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帕病毒病老板讲课课件哦_第1页
尼帕病毒病老板讲课课件哦_第2页
尼帕病毒病老板讲课课件哦_第3页
尼帕病毒病老板讲课课件哦_第4页
尼帕病毒病老板讲课课件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尼帕病毒病老板讲课课件哦演示文稿第一页,共三十三页。主要内容尼帕病概述尼帕病毒危害中国的途径尼帕病毒的发现尼帕病毒的病原学特性尼帕病毒的流行现状我国尼帕病毒的研究进展尼帕病毒的预防与诊断技术第二页,共三十三页。一、尼帕病毒病(NipahVirus,NiV)尼帕病毒病是1999年新发现的一种烈性人畜共患病,可引起猪的呼吸道症状和人的急性致死性脑炎,首次发现于马来西亚。主要临诊症状为神经症状和呼吸道临诊症状为特征。尼帕病毒病是继英国疯牛病、台湾岛猪口蹄疫、香港禽流感后,又一引起世界广泛关注和恐慌的人畜共患病的病毒。由于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生物安全防护四级(BSL4)病原体。虽然目前在我国还没有出现NVD疫情,但是在我国蝙蝠体内检测到NiV的抗体,提示我国蝙蝠体内存在类似病毒。第三页,共三十三页。二、尼帕病毒的发现1995年在马来西亚猪场首次发现该病毒感染,但由于无明显症状、死亡率很低,并未被察觉,直到1998、1999年发生了人的爆发性脑炎才引起高度注意造成100多人死亡,116万多头猪被扑杀。1999年3月,马来西亚学者利用细胞培养技术,从病人脑脊液中分离到一种病毒,在电镜下观察到细胞培养的病毒呈现副黏病毒样形态,并进行序列分析发现,此病毒基因组和1994年在澳大利亚发现的一种毒力很强的叫亨德拉病毒(HeV)的副黏病毒只有10%的差异。1999年4月,CDC开始检测马和蝙蝠,寻找自然宿主。1999年4月11日,动物回归实验进一步证明此种新病毒是元凶,新病毒被命名为尼帕病毒。第四页,共三十三页。三、尼帕病毒病原学特性尼帕病毒属于副粘病毒科,具有典型的单股不分节负链RNA基因组,并且被蛋白质完全包裹。螺旋形核衣壳结构由病毒出芽所形成的,来自细胞膜的膜所包被。病毒粒子大小为126-150nm。病毒外膜含两种穿膜糖蛋白,一种是细胞受体结合蛋白[G(糖蛋白)]、H(血凝素)或HN(血凝素/神经氨酸酶),另一种穿膜蛋白是融合蛋白(F)。该病毒体外相当不稳定,对热和消毒药物抵抗力不强,加热56℃,30min即被破坏,用肥皂等清洁剂和一般消毒剂很容易灭活。该病毒在VERO\BHK\PS细胞系中生长良好。第五页,共三十三页。目前NiV还没有统一的分型方法,通过对GenBank内所有分离病毒株的开放阅读框进行序列对比和遗传进化分析,NiV可大致被分为3个进化分支:马来西亚分离株源于马来西亚猪、人以及狐蝠,各毒株之间相似性高达99%,为NiV的经典毒株,是NiV主要的进化分支。尼帕病毒的变异马来西亚分离株孟加拉国分离株尼帕病毒的分类柬埔寨分离株第六页,共三十三页。四、尼帕病的流行病学根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资料记述,马来西亚早在1995年就已感染尼帕病毒,1998、1999年暴发脑炎,导致265人感染NiV,其中105人死亡,为扑灭疫情,马来西亚政府扑杀了116万余头猪,占该国当时存栏量的48%;此外,还扑杀其他动物2万多头。1999年新加坡因为从马来西亚进口生猪,将NVD带入新加坡,引起11人感染,1人死亡。2000年在马来西亚又发生2起NiV,共扑杀3千多头猪。2001年,相继在孟加拉国和印度亦发生人与人之间的传染,没有猪群感染的疫情。第七页,共三十三页。2001—2005年,孟加拉国先后暴发过5次NVD。第1次和第2次疫情分别是2001年和2003年发生于Meherpur和Naogaon地区,共有17人死亡。第3次疫情于2004年1月发生于Mani-kgan和Rajbri地区,共有42人感染,其中14人死亡。第4次疫情于2004年2—4月发生于Faridpur地区,有36人感染,其中27人死亡。第5次疫情于2005年1月发生于Tangail地区,有32人感染,其中11人死亡。2007年印度孟加拉邦发生的5例人感染NiV病例中,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传播,其中4人为近亲关系,1位患者为医护人员,发病前曾为最先感染的患者做检查。2008年2月,孟加拉再次发生NiV感染,造成至少9人死亡。该疫病在继续流行着,估计马来西亚、新加坡、孟加拉国、印度北部约有400人患病、其中200人死亡。泰国和柬埔寨没有发现人或者猪感染NiV的报道,但是在该国境内的果蝠中均能检测到病毒核酸。尼帕病是新发现的严重人兽共患传染病,该病可能有多种传染途径,这对防控带来很大困难,目前对该病尚无有效防治手段(如疫苗),必须采用最严格的措施对待和处理,2009年,中国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石正丽研究员领导的研究组首次发现中国大陆蝙蝠体内存在尼帕病毒或尼帕样病毒抗体,提示我国存在尼帕或类似病毒的自然疫源地,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了预警。第八页,共三十三页。表1:NiV相关疾病主要发生时间和区域第九页,共三十三页。自然宿主:NVD的自然宿主十分广泛,主要感染猪、人、马、山羊、猎犬、猫、果蝙蝠、鼠类。传染源:果蝙蝠和野猪是猪群发生NVD的最可能传染源。野猪也可能成为重要的传播媒介。潜伏期:(从感染到出现症状之间的间隔)从4天到45天不等。传播速度:NVD在感染猪场之间传播很快,同一猪场内传播可能是直接通过身体接触,也可能是健康猪直接接病猪的尿、唾液、气管分泌物等而引起。也可通过垂直传播,此外也可能是通过使用同一针头、人工受精等方式传播。第十页,共三十三页。传播途径:NiV在动物间及动物与人之间的传播方式尚不明确。通过果蝠.猪.人传播者,人类感染可能主要是通过呼吸道和密切接触传播.发病者多与猪有密切接触;通过人一人直接传播者多有与患者有密切接触史:也有报道因饮用被果蝠污染的椰枣树汁而感染者。易感人群:养猪场或屠宰场的工人由于职业原因,与病猪接触机会较多.因此是本病的高危人群。第十一页,共三十三页。人群之间的传播:(1)在NVD对人的感染方面,猪起了关键作用。猪感染后,病毒可在猪体内大量繁殖,病毒血症持续时间较长,并可通过呼吸道、尿液、粪便等途径向外界散播病原。(2)病人主要是通过伤口与猪的分泌液、排泄液以及呼出气体等的接触而受感染。而猪肉或猪的其它产品作为传播媒介还未见报道。(3)马来西亚检验人员发现患者唾液和尿液中都带有NV,虽然其家庭成员均未受到感染,但有3个医护人员被检测出NiV抗体阳性,说明人与人之间也存在着较低的传播机会,但通过何种途径传播目前还不清楚。(4)由于患者多个内脏器官有病变,而生殖器官未见异常,所以专家推测尼帕病毒从母体传给胎儿以及通过性交传染的可能性较小。第十二页,共三十三页。尼帕病毒可引起人类脑炎,进展快,病死率高。潜伏期为4d-2个月,90%的病例少于2周。不同年龄的猪临床症状有所不同,一般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和呼吸道症状,50%以上的病例有意识减退和显著的脑干功能障碍。其他症状还有节段性肌痉挛、反射消失、肌张力减退、高血压、心动过速等。还有一些病例有呼吸道症状,如呼吸困难、咳痰,胸部听诊双侧肺部有罗音。五、临床症状第十三页,共三十三页。母猪和公猪:临床症状更加明显,母猪和公猪发病相似,高烧(≥39.90℃)、肺炎和流出粘性脓性分泌物,病猪常由于严重的呼吸困难、局部痉挛、麻痹而死亡。怀孕早期的猪还可能出现早产。此外,病猪常出现眼球震颤、用力咀嚼,流涎或口吐泡沫,舌头外伸等神经症状。哺乳仔猪:哺乳仔猪感染后死亡率高达40%,受感染的仔猪大多出现呼吸困难,后肢软弱无力及抽搐等症状。第十四页,共三十三页。断奶仔猪和肉猪:4周龄至6月龄猪通常表现为急性高热(≥39.90℃),呼吸困难、伴有轻度或严重的咳嗽,呼吸音粗厉等症状,严重的病例可见病猪咳血。病猪通常还出现震颤、肌肉痉挛和抽搐等神经症状,行走时步伐不协调,后肢软弱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局部痉挛、麻痹或者跛行。

野猪:急性发病,鼻腔有少量脓性、粘性分泌物,肺炎,常于发病后数小时内死亡。第十五页,共三十三页。人类感染者最初出现流感样症状:发烧、头痛、肌肉痛、呕吐和喉咙痛。之后可能出现头晕,嗜睡,意识混乱,以及表明急性脑炎的神经系统迹象。还有,NVD患者的特征症状是颈部和腹部痉挛,这是与其它脑炎病毒相区别的具有诊病意义的症状。有些人还可能出现非典型肺炎和严重呼吸道疾患,包括急性呼吸窘迫。严重病例会发生脑炎和癫痫,进而在24至48小时内陷入昏迷,并有三分之一的病人会在昏迷中死亡,耐过昏迷的患者出现永久性脑损伤。也有部分人无临床症状,但血清学检测呈阳性反应。

第十六页,共三十三页。病毒在猪的扁桃体、呼吸道上皮组织和呼吸道受感染细胞碎片中繁殖,并通过咽喉部和气管分泌物传播的可能性较大。尼帕病毒的毒力强,具有嗜神经性和嗜细胞性。病毒进入体内直接侵入内皮细胞,进入血管内皮细胞之后,病毒快速复制,细胞发生融合,产生异常的巨大细胞,随后细胞发生坏死、破裂,病毒被释放出来,然后侵入大脑神经元、中枢神经系统、呼吸道上皮细胞及淋巴细胞,随之产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病毒也可以直接感染神经元并生长增殖,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尼帕病毒的V蛋白可间接地影响干扰素抗病毒感染的功能。六、致病机理第十七页,共三十三页。病猪的病理剖检可见不同程度的肺部病变,如充血、气肿和淤血,气管、支气管出现渗出,充满泡沫样液体,肺小叶增厚。脑组织出现广泛性充血、水肿。病理检查可见出血性间质肺炎,肺血管内皮细胞形成合胞体;肺脏、肾脏和脑可见明显广泛出血、单核细胞浸润或血栓形成。七、病理变化第十八页,共三十三页。第十九页,共三十三页。死亡病例(人)尸检发现,主要病理变化发生在脑部,以及肺部、心脏和肾脏等,主要表现为充血,组织学检查可见血管炎,小动脉、静脉与毛细血管内皮损伤,血管壁坏死、出血和血栓形成。脑、肺和肾的血管内皮有大的融合细胞形成。出现血管炎的血管周围有微小坏死和缺血灶第二十页,共三十三页。本病与日本脑炎病毒有相似的临床症状,但也有一定的区别。日本脑炎常发生于蚊虫季节,主要感染儿童,成年人对其具有一定的免疫力。最重要的是,尼帕病毒的患者还会出现颈部和腹部痉挛的特征症状,这是与其它脑炎病毒相区别的具有诊病意义的症状。八、诊断第二十一页,共三十三页。OIE规定或推荐的实验室检验方法病原鉴定:病原鉴定必须在绝对安全(BSL2-4)的实验室中进行。检验方法包括病毒分离、免疫染色、中和试验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外来病中心已建立了检测尼帕病毒的国际标准RT-PCR诊断技术,可检测到最低170拷贝的RNA模版,阳性检出率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均达100%。抗体检测:目前有病毒中和试验(VNT)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这都要求在生物安全符合规定的条件下进行。第二十二页,共三十三页。病毒分离:病毒分离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诊断方法,对于一新型病例,分离病毒是最理想的。病毒分离株的进一步鉴定,还需做电镜或免疫电镜、特异性抗血清中和实验、PCR等严格的质量控制实验。免疫组织化学:抗兔抗鼠多聚葡聚糖连接的碱性磷酸酶,取代了生物素一亲和素过氧化物酶的检测系统,经济、方便。免疫电镜技术:免疫电镜技术尽管繁琐,但对研究致病机理。病理变化是最合适的。第二十三页,共三十三页。血清中和试验:有报道血清可能引起细胞毒性,但对血清质量要求低,是可靠的实验方法。间接ELISA法检测:特异性高于95%,但有时也存在假阳性问题。虽然如此,ELISA仍可作为一个非常有效的筛选工具,用于日常监测。对于ELISA检测结果呈阳性的病例,必须送到澳大利亚动物健康实验室(AAHL)进行血清中和试验(VN)加以进一步鉴定。PCR技术:发展时间较短,但此技术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此方法灵敏度高,机体在免疫抗体产生之前或甚微时,即可检测到RNA病毒,及早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第二十四页,共三十三页。封锁感染猪场,捕杀病猪和疑是感染猪及其同群猪,加以深埋处理,烧毁猪舍,并对感染猪场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以消灭或减少传染原。禁止疫区猪只向外转运,以防制疫情的蔓延;并对猪、马等易感动物,以及养猪从业人员和与猪密切接触的人员进行紧急免疫接种。开展大量宣传教育,在与猪接触时注意卫生。疫情控制后,对以前发病场周围猪场的猪群进行尼帕病毒抗体检测,3周内监测2次,只要有一次为抗体阳性的猪群必须被销毁。九、尼帕病的预防第二十五页,共三十三页。十、尼帕病毒危害中国的途径自然发生尼帕病毒疫情:尼帕病毒主要出现于东南亚以及南亚地区,我国华南以及西南等地毗邻该地区,尤其是西藏亚东市距离该地更近,仅有300多公里。所以从地理上来讲,我国完全存在自然发生尼帕病毒疫情的风险。再加之狐蝠是该病毒的主要储主在马来西亚以及柬埔寨等地的狐蝠中均发现了尼帕病毒抗体,而我国华南以及东南沿海岛屿均有狐蝠存在,且狐蝠与人畜均有接触海年被狐蝠吃掉的水果造成的经济损失就有数亿元,因此我国自然出现尼帕病毒的可能性依旧较大。第二十六页,共三十三页。中国人出国旅行时,感染尼帕病毒:近几年来,中国公民到东南亚国家旅游人数的增长率几乎每年都30%左右,2002年,中国到东南亚国家旅游的人数已经超过了150万人。尽管其感染尼帕病毒的可能性不大不过只要发生,则是致命的危险。中国从国外进口某些产品时,将尼帕病毒带入中国:例如,新加坡1999年就是因为从马来西亚进口生猪时,将尼帕病毒病引入新加坡,导致1人感染淇中1人死亡。目前,我国进出口卫生检验检疫部门和我国动物进出口检验检疫部门都没有开展针对尼帕病毒病的检验检疫。第二十七页,共三十三页。敌对势力将尼帕病毒带入中国并使之感染人或猪:国际专家普遍认为尼帕病毒适合作为生物武器。其容易生产并携带方便,培养的病毒在进出境和旅行检验时难以查出,而且释放时难以察觉,病毒释放到猪场或猪交易市场非常容易。实验室散毒:同SARS一样,实验室散毒也会引起尼帕病毒疫情。目前我国一些单位可能已经引进了尼帕病毒,但是相关的操作又难以在符合生物安全规定的条件下进行,所以也不能排除实验室感染和散毒的可能。第二十八页,共三十三页。综上所述,我国有可能传入NiV,而且具备大规模流行的条件,我们必须严格检疫,防止该病以任何途径传入;组织相关研究单位对蝙蝠等野生动物是否携带NiV进行全面的流行病学调查;加强检测工作,在进出口卫生检验检疫部门和动物进出口检验检疫部门开展NiV的检疫,及时发现调查可疑病例;建立快速准确可靠的检测技术。孟加拉等国的疫情表明,NiV也在发生变异,有人与人之间传播的迹象,一旦传入新的地区就有可能在动物和人间大流行,而且难以控制。NiV已成为重要的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第二十九页,共三十三页。NiV的发现和尼帕病毒病在一些国家的流行,引起了我国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相继建立了一些NiV研究小组。其中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把在法国巴斯德研究所有关NiV的研究成果移植到中国;中国动物卫生和流行病学中心NiV研究小组侧重于NiV诊断技术和防控策略的研究;中国农业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