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三练习_第1页
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三练习_第2页
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三练习_第3页
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三练习_第4页
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三练习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优秀学习资札―欢迎下载优秀学习资札―欢迎下载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选择题:(2007•江苏・16)我国农业总产值1979—1984年增长455.40%,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3.04亿吨增加到1984年的4.07亿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运动B.完成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7•江苏・17)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是A.创办深圳经济特区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D.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2008•江苏•15)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上海申新纺织公司创办于1915年,历经40多年的风雨历程后,该企业的掌门人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改造采用的主要形式是A.中外合资B.承包经济(承包责任制)C.私有化D.公私合营(2008•江苏・16)观察右图,在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时期以后,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快速增长的主国内生产总值(亿元)要原因有国内生产总值(亿元)①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发表②“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③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A.①②③④B.③④C.②③D.①②④(2008•江苏・17)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我国的对外开放开始于A.经济特区的创办A.经济特区的创办B.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C.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D.内地的开放(2009・江苏・17)对联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形式,其内容的演化也折射出历史的沧桑巨变。下列对联,反映了我国20世纪80年代历史现象的是A.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B.深翻土地亩产万斤粮,土法上马日产千吨钢新长征起步春光明媚,现代化开端金鼓欢腾港澳回归扬眉吐气,申奥成功万众欢呼(2010・江苏・18)票证是某一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图一的取消以及后来图二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新时期市斤胃4特Z图一根票市斤胃4特Z图一根票图二股票4寰佰01(A.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向城市发展B.分配方式由国家分配向按劳分配转变C.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D.经济形态由农业过变成了工业国8.(2010・江苏・20)观察以下柱状图,指出造成这一时期台商在江苏投资情况发生变化的原因是①“南方谈话”的发表②香港、澳门的回归③江苏投资环境的改善④“九二共识”的达成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9.(2010・江苏・21)20XX年10月举办的''奋进的江苏——庆祝建国60周年”图片展,全国展示了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取得的辉煌成就。国家最早批准江苏对外开放的是A.经济特区B沿海经济开放区C.沿海港口城市D经济技术开放区10.(2011・江苏・16)下图为建国后某一时期“主要工业生产指标”图,导致这些指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大跃进运动的开展,造成工业片面发展“一五”计划实施,重工业发展迅速实行政企分开,大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进经济高速发展11.(2011・江苏・17)1978年我国在农副产口收购总额、生产资料销售收入总额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政府定价的比重分别占到92%、100%和97%。20XX年,这些比重分别为1.2%、5.9%和2.7%。有人认为这一变化与1992年改革开放的新举措有关。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当年A.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C.提出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B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D确立了浦东开发的战略部署12(201112(2011・江苏・18)改革开放后,中央政府根据一些地区的历史和现状设立了特区。下列两幅图片所示两个特区最主要的区别是A文化传承不同B政治体制不同C经济模式不同D生活方式不同13(2012・江苏・17)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邮政总局发行了大量的纪念邮票,记录了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发展历程。下列一组邮票的主题反映的历史事件是14(2012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发展历程。下列一组邮票的主题反映的历史事件是14(2012・江苏・19)经济统计数据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观察右侧柱状图,指出该地区经贸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全建立B上海成功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浦东进一步开放开发的推动(2013•江苏・17)观察下面柱状图,图中数据的变化表明A.第一个五年计划已顺利完成B社会主义工业化已初步实现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效D我国正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2013•江苏・20)中共十四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国家计划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这表明当时我国A.彻底结束了计划经济体制B明确了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C.已经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D强化了计划调控经济的手段二判断题:17.(2007•江苏•34)下表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社会生产力造成的极大破坏。时间粮食产量(万吨)比上年减少(万吨)1958年200001959年1700030001960历史学习小组收集到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关键词如下:1978年;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三材料题:19.(2009・江苏・36)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阅读下列材料:(10分)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年份1952年1953年1954年1955年1956年农业总产值461510535575610——《中国统计年鉴(1983)》材料二:我国小麦产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了。我国小麦增产速度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所没有的,更是资本主义国家所望尘莫及的。……美帝国主义者说我们人口多是“不堪重负的压力”我们要用更多的事实告诉他们,人口多,生产粮食更多。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人民日报》社论(1958年7月23日)材料三: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5月31日)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状况。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在农村开展的什么运优秀学习资粹—欢迎下载优秀学习资粹—欢迎下载优秀学习资札―欢迎下载优秀学习资札―欢迎下载动有关?(2分)(2)对材料二所反映的我国农业生产情况你是如何判断的?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哪两次运动有关?这两次运动导致的后果如何?(4分)(3)材料三中所述的“包产到户”政策最先在哪两个省份实行?为什么说“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3分)(4)综合上述材料信息,你得到了什么重要启示?(1分)2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启动,其意义重大。在上海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肖林看来,这是中国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立足国家战略需要,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更高层次推进改革开放的积极尝试。——《人民日报:上海自贸区先行先试引领开放新格局》材料二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有上海,但那是一般化的。浦东如果像深圳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视察上海时的讲话》材料三今日浦东,不断吸此着世界一流竞技选手。7家国家级要素市场、130多家中外金融机构、4000多家贸易公司、30多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80多家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的聚集,每年上百次国际性会议,使浦东初步展示出国际金融中心、物流中心、研发中心、营运管理中心和会展中心的风采。浦东,以上海市十二分之一的面积和十分之一的人□,创造了全市五分之一的DP和四分之一的外贸出□。甫东GDP12年增长了18倍,人均GDP从1990年的不足1000元上升到去年的7700美元。——《伟大构想变成瑰丽现实——今日浦东走笔》请回答:(1)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在哪一次重要会议后,中国的改革开放拉开了序幕?当年,我国迈出对外开放的第一步是什么?(2分)(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什么?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已初步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具有怎样的特点?(4分)(3)上海在近代中国对外开放中曾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据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你认为上海自贸区的设立与近代中国上海的开放有何不同?自贸区的设立将给中国带来哪些新的发展机遇(?4分)2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领导全国人民开展了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就,揭开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篇章。(1)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做了哪些有益的探索?存在哪些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