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研究院针灸所中医临床疼痛治疗学课件_第1页
中医研究院针灸所中医临床疼痛治疗学课件_第2页
中医研究院针灸所中医临床疼痛治疗学课件_第3页
中医研究院针灸所中医临床疼痛治疗学课件_第4页
中医研究院针灸所中医临床疼痛治疗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临床疼痛治疗学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所理论篇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经筋基本理论篇基本概念分布特点病因病理病损规律治疗方法返回经筋基本概念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基本概念什么是经筋经筋系统经筋与肌学经筋与韧带学经筋与力线足三阳足三阴大筋维筋筋纽缓筋膜筋小筋手三阳手三阴十二经筋维筋返回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什么是经筋什么是经筋基本概念分布特点病因病理病损规律治疗方法返回

经筋是沿人体运动力线分布的大筋、小筋、宗筋、缓筋及网络维系各条经筋的维筋、膜筋等的概括。十二经筋起于四末,终于头身,为诸筋的主干。十二经筋的线型分布,集中反映了各运动力线上的肌肉、韧带,是在生活中完成某种相应运动将要涉及的系列筋肉组织的概括,也是非生理活动时,对其损伤及损伤扩延的规律性概括。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经筋与肌学2-1经筋与肌学

2-1经筋的“筋”字是一个惯用的会意字,从分析它的部首可以推断出它的解剖学的组织学内容。筋字从竹、从力、从月(肉)旁。竹者节也,说明为筋之物可以有竹节样的外形变化。从力,指出了随着筋出现竹节样外形变化的同时,可以产生力量。从月肉旁者,则更明确了筋是肉性组织。在人体中,筋可随人的意志伸缩变形并产生力量,有牵拉肢体产生相应活动的组织,毫无疑问,就是现代医学所指的骨骼肌。《说文解字》释曰:“筋者,肉之力也”《灵枢·经脉》。又说:“骨为干,筋为刚。”都是对运动肌的描述。正如《素问·五脏生成篇》所说,“诸筋者皆属于节也”。其肌腹由肌纤维组成,维持着肌肉的外形,居两关节之间,正是“其所结所盛之处,则唯四肢溪谷之间为最”。筋肉包绕了关节,由隆盛于两关节之间,正所谓“联缀百骸,故维络周身,各有定位。”基本概念分布特点病因病理病损规律治疗方法返回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经筋与肌学2-2经筋与肌学

2-2在肌组织中,受到主动收缩力或被动牵拉力时,其应力点基本在肌的起止点(即肌在骨骼的附丽点,《灵枢》经称“尽筋”)处,可称作筋结点。这里也正是劳损并引起关节痹痛的重要部位。而在该部位的附属组织更首当其冲,是劳损最早发生的部位,筋结点反复损伤,尤其有“横络”形成时,则称之为结筋病灶点。神经纤维管、骨性纤维管、腱鞘、滑液囊、滑车、籽骨、脂肪垫等作为保护筋结点的附属组织血,更容易出现结筋病灶点的部位。

《说文解字》云:经,织也。从系,劲音。是会意字。系是丝织的交织线,经是主干和纵长者。用经总结筋的分布,是指筋中的纵行主干线。经筋所反映的干线,恰与其“主束骨而立机关”的功能力线和沿力线出现的规律性筋性疾病相符合。基本概念分布特点病因病理病损规律治疗方法返回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经筋与韧带学经筋与韧带学

《素问·痿论》提出:“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者也”。束者约束也,束骨即指骨的关节联结问题,涉及的是解剖学的韧带学内容。关节的主要组织有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关节的辅助结构有滑膜皱襞、韧带、关节盂、关节盂缘等属于经筋学的范畴,同样,在关节韧带受到被动牵拉力时,其应力点,即韧带在骨骼的附丽点,出现结筋病灶点。基本概念分布特点病因病理病损规律治疗方法返回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经筋与力线5-1经筋与力线

5-1基本概念分布特点病因病理病损规律治疗方法返回经筋主束骨而利机关,即主人体百骸的联接与关节运动。而非生理的运动又可以造成肌肉及其相关组织的损伤。损伤性的肌肉收缩时,在肌肉的两端,即起止点施加同样的力,故肌肉起止点会同时受到损伤。虽然,由于解剖结构不同,可以先在某一端出现,或表现的比较显著,但是,反复、长期的非生理的肌收缩,必然会使两端受力点受伤。将两点相连,则成为一条痛点联线。而这一联线,也恰恰是该肌肉的运动力线。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经筋与力线5-1经筋与力线

5-2基本概念分布特点病因病理病损规律治疗方法返回生活中的活动都不是一块肌肉所能完成的。除上述主动肌的运动损伤外,一般都会殃及相关的其他辅助这一运动的肌组,甚至要累及参与这一运动的所有肌群,从而出现极长的损伤线。从生理上概括出参与同项运动的肌肉组分布规律;在病理发展过程中,又是病痛传变的潜在扩延线,这一临床现象基本符合《灵枢.十二经筋》的描述。这种规律性总结,可以称作点线规律。

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经筋与力线5-3经筋与力线

5-3基本概念分布特点病因病理病损规律治疗方法返回

人的主动运动,不仅是主动肌及其相应力线上肌肉组参与,而且有固定、协同肌参与协助。协同肌损伤的痛点就分布于主动肌力线的两旁。将这些病痛点与主动肌力线上痛点相连,则往往形成一个“面”,这又可称作线面规律。除主动肌外,任何运动都需要固定肌的参与。起着固定原动肌起或止点所附着骨骼作用的肌群叫固定肌。故经筋的损伤范围会进一步扩大。

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经筋与力线5-4经筋与力线

5-4基本概念分布特点病因病理病损规律治疗方法返回除上述几组肌肉参与关节活动外,尚有与主动肌相对抗的肌肉参与,这就是“拮抗肌”。借助拮抗肌主动弛缓或“伸展”,使主动运动平稳,节制其运动过度,防止出现急跳或痉挛运动。不协调的运动和劳损性伤害,它不仅损伤主动肌,而且可以损及拮抗肌。拮抗肌分布在肢体对侧面,当其损伤时,其病状会出现在肢体对侧,使痹痛病状向立体方向发展,“由面到体”的逐渐进展规律可称为面体规律。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经筋与力线5-5经筋与力线

5-5基本概念分布特点病因病理病损规律治疗方法返回

综上所述,对中医经筋可作如下的表达:十二经筋是古人运用当时解剖学知识,用当时的医学术语,以十二条运动力线为纲,对人体韧带学、肌学及其附属组织生理和病理规律的概括和总结。(非教课书所云:“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于筋肉关节的体系,是十二经脉的外周连属部分”)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经筋系统经筋系统基本概念分布特点病因病理病损规律治疗方法返回

1、十二经筋:足太阳经筋足少阳经筋足阳明经筋足太阴经筋足少阴经筋足厥阴经筋手太阳经筋手少阳经筋手阳明经筋手太阴经筋手心主经筋手少阴经筋

2、维筋大筋(宗筋、谷、月肉、肉柱、膂筋)小筋(柔筋)膜筋维筋筋纽缓筋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大筋(宗筋、谷、蜠肉、肉柱、膂筋)大筋基本概念分布特点病因病理病损规律治疗方法返回粗大的肌肉,盛于辅骨之间,约束关节。多分布于手足项背,直行而粗大,成为十二经筋的主体。因其粗大刚劲,充分体现了“筋为刚”的性质,故又称作刚筋。刚筋会聚,其间若谷,如群山围合形成山谷,也称为谷。谷内是气血营卫会聚流行之处。又因其肌肉高突,形象显露,又称为月肉,大肉。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小筋(柔筋)小筋基本概念分布特点病因病理病损规律治疗方法返回细小的肌肉,属刚筋之支而横者,细小交错,有维系诸筋辅助及联络各筋的作用,是十二经筋支别横络的部分,多分布于胸腹头面,因其质地柔细,故又称柔筋。细小之筋相维,如平缓小丘相并,其间形成浅沟小溪,故又称溪。溪间也是气血营卫涌流之所,犹经脉之有维络。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宗筋宗筋基本概念分布特点病因病理病损规律治疗方法返回宗者,总也。指大筋与诸筋总汇之处,亦即大筋、大谷、月肉,其分布特点更能体现诸筋的“束骨而利机关”的功能,故应指多条大筋会聚而形象高突,肌力刚劲的肌肉。又有其他解释,如王冰注曰:“谓阴毛中,横骨上下之竖筋也,上络胸腹,下贯髋尻,又经于背腹,上头项。”这里的宗筋指髋腹腰背之大筋,系指腹直肌、髂腰肌、竖脊肌之类。又有宗筋专指前阴者,因足之三阴、阳明经筋均汇于阴,阴器的功能在一定意义上可反映诸筋的生理病理状态,故将前阴称之宗筋。后两种解释在一定范围内反映了经筋的局部分布状况,有一定的意义。但是,从经筋系统的总体分布着眼,前者更能充分体现宗筋的广泛含义。宗筋是大筋汇集而成,大筋正是体现经筋束骨利机关的重要机能,是劳动损伤的好发部位,是防治经筋痹痛的关键肌群。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膜筋膜筋基本概念分布特点病因病理病损规律治疗方法返回指片状的肌肉,或包绕在肌肉外层的筋膜。某些肌肉起始部不是以点状起始,而是呈片状分布,这样不仅增宽了肌肉的附着面,而且各部肌束受力也因之分散。这种分布有利于肌肉多方向发挥功能,但也会产生受力点的转移,在运动当中,某一受力点的承受力可能会相对加重,这样也就较易损伤。

膜筋的另一种形式就是肌膜,包绕在肌肉外层的膜状组织可称之为肌鞘,它由深筋膜与肌外膜共同组成。肌鞘有保护肌肉的作用,如刀入鞘,使肌肉在鞘内运动,免受肌外组织的干扰。尤其是对不同运动方向的肌束,使之得到保护,减少磨损。但肌鞘常与深部的骨组织附着,使之相对固定。

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膂筋膂筋基本概念分布特点病因病理病损规律治疗方法返回指脊柱两旁的肌肉,相当解剖学的竖脊肌等。《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入循膂。”张介宾注:“膂:吕同,脊背曰吕,象形也。”又曰:“夹脊两旁肉。”显然,膂筋是对背部粗大筋肉的称谓。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缓筋缓筋基本概念分布特点病因病理病损规律治疗方法返回腹后壁隐藏之筋。张志聪注云:“缓筋者,循于腹内之筋也。”缓筋首见于《灵枢·百病始生》篇,在论及邪气由浅入深传变,留滞于不同组织时而提出。其原文为:“或著孙脉,或著络脉,或著经脉,或著输脉,或著于伏冲之脉,或著于膂筋,或著于肠胃之募原,上连于缓筋。”显然,缓筋处膂筋、肠胃膜原之间。缓筋在膂筋深层,为腹后壁的筋肉。从解剖学角度分析,当指腰大肌、腰方肌、髂肌等。分布特点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经筋分布特点向心性不入脏腑结聚关节中无有孔伏行经脉返回经筋病因病理病因病理外感肉眼观察显微镜下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病因病理返回劳损外力机械卡压经筋病治疗篇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治疗篇经筋辩证治疗各论经筋辨证经脉辨证脏腑辨证头面经筋病颈项经筋病指腕经筋病骶髋经筋病膝腘经筋病足踝经筋病腰腹经筋病胸背经筋病肩周经筋病肘臂经筋病返回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外感六淫与疫毒外感六淫

与疫毒基本概念分布特点病因病理病损规律治疗方法返回经筋感受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可使经筋束骨而利机关的功能失常,引起相应的筋肉、关节疼痛甚至变形。如果长期不能清除外邪,经筋持久处于挛缩拘急状态,可造成关节功能的器质性损伤,留下难以恢复的残疾。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劳损劳损基本概念分布特点病因病理病损规律治疗方法返回劳损又称积累性劳动损害,多因职业操作,长年重复相同姿式和劳作,使相关经筋反复慢性损伤,经过多年损伤的积累,最终表现出症状。从事剧烈、暴力性运动的人发生较早,一般劳动者多在中年以后逐渐显现病痛并逐渐加重。因一般治疗较难奏效,常常成为临床上的顽症,古医家称之为“顽痹”、“深邪远痹”、“痼痹”等,说明它是临床棘手的顽证。劳损性疾病是经筋痹痛的重要内容,正因为其为慢性、细小损伤的积累,发病初期往往因症状轻微而不被人注意,缺乏防卫意识,当其显现症状时,常常已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素问·宣明五气篇》《灵枢·九针论》均指出:“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五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此五久劳所病也。”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病损部位病损部位基本概念分布特点病因病理病损规律治疗方法返回肌肉应力点: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使人体的组织结构,尤其是经筋分布与连接有了几近完美的合理解剖关系。肌肉收缩,产生力量,跨关节牵拉远端骨骼,从而引起肢体运动。作为肌纤维,其作用力点在肌纤维与肌腱的结合点上;作为整块肌肉,其作用力点在腱与骨连接的“尽筋”即腱末端上。这两点是肌纤维束或肌腱的应力点,所以也是经筋常见的病损处。肌附属组织:肌腱由致密的结缔组织构成,其极坚韧,承重力量极大,在承受一般生物运动力时,极少被损伤。另一重要原因,是腱周围为加强或包护腱组织,结缔组织分化出一些附属组织,其中包括滑液囊、脂肪垫、脂肪组织、韧带、腱鞘、籽骨等。当某些经筋通过时,为保护某特定解剖部位的纤维管、骨纤维管、滑车等,都有承受外力伤害,减轻肌腱等损伤的功能。这些肌附属组织和包护性结构就成了伤害性外力的首先承受者,成了经筋痹痛出现的常见部位,尤其是慢性劳损性损伤,随时间的推移和年龄的增长,中老年人在这些部位,或轻或重,或多或少,均能发现经筋损伤的痕迹。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尽筋”“尽筋”基本概念分布特点病因病理病损规律治疗方法返回腱末端又称腱止装置或末端装置。在中医学称之为“尽筋”(《灵枢·官针》),又称作“筋纽”(《灵枢·九宫八风》《灵枢·皮部》)等,是古今极为关注的部位。

腱末端装置是肌腱与骨相连续的地方,当肌肉收缩,牵拉、扭曲、运动关节时,此处负力最重,切力最大,所以极易损伤。为加强腱末端的牢固性,它有极特殊的连接装置。以膑腱为例,其连接方式按骨组织-钙化软骨层-潮线-纤维软骨带-腱纤维等顺序连接。这种连接顺序和过度过程,使腱止点保持最强的抗拉能力,保证了它的稳固性。因种种原因,当腱止点损伤,尤其是长期慢性劳损性伤害时,就会发生“腱末端病”而出现病理改变。

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外力伤害外力伤害基本概念分布特点病因病理病损规律治疗方法返回外力致伤,是指外界暴力所致的经筋损伤,诸如挫伤、碾压伤、扭伤、堕落伤等。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机械卡压机械卡压基本概念分布特点病因病理病损规律治疗方法返回人体某些硬度较高组织(间盘纤维环)或因损伤而诱发的组织病理变化和修复过程所形成的赘生物(机化纤维组织即横络、钙化而形成的骨性赘生物)等可直接或间接卡压经脉即血管、神经等(迫切而为沫),引发渗出(津液涩渗),其中所含的致痛物质刺激痛敏组织而引起疼痛即不通则痛。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横络卡压病理横络卡压病理基本概念分布特点病因病理病损规律治疗方法返回《灵枢·刺节真邪》篇所指出的:“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令之不通。视而泻之,此所谓解结也”。显然,解除此横络的卡压是解决大经不通的关键。解除经筋粘连而形成的横络,松解强加于经脉上的结络、条索压迫,这就是“解结”法。“解结”是古代一个重要治则,也是一类针法,这种针法长期被人们忽视,在目前的中医、针灸、骨科、筋伤诸教材中都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肉眼观察肉眼观察基本概念分布特点病因病理病损规律治疗方法返回

可直观看出肌腱及腱周呈黄褐色变,腱周组织充血,轻重不等的水肿、肥厚,并常与腱组织发生粘连。常有新生血管侵入,腱本身变粗、变硬、变性。腱内组织部分有玻璃样变,甚至有脂肪侵入、轻重不等的钙化等。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显微镜下观察显微镜下

观察基本概念分布特点病因病理病损规律治疗方法返回(1)腱止点骨髓腔纤维变性,潮线与钙化软骨层消失或不规律,有部分断裂,从而使骨髓腔开放。有时潮线推进,又称涨潮,可见新生骨骨化现象。也有时见小的骨折片被纤维组织包绕,形成坏死骨,此所谓“镜下骨折”。纤维软骨出现毛细血管增生,毛细血管动脉化,出现玻璃软骨岛或玻璃软骨骨化。

(2)腱组织肌腱纤维变性,波浪纹消失,出现玻璃样变或纤维样变,有时出现脂肪浸润,血管侵入。血管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周围有小圆细胞岛和骨岛。

(3)腱周组织出现血管及脂肪浸润,新生血管增生,血管壁肥厚,管腔狭窄,组织充血、水肿、肥厚、增生,有时有小圆细胞浸润。病损规律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经筋病损规律点线规律线面规律面体规律返回点线规律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点线规律

从生理上概括出参与同项运动的肌肉组分布规律;在病理发展过程中,又是病痛传变的潜在扩延线,这一临床现象基本符合《灵枢.十二经筋》的描述。这种规律性总结,可以称作点线规律。

返回基本概念分布特点病因病理病损规律治疗方法线面规律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线面规律人的主动运动,不仅是主动肌及其相应力线上肌肉组参与,而且有固定、协同肌参与协助。协同肌损伤的痛点就分布于主动肌力线的两旁。将这些病痛点与主动肌力线上痛点相连,则往往形成一个“面”,这又可称作线面规律。

返回基本概念分布特点病因病理病损规律治疗方法面体规律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面体规律除主动肌外,任何运动都需要固定肌的参与。起着固定原动肌起或止点所附着骨骼作用的肌群叫固定肌。故经筋的损伤范围会进一步扩大。除上述几组肌肉参与关节活动外,尚有与主动肌相对抗的肌肉参与,这就是“拮抗肌”。借助拮抗肌主动弛缓或“伸展”,使主动运动平稳,节制其运动过度,防止出现急跳或痉挛运动。不协调的运动和劳损性伤害,它不仅损伤主动肌,而且可以损及拮抗肌。拮抗肌分布在肢体对侧面,当其损伤时,其病状会出现在肢体对侧,使痹痛病状向立体方向发展,“由面到体”的逐渐进展规律可称为面体规律。

返回基本概念分布特点病因病理病损规律治疗方法治疗方法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经筋病治疗方法传统疗法长圆针疗法手术疗法返回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传统疗法传统疗法基本概念分布特点病因病理病损规律治疗方法返回

毫针法、灸法、水针法、拔罐法、物理疗法等。

长圆针疗法长圆针疗法返回针具术前进针法刺法术后适应症禁忌症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针具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针具返回古九针西汉金针长圆针基本概念分布特点病因病理病损规律治疗方法术前准备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术前准备返回环境消毒口罩帽子录像基本概念分布特点病因病理病损规律治疗方法环境消毒手套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环境消毒

长圆针疗法是古代的闭合性手术方法之一。借鉴现代医学的成功经验和实践,应注意无菌操作,治疗室、针具、术者及患者的消毒均应按照无菌要求去做。治疗室应高度清洁、无菌、通气良好,无灰尘,无污染。还应备有必要的抢救药物和用品,以备术中意外的急救处理。针具及术中用品应严格消毒,可酌情选择采用煮沸灭菌法,高压蒸气灭菌或化学消毒法等,器械、手套,衣帽、敷料等都应严格消毒,达到无菌要求。

返回基本概念分布特点病因病理病损规律治疗方法消毒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消毒以结筋病灶点为中心螺旋向外,用2%碘酊做较大范围消毒。待碘酊自然干燥后,再用75%医用酒精脱碘。消毒后应敷盖消毒孔巾,防止周边污染。返回基本概念分布特点病因病理病损规律治疗方法进针法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进针法

取相应长度、粗细、刃型的长圆针,沿局麻针头探查的安全入路方向进针。为防止万一,增加安全性,还应注意:长圆针刃口线方向,应与周围重要组织方向一致,以尽量避免可能的医源性损伤。

用持笔法持针,垂直用指腕力缓慢逐渐加压。此时,因麻醉无疼痛感觉,可尽量缓慢按压,使皮肤形成深沟,让周围的组织,尤其是重要组织因缓慢按压,而排挤避开长圆针入路,从而减少损伤的可能性。返回基本概念分布特点病因病理病损规律治疗方法刺法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刺法返回关刺法恢刺法短刺法分刺法络刺法经刺法浮刺法基本概念分布特点病因病理病损规律治疗方法关刺法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关刺法

长针刺入皮肤后首先直刺至结筋病灶点表层,左右横行刮拨,以解除表层粘连,这就是关刺法。(“直刺左右尽筋上,以治筋痹”)

返回录像基本概念分布特点病因病理病损规律治疗方法恢刺法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恢刺法

然后针直刺肌腱旁侧结筋病灶点的粘连组织中,直至深面,再将针刃向上举针,挑拨结筋病灶点的周边粘连组织,以松解减压,这就是恢刺法。(“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返回录像基本概念分布特点病因病理病损规律治疗方法关恢刺法

临床操作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临床操作

《灵枢.官针》:“关刺者,直刺左右,尽筋上,以取筋痹”

《灵枢.官针》:“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

返回基本概念分布特点病因病理病损规律治疗方法短刺法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短刺法(输刺法)对有骨膜下出血或渗出的患者,疼痛顽固不愈,可直刺结筋病灶深处,做摩骨样切割,使近骨“横络”松懈减压,这就是短刺法或输刺法。(“…直刺至骨,以上下摩骨…”)“输刺者,直入直出,深内至骨,以取骨痹。”返回基本概念分布特点病因病理病损规律治疗方法分刺法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分刺法(合谷刺法,去爪法)适用于肌膜损伤、炎症、粘连轻浅者,以多向透刺患处,可导气行血,加速炎症吸收和恢复。但若属慢性粘连,尤其瘢痕形成者,仍须长圆针恢刺剥离。

《灵枢·官针》:“分刺者,刺分肉间也”;“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可以取肌痹”;

《灵枢·刺节真邪》“刺节言去爪,夫子乃言刺关节肢络”。系用毫针或长针多向透刺结筋病灶,关节肢络,或象鸡足多向透刺分肉。

返回基本概念分布特点病因病理病损规律治疗方法浮刺法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浮刺法

是用毫针或长针,斜向进针,横向肌层透刺,用以治疗肌肉拘急而怕冷的肌痹。其浮浅而针,故称浮刺法。浮刺法适用于较浅层的肌痹。亦可用于腱鞘炎,骨性纤维管缩窄症等。对尚不须施短刺切开者,可在表层腱鞘或韧带,做点状浮刺,松解表层卡压而不损伤深部组织,亦属有实用价值的浮刺的变通之法。

《灵枢·官针》:“浮刺法,傍入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也”。返回基本概念分布特点病因病理病损规律治疗方法经刺法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经刺法

是用长圆针解除经脉结络的方法。在大经之结络,即“横络盛加于大经之上”。可沿大经寻找横行的痛性条索,即结络。用关刺法、恢刺法,解除结络,亦可称之为经刺法。其与关刺、恢刺的不同在于:经刺是循经脉检查横行结络的方法;而关刺法、恢刺法是循经筋检查,在尽筋处、在筋腱处寻找卡压经脉的横络。其结筋病灶所处位置不同,但解除经脉的横络卡压是一致的,是解结针法的另一种应用。

《灵枢·官针》:“经刺者,刺大经之结络经分也”。

返回基本概念分布特点病因病理病损规律治疗方法络刺法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络刺法

是解除大经被卡压,上实下虚而不通,致使络脉瘀滞的治疗方法。用毫针或长针,决通络脉,减轻盛络对大经的影响,从而达到解结的目的。故《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指出:“其结络者,脉结血不和,决之乃行”。是分流开源的治疗方法。《灵枢·血络论》指出:“血脉者,盛坚横以赤,上下无常处,小者如针,大者如箸,则而泻之万全也,故无失其数矣”。对大小瘀血怒张的盛络用长圆针点刺放血,决通解结使其血脉和利,也是解结的一种实用针法。

《灵枢·官针》:“络刺者,刺小络之血脉也”。返回基本概念分布特点病因病理病损规律治疗方法术后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术后

术后用无菌干棉球在手术部位按压2分钟,并用无菌纱布敷盖保护两天。术后被动活动肢体,以松解粘连组织。

一次为一疗程,间隔6天,如不愈可重复治疗。返回基本概念分布特点病因病理病损规律治疗方法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适应证适应证基本概念分布特点病因病理病损规律治疗方法返回

长圆针疗法是在经筋理论指导下,运用仿古长圆针,以“解结法”治疗经筋顽痼痹痛及相关经络、内脏疾病的治疗方法。

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禁忌证禁忌证基本概念分布特点病因病理病损规律治疗方法返回有下列情况时,应避免采用长圆针疗法:(1)有利多卡因等应用药物过敏者。(2)有发热症状者。(3)合并严重内脏疾病者。(4)施术部位有皮肤感染、肌肉坏死者。(5)施术部位有红肿、灼热或深部有脓肿者。(6)施术部位有重要神经、血管、脏器,施术时无法避开者。(7)患有血友病等出血性疾病者。(8)年老体弱、妇女妊娠期者。(9)确属骨性原因的痹痛者,关节内感染或积液者。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手术疗法手术疗法基本概念分布特点病因病理病损规律治疗方法返回

手术治疗经筋损伤主要用于肌腱、韧带的断裂伤,神经、血管及关节软骨盘的严重损伤者。临床上要严格掌握经筋损伤的手术适应范围,因为大多数经筋损伤经过保守治疗均可获得较满意的疗效。手术适应证如下:(1)肌肉、肌腱、韧带的完全断裂伤。(2)腱鞘疾病反复发作,保守治疗无效,如某些严重狭窄性腱鞘炎、腕管综合征等。(3)重要的神经、血管损伤者。(4)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经半年以上,经正规非手术疗法治疗无效,或首次发病症状严重,出现脊髓或马尾神经压迫,影响工作和生活者。(5)关节内游离体影响关节功能活动者。(6)经筋广泛损伤,卡压,粘连,用长圆针等方法无法彻底解结者。应请外科会诊或转诊治疗,具体术式和操作从略。

经筋基础篇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基础篇足太阳经筋足少阳经筋手阳明经筋手太阴经筋手厥阴经筋手少阴经筋足阳明经筋足厥阴经筋足少阴经筋手太阳经筋手少阳经筋足太阴经筋返回足太阳经筋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足太阳经筋头面部循行分布图头颈部背部骶髋部膝腘部足踝部结筋病灶点返回足太阳经筋

循行与分布

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足太阳经筋的循行与分布

足太阳之筋,起于足小指①,上结于踝,邪②上结于膝。其下循足外踝,结于踵③,上循根,结于腘④。其别者,结于骭⑤外,上腘中内廉,与腘中并,上结于臀。上挟脊上项。其支者,别入结于舌本。其直者,结于枕骨⑥,上头下颜⑦,结于鼻。其支者,为目上网⑧,下结于⑨其支者,从腋后外廉,结于肩髃。其支者,入腋下,上出缺盆,上结于完骨。其支者,出缺盆,邪上出于.(《灵枢·经筋》)。返回趾趾5

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趾趾5

位置:在足小趾背侧面,正当趾间关节伸面。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皮下滑液囊)—小趾伸肌腱—趾间关节韧带—趾间关节囊。布有足背外侧皮神经。主治:足小趾疼痛,足外侧缘疼痛,外踝疼痛,小腿外侧、后侧疼痛。返回束骨次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束骨次

位置:在足外侧面,正当第五跖趾关节侧面。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小趾展肌腱、第三腓骨肌肌腱—第五趾跖关节韧带—第五趾跖关节囊。布有足背外侧皮神经。主治:足小趾疼痛,足外侧缘疼痛,足外踝疼痛。返回京骨次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京骨次

位置:在足外侧,第五跖骨基底部。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足小趾展肌肌腱、第三腓骨肌肌腱、腓骨短肌肌腱—跗跖韧带、踝外侧副韧带。布有足外侧皮神经。主治:足外侧缘疼痛,外踝疼痛,小腿外侧、后侧疼痛,膝外侧疼痛、足心疼痛。返回申脉次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申脉次

位置:在踝外侧,外踝下,外踝尖与跟骨结节联线中上1/3交点处。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腓骨肌上支持带、下支持带—腓骨长、短肌总腱鞘—腓骨长肌、短肌肌腱—跟腓韧带。布有足外侧皮神经。主治:踝外侧疼痛,足外侧疼痛,小腿外侧疼痛,膝部疼痛。返回昆仑次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昆仑次

位置:在足踝外侧,跟腱前,腓骨长肌、腓骨短肌腱鞘部。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腓骨长肌腱鞘、腓骨短肌腱鞘—腓骨长肌肌腱、腓骨短肌腱,布有腓肠神经。深层近跟腱胫骨面有胫神经及动静脉通过。

主治:足踝疼痛,足外侧疼痛,小腿外侧疼痛,足背麻痛,膝关节疼痛,腰痛。

返回女膝次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女膝次

位置:在足跟后部,跟骨结节处。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皮下滑液囊—跟腱止点。布有腓肠神经跟支。主治:足踝疼痛,足跟疼痛,小腿后侧疼痛,腘窝疼痛,腰痛。返回泉生足次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泉生足次

位置:在足跟后部,跟腱抵止点前方。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跟腱—跟腱下滑液囊—胫骨、距骨。布有腓肠神经跟支,跟腱深面有胫动脉、静脉和神经通过。主治:足跟疼痛,足踝疼痛,小腿后侧疼痛,腘窝疼痛,膝关节疼痛,腰痛。返回承山次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承山次

位置:在小腿后侧,小腿三头肌肌束与跟腱连接处。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小腿筋膜—腓肠肌、比目鱼肌、跟腱。布有胫神经肌支,深层有胫神经、胫动脉、胫静脉。主治:小腿疼痛,足跟疼痛,腘窝疼痛,膝关节疼痛,腰痛,小腿无力。返回承山内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承山内

位置:在小腿后侧,腓肠肌内侧肌腹与跟腱联结处。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小腿筋膜—腓肠肌、跟腱。其下为比目鱼肌、小腿腘管下口,布有胫神经肌支。主治:小腿后内侧疼痛,伸膝疼痛,踝关节疼痛,足跟疼痛。返回承山外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承山外

位置:在小腿后侧,腓肠肌外侧肌腹与跟腱联结处。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小腿筋膜—腓肠肌—比目鱼肌—长屈肌—肌腓骨下管。布有胫神经肌支。其下为腓骨。主治:小腿后外侧疼痛,伸膝疼痛,腰胯痛,踝关节疼痛,跟疼痛。返回合阳次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合阳次

位置:在小腿后侧,腘窝下缘中点下,平腓骨小头下缘水平处。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小腿筋膜—腓肠肌内外肌腹联合—腘肌、腘肌滑液囊—比目鱼肌内、外侧头联合腱弓—小腿腘管—胫骨后肌—胫骨。布有股后皮神经和腓肠内侧皮神经。深层有胫神经及胫后动脉和静脉。主治:膝关节疼痛,小腿短缩感,小腿后侧疼痛,小腿及足趾麻木,灼痛,发凉,异样感,无力,出汗异常,皮肤干燥,皲裂,腰痛。返回合阳内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合阳内

位置:在小腿后侧,合阳次内上方,腘窝下缘处。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小腿筋膜—半膜肌肌腱与固有滑液囊—腓肠肌内侧头—比目鱼肌内侧头,布有腓肠内侧皮神经。主治:膝关节疼痛,小腿疼痛,踝关节疼痛,腿无力,股后侧疼痛,髋部疼痛,腰痛。返回合阳外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合阳外

位置:在小腿后侧,腘窝下缘,腓骨小头内侧。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小腿筋膜—腓肠肌外侧头—腘肌及其固有滑液囊—比目鱼肌外侧头起点。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腓侧有腓总神经通过。主治:膝关节疼痛,小腿后外侧疼痛,小腿无力,踝关节疼痛,足下垂,足背足趾异常感。返回委中次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委中次

位置:腘窝横纹中央。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筋膜。其下为腘动脉、腘静脉和胫神经。最深层为膝关节囊。布有股后皮神经。主治:膝关节疼痛,小腿疼痛,小腿无力,小腿及足趾异样感,下肢瘫痪,腓肠肌痉挛,腰痛。返回委阳次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委阳次

位置:在腘横纹外侧端,当股二头肌内侧缘。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腘筋膜—腓肠肌外侧头—腓肠肌腱下滑液囊及囊内籽骨一股骨外髁。布有股外侧皮神经。主治:膝关节疼痛,小腿短缩感,小腿肌痉挛,小腿无力,足下垂,小腿与足趾异常感,臀后疼痛,腰骶疼痛.返回浮郄次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浮郄次

位置:在腘窝部,当股骨外髁后上方,跖肌起始部。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股二头肌肌腱、跖肌及其滑液囊。主治:膝关节疼痛,屈膝疼痛,小腿疼痛,小腿无力,小腿异常感,臀后疼痛,腰痛。返回阴谷次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阴谷次

位置:在腘横纹内侧端,当半膜肌、半腱肌肌腱间。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腘筋膜—半膜肌肌腱、半腱肌肌腱及腱鞘—腓肠肌内侧头及滑液囊。布有股后侧皮神经。主治:膝关节疼痛,伸膝痛,小腿疼痛,小腿无力,腰痛,股阴痛。返回直立次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直立次

位置:在股后侧,后正中线,半腱肌第3/4区上方。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股筋膜—半腱肌神经入肌点—半腱肌。布有股后侧皮神经。深层有坐骨神经干、股动脉和静脉。主治:大腿后侧疼痛,膝关节疼痛,臀后痛,腰痛,下肢麻痹,无力。返回直立内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内直立

位置:在股后内侧方,半膜肌第3/4区。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股筋膜—半膜肌神经入肌点—半膜肌。布有股后皮神经。主治:大腿后侧疼痛,膝关节疼痛,臀后疼痛,腰痛,腿麻痹无力。返回直立外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直立外

位置:在股后外侧方,股二头肌第3/4区上方。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股筋膜—股二头肌神经入肌点—肌二头肌。布有股后侧皮神经。主治:大腿后侧疼痛,膝关节疼痛,臀后疼痛,下肢麻痹,无力,腰痛。返回殷上次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殷上次

位置:在股后侧,后正中线,半腱肌第1/4区。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股筋膜—半腱肌神经入肌点—半腱肌。布有股后侧皮神经。深层有坐骨神经干、股动脉和静脉。主治:大腿后侧疼痛,臀后疼痛,腰痛,下肢麻痹,无力,膝关节疼痛返回内殷上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内殷上

位置:在股后侧,股内侧方,半膜肌第2/4区上方。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股筋膜—半膜肌神经入肌点—半膜肌。布有股外侧皮神经。主治:大腿后侧疼痛,臀后疼痛,腰痛,下肢麻痹,无力。返回外殷上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外殷上

位置:在股后侧,股外侧方,股二头肌第2/4区下方。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股筋膜—股二头肌神经入肌点—股二头肌。布有股后侧皮神经。主治:大腿后侧疼痛,臀后疼痛,腰痛,膝关节疼痛,下肢麻痹,无力。返回承扶次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承扶次

位置:在臀后侧,臀横纹中点内上方,坐骨结节处。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皮下脂肪垫—臀大肌及滑囊—半膜肌、半腱肌、股二头肌长头、股方肌—坐骨滑液囊—坐骨结节。布有臀下皮神经。主治:臀后疼痛,腰痛,股后侧疼痛,膝关节疼痛,下肢麻痹,无力。返回外承扶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外承扶

位置:在股后侧,大转子后下方,臀大肌线上。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臀筋膜—臀大肌、臀大肌腱下囊、股方肌—股骨臀肌线。布有股外侧皮神经。主治:腰臀疼痛,腰痛向下肢外侧放散痛,下肢麻痹,无力。返回环跳次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环跳次

位置:在臀部,由大转子最高点与髂后上棘联线中点作一垂直线,此垂线交于大转子最高点与髂后上棘和尾骨尖联线中点的联线上。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臀筋膜—臀大肌—梨状肌及其下孔—坐骨神经干、臀下神经及动静脉。布有臀上皮神经。主治:臀后疼痛,腰腿疼痛,下肢麻痹,无力,膝关节肿痛,踝关节肿痛。返回秩边次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秩边次

位置:在臀部,当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髂后上棘联线中上1/3交点外侧,即梨状肌上孔处。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臀筋膜—臀大肌—梨状肌上孔—臀上神经及动静脉。布有臀上皮神经。主治:臀部疼痛,腰骶部疼痛,腰腿痛,下肢麻痹,无力,膝关节疼痛,踝关节疼痛,髋外展疼痛。返回志室次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志室次

位置:在腰部,当竖脊肌外缘,平第二腰椎棘突水平处。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胸腰筋膜—竖脊肌腱膜、腹内斜肌腱膜、腹外斜肌腱膜、腹横肌腱膜。布有腰1~2脊神经后支。深部为肾脏、腹腔。主治:腰痛,腹痛。返回肓门次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肓门次

位置:在腰部,当竖脊肌外侧缘,平第一腰椎棘突处。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胸腰筋膜—竖脊肌腱膜、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腱膜、腹横肌腱膜。布有胸12、腰1脊神经后支。深部为肾脏、腹腔。主治:腰痛,胁肋痛,腹痛。返回腰椎横突1~5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腰椎横突1~5

位置:在腰部,正当腰椎横突1~5顶端。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胸腰筋膜—竖脊肌、腰方肌—腰椎横突—腰大肌—腹腔。布有腰神经后支。深层为腹腔,布有肾脏、输尿管、肠管。主治:腰痛,腰腹疼痛,腰痛向大腿前、内侧放散,尿频、尿急,月经不调,性功能障碍,消化功能异常。返回白环俞次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白环俞次

位置:在臀部,当骶角水平,骶骨外侧缘处。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臀筋膜—臀大肌—骶结节韧带—滑液囊。布有臀内侧皮神经。主治:腰骶疼痛,腰痛向下肢放散痛,臀及股后麻痹。返回中膂俞次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中膂俞次

位置:在股后侧,股内侧方,半膜肌第2/4区上方。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股筋膜—半膜肌神经入肌点—半膜肌。布有股外侧皮神经。主治:大腿后侧疼痛,臀后疼痛,腰痛,下肢麻痹,无力。返回膀胱俞次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膀胱俞次

位置:在骶部,当骶髂关节面中份下缘处。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臀筋膜—臀大肌—骶髂背侧韧带。布有臀内侧皮神经,骶神经后支。主治:腰臀疼痛,腰痛向下肢放散痛,臀股部麻木。返回小肠俞次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小肠俞次

位置:在骶部,当骶髂关节背侧面上份处。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臀筋膜、腰背筋膜—臀大肌—骶髂背侧韧带。布有臀内侧皮神经、臀上皮神经—骶神经后支。主治:腰臀疼痛,腰臀痛向下肢放散,腰臀及股部麻木。返回关元俞次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关元俞次

位置:在腰部,当髂嵴内方,平第五腰椎横突处。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胸腰筋膜、第五固有神经孔—竖脊肌—髂腰韧带。布有第五腰神经和第一骶神经后支。深层有腰神经丛。主治:腰痛,腰骶疼痛,下肢冷痛、无力,腹痛。返回大肠俞次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大肠俞次

位置:在腰骶部,在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当竖脊肌隆起处。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胸腰筋膜—背阔肌筋膜—竖脊肌—下后锯肌、多裂肌、回旋肌。布有腰4、5脊神经后皮支及肌支。深部为腰椎横突与腹腔。主治:腰痛,腰骶疼痛,腰痛向臀股放散痛,腹痛。返回气海俞次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气海俞次

位置:在腰骶部,在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当竖脊肌隆起处。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胸腰筋膜—背阔肌筋膜—竖棘肌、下后锯肌、多裂肌、回旋肌。布有腰3、4脊神经后皮支及肌支。深部为腰椎横突与腹腔。主治:腰痛,腰臀疼痛,腹痛。返回肾俞次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肾俞次

位置:在腰部,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当竖脊肌隆起处。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胸腰筋膜—背阔肌筋膜—竖脊肌、下后锯肌、多裂肌、回旋肌。布有腰2、3脊神经后皮支及肌支。深部为腰椎横突与腹腔。主治:腰腿痛,腹痛。返回三焦俞次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三焦俞次

位置:在腰部,在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当竖脊肌隆起处。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胸腰筋膜—背阔肌腱膜—竖脊肌、多裂肌、回旋肌。布有胸12、腰1脊神经后皮支及肌支,深部为腰椎横突及腹腔。主治:胸背部疼痛,腰痛,胁肋疼痛,腹痛。返回胃俞次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胃俞次

位置:在背部,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当竖脊肌隆起处。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胸腰筋膜—背阔肌腱膜—竖脊肌、多裂肌、回旋肌。布有胸12、腰1脊神经后皮支及肌支,深部为腰椎横突及腹腔。主治:腰背部疼痛,胸痛,胁肋疼痛,腹痛。返回脾俞次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脾俞次

位置:在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旁开,当竖脊肌隆起处。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胸腰筋膜—斜方肌腱膜、背阔肌腱膜—竖脊肌。胸椎横突及十二肋。布有胸11、12脊神经后皮支及肌支,深部为胸腔。主治:胸背部疼痛,胸胁疼痛,腰痛,腹痛。返回胆俞次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胆俞次

位置:在背部,在第十胸椎棘突旁开,当竖脊肌隆起处。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胸腰筋膜—斜方肌腱膜—竖脊肌。布有胸10、11脊神经后皮支及肌支,深部为胸椎横突及第十肋和胸腔。主治:胸背部疼痛,胸胁疼痛,腹痛。返回肝俞次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肝俞次

位置:在背部,在第九胸椎棘突旁开,当竖脊肌隆起处。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胸腰筋膜—斜方肌腱膜—竖脊肌—第九肌。布有胸8、9脊神经后皮支及肌支,深部为胸腔。主治:胸背部疼痛,胸胁疼痛。返回胃脘下俞次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胃脘下俞次

位置:在背部,在第八胸椎棘突旁开,当竖脊肌隆起处。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胸腰筋膜—斜方肌腱膜—竖脊肌—第八肋。布有胸7、8脊神经后皮支及肌支。深部为胸腔。主治:胸背部疼痛,胸胁疼痛,胸闷,胃痛。返回膈俞次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膈俞次

位置:在背部,当第七胸椎棘突旁开,竖脊肌隆起处。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胸背筋膜—脊神经后支—竖脊肌—肋骨。布有胸脊神经后支、肌支。深部为胸腔。主治:胸背疼痛、膈肌痉挛、胸闷、胸胁疼痛。返回督俞次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督俞次

位置:在背部,当第六胸椎棘突旁开,竖脊肌隆起处。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胸腰筋膜、胸6脊神经固有神经孔—菱形肌—竖脊肌—肋骨。布有胸5、6脊神经后支、肌支。深层为胸腔。主治:胸背疼痛,胸闷,心悸,胸胁疼痛。返回心俞次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心俞次

位置:在背部,当第五胸椎棘突旁开,竖脊肌隆起处。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胸腰筋膜、胸5脊神经后支固有神经孔—斜方肌—菱形肌—竖脊肌—肋骨。布有胸4、5脊神经后支。深部为胸腔。主治:胸背疼痛,胸闷,胸痛,心悸,心前区疼痛。返回厥阴俞次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厥阴俞次

位置:在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旁开,竖脊肌隆起处。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胸腰筋膜、胸4脊神经后支固有神经孔—斜方肌—菱形肌、后上锯肌—竖脊肌—肋骨。布有胸3、4脊神经后支、肌支。深部为胸腔。主治:胸背疼痛、胸闷、胸痛、心悸、胸胁疼痛、心前区疼痛、哮喘。返回肺俞次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肺俞次

位置:在背部,当第三胸椎旁开,竖脊肌隆起处。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胸腰筋膜、胸3脊神经后支固有神经孔—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竖脊肌—肋骨。布有胸2、3脊神经后支、肌支,深层为胸腔。主治:胸背疼痛,胸闷,哮喘,心前区疼痛。返回风门次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风门次

位置:在背部,当第二胸椎棘突旁开,竖脊肌隆起处。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胸腰筋膜、胸2脊神经固有神经孔—斜方肌、菱形肌、后上锯肌、竖脊肌—肋骨。布有胸1、2脊神经后支、肌支。深部为胸腔。主治:胸背疼痛,胸闷,心悸,哮喘,心前区疼痛。返回大杼次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大杼次

位置:在背部,当第一胸椎棘突旁开,当竖脊肌隆起处。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胸背筋膜、胸神经后支固有神经孔—斜方肌、菱形肌、后上锯肌、竖脊肌—肋骨。布有胸1脊神经后支、肌支。深层为胸腔。主治:胸背疼痛,颈项疼痛,胸闷,哮喘,心悸。返回下髎次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下髎次

位置:在骶部,当第四骶骨后孔缘处。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胸腰筋膜、骶结节韧带、骶髂背侧韧带—臀内侧皮神经。主治:腰骶疼痛,腰痛向下肢放散痛,腰痛牵引小腹疼痛。返回中髎次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中髎次

位置:在骶部,当第三骶后孔外缘处。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胸腰筋膜、骶髂背侧韧带、臀内侧皮神经。主治:腰骶疼痛,腰骶痛向下肢放散,腰骶痛引小腹疼痛。返回次髎次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次髎次

位置:在骶部,当第二骶后孔外侧缘处。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胸腰筋膜、骶骨背侧韧带—臀内侧皮神经—骶骨主治:腰骶疼痛,腰骶疼痛向下肢放散,腰骶痛引小腹疼痛。返回上髎次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上髎次

位置:在骶部,当第一骶骨后孔外侧缘处。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胸腰筋膜—骶髂背侧韧带—臀内侧皮神经主治:腰骶疼痛,腰骶疼痛向下肢放散痛,腰骶痛引小腹疼痛。返回髂后上棘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髂后上棘

位置:在骶部,正当髂后上棘处。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胸腰筋膜—髂后上棘。布有臀内皮神经。主治:腰骶痛、腰腿痛。返回骶5棘突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骶5棘突

位置:在骶部,正当第五骶骨棘突处。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骶髂皮下滑液囊—骶尾背侧韧带—骶骨裂孔。布有臀内侧皮神经。深层为硬脊膜外腔。主治:骶尾部疼痛,腰痛,下肢疼痛。返回骶1-4棘突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骶1-4棘突

位置:在骶部,正当第1-4骶骨棘突处。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骶结节韧带—骶1-4棘突。布有臀内皮神经。主治:腰骶疼痛,腰疼痛,腰腿疼痛。返回腰1-5棘突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腰1-5棘突

位置:在腰部,当第1-5腰椎棘突顶端。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腱膜、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布有腰1-5脊神经后支。深部为椎管。主治:腰痛疼痛,腰腿痛。返回胸1-12棘突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胸1-12棘突

位置:在背部,当1-12胸椎棘突顶端处。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背阔肌腱膜、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布有胸1-12脊神经后支。深部为椎管。主治:腰背疼痛。返回天柱次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天柱次

位置:在颈部,当环枢椎旁,斜方肌、颈夹肌隆起处。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项筋膜—斜方肌、头夹肌、半棘肌、椎枕肌——颈椎横突。布有第三颈神经后支、枕大神经。主治:颈项疼痛,头痛,头晕,心悸,颈肩疼痛。返回玉枕次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玉枕次

位置:在股后侧,股内侧方,半膜肌第2/4区上方。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股筋膜—半膜肌神经入肌点—半膜肌。布有股外侧皮神经。主治:大腿后侧疼痛,臀后疼痛,腰痛,下肢麻痹,无力。返回颈1-7棘突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颈1-7棘突

位置:在颈部,当1-7颈椎棘突顶端处。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及脂肪垫—斜方肌腱膜、菱形肌腱膜、后上锯肌腱膜、项韧带。布有颈1-7脊神经后支。深部为椎管。主治:颈背疼痛,头痛,头晕。返回百会次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百会次

位置:在头顶部,当头顶冠矢点处。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帽状筋膜—枕大神经、额神经支。深部为颅骨矢状缝或冠矢点。主治:头痛,头晕。返回阳白次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阳白次

位置:在额部,当额肌肌腹处。局部解剖:皮肤—额枕肌、眶上神经—颅骨。布有三叉神经第一支。主治:头痛返回鱼腰次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鱼腰次

位置:在额部,当眶上缘,眶上孔处。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眶上孔、眶上神经。布眶上神经及面神经支。主治:头痛,视物不清,心悸。返回攒竹次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攒竹次位置:在额部,当眉头下,眶上缘处。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滑车上神经—皱眉肌—眶上缘。主治:头痛,视物不清。返回印堂次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印堂次

位置:在鼻根部,当鼻根凹陷处。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降眉肌。布有滑车上神经,深部为鼻额点。主治:头痛,视物不清。返回足少阳经筋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足少阳经筋头面部循行分布图头颈部胸胁部骶髋部膝腘部足踝部结筋病灶点返回足少阳经筋

循行与分布

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足少阳经筋的循行与分布

足少阳之筋,起于小指次指①,上结外踝,上循胫外廉,结于膝外廉。其支者别起外辅骨②,上走髀,前者结于伏兔③之上,后者结于尻④。其直者上乘

⑤季胁,上走腋前廉系于膺乳,结于缺盆。直者上出腋,贯缺盆,出太阳之前,循耳上,上额角,交巅上,下走颔⑥,上结于

。支者结于目眦,为外维⑦(图5-30)。(《灵枢·经筋》)返回趾趾4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趾趾4

位置:在足背部,当第四趾,趾间关节背侧面。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皮下滑液囊—趾间关节囊—趾间关节。布有趾背神经。主治:足趾疼痛,踝关节疼痛。返回下丘墟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下丘墟

位置:在足背部,当足跟、距、骰骨交界处。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腓骨肌下支持带—跗骨窦。布有足背中间皮神经。主治:足踝疼痛,膝关节疼痛,腰髋疼痛。返回丘墟次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丘墟次

位置:在足背部,当足外踝前下凹陷中。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腓骨肌上支持带—距腓前韧带—踝关节。布有足外侧皮神经。主治:踝关节疼痛,膝关节疼痛,腰腿疼痛。返回光明次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光明次

位置:在小腿外侧,当腓骨中下1/3交界,腓骨前缘处。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小腿筋膜—腓骨短肌、趾长伸肌、长伸肌、胫骨前肌—小腿骨间膜。布有腓浅神经,腓肠外侧皮神经。深层有腓深神经、胫前动静脉。主治:腿痛,踝痛,膝部疼痛,腰髋疼痛,足趾发凉、麻木返回陵下次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陵下次

位置:在小腿外侧,当腓骨颈后下缘处。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小腿筋膜—腓骨长肌腱弓—腓总神经—腓骨。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主治:小腿疼痛,踝关节疼痛,膝关节疼痛,腰痛,下肢麻痹、无力。返回阳陵次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阳陵次

位置: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小头前缘。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小腿筋膜—髂胫束、趾长伸肌、胫骨前肌。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主治:小腿疼痛,膝关节疼痛,腰痛,下肢麻痹、无力。返回陵后次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陵后次

位置: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小头后侧缘。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小腿筋膜—股二头肌肌腱、腓总神经干。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主治:小腿疼痛,膝关节疼痛,腰痛,下肢麻痹、无力。返回腓骨小头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腓骨小头

位置:正当腓骨小头上缘。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小腿筋膜—膝外侧副韧带—滑液囊—腓骨。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主治:膝关节疼痛。返回成腓间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成腓间

位置:在膝外侧,正当膝关节间隙处。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膝筋膜—膝外侧副韧带—滑液囊—膝关节囊。布有股外侧皮神经。主治:膝关节疼痛,腰腿痛。返回成骨次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成骨次

位置:在股外侧,正当股骨外侧髁处。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大腿筋膜—膝外侧副韧带—滑液囊—股骨外髁。布有股外侧皮神经。主治:膝关节疼痛,腰腿痛。返回风市次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风市次

位置:在股外侧,股骨中点外凸处。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腿筋膜—髂胫束、股外侧肌—股骨。布有股外侧皮神经。主治:股外侧疼痛,膝关节疼痛,下肢麻痹,无力。返回上风市次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上风市次

位置:在股外侧,股骨大转子直下,股骨中上1/3交点。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大腿筋膜—髂胫束—股外侧肌、股二头肌肌间隔—股骨。布有股外侧皮神经。主治:股外侧疼痛,股痛向小腿、足踝放散,膝关节疼痛,髋关节疼痛。返回髀枢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髀枢

位置:在臀部,正当股骨大转子隆凸处。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皮下滑囊—臀筋膜—臀大肌腱膜—髂胫束—大转子滑液囊—大转子。布有股外侧皮神经。主治:髋股疼痛,髋部弹响,腰臀疼痛,下肢麻痹、无力。返回髀枢上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髀枢上

位置:在臀部,当大转子上缘处。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臀筋膜—阔筋膜张肌—阔筋膜张肌腱下滑囊—臀中肌—股骨转子窝。布有臀上皮神经、臀上神经。主治:髋部疼痛,股膝疼痛,下腹部疼痛,腰痛向小腿放散。返回髀枢内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髀枢内

位置:在髋部,当股骨大转子尖内侧缘处。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臀筋膜—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及腱间滑液囊。布有臀上皮神经、臀上神经。深层内前方有髋关节囊。主治:髋部疼痛,腰臀疼痛向小腿放散疼痛,下肢麻痹、无力。返回中空次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中空次

位置:在髋部,当大转子后缘直上,在扩筋膜张肌后缘中点处。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臀筋膜—阔筋膜张肌、臀上神经。布有臀上皮神经。主治:髋部疼痛,腰臀疼痛向下肢放散痛,下肢麻痹、无力。返回健胯次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健胯次

位置:在髋部,当髂骨翼外侧方,臀中肌肌腹处。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臀筋膜—臀中肌、臀小肌—髂骨翼。布有臀上皮神经。主治:腰痛,髋部疼痛,腰臀疼痛向下肢放散痛,膝关节疼痛,踝关节疼痛。返回腰宜次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腰宜次

位置:在臀部,当髂嵴后缘,骶棘肌外缘与髂嵴最高点之间2~5点,即臀上皮神经骨纤维管处。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臀筋膜、腰背筋膜—臀上皮神经骨性纤维管2~5个-臀上皮神经。布有臀上皮神经、第四腰神经后支。主治:腰痛,腰痛向臀或下肢放射痛,膝关节疼痛,小腿外侧疼痛,下肢无力。返回腰眼次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腰眼次

位置:在髂嵴上方,骶棘肌外缘处。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胸腰筋膜—背阔肌、竖脊肌、腹外斜肌—腰方肌—腰神经丛、腰5横突。布有臀上皮神经、腰5神经后皮支。深部为腹腔。主治:腰痛,腰腿疼痛。返回京门次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京门次

位置:在胁部,正当第十二肋游离端。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腹筋膜—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十二肋。布有第十一、十二胸神经皮支与肌支。深层为腹腔。主治:胸胁痛,腰痛,腹痛。返回章门次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章门次

位置:在胁部,正当第十一肋游离端。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胸腹筋膜—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第十一肋骨。布有第十胸神经皮支及肌支,深层为腹腔。主治:胸胁痛,腰痛,腹痛,胸闷,纳呆。返回腹哀次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腹哀次

位置:在胁部,当肋骨联合中外1/3交点处。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腹筋膜—腹外、腹内斜肌—肋骨联合。布有第六胸神经皮支,深层为腹腔。主治:胸胁疼痛,腹痛,胃脘痛,胸闷,腹胀,呕恶。返回日月次

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日月次

位置:在胸部,当第九肋,肋骨与肋软骨联合处。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胸筋膜—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肋骨。布有第九胸神经皮支及肌支,深部为腹腔。主治:胸胁痛,腹痛,腹胀,呕恶,纳呆。

返回期门次

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期门次

位置:在胁部,当第六肋,肋骨与肋软骨连结处。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胸筋膜—腹内斜肌、腹外斜肌、胸大肌、胸小肌—第六肋。布有第六胸神经皮支及肌支,深部为胸腔。主治:胸痛,胸闷,腹痛,纳呆,呕恶。返回食窦次

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食窦次

位置:在胸部,当第五肋肋骨与软骨结合部处。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胸筋膜—胸大肌—前锯肌—肋骨。布有第五肋神经皮支及肌支,深层为胸腔。主治:胸痛,胸闷,心悸,心前区痛,腹痛。返回天溪次

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天溪次

位置:在侧胸部,当前锯肌于第四肋浅面附着处。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胸筋膜—胸大肌—前锯肌—第四肋骨。布有第四肋神经皮支和肌支,深层为胸腔。主治:胸痛,胸闷,心悸,心前区痛。返回气户次

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气户次

位置:在胸部,当锁骨中外1/3交点,锁骨下缘处。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胸筋膜—胸大肌—锁骨下肌、喙锁韧带、肋锁韧带。布有锁骨上神经。深层为锁骨下动脉,胸腔。主治:胸痛,胸闷,气短,肩痛。返回缺盆次

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缺盆次

位置:在颈部,锁骨上窝内,当第一肋斜角肌结节处。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颈筋膜—前斜角肌、臂丛神经、第一肋。布有锁骨上神经。深部为胸腔。主治:胸痛,颈肩痛,胸闷,上肢麻木、无力。返回气舍次

理论篇

基础篇

治疗篇气舍次

位置:在颈部,当锁骨中内1/3交点,锁骨上缘,胸锁乳突肌锁骨头止点处。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颈阔筋膜—胸锁乳突肌锁骨头、锁骨。布有锁骨上内侧神经、颈横神经、面神经颈支。深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