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模拟试卷-九年级语文试题_第1页
中考模拟试卷-九年级语文试题_第2页
中考模拟试卷-九年级语文试题_第3页
中考模拟试卷-九年级语文试题_第4页
中考模拟试卷-九年级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考模拟试卷

九年级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36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请将试题答案写在答题卡上,注意对准题号。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1.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①年幼无知时,夏日是一根冰糕,甜蜜多少岁月,回味几度时光;年少懵懂时,夏日是

一袭裙裾,旋转多少梦幻,飞扬多少青春……(选自付裕梁文绮《夏日情怀》)

②风轻轻掠过原野,掠过我自由的心fei。(摘自袁婷《柔软》)

2.下面是校园里两个人的对话片段,一字之差,相去甚远。请分别解释一下这两句话的

含义。(2分)

①.今天星期五?没有意识。..

②.今天星期五?没有意思。..

3.请在下边的方框里分别填充一个恰当的字,并解释这个字的意思。(2分)

意思:②

意思:

4.汉字在造字过程中有一种非常有趣的现象,即通过独体字的重复组合来实现意思的强

调。例如:“火”为“火",二“火”为“炎”,三“火"为“妃[(ydn),意思:

很多火]。请按样式再举两个。(2分)

5.“7”本来是“冰”的象形字,用“7”作偏旁的字,大都有“寒冷”之意,如

“凛”,“冽”等。请你再列举出至少两个这样的字,并分别写出含有这个字的一句古

诗。(2分)

字:,诗句

字:,诗句

一、畅游岳阳三游之胜景(14分)

[甲诗]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释】乾元二年,李白流放夜郎,第二年春天行至巫山时遇赦,回到江陵。在南游岳阳

时,写下了这首诗。

[乙文]游三游洞记

♦刘大概(清)

出夷陵州治,西北陆行二十里濒大江之左所谓下牢之关也。路狭不可行,舍舆①登舟。舟

行里许,闻.

水声汤汤,出于两崖之间。复舍舟登陆,循仄径曲以上。穷山之巅,则又自上缱②危滑以

下。其下地渐平,.

有大石覆压当道,乃低俯径石腹以出。出则豁然平旷,而石洞穹起,高六十余尺、广可十

二丈。二石柱屹.

立其口,分为三门,如三楹之室焉。

【注释】①舍弃轿子。②缱,以绳索悬绑物体往下坠送。

6.[甲诗]中哪两句最能表现出岳阳楼高的特点?它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7.[甲诗]请分别指出颔联中最精炼传神的两个字,并结合全诗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

妙。(2分)

8.用逗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准确断句。(2分)

西北陆行二十里濒大江之左所谓下牢之关也

9.根据上下文,请在下面句子中的括号内填写省略的词语。(2分)

路狭不可行,(A)舍舆①登舟。舟行里许,闻水声汤汤,(B)出于两崖之间。

10.解释文中加点的字(2分)

濒:许:穷:区

11.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复舍舟登陆,循仄径曲以上

12.李白善于借自然之物抒发情感,如“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闻王昌龄左迁龙

标遥有此寄》中有两句诗与此相近,请写出。(2分)

二、走进名家闲淡之情致(12分)

我读汪曾祺

♦陈喜儒

①多年前,偶翻一本杂志,看到一组短文,没想细看,只是随意瞥了一眼。这一瞥不要

紧,眼睛粘上下不来了。于是翻到前面,从头读起。文章都不长,每篇千把字,但篇篇精

致,如一棵棵小树,每个枝杈,每片叶子,都长的是地方,干净、利落、匀称、和谐、

美。那些家常话、大白话、大实话,由他排列组合在一起,变成了诗,变成了画,有滋有

味,妙不可言。这才是真功夫,大手笔!我•下子记住了他的名字:汪曾祺。

②有人说汪曾祺是现当代最后一个受士大夫文化陶熏的作家,不无道理,但是应加上受士

大夫文化陶熏的最后一个平民化的作家。是的,他有士大夫的审美、闲适、散淡、学识、

情趣,但无士大夫的自命不凡,恃才傲物,骄奢淫逸。

③他有一颗平常心。在一些人为名利争着抢着喊着骂着哭着叫着往前挤的时候,他不为所

动。路边看到一朵野花,他会欣赏半天,或者干脆坐下来抽支烟,喝杯酒。捡到一块石

头,好,这是宝贝,放在口袋里。蓝天、白云,蜻蜓蚂蚱,放羊娃,乘凉的老头,养蜂

人,哇哇乱叫的孩子……百姓的日常生活,柴米油盐酱醋茶,吸引着他。他从中看到了

美,得到了乐趣和享受。

④他从来都不是主流,或根本不想当主流。他满肚子文章,却从不张扬,甚至厌恶吹捧。

其实,他用不着张扬吹捧,因为他是独一无二的。虫鸣鸟叫……,心中的烦闷、牢骚、愤

怒,烟消云散。

⑥有时我想,汪先生的文章,为什么会有一种酸梅汤或绿豆汤的作用?思来想去,我以

为,他有一个神圣不可侵犯的精神世界。当右派,人生至苦,但他种葡萄、画马铃薯、为

演戏画布景……能找到乐趣,找到关心,找到心灵的归宿。这是一种无奈,也是随遇而

安。在面对灭顶之灾时,他没有,自暴自弃。在平步青云、大红大紫时,他没有,颐指

气使。他很清醒,不愠不火,宠辱不惊,牢牢把握住自己,守望精神家园。

⑦我喜欢这个老头,他心地善良,有学识,文章好,随和可亲。他不在了,但他的书在,

文章在,仍然可以听他说吃讲喝,谈古论今,品书评诗。他的笔下,瓜果梨桃,草木虫

鱼,萝卜白菜,煎炒烹炸,文人墨客……皆有情致。

13.阅读第②段,说说士大夫通常具有怎样的特点?(2分)

14.概括说来,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对汪曾祺的喜爱的?(2分)

15.根据文意,在第⑥段的横线填上两个恰当的四字词语。(2分)

16.请结合文章第①段内容,写一句与“走进名家闲淡之情致”对称的话。(2分)

17.阅读第⑤段,试从语言表达方面作适当批注。(2分)

18.积累链接:汪曾祺在“面对灭顶之灾”和“大红大紫”时“宠辱不惊”的大境界,我

们可以用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来概括,即,(8个字)(2分)

三、体验惊艳不俗之境界(12分)

淡之美

♦李国文

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

一个年轻的女孩子,从你眼前走过,虽是惊鸿一瞥,但她那淡淡的妆,更接近于本色和自

然,好像春天早晨一股清新的风,就会给人留下一种纯净的感觉。

如果浓汝艳抹的话,除了这个女孩表面上的光丽之外,就不大会产生更多的有韵味的遐想

了。

其实,浓妆加上艳抹,这四个字本身,已经多少带有一丝贬义。

苏东坡写西湖,曾经有一句“淡妆浓抹总相宜”,但他这首诗所赞美的“水光颛解晴方

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也是大自然的西湖。虽然苏东坡时代的西湖,并不是现在这种样

子的,但真正欣赏西湖的游客,对那些大红大绿的,人工雕琢的,市廛(chdn买东西的店

铺)云集的,车水马龙的浓丽景色,未必多么感兴趣。

识得西湖的人,都知道只有在那早春时节,在那细雨、碧水、微风、柳枝、桨声、船影、

淡雾,山峦之中的西湖,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才是最美的西湖。

水墨画,就是深得淡之美的一种艺术。

在中国画中,浓得化不开的工笔重彩,毫无疑义是美。但在一-张玉版宣纸上,寥寥数笔便

经营出一个意境,当然也是美。前者,统统呈现在你眼前,一览无余。后者,是一•种省略

的艺术,墨色有时淡得接近于无。可表面的无,并不等于观众眼中的无,作者心中的无,

那大片大片的白,其实是给你留下的想象空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没画出来

的,要比画出来的,更耐思索。

西方的油画,多浓重,每一种色彩,都惟恐不突出地表现自己,而中国的水墨画,则以淡

见长,能省一笔,决不赘语,所谓“惜墨如金”者也。

一般说,浓到好处,不易;不过,淡而韵味犹存,似乎更难。

人生,其实也是这个道理。浓是一种生存方式,淡,也是一种生存方式。两者,因人而

异,是不能简单地以是或非来判断的。我呢,觉得淡一点,于身心似乎更有裨益。

因此,持浓烈人生哲学者,自然是积极主义了;但执恬淡生活观者,也不能说是消极主

义。奋斗者可敬,进取者可钦,所向披靡者可佩,热烈拥抱生活者可亲;但是,从容而不

急趋,自如而不A,审慎而不狷躁,恬淡而不B,也未必不是又一种积极。

尤其落到头上,一旦要给自己画一张什么图画时,倒是宁可淡一点的好。

物质的欲望,固然是人的本能,占有和谋取,追求和获得,大概是与生俱来的。但欲望膨

胀到无限大,或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或欲壑难填,无有穷期;或不甘寂寞,生怕冷落,

或欺世盗名,招摇过市。得则大欣喜,大快活;不得则大懊丧,大失落。神经像淬火一般

地经受极热与极冷的考验,难免要濒临崩溃边缘,疲于奔命的劳累争斗,保不准最后落一

个身心俱弛的结果,活得也实在是不轻松啊!其实,看得淡一点,可为而为之,不可为而

不强为之的话,那么,得和失,成和败,就能够淡然处之,而免掉许多不必要的烦恼。

人生在世,求淡之美,不亦乐乎?

(选自《百年美文哲思卷》百花文艺出版社)

19.请说说作者在文中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1分)

20.作者从哪些方面阐明了“淡之美”?(3分)

21.苏东坡的诗句用在文中是否与作者观点矛盾?为什么?(2分)

22.请将“窘迫”、“凡庸”两个词分别填在文中A、B处。(2分)

23.作者说“浓是一种生存方式,淡,也是一种生存方式",你喜欢哪一种生活方式呢?

请你选用一个名人的故事来支撑你的观点。(2分)

2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似春雨,润物无声”由杜甫《春夜喜雨》中的诗句化用而来,

请写出相关诗句。(2分)

四、欣赏窗花烂漫之梦想(10分)

窗花

♦安黎

①我怀念窑洞和窑洞里的生活。而尤其不能令我忘怀的,是窑洞的窗格上烂漫的窗花。窗

花来源于剪纸,而剪纸据说是一种民间艺术,但朴实的村姑从未把它当做艺术看待,也从

未有过艺术家的荣耀与自豪。②令人惊奇的是,窗花几乎全部在冬天灿烂。这当然与农

闲相关,但农闲不是根木的原因。冬天是无花的季节。冬季的花如雪莲、腊梅等,在渭北

的土糠上根本看不到;惟的自然之花,就是时不时飘舞的雪花。那时环境还未遭受污

染,雪下得特别频繁,动不动就是漫山遍野银妆素裹。夏天少雨,而冬天多雪。窗花渲染

着冬雪,可以驱走人们心灵上的干旱,给贫穷的人们带来丰衣足食的希冀,给寒冷的乡民

带来生命的暖意,给寂寞单调的生活带来色彩和趣味。

③窑洞的窗子一般都制作成木格状,上面粘一层白纸。狂风一吹,纸就瑟瑟颤栗,发出蚊

蝇般鸣叫的声音。久而久之,纸就扯开一个口子,口子越扯越大,进而纸就变得褴褛不

堪。因此,对于大多数村民来说,往窗格上贴纸只是冬天的事,其余的季节,窗格都空空

洞洞的。冬天一到,寒流席卷而来,这时就会看到,家家户户所做的首要事情就是从供销

社花五分钱,买回一张洁白的大纸,然后和了面浆,再然后就是粘窗纸。而少女和少妇们

是最忙碌的,她们摊开五颜六色的纸片,手持一把小剪刀,三五成群地围坐在一张土炕

上,开始剪窗花。她们把窗花看得很神圣。谁窗花剪得好,全村人都会跑来观赏,并会得

到无休无止的赞扬;而谁的窗花剪得差,人们会看不起她,说她心不灵手不巧,严重点

儿,她嫁人都有些困难。许多媒人说媒,怀里就揣着姑娘剪的窗花,到了男方家里,先把

窗花拿出来。

④每个冬季来临的时候,村子里都进行着一场悄无声息的剪窗花比赛。没有组织者,没有

加油助威的锣鼓,但并不影响比赛的认真和严肃。于是在村子里走一圈,就会看到所有窗

子都五彩缤纷,生机盎然。黄土是单调的,而窗花却在这单调之中,注入了另外的灵魂。

⑤窗花的内容概括起来不外乎两种:一是植物,一是动物。人自然归属于动物之列。在无

花的日子里,花朵却在窗格上恣肆。如果古人描绘它,会用“花闹窗根”几个字。的确,

束束花朵不但神韵俱备,而且形态上都挺夸张。牡丹有点胖,菊花有点瘦,玫瑰妻妾成

群,郁金香携儿带女……意味深长的是,窗花更多的与吃相关,映现着农民们对食物的渴

望。麦穗特别肥大,玉米棒籽粒圆满,苹果鲜红耀眼,桃子鲜嫩欲滴。也许人们太需要这

些东西了。

⑥在现实生活中他们难以得到,于是只有把梦想编织在窗纸上。的确,我曾亲眼目睹过有

的幼儿想吃窗花上的苹果而不能时哇哇啼哭的景象;我也看到过邻家大爷饿得卧床不起凝

望窗花时木呆的眼神。窗花,显示着村姑的手艺,也在诠释着庄稼人的梦想。

25.阅读第②段,说说窗花在“冬天灿烂”的“根本的原因”?(2分)

26.结合文段,说说画波浪线的句子“她们把窗花看得很神圣”的理由是什么。(2分)

27.为什么说窗花“也在诠释着庄稼人的梦想”?(2分)

28.请你发挥想象,模仿第⑤段画线句子,为我们另外描绘一组窗花图案。(2分)

29.积累链接:请默写出一联写梅花或菊花的诗句。(2分)

五、感受细微博大之仁爱(12分)

感动美国法律的爱

♦胥子伍

①有一位老人,一生靠修鞋维持生活。他的修鞋摊安常在当时美国的波士顿法院门外的大

街上。②老人在法院门外修鞋,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到法院开庭,他总是收起鞋摊,随

着人流进入法院,去旁听各种案件的审判。

③一天早晨,一个衣衫褴褛满脸悔意的年轻人被带进了法院。凭修鞋老人多年察看犯人的

经验,这个青年又是一个在公共场所酗酒的闹事者。那时候,在麻省的法律中,“酗酒闹

事”只是一种轻微的罪行,只需被告人委托别人交小笔保释金,便可判一年“监外守行

为";若被告人无人替他交保释金,那等着他的便是无情冷酷的监狱生活。在那种小偷、

抢劫犯、强奸犯、诈骗犯集中的大监狱里关一年,即使原先知错就改的青年,出来后,也

十有八九学坏了,变成一个对社会充满怨恨、对法律满腔敌意的职业罪犯。修鞋老人在法

庭上见过不少这样的案例,此时,老人看着眼前这个充满悔意、惶恐的青年,心中顿升一

股恻隐之情。

④老人按捺不住自己,径直来到年轻人的身边,悄悄地问起他犯罪的经过和家庭情况。青

年诚恳而内疚地告诉老人,他因喝醉了酒打了人,自己对不住年老的爷爷,父母早已离

异,一直跟着爷爷过,自己也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且谈了女友……说着青年泪流满面。老

人对青年充满了同情,他敢肯定青年是个穷人,很难拿出保释金。

⑤开庭时,老人从容地走向法官,表示自己愿做被告人的担保人,保释青年出去。刹那

间,青年当场向老人和法官一边哭着一边保证:一生戒酒,好好工作,疼爱女友,孝敬老

人……

⑥老人的古道热肠和青年的悔意,深深打动了法官,他随即灵机一动,同意鞋匠的请求,

下令延期三周审判,三周后根据被告人的具体情况将作出最后判决。

⑦三周后,老人亲自陪同被告人返回法庭,容光焕发的青年令法官为之一振。这时,老人

向法官呈上一页报告——以上帝的名义发誓作证,这个青年三周来滴酒不沾,一直是勤劳

工作,照料祖父,空余时间还去教堂做义工。报告上还有青年所在街区的警察和教堂牧师

的签名。法官一见大喜,当场宣布释放了青

⑧青年从此变成了一个终生戒酒、守法勤劳的好公民。

⑨修鞋老人的爱心和法官的灵光一闪,便开创了美国法律史上•个全新的思维——“惩罚

与教育”相结合的新局面。

⑩一位又穷又老的修鞋匠仅凭一颗爱心,就让他享有和总统一样的声誉,这无疑告诉我们

这样一个道理——当你穷困潦倒、一无所有,只剩下一颗爱心,也能创造出人生的奇迹,

诚如约翰〃奥古斯都。因为爱心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触动一个人的良知,唤醒人性本质

的善良,从而使整个社会变得越来越和谐……

30.文中遗漏了这样一段话“这位修鞋老人就是100多年前,被美国载入法律名册的誉为

“缓刑之父”的——约翰〃奥古斯都。他留给后人的影响力不逊于美国的每一任总

统。”,你认为它应在哪两段之间?(2分)

31.请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

32.修鞋老人出于哪些具体原因要为青年担保?(2分)

33.阅读第⑦加波浪线的句子,请你发挥想象,描写出青年此时的心理活动。(2分)

34.联系实际,谈谈对修鞋老人的爱能感动法律这件事的看法。(2分)

35.积累链接:仁者爱人,请在横线上填写出仁者欧阳修《醉翁亭记》中与民同乐的句

子。(2分)

36.《偶遇》

生活中我们时常会极其偶然地遇到很多陌生的人或事,有时瞬间的一面会变成永恒的记

忆,有时不期而至的事件会变成美丽的印象,也有偶然的相遇会带来无尽的烦恼,”,其实人

生就是无数次偶遇组成的悲喜剧,请你以《偶遇》为题,记录你的真实经历,表达你的铭

心感受。

要求:L不得抄袭试卷上的原文。2.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1.(2分)m6ng,扉。

2.(2分)A.今天星期五?没有想到(没有感觉,非常意外等);B.今天星期五?没有趣

味(没有乐趣,非常失望等)。

3.(2分)壁,墙壁;璧,璧玉。

4.(2分)参考答题:一人为人,二人为从,三人为众[意思:很多人]。一木为木,二木

为林,三木为森[意思:很多木]。

5.(2分)寒:(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凉,(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冰:

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畅游岳阳三游之胜景(14分)

6.(2分)从“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能看出岳阳楼之高的特点。诗句透露出作者欢

乐喜悦,超脱豁达的情感。

7.(2分)“引”和“衔”。“引”字形象地写出了大雁懂得人情,把愁心带走的情

境;“衔”字形象地写出了山懂得人的心意,把好月送来,与诗人共享欢乐的情境;或

“弓I”和“衔”两字形象地写出了诗人遇赦后喜悦(或“欢乐”)的心情。

8.(2分)西北陆行二十里,濒大江之左,所谓下牢之关也

9.(2分)A:作者或刘大楣或浏览者B:水

10(2分)濒:临近许:左右(上下、大约)穷:尽(穷尽)偃:弯腰

11.(2分)又舍弃船登上岸,顺狭窄的小路着曲折盘绕而上(关键字

“舍”“循”“径”)12.(2分)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二、走进名家闲淡之情致(12分)

13.(2分)士大夫有学识,讲情趣,喜欢闲适散淡的生活(1分),也常常自命不凡,

恃才傲物甚至骄奢淫逸(1分)。

14.(2分)为人(做人);写作(作品特点)。

15.(2分)气急败坏;忘乎所以(符合语境即可)

16.(2分)示例:品读汪氏文字之精美。

17.(2分)示例:作者以丰富的联想,简短的句式,语言的精练,形象的写出了汪曾祺

作品能驱除烦恼给人清新之感的妙处,表达了喜爱与赞美之情。

18.(2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三、体验惊艳不俗之境界(12分)

19.(2分)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

20.(3分)西湖风光的淡雅;中国画的色彩;为人处世的淡然等。或者:自然中淡之

美、艺术中淡之美、人生中淡之美等。

21.(2分)不矛盾。作者认为,虽然“淡妆浓抹总相宜”,但“淡妆”的西湖更让人喜

爱。

22.(2分)A窘迫,B凡庸。

23.(2分)作出选择得1分。名人事例得1分。

24.(2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四、欣赏窗花烂漫之梦想(10分)

2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