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学原理一、考察目的1、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2、理解教学、德育、管理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3、能运用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来分析和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二、考察内容一、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独立、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教育学的理论深化等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着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二、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主线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二)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等要素的涵义、地位和作用。教育者: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的作用的人,都可称为教育者。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受教育: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地位:受教育者既是教育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教育中介系统: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联系与互动的纽带,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三)育的历史发展古代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的特点。1原始的教育重要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进行的;1学校教育逐渐普及2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2教育的公益性日益突出3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并不断强化;3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4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4教育制度逐步完善(四)教育概念的界定广义教育: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活动,不管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狭义教育:专门组织的教育,不仅涉及全日制的学校教育,涉及半日制的,业余的学校教育,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和网络教育等。三、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人的发展概述人的发展涵义;1人类的发展或进化;2人类个体的成长变化过程。大体分为生理发展,心理,社会发展。人的发展特点;1未完毕性(可塑性,人的需教育性和可教育性);2能动性(人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能动,自主,自觉,自决和自我塑造等能动性,是人的生长发展与自然界发展变化及动物生长发展最重要的不同,这是人的教育与人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以及动物训练的等活动之间的最主线的区别。);人的发展的规律性:1顺序性(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2不平衡性(人的发展并不总是按相同的速度直线前进,不同系统的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成的成熟水平是不同的;同一技能系统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3阶段性(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奔腾。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限度时,就会导致质的奔腾。)4个别差异性5整体性(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整体的人,他既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还表现出个体的独特性。)(二)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也许性;2遗传素质的成熟限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年龄特性;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环境是人发展的外部条件;2环境的给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环境的给定性是指自然,历史,有前人,别人为儿童个体所创设的环境,它对儿童来说是客观的,先在的,给定的;人是具有能动的主体,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人的能动性,自主性,选择性,发明性在逐步增长,对其环境的反作用与互相作用的活动也在逐步增强)3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离不开人对环境的能动活动(人不仅可以适应环境而生活,并且可以选择,改造环境以求自身的发展,进而还可以故意识的选择,运用环境的条件与资源来为年轻人一代获得更好的发展服务。)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个体的能动性是在人的活动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2个体的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3个体的能动性影响人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三)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大作用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2教育重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知识的结识价值,能力价值,陶冶价值,实践价值)3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人的发展有四个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个体能动性)四、教育与社会发展(一)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与速度;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3生产力的发展促进者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和改革1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性质制约着教育的性质;2。。。。。。。。制约着教育的宗旨和目的;。。。。。。。。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制约受教育权;。。。。。。。。。。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1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水平;2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3文化传统制约着教育的传统与变革;(二)教育的社会功能1、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是指教育通过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社会化,引导人的社会实践,不仅使人可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并且可以推动社会的改革与发展。)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生态功能。1教育是使也许的劳动力转变为现实的劳动力的基本途径;2现代教育是使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的一种重要途径;3现代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1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的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完毕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2教育通过造就政治管理人才,促进政治体制的变革与完善3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4教育还是形成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的重要力量;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生态功能。1教育对文化的传递;2教育对文化的选择;3教育对文化的发展1树立建设生态文明理念;2普及生态文明知识,提高民族素质;3引导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活动2、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的涵义;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在当代的重要意义。(是指社会成员通过教育的培养,筛选和提高,可以在不同的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科层组织之间的转换,调整和变动,以充足发挥其个性专长,展现其指挥才干,实现其人生抱负。)1教育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个人社会流动的基础;2教育是社会流动的重要通道;3教育的流动功能关乎人的发展权利的教育资源分派问题教育的社会功能与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涉及社会变迁功能和流动功能;1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重要通过所哺育的人作用于社会;2教育具有自身的活动特点,规律的原理;3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传统与连续性;(三)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科教兴国与国兴科教。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2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实现科教兴国,前提在兴国科技,关键在国兴教育,教育为本)举措:恢复高考和高校扩招;普及义务教育的立法;对贫困学生的国家资助体系的建立;教育事业的巨大发展;面临的问题:教育公共投入严重局限性;教育公平面临严峻挑战;努力办好教育: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中档职业教育;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五、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概述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和内容结构。广义: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的对受教育者的盼望与规定;狭义:由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的,以及课程与教学等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规定;层次结构:是指在国家教育的总目的指导下,由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的以及实现这些目的所必需的课程与教学目的构成的教育目的系统,他们有抽象到具体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目的体系结构。1国家或社会所规定的教育总目的;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的;3课程目的;4教学目的。内容结构:教育目的有哪几个部分构成及其互相之间的关系。1就教育所培养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知识,智力,品德,审美体质)2就教育所培养的人的社会价值作出规定(符合什么社会的需要或为什么阶级利益服务)(二)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1教育目的受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及以此为基础的政治观点与制度的制约;2。。。。的制定要考虑受教育者身心特点,但它不影响教育的性质与方向;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含义: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有的一种倾向。(价值分类: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或教育的抱负价值和教育的工具价值,前者指教育重视个人,个性发展的价值;后者指教育重视对社会发展的价值)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基本类型:个人本位论:教育目的应当由人的本性,本能的需要来决定,教育的主线目的就是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高度发展。社会本位论:教育目的应当由社会的需要所决定,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就是教育要追求的主线目的,教育应当按照社会对个人的规定来设计。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事实上是指在人的劳动能力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涉及人的社会关系,道德精神面貌,意志,情感,个性及审美意识和能力上的和谐统一发展。)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人的全面发展拓通了道路;2要依据我国的特点尽也许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三)我国的教育目的1、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坚持全面发展;培养独立个性。(1要坚持培养劳动者的观念;2要坚持全面的人才观念;3要坚持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相结合)(全面发展:是指受教育者个体必须在德智体美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不可或缺,即个性的全面发展;”独立个性“,是指德智体美等素质在受教育者个体身上的特殊组合,不可一律化,即全面发展的个性)(我国的。。。。。精神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独立个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2、我国教育目的的实现普通中小学的性质与任务;普通中小学教育的组成部分;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等概念及其互相关系。(普通中小学的性质与任务性质:基础教育;任务: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习做人和进一步接受专业(职业)教育打好基础,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好基础。)(组成部分: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和综合实践活动体育:授予学生健身知识,技能,发展学生体力,增强学生体质的教育;智育: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和发展他们的智力的教育;德育:引导学生领悟社会主义思想观点和道德规范,组织和指导学生的道德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的教育。美育:培养学生对的的审美观,发现他们的鉴赏美,发明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崇高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在教师引导下,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让学生自主的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涉及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劳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活动,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提高综合应用知识于实践的能力教育。)六、教育制度(一)教育制度概述教育制度的含义和特点;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P112含义: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实行教育的机构体系以及组织运营的规则,它涉及互相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赖以存在和运营的规则,如各种相关的教育法律,规则,条例等。特点:客观性;规范性;历史性;强制性。(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分支型学制;P117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概念:简称学制,指的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变革:1从学校系统分析,双轨学制在向分支型学制和单轨学制方向发展;2从学校阶段来看,每个阶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三)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P124;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态;P126(分支型学制)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1适度发展学前教育;2全面普及义务教育;3继续调整中档教育机构;4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七、课程(一)课程概述课程及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科书等概念;课程理论的发展P137;课程发展上论争的几个重要问题。(课程是由一定的育人目的,特定的知识经验和预期的学习活动方式构成的一种动态的教育存在。从育人目的角度来看,课程是一种培养人的蓝图;从课程内容角度来看,课程是一种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连接学生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引导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知识体系及其获取的的途径。课程方案:也称教学计划,是指教育机构或学校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有关课程设立文献。课程标准:是指在一定课程理论指导下,依据培养目的和课程方案以纲要形式编制的关于教学科目内容,教学实行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性文献。教科书:也称课本,它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教学规范用书。)1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P139;2课程的一元化与多样化;3普通教育课程与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二)课程设计课程目的的设计;课程内容的设计。1课程目的制定的依据(课程的基本因素是社会,知识,学生三要素);2课程目的设计的基本问题(课程目的的具体化与抽象化问题;课程目的的层次与结构问题P144);3课程目的设计的基本方式(完整的课程目的体系包含三类:结果性目的;体验性目的;表现性目的;结果性:明确告诉人们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体:描述学生的心理感受,情绪体验应达成的目的;)1课程内容的概念;(概念:课程内容是根据课程目的从人类的经验体系中选择出来,并按照一定的逻辑序列组织编排而成的知识体系和经验体系)(1课程内容与教材;2课程活动与学习活动;3课程内容与学习经验P148)2课程内容的选择(间接经验的选择:科学的基本领实;科学的基本概念;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直接经验的选择:直接经验选择的依据和标准;直接经验的结构和体系P150)]3课程内容的组织(直线式与螺旋式;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三)课程改革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1追求卓越的整体性课程目的;2注重课程编制的时代性,基础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讲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与基本目的P154;2新课程的基本理论:(1提倡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的知识生成方式和自主学习方式;2增强课程内容的生活化,综合性)八、教学(上)(一)教学概述教学的概念;教学的意义;教学的任务。概念:教学是在一定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在教师有计划地组织与引导下,能动的学习,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发展自身的智能与体力,养成良好的品行与美感,逐步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简言之,教学乃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动地学习知识以获得个性发展的活动。意义:1教学是传播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的的基本途径;3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工作;任务:1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技巧;2发展体力,智力,能力和发明才干;3培养对的的思想,价值观,情感和态度(二)教学过程1、教学过程的性质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结识过程;教学过程必须以交往为背景和手段;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追寻与实现价值目的的过程。2、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P183传授/接受教学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引起求知欲,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注意一下:1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2注意阶段内在联系不要割裂;3每个阶段上的重要功能因素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问题/探究教学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阶段。(明确问题,进一步探究,作出结论,注意问题:要根据具体情况发明性的运用;要善于将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到增长知识的探究目的上来。)3、教学过程中应当解决好的几种关系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的关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积极性的关系。(1学生结识的重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2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3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1智力的发展与知识的掌握两者互相依存,互相促进;2生动活泼的理解和发明性地运用知识才干有效的发展智力;3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能力发展的片面性)(1学生的学习,认知活动涉及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2按教学需要调节学生的非智力活动才干有效的进行智力活动;)(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有效的学习知识,发展身心的必要条件;2尊重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是教师有效地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3防止忽视学生积极性和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偏向)(三)教学原则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直观性、启发性、循序渐进、巩固性、发展性、因材施教等教学原则的涵义和规定。(科学。。。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以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对的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教育。规定:1保证教学的科学性;2发掘教材的思想性,注旨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3要重视补充有价值的资料,事例或录像;4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修养)(理论。。。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并注重学以致用,发展动手能力,领悟知识的价值。规定: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2重视引导学生运用知识;3逐步培养与形成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直观性原则: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观测所学事物与图像,聆听教师用语言对所学对象的形象描绘,形成有关事物具体而清楚的表象,以便理解所学知识。1对的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3防止直观的不妥与滥用;4重视运用语言直观)(启发: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引导他们通过积极思考与探究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学会分析问题,树立求真意识和人文情怀。1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善于提问激疑,引导教学步步进一步;3注重通过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启发学生获取知识;4发扬教学民主;)(循序渐进原则: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结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2抓重要矛盾,解决好重难点;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4将系统连贯性与灵活多样性结合起来。)(巩固性原则: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期地保持在记忆中,以便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卓有成效的运用。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3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发展性原则:教学的内容,方法,进度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但又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通过努力才干掌握,以便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1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2考虑学生结识发展的时代特点;)(因材施教原则: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和个性特点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区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1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2采用有效措施使有才干的学生得到充足的发展。)九、教学(下)(四)教学方法1、教学方法概述教学方法及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等概念;教学方法的选择P238。(教学方法:是为完毕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它涉及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得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教学方式:狭义是指构成教学方法运用的细节或形式。广义是指涉及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甚至涉及教学内容的组合与安排。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一定指导性的简约理念和可照着做的标准样式;教学策略是指为达成教学的目的与任务,组织与调控教学活动而进行的谋划。)2、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讨论法、研究法等教学方法涵义和规定。(讲授法: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的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思想理念,并促进他们的智能与品德发展的方法。规定: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启发性,思想性,趣味性。2讲究讲授的策略与方式;3讲究语言艺术。)(谈话法: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规定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通过问答对话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获取或巩固知识,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方法。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2要善问;3要善于启发诱导;4要做好归纳和小结。)(读书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1提出明确的目的,规定和思考题;2交给学生读书方法;3善于在读书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4适当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练习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反复完毕一定的操作,或解决某些作业与习题,以加深理解和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1提高练习的自觉性;2循序渐进,逐步提高;3严格规定;)(演示法: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实验或播放有关教学内容的软件,特制的课件,使学生结识事物,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1做好演示前的准备;2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规定和过程。3讲究演示的方法。)(实验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作业,观测事物和过程的发生和变化,探求事物规律,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1做好实验前准备;2明的确验目的,规定和做法;3注意实验过程中的指导;4做好实验小结。)(实习作业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方法。1做好实习作业的准备;2做好实习作业的动员;3做好实习作业过程中的指导;4做好实习作业总结。)(讨论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其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1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性,2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和引导;3做好讨论小结。)(研究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的探索,发明性的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1对的选定研究课题;2提供必要的条件;3让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4循序渐进,因材施教。)(五)教学组织形式 1、教学组织形式概述个别教学制;班级上课制;分组教学制。(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了完毕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与学生按一定规定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个别教学制:教师轮流传唤每位学生,分别地向每位学生传授知识,布置作业,检查和批改作业,即教师对学生一个一个轮流的教,教师在教某个学生时,其他学生均按规定进行复习和作业。班级上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限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分别学习所设立的各门课程。分组教学制:是指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2、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与辅助组织形式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1班级上课制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1形成了一套严格制度;2以课为单位进行教学,比较科学;3便于系统的传授各科的系统科学知识;4可以充足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5能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和个性化;)2课程的类型和结构(类型:按教学任务分(新授课,巩固课,技能课,检查课);按使用教学方法分(将授课,实验课,演示课,练习课))辅助:作业,参观,讲座,辅导3、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后教导工作;教学评价。(1学期教学进度计划;2课题(单元)计划;3课时计划;做好:钻研教材;2了解学生;3考虑教法;)(明确教学目的;2保证教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3调动学生的积极性;4解决学生的疑难,促进他们的发展;5组织好教学活动;6布置好课外作业;)(1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2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六)教学评价1、教学评价概述教学评价的概念;教学评价的意义P268(对学校,教师,学生,学生家长来说);教学评价的种类。(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作的测量,分析和评估。它以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学生,教学目的,内容,方法,教学设备,场地和时间等因素的有机结合的过程和结果为评价对象,是对教学活动的整体功能所作的评价。)(种类:根据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不同,可分为:相对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根据评价的主体不同,可分为: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2、教学评价的原则与方法(原则:客观性;发展性;指导性;计划性原则;方法:观测法;测验法;调查法;自我评价法;)3、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1教学目的在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中的作用;2中小学的考试制度;3试题编制的规定;4评分标准和记分法;)4、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1评教的意义;2评教的规定:着重分析教师的教学质量,而不是他的专业水平;根据学生成绩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注意教学的系统性与完整性;3教学的几种水平:记忆水平;理解水平;探索水平;4评教的方法:分析法,记分法,)十、德育(一)德育概述德育的概念;德育的特点;德育的功能;德育的任务和内容P286。(概念:也是道德教育。学校德育,一般来说,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活动,社会实践,平常生活,人际交往为基础,同通过选择的人类文化,特别是一定的道德观念,政治意识,处事准则,行为规范互相作用,通过自己的感受,判断,体验,从而生成道德品质,人生观和社会抱负的教育。)特点:P281德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信念和人生观,形成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重要属于伦理理论。德育是求善,知善,行善;品德是个性素质结构的重要因素,在个性素质结构中起着价值定向的作用。功能:P284德育的功能,简朴的说就是育德,即满足学生的道德需要,启发学生的道德觉悟,规范学生的道德实践,引导学生的道德成长,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提高学生的人生价值和社会抱负。学校德育在青少年学生发展中的导向作用极其重要。学校德育不仅由对学生的育德功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并且通过育人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德育不仅有正功能,并且也许出现负功能。德育的的负功能,是指由于德育方向不对或方法不对,甚至方向,方法都不对,不仅不能促进,反而阻碍了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二)德育过程德育过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信意行的过程;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1学生品德的发展是在与环境的互相作用中能动地实现的;2道德活动是促进德育规定转化为学生品德的基础;3进行德育要善于组织,指导学生的活动;)(1德育要有全面性,促进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2德育具有多开端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德育要有针对性,对知情意行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1自我教育在德育过程中的作用;2自我教育的构成因素:自我盼望能力,自我评价能力,自我调控能力所构成;3德育要促进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三)德育原则理论和生活相结合、疏导、长善救失、严格规定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因材施教、在集体中教育、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等德育原则的涵义和规定。(理论。。。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点,联系学生生活,引导学生把思想政治观念和社会道德规范的学习同参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把提高道德境界与养成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做到心口如一,言行一致。规定:1理论学习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2注重实践,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疏导原则: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结识入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向上,也称循循善诱原则。1讲明道理,疏通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长善救失原则:进行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悲观因素,促进学生道德成长。1“一分为二”的看待学生;2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悲观因素;3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严格规定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规定与对别人的尊重和信赖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规定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1尊重与信赖学生;2严格规定学生;)(因材施教原则:进行德育要从学生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性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1进一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2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性有计划地进行教育;)(在集中教育原则:进行德育有赖于学生的社会交往,共同活动,注意依靠学生集体,通过社会交往和集体活动进行教育,充足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1引导学生关心,热爱集体,为建设良好的集体而努力;2通过集体教育学生个人,通过学生个人转变影响集体;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集体的教育力量结合起来;)(教育。。。原则:进行德育应当由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整合,使其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的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规定发展。1组建教师集体,使校内教育影响一致;2做好衔接工作,使对学生的教育前后连贯和一致;3对的结识和发挥学校教育的引领作用,使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对学生的影响达成最佳状态。)(四)德育途径与方法1、德育途径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劳动与其他社会实践、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学校共青团和少先队活动、心理征询、班主任工作等途径。2、德育方法说服、楷模、锻炼、修养、陶冶、奖惩等方法的涵义和规定。(说服:通过摆正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结识,形成对的观点的方法。方式: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规定:1明确目的;2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3注意时机;)(楷模:是以别人的崇高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规定:1选好学习的楷模;2激起学生对楷模的敬慕之情;3引导学生用楷模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锻炼:有目的的安排学生生活,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与交往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规定:1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适当指导;3坚持严格规定;4注意检查和坚持;)(修养: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自觉学习,自我反省和自我行为调节,使自身品德不断完善的一种重要方法。1培养学生自我修养的爱好的自觉性;2指导学生掌握修养的的标准;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陶冶:通过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1创设良好的情境;2与启发引导相结合;3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奖惩: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作出评价,涉及表扬,奖励和批评,处分两个方面。1公平公正,对的适度,合情合理;2发扬民主,获得群众支持;3注重宣传与教育。)十一、班主任(一)班主任工作概述班主任工作的意义与任务;班主任素质的规定。(意义:班主任是班的教育者和组织者,是学校领导进行教导工作的得力助手。他对一个班的学生工作全面负责,组织学生活动,协调各方面对学生的规定,对一个班集体的发展起主导作用。任务:依据我国的教育目的和学校的教育任务,协调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规定和影响,有计划地组织全班学生的教育活动,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并对他们的学生,劳动,工作,课外活动和课余生活等全面负责,把班培养成为积极向上的集体,是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得到处分发展。)(规定:1崇高的思想品德;2坚定的教学理念;3家长的心肠,4较强的组织能力;5多方面的爱好与才干;6善于接人待物。)(二)班集体的培养班集体的教育功能;班集体与学生群体P427;集体的发展阶段;培养集体的方法(1班集体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2班集体能特别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1组建阶段-核心初步形成阶段-集体自主活动阶段)(方法:1拟定集体的目的;2健全组织,培养干部以形成集体核心;3有计划地开展集体活动;4培养对的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三)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了解和研究学生(观测;谈话;分析书面材料;调查研究);教导学生学好功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聘请专家的协议书(2篇)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离辐射探测学》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涉税服务实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多变的颜色说课稿
-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汇编语言》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小青蛙找家》说课稿
- 南京工业大学《药剂学实验》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工业大学《数学模型与数学软件》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工业大学《深度学习应用技术》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南京工业大学《绿色交通》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牛津上海版4AM3U2-Around my home
- 机能实验考核细则
- 抗浮锚杆防水施工方案
- 高中物理学考试卷
- 标准时间设定焊装
- 年产10万吨电解铜的铜电解车间设计
- 三字经全文带拼音完整版打印版86222
- 自由基溶液聚合工艺——丙烯腈的溶液聚合
- 附件1-江西省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备案登记表.doc-附件1
- 陶瓷工艺学4陶瓷成型
- D702-1~3 常用低压配电设备及灯具安装(2004年合订本)_(高清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