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4内蒙古包头市包钢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雅典人四处寻找富于人情味的改革者,终于,他们找到了梭伦。他一面颁布解负令改善平民的经济状况,组建四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提高平民政治地位;一面确立财产等级制度,一定程度上保护贵族政治特权。由此可见梭伦改革的主要特点是A.提高平民地位B.调和社会矛盾C.保护贵族利益D.未改善奴隶的生存状况【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梭伦改革的特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其改革内容一方面提高平民政治地位,一方面保护贵族的政治特权,可知其改革的最大特点是中庸,以调节社会矛盾为主。AC说法不全面;D与题干无关。故答案选B。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梭伦改革•特点【名师点睛】梭伦改革的特点:(1)改革理念:节制、中庸、公平、平等和谐(2)打击对象:奴隶主贵族(3)改革获益:平民(4)影响:奠定了雅典民主化政治的基础(5)性质:奴隶主性质的改革2.梭伦改革前后,划分雅典公民等级的标准变化是A.从地域部落到血缘关系 B.从血缘关系到地域部落C.从血缘关系到财产多少 D.从地域部落到财产多少【答案】C【解析】【详解】梭伦改革以财产等级制取代出身等级的血缘关系,故选C;ABD均不符合梭伦改革的史实,排除。3.战国时期的军功爵制度、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两者起到的共同作用是A.推动文化的普及B.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C.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D.促进统一国家的出现【答案】C【解析】【详解】推动文化的普及符合科举制,但不符合军功授爵制度,排除A;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符合军功授爵制度,但与科举制无关,排除B;军功授爵制度改变了世袭制,以奖励军功为升官加爵的筹码,大大提升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科举制的实施,使广大庶族地主上升为社会统治阶层,可见二者的共性在于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C项正确;促进统一国家的出现与两种制度均无直接关系,排除D。4.秦国商鞅变法规定:“改帝王之治,除井田,民得买卖”。这实质上A.从法律上确定土地私有制 B.禁止自由买卖土地C.承认了井田制的合法性 D.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答案】A【解析】据材料“除井田,民得买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的史实,这实质上从法律上确定土地私有制,故A选项正确土地私有制下,土地可以自由买卖,故B选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废除井田制,故C选项错误;土地私有制的确立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故D选项错误。故选A。5.据史料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出现大量“弑君”、“出君”的事件,而到了战国时期此现象己较为罕见。这一变化反映战国时期A.郡县制度的广泛确立B.中央集权有了较大发展C.礼乐制度的重建D.社会矛盾逐渐缓和【答案】B【解析】【详解】郡县制度的广泛确立与出现大量“弑君”、“出君”事件无关,排除A;“弑君”“出君”现象的减少的趋势,以下犯上的事件的减少,说明战国时期中央集权的发展,故B正确;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崩坏,礼乐制度的重建说法错误,排除C;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矛盾尖锐,故D错误。6.北魏均田制规定:凡男年满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女二十亩。牛一头授田三十亩,以四牛为限。露田禁买卖,老死还政府。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说法正确的是A.统一分配了全国的土地B.彻底解决了土地兼并C.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D.改变了农业经营方式【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A项应该是国家掌握的土地分配给农民;B项只要存在封建土地私有制,就无法彻底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D项农业经营方式仍是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故选C项。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北魏均田制7.北魏孝文帝不仅娶汉族士族地主女儿为妻,还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汉族大地主范阳卢氏家族。他这样做的基本出发点在于A.缓和民族矛盾B.密切鲜卑贵族和汉族地主的联系C.平息阶级矛盾D.加快鲜卑等北方少数民族汉化步伐【答案】B【解析】孝文帝之所以这么做,是想通过这种政治联姻的方式把两族统治者的利益和命运紧密连在一起,以巩固统治,因而只有B符合题意;AC项包含在B项之中;D项错误,汉化政策加快鲜卑等北方少数民族汉化步伐,排除。8.钱穆认为北魏均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如此评价是因为该制度A.起到过抑制土地兼并作用B.把部分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C.完全取消了土地买卖D.没有具体的授田规定【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钱穆之所以认为北魏均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是因为该制度曾经起到过抑制土地兼并的作用,故A项正确;均田制是把政府手中的土地分给农民,故B项错误;均田制没有完全取消土地买卖,故C项不符合史实;均田制是封建王朝将无主土地按人口数分给小农耕作,土地为国有制,故D项不符合史实。9.“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逐渐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不断扩充。官僚互相推卸责任,大多不干实事,行政效率低下。军队数量一百多万,仅禁军就比宋初增加三倍多。官僚和军费开支浩大,政府财政入不敷出……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以下对材料主旨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A.北宋采取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B.北宋冗官、冗兵、冗费形成的原因C.北宋军队数量庞大,战斗力强D.北宋官僚机构膨胀,行政效率低下【答案】B【解析】材料强调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消极影响,不是强调措施,故A项错误;由材料“官僚互相推卸责任,大多不干实事,行政效率低下。军队数量一百多万,仅禁军就比宋初增加三倍多。官僚和军费开支浩大,政府财政入不敷出……”得出北宋冗官、冗兵、冗费形成的原因,故B项正确;北宋军队数量庞大,战斗力强,与材料“军队数量一百多万,仅禁军就比宋初增加三倍多。官僚和军费开支浩大,政府财政入不敷出……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官僚机构膨胀、军队不断扩充、政府财政入不敷出三个方面,故D项错误。点睛:这是一道典型材料式选择题,抓住材料中心,排除错误选项即可。选项A不符合材料主旨,选项C出现史实错误,选项D对材料概括不全面。10.梁启超认为王安石变法“取尧舜以来之弊政而一扫之。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也”。这一看法A.客观中肯,切中时弊B.背离事实,无端歪曲C.过于拔高,服务现实D.标新立异,创新史观【答案】C【解析】梁启超认为王安石变法“取尧舜以来之弊政而一扫之”,没有认识到其局限性,故不是客观中肯,故A错误;这一看法并未完全背离事实,故B错误;梁启超这一看法过于拔高,是服务于维新变法的现实,故C正确;梁启超这一看法并非创新史观,故D错误。故选C。11.王安石认为国家积贫积弱的根本在于生产少,生产少而民不富,民不富则国不强。为根本上解决问题他颁行了A.募役法和保甲法 B.青苗法和农田水利法C.将兵法和均输法 D.方田均税法和科举新法【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与生产有关的是青苗法和农田水利法,青苗法使农民的种子有保障,农田水利法使土地面积扩大,可灌溉的水源增加,有利于农业增产,选B;其他各项都有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作用,但与生产无关,故排除。考点: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北宋中期的改革·王安石变法。12.《宋史·范仲淹传》载:“仲淹以天下为己任,裁削幸滥,考覆官吏,日夜谋虑兴致太平……论者以为不可行。”由上述材料可知,庆历新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改革中用人不当 B.改革措施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利益C.改革涉及面太广 D.改革者优柔寡断【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论者”认为范仲淹针对当时的冗官现象进行改革,触犯了他们的利益,是变法失败的原因,故本题选B;改革中用人不当和改革涉及面太广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C;范仲淹并非优柔寡断之人,排除D。13.《北宋前期兵员增长示意图》,该示意图中反映的现象说A.方将领擅自扩充兵员,拥兵自重以抗中央B.削弱地方军事力量的国策发生了变化C.北宋政府为抵御边患和稳定内政而扩充军队D.太祖以后,统兵将领的地位逐渐提高【答案】C【解析】【分析】略【详解】结合北宋时期的政治形势可知,边境少数民族政权的侵犯是北宋不断增兵的重要原因,故C项正确。14.马丁·路德说,“应该规定,凡属世俗的事都不应该送到罗马判决,只应该由世俗当局处理。”其主要目的在于()A.主张司法实行政教分离B.主张建立民族教会C.主张废除宗教信仰D.主张实行民主政治【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罗马判决”指的是教会判决,“世俗当局处理”指的是政府处理,所以“凡属世俗的事都不应该送到罗马判决,只应该由世俗当局处理”的主要目的就是在于教会和政府应该分离即实行“政教分离”。故选A。15.在英王亨利八世统治时期,英国与罗马教皇决裂,建立附属于王权和政府的民族教会。上述举动的实质是()A.英国的宗教信仰与天主教会主张的冲突B.形成中的民族国家与外国干涉、掠夺的斗争C.英王与罗马教皇的斗争D.王权与教权的斗争【答案】B【解析】【详解】英国的国教改革表面上看来是英王与罗马教皇的斗争,是王权与教权的斗争,是英国的宗教信仰与天主教会主张的冲突,不符合“实质”的限定,故排除ACD。从英国的国教改革的背景看,英国已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从其内容来看,英国国教与原来区别仅仅是变换了宗教首脑,基本教义和仪式都没有大的改变,其实质是建立起附属于王权和政府的本民族教会,故选B。16.英国天主教神甫威廉·廷得尔因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而将其翻译成英文,结果于1524年被控有异端嫌疑,被迫流亡。由此可知,他A.维护教皇权威 B.主张圣像崇拜C.倡导信仰自由 D.支持宗教改革【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威廉·廷得尔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这说明他主张宗教改革,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A项和B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故排除;材料体现不出“信仰自由”,故C项错误。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宗教改革•英国宗教改革17.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论述一场战争的影响时说:“现在沙皇政府遭到了惨败……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人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的觉醒时期开始了。”这一“觉醒”指的是A.开始认识到封建农奴制度的落后B.开始认识到沙皇专制政体的腐败落后C.开始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D.开始认识到军事制度建设的迟滞落后【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俄国遭到惨败,使俄国的国际地位下降,也充分暴露了俄国封建农奴制度的落后,于是俄国进行了1861年改革,故A正确;俄国1861年改革后,仍然实行沙皇专制政体,排除B;俄国1861年改革使俄国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C错误;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不仅仅反映了俄国军事制度的落后,更主要反映的是农奴制的落后,排除D。18.列宁说:“1861年2月19日,是俄国从农奴时代中成长起来的新的资产阶级的开端。”这句话肯定了沙皇A.彻底废除了俄国农奴制B.推动俄国资本主义发展C.巩固俄国沙皇专制制度D.提升俄国人民生活质量【答案】B【解析】【详解】”1861年2月19日,是俄国从农奴时代中成长起来的新的资产阶级的开端“表明这句话肯定了沙皇推动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19.某论文将“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论文主题可能是A.西方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B.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C.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D.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俄国因克里木战争惨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因黑船事件开始明治维新,中国因受侵略开始戊戌变法,这三国都是遭受近代资本主义强国冲击后才开始在国内进行改革的,故论文的主题应当涉及工业文明的冲击和国内的变革,故B项正确。A项,资本主义的扩张及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了殖民侵略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与题干无直接联系,排除。C项,三国的改革都涉及到了政治体制,而工业革命主要是指经济上的近代化,排除。D项,俄国政治上不属于亚洲国家,且戊戌维新后中国并没有确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排除。20.为纪念俄罗斯农奴制改革157周年,2018年2月1日,俄罗斯中央银行发行了一枚精制金币。金币的下方图案除了“1861”字样外,还有一条断裂的锁链。“断裂的锁链”象征着A.俄国社会性质发生改变B.1861年改革并不完美C.农民对改革并不满意D.广大农奴从此获得解放【答案】D【解析】农奴制是套在农奴身上的“锁链”,也是束缚俄国进一步发展的锁链,“断裂的锁链”象征着广大农奴从此获得解放,故D正确;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社会性质发生改变,但与“断裂的锁链”无关,排除A;BC项无法体现“断裂的锁链”,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金币的下方图案除了‘1861’字样外,还有一条断裂的锁链”,联系所学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意义分析解答。二、材料题21.中华文明多元并存,各族文化相互交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北魏孝文帝改革,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融合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融合进程的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的主要内容,概括指出“胡乐、胡舞”等所反映的现象.(2)据材料概括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特点.(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答案】(1)内容:迁都洛阳;变制度(改官制);说汉话(改汉姓;穿汉服;通婚姻;改籍贯).现象:汉族向少数民族学习.(2)特点:汉化为主;相互学习;方式多样.(3)作用:促进民族融合;有利于北方经济恢复与发展;为隋唐时期重新统一奠定基础.【解析】(1)第一小问,结合所学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回答即可;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中“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可知是汉族向少数民族学习。(2)依据材料中“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信息,从方式、内容等角度归纳回答。(3)依据材料中“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孝文帝改革的作用,从民族融合、经济发展以及汉族政治统治加强等角度分析回答。【考点定位】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北魏孝文帝改革点睛:意义作用型非选择题解题技巧:这类试题常以“经济意义、政治意义、文化意义”“重要性”“作用”“积极影响”或“用…说明…意义”等形式设问,考查学生知识整合的能力及答题技巧。具体解题步骤是:1.要注意题目的设问要求,进行知识定位,明确此题考查的知识范围。2.要紧紧结合所学知识点和题目所提供的材料信息进行分析,把握好意义、内容的层次和角度(影响型设问要分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层次)。3.确定答题关键词,回答意义类试题要围绕关键词进行说明。关键词的选取主要依据教材语言。22.材料隋以前,地方官制重叠,滥立名目……形成了“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的状况,出现了“资费日多”“租调岁减”的局面。583年,隋文帝废除郡级;改为州县两级制,并且合并一些州县,裁汰一些冗官。汉、魏时,州、县两级长官权力很大,可以自行选择僚佐……隋朝确立制度,全国各地的“大小之官,悉由吏部”任命,而且县佐须用别郡人,还规定地方长官及其重要属僚每年年终到中央“上考课”(报告工作),中央还常常派使臣出巡各地,考察州县官员政绩好坏。——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指出隋朝地方官制改革的背景和主要措施。(2)简要分析隋朝地方官制改革的历史作用。【答案】(1)背景:地方机构混乱、官制重叠、官员人浮于事(民少官多),导致财政困难;地方长官权力很大,不利于中央集权。措施:撤并地方机构,裁汰冗官;将地方属官的任命权收归中央;规定官员异地任职;要求地方长官定期到中央报告工作;加强对地方官员的考察。(2)使地方机构得以精简,工作效能得到提高;限制了地方官员的权力,有效抑制了官场的腐败,加强了中央集权。【解析】本题考查隋朝地方官制改革。这场改革的背景可以根据对材料的分析归纳得出,改革的历史作用除了根据所采取措施进行分析以外,还要联系所学,从我国古代针对地方采取的措施大多带有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来分析说明。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归纳能力以及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1)隋朝地方官制改革的背景,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地方官制重叠,滥立名目”“出现了‘资费日多’‘租调岁减’的局面”“汉、魏时,州、县两级长官权力很大,可以自行选择僚佐”等信息概括归纳得出。主要措施可以根据材料中的“583年,隋文帝废除郡级;改为州县两级制,并且合并一些州县,裁汰一些冗官”“隋朝确立制度,全国各地的‘大小之官,悉由吏部’任命,……还规定地方长官及其重要属僚每年年终到中央‘上考课’(报告工作),中央还常常派使臣出巡各地,考察州县官员政绩好坏”等信息概括归纳得出。(2)隋朝地方官制改革的历史作用,应当根据上述归纳的改革措施,以及联系教材所学,从加强中央集权等方面来分析说明。23.阅读材料,完成以下问题。材料:明朝是中国封建社会重要的转型时期,以白银货币化为核心的货币制度的变迁是这一时期结构变化的重要反映。明代中期,大明宝钞因严重贬值退出流通领域,白银以体积小、价值高、易于分割熔铸、便于携带等天然属性,于天顺以后逐渐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隆庆元年,明穆宗颁布诏令:“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者,银钱兼使;一钱一下止许用钱。“这以法律形式确定其货币地位,白银货币化基本完成。万历年间,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标志着白银货币化的最终完成。当白银努力冲破政府禁令的同时,世界经济也发生了重要变化——世界市场开始出现。世界贸易网络开始建立,白银成为世界货币。以白银为标志,明代中国与两个重要历史转折开端联系在一起。一是中国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开端,二是经济全球化的开端。因此,白银货币化除了推动中国传统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国家财政制度和社会结构变迁之外,还促进了中国的对外贸易和交流。总之,白银货币化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忽略的重要史实,因而对白银货币化的研究具有深刻意义。——摘编自伊伊《浅论明代白银货币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实行白银货币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朝实行白银货币化的影响。【答案】(1)原因:社会经济特别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原有货币制度的缺陷;白银作为货币本身的优势;白银供给来源增加;张居正的改革促进作用;对外贸易及经济全球化的兴起,使得白银功能和流通范围扩大,社会对白银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2)影响:白银货币化,使得明朝的商业资本趋于活跃,刺激了商品经济的繁荣;白银货币化也促进了赋税制度的改革,使之从实物和力役向货币税的转变;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促进中国的社会转型;金钱关系日益冲击着封建宗法关系;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和交流有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解析】【详解】(1)原因:依据材料“大明宝钞因严重贬值退出流通领域”可知原有货币制度的缺陷;依据材料“白银以体积小、价值高、易于分割熔铸、便于携带等天然属性”可知白银作为货币本身的优势;依据材料“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可知张居正的改革促进作用;结合所学可知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外贸易及经济全球化的兴起以及社会对白银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等回答。(2)影响:依据材料“白银货币化除了推动中国传统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可知白银货币化,使得明朝的商业资本趋于活跃,刺激了商品经济的繁荣;依据材料“促进国家财政制度和社会结构变迁之外”可知白银货币化也促进了赋税制度的改革,使之从实物和力役向货币税的转变;依据材料“中国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开端”可知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促进中国的社会转型;依据材料“还促进了中国的对外贸易和交流”“经济全球化的开端”可知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和交流有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结合所学可知金钱关系日益冲击着封建宗法关系等。24.【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新中国工资制度自1956年改革以后,在近30年中基本没有大的变动。1978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组织力量调查研究,提出工资改革意见。1982年,中共十二大再次提出要改革工资制度。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有关决定,其中提出尤其要改变脑力劳动者报酬偏低的状况。随后,中央决定于1985年进行工资改革,其原则:企业职工的工资和奖金要同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个人贡献大小挂钩,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要逐步适当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改变平均主义状况;今后中央只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两级机关,以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班级隐性课程设计
- 2024年健康保健服务项目规划申请报告
- 班级心理健康课程设计
- 班级元旦活动策划方案
- 2024年新型热塑弹性体防水卷材成型设备项目规划申请报告
- 玻璃破碎报警器课程设计
- 玻璃材料的教学课程设计
- 玻璃品行业研究报告
- 猜猜我是谁课程设计
- 版权收入激励计划方案
- 医院志愿者培训课件
- 幼儿园中班健康《不一样的气味》PPT
- 实习单位鉴定表(模板)
- 机械厂加工车间变电所初步设计
- 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重点归纳总结
- 危货运输企业安全生产双体系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
- Python语言基础与应用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XXXX年度煤矿机电设备检修计划
- 火力发电厂机组修前技术分析报告
- 乙腈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