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学文本阅读理解试题精选汇编
(2021思创广安中考)
与母亲相守50天
明前茶
①因为武汉封城,莉君已经在娘家待了整整50天。
②莉君与母亲都是能干且脾气犁的人,秉承的人生哲学是:我的地盘我做主。因此,
往年春节,莉君回娘家过年,待上5天,是她忍受的极限。她40多岁了,可一回娘家,一
定会被老母亲当成14岁的小姑娘管着。
③早上睡个懒觉,挨管;晚上11点过了还在刷剧,挨骂;怕胖,少吃一口肉,要
管,说是富富态态才吉利;做瑜伽伸展得像一只软腰猫,要管,说是万一闪了腰,村医那
里可只有几贴土膏药,拍个X光片还要上镇医院。
④回娘家才两天,平地一声雷,武汉封城了,见女儿一脸的震惊和恍惚,母亲大喜过
望地说:“这下可好,你就不得不多陪妈一阵子了,走不脱了!”莉君略有不快地说:
“留在这儿干嘛?跟你吵架呀!”话一出口,她就有点后悔。父亲故去多年,母亲从村里
小学退休后,独自在山村生活。家里空旷而冷清,盼着儿孙们春节回来,也是人之常情。
然而,莉君也有不愿意长留的理由,要忍受网络的不稳定、洗澡没浴霸的不便。可是母亲
就没有不便吗?按母亲的话说,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加上媳妇孙辈,光是坐下来吃饭,就
是满满一桌。这一封城,儿孙们都回不去,不光要张罗吃喝,单是儿孙要用的文具、电
池、拖鞋、睡衣,就够母亲忙的了。
⑤莉君的心被揪扯了一把。依照她的脾气,说软话是不可能的,尽量帮衬母亲维持这
一大家子的正常运转,就成了莉君暗自给自己分派的任务。
⑥每天,她帮母亲将一百多斤腊肉、咸火腿搬出来晾晒。母亲欣慰地说:“幸亏今年
没嫌土猪肉贵,依旧砌了那么多肉,不然这会儿村镇都封了,上哪儿买肉去。”莉君听了
惭愧,往年,回武汉前,母亲总要往车的后备箱里塞满米、油、腊肉,自己心里可全是嫌
弃。
⑦每天,莉君还帮母亲侍弄小菜园。往年,母亲四处张罗菜种、粪肥的时候,莉君都
要取笑她说:“没事干!快递一公斤十块钱,比青菜贵两倍多,还要往武汉儿女家快递蔬
菜,会不会算账啊!”母亲说:“劳动不休,筋骨不锈。你爸走了,去菜园还能听听鸟
唱,晒晒太阳,解个寂寞,你们年轻人不懂的。”这一回,菜园终于派上大用场。莉君跟
着母亲收菜锄地,看见菜园里的一株野茶树生出新芽,她憋闷多日的心里,仿佛沁入一股
清气。她终于理解母亲不愿闲在屋里,非要出门劳作的原因。
⑧每天,母亲上灶炒菜,做馒头,蒸发糕,莉君就蹲在灶口帮她烧火。母亲说火软一
些,她就挑松柴火,只放枯枝败叶;母亲说火硬一些,她就燃起硬柴,将火烧得旺旺的。
第1页共25页
这样的日子里,她仿佛回到了14岁,那个唯母命是从的年纪。她觉得这也挺好,自己脱去
了成年人的生硬铠甲,母亲忘记了老迈垂暮。母女俩诉说往事,对上了只有她俩知道的暗
号.有一天,炒完一大桌子的菜,母亲自言自语:“真是怪了,以前一个人吃饭,在电磁
炉上炒两个菜,就腰酸腿疼;如今一烧大柴灶,这八大碗莱做下来,倒也不觉得小腿沉
重,咋回事?”莉君笑道:“老妈,灶口暖和,比电磁小太阳还管用。要不,为何老猫都
喜欢偎着灶口?”母亲望了她一眼,说了平生第一句软话:“闺女,等你也要靠偎灶驱寒
时,你就回妈这儿。妈这儿别的没有,大灶柴火管够。”
⑨莉君眼睛发涩。令她眼睛发涩的还有一件小事:那天,母亲上山拾柴归来,挑出了
一小截软木,严正敬告众人,尤其是莉君两个弟弟家的皮猴儿,不准动她的木头。大家都
纳闷,她要用这一小截软木干嘛。几天后,莉君意外地得到了礼物一一母亲亲手雕的软木
青蛙。只见栩栩如生的青蛙蹲在荷叶中央的筋脉上,好像随时准备腾跃而起。“37年了,
我总记着欠闺女一份情,”母亲说,“小时候,干活有你的,玩具没你的。你要过一个发
条青蛙,我和你爹都没能满足你……”
⑩莉君接过青蛙,仿佛看见母亲的牵挂在木雕的每一线光影中流转……
(选自《西安晚报》2020年3月20日,有删改)
1.第④段划线句使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2分)
2.文中的母亲是一个能干的人,请概括体现母亲能干的事例。(4分)
3.品味语言。(5分)
(1)结合上下文,说说下面句中加点词体现了母亲此时怎样的心理。为什么?(2
分)
母亲大喜过望地说:“这下可好,你就不得不多陪妈一阵子了,走不脱了!”
(2)从人物描写或修辞手法的角度体会第⑧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4.某文学刊物攻有“人间亲情”“山水感悟”“人生感悟”“古今论坛”等栏目。
你会向哪个栏目推荐本文?请分别从选材和主题的角度说明理由。(3分)
第2页共25页
【答案】
1.插叙,(1分)写出了母亲独居山村的寂寞和冷清:交代了母亲希望儿孙们多住儿
日的理由;揭示了莉君对母亲从不体谅到体谅的原因。(答出任意一点,意思相近即可,1
分)(共2分)
2.①能腌制腊肉、咸火腿;②善于侍弄菜园;③会做满满一桌菜;④雕刻的软木青
蚌栩栩如生。(答对一点得1分)(共4分)
3.(1)喜悦、高兴等心理。(1分)原因:母亲想儿孙们多住几天的愿望因意外实
现。(1分)(共2分)
(2)运用语言描写、对比手法,(任答1点均得1分)写出了母亲因儿孙们意外滞
留在家而感到开心,从而干活也不觉得累的心理,表现了母亲对儿孙们的爱。(意思相近
即可,2分)(共3分)
4.示例一:“人间亲情”栏目。
理由:从选材角度看,文章叙述了莉君因疫情滞留娘家,与母亲朝夕相处,增进感情
的故事;从主题角度看,文章表现了母亲对儿孙们的浓浓亲情,以及莉君对母亲的理解和
爱。
示例二:“人生感悟”栏目。
理由:从选材角度看,文章叙述了莉君因疫情滞留娘家的故事,描述莉君对母亲从不
理解到理解、从不体谅到体谅的心路历程;从主题角度看,文章揭示了陪伴、换位思考可
以消除亲人之间的隔膜,让亲情更融治的道理。(要重点关注学生答案中栏目与理由之间
的相关度。选定栏目1分,选材1分,主题1分,言之有理即可)(共3分)
(2021湖南怀化中考)
谁的微信
蒙福森
那天,老高在上班。近来单位的事特别多,特别烦。老高正忙着,突然,口袋里的手
机振动了一下,老高拿出手机一看,有一条微信,儿子发来的。老高的儿子在外地读大
学,已经大四了,还有几个月就毕业了。
“老爸,下班了?”
老高回复:“没有,正忙着呢。”
“您和老妈还好吗?”
第3页共25页
老高蓦然一怔,回道:“好,都好。你呢?好吗?”
“我啊,很好,我每天跑步,打球,上课……过几天我要参加学校篮球比赛……”
老高看着手机里大段大段的文字,心想:今天儿子咋回事了?太阳打西边出来啦?
老高有些茫然。
儿子继续发微信,一条接一条,老高读得眼花缭乱,一条还没有看完,没来得及回
复,另一条又来了。
老高懵了。
老高去了一趟卫生间,洗了一把脸,好让头脑冷静下来。洗过脸后,老高思维清晰多
了,脑海里突然间跳出一个念头来一一接下来,他该问钱了吧。
“老爸,我想买台电脑用来学习。给我打三千块钱,好吗?”
老高在心里窃笑了一下,回道:“好啊。你什么时候要?”
“当然是现在啦。”
“可我正上班呢,忙得很,没空。下班再打给你好吗?”
“好。你什么时候下班?”
“十二点。”
手机终于像一匹奔跑了很久的马,暂时安静下来了。
下班后,老高刚回到家,儿子的微信又来了:“老爸,怎么还没打钱啊?我在街上,
等着买电脑呢。”
老高立刻回了一句:“等等。”老高对老婆桂芬说:“儿子来微信了,要钱买电脑
呢。”
桂芬说:“那赶紧打给他呀。”
老高说:“可我怀疑这不是咱们儿子。和我微信聊天的,应该是一个骗子,他捡到了
咱儿子的手机,想敲诈一笔!”
桂芬大吃一惊:“这、这是怎么回事啊?你咋知道是骗子?你打儿子电话啊!”
老高说:“打了,没接•和他微信聊天,他就聊。”
桂芬说:“打儿子辅导员的电话,跟儿子联系。”
辅导员的电话打通了,联系上儿子后,儿子说,手机丢了,正在上课,本想放学后再
打电话告诉你们。
老高说,有人捡到你的手机了,想诈骗一笔钱。
儿子哦了一声,没说几句就挂掉了。老高说:“看见了吧,这才是咱儿子。”
桂芬觉得奇怪,问老高:“你咋知道那不是咱们儿子?”
老高打开儿子的微信给桂芬看:“这几年儿子在上海读大学,你什么时候见过他主动
问候我,并和我聊这么多话一一每次,无论我说什么,写了多少字,苦口婆心,语重心
长,他都草草地简单回复几个字:'嗯‘‘哦''知道了’等等。我第一次见到这么热情
第4页共25页
的儿子,跟我聊了这么多,心里就嘀咕:这是我儿子吗?该不会是骗子吧?你看看,果然
是骗子!”
桂芬叹息:“谁让你和儿子有代沟有隔阂啊!从小到大,你和儿子说过多少句话?”
老高沉默下来,有些伤感。
桂芬安慰他:“唉,现在的年轻人都这样,你别往心里去。”
老高很不高兴:“年轻人就是这样吗?”
“你发什么火,你不也是这样——你跟你父母一年到头聊过几句话?你关心过他们
吗?你有多久没去看望他们了?有多久没和他们一起吃饭了?”桂芬瞪了老高一眼。老高
的心突然痉挛了一下,像被子弹击中一样。
黄昏时,电闪雷鸣,大雨滂沱。老高的心里,像被雨水浇湿了似的,湿漉漉的。
老高冒雨来到一栋旧楼,提着大包小包,上到五楼,昏暗的路灯下,老高望着那扇熟
悉而又陌生的门,百感交集,稍顷,轻轻地敲了一下,一下,又一下。
“谁呀?”屋里,一个苍老的声音传出来。
那是老高年近八旬的老父亲的声音。
“爸,是我……”老高靠在门框上,不由自主地,脸上泪水肆意流淌。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改动)
1.下列对小说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从老高收到“儿子”不寻常的微信写起,再写老高识破骗局并在与妻子的对
话中自我反省,最后写老高南夜回家探望父母。
B.文中的老高是一个渴望得到儿子的关爱,但又和儿子存在代沟与隔阂的父亲形
象。
C.文中桂芬说的“你发什么火……”这句话主要是针对老高对她发火而做出的反击
回应,此时她觉得很委屈。
D.这篇小说大量采用对话描写,通过对话描写,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同
时也推动了情节发展。
2.小说开头部分老高看到“儿子”发来的一连串微信后,内心也产生一系列反应,
请从文中找出描述老高反应的词语并填到下列横线上。
①f②f③-冷静
3.请简要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黄昏时,电闪雷鸣,大雨滂沱。
4.小说结尾处写到老高“脸上泪水肆意流淌”,请说说老高流泪的原因。小说到这
里戛然而止,请简要分析这样结尾的好处。
第5页共25页
5.这篇小说折射出什么社会现象?作为一个孩子,你觉得可以为改变这种现象做出
哪些努力?
【答案】
1.C
2.一怔茫然懵了
3.环境描写。表面上写黄昏时候的电闪雷鸣和滂沱暴雨,实际上写老高深刻反思之
后内心的凌乱与悔恨,为后文老高冒雨去看望父亲做下铺垫,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4.“老高冒南来看望父亲,任泪水在脸上流淌”很明显是在妻子的启发下,认识到
自己的错误,从而主动改正的表现,是“微信诈骗”事件的后续影响,深化了文章主题。
写到老高“任泪水肆意流淌”就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从而使文章产
生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5.子女与父母之间沟通少,有隔阂,有代沟。作为孩子,应当多主动找父母沟通,
听取父母的意见;孩子应多理解父母,多主动从情感上关心父母;孩子应常回家看看,多
与父母团聚。
(2021云南昆明中考)
又见鹭鸳
①那是春天的一个傍晚,我沿着水边的沙滩漫不经心地悠步。水草已经蓬勃起来,河
川一片盎然生机。在桌椅间窝蜷了一天的四肢和绷紧的神经,渐渐舒展开来。
②绕过一道防洪坝,我突然瞅见了鹭鹭,两只,当下竟不敢再挪动一步,生怕冲撞了
它、惊飞了它。我蹑手蹑脚地在沙地上坐下来,压抑着冲到唇边的惊叹:哦!鹭鹭又飞回
来了!
③在顺流而下大约三十米处,河水朝南拐了个大弯,便拐出一大片生动的绿洲。两只
雪白的鹭鹭就在那个弯头上那躅,在那一片生机盎然的绿草中悠然漫步;曲线优美到无与
伦比的脖颈迅捷地探入水中,倏忽又在草丛里扬起头来;两只峭拔的长腿淹没在水里,举
趾移步闲适优雅……
④不见鹭鹭,少说也有二十多年了。小时候在河边割草,鹭鹭就在头前或身后的浅水
里,有时竟在草笼旁边停立;上学和放学涉过河水时,鹭鹭在头顶翩翩飞翔,我曾妄想把
一只鸽哨戴到它的尾毛上;大了时给稻田放水,鹭鹭又在田块上悠然踱步,丝毫不戒备我
第6页共25页
手中的铁锹……与我相依相伴、永远鲜活的鹭莺的倩影,现在就从心里扑飞出来,化成活
泼的生灵在眼前的河湾里。
⑤至今我也搞不清鹭鹭突然绝迹的因由,鸟类神秘的生活习性令人难以揣摩。许是水
流逐年衰枯稻田消失绿地锐减,这鸟儿瞧不上越来越僵硬的小河川道了?许是乡民滥施化
肥农药污染了流水污浊了空气,鹭鹭感到窒息而逃逸了?许是那些藏在树后的猎手暗施的
冷枪,击中了鹭鹭夫妻中的一只,剩下的一只悲怆通逃了?
⑥又见鹭鹭!又见鹭鹭!
⑦落日已尽,红霞隐退.两只鹭鹭悠然腾起,翩然闪动着洁白的翅膀逐渐升高,朝北
岸葱茏的村庄飞去了。我猛然想起,以前我所在村庄临河的一片白杨林里,枝枝杈杈间竟
有二十多个鹭鹭搭筑的窝巢,乡民们都引以为荣。一只刚刚生出羽毛的雏儿掉在地上,竟
然惊动了整个村庄的男女老少,大家商议着推选一位爬树利落的姑娘把它送回窝里。鹭鸳
和人类同居一处无疑是一种天然和谐,是鸟类对人类善良天性的信赖。现在,这两只鹭鹭
飞到北岸的哪个村庄里去了呢?在谁家门前或屋后的树上筑巢育雏呢?
⑧从此,天天傍晚我都到河湾里来,等待鹭鹭。连续五六天,不见踪影,我才发现没
有鹭鹭的小河黯然失色。我感觉自己是在重演“守株待兔”的故事,然而还是忍不住要
来。鹭鹭的倩影太富有魅力了,那端庄的姿容透着一种白然,一种优雅;它起飞时悠然翩
然,落水时也悠然翩然,看不出得意时的张扬恣肆,也看不出失意下的气急败坏:即使在
水里啄食小虫小虾青叶草芽,也不似鸡们鸭们雀们饿不及待的贪婪相。二三十年不见鹭
鹭,我早已不存再见的奢望,一见便不能罢休。
⑨我随之改守候为寻找,隔天顺流而下,隔天又溯流而上,竟是一周的寻寻觅觅而终
不得见。我又决定改变寻找的时间,在晨曦中沿着河水朝上走。大约走出五里路程,河川
骤然开阔起来,河对岸有一大片齐肩高的芦苇,那两只鹭鹭正在悠然漫步,刚出山顶的霞
光把白色的羽毛染成霓虹。
⑩哦!鹭鹭还在这小河川里。
刨!鹭鹭对人类的信赖毕竟是可以重新建立的。
须在一块河石上悄然坐下来,隔水眺望着那一对圣物。此刻,心头便涌出这样的诗
句来:“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作者:陈忠实选文有删改)
1.请根据提示,把选文行文脉络图补充完整。
B一—«►晅见货麓
第7页共25页
2.请结合选文内容,分别简析下面两个句子中加点词语所表达的情感。
①我突然瞅见了鹭鹭,两只,当下竟不敢再挪动一步,生怕冲撞了它、惊飞了它。
②我在一块河石上悄然坐下来,隔水眺望着那一对圣物。
3.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第⑥段在结构上的作用。
4.请简要分析第⑧段画线句子寄寓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5.选文第⑪段说“鹭鹭对人类的信赖毕竟是可以重新建立的”。请根据选文内容结
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
1.A等待鹭鹭B寻找鹭鹭
2.①“竟”字表示出乎意料,写出了作者见到鹭鹭时的意外和小心翼翼,不敢挪
动,生怕惊动它们,表达出对鹭鹭的喜爱,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
②“圣物”指具有神圣色彩的物什,具有精神上的象征意义,作者把鹭鹭称为“圣
物”,表达出对鹭鹭的恭敬、珍重之情,说明鹭鹭在作者心里具有崇高地位。
3.承上启下。第六段承接上交对鹭鹫绝迹因由的思考,引起下文对鹭鹭与村民和谐
相处的回忆。
4.作者宠辱不惊,淡泊名利,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生活,能够发现自然中的生命之
美。
5.鹭鹭曾与人类互相信任、和谐相处,但由于环境的破坏和猎手的存在,令鹭鹭逐
渐绝迹。由于人们重新开始保护动物、保护环境,鹭鹭又再次出现在人的视野里,被破坏
的信任也重新建立起来。这让我想起我们当地的护城河,由于被化工厂污染,水变黑了,
第8页共25页
鱼和水鸟也消失了,但由于环境改造,重现了清澈的护城河,鱼和鸟又回来了,亡羊补牢
犹未晚也,只要从现在开始做起,提高环保意识,行动起来,就可以重新创造出一个人与
动物和睦相处的社会。
(2011湖北随州中考)
胖子与瘦子
(俄罗斯)契诃夫
①两位朋友在从莫斯科通往彼得堡的尼古拉铁路的一个站点上邂逅。两个人中一位是
胖子,一位是瘦子。胖子刚在站点的餐厅用过午餐,嘴唇油光锂亮,活像两颗熟透了的樱
桃。他身上散发出一股烈性葡萄酒和橙花的气息。瘦子呢,刚从车厢里出来,费劲地拖着
提箱、大包小包和几只纸板盒子。他的身上则有一股火腿肠和咖啡渣的气息。他的身后,
有个尖下巴的瘦女人在东张西望,那是他的妻子,此外还有他的儿子,一位高个子的中学
生,眯着一只眼睛。
②“波尔菲里!"胖子一见瘦子,大声招呼起来,“是你吗?亲爱的!多少年没见
了!”
③“老天爷!”瘦子惊呼起来,“米沙!我少年时的朋友!哪阵风把你吹到这儿来
的?”
④于是两个老朋友亲吻了起来,吻了一次又一次,连吻了三次,眼望着对方的泪眼。
两人无不为这次意外相遇而惊喜交集。
⑤“亲爱的!”亲吻之后,瘦子先开了口,“真没有想到!太意外了!我说,你好好
瞧瞧我!啊,你还是那么帅!那么倜傥风流,那么讲究打扮!啊,老天爷!你时来运转
了?发财了?结婚了么?你瞧,我成家了……她是我妻子路易莎,娘家姓万岑巴赫……新
教徒……他是我儿子,纳法奈尔,中学三年级学生。纳法尼亚①,这位是我小时候的朋
友!中学同班同学!”
⑥纳法奈尔想了想,摘下帽子。
⑦“中学时的同学!”瘦子接着说,“你还记得,大家怎么拿你开心的事吗?大家管
你叫赫洛斯特拉特②,因为你用香烟把公家的一本书烧了一个窟窿。我的外号叫厄菲阿尔
特③,因为我喜欢告状。哈,哈……那时我俩还是少不更事的孩子呢。别害怕,纳法尼
亚!走近点儿……这位是我的妻子,娘家姓万岑巴赫……新教徒。”
⑧纳法尼亚犹豫片刻,躲到了父亲的背后去了。
第9页共25页
⑨“你好吗,朋友?”胖子得意洋洋地看着朋友,问,“在哪里高就?做到几品官
了?”
⑩“是在供职,亲爱的!是八品文官,两年了。得过一枚斯坦尼斯拉夫勋章。薪水不
算高……嗨,凑合着过呗。妻子教音乐。我呢,私底下用木料做些烟盒,挺不错的烟盒!
一只卖一卢布。要是一下子买十只或更多的,可以让些价。凑合着过呗。知道吗,原本是
个科员,如今上调到本部门任科长……往后就在那儿任职了。我说,你呢?怕已是五品文
官了吧?啊?"
⑪“不,亲爱的,还要高哩。”胖子说,“我已经是三品文官了……还得过两枚星
章。”
⑫瘦子一听脸色发白,目瞪口呆,但很快脸色舒展开来,现出喜气洋洋的笑容来,脸
上、眼睛里似乎火星四射。他整个人像是蜷缩起来,弯腰弓背,矮了大半截儿……他的手
提箱、大包小包和纸板盒全都蜷缩起来,现出条条皱纹来……他妻子的尖嘴巴越发尖了。
纳法奈尔挺直了身子,扣上制服上所有的扣子……
⑬“我,大人……可说是非常高兴!您可说是我少年时的朋友,一下子青云直上,做
了这么大的官!嘻,嘻,大人!”
⑭“得了吧!”胖子皱起了眉头,说,“干吗用这样的腔调!你我是少年时的朋友,
何必用官场上的那套奉承?”
⑮“哪能呢……您说哪里去了……”瘦子的身子蜷缩得越发厉害了,笑嘻嘻地说,
“承蒙您大人的好意……鄙人如沾再生甘露……大人,他是犬子纳法奈尔……这是贱妻路
易莎,新教徒,某种意义上……”
⑯胖子刚想说句客气话,可只见瘦子脸上一副诚惶诚恐、低三下四的寒酸相,直要呕
出来。他扭过脸,伸出手来告别。
⑰瘦子只握住对方三只指头,深深鞠了一躬,嘴里发出“嘻嘻”笑声。他妻子也莞尔
一笑,纳法奈尔双脚咔嚓一声,挺身敬礼,把制帽也掉落到了地上。一家三口又喜又惊。
(选自长江文艺出版社《契诃夫小说选》)
【注释】①纳法尼亚:纳法奈尔的爱称。②赫洛斯特拉特:古代希腊人,他为了扬名
于世,在公元前356年焚烧了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阿泰密斯神庙。③厄菲阿尔特:古代希
腊人,曾引波斯军队入境,出卖同胞。
1.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2分)
2.结合语境,说说第⑫段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他的手提箱、大包小包和纸板盒全都蜷缩起来,现出条条皱纹来……
2.简要分析第⑨段在选文中的作用。(3分)
第10页共25页
4.结合选文内容,说说这篇小说是如何运用对比的艺术手法表现出讽刺效果的。(4
分)
5.“瘦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一人物形象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请简要作
答。(4分)
【答案】
1.两个儿时好友在火车站邂逅的故事。(意近即可,2分)
2.答案示例:“蜷缩”是蜷曲而收缩的意思,行李本身不会“蜷缩”,作者通过这
一动作描写(或“作者运用夸张(拟人)的手法”),(1分)折射出瘦子的奴性。(2
分)(意近即可,共3分)
3.①通过对胖子的语言和神态描写,刻画出一个自觉高人一等、志得意满的胖子
(高官)形象;②暗示了小说“等级观念已深入人心”的主旨;③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
为下文瘦子对胖子的言行发生巨大变化埋下伏笔。(答对两点给3分,答对一点给2分,
共3分)
4.①胖子和瘦子这两个人物的对比。(1分)比如小说开端,油光满面的胖子气派
地出场和精瘦干瘪的瘦子拖家带口蠕动在人流中,通过对比,显现出胖子和瘦子不同的社
会地位和生活处境:又如瘦子与胖子交谈时,瘦子“诚惶诚恐”的神态与胖子“得意洋
洋”的神态进行对比,刻画出小官吏习惯性低三下四的奴性嘴脸。(1分)
②瘦子在知晓胖子真实身份前后的言行对比。(1分)初见面时瘦子的语言充满了亲
切感,得知胖子身份后,瘦子的语言则变得敬重和谄媚,通过对比突出瘦子的奴性心理和
善变的性格特征。(1分)(找出两处对比各1分,分析两处讽刺效果各1分,意近即
可,共4分)
5.(1)瘦子是一个奴颜婢膝、见风使舵(卑躬屈膝,趋炎附势)的下层官吏。(意
近即可,2分)
(2)瘦了•这一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等级森严,等级观念深入每一
个人的骨髓的社会现实。瘦子的奴性是当时社会的必然产物。(抓住“奴性”"等级观
念”等关键词,意近即可。若有学生揭露当今社会存在的“等级观念”“奴性人格”等社
会问题也可,2分)(意近即可,共4分)
第11页共25页
(2021河北中考)
伟大的学者段玉裁
①一九八五年牡丹盛开时,我曾到许慎的家乡凭吊这位伟大的文字学家。稻黄蟹肥、
秋菊初绽的季节,又来到江苏金坛参加纪念清代朴学大师、《说文解字注》的作者段玉裁
的活动。半年之内,随着众多学者来到这两位悬隔一千七百年、为同一部著作付出毕生精
力、前后辉映的伟大学者的桑梓之地,寻觅他们的遗踪,想象其为人,这对于我这个许
学、段学的崇拜者来说,是一生中的大幸,是永志于心的美好记忆。
②段玉裁的故乡人为他建造了纪念馆。城南偏西,一泓清碧,名曰愚池,是清代一位
学者为纪念自己幼年读书的贫困境遇而命名的。愚者,大智若愚之愚、愚公移山之愚,非
真愚也,意思是下愚劲苦读。傍池畔西行,过曲桥,经愚亭一一亭却是此次所建了一一就
可以看到掩映在绿树丛中的纪念馆了。儿椽灰砖朱檐的仿清建筑,几枝茂盛的长青,儿盆
幽兰的盆景,石子甬道旁株株五针松,一切显得古朴而典雅。身置其间,就会油然产生一
种复杂交织的感觉:既肃穆又亲切,既深沉又开阔,既恬静又激动。这或许是段玉裁治学
精神的感召吧!在这里建造他的纪念馆,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从馆址的选择到环境的布置,
可以看出金坛县人民经营的苦心和对这位乡贤的理解与崇敬。
③段玉裁出身寒微,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教书先生。从他记事的时候起,他父亲就长
年在镇江(当时叫丹徒)、扬州一带教书,每年春节前带着一年所得的束脩一一几十两银
子,回到家里过年,春天一到,就又外出教学。那区区几十两银子,就是全家三代七口人
来年的全部生活费。家里的食谱终年不变:早、晚喝大麦糊糊(现在的金坛人早已不知大麦
糊糊为何物了);午餐则两天米粥,一天米饭。及至他成人游学京师,收入也是时有时无。
他三十五岁时,曾向老师戴震借银四十两,直到八年后才得归还,其经济拮据之状可知。
他共做过几任知县,前后约有九年,四十七岁致仕回乡,直到八十一岁去世,始终与贫病
相伴.为了刻《说文解字注》,跟他齐名的学者王念孙曾资助他四十两银子,但他却挪作
他用了,大概是不得已支付了日常开销吧。他的广博知识、宏富而精深的著作,就是在这
样的境况中获得和写作的。他一生读书不辍,写作不止,实践了“不种砚田无乐事,不撑
铁骨莫支贫”的家训,终于成了划时代的学者。
④段玉裁一生谦逊,笃于从师、为师之道。例如他从二十九岁时就自认戴震为老师,
直至晚年,一直把师训牢记于心。虽然戴震去世已四十年,但只要与人言及戴震之事,则
必肃然而立;戴震死后,段玉裁便把早年戴震写给他的十四封信装裱成册,并经常取出来
郑重诵读。这些,在现代的有些青年看来,也许近乎“迂腐”吧?我以为,段玉裁对老师
表示崇敬的方式,在今日固不可取,但这种由于自己造诣日高,因而更加感到老师启迪诱
导之功的可贵,从而油然而生的感情却是应该提倡的。起码,这总比那种为了一己私欲而
第12页共25页
佯作虔敬,实则借师之名招摇撞骗,时过又把老师抛到爪哇国,甚至借贬老师以显己高者
强上万倍。
⑤对于年轻后学,段玉裁则平易过人。例如他曾跟著名的校勘学家顾千里争论古代学
制问题,往返书信很多,双方相持不下。有人说顾千里“以后期之俊秀与先生抗衡,同辈
实所窃议”。段玉裁不同意这种看法,说顾千里“虽昔年师资于愚(我),请业于愚,一旦
学邃(深)于愚,愚必北面(古代学生敬师之礼)而事之,愿执经为弟子”。这是何等的胸怀!
这是因为他对学术无限忠诚,名利并非他追求的目的,他说:“惟不以意气为用,故学可
以深邃诣极(达到顶点)矣。苟无志于学,用为争名之具,是尚未能浅,又安能邃!”这又
是何等朴素而深刻的思想!他七十八岁时又收了一个学生,叫陈奂,陈奂就住在他家。他
本已很穷,却还热情地供给学生们伙食。陈奂也不负所望,终于成为著名学者,他所著的
《诗毛氏传疏》,至今还是研究《诗经》的必读书。段玉裁奖掖后进、唯恐后来不居上的
思想境界于此可见一斑。这又是可以让某些以学生为工具、抑此扬彼、欺行霸市的为师者
愧赧无地的。
⑥为人与治学是密不可分的。段玉裁于师、于徒如此,其于学自然严谨而勇于创新。
即如他的《说文解字注》,对《说文解字》中的每字每句必详加考证,使之从此成为可读
之书。他在校勘古代文献典籍、分析古代字词语义、研究古音分类沿革等一切方面,无不
全面继承了前人的成果而又发前人所未发。在“《说文》学”方面,他早已超越了戴震。
清代乾隆、嘉庆两朝,是传统文献语言学最昌盛的时代,段玉裁和王念孙被后世视为乾嘉
之学的两大支柱,合起来叫作“段王之学”,百余年来为海内外治汉民族古学者所共仰,
绝不是偶然的。
⑦段玉裁晚年定居苏州。其寓所“枝园”久已荡然无存,据说在今苏州农业学校附
近,我并没去实地考察,想必也不会十分宽敞,或者还不及现在的纪念馆。那么段老夫子
可谓身后有福了。纪念馆后门外还有几亩空地,我去时地里的菜蔬长势正好。周县长对我
说,将来这块空地上要建起几间小楼,作为研究段学的资料中心,供国内外学人共同使
用。小楼就以段玉裁的“经韵楼”命名。这真是个有眼光、有胆略的主意。
⑧金坛并不富饶。境内有个茅山,因《茅山道士》的故事而闻名。山景极佳、又盛产
名贵的茅峰茶,但金坛也只占有它的半边。但是这里的土地却养育了不少学问家,远有段
玉裁、近有华罗庚,这是金坛的骄傲。听说现在金坛的学生和青年,常以这一文一理两位
大师为榜样,激励自己奋发向上,怪不得我在纪念馆里所遇到的大多是年轻人,“谁能预
料从眼前这些漫步于愚池之畔的青年中,今后会产生出多少伟大的学者呢?”在告别纪念馆
时,我默默地祝愿着。
1.选文表达了作者对段玉裁怎样的情感?(2分)
2.选文写“愚池”的用意是什么?(3分)
第13页共25页
3.选文第⑥段加线句子的作用是什么?(2分)
4.选文第⑦段中,为什么说‘'段老夫子可谓身后有福了”?(3分)
5.选文表现了段玉裁哪些精神品质?(4分)
【答案】
1.(2分)无比崇敬。
2.(3分)以物喻人,借“愚池”赞颂段玉裁愚劲苦读的治学精神和对段玉裁对后人
苦学的巨大影响。
3.(3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承接上文对段玉裁为人的赞颂,领起下面对
段玉裁严谨治学的记叙。
4.(3分)因为作者依据对段玉裁的了解,推断他生前的寓所不及现在的纪念馆宽
敞,故作者说“段老夫子可谓身后有福”,诙谐有趣的语言中透露着对段玉裁清廉为官的
赞美。
5.(3分)一生谦虚,驾于从师、为师之道:对年轻后学平易近人;治学严谨、勇于
创新。
(2021四川南充中考)
四季平安
①这么大的雪,小杨不会来了吧。
②一场雪封实了白露河两岸。白露河在这儿打了一个大深弯,河堤似鸟儿的双翼,大
娘住在东边的翼尖上。现在,在大娘眼里,这鸟儿是巨大的白天鹅,在白茫茫的天地间煽
动着翅膀。
③小杨是她的帮扶责任人。他初来的时候,老太太生病躺在床上,一只干瘦炸毛的
猫,在窗台上饿得有气无力地叫着。搂柴生火、舀水做饭,土灶被他烧得红红火火。这孩
子说,他家住在这白露河上边十几里的南河湾,爹妈都在家里种着地。大娘喝完稀粥,问
起南河湾一个远门亲戚,小杨还真认得。
④小杨说,大娘啊,现在政策好啊,没自来水,政府给你接,有病了,政府给你治,
没钱花了,政府有低保,你这种情况,明个给你申请个最低生活保障金……这我都知道,
我老了,不能干了,让我上敬老院,我舍不得这鸡鸭猫狗小菜园老果树,我身边少的是人
啊。不是有我吗,明天啊我陪大娘去县城看病去。临走时,小杨要和大娘合个影,大娘死
活不依,脸朝床里,怎么劝都扭不过来。大娘说,回去问你爹妈,咱这白露河边可是有规
矩的,像我这样不阴不阳的人,是不兴跟人照相的,会吸别人阳寿的。小杨说,我年轻力
第14页共25页
壮的,我不怕你吸我阳寿。你是好人,我更不能跟你照相。小杨被逼得没办法,才不好意
思地说,我在省城工作的女朋友想看看我工作的样子。大娘这才下了床,洗洗脸,把花白
的头发往耳根捋了将,坐下来。小杨站在她后面,把手机伸到前面,说大娘的气色好着
呢。大娘笑了,小杨也笑了。
⑤从县医院回来,用大娘自己的话说,前一阵子是自己吓自己,本没得什么该死的
病,还没到阎王爷收她的时候,腿弯也有劲了,腰板也直了,手也灵活了。每逢周六扶贫
日,小杨都会过来,陪她拔拔草,挖挖地,种种菜,小菜园红是红,紫是紫,青是青,绿
是绿,小鸭在池塘里扎猛子,小鸡振膀子能飞上树。小杨用生了锈的镰刀,把宅前屋后的
杂草割得光光的,偏偏留下几丛野花来,剪下老枝,留下新头,花开得又大又旺。
⑥来一次,把院子打扫一遍,从河边挑来黄沙,把院子铺得平平坦坦。八月十五,小
杨送来了一大盒子月饼,说是女朋友从大城市里寄来的,一共两盒,送给他爹妈一盒,带
来这一盒。
⑦元旦前,小杨匆匆忙忙来说,大娘,我这段时间有点小事,顾不上来了,有事给我
打电话。小杨给大娘买了个老年手机,教会了大娘一个动作,掘住键盘上的“1”不动,小
杨的手机被拨通了,铃声愉快地响了起来。只顾学手机充电、接听、拨打电话了,还没问
小杨啥事,小杨走得没影了,大娘撵到村部也没追上,这孩子太急了。驻村的工作队员嘻
嘻哈哈地告诉她,能不急吗,小杨要接他女朋友回来结婚了。
⑧总得给他们做点啥。大娘有了心事,老了不中用了,做点啥呢?大娘想起她年轻时
的一件老活计来。她在老木箱子里扒出了牛皮纸包,打开纸包,呈现出五彩丝线来。拿出
几根针,穿上不同颜色的丝线,心,渐渐向记忆打开;手,渐渐灵巧起来;脸,渐渐泛起
了喜色。她要把我们春天的草绿,夏天的花红,秋天的天蓝,冬天的雪白,一针一线地锈
出来。小杨来时,她总悄悄地把活计藏起来,她守着她的秘密,心里是满满的温暖。
⑨小杨说今天来给她送对联。这么深的雪,可能过不来了。天晴了,白露河滩里跳荡
着各式各样的光,晃着大娘的眼睛。一转眼,敞开着羽绒服,脸上淌着热汗,头上冒着热
气的小杨站在了她面前。小杨让大娘到厨房里烧水打面浆。他开始揭掉旧春联,刮擦干净
门堂门框,等大娘把热腾腾的面浆端来,小杨先找出一张横联贴在了门上方。扯端正拍平
实了:四季平安。
⑩四季平安,大娘念叨出声来。小杨一愣,从高凳子上跳下来:大娘,你不是不识字
吗?大娘从屋里端出一簸梦花花绿绿的物件来:小孩的花顶帽、红肚兜、凤头单鞋、虎头
棉靴……每件上面都绣着“四一季一平一安”!
(作者:杨帮立,有删改)
1.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杨为大娘做了哪几件事。(4分)
2.小说中的大娘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文本简要分析。(3分)
第15页共25页
3.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第②段画线句.(3分)
4.小说结尾段极其精妙,请从情节和情感两方面简要分析。(4分)
5.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4分)
【答案】
1.为大娘生火做饭;陪大娘看病;和大娘一起收拾菜园和院子;给大娘送月饼;给
大娘买手机并教她用手机;为大娘贴春联。(答对4点即得满分)
2.①大娘是一个善良的人,从她认为拍照会吸小杨阳寿可以看出。(如答到迷信也
可以酌情给分)②大娘是一个渴望关爱的人,从她等待小杨和认为她“身边少的是人”可
以看出。(如答到孤独、孤苦也可酌情给分)③大娘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从她亲手给小
杨绣制新婚礼物可以看出。(每点1分,共3分。其他回答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3.比喻(1分),大娘将自己居住的河湾比作一只白天鹅(1分),表达了大娘既渴
望小杨出现的迫切心理,又对新生活充满了希望的喜悦心情(1分)。(共3分)
4.①情节上:借小杨之口设问,用大娘端出物件的行动来回答,揭示“秘密”,使
故事情节完整,逻辑严密。②情感上:用小孩使用的物件,寄予“早生贵子”的美好祝
愿,表明大娘对小杨新婚的美好祝福。“四季平安”表现了小杨和大娘心往一处想,共同
奔向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共4分,情节、情感各2分,在每个方面内酌情给分)
5.示例一:我认为主人公是小杨,(1分)文章大量篇幅在写小杨帮扶大娘;写大娘
是为了衬托小杨的工作卓有成效;写小杨的扶贫工作与本文对扶贫工作的肯定这一主题是
相符的(3分)。
示例二:我认为主人公是大娘,(1分)文章大量篇幅在写大娘接受帮扶后的前后变
化:写小杨的帮扶是为了衬托大娘被帮扶后的变化;大娘的前后变化与本文对扶贫工作的
肯定这一主题是相符的(3分)。
示例三:我认为主人公是小杨和大娘,(1分)文章对小杨与大娘所着笔墨相当,写
小杨所做的工作与大娘前后的变化共同体现了扶贫工作的成效,与本文对扶贫工作的肯定
这一主题是相符的。(3分)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任答一方即可得分。表明观点1分,理由3分,共4分)
(2021四川成都中考)
书笺小祭
夏坚勇
第16页共25页
①好久不写信了。
②写信是一种享受,铺开信纸,听笔尖沙沙地低吟浅唱,恰如红泥火炉,清著对坐;
或漫步林间,半日悠游。写到得意处,忍不住回读一遍,想象着对方看信时会意的神态。
此中快慰,用“如沐春风”“跟翻灌顶”都不足以形容。
③写最后一封信是在什么时候呢?大约是那个幕春的下午吧。我坐在阳台上给远方的
朋友写信。春阳日暧,空气中浮动着游丝般的飞絮;市声浮躁,阳台内升腾着瞳气和娘
热。所有这些,都化成了一种可以称为情调的东西,在信笺上浸润渲染。写这样的信会有
一种全身心的投入,可电话铃响了,遥远而亲切的声音恰恰来自收信的那一位,欣喜之后
是简明扼要的回答,然后互道“再见”。
④信,自然是不用寄了。因为说到底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对着电话,我一阵赠
然。⑤电话现在是越来越普及了,而目还在轰轰烈烈地普及下去,它的触角几乎无所不
在。于是,我常常会想起信缀的温馨。
⑥十年前,我在北京进修时,接到一封朋友来信,信中内容早已淡如烟云,但最后两
句话至今难忘:“你走以后,这里越发冷寂,只有园子里的杏花开了几朵,其他一切依
然。”北京城正瑟缩在料峭寒气之中,但南国那几朵杏花传递的温胞却充盈了我的情怀。
⑦到了秋天,在窗外萧萧的落叶声中给家中写信,随手便流出这样的句子:“秋风渭
水,落叶长安。天气越来越冷了,总念着你和孩子。”妻后来告诉我,她读到这些时,在
灯下流泪了。
⑧有时会采想,如果电话普及早上半个多世纪,我们今天将不会看到鲁迅和许广平在
《两地书》中鲜为人知的倾述,也不会听到巴金和萧珊在《家书》中深情蕴藉的低语,那
将是一种怎样的缺德!如果电话普及早上几十个世纪,中国文学的绚丽画廊简直将要为之
黯然失色,这里会缺失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首传唱千古的杰作是他
在中秋之夜写给弟弟子由的;会缺失李白的“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因为这首诗的
标题是“沙丘城下寄杜甫”;也会缺失白居易那首长达一百韵、一千字的《代书诗》,那
是他在苏州刺史任上,代替书信寄给任越州刺史的好友元慕的。在苏州和越州之间的官道
上,异马扬蹄疾驰,负载着挚友之间生死以之的情谊和魂牵梦萦的思念,也负载着华夏历
史上一幅流韵久远的文化景观。
⑨这样的场景,因为电话铺天盖地而来,慢慢看不到了。人们都在为方兴未艾的电话
热而欢呼,谁也没有想过这种欢呼背后的代价。电话方便,快捷,伸手可及,可失却了情
调,失却了韵味,失却了等待、期盼、憧憬、焦灼,以及由此而引起的误解。从根本上
讲,电话是一种快速回撞式的语言系统,它是体育运动中的壁球;而书信却能传递一种更
为舒展也更为宽厚的人类情感,它是。
⑩又要说到陈年旧事了。我在北京学习结束前,给家中写了一封信,告诉回去的日期
和车次。可直到快要高京时,我还没买到车票,再写信是来不及了。上苍有眼,最后关头
第17页共25页
我终于上了车。二十多个小时,没有座位,没有水喝,极度困顿中,支撑我意志的就是妻
在前方车站深情远跳的身影。晚间十点,从车窗里看到妻孤单的身影,一路的疲惫早已风
流云散,赶紧冲出车门,挽起妻温热的手,在白雪皑能的大地上走出一路久别重逢的浪
漫。
⑪后来妻责怪我,买不到车票,为什么不打电话回来更正呢?我说偏是这样好,有意
思。
1993年初春(选自《唐朝的释站》,有删改)
1.作者在第五段说,他“常常会想起信笺的温馨”,这“信笺的温馨”具体指什
么?请联系全文,分条作答。(6分)
2.请结合语境,将文章第九段空缺处补充完整,使之成为一个比喻句,并对这个比
喻句进行简要赏析。(4分)
3.文章不要最后两段,读来依然完整,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部分内容?请结合全
文,简要分析。(4分)
4.围绕“信”,作者追忆了多件与之相关的往事,文章题目可否改为“书笺小
忆”?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作答。(4分)
【答案】
1.(6分)①写信时浸润渲染于信笺的情调与写到得意处的快慰;②信笺传递的温煦
和对收信人情怀的充盈;③书信带给中国文学画廊的绚丽多彩,带给中国文化景观的丰富
情韵。
2.(4分)示例(略)
3.(4分)①“我”写家书告知回家的日期和车次,出现意外也没打电话,表达对书
信这种交流方式的偏爱;②照应上文书信所含期盼、焦灼、憧憬、责怪等情感的论述,丰
富了书信的情感内涵;③以充满温馨的细节结尾,承续给妻子的上一次写信,让文章充满
温暖。
4.(4分)不能。“书笺小忆”只是写出了对书信相关往事的回忆,作者用“祭”想
要表达的是书信被取代而使生活情味缺失的伤感,因书信消失会使中国文学及中国文化有
所缺失的遗憾,为人们没认识普及电话所付出的代价的痛心。
(2021四川泸州中考)
第18页共25页
艾叶又飘香
余雪云
那时候,日子过得穷,一年也就过这两个节:端午节、春节。说起来,那种对节日的期
待和期盼呀,其实是潜藏于梦里梦外的,让小小的我心里充满了各种憧憬和盘算。当然,盘
算最多的是吃,那个馋劲儿呀,都馋到梦里去了。最可恨的是,每每梦到吧唧吧唧吃得正香
时,总会被大人叫醒,或被野狗吠醒,反正没有一次能顺利地畅淋漓地吃个痛快,令人特别沮
丧。
不过,“初一糕、初二桃、初三棕、初四艾、初五划龙舟”,那来自乡野山村的童谣,
我倒是记得牢牢的。日子也的确像童谣唱的,从五月初一至初五端午节,每天都有仪式感。
比如做发糕,首先要磨好米浆,加糖、加发酵粉等候华丽蜕变。随之,奶奶开始做准备
工作了,往锅里注入一大锅水,将笼屉洗净垫上一块大布巾,架在大锅上,水烧开后倒入米浆
盖好锅盖,蒸笼的周围用毛巾包裹严实以免漏气,这样蒸40分钟左右,发糕差不多熟了。这
时奶奶会用手扇一扇热气腾腾的蒸笼,然后拿双筷子往发糕一戳,凑近眼前一看,筷子上没
粘到东西就说明发糕熟了,再往发糕面上撒些黑芝麻点缀一下,发糕便一下子生动起来,像
白雪公主的黑眼睛眨呀眨地向外张望。
由于大人们白天都在忙其他的事情,所以,通常选在晚饭后蒸发糕。当天晚上,孩子们
哪里也不去,就待在厨房里等,困了就躺在厨房的凳子上或趴在厨房的任意角落打吨儿,等吃
到发糕时大概都晚上十点了。对闹腾一天的孩子们来说,这个时间除了嘴巴能动,我估计身
上其余的功能都已经睡着了,当大口大口的发糕被地吞进了肚子后,唯一能感觉到的是舌尖
被烫得火辣辣的。
这是初一。初二是吃桃子的习俗日,我至今不知道吃桃子的缘由。记得有一年端午节
前,爷爷和奶奶到泉州看望伯公,从泉州带回的水蜜桃,个儿大皮薄,水分多,口感酸甜适宜。
一个桃子估计有半斤多,吃上一个,小小的肚子一下子变得圆滚滚的。那是我这辈子吃过的
最好吃的桃子。
初三是包粽子。粽叶是自家房前屋后的竹林里摘的,新鲜清甜。绑粽子的绳子是棕树
叶,棕树叶要提前到山上去割取,晒后备用。棕树的叶子像一把大大的蒲团扇子,用时要提前
泡软,用锥子把棕叶划拉成一条条细细的丝线。一把棕树叶大概可以包五六斤的米馅儿。那
时候,粽子的馅儿比较单调,要么纯糯米加碱,要么糯米加黑豆,当时对大家来说已经算是人
间美味了。包粽子是母亲的强项,母亲手很巧,包的粽子非常精致、结实,而且形状各异:像
羊角、像荷包;有四角粽、三角粽、菱形粽。然后用野生的薄荷头同粽子炖在一起,整个厨
房香气扑鼻。薄荷香、艾叶香、竹叶香、棕树香、糯米香,还有柴火香,闭上眼睛,我都不知
道自己是在厨房里还是在原始森林里。端午节前,母亲会买些彩线,找些碎布头儿给孩子做
老虎、荷包、香囊之类的小玩意儿,再用五彩丝线卷边点缀,然后戴在孩子们身上,这些小饰
第19页共25页
品有时也成了我在其他小朋友面前炫耀的资本。渐渐地,我也学会了做各种各样的小挂件。
(据民间传说,用五彩线系臂跟龙的文化习俗有关)
初四的早上,父亲会早早拿着镰刀去割午时草,什么蒲、艾叶、薄荷等。太阳升起来
时,父亲已经把葛蒲和艾叶挂在门上了,满堂飘香,父母还不忘对孩子们说道:初四这天要起
早,才会更聪明伶俐的。其实,过节这几天,期待、兴奋、嘴馋,根本不可能睡懒觉。五月初
五端午节,按家乡的惯例,中午饭吃炒面、扁食、鸭蛋(取用中午12点的古井水,放入午时
草煮,据说这样煮的鸭蛋颜色橙黄鲜艳,有辟邪、祛湿气、祛风寒等功效)。炒面和扁食是
莆仙的特色食品。记得有一年端午,家里没钱买肉,只好包素馅儿的扁食,用紫菜、花生、豆
腐、葱头剁成馅儿,没想到没有肉参与的扁食,居然特别好吃,成了我记忆里的风味美食,也
成了我几十年抹不去的乡愁。
吃好午饭,母亲会搬来大木桶倒入用午时草煮的水给孩子们沐浴,然后给孩子们换上新
衣服。端午节有新衣服,在那个时候是很奢侈的事情,那是个什么都凭票的年代,买布是凭布
票去买,然后请裁缝师傅到家里来做新衣服孩子们添的所谓新衣服,无非就是一件小碎花短
袖衫,一条小短裤之类的。这对于小孩子来说,都是非常高兴的事。接着,母亲还给孩子们的
额头上都画个“王”字,腋下也涂抹些雄黄,(这些都是民间习俗的传承,都与辟邪、辟疫说
法相关)完成仪式后,孩子们便跟着村里的大孩子或大人去木兰溪边看龙舟比赛。
雷雨刚过,木兰溪的水面比往常开阔了许多,水面激流飞跃,非常壮观,一年一度的龙舟
大赛就在这里举行。竞渡的龙舟高高地挂起一面面红旗,从柳荫深处的水面出击。鼓声像春
天的雷电,冲破烟雾,劈开波涛,直奔远处夺标目的地。围观人群的欢呼声震天动地,有惊退
万人争战的豪气。小孩子呢,其实就是去看热闹的,享受着那种节日特有的快乐。
1.请简要回答第二自然段中的童谣有何作用。(3分)
2.文中划线句在细节描写和修辞手法上富有特色,请简要赏析。(4分)
3.有人认为,文中三处括号中的内容太啰嗦,应该删除,你怎么看?请说明理由•(4分)
4.本文标题为“艾叶又飘香”,作者却用大量笔墨写了与艾叶无关的内容,是否文不
对题?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答案】
1.(3分)①承上启下,总领下文(引出下文即可)(1分)②展示了作者家乡端午节的
文化习俗;③勾起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④抒发了作者浓浓的乡愁。(2分,②③④任答两
点即可)
第20页共25页
2.(4分)用词准确生动,“扇”“戳”“凑”“看”“撒”几个动词生动地描写了奶
奶的动作和神态,(2分)将刚撒上黑芝麻的发糕的状态比作白雪公主眨眼睛的样子,突出了
发糕的可爱诱人。(2分)
3.(4分)括号中的内容不嗦,不能删掉。(1分)这些内容起补充和解释作用,(1分)介
绍了当地的文化习俗,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内涵。(2分)
4.(4分)不是文不对题。(1分)艾香勾起了作者对童年端午节的美好回忆,(1分)艾香
与端午节紧密联系,在作者眼里,它己成为端午节文化习俗的标志,(1分)蒸发糕、包粽子、
赛龙舟等都是与端午相关的文化习俗,所以紧扣了标题。(1分)
(2021重庆中考试题B卷)
樟树下,外婆家
朝颜
①一群老樟树,时常绵密地铺进梦境里。顺着它们挥舞的长臂,童年、外婆、乡愁,
时间的经纬,无数次重新映现在一座名叫樟树下的村庄深处。
②大巴车一路畅行,开进了村委会门前的宽阔停车场,车上走下来一群来自全省各地
的文艺家,作为其中一员,你忍不住动情地向众人指认这个村庄在你生命中的特殊意义一
一外婆家。
③儿时钻进钻出的土房子、老洞水、泥巴路、猪栏牛舍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排
排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还有整洁的水泥路、青砖地。原来供全村人洗衣服的泥堰池塘,
如今用片石砌得方方正正,成了荷花池。一口用来汲取饮用水的简易水井不见了,你还记
得,井面上垫着一块湿滑的木板,上面长满青苔。
④念书前,你是外婆家的常客,父母忙得脚不沾地的年月,一个无人看顾的野孩子,
多么需要一个随时可以倚靠的温暖怀抱,外婆给了你一张共卧的床铺,还有许多个在鼾声
中如梦的夜晚。只是,她和三舅三舅母共同生活的这个家很穷,给不了你像样的吃食。有
一年夏天,三舅母种了一大块地的胡萝卜,于是到了收获季节,餐桌上便每天都是这一样
菜,荤腥就更别提了。你瘦弱,敏感,胆小,食欲总是不佳,又从不敢像表弟妹那样无所
顾忌地吐露愿望。外婆担心你瘦得不成人形,便每天晚上在你饭碗底下悄悄埋一个煎荷包
蛋,用眼神暗示你到门口屋坪趁黑吃掉。那时候,鸡蛋是不舍得自己吃,要拿去卖钱的,
外婆甘冒婆媳不和之风险,给予你的特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定制机床设备供应及服务协议版B版
- 2024年地标性房产项目合作开发合同书样本版B版
- 2024年度分手后商标权转移合同
- 2024年专业给水工程劳务分包协议规范版
- 2024年定制钢构厂房承建协议样式
- 2024年度乙方的秘密资料使用合同2篇
- 2024年度体育场馆辅材供应与施工合同2篇
- 2024年城市建筑渣土运输承包协议模板版B版
- 2024年事业单位聘用员工协议范本版
- 2024年度国际货物买卖合同(2024版)
-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50篇
- 去农场参观的英语范文
- 人美版小学美术《红色的画》说课稿
- Unit1 Lesson1 Li Ming's Big Family(教案)冀教版(三起)英语五年级上册
- 幼儿园大班语言课件:《给小树穿冬装》
- 2024年上海春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作文范文
- 幼儿园幼儿安全教育教师用书(中)上册
- 游学活动策划方案详细
- 剪映课件pptx-2024鲜版
- 农场国企招聘笔试题目大全
- 人教鄂教版2023秋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期末试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