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编-第十章-金融法_第1页
第四编-第十章-金融法_第2页
第四编-第十章-金融法_第3页
第四编-第十章-金融法_第4页
第四编-第十章-金融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金融法概述一、金融和金融关系1、金融:金融是货币资金融通的简称,它是以银行为中心的各种形式的信用活动以及在信用基础上组织起来的货币流通。2、金融关系:金融关系是在金融活动中发生的社会关系,是指银行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在从事金融业务和金融管理活动过程中,同其他金融主体之间发生的、与银行信用和货币流通相关联的各种经济关系。第一页,共85页。二、金融法的概念1、金融法的概念金融法是调整金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即金融法是由国家制定的、用以确认金融机构的法律地位并调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形成的金融管理关系和金融业务(交易)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第二页,共85页。金融法的概念调整金融关系的法律总称

金融监管关系

金融交易关系

政府金融主管机关对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产品及金融交易的监督管理的关系

在各种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之间,金融机构与大众之间,大众之间进行的各种金融交易的关系

货币市场、证券市场、保险市场和外汇市场等

第三页,共85页。2、金融法的调整对象我国金融法的调整对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金融关系,包括金融管理关系和金融业务关系。金融管理关系主要是指国家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在组织和管理全国的金融事业和对金融市场的监督管理过程中形成的经济管理关系。金融业务关系是指银行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从事相应业务活动与其他金融主体间发生的金融关系,如存款关系、贷款关系、融资租赁关系、信托投资关系、结算关系等。第四页,共85页。3、金融法的体系和修改金融法

金融监管法

金融交易与金融监管法

中国人民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外资银行管理条例(061111)商业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票据法第五页,共85页。金融法的体系与修改中国人民银行法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中国人民银行法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根据2003年12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的决定》修正

2003年12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根据2006年10月31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

的决定》修正第六页,共85页。金融法的体系与修改商业银行法1995年5月10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

根据2003年12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的决定》修正

证券法1998年12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根据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大会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决定》修正2005年10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修订

保险法1995年6月30日八届全国人大会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根据2002年10月28日九届全国人大会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的决定》修正

票据法1995年5月10日八届全国人大会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

根据2004年8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会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的决定》修正

第七页,共85页。第二节中国人民银行法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根据2003年12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的决定》修正第八页,共85页。立法目的为了确立中国人民银行的地位,明确其职责,保证国家货币政策的正确制定和执行,建立和完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维护金融稳定,制定本法。确立地位、明确职责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维护金融稳定第九页,共85页。一、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第十页,共85页。二、中国人民银行的组织机构1、行长负责制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是中国人民银行的最高行政领导人,是中国人民银行的法定代表人,同时也是国务院的重要组成人员。任命: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人选,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任免。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由国务院总理任免。中国人民银行实行行长负责制。行长领导中国人民银行的工作,副行长协助行长工作。第十一页,共85页。2、货币政策委员会为了保证货币政策与国家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统一协调,促进货币政策决策程序的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中国人民银行设立了货币政策委员会,负责货币政策决策的有关工作,它的组成、职责和工作程序由国务院规定,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第十二页,共85页。货币政策委员会13名组成人员(06-11-21)周小川(货币政策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尤权国务院副秘书长朱之鑫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李勇财政部副部长吴晓灵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谢伏瞻国家统计局局长胡晓炼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刘明康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尚福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定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郭树清中国银行业协会会长樊纲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第十三页,共85页。3、中国人民银行的内设机构中国人民银行的内设机构主要有:办公厅、计划资金司、政策研究室、条法司、调查统计司、银行司、保险司、非银行金融机构司、金融市场管理司、稽核监督局、科技司、国际司、外资金融机构管理司、货币金银司、会计司、国库司、人事司、教育司以及国家外汇管理局等第十四页,共85页。4、中国人民银行的分支机构中国人民银行设立分支机构的原则是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履行职责的需要,而不必按照行政区划层层设立,保证了中国人民银行设立分支机构的独立决策权力;中国人民银行的分支机构是中国人民银行的派出机构,不是独立的法人,不享有独立的权利,中国人民银行对分支机构实行集中统一的领导和管理;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的职责是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授权,负责本辖区的金融监督管理,承办有关业务。第十五页,共85页。第十六页,共85页。二、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责(一)发布与履行其职责有关的命令和规章;(二)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三)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四)监督管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五)实施外汇管理,监督管理银行间外汇市场;(六)监督管理黄金市场;(七)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黄金储备;第十七页,共85页。(八)经理国库;(九)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十)指导、部署金融业反洗钱工作,负责反洗钱的资金监测;(十一)负责金融业的统计、调查、分析和预测;(十二)作为国家的中央银行,从事有关的国际金融活动;(十三)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职责。第十八页,共85页。三、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一)

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关于稳定币值、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多目标问题关于双重货币政策目标(稳定币值和促进经济增长)问题第十九页,共85页。(二)货币政策工具1.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规定的比例交存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率扩张贷款能力存款准备金率货币信用总量扩张贷款能力货币信用总量第二十页,共85页。2.确定中央银行基准利率(核心贷款利率)贷款利率信贷资金需求贷款利率信贷总量信贷资金需求信贷总量资本成本资本成本第二十一页,共85页。3.为在中国人民银行开立帐户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办理再贴现贴现利率和条件贷款数量贴现利率和条件货币供应量贷款数量货币供应量第二十二页,共85页。4.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发放收回信贷资金信贷规模信贷资金信贷规模第二十三页,共85页。5.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其他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新加)及外汇买进卖出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第二十四页,共85页。6.国务院确定的其他货币政策工具。这些货币政策工具有:贷款限额、特种存款、优惠利率政策、专项信贷政策等。第二十五页,共85页。四、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监督管理

(一)市场监测与宏观调控

(二)检查监督

执行有关存款准备金管理规定的行为

与中国人民银行特种贷款有关的行为

执行有关人民币管理规定的行为

执行有关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管理规定的行为

第二十六页,共85页。执行有关外汇管理规定的行为

执行有关黄金管理规定的行为

代理中国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的行为

执行有关清算管理规定的行为

执行有关反洗钱规定的行为

第二十七页,共85页。第三十三条中国人民银行根据执行货币政策和维护金融稳定的需要,可以建议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检查监督。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应当自收到建议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回复。第三十四条当银行业金融机构出现支付困难,可能引发金融风险时,为了维护金融稳定,中国人民银行经国务院批准,有权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检查监督。第二十八页,共85页。第三节银行业监督管理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督管理,规范监督管理行为,防范和化解银行业风险,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客户的合法权益,促进银行业健康发展

2003年12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2006年10月31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修正第二十九页,共85页。一、银行业监督机构及其监管对象1、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负责对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业务活动监督管理的工作。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根据履行职责的需要设立派出机构。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对派出机构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派出机构在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授权范围内,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第三十页,共85页。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负责对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业务活动监督管理的工作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根据履行职责的需要设立派出机构。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对派出机构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

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派出机构在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授权范围内,履行监督管理职责

第三十一页,共85页。2、监管对象银行业监督管理法所称银行业金融机构,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以及政策性银行。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以及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设立的其他金融机构的监督管理,适用本法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督管理的规定。第三十二页,共85页。监管对象监管对象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以及政策性银行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以及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设立的其他金融机构

第三十三页,共85页。二、监督管理职责

制定并发布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业务活动监督管理的规章、规则

审查批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设立、变更、终止以及业务范围

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大股东的资金来源、财务状况、资本补充能力和诚信状况审查业务品种审查批准

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实行任职资格管理

第三十四页,共85页。第四节商业银行法商业银行法保护商业银行、存款人和其他客户的合法权益,规范商业银行的行为,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加强监督管理,保障商业银行的稳健运行,维护金融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1995年5月10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

2003年12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修正第三十五页,共85页。一、商业银行的性质和经营原则(一)商业银行的性质商业银行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设立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具备商业银行法规定的条件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按照公司制度建立按照商业银行法规定的审批程序设立第三十六页,共85页。(二)商业银行经营原则商业银行经营原则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三性顺序调整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第三十七页,共85页。(三)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组织机构

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组织机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

第三十八页,共85页。二、商业银行的设立、变更、接管和终止(一)商业银行的设立条件与程序1、设立条件有符合《商业银行法》和《公司法》规定的章程

有符合《商业银行法》规定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设立全国性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0亿元人民币设立城市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亿元人民币设立农村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5000万元人民币注册资本应当是实缴资本

第三十九页,共85页。有具备任职专业知识和业务工作经验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安全防范措施和与业务有关的其他设施设立商业银行,还应当符合其他审慎性条件第四十页,共85页。2、商业银行的设立程序申请申请与填写正式申请表

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审查批准审查批准批准设立与颁发经营许可证

工商登记登记与领取营业执照

公告商业银行及其分支机构

第四十一页,共85页。(二)商业银行的变更变更事项

名称

注册资本

总行或者分支行所在地

调整业务范围

持有资本总额或者股份总额百分之五以上的股东

修改章程商业银行的分立、合并,适用《公司法》的规定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审查批准第四十二页,共85页。(三)商业银行的接管接管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对商业银行监督管理的一种手段接管条件

商业银行已经或者可能发生信用危机,严重影响存款人的利益时

接管目的对被接管的商业银行采取必要措施,以保护存款人的利益,恢复商业银行的正常经营能力

接管决定接管由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决定,并组织实施

接管时限接管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二年

第四十三页,共85页。(三)商业银行的接管接管后果被接管的商业银行的债权债务关系不因接管而变化

接管组织行使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权力

接管终止

接管决定规定的期限届满或者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决定的接管延期届满

接管期限届满前,该商业银行已恢复正常经营能力

接管期限届满前,该商业银行被合并或者被依法宣告破产

第四十四页,共85页。(四)商业银行的终止商业银行的终止因分立、合并或者出现公司章程规定的解散事由需要解散

商业银行因吊销经营许可证被撤销

商业银行不能支付到期债务被宣告其破产

商业银行提出申请

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

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应当依法及时组织成立清算组

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同意

人民法院依法宣告其破产

第四十五页,共85页。三、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与会计规则(一)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第四十六页,共85页。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第四十七页,共85页。(二)商业银行会计规则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依照法律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以及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本行的财务、会计制度

依法编制、报送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真实记录并全面反映其业务活动和财务状况,编制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及时向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务院财政部门报送。商业银行不得在法定的会计账册外另立会计账册

第四十八页,共85页。依法公布经营业绩和审计报告每一会计年度终了3个月内,按照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规定,公布其上一年度的经营业绩和审计报告

依法提取呆帐准备金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呆账准备金,冲销呆账

会计年度商业银行的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第四十九页,共85页。第五节票据法1995年5月10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修正第五十页,共85页。《票据法》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汇票第一节出票第二节背书第三节承兑第四节保证第五节付款第六节追索权第三章本票第四章支票第五章涉外票据的法律适用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五十一页,共85页。票据法第一节、票据概述第二节、汇票第三节、本票第四节、支票第五十二页,共85页。一、票据概述(一)票据的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所称的票据,是指汇票、本票和支票。就一般而言,票据是由出票人依法签发的,约定由自己或指定他人在见票时或者确定的日期,按票面所载文义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一种有价证券。第五十三页,共85页。(二)票据的性质(法律特征)1.票据是设权证券2.票据是债权证券3.票据是无因证券4.票据是要式证券5.票据是文义证券6.票据是金钱证券7.票据是流通证券第五十四页,共85页。(三)票据关系1、票据关系的概念广义的票据法律关系是指有关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或消灭票据上的权利义务而表现的一种票据债权债务关系。包括因票据所产生的法律关系(狭义票据法律关系)以及与票据相关的法律关系(通常称为非票据法律关系)第五十五页,共85页。(1)(狭义)票据关系票据关系又称票据本身产生的法律关系,是指票据当事人之间基于票据行为而发生的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票据关系具体由票据当事人、票据行为和票据权利(义务)三部分组成。票据的持有人称为持票人,享有票据权利,在票据上签名的人称为义务人,负担票据义务。第五十六页,共85页。(2)非票据关系票据法上的非票据关系是指由票据法直接规定的与票据行为有联系但不是由票据行为本身所发生的法律关系。第五十七页,共85页。(四)票据行为1、票据行为的概念广义的票据行为是指以发生、变更或消灭票据法律关系的为目的的法律行为。狭义的票据行为是指以发生票据上的权利义务为目的所实施的要式法律行为。我国票据法中票据行为包括出票、背书、承兑、保证四种。第五十八页,共85页。2、票据行为的要件票据行为构成要件分为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实质要件是指票据当事人必须具有法律上规定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以及真实的意思表示。形式要件是指票据的格式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规定,票据的记载事项由票据法统一规定,分必须记载事项、可选择记载事项和不得记载事项三类。

第五十九页,共85页。(1)票据行为的实质要件票据能力,包括票据权利能力和票据行为能力。票据权利能力是指可以享受票据权利或承担票据义务的资格;票据行为能力是指独立以法律行为取得票据上权利或承担票据上义务的资格。意思表示票据法与民法一致,上要求行为人的意思表示必须真实、合法。第六十页,共85页。(2)票据行为的形式要件票据记载,是确定票据权利内容的惟一根据,因而,也就成为票据行为成立的形式要件之一。票据记载可以分为三类:a、必要记载事项票据法规定在票据上应当进行记载的事项,为必要记载事项。在必要记载事项中,包括绝对必要记载事项和相对必要记载事项。前者为应当记载,且不可缺少的事项;在其未记载时,则票据行为当然无效。后者则为应当记载、但可缺少的事项;在其未记载时,视为已依法律规定的内容进行记载,票据行为有效。第六十一页,共85页。b、无益记载事项票据法规定在票据上不应进行记载的事项,为无益记载事项。在无益记载事项中,包括绝对无益记载事项和相对无益记载事项。前者为不应记载、且禁止记载的事项;在发生该记载时,则票据行为当然无效。后者为不应记载、但可存在的记载;在发生该记载时,视为未记载,不影响票据行为的效力。c、有益记载事项票据法规定在票据上可以进行记载的事项,为有益记载事项。在有益记载事项中,包括绝对有益记载事项和相对有益记载事项。前者为可以记载、记载后即发生票据法上规定的效力的事项;后者为可以记载,但记载后不发生票据上效力的事项。第六十二页,共85页。票据记载第六十三页,共85页。票据签章票据签章乃是确定票据义务人的惟一根据,票据行为人只有通过在票据上签章,才能表明自己参加票据关系、承担票据债务的意思,成为票据义务人。行为人在票据上的签章,可以为签名、盖章或者签名加盖章;法人的签章则须为法人单位的盖章加其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理人的签章。票据交付票据行为的成立,作为形式要件之一,要求行为人将票据交付相对方。在通常情况下,票据行为的完成必然有票据交付,而在特别情况下,只要持票人取得票据时为善意,即应推定已有票据交付。第六十四页,共85页。(五)票据权利1、票据权利的概念票据权利是指一票据行为所发生的、持票人向票据债务人请求支付票据金额的权利,包括付款请求权和追索权。付款请求权请求权即持票人可对票据主债务人行使的权利,是票据权利的第一次请求权。追索权又称偿还请求权,是票据权利的第二次请求权,只有在票据权利的第一次得不到实现时,即持票人行使付款请求权遭拒绝或有其他法定原因,方可行使。第六十五页,共85页。2、票据权利的取得票据权利的取得有两种方式:一是原始取得,即因票据的创设而取得票据权利;二是继受取得,即因票据的转让,或因继承、合并等法定原因而取得票据权利。第六十六页,共85页。(六)票据义务票据义务的概念票据义务是指依票据行为所发生的、行为人应向票据权利人支付票据金额的义务。票据义务可以分为付款义务和追索义务。前者是票据主债务人所承担的义务,后者则是票据从债务人所承担的义务,也称为偿还义务。第六十七页,共85页。二、汇票1、汇票的概念:汇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者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汇票分为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第六十八页,共85页。2、汇票法律关系汇票法律关系概念:因汇票票据行为而产生的法律关系,称为汇票法律关系。汇票法律关系具体包括出票法律关系背书法律关系承兑法律关系和保证法律关系第六十九页,共85页。3、汇票当事人在汇票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被称为汇票当事人。

1.出票人,指签发汇票的人。

2.收款人,指汇票上记载享有票据权利的人。

3.付款人,指履行汇票支付义务的人,即按照出票人的付款委托无条件支付汇票金额的人。第七十页,共85页。4、汇票的法定记载事项汇票必须记载下列事项:表明“汇票”的字样;无条件支付的委托确定的金额;付款人的名称;收款人名称;出票日期;出票人签章。第七十一页,共85页。第七十二页,共85页。5、汇票票据行为出票。出票是指出票人作成汇票并将它支付给受款人的票据行为。背书。背书是持票人在汇票背后签署自己的名字,并将汇票交给受让人的行为。提示。指持票人向付款人出示汇票并要求其承诺兑付或付款的行为。承兑。承兑是指付款人接受出票人的付款指示,同意承担付款义务,并将该意思以书面形式在远期汇票上确认的行为。

第七十三页,共85页。付款。付款是指持票人向付款人作承兑提示或付款提示后,付款人或承兑人依照票据正当付款,收回票据的行为。拒付。拒付是指持票人向付款人作承兑提示或付款提示后,付款人拒绝承兑或拒绝付款的行为。追索。追索是指票据被拒付后,持票人依法向其前手或出票人请求偿还票据金额的行为。第七十四页,共85页。三、本票(一)本票的概念与特征1、本票的概念本票是出票人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的支付确定的金额给受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第七十五页,共85页。2、本票的特征本票具有下列特征:(1)本票是票据的一种,具有票据所具有的各种性质;(2)本票是由出票人自己对收款人支付并承担绝对付款责任的票据,是一种委付证券,以此,本票与汇票和支票相区别;(3)本票是出票人在到期日无条件支付票款的票据,这一点与见票即付的支票相区别。第七十六页,共85页。(二)本票与汇票的联系和区别

本票和汇票都是信用证券,票据法上关于汇票的出票、背书、提示、付款等规定一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