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5篇《乘法安排律》优秀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4~5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觉并理解乘法安排律,初步体会应用乘法安排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2、使学生在发觉规律的过程中,进展比拟、分析、抽象和概括力量,增加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能联系实际,主动参加探究、发觉和概括规律的学习活动,感受数学规律确实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获得发觉数学规律的愉悦感和胜利感,增加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谈话:同学们,我们学校有5个同学就要去参与“无锡市少儿书法大赛”了,书法组的张教师预备为他们每人买一套美丽的服装,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课件出例如题情境图)
二、自主探究,合作沟通
1、沟通算法,初步感知。
提问: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再问:买5件上衣和5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元呢?你能解决这样的问题吗?请同学们在自己的本子上列出算式,再算一算。
反应:你是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为什么这样列式?
组织学生沟通自己的解题方法,再分别说说两个算式的意义。依据学生答复,教师利用课件演示,帮忙解释。
谈话:两个算式解决的都是同一个问题,它们的计算结果也相等,那你会把这两个算式写成一个等式吗?
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写,教师板书,让学生读一读。
谈话:刚刚我们算的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元?假如张教师不这样选择,还可以怎样选择?(买5件短袖衫和5条裤子)
提问:买5件短袖衫和5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元呢?你能用两种方法解答吗?
依据学生答复,列出算式:32×5+45×5和(32+45)×5。
再问: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可以用什么符号把它们连接起来?
启发:比拟这两个等式,它们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2、深入体验,丰富感知。
引导:看表情,信任大家肯定或多或少地发觉了等式两边算式之间的联系。现在请每个小组拿出信封中写有算式的纸条,想一想在这几组算式中,哪些可以用等号连起来,哪些不能?
分组汇报、沟通。引导学生说一说:最终两组为什么不能用等号连起来?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分别是多少?有方法使他们变得相等吗?
要求:你能写出一些这样的等式吗?先试一试,再算一算你写出的等式两边是不是相等。
学生举例并组织沟通。
3、提醒规律。
提问:像这样的等式,写得完吗?
谈话:你能用自己的方式把这些等式中存在的规律表示出来吗?请同学们先在小组里说一说。
反应时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学生可能用语言描述,可能用字母表示……)
小结:a加b的和乘c,与a乘c的积加b乘c的积的和是相等的。这就是乘法安排律。[板书:(a+b)×c=a×c+b×c]
三、实践运用,稳固内化
1、“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下面我们利用乘法安排律解决一些简洁的问题。
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在书上填一填。
学生完成后,用课件反应。
2、“想想做做”第2题。
你能运用今日所学的学问解决下面的问题吗?课件出示题目,指名口答。
答复第2小题时,让学生说一说理由。
3、“想想做做”第3题。(略)
四、梳理学问,反思总结
提问:今日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想对大家说?
五、布置作业
“想想做做”第4、5题。
说明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本节课注意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活动中,感悟和发觉乘法安排律,变教学生“学会”为指导学生“会学”。教学中,先组织学生通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两个不同的算式之间建立起联系,得到了两个等式,并比拟这两个等式有什么一样的地方,让学生初步感知乘法安排律。之后,给学生供应体验感悟的空间,为学生供应符合乘法安排律和不符合乘法安排律的五组算式,引导学生在小组辨析与争辩中,进一步形成清楚的表象。在此根底上,让学生自己再写出一些符合乘法安排律的等式,既为概括乘法安排律供应更丰富的素材,又加深了对乘法安排律的熟悉。随后的练习设计层次清晰,重点突出,形式活泼,有效地促进学生学问的内化。这些教学活动使学生经受了学问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学生改善学习方式。
《乘法安排律》优秀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内容
P36页例3,做一做,练习六习题。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安排律。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学问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3、情感与态度:培育学生依据详细状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力量,进展思维的敏捷性。
教学重点
乘法安排律的意义和应用。
教学难点
乘法安排律的反响用。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一)导入新课
1、复习导入
(8+2)×1258×125+2×125
2、提醒课题:乘法安排律
(二)展现目标(见教学目标1、2)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36页例3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
1、计算(4+2)×25的运算挨次是什么?4+2表示什么?再乘25表示什么?
2、计算4×25+2×25的运算挨次是什么?4×25表示什么?2×25表示什么?把它们的积相加表示什么?
3、计算这两道题你发觉了什么?能用一句话概括吗?
4、这是乘法的什么运算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5、会用简便算法计算4×25+6×25吗?
(二)学生自学(学生对比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36页例3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
(三)自学检测
下面哪些算式运用了乘法安排律?
117×(3+7)=117×3+117×7
24×(5+12)=24×17
(4+5)×a=4×a+5×a
三、合作探究
(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相互沟通。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二)师生互探
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
2、针对自学提纲5题请不同方法同学汇报。
3、结合“自学提纲”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并板书)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乘法安排律。
四、达标训练(1、2题必做,3题选做、4题思索题)
1、下面哪个算式是正确的?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56×(19+28)=56×19+28()
32×(7+3)=32×7+32×3()
64×64+36×64=64×(64+36)()
2、下面每组算式的得数是否相等?假如相等,选择其中一个算出得数
⑴25×(200+4)⑵35×201
25×200+25×435×200+35
⑶265×105—265×5⑷25×11×4
265×(105—5)11×(25×4)
3、用乘法安排律计算。
103×2023×5524×205
4、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167×2+167×3+167×5=167×()
28×225—2×225—6×225=()225
39×8+6×39—39×4=()×()
五、堂清检测
(一)出示检测题(1-2题必做,3题选做,4题思索题)
1、用简便方法计算。
24×75+24×25125×22—125×14
(25+20)×435×99+35
2、每个同学要用9本练习本,四(1)班有42人,四(2)班有38人,这两个班共需要多少本练习本?
3、计算。
89×10135×36+35×63+35
4、小马虎由于马虎大意把30×(□+3)错算成30×□+3,请你帮助算一算,他得到的结果与正确结果相差多少?
(二)堂清反应:
作业布置
练习册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乘法安排律
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与了这次植树活动?
(1)(4+2)×25(2)4×25+2×25
=6×25=100+50
=150(人)=150(人)
(4+2)×25=4×25+2×25
(a+b)×c=a×c+b×ca×(b+c)=a×b+a×c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安排律。
《乘法安排律》优秀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能自主发觉乘法安排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通过观看、分析、比拟,培育学生的分析、推理和概括力量。
3、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体验探究学习的欢乐。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探究乘法的安排律。
教学难点:
乘法安排律的应用。
教学预备:
课件、口算题、例题、练习题等。
教学策略:
本节课的学习我主要实行自主探究学习,把问题教学法,合作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结合运用于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自主、英勇地体验尝试和实践活动来进展综合学习。
教学流程:
一、设疑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率。谁来说一说,把握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率有什么作用?
生:可以使计算简便。
师:同意吗?(同意。)接下来我们做几道口算题,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其他同学快速推断。(生口算。)
设计意图:这样开门见山的导入,不但可以稳固旧知,为新课作铺垫,而且当学生快速口算到新课题时,会消失一种戛然而止的效果,消失问题情境,从而自然导入新课。
二、探究发觉
1、猜测。
师:同学们算得很快,看看下道题你们能不能很快算出来。(出示:(10+4)×25。)
师:这道题算得怎么不如刚刚的快啊?
生:它和前面的题目不一样。
师:好,我们来看一下它与前面的题目有什么不同?
生:前面的题都是乘号,这道题既有乘号还有加号。
生:前面的算式都是3个数相乘,这个算式是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
师:这道题含有不同运算符号了,有能口算出来的吗?说说你的想法。
生:(10+4)×25=10×25+4×25。
师:为什么这样算哪?
生:我是依据乘法安排律算的。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你知道什么是乘法安排律吗?
生:我是从书上知道的,我知道它的字母公式(a+b)×c=a×c+b×c。
师:你自学力量很强,但对乘法安排律的内涵还不了解,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乘法安排律好吗?(板书课题:乘法安排律。)
2、验证。
师:同学们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假如可以这样计算的话,那可简便多了。究竟能不能这样计算,我们来验证一下。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分别算出这两个算式的结果,看看是否一样。(生活动计算。)
师:说说你有什么发觉。(两个算式的结果一样。)说明这两个算式关系是什么?(相等。)
小结:通过验证,这道题的确可以这样算,那是不是全部的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的算式都可以这样计算呢?通过这一个例子能下结论吗?(不能。)那怎么办?(再举几个例子。)好,下面请每个同学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看看是不是全部的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都可以这样计算?
师:由于时间关系,教师就写到这里,通过举例我们可以发觉,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都可以这样计算。有没有举出例子不能这样计算的?(没有。)一个例子不能说明问题,我们全班同学举了这么多例子,还有没写的用省略号表示。我们都得到了同样的结论。下面请同学们观看黑板上的几组等式,看看你们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3、结论。
生: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用这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它们的积相加,结果不变。
师:同学们真聪慧,你们知道吗?这就是乘法的第三个运算定律“乘法安排律”。(出示课件,学生齐读安排律的意义。)
师:假如教师用a、b、c表示两个加数和乘数,你能用字母表示乘法安排律吗?
(a+b)×c=a×c+b×c
师:回到第一题,看来利用乘法安排律,的确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接下来,我们利用乘法安排律计算几道题。
设计意图:在探究乘法安排律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受了一次严密的科学发觉过程:猜测——验证——结论。为学生的可持续学习奠定了根底。
三、练习应用
(生练习应用定律。)
师:通过这两道题的计算,我们可以看出,乘法安排律是互逆的。为了使计算简便,我们既可以从左边算式得到右边算式,又可以从右边算式得到左边算式。但遇到实际计算时,要因题而异。
四、总结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安排律,看到乘法安排律,你们能联想到什么呢?(两个数的差,同一个数相除都可以应用这样的方法。)
反思:
本课的学习要使学生理解和把握乘法安排律,并能正确地进展表述。让学生参加学问的形成过程,培育学生概括、分析、推理的力量,并渗透从特别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别的熟悉事物的方法。本节课的教学较好地贯彻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主要表达在以下几点:
一、主动探究,实现亲身经受和体验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应是学习文本批判、质疑和重新发觉的过程,是在详细的情境中整个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去经受和体验学问形成的过程,也是身心多方面需要的实现和进展过程。本节的教学中,我从口算导入新课,引出(10+4)×25这样一个特别的算式。接下来,让学生猜测它的简算方法,然后让学生通过计算来验证方法的可行性,再让学生举例验证方法的普遍性,最终由学生通过观看、争论、发觉、归纳总结出乘法安排律。整个过程中,我不是把规律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而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去感悟发觉,使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在这个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受了一次严密的科学发觉过程:猜测——验证——结论——联想。为学生的可持续学习奠定了根底。
二、多向互动,注意合作与沟通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思维方式、智力、活动水平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为了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得到进展,教师在本课教学中立足通过师生多向互动,特殊是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与补充,来培育他们的合作意识,实现对“乘法安排律”这一运算定律的主动建构。学生对“乘法安排律”的建构过程,正是学生个人的方法化为共同的学习成果,共同体验胜利的喜悦,生命活力得到进展的过程。正所谓“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迎春来”。
《乘法安排律》优秀教学设计篇四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四年级下册其次单元信息窗2《乘法安排律》。
教材简析
本信息窗是学生在学习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根底上进展的,是乘法运算规律的一个完善。本节课充分利用学生熟识的生活情境,以济青高速大路为素材,通过行驶在高速大路上的两辆汽车供应的信息,引出了对乘法安排律的探究,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同时注意学问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利用自己已学的学问体验推动新学问的学习,从而进展了学生的迁移力量。
教学目标
1、结合相遇问题的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亲历观看、猜测、验证、归纳、推理等数学活动,发觉并理解乘法安排律。
2、学生在发觉乘法安排律的过程中,进展比拟、分析、抽象和概括的力量,增加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对乘法安排律的熟悉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3、学生感受数学规律确实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获得发觉数学规律的愉悦感和胜利感,增加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亲历探究乘法安排律的过程,在猜测验证等自主探究活动中得出乘法安排律,使学生对安排律的熟悉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教学难点
清晰地表述自己发觉的规律,理解及应用乘法安排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规律
1、提出问题,列出算式。
出示情境图
谈话:瞧,这是济青高速大路!在这里,还藏着很多数学信息,让我们一起来找找吧!请你认真观看,从图片和文字中你能发觉什么数学信息?依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信息预设:大巴的速度是每小时行110千米,中巴的速度是每小时行90千米,两车同时相向而行,大约2小时相遇。
问题预设:济青高速大路全长约多少千米?(板书)
谈话:请你试着用两种方法在答题纸上解答。
生独立解答。
预设:
2、结合情境,感知规律。
提出要求:结合线段图说说算式每一步的含义。
答复预设:
①我先算出1小时两辆客车一共行驶多少千米,然后再求两小时行驶多少千米。也就是济青高速的全长是多少千米。
②我先求这辆大客车2小时行驶的路程;小客车2小时行驶的路程。然后把这两局部加起来就是济青高速大路的全长。
设计意图:把相遇问题通过学生的理解转化成数学问题,这是思维的抽象,也是数学化的过程,既能激发学生讨论的欲望,营造讨论的气氛,又使学生探究的问题清楚明白。结合情境理解算的合理性,利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阅历初步感知乘法安排律的存在。
二、讨论素材,猜想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算式谈发觉。
预设发觉:两个算式结果相等。可以用等号连接。
教师引导学生从算式构造和计算方法的特点观看算式的左边和右边有什么不同。
预设区分:
①左边有3个数,右边有4个数,两个乘法算式中都有一样的因数2。
②左边有小括号,应当先算加法,再算乘法;右边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谈话:依据前面运算律的学习,你有什么想法?
预设答复:这可能又是一个规律。
设计意图:抛开情境,观看算式,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两种方法的结果一样。通过观看算式构造和计算方法的不同,渗透规律特点。使学生建立“猜测是探究获得结论的前提”这样的讨论意识。
三、争论沟通,验证规律
1、举例验证规律。
谈话:这只是我们的一个猜测,你能再举一些这样的例子来进展验证吗?假如有需要,可以用计算器进展举例。
学生独立计算举例。
指生代表板演,再指一名学生举例。其余学生同位沟通,并用计算器帮忙同位验证。
谈话:请你先和同位沟通你举的例子,并用计算器帮同位验证一下他的等式是否成立。
预设举例:(25+35)×4=25×4+35×4
(60+50)×2=60×2+50×2
(65+55)×42=65×42+55×42
教师引导学生发觉像这样的例子举不完,可以用省略号表示。
2、观看几组等式的一样点。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这几组等式的左边和右边分别有什么一样点。
预设答复:
①这几组等式的左边都是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
②这几组等式的右边都是把两个数分别与第三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3、总结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规律。
谈话小结:刚刚我们通过猜测、验证得出的结论就是乘法安排律。
教师出示乘法安排律。
谈话:请你边读边理解,并把它记在心里,比比谁记得又快又精确。
生按要求说什么是乘法安排律。
谈话:我们用这么多的算式和文字来表示它,麻不麻烦?有没有简便的方法?
预设答复:可以用字母表示。
教师要求学生在答题纸上试着用字母abc来表示乘法安排律。
学生试着在答题纸上写字母表达式。
指生板演(a+b)c=ac+bc。
谈话:对于乘法安排律用字母来表示,感觉怎么样?
预设答复:简洁、明白,把简单的事情简洁化,这就是数学的美,一种清楚而简洁的语言!
教师小结:刚刚我们经受了猜测、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探究出了乘法安排律,还能用字母把这么多的算式写成一个算式。
设计意图:让学生举例说明规律的存在,鼓舞学生表达这个规律,从详细的实例中抽象概括出乘法安排律,学生经受观看、描述、操作、思索、推理、概括从“非正规化”到“正规化”的学习过程。
四、稳固拓展,应用规律
1、连一连。
2、在□里填上适宜的数或字母。
3、火眼金睛辨对错。
《乘法安排律》优秀教学设计篇五
教学内容分析:
乘法安排律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P48~P49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把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展一些简便计算的根底上进展学习的。乘法安排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是根据分析题意、列式解答、叙述思路、观看比拟、总结规律等层次进展的。然而乘法安排律又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的运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本节课不仅使学生学会什么是乘法安排律,更要让学生经受探究规律的过程,进而培育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维力量。同时,学好乘法安排律是学生以后进展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力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我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动身,把数学学问和实际生活机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到学问。
教学目标:
学问与力量:
1、在探究的过程中,发觉乘法安排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会用乘法安排律进展一些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乘法安排律的活动,进一步体验探究规律的过程。
2、经受共同探究的过程,培育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沟通的力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这些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他们的身边到处有数学。
2、增加学生之间的了解、同时体会到小伙伴合作的重要。
3、在学习活动中不断产生对数学的奇怪和求知欲,着重培育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
125×8=25×9×4=18×25×4=
125×16=75+25=89×100=
教师请个别学生口算并说出局部题的口算依据及应用的定律。
2、再出示:119×56+119×44=
师;这一题,谁能口算出来?教师可以口算出来,你们信任吗?是不是教师又应用到数学的什么定律呢?你们想不想知道?
二、引导探究,发觉规律。
1、出示课本插图
师:你们看,工人叔叔正在工作呢,观看这幅图,你能发觉哪些数学信息?
生:我看到两个工人叔叔在贴瓷砖。
生:我发觉一个叔叔贴这面墙壁,另一个叔叔贴另一面墙壁。
生:教师,我发觉两个叔叔贴的瓷砖一起数的话,一行有10块,一共有9列。
师:你真细心。大家能依据获得的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提问题,教师出示问题: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
2、估量
师:谁能估量工人叔叔大约贴了多少块瓷砖?
学生试着估量。
3、列式解答
师:同学们的估量是否正确呢?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计算一下瓷砖毕竟有多少块。
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计算,教师巡察。
师: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算法?
生:6×9+4×9(板书)
=54+36
=90(块)
师:这边的6×9和4×9分别是算什么?
生:分别算出正面和侧面贴的块数。
师:哦,然后两面的块数再相加,就是贴的总块数。你们明白吗?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生:我是这样列的,(6+4)×9(板书)
=10×9
=90(块)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吗?
生:两面墙共有9列,一行有6+4块,所以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建筑业劳动合同(示范文本)
- 盐城师范学院《展示空间设计》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劳动合同法全文【附劳动合同范本】
- 2024中介土地买卖合同
-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 用两位数乘除 测试卷附参考答案(培优)
- 2024设备代理合同范本
- 2024货物保管合同格式
- 建筑起重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培训练习试题及答案
- 客车旅游中介合同
- 2024版房屋木门购销合同书
- 辐射安全责任书
- 第五章水轮机特性曲线
- 职业病防治(课堂PPT)
- 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安全评价书(共10页)
- 四宫格-儿童数独-练习60题 可打印
- 生产现场设备设施颜色标识及技术规范
- 工时转嫁工时单-品管QAF-129
- 机场助航灯光设计讲解
- fairytale传奇英文版歌词
- 消毒记录台账
- 应急救援物资管理台账【精选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