问题,发现了一个什么规律?提醒课题:这节课我们通过解决问题,发现了一个什么规律?三、组织练习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1〕先让学生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2〕再在课本上写出计算的过程。要提醒学生注意每一步的书写格式。〔3〕最后交流结果,并指名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算。⒉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1〕仔细观察第2题找出其中的错误。〔2〕进展订正。〔3〕指名学生说说每题错在什么地方,应该怎样改正。〔4〕提问:在计算这样的综合算式时要注意些什么?⒊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1〕提醒:在计算时,要看清运算符号,按运算顺序进展计算。〔2〕学生独立计算。〔3〕组织比拟:每组中两题有哪些一样?哪些是不同的?想一想,为什么计算结果会不同?四、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五、布置作业:教材第31页“想想做做”第4题。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四那么混合运算教学内容:课本第1—3页中的例1、例2及相应的“说一说”、“算一算”、“想一想”。教学目的:1、通过“购物”的问题情境,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亲密联络,激发学习兴趣,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究“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3、能正确计算有关〔不含括号〕的两步式题,掌握脱式计算的方法。教学重点:掌握两步〔不含括号〕混合运算的顺序。教学难点:按运算顺序正确进展计算。教学准备:例1、例2情境挂图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出示挂图,引导观察,问:你们理解到了哪些信息?2、生汇报,谈话导入新课。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出例如1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1〕理解图示内容问:从图上你能获得哪些信息?问题是什么?〔2〕引导解决问题①先让学生独立解决②让学生试着用一个算式解决问题,并说说每一步的含义,从而讨论运算顺序,强调书写格式③练习:99×11-900585÷9+152、教学例2出例如2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1〕理解图示内容。问:从图上你能获得哪些信息?问题是什么?〔2〕引导解决问题。①先让学生独立解决②让学生试着用一个算式解决“应找回多少元”这个问题,并说说每一步的含义,从而引导讨论运算顺序。③练习:52+12×4110-11÷793、比照、发现引导比照所练习的习题,发现有何类似之处?从而引导归纳出〔不含括号〕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先乘除、后加减。4、指导完成第3页“想一想”中的题三、稳固应用1、练习一第7页第3题:数学医院。⑴先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找找错在哪?⑵正确计算。2、解决问题。练习一第7页第2题四、全课小结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五、作业布置练习一第7页第1题。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时间的计算时间的计算教学内容:p62例1、例2三维目的: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开展学生的时间观念。2、会进展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难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教具准备: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教学过程:一、猜谜游戏引入: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2、学生猜出谜底后,老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3、老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分等。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1:2时=〔〕分〔1〕老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3〕反应a、60+60=120分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4〕老师小结。2、让学生做p62的“做一做”中的题目1和补充题:3时=〔〕分2分=〔〕秒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老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3、教学例2:〔1〕老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别离家,7时45分到校。〔2〕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3〕学生讨论答复,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a、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b、45-30=15,是15分钟。4、小结〔略〕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学生帮助算一算。三、稳固练习:1、完成p62“做一做”中的第2小题,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2、填空:〔1〕50分比1时少〔〕分,1时比45分多〔〕分。〔2〕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1时。3、竞赛:老师口头报时刻,如:3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老师给予奖励。四、全课总结,回归评价:老师:如今是几时几分?我们刚刚是从9时开场上课,从上课到如今经过了几分?一节课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珍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长大更好地建立祖国。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秒的认识秒的认识教学目的: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络,浸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教学重点: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教学难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络。教学准备:〔老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口算卡片,每人准备一个时钟。教学步骤:一、情境导入〔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展倒计时〕谈话:刚刚,我们进展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一〕认识时间单位“秒”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2、学生自主探究,共同探究。3、学生反应: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③假如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法进一步类推。4、体验1秒钟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④小结:刚刚,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