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学课程学习_第1页
新闻采访学课程学习_第2页
新闻采访学课程学习_第3页
新闻采访学课程学习_第4页
新闻采访学课程学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绪论

新闻采访学研究的对象有三点:

1、新闻采访

新闻在我国古典文献中,“新闻”一词最早出自唐代神龙年间(公元705年-706年)文人孙处玄的"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一句.

南宋赵升在《朝野类要》中首次把“新闻”一词和报纸联系起来使用,他说:“共有所谓内探、省探、衙探之类,皆私衷小报,率有漏泄之禁,故隐而号之曰

‘新闻’。”第1页/共140页第一页,共141页。

“采访”

一词始见于东晋史学家、文学家干宝(公元?—336年)的《搜神记序》,这本书是他编辑的神灵怪异的故事集。《晋书﹒干宝传》中曰:“宝撰搜神记,因作序曰,若使采访近世之事,苟有虚错,欲与先贤前儒分其讥谤。”这里提到的“采访”已经接近于今天的含义。第2页/共140页第二页,共141页。绪论“新闻”与“采访”合为词组使用,是在我国近代报刊出现以后。例如《申报》创立后(1872、4、30)一月,刊登广告向社会征集新闻,广告名称就是《新闻采访启》。其中的“采访”已经专指新闻采访。

2、记者的新闻采访活动新闻采访学是指导记者采访新闻的学问,其基本理论来自于记者的采访实践,是记采访活动规律的总结。通讯员的采访活动不纳入研究范围。第3页/共140页第三页,共141页。绪论

但是总结出的规律具有广泛性,同样可以指导通信员采访。

3、记者采访规律它深入研究新闻采集的方式、方法、技巧类问题,是这门学科的特色。除此之外,还研究采访原理和基本规律一类问题,并且注重揭示其规律性。

第二节新闻采访学研究的历史综述

萌芽于近代报刊时期,主要见于著名报人、记者论述新闻问题和别涉及到多方面问题。例如:第4页/共140页第四页,共141页。绪论梁启超(1873--1929)1904年为《时报》创刊写的发刊词中,提出了新闻报道的一些原则。黄远生(1885--1915)1915年在《忏悔录》文中提到记者的“四能”(能想、能走、能听、能写)。

……

以上论述,既是经验之谈,也是对新闻采访写的理论思考,谈出了不少规律性东西。对新闻采访的系统研究开始于1918年,此后可分为的三个时期:第5页/共140页第五页,共141页。绪论

1、“五四”时期

1918年,北京大学聘邵飘萍为导师,讲授新闻采访,1923年讲稿出版,名为《实际应用新闻学》(又名《新闻材料采集法》),是我国第一部新闻采访学专著,标志学科形成。徐宝璜,北大新闻研究会主任,讲授新闻学,1919年便出版《新闻学》一书,是一本新闻学概论著作,蔡元培喻之为“在我国新闻界实为‘破天荒’之作。”书中《新闻之采集》一章多达17节,完全可以拓展成一本采访学专著。

第6页/共140页第六页,共141页。绪论

以上两部专著表明:在新闻业务研究方面,采访研究已经走在了前面。2、抗战时期此期论述新闻工作的文字有个鲜明的特点:服从抗战需要,为抗战服务。范长江的一系列文章就是代表作。

8年间出版新闻书刊约100种,其中有采访专著,1938年出版的王文斌的《采访讲话》是我国第一部专业采访报道的论著,把采访的研究推进了一大步。第7页/共140页第七页,共141页。绪论

抗日根据地的新闻事业在物质条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得到较大发展,毛泽东、陆定一等中共领导人关于新闻工作的的社论、讲话,对无产阶级新闻学的建立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3、

建国以后

建国初期,建立和发展无产阶级新闻学成为新闻学研究的根本任务。1949、10---“文革”,探索和积累经验阶段,不适当地强调了新闻的阶级性、政治性,对西方资产阶级新闻学基本否定排斥,对“五个W”、新闻真实、及时、客观等都不接受。第8页/共140页第八页,共141页。绪论

“大跃进”时期的狂热,抹杀客观规律与科学性。

林彪、四人帮把左倾发展到高峰,扣帽子、打棍子。

1978年后,新闻事业空前发展,全面繁荣。大批教材出版,新闻采访专著涌现,

老新闻工作者的新闻论集、经验汇编、回忆录出版;名记者研究著作;翻译著作。存在问题:重复、拼凑和抄袭过多。第9页/共140页第九页,共141页。

第三节学习目的和方法

学习目的:用学到的系统知识指导采访实践,搞好报道,做好记者

工作。

学习方法:a、重视全面、系统地学习b、重视采访实践c、及时总结采访经验d、重视研究采访实践中的新问题,关注学科发展

e、重视比较对照的方法。第10页/共140页第十页,共141页。第一章新闻记者概述

第一节我国职业记者的起源和称谓演变

新闻记者通称记者,指新闻机构的专职采访报道人员。1、起源

商周时期的“采风”和“采诗”活动春秋时期出现了“史官”,秉笔直书东晋干宝《搜神记》和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的成书过程唐代开元年间出现的邸报,办报官吏的工作宋朝民间“小报”雇佣的内探、省探、衙探等第11页/共140页第十一页,共141页。2、称谓演变我国传统报纸(邸报)历经唐、宋、元、明、清几个大的朝代,办报官员都不称“记者”。“记者”的称谓是从近代报刊出现的。

1815年8月,英国传教士米怜在马六甲创办近代第一家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有准记者梁发,笔名“学业”。后来出现“主笔”称谓。再后来报刊多了,称谓五花八门,仅《申报》的称谓就有:探员、探事、访事、友人、访友、访员、访事人、报事人、文士、采访等。从现在的划分标准看,其中有记者、也有通讯员。自从梁启超主办的《清议报》第7、8期(1893年3月)后,其他第12页/共140页第十二页,共141页。

称谓(除访员和主笔外)陆续淘汰。第二节西方资产阶级职业记者的出现

意大利威尼斯是资产积极报纸的诞生地,也是资产阶级职业记者的诞生地。

14世纪,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稀疏的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15世纪出现手抄小报;16世纪发展到德法,同时出现了专门的办报机构,随着报刊业发展,机构内部分工为老板(即出版者)、编辑和记者,再后有了驻外地、外国记者。

19世纪,言论自由观念普及和工业革命提供的物质条件,日报大发展,通讯社纷纷建立,记者队伍空前庞大。第13页/共140页第十三页,共141页。

第三节记者的类型

(按活动范围和业务分工划分)1、专业记者——专门采访报道某一领域的记者。如文教记者,农业记者,军事记者,体育记者…。其最大特点是行业方面“专”。2、机动记者——又叫直属记者,归总编或总编办公室直接领导,负责重大新闻和典型的采写。平时没有固定任务,机动灵活又随时待命。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要求高。第14页/共140页第十四页,共141页。3、特派记者——因特殊采访任务的需要,受新闻单位特别派遣的记者。许多著名记者都曾是特派记者,如邵飘萍、范长江…4、特约记者——为完成某项重要报道任务,特约的单位外人员,对这些人的称谓。特约记者的规格要求较高,多是党政部门负责人或知名学者、专家等。方纪、徐迟、杨朔、萧乾等著名作家都曾作过特约记者。5、地方记者——新闻单位派往某地的常驻记者,记者多时设记者站,直属编辑部管理。派出地方记者,有利于加强和地方的联系。6、驻外记者——受新闻单位派遣,常驻国外采访的记者。政治、业务、外语、国际政治敏感等都有较高要求。瞿秋白是最著名的驻外记者。他受《晨报》和《时事新报》派遣,驻莫斯科26个月。第15页/共140页第十五页,共141页。第二章记者的职责和任务

第一节职责1、时代的“瞭望者”——约瑟夫·普利策:“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及时发出警告。”

例如:张广友顶着巨大风险为土地承包大唱赞歌;胡占凡猛烈抨击拜金主义苗头。

2、喉舌——党和政府的“发言人”、人民群众的“代言人”3、社会活动家——善于调查研究、独立思考,对社会活动和社会发展有独立见解4、当代历史的记录者——忠实的记载历史进程和历史事件第16页/共140页第十六页,共141页。

第二节记者的任务

———记者职责的具体化体现记者的任务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1、及时采访和报道新闻传递信息沟通情况宣传政策指导工作宣传典型表彰先进传播知识开阔视野第17页/共140页第十七页,共141页。2、反映情况(主要用‘内参’形式)有些新近发生的事实尽管具有新闻性,但不宜公开或者暂时不宜公开传播。记者可以用“内参”的形式提供给新闻单位内部或一定级别的领导部门,使得问题得以解决。3、做群众工作帮助、培养通讯员接待群众来信来访收集报道反馈信息第18页/共140页第十八页,共141页。第三章记者的素质和修养

第一节记者的素质1、政治素质:即政治倾向性2、业务素质:掌握和运用新闻手段的能力。包括:社会活动能力、职业敏感性、逻辑思维能力、文字功底和口才3、心理素质:即与工作性质相适应的心理状态。包括好奇心理、竞争意识、冒险精神、坚强的意志力等。4、身体素质。记者的工作强度很大,是繁重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叠加,对身体要求也高。身体好才能胜任工作。第19页/共140页第十九页,共141页。第三章

第二节记者的修养

一、知识修养

1、知识修养的重要性(实例两则)

⑴、能提高采访效率

⑵、能满足新闻受众求知欲

⑶、能加强采写综合能力2、知识修养的范围、内容

政治理论知识第20页/共140页第二十页,共141页。

新闻专业知识

文化基础知识

(4)专门知识二、作风修养

1、谦虚谨慎的作风————记者容易出名,千万要稳住神,不可张狂。应该保持低调,不断学习,不耻下问,不作“无冕之王”。

2、艰苦奋斗的作风————不怕吃苦,敢于冒险,具有为事业献身的精神。

3、雷厉风行的作风————采访报道要快,机灵、果敢,不能四平八稳、慢慢腾腾。第21页/共140页第二十一页,共141页。第三章

4、一丝不苟————

采访需细心严密,事实必须真实准确。

5、文明礼貌遵纪守法————记者从事的是精神文明的工作,自己要作精神文明的表率。三、职业道德修养

1、坚持真理、忠于事实———不迎合政治,不屈服于邪恶,不贪图金钱。

2、正视权利,不谋私利———不为金钱所动,更不能索贿受贿,不搞“有偿新闻”。

例1:2008年7月,张家口市蔚县南留庄镇李家洼煤矿新井发生炸药爆炸,造成35人遇难。地方政府为瞒报事件给相关媒体记者发放“封口费”,致使案件瞒报87天之久,为案件的调查和处理带来了难度。

第22页/共140页第二十二页,共141页。

例2:2002年,山西繁峙一金矿发生矿难,多名记者收受矿主现金或金元宝;2005年,河南汝州发生一起矿难,当地政府竟然向前去采访的450多名真假记者发放近20万元的红包,导致媒体集体失语;2008年,山西霍宝干河煤矿矿难,为掩盖事实,煤矿向记者发放“封口费”。

3、信守诺言,遵纪守法———尊重采访对象的合理要求;注意保密原则;遵守宗教政策和民族风俗习惯

例:1995年,共和党人纽特·金里奇(NewtGingerich)当选众议院议长,并希望与民主党总统克林顿合作。就在这时,宗毓华采访了金里奇的母亲。在节目中,宗毓华问道:“能告诉我您对第一夫人希拉里的看法么?”老太太诚实地说:“这个,我不能讲!”宗毓华接着引诱她:“那您悄悄告诉我。”金里奇的母亲凑到她的耳边说:“她是条母狗!”

1995年1月4日,金里奇宣誓就职,而就在当晚,CBS播放了宗毓华的访谈纪录。第二天,金里奇就被记者包围了起来,请他回答“母狗”的定义。这件事情第23页/共140页第二十三页,共141页。在美国政界轰动一时,CBS连遭谴责,宗毓华也因为“引诱老人说出不该说的话”而招来骂声一片。美国总统克林顿赶忙为金里奇开脱,并公开批评宗毓华的不当行为。

5个月后,宗毓华被CBS扫地出门了。4、采访方式光明正大,不可不择手段显性采访能够获得的素材,尽量不使用隐性采访手段。不要总是企图刺探他人的隐私来哗众取宠。第24页/共140页第二十四页,共141页。第三章5、与同行互敬互学、积极竞争———摒弃“同行是冤家”的狭隘观念,建立同行间的友好协作关系,注意发挥媒体的“整体优势”四、技能修养当地方言土语(外语)摄影熟练运用电脑驾驶各种交通工具辨向、测时、野外生存第25页/共140页第二十五页,共141页。第四章新闻的感知与选择大千世界的纷繁万事,记者应该怎样去发现新闻?这是采访活动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这里有两个重要名词需要了解。

第一节新闻价值定义:它是新闻事实具备的能够吸引人的某些特质,它是事件的固有属性,它只能挖掘不能创造。主要包涵以下要素:

1、重要性:指新闻事实能在某种程度和某种范围内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这是无产阶级新闻的核心因素。比如: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事件都具有这种性质。第26页/共140页第二十六页,共141页。第四章

2、显著性即新闻事件或人物所具有的引人注目的特质。西方流行下列新闻数学公式,可供我们参考:

平常人+平常事=0平常人+不平常事=新闻

不平常人+平常事=新闻

3、新鲜性兼有时新性和知新性两重含义。时新性即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新,最近、刚刚或正在发生。知新性即内容新。一般来说,时间越近、内容上包涵的未知因素越多、新闻价值就越大。第27页/共140页第二十七页,共141页。第四章

4、接近性由于地理、职业、心理、年龄以及利害关系等方面的接近而引起的特别关注。

5、趣味性指事实特有的情趣和意味,足以引起受众兴趣或者动人情感的特质。如“挺有意思”“挺感人”等新闻。趣味性主要分为奇异现象(珍闻)与人情味两个方面。

人情味的例子:1011年1—2月,西安众驴友搜救“踏雪”。一失业工人骑在激流桥高空扶手酣然入睡,警察悄悄张网营救。一母亲失业,四个孩子饿着不行,她去食品店偷窃。审判时起诉方看到她怀里饿得哭叫的孩子,当场撤诉。

“倡导高尚情趣,杜绝低级趣味。”第28页/共140页第二十八页,共141页。

第二节新闻敏感

定义:新闻敏感就是记者及时识别某个事实中所包涵的新闻价值的能力。

一、新闻敏感的主要内容:

1、审时度势的洞察力

《孙子兵法》上说:“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新闻敏感其实是一种政治敏感。记者全局在胸,才能高屋建瓴的观察形势,准确地判断形势(把握住社会的脉搏),懂得党和政府正要抓第29页/共140页第二十九页,共141页。什么和将要抓什么,老百姓最关心什么,从而准确判断什么地方会出现新闻。

例如:抗美援朝前夕,人民日报记者金凤刚参加工作时的一次“被动”采访。

2、“一见就灵”的判断力

生活中激动人心的事件总是少数,大多都是些看起来平平常常的事实,一般人看不出名堂,但是记者能够凭一双“慧眼”和直觉从其中发现新闻。第30页/共140页第三十页,共141页。第四章

3、“沙里淘金”的采掘力

在现实采访中,有的时候新闻素材五光十色,需要百里挑一,选出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有时侯新闻事实相当复杂,很难分辨;有时新闻事实被一般性现象掩盖…....记者需要从“

沙子

、“石头”中筛选和挖掘出那些“金子”。

二、新闻敏感的作用

新闻采访现实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同去一个地方,有的记者能抓到新闻,有的记者却抓不到;有的记者手上新闻线索用不完,有的却

“吃了上顿没下顿”?第31页/共140页第三十一页,共141页。原因在于新闻敏感状况不同,即对新闻的辨识和认识能力不同。

新闻敏感的具体作用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见微知著,敏锐地发现新闻

《吕氏春秋.察今》:“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

”.记者需有“望一叶而知秋”的本领,从细小苗头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粉碎四人帮后,有外国记者看到王府井新华书店前排长队买外文书籍,预测出中国即将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也有记者从中国人争相购买“新三大件”的事实,评价经济调整带给人民生活的变化。从北京人夏季服装的多色彩化,报道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

2、从同类事实中鉴别出最有价值的事实

记者从采访来的大量材料中,抓住最有价值的部分进行报道。以小见大,用小事情揭示大主题,用一滴水反映一个世界。第32页/共140页第三十二页,共141页。第四章

3、有利于选择最佳报道角度

“横看成岭侧成峰”,记者因时因地制宜,把新闻事实的价值最大程度地发掘出来。4、善于从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新闻从日常小事中发掘出“以小见大”的报道,透璞识玉,从平凡中看出不平凡。5、能够预见新闻后面的新闻记者根据已有资料,分析事物发展的趋势,准确判断出已经发生的或即将发生的新闻事件。第33页/共140页第三十三页,共141页。第四章

三、新闻敏感的培养途径

新闻敏感是一种顿悟性的思维活动,是外界的有关信息与记者头脑中潜藏的某种信息突然撞击之后,极短时间内产生的认识上的突破和飞跃。它也是一种长期经验的积累,是后天获得的。

例如:《纽约日报》著名记者泰勒早期一次失败的采访。后成著名记者。

1、提高政治敏感,及时学习领会党和政府的新政策、新精神例如:不同媒体对天安门广场事件的平反报道;对张喜忠事迹的报道

2、增强社会责任感,事事关心

例如:四川某记者报道的特大食物中毒事件。

第34页/共140页第三十四页,共141页。

3、养成随时随地采访的职业习惯把生活和职业密切结合起来,时刻处于临战状态

4、勤奋积累知识和经验

“投池起波,投渊起浪”,积累越多,外界信息在头脑中引起的反响越大。

第三节新闻线索

涵义:也叫采访线索、报道线索,指新闻事实发出的简明信息、信号。新闻界常常把新闻比作“活鱼”,新闻线索就相当于鱼泛起的

“波纹”和“浪花”。第35页/共140页第三十五页,共141页。第四章一、新闻线索的特点(4点)1、比较简略,完整性差往往只是某个片段情况,事实的简略轮廓或零碎材料,没有细节,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要素残缺不全,甚至不易为人注意。2、时间短暂,稳定性差3、只是信号,有待证实新闻线索只是新闻的一种可能状态,必须经过核实。4、反映表象,变动性大有的新闻线索可以顺藤摸瓜,有的线索和实际情况相差很大甚至完全相反。第36页/共140页第三十六页,共141页。第四章二、新闻线索的作用

1、触发记者的新闻敏感

有了线索,记者才能的产生新闻敏感,有价值的新闻才不会淹没。

2、线索可以指明采访挖掘的方向3、线索的价值决定报道的质量

“线索好,新闻就好了一半”。线索又多又好,记者选择余地就大。第37页/共140页第三十七页,共141页。第四章三、获取途径主要有以下六条:

1、上级渠道(领导机关和负责人)这些部门往往掌握着比较全面的情况,记者要争取得到积极配合与协助,充分利用这些便利条件。2、书面渠道各个领导机关、各工作部门的工作总结、业务简报、情况反映、读者来信来稿等。3、会议渠道随政治经济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各种会议非常多,往往汇聚各种情况和各种人物…能够集中获取某方面新闻线索。第38页/共140页第三十八页,共141页。第四章4、社交渠道

记者是社会活动家,记者建起的“新闻信息网”是最有效、最生动的信息源。近年来还出现大量的“新闻线人”报料。5、传播渠道

记者也与普通人一样,读书看报、看电视听广播、上网,由此获取的情况往往也是新闻线索。

6、耳闻目睹“处处留心皆新闻”。购物、逛公园、去茶座、乘车、锻炼….

另外,手机和各种紧急电话,如110、119、120、112…第39页/共140页第三十九页,共141页。第四章

第四节新闻的选择

世界上每天发生的事情成千上万,媒体不可能有闻必报,新闻传播者总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客观事物做出报与不报、先报或后报、浓描或淡写、褒扬或贬抑等项选择。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不同的政治倾向、不同的新闻机构,选择标准都不相同。总地来说,有两个基本标准:一个是新闻价值标准,一个是新闻政策标准。同时符合这两个标准,新闻才会出笼。

一、新闻价值标准(略)第40页/共140页第四十页,共141页。二、新闻政策标准指新闻控制者新闻传播内容的强制性规定。世界各国度依据本国的社会制度、政治纲领、本国国情以及具体的现实环境,分别制定持久性或阶段性的各种新闻政策。这个标准决定着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能否公开报道的“命运”。新闻政策通常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政治标准

判断某个事实在政治上的利害关系如何,这是最基本的条件,也是个原则性问题。

例如:苏联著名记者鲍里斯.波列夫依“无脚飞行员”报道被《真理报》压稿;我国媒体对党的富民政策的片面理解和报道,也造成过很不好的社会影响。第41页/共140页第四十一页,共141页。第四章2、新闻宣传思想就是随形势变化,着重宣传什么,不能宣传什么的指导思想。这是党和国家鉴于全局利益和实际工作需要,对新闻领导和控制的手段。

3、新闻机构自身的编辑方针各个新闻机构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根据不同的受众群、报道侧重点或地方特点,承担不同的工作任务,所以又有不同的规定和做法。

三、新闻选择标准的运用这是有效开展采访活动、提高新闻报道质量的关键一步。

1、综合衡量新闻价值要素通常来说,一条事实所包含的新闻价值要素越多越好。记者应能够利用新闻价值各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使得新闻产生第42页/共140页第四十二页,共141页。第四章增值的效果。

2、用新闻政策标准全面衡量先看政治标准,再看当前新闻宣传思想,三要合乎自己机构的编辑方针。

3、正确处理新闻价值标准与新闻政策标准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缺一不可。不能矛盾,不能偏颇

第43页/共140页第四十三页,共141页。第五章采访的准备记者从事新闻采访,包括准备阶段和采访实践阶段。认真周密的准备有利于提高采访效率,甚至是保证采访成功的必要条件。

第一节采访采访准备的必要性新闻采访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比一般社会调查具有更大的难度,必须事前做好各种充分准备。因为:第一,新闻的时效性要求记者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了解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和事实真相。第二,记者的采访,往往是一种多向的人际交往,费时费力。第三,采访涉及的范围广泛,内容复杂,是对记者的知识结构及认识、能力的严峻考验。

采访的准备分平时准备和临时准备两种:第44页/共140页第四十四页,共141页。第二节采访的平时准备平时准备又叫间接准备、广义准备。它不是针对某一次采访活动而做的准备,相当于部队的日常训练一样。平时准备的作用“难以估量”(如同一个人的学习习惯)。

一、平时准备的基本内容1、理论准备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有计划有系统、有针对性.可以避免和杜绝片面化、绝对化、一阵风式的报道,以及内容肤浅、缺乏启示的报道。

2、政策准备根据党的政策,认清(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形势,在采访中才能准确地做出新闻选择,正确发挥舆论导向和指导工作的作用。第45页/共140页第四十五页,共141页。第五章3、熟悉情况,了解全局象老鹰抓小鸡前的全面观察一样,才能把各种零碎的、片面的素材按照特定的报道思想归拢起来。

4、学习和积累多方面知识记者或博学多识,或知识经验贫乏,都与学习和积累关系密切。

积累方法:读书、看报、上网,广采博取结合采访,重点攻关无字天书,不可忽视第46页/共140页第四十六页,共141页。第五章

第三节采访的临时准备就是记者在采访任务确定以后,围绕具体任务展开的准备工作。一、临时采访准备的作用“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1、能缩短与采访对象间的感情距离2、节约时间,提高采访效率3、能增强记者的新闻敏感,更好地发现和抓住新闻4、有利于开拓采访的深度和广度采访不能停留在表面上,要把最有价值、最有特点的新闻挖掘出来,就离不开资料、知识方面的准备。第47页/共140页第四十七页,共141页。第五章

二、临时准备的内容1、收集相关资料明确报道思想

报道思想是新闻机构和记者在一定时期内组织和采写新闻报道的指导思想,是记者采访活动的依据和出发点。包括内容、范围、重点和具体要求等。报道思想来自于对“上头”、“下头”、“外头”情况的了解和吃透。“有意图”(即带着报道思想)的采访和带着“框框”采访的不同。资料是采访的基础,特别是突发事件、重要人物的采访。可以避免

盲人瞎马式的尴尬。第48页/共140页第四十八页,共141页。第五章2、选择、了解采访对象

⑴.选择采访对象

①选择最熟悉情况的人②选择多层次、多方面的人③选择持不同意见的人④选择同一类型人中的典型人⑵.熟悉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

采访对象选定之后,须熟悉和研究其基本情况,因为:第一,熟悉基本情况是尽快接近采访对象的重要途径。如;《沙市报》记者王家绵对著名京剧艺术家关肃霜的采访:第49页/共140页第四十九页,共141页。第五章"你知道荆州内满族'关'姓的来历吗"

"你回家来,你知道你祖宅前的一口古井在什么地方吗第二,是准确提问和深入挖掘素材的前提。如:北京广播电台记者采访琵琶演奏家刘海德询问“木头孩子”。

3、拟定采访计划和调查纲目采访计划,指记者对采访活动的基本设想,包括采访的目的、要求、步骤、方法、时间,以及跑哪些部门、找哪些人、看哪些现场,提什么问题,阅读什么资料,采访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处置方法等。所谓调查纲目,是指所要提问的大纲细目。第50页/共140页第五十页,共141页。第五章采访如同打仗,目的性极强,事先拟定好计划可避免盲目性,争取主动。

⑴.拟定采访计划的要求第一,明确所写报道要解决的问题,规定总采访的要求和各单项采访的要求。第二,确定采访的重点对象、一般对象以及应该涉及的领域、部门和现场。第三,采访方式是个别访问、开座谈会,还是现场观察,在什么场合与采访对象谈话,现场观察哪些方面,采访顺序和时间安排等。第四,选择采访突破口。第51页/共140页第五十一页,共141页。第五章

⑵.拟定调查纲目(提问大纲)

准备好充足的问题,按重要性从前到后依次排列。⑶.尊重事实,及时调整

客观情况错综复杂、千变万化,即使采访计划再详细、周密,也往往很难完全实现。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计划,拟定新的访问纲目。4、物质性准备

第52页/共140页第五十二页,共141页。第五章

第五节创造访问条件这虽是一些辅助性的准备,但却是采访质量的重要保障。一、选择适宜的访问时机时机有时来的十分容易,有时候却必须经过漫长而艰难的等待。越是难得的采访越有价值。选择访问时机的原则是:首先替对方着想(如作息规律、工作时间、心理状况、性格特点等),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例:邵飘萍凌晨两点要求采访段祺瑞注意:几种“不宜采访”的时机:1、采访对象正要“战斗”时。比如演员要登台,运动员要上场,公务员即将下班…..第53页/共140页第五十三页,共141页。第五章2、采访对象要吃饭时或午休时

3、采访对象处于连续性很强的工作中,如写作、实验室…

4、采访对象出现严重异常,遭遇重大变故时。

二、选择合适的访问地点某记者采访养鸭专业户,在县招待所谈话他很拘束很怯场。记者随他到了他的水乡养鸭场时,他马上活跃起来,滔滔不绝。可见好的地点会产生好气氛,采访对象就发挥得好,记者也能触景生情地灵感提问写出生动的报道。如在实验室访问科学家,书房中访问学者,试验田里访问农科技术员,训练场访问体育教练…

避免在外界干扰不断的场合,或有采访对象亲友、同事在场时访。第54页/共140页第五十四页,共141页。第五章

三、设计得体的仪表风度和文明的言谈举止

1、仪表风度“首因效应”不求华丽漂亮、禁止妖艳轻浮分清礼仪场合与生产场合。2、言谈举止一句话、一个动作也会导致采访对象情绪变化。提倡稳重高雅礼貌文明3、自尊、自信四、创造、调节融洽的访问气氛

1、力求亲近感2、灵活运用心理学技巧3、注意体态语言第55页/共140页第五十五页,共141页。第六章采访的实施与运作新闻采访是专业性很强的特殊调查研究工作,记者进行新闻采访,需要讲求方法和技巧,最常用的是访问和观察。

第一节掌握提问技能

新闻采访最常见的方式是个别访问与集体访问。个别访问,即记者与采访对象单独交谈。集体访问,记者有意组织或邀请多个采访对象的访问,包括座谈会和记者招待会。无论哪一种访问,恰当的提问都是非常重要的。一、提问的类型第56页/共140页第五十六页,共141页。第六章

1、开放式提问提出概括、广泛并且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可以有多种答案。目的是调节气氛、搜索情况。

2、闭合式提问指的是具体、明确的针对性较强的提问,要求回答的内容被限定在狭窄的范围内。常用于追问、查证与核实情况的谈话中。

二、提问的方法正问法:就是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开门见山,不隐晦、不拐弯第57页/共140页第五十七页,共141页。第六章抹角。防止太直白,必要时需要作适当铺垫。

例子:阿姨,您每天上班几点出来几点回去啊?

2、迂回法访问中遇到障碍,对方回答不清或不愿回答时,可从侧面迂回提问,逐渐转到正题。

3、诱导法诱导式的启发对方,把记者想知道的情况谈出来。采访对象的情况多种多样,有的因谦虚不愿意讲,有的性格内向,有的只会做不会说,有的需要回忆,有的不便于主动说……需要记者进一步引导。

注意:诱导不是“诱供”,切忌强加于人的提问。第58页/共140页第五十八页,共141页。

4、借问法:借着别人的问题或其他事实中的问题发问。

例:2006年在多哈亚运会上,日本《朝日新闻》记者挑衅性问刘翔:亚洲人在田径短跑上一直是弱势,许多人怀疑可能是服用了查不出的兴奋剂?刘翔当即抨击道:日本和美国的医学一向比中国发达,如果有这种药的话日美的运动员一定用过了,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日本人就算服用了兴奋剂也进不了前三名,更不可能得冠军!我先前说过:“我的成绩代表了亚洲,代表了黄种人,我想这里面应该不包括日本。”

意大利记者邓小平:据说,毛泽东经常抱怨你不大听他的话,不喜欢你,这是不是真的?

大家平时怎么看张三?(某公司张三挪用公款)5、追问法

即采访中抓住重点问题或有价值的新情况连续发问,获取更加详细的材料的提问方法。第59页/共140页第五十九页,共141页。第六章

例如,问:您认为自己的工作辛苦吗?工作中最累、最苦的事情是什么?答:是清理地面上的口香糖,收集恶臭难闻的垃圾。

问:

垃圾难闻,您当时的感受是什么?答:一开始闻到恶臭的来及想把前天吃的饭吐出来。

6、设问法

即记者通过假设方式提出一些问题,借此了解到真实情况。

例如:问:假如西安房价继续上涨,市政府将采取什么调控措施?7、激问法有时候采访对象过于谦虚,或顾虑重重,或态度傲慢不愿意谈,或只谈鸡毛蒜皮之类而回避实质问题。记者有必要采取激发手段刺激对方一下,点到最关痛痒之处,促使对方心态发生变化,自己急于辩解和说明。第60页/共140页第六十页,共141页。第六章

例如:你被解职好几年了,许多人现在都不知道真相,你难道不想给他们一个交代吗?8、错问法即故意提出有明显错误的问题,促使对方急于辩解和澄清。

9、反问法从事实的相反方面或者对方谈话的相反方向提问,了解到真实情况。

10、潜问法把敏感话题隐藏在其他话题中,使得采访对象在不知不觉中谈出真实情况。

11、偏问法提问角度出乎意料,引起采访对象高度关注。

第61页/共140页第六十一页,共141页。第六章

三、提问的注意事项

1、提问宜简洁表达准确明了,切忌冗长。定语太多太长的句子应该分为几段分别表述。

2、提问宜具体如果提问过于笼统,大多数被采访者经常会突然发懵,一时不知道从何谈起。应该少一些抽象化,尽量具体化。

3、提问宜间接不同人群,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文化氛围和生活习惯,都有不同的第62页/共140页第六十二页,共141页。第六章忌讳和心理感受。提问时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不能让采访对象心理上反感或者不舒服。

4、提问宜深刻抓住疑问点(即记者的关注点、受众的兴趣点、对象的兴奋点)提问。例如:您虽然没有瞒报艾滋病人数,但在当前的禽流感中,卫生部有没有瞒报感染人数?

5、提问宜节制对采访对象有一分充分的尊敬,不要“刺探”隐私,尽量避开一些伤害性的词语,甚至引起对方不快的词语。例如:赵忠祥带队去精神病院采访,采访小学女教师。

第63页/共140页第六十三页,共141页。

第二节调查会和记者招待会

前面主要讲述了个别访问的采访方式,但我们在采访中经常遇到同时对三人以上的对象进行采访,即集体采访,本节就讲述两种集体访问的注意事项。一、主持调查会调查会也叫座谈会,是一种效率较高的、常用的采访方式。

1、作用节省时间。把“知情人”召集在一起,记者不用分头跑、问、核实等等。并且采访对象之间可以相互启发,集思广益使得新闻情景更加生动,材料更加翔实,细节更加清楚。

2、主持技能第64页/共140页第六十四页,共141页。第六章

选择代表性人物;人数合适;事先通知并拟好问题提纲;采用漫谈讨论的方式,不要轻易下结论;注意搜索新情况。

二、记者招待会记者招待会又叫新闻发布会,源于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的记者接待日。它是记者获取重大新闻、焦点新闻、热点新闻素材的良好机会,也是记者展示才华的机会。

基本要求:

1、积极的参与意识(不怕对方认为是“刁难”,不怯场,不要有媒体等级的感觉)

2、强烈的竞争意识(“三抢”:抢座位、抢提问、抢发稿)第65页/共140页第六十五页,共141页。第三节现场观察

现场观察又称目击采访、用眼睛采访,是一种最基本的也是常用的采访方法。新闻采访中的观察,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看”,而是运用思考、鉴别的手段发掘事物的原因、规律等,是对事物深入的认识。一、现场观察的作用

1、直接获取第一手材料,避免失实报道

2、能产生激情、激发灵感,更好地表达主题

3、能直接获取活生生的细节材料

4、能把“死”材料变“活”第66页/共140页第六十六页,共141页。5、能够赢得时间,充分展现新闻价值二、现场观察的注意事项1、明确目的你的受众是谁?写什么题裁,什么主题?用什么体裁?2、选择好位置和时机

例如:荣毅仁家观察庐山特点华山日出西安的渣土车东大街的“托儿”

钱塘江观潮观察农村夏收、秋收的不同特点

幼儿园3、概览与细察结合概览好比“走马观花”,即对某一事物做大略的、鸟瞰式的观察,目的是了解全面、把握全局。细察即“下马看花”,对报道中将要重点描写的内容作认真仔细的考察。第67页/共140页第六十七页,共141页。4、边看边想边感受⑴.不要停留在表象上。

例:1946年《新民晚报》记者对察哈尔“崇礼惨案”的报道

《南方周末》记者通过观察,发现采访对象语言漏洞,查出希望工程款被挪用

⑵.善于发现事物的特征

例:战士的猫耳洞生活

1945年,苏联记者报道红军攻入柏林:“城里的烟尘几乎使人窒息,而且如此浓密,以至于红军突击队在白天也得使用手电筒”。

⑶.对重要事实的理解

例:1987大兴安岭火灾的深度系列报道第68页/共140页第六十八页,共141页。

三、观察力的培养和锻炼

观察力不是凭一时的小聪明,而是长期锻炼和积累的结果。无数成功者的例子证明,观察力主要是后天培养的。

例如:有一次40位心理学家集中于某地开会,突然冲进来两个人,一个手持短枪。二人激烈夺枪,突然枪响了,两个人一起跑了出去….

例如:北京香山的红叶,是大红还是金红,是肉红还是银红?画家才最清楚。人物的脸型是瓜子脸还是国字型,是长方型还是椭圆形?头发是黑色还是栗色,是花白还是灰白?脸色…

达芬奇锻炼观察力高尔基与另两位俄国作家的观察力比赛第69页/共140页第六十九页,共141页。

第四节其他采访方式一、巡回采访又叫游动采访、旅行采访,特点是流动性大,每到一地只作短暂停留。适用于某些特殊的、重大主题的采访。如铁路通车的沿线采访、随领导人察视或出访的采访、穿行老根据地的采访等。优点:能开阔眼界,报道形式活泼,业务技能得到全面锻炼。二、交叉采访

记者到某单位或某地区采访时,往往可以发现好几个新闻线索。在采访第一条新闻的同时,又顺便为第二条,第三条新闻搜集素材,这种采访方法叫交叉采访。优点:节约时间,提高采访效率;能保持新闻的时效性。第70页/共140页第七十页,共141页。第六章三、易地采访即记者到长期工作的地区以外去采访。能让记者开阔眼界,唤醒和增强记者的新闻敏感。一般以专题采访为宜.

四、跨行业采访即专业记者到专业分工以外的行业采访。五、体验式采访和蹲点采访体验式采访即记者用一段时间深入到采访对象的工作环境或生活环境,与采访对象同吃同住同劳动,直接获取身心感受。

例如:《大河报》记者打工栏目蹲点采访是一种深入实际,调研时间较长,在调查中确定报道题目的采访方式。第71页/共140页第七十一页,共141页。第六章六、隐性采访记者隐去身份和采访意图,甚至暗藏采访器材搜集新闻素材的采访方法。优点:1、能够获得显性采访难以获取的新闻素材;

2、增强现场感和真实性。注意事项:法律界限;保护自我安全

七、抽样调查按照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原理,参照其他社会调查手段搜集新闻素材的方法。即从全部研究对象中抽取一部分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和分析,然后依据其结果对全部研究对象作出估计和推断。抽样调查在西方又称作“精确新闻”。第72页/共140页第七十二页,共141页。第七章采访中的心理调节记者不是心理学家,却是心理学的实践家。懂得一些采访心理,不仅可以增强自身的心理素质,而且可以找到打开采访对象心理之门的钥匙。

第一节记者的心态与自我调节

记者的心理状态,直接制约自己聪明才智的发挥,而且影响着采访对象的情绪和情感。

一、充分的自信心“自信心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这是对记者心理素质方面最基本的要求。第73页/共140页第七十三页,共141页。第七章二、丰富的情感记者和普通人一样,也有情感和情绪。正确运用情感对记者采访有良好的激发作用。

1、达观平和的心境善于处理生活中的各种事务,处理好人际关系,及时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心理平衡状态。

2、恰当的激情激情也有积极与消极之分,没有激情不是合格的记者,但放纵感情则不是合格的记者。应该正确控制、合理运用激情。

例:央视记者柴静进非典病房采访闾丘露薇勇闯巴格达广东电视记者周晓瑾拍《毒祸》

反例:内蒙古电视台两记者采访区运动会足球赛第74页/共140页第七十四页,共141页。第七章三、坚强的意志

记者采访中会遇到各种困难,不仅是对记者意志力的考验,也使得采访具有了挑战性、冒险性和竞争性。

例:伊丽莎白.柯克伦范长江1936暗访西蒙罗开富重走长征路四、突出的应变能力

记者采访中有时还会遇到某些意外情况甚至重大意外事件,如果事先有心理准备就能处变不惊、从容应对,保护好自己同时保证采访任务的完成。例:人造地球卫星“澳星一号”发射新华社记者于小平采访埃及国庆

第75页/共140页第七十五页,共141页。第七章

第二节采访对象的心理状态

俗话说:“百人百性”,就是说人的性格会有明显差异。采访对象在面对采访时会有各种心理反应。了解这些,有利于掌握采访主动权,提高采访质量和效率。采访对象常见的心理类型大致有如下三种:

一、积极配合型这种人或者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或者有较强的荣誉感,或者能通过接受采访实现自己的利益等。面对采访时热情主动,有问必答,还积极提供各种材料,帮助解决问题。

例如:曲志红《一个母亲的呼吁》注意:对于这类采访对象要分析其动机,防止被其误导。第76页/共140页第七十六页,共141页。第七章二、蓄意应付型采访内容与自己没有什么利害关系,公事公办,提不起兴趣;或者有顾虑等。记者需要注意自身的形象、谈话水平,让其佩服;或者唤醒对方社会责任感。

例:新华社记者顾迈南采访李政道;某记者采访部队养猪能手三、消极对抗型对待采访冷淡生硬,或默不作声,或推脱回避,或胡搅蛮缠甚至暴力对抗…记者要充分尊重对方,以礼相待,耐心解释和沟通,做好更多准备,逐渐缓解和消除对方的对抗情绪。例:第77页/共140页第七十七页,共141页。第七章例:记者采访汽车站打架事件艾丰采访大贪王守信周晓瑾采访死刑犯洪永林

第三节采访中的心理沟通层次一次成功的采访,记者与采访对象的心理沟通一般表现为三个层次:接近——融洽——沟通

一、调整相互关系,达到心理接近

“首因效应”规律极其重要,记者要善于利用这个规律,给采访对象良好的“第一印象”。

例:一青年记者去化工厂采访工程师:听说你把催化剂功效从5倍提高到30倍,超过了国外的17倍记录,请问诀窍在哪里?工程师忙里偷闲接待了他。第78页/共140页第七十八页,共141页。第七章

二、寻找感情桥梁达致关系融洽“相似相补”原理。“酒逢知己千杯少”

例:斯诺前夫人尼姆·韦尔斯1937年去延安,带着毛泽东的照片作‘桥梁’与毛沟通。人民日报老记者纪希晨采访四川油田负责人,利用“陕西人”引发了“自己人”效应。

三、建立相互信任达到心灵沟通

如果需要深入交谈,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就需要记者和采访对象建立相互信任,彻底打消采访对象心中的顾虑。格言:“世界上最深的地方是人心,打开人心的钥匙是真诚。”

例:央视记者童宁为拍摄专题片《作家的使命》对孙犁的采访。新疆电台记者毛耀庭数次采访“哑巴”农民段咸珍,写出《在崎岖的小路上攀登》。第79页/共140页第七十九页,共141页。第八章采访的深入与过渡

刘白羽说:记者的本领,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做最深入的采访。

第一节注重深入采访所谓采访的“深入”具有有两个标志:即抓住了特点和本质。

一、悉心抓特点一件事区别于其他事,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区别处就在于特点上。如各个名山特点不同,新闻采访更是这样。例:记者对吉林甜菜丰收的不同报道。对广州煤炭店一位老营业员的不同报道。

1、看准形势抓特点认清形势。联系党和政府工作重点、重心变化,社会焦点和行业热点,分析哪里会出现新闻。第80页/共140页第八十页,共141页。第八章准确估计形势和中心的移动趋势。

例:刘海贵先生对鲁迅诞辰纪念活动的报道准备。

2、通过比较抓特点即通过对事物各方面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对照比较,鉴别出某些复杂事物的特点。纵向比较:历史上是否出现过?如果有过,与眼前比是否最大、最好、最突出的?

如:许海峰夺金、阿迪力走钢丝、渭河涨水、芭蕾舞《阿Q正传》…

第81页/共140页第八十一页,共141页。第八章横向比较:就是把一个事物同另一个事物比较,把一个点上的事物放到一个面上来考察。

例:德国和日本都是战败国,对战争的反省态度却截然不同。刘先生对上海纪念鲁迅诞辰活动的报道,重点报道鲁迅墓整饰一新。李四光、竺可桢

3、选择角度抓特点新闻主题主要靠对事实的报道来表达,要权衡从那个角度切入,才能充分的、巧妙地表现主题,对于传播效果是非常重要的。最佳角度的选择,可以变平庸为新鲜,变枯燥为生动,变肤浅为深刻,甚至变旧闻为新闻。例如:《光明日报》报道上海数十万人工余自学现象,没有单纯用数字,而是从“每天傍晚和夜间,上海出现了公共车辆异乎寻常的拥挤现象”入手。

1957年,我国女子跳高选手杜凤荣飞跃1.77米,刷新世界女子跳高纪录,美联社新闻导语:第82页/共140页第八十二页,共141页。

“一位20岁的中国姑娘,在北京以有力的一跳警告了世界田径界:6亿中国人民不会是永远落后的运动员”

1982年日本政府文部省篡改中小学教科书,《人民日报》登载了《东京日日新闻》1937年12月报道的另个日本军官在南京杀人比赛的新闻。新华社《“飞蝗蔽日”的时代一去不返》,准备把治蝗成果提交科学大会。

例:新华社记者黄正根、傅上伦等报道“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切入角度。老工人拥护提高知识分子待遇。

第83页/共140页第八十三页,共141页。第八章选择角度的技巧:

首先是角度要“小”。就像油井里的插管,通过小口径反应大容量。

例:《山东日报》记者只写了抽香烟的故事,反应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上海最后两辆人力车进了博物馆。引滦入津过程通水剪彩的报道。法新社记者比尼昂克写,一个开电梯的姑娘得知周总理逝世,“顿时放声痛哭”,一位翻译听后“眼里含着泪,做春颤抖”。其次是角度要“异”。选择一般人不注意的事实、现象来报道。

例:选美引人注目,没有人知道女囚也选美。中国男排女排的下一代性别。

“宝马彩票”案的报道中,陕西体委负责人贾某:“我拿我的人头担保”。

二、悉心抓本质作为记者,不仅要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更要探究和报道事情发第84页/共140页第八十四页,共141页。第八章

生的原因和深层影响,这就是抓本质。抓本质要求记者多动脑筋、挖掘得再宽一些、再深一些、再细一些。例如:我们的中小学生甚至大学生,比西方发达国家的学生辛苦许多倍,为何能力远远不如人家?问题出在哪里?年年学雷锋,年年植树造林,效果在哪里?挖掘事物本质,需要注意两点:

1、对问题看得宽一些、远一些

例如:

某报新闻《奇特的葬礼》,说某儿子儿媳虐待母亲(婆婆)致死,在追悼会上,乡亲们出于义愤,让他们夫妻跪凳子、戴高帽子游街…

某报报道:《陈希同不杀难平民愤》。大庆市建设银行储蓄员姚丽,智斗歹徒,却被开除。第85页/共140页第八十五页,共141页。第八章

2、对问题想得深一些、透一些

记者对采访到的新闻素材作反复研究,剔除假象材料,留下反映事物本质的材料。

例如:安徽某报记者到一地采访,发现麦田很乱且有火烧痕迹,就问就问老农是否改了收割方法。对少年救火英雄赖宁的宣传,提倡中小学校学生学习。

《上海桶装水八成不合格》的报道。对犯罪技术的报道、对乞丐行乞技巧的报道。

第二节仔细验证与核实材料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记者经过辛勤采访得到的新闻素材未必是完全准确的,如果据此报道,就存在酿成虚假报道和错误报道的可能。为第86页/共140页第八十六页,共141页。第八章了避免这些,记者需要对已经取得的新闻素材再做进一步验证核实。也就是说不能轻信采访对象提供的、甚至自己亲眼看到的材料。

例:1、“颜回煮食”故事。说明即使所谓的“眼见为实”也需验证。

2、湖南某县一电视台记者讲述的自己“眼见”却未必“为实”的经历3、《解放军报》记者到某海岛采访部队,发现干部开小灶。验证后发现是解。

验证材料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1、用智力验证记者运用自己的经验、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判断

例:天津郊区某地粮食产量124352.5斤。1997年上海某报转载消息:《来自月球的孩子》

第87页/共140页第八十七页,共141页。第八章

2、通过再采访验证

①找他人核实,不能依赖单一的信息来源。②现场观察。

例:《陕西日报》记者杜耀峰应邀宣传某县养牛业大发展,被骂。

《法制日报》记者刘林山核实《大邱庄走上法治轨道》稿子挖出了禹作敏。

第三节迅速整理笔记

“最淡的墨水胜过最强的记忆”。尽管现在录音摄像设备很发达,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方便,但不可能代替采访笔记,更不能依赖这些,而且还有许多场合不能使用这些工具。所以采访笔记非常重要。第88页/共140页第八十八页,共141页。第八章一、记好采访笔记采访笔记记录的内容:

1、记第一印象2、重要谈话要全记录3、记要点。采访对象的观点、见解;事件发展的主要阶段,主要情节;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人物个性特点的谈话…4、记容易遗忘的材料,比如人名、地名、时间、数字、专业术语…第89页/共140页第八十九页,共141页。5、记疑问点6、观察到和感知到的材料7、记各种背景材料和其他材料8、访问中自己的感受、联想和“一闪念”

二、及时整理采访笔记

采访记录往往是一种临时记录,若不及时整理,就会出现记混和遗忘现象,使得采访报道效果大打折扣。所以,在采访告一段落时,记者无论多累,都要坚持及时整理采访笔记。第90页/共140页第九十页,共141页。

具体整理方法:

心记的材料,尽快追记。漏记的部分,难以辨认的部分,抓紧补记和注释。比较丰富、复杂的内容,应结合加工材料分门别类整理。尽量使笔记变成写作提纲,可以使用各种记号标注,如圈圈、杠杠、叉叉、三角符号,问号、叹号、英文字母等,还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墨标注。个性化的语言,可以单独摘出来。一边整理,一边消化材料,看看采访进行到什么程度,思考下一步该怎么办。第91页/共140页第九十一页,共141页。采访素材的整理加工第一节整理采访素材的意义

1、防止有价值材料被遗忘及时整理“不过夜”,抓住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