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质量检测10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质量检测10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质量检测10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质量检测10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质量检测10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0质量检测(十)(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有且仅有一个最佳选项)1.上个世纪中英就香港回归事项的谈判中,英方同意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权回归中国,但对具体时间双方进行多次谈判,中国要求英方国旗在6月30日23时59分58秒降下,但英国只同意在6月30日23时59分59秒。最后英国同意中国方案,但中方保证中国国旗务必是在7月1日的零时零分零秒升起,不得提前。中英“一秒”之争实质是()A.中国与英国综合国力的较量B.中英双方主权之争C.中国与英国外交策略手段之争D.中国与英国国家礼仪之争[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中英关于香港的问题是事关中国主权的问题,所以中国才会据此力争,故B项正确;A、C、D都无法体现材料中的实质问题,故排除。[答案]B2.有学者指出:“正确认识一国与两制的关系,还须处理好两制间的关系。香港、内地两制之间的确存在很多差异,这些差异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短期不易消融,但又都受到宪法和基本法的保护,在一国之内长期共存。”这表明“一国两制”在实施过程中()A.求大同、存大异B.求大同、存小异C.模糊性、长期性D.理想化、实践难[解析]材料认为,对“一国两制”的理解除了保持“大局”即认识到“一国”是大前提外,还要认识到“两制”之间存在很多差异,且还会长期存在,故在实施“一国两制”中须“求大同,存大异”,A正确。两种社会制度的差异不属于“存小异”范畴,排除B。C、D说法不符合“一国两制”方针的原则和实践,排除。[答案]A3.下图中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动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解析]依据材料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后凤阳县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其粮食产量大幅上涨,故答案为C项。A项,1953年开始推行农业合作化运动,排除;B项,1958年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排除;D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十四大之后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时间不符,排除。[答案]C4.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动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后者不同于前者的是()A.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扩大B.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C.违背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D.改变了此前的土地所有制性质[解析]根据材料“通过大规模的劳动力动员”“改变组织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实行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邓小平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民公社化运动是集体经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分散经营,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A项正确。现代农业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来装备农业,用现代经济科学来管理农业,创造一个高产、优质、低耗的农业生产体系和一个合理利用资源、又保护环境的、有较高转化效率的农业生态系统,故B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故C项错误。两者都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的性质,故D项错误。[答案]A5.1984年中央1号文件规定,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1993年中央11号文件规定,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长三十年不变,还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这反映出()A.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发生质变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深化C.农业经济发展障碍得以消除D.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效果显著[解析]据材料“1993年中央11号文件规定,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长三十年不变,还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可知,土地承包在原有承包期基础上再延长,还赋予农民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这些表明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深化,B正确;据材料“还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知,没涉及土地承包权质变问题,A错误;据材料只是土地承包期的问题,没有反映采取措施消除农业经济发展障碍问题,C错误;材料没有反映产业结构调整,D错误。[答案]B6.以下是1997年世界出口经济数据统计,据此可以推断()A.欧美发达国家制造业开始衰落B.改革开放加快中国的工业化进程C.我国的工业产业结构趋向合理D.世界制造业中心实现向中国转移[解析]材料反映了1997年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比例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远远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水平,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加快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使得出口的工业制成品比例较高,故B项正确。图表中只是1997年世界出口经济数据统计中工业制成品所占的比重,不能体现欧美发达国家制造业开始衰落,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工业产业结构”的内容,故C项错误。中国制成品占较高比重不能说明世界制造业中心实现向中国转移,属于过度推断,故D项错误。[答案]B7.下表为我国市场化指数变化统计:年份1979198019831985198819922003指数24.9%30%40%50%60%63.2%73.8%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行B.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了企业活力C.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解析]依据表格内容可知,从1979年到2003年,我国市场指数呈逐渐上升的态势,这与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及逐步完善密切相关。分析选项,C项符合题意。其他选项都不够准确。[答案]C8.有学者认为我国对外开放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试验探索阶段,扩大开放阶段和体制性开放阶段。与三个阶段分别对应标志性事件是()A.建立4个经济特区、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内地全面开放B.建立4个经济特区、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中国加入世贸组织D.建立4个经济特区、开放开发上海浦东、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解析]据所学,经济特区是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开放开发上海浦东是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进一步完善了市场经济体制,故选D项;内地全面开放没有涉及体制问题,排除A项;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是1984年,是改革开放的初期阶段,排除B项;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是正式的对外开放政策不是实验,排除C项。[答案]D9.据统计,2014年中央巡视组在河南省共对9个市(地)5所高校进行了巡视,受理群众信访举报15338件,发现问题线索2192个,涉及厅级领导干部190人、处级干部886人。通过巡视发现问题线索,中央巡视组已立案调查189人,其中厅级干部10人,县委书记2人。材料本质上反映了()A.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践行B.惩治腐败是立国之本C.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D.依法治国理念深入人心[解析]题干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坚决惩治腐败现象,纯洁党的干部队伍,这属于加强党的领导的范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思想,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故选A;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排除B;材料未涉及经济体制改革问题,排除C;依法治国理念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D。[答案]A10.对下面表格信息,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1979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肯定是不准确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1984年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市场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1992年南方谈话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992年中共十四大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A.对市场经济理论早在“文革”期间就已经有了定论B.在八十年代初我国已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C.在九十年代初我国已初步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D.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是解放思想、不断探索的结果[解析]“文革”在1976年就已经结束了,因此从图表信息得不出对市场经济理论早在“文革”期间就已经有了定论这一结论,故A项错误。从图表信息仅能看出,当时认为市场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并不能说明我国已经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故B项错误。1992年,在中共十四大上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在九十年代初只是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而不是初步建立,故C错误。从1979年到1992年,从开始打破计划经济体制到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历时十余年,说明对于市场经济的认识是解放思想、不断探索的结果,故D正确。[答案]D11.2015年12月,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亚洲基础设施银行正式成立,该组织创始成员国有57个,其中不乏欧洲发达国家,如图漫画《纷至沓来》反映了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A.发展中国家发挥了主导作用B.经济区域集团化获得长足发展C.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根本改变D.中国国际影响力有很大提升[解析]从材料的漫画可以看出,反映的是在经济全球化的热潮之中,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有很大的提升,所以选D。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发挥了主导作用,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经济区域集团化获得长足发展,排除B。当今世界经济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改变,排除C。[答案]D12.习近平在2018年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中指出,上海合作组织成立17年来,面对国际风云变幻,秉持“上海精神”,取得重大成就。现在,上海合作组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发扬优良传统,积极应对内外挑战,全面推进各领域合作,推动上海合作组织行稳致远。该组织()A.丰富了结盟而不结伴的国家关系B.以经济合作和安全先行为宗旨C.标志着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D.探索出新型区域组织合作之路[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上海合作组织丰富了结伴而不结盟的国家关系,故A项错误;上海合作组织是以政治合作和安全先行为宗旨的,故B项错误;当今世界,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尚未建立,故C项错误;上海合作组织探索出新型区域组织合作之路,故D项正确。[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52分)13.(2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69年,尼克松出任美国第37任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自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国际形势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加之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日益加深,使得美国在与苏联争霸中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他在堪萨斯的一次演讲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改善美国的不利处境,他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一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材料二台湾问题不仅是中美关系中最为敏感的问题之一,更是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利益的关键问题。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提出“台湾地位未定论”,支持台湾当局,阻挠中国的统一。70年代中美关系开始实现正常化,但美国在接受中国关于中美建交涉台三原则的同时,又炮制了《对台关系法》,继续保持与台湾的“实质性”关系,从而使台湾问题成为至今影响中美关系的一项重要因素。在中美建交过程中美国反复的举动,所显现出的意图就是要将台湾问题作为其制衡中国的一项“筹码”。材料三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告台湾同胞书》,明确提出了一系列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政策措施。40年来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海峡两岸经贸人文交流不断深化,和平统一的理念得到广泛认同。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一个中国的原则在国际社会获得广泛的承认。实现国家统一是民心所向、大义所在。“祖国必须统一,祖国也必然统一”向世界宣告了中国完成祖国统一的坚定意志和决心。(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尼克松“要在中国找一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是指什么?促使他这样做的原因有哪些?(12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台湾问题的实质,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8分)(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有利条件有哪些?(8分)[解析](1)依据材料一“为了改善美国的不利处境,他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一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和所学知识可以看出,尼克松是要缓和和中国的关系。原因:依据材料一“国际形势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加之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日益加深,使得美国在与苏联争霸中处于不利的地位”的信息和所学从美国国内危机加深,多极化趋势的发展,越南战争的负担加重以及美苏争霸中不利的地位回答。(2)台湾问题的实质:依据所学可知是中国的内政问题;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依据所学可知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3)依据材料三“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一个中国的原则在国际社会获得广泛的承认。实现国家统一是民心所向、大义所在”的信息和所学可知最终要实现统一台湾的有利因素,应该包括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经验,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社会对一个中国原则的普遍承认,实现统一符合两岸民众的共同利益等。[答案](1)实现中美关系的缓和。原因:国内社会危机加深,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越南战争沉重的负担,美苏争霸中处于不利地位。(2)实质:中国内战遗留问题,属于中国内政。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3)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经验,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社会对一个中国原则的普遍承认,实现统一符合两岸民众的共同利益。14.(24分)中国的国际交往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近代外交中的重要事件、条约的影响——根据《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史考察》中的有关内容编制材料二多边外交是一种与双边外交相互补充的外交战略。……三个以上国家的互动与双边互动相比保守秘密的难度要大得多,因此多边协议的制定和实施比双边协定更加具有透明性,更易于为国际舆论所监督……参与多边外交的各方,其具体利益可能有较大的差异,但它们的利益总有一个交汇点。……多边外交的开展要求一个国家克制、甚至放弃某些领域内的单边或双边的利益考量,侧重于有互动关系的多边共同的利益标准。……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涉足多边外交舞台,但在很长时期内由于对多边外交的认识的局限,对多边外交的参与是有限的。……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中国不仅积极参与多边外交,还成为了多边外交的积极倡议国和主持国。——《中国对多边外交的认识及参与》(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外交的变化趋势,并概述其变化的主要原因。(10分)(2)据材料二,概括多边外交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的原因。(14分)[解析](1)趋势:根据表格信息,结合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知识可知,其趋势是近代前期,签订不平等条约为主(外交上丧失领土和主权);根据表格信息,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知识可知,其趋势是近代后期,逐步修改或收回不平等权利为主(外交上收回部分权利或修改不平等条约)。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问可以分解成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