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普通逻辑学闵行党校朱水清绪论:什么是普通逻辑学(1)1、普通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和简单的逻辑方法的学说。推理形式及其有效性的判定是它的核心内容。2、思维:人脑对客观世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这种反映是借助语言实现的。3、思维形式的结构(1)思维的主要形式有三种:概念、判断、推理;(2)某一种思维形式所共有语言表达方式就是思维的形式结构事例:[例1]所有违法行为都是要受到法律追究的。[例2]所有公民都是民事权利的主体。[例3]所有律师都是懂得法律的。[例4]如果某甲是案犯,那么某甲有作案时间。[例5]如果他的行为构成侵权行为,那么他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例6]如果违反环境保护法规,那么就要给予处罚。[例7]所有违法行为都是要受法律追究的,所有偷税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所以,所有偷税行为都是要受法律追究的。[例8]所有公民都是民事权利的主体,超计划生育的孩子是公民,所以,超计划生育的孩子是民事权利的主体。绪论:什么是普通逻辑学(2)4、逻辑规律和逻辑方法(略)、5、普通逻辑只研究现成的思维形式及其推理的有效性,一般不涉及思维内容;6、普通逻辑没有阶级性7、学习普通逻辑的意义第一,有助于正确认识事物,从已知进到未知。第二,有助于准确、严密地表达和论证思想。第三,有助于揭露谬误,驳斥诡辩。第四,有助于培养分析理性精神和创新意识。第一章:概念一、概念及其与语词的关系概念是借助语词对思维对象本质(特有)属性的反映。概念的形成和存在必须依赖于语词,每一概念都是同与它相应的语词一起形成,并用语词把它确定下来、巩固起来和表达出来的。但是,概念和语词之间并不是一一对应的。这表现在:第一,任何概念都必须通过语词来表达,但不是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在汉语中,语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都是表达概念的,而虚词一般不表达概念。第二,同一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例如“马铃薯”、“土豆”和“洋芋”,“宇宙观”和“世界观”,“诉讼”和“打官司”,其中每一组语词所表达的都是同一概念。第三,同一语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例如“逻辑”一词,既可以用来表达“客观规律”这个概念,还可以用来表达“逻辑学”这个概念。
第一章:概念二、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例如,“商品”这个概念的内涵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其外延是“一切投入市场交换的各种类型的劳动产品”。“法律”这个概念的内涵是“经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行为规范”,其外延是“一切成文法和不成文法”。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对正确理解概念的意义第一章:概念三、概念的种类2、肯定概念和否定概念根据概念所指称的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可以把概念分为肯定概念和否定概念。肯定概念是指称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例如:“合法行为”、“审判员”、“成年人”、“健康”、“正常死亡”、“有罪”等等。否定概念是指称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例如“非法行为”、“非审判员”、“未成年人”、“不健康”、“非正常死亡”、“无罪”等等。否定概念都带有“未”、“非”、“不”、“无”等否定词。第一章:概念三、概念的种类否定概念总是相对于某个特定的范围而言的,这个特定的范围,逻辑上称之为论域。论域实际上是指一个否定概念与其相对应的肯定概念所指称的对象组成的类。例如,“非法行为”的论域就是非法行为与合法行为组成的类——行为;“未成年人”的论域就是未成年人与成年人组成的类——人。由此也可以说,一个否定概念的论域恰好是这一否定概念同与其相对应的肯定概念的外延之和。明确否定概念的论域十分重要,因为只有弄清其论域,才能明确否定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才能避免诡辩。第一章:概念三、概念的种类3、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根据概念所指称的对象是否为集合体,可以把概念分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在客观事物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联系,一是类和分子的联系,一是集合体和个体的联系。类的属性,必然为组成它的任一分子所具有;集合体的属性,构成它的任一个体并不必然具有。例如:城市是一类事物,北京、伦敦、纽约等是组成它的分子。城市具有的属性,北京、伦敦、纽约等必然具有。中国工人阶级是一个集合体,张某、李某、王某等一个个中国工人是组成它的个体。中国工人阶级具有的属性,构成它的每个中国工人未必具有。例如,中国工人阶级是大公无私的,而作为它的个体的每一个中国工人则不一定是大公无私的。第一章:概念四、概念外延间的关系设S和P分别表示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外延之间的关系,可能是下列五种关系之一。1、全同关系如果S和P的外延完全重合,即所有的S都是P并且所有的P都是S,那么,S与P之间的关系就是全同关系。全同关系又叫同一关系。例如,当S和P分别表示“宪法”与“国家的根本法”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中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时,S与P之间就是全同关系。第一章:概念S与P之间的全同关系可用图1表示。sp
图1SP图2第一章:概念四、概念外延间的关系2、真包含于关系如果S的合部外延同P的部分外延相相重合,即所有的S都是P并且有P不是S,那么S与P之间的关系就是真包含于关系。例如,当S和P分别表示“企业法人”与“法人”或“盗窃罪”与“侵犯财产罪”时,S与P之间就是真包含于关系。S与P之间的真包含于关系可用图2表示。3、真包含关系如果S的部分外延同P的全部外延重合,即所有的P都是S并且有S不是P,那么S与P之间的关系就是真包含关系。例如,当S和P分别表示“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或“公民”与“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时,S与P之间就是真包含关系PS
S
P图3图4第一章:概念5、全异关系如果S和P的外延没有任何部分重合,即所有的S都不是P,那么,S与P之间的关系就是全异关系。例如,当S和P分别表示“成年人”与“未成年人”或“侵犯财产罪”与“渎职罪”或“法院”与“律师”时,S与P之间就是全异关系。S与P之间的全异关系可用图5表示。具有全异关系的两个概念,有的是属于同一论域的,如“成年人”与“未成年人”、“侵犯财产罪”与“渎职罪”;有的是不属于同一论域的,如“法院”与“律师”。就同一论域来说,概念的全异关系还可进一步分为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第一章:概念5、全异关系sp第一章:概念②反对关系如果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S和P所表达的概念都是Q概念的种概念,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Q的外延,那么,S与P之间的关系就是反对关系。例如,当S和P分别表示“侵犯财产罪”与“渎职罪”或“民法”与“刑法”时,它们的外延之和分别小于它们的属概念,“犯罪”或“法律”,S与P之间的关系就是反对关系。S与P之间的反对关系可用图7表示。
S
P
P
S
图6图7第一章:概念概念外延间的上述五种关系,是任意两个概念之间可能具有的全部关系。因此,两个具体概念之间的关系必然是这五种关系中的一种,也只能是这五种关系中的一种。全同关系、真包含于关系、真包含关系和交叉关系有一个共同点,即S与P两个概念至少有一部分外延是重合的,逻辑上把这四种关系又统称为相容关系。两个概念之间的全异关系是S和P两个概念外延没有任何部分重合的关系,逻辑上又称为不相容关系。第一章:概念五、定义定义项是用来明确被定义项内涵的概念。如[例1]中的“关于犯罪和刑罚的法律”和[例2]中的“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定义项既可以是表达事物、性质、关系的词语或符号,也可以是一个语句,通常用DP来表示。定义联项是联结被定义项和定义项的语词。在一般情形下,其左方是被定义项,右方是定义项(但法律条文中的定义为了突出被定义项的特点,往往把定义项放在前面,而把被定义项放在后面)。定义联项通常由“是”、“就是”、“即”、“称为”、“是指”等语词来表达。定义的公式是:DS就是DP。第一章:概念五、定义2、定义的种类及下定义的方法定义通常分为两大类:真实定义和语词定义。真实定义直接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有属性,即概念的内涵。语词定义则是通过揭示表达概念的语词的含义来间接明确概念的内涵的。(1)真实定义真实定义也称为本质定义,它是明确概念所反映对象的特有属性的定义。基本的真实定义方法是属加种差定义,即定义项由被定义项的邻近属概念和种差构成,可用公式表示为:被定义项=种差+邻近属概念第一章:概念五、定义2、定义的种类及下定义的方法①性质定义种差是被定义项所反映的对象的性质的定义即为性质定义。前面所举的例子大多为此种定义。②发生定义种差是被定义项所反映的对象产生或形成情况的定义即为发生定义。[例1]结婚是男女双方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缔结夫妻关系的行为。③功用定义种差是被定义项所反映的对象的功能作用的定义即为功用定义。[例2]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④关系定义种差是被定义项所反映的对象与另一对象之间的关系,或者它与另一对象对第三者的关系的定义即为关系定义。第一章:概念五、定义2、定义的种类和下定义的方法[例3]从合同是具有关联性的两个合同中必须以他种合同的存在为前提,而自身不能独立存在的合同。属加种差的定义方法虽然是常用的给概念下定义的方法,但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最大类概念就不能用这种方法下定义。这是因为最大类概念由于其外延最广,没有比它外延更广的属概念可言,因此也就不能通过属加种差的方法给其下定义。此外,用属加种差方法给概念下定义时,往往把定义项中众所周知、显而易见的属概念省略。[例4]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例4]是“犯罪未遂”的定义,其中就省略了属概念“行为”。第一章:概念五、定义2、定义的种类和下定义的方法(2)语词定义语词定义是明确语词确切含义的定义。语词定义可分为说明的语词定义和规定的语词定义两种。①说明的语词定义说明的语词定义是对某个语词的已有的、并得到社会承认的意义做出解释、说明的定义。词典中对词的解释基本上是说明的语词定义。[例5]“司寇”是指中国古代掌管刑狱、纠察等事的官员。[例6]“英特纳雄乃尔”一词是外来语,意思是国际共产主义思想。②规定的语词定义规定的语词定义是人们通过约定对某个原有的或新出现的词赋予特定意义的定义。第一章:概念五、定义2、定义的种类和下定义的方法(2)语词定义[例7]“三资企业”是指在我国境内依据中国法律成立的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和外资企业。[例8]“三讲”是指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规定的语词定义所定义的词在一个时期可以看做一种约定,经过一定时期的使用后往往变成了新的通用语。如“红眼病”、“帅呆了”、“大腕儿”等。说明的语词定义因其是否符合该语词的既定意义而有真假之分,而规定的语词定义则只有规定是否合理的问题,而没有真假之分。
第一章:概念五、定义3、定义的规则给概念下一个正确的定义,不仅需要掌握概念所反映对象的相关知识,以及下定义的一般方法,而且必须遵守下定义的有关规则。下定义须遵守的规则主要有:①定义必须相应相称定义的这条规则的含义是指定义项的外延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具有全同关系。如果定义违反这条规则,就会出现“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所谓定义过宽,是指定义项的外延大于被定义项的外延,即把本来并不属于被定义项所反映的对象纳入到了定义项之中。而定义过窄则是指定义项的外延小于被定义项的外延,即把本应属于被定义项所反映的对象排除在了定义项的外延之外。[例1]刑法是惩治违法行为的法律。[例2]刑法是关于什么行为是犯罪的法律。[例1]即犯了“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而[例2]犯了“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第一章:概念五、定义3、定义的规则②定义不能循环定义的这条规则也即定义项中不得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这是因为被定义项本身是有待明确的概念,如果定义项中直接或间接包含了被定义项,也就意味着包含了本身尚不明确的概念,从而也就达不到通过定义明确概念的目的。违反定义的这一规则就会犯两种逻辑错误:如果定义项与被定义项只是在语言形式上有所不同,从而在定义项中直接包含被定义项,即为“同语反复”的逻辑错误;如果定义项中间接地包含了被定义项,就是“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
第一章:概念五、定义3、定义的规则②定义不能循环[例3]合同法就是有关合同的法律。[例4]生命是有机体的新陈代谢。[例3]就犯了“同语反复”的错误,因为它的定义项中直接包含了被定义项。[例4]则犯了“循环定义”的错误,因为定义项中包含了“有机体”这个概念,而“有机体”这一概念又需用生命来说明,从而也就意味着上述定义对“生命”并未给予确切的说明。正如恩格斯所言:“如果规定生命是有机体的新陈代谢,这就等于规定生命就是生命”,“这种解释并没有使我们前进一步”。
第一章:概念五、定义3、定义的规则③定义应当用肯定的语句形式和正概念定义的这一规则要求定义项一般不能包含负概念,或定义不能是否定判断,而应当用肯定判断来表达。这是因为给概念下定义的目的即在于揭示概念的内涵,即揭示被定义项所反映的对象具有何种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而负概念只能说明被定义项不具有何种属性,否定判断只能说明被定义项不是什么,并不能说明被定义项具有什么属性或是什么,从而达不到定义的目的。违反定义的这一规则将导致“定义离题”的逻辑错误。第一章:概念五、定义3、定义的规则③定义应当用肯定的语句形式和正概念[例5]犯罪未遂不是犯罪既遂。[例6]侵权行为是非合法行为。以上两例都犯了“定义离题”的逻辑错误。[例5]虽然指出了犯罪未遂不是犯罪既遂,但没有直接揭示犯罪未遂所具有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从而不能把犯罪未遂同它的属概念(故意犯罪)中的其它种概念(犯罪预备、犯罪中止和犯罪既遂)区别开来,因而起不到定义的作用。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犯罪未遂是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例6]仅仅说明侵权行为不是合法行为,同样没有揭示侵权行为的特有属性,因而也没有达到明确“侵权行为”这一概念的定义目的。根据民法原理,侵权行为应该是指行为人就其对他人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造成的损害,依法应当承担过错责任或者无过错责任的行为。第一章:概念五、定义3、定义的规则③定义应当用肯定的语句形式和正概念值得注意的是,定义的这一规则是就一般情况而言的。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对于某些事物来说,缺乏某种属性正是它的特有属性,或被定义项本身就是负概念,在下定义的时候,就可以用否定的语句形式或负概念。例如:“非婚生子女是指没有合法婚姻关系的男女所生的子女”。第一章:概念五、定义3、定义的规则④定义必须明确定义的这一规则要求定义项应当清楚确切,不能使用晦涩含混或者包含比喻的语词。如果定义项使用的语言含混不清,就会导致“定义含混”的逻辑错误;如果定义中运用了比喻,就犯了“以比喻代定义”的逻辑错误。[例7]犯罪是对统治阶级统治秩序的最大蔑视。[例8]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例7]就犯了“定义含混”的错误,而[例8]则犯了“以比喻代定义”的错误。比喻虽然富于形象性、生动性,但并没有陈述被定义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有属性,因而无法使概念的内涵明确。第一章:概念六、划分1、划分及划分的结构概念的使用,不仅需要明确其内涵,而且需要明确其外延,即明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什么,包含哪些分子(或子类),其范围有多大。由于不同类型概念外延的大小不同,因而其明确方法也不同。单独概念可以通过指出其外延包含单一对象的方法来明确。对于普遍概念,尤其是当其外延相当多,以至于难以列举或没有必要列举时,就可以运用划分的方法对这类概念的外延予以明确。所谓划分,是以对象的一定属性为标准,将一个属概念分成若干个种概念,以达到明确其外延的逻辑方法。[例1]根据发生根据的不同,可以将债分为合同之债、不当得利之债、无因管理之债和侵权行为之债。[例2]民事权利根据其作用的不同,可以分为请求权、支配权、形成权和抗辩权。第一章:概念六、划分1、划分及划分的结构从结构上讲,划分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即划分的母项、划分的子项和划分的标准。划分的母项就是其外延被划分的属概念,如[例1]中的“债”,[例2]中的“民事权利”。划分的子项就是从母项中划分出来的各并列的种概念,如[例1]中的“合同之债、不当得利之债、无因管理之债、侵权行为之债”,[例2]中的“请求权、支配权、形成权、抗辩权”。划分的标准是将一个属概念划分为若干个种概念时所依据的对象的一定属性。如[例1]中的“债的发生根据”,[例2]中的“民事权利的作用”。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为了表达的精练起见,划分的标准可以省略,如离婚有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两种,这里就省略了“离婚的方式”这一划分标准。第一章:概念六、划分1、划分及划分的结构事物的属性多种多样,由此决定的划分标准也可根据不同的需要而选取,如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对“民事权利”作不同的划分:①民事权利依据其客体所体现利益的性质不同,可划分为财产权、人身权、知识产权和社员权。②民事权利依据其作用的不同,可划分为支配权、请求权、形成权和抗辩权。③民事权利依据其效力所及的范围不同,可划分为绝对权和相对权。④民事权利依据其并存的两个权利的依存性为标准,可划分为主权利和从权利。⑤民事权利依据其权利有无移转性,可划分为专属权和非专属权。⑥民事权利依据其成立要件是否全部具备,可划分为既得权和期待权。第一章:概念六、划分2、划分的方法②二分法二分法是一种特殊的划分方法,是以对象有无某种属性作为划分标准,将母项中具有该种属性的对象划分为一类,表现为一个正概念,将不具有该种属性的划分为另一类,表现为一个负概念,二者为矛盾关系。如将子女划分为婚生子女和非婚生子女。③分类第一章:概念六、划分3、划分的规则要对一个概念做出正确的划分,除了掌握划分对象的相关知识以及逻辑上的划分方法外,还必须掌握以下划分的规则:①划分必须是相称的划分的这一规则就是要求划分所得各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全同于母项的外延。违反划分的这一规则将导致“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如果子项的外延之和小于母项的外延,即将本应属于母项的子项遗漏,就是“划分不全”;若子项的外延之和大于母项的外延,即将本不属于母项的对象当作子项,就是“多出子项”。[例1]担保物权有抵押权、质押权。[例2]担保物权有抵押松、质押权、留置权和典权。[例1]即犯了“子项不全”的逻辑错误,因为遗漏了“留置权”,而[例2]则犯了“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因为多出了“典权”。第一章:概念六、划分3、划分的规则②每次划分的标准必须同一划分的这一规则就是要求每一次划分的标准只能是同一个,不允许对一部分子项的划分采用一个标准,而对另一部分子项的划分又采用其它标准。违反划分的这一规则将导致“多标准划分”的逻辑错误。[例3]合同划分为诺成合同、实践合同、要式合同和不要式合同。这一划分就犯了“多标准划分”的逻辑错误。因为“诺成合同”与“实践合同”是根据合同的成立是否以交付标的物为要件而划分的,而“要式合同”与“不要式合同”则是根据合同的成立是否需要采用特定形式或程序来划分的。每一次划分的标准只能有一个,仅仅要求同一次划分中不能改变标准,并不意味着在一次划分中只能用事物的一个属性作标准。我们可以根据实践的需要,将事物的多种属性综合为一个统一的标准进行划分。如我们可以将法人划分为:本国社团法人、外国社团法人、本国财团法人、外国财团法人。这就是依据法人的国籍和组织基础两个属性综合为一个统一的标准而对法人进行的划分。第一章:概念六、划分3、划分的规则③划分的各子项外项之间必须互不相容划分的这一规则就要求划分后所得的各子项外延之间必须是不相容的全异关系。只有遵守划分的这一规则,才能保证把属于母项的每一个对象划分到一个子项中去,而且也只能划分到一个子项中去。反之,如果子项不是互不相容的,就使得一些对象既属于这一子项,又属于那一子项,从而导致混乱。违反划分的这一规则将导致“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例4]合同分为有名合同、无名合同和混合同。这一划分为就犯了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因为无名合同包括单纯无名合同和混合合同,混合合同与无名合同是相容的关系。第一章:概念六、划分4、分解与列举分解、列举与划分的关系较难区分。分解与划分不同。分解是把一个具体事物肢解为若干个组成部分,分解前的具体事物与解后的组成部分之间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分解后的部分不具有整体的属性;而划分是把一个属概念分为几个种概念,也即把属概念所指称的对象分成若干个小类,其母项和子项是属种关系,子项具有母项的属性。例如将我国的行政机关分为国务院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划分,因为国务院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都是行政机关,都具有行政机关的属性。但如果将行政机关分为办公室、法制局等则为分解,因为办公室等并不具有行政机关的属性。第一章:概念六、划分4、分解与列举此外,单独概念由于其外延只有一个,故而不能对其进行划分,但仍可以进行分解。如“地球”不能再作划分,但可分解为南半球和北半球。列举是划分的省略形式,是一种特殊的划分。划分一般要求明确概念的全部外延,而这在有些场合是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的,因而可根据需要将概念的部分外延予以明确,而将其余部分在已明确的子项后面用等、等等、其它或省略号代替,这种划分的特殊形式即为列举。例如,部门法学有:宪法学、行政法学、刑法学、民法学、经济法学、家庭婚姻法学、诉讼法学等等。第一章:概念六、划分4、分解与列举列举应遵守的规则主要有:①每一次列举的标准只能是一个。②列举的各子项外延之间应当互不相容。以上我们分别讨论了明确概念内涵和外延的逻辑方法——定义和划分。其实,当我们既有必要明确概念的内涵,又有必要明确概念的外延时,可以将这两种逻辑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42条规定:“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第一章:概念证据有下列七种:(一)物证、书证;(二)证人证言;(三)被害人陈述;(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五)鉴定结论;(六)勘验、检查笔录;(七)视听资为。以上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由此可见,刑事诉讼法就是同时采用定义和划分这两种逻辑方法来明确“刑事诉讼中的证据”这一概念的。第一章:概念七、概念的限制和扩大1、内涵和外延的关系(制约与反变)——主要了解反变关系2、概念的限制——增加内涵,缩小外延;主要目的:对事物认识的具体化和精确化;明确要讨论的事物;一般来说,限制也是要逐步进行的,同时要适当(概念前的形容词不能随便加)3、概念的概括——从种概念过渡到属概念;作用是抓住同类概念的共同特点——突出原来的属概念中诸多属性中的最重要的属性,或者是进行推理的需要(特别是在三段论中)第二章简单判断及其推理第一节判断和推理概述
一、判断特征判断就是对事物情况的陈述。客观事物有各种各样的情况。各种事物的性质,一事物与它事物的关系等等都是事物的情况。当人们认识了事物的情况,并通过语句把这种认识陈述和表达出来,就形成了判断。[例1]法是由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及由此决定的统治阶级整体意志的体现,是由国家决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具有普遍效力的行为规范的总和,目的在于维护、巩固和发展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例2]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例3]公诉人反驳了被告人的辩解。[例4]如果一方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有重大误解,那么他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该合同。第二章简单判断及其推理第一节判断和推理概述一、判断特征以上各例都是判断,它们分别陈述了四种不同的事物情况。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判断有如下特征:1、任何判断都有所陈述。如果对事物情况无所陈述,就不能称之为判断。例如,“这个案件应该如何处理?”这个疑问句,既末说明该案件应怎样处理,也未说明不应怎样处理,即未对“这一案件究竟如何”这一事物情况做出陈述,而只是提出一个问题,所以,它不是判断。又例如,“你认为原告要求的精神损害赔偿合理吗?”这也是提出一个问题,而没有作明确的陈述,因而也不是判断。2、任何判断都有真假。判断既然是对事物情况的陈述,它就应该有真假。如果一个判断所陈述的与客观实际情况相一致,这个判断就是真的;如果一个判断所陈述的与客观实际不一致,这个判断就是假的。例如,“法是有阶级性的”就是一个真判断;“检察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则是一个假判断。任何判断或者真,或者假,但不能既真又假。判断的真、假二值,逻辑上统称为判断的真值,又称为判断的逻辑值。真判断的真值(或逻辑值)为真,假判断的真值(或逻辑值)为假。
判断有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它们既相联系,又相区别。逻辑学并不研究判断的具体内容,各个判断的具体内容属于各门具体科学所研究的对象,逻辑学只从判断形式方面研究它的特征、种类,以及各种形式的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第二章简单判断及其推理第一节判断和推理概述二、判断与语句通常说,语句是一组表示事物情况的声音或笔画,是判断的物质载体。一方面,任何判断都是通过语句来表达的,没有语句,也就没有判断;另一方面,判断则是语句的内容,因此,判断与语句有着密切的联系。
判断与语句也有区别,它们不是一一对应的。首先,虽然判断都通过语句来表达,但并非所有语句都表达判断。例如,“法律冲突是指在涉外民事关系中,由于其涉外因素导致有关国家的不同法律在效力上的抵触”和“国际私法的调整范围是什么”是两个语句。第一句是陈述句,有真假,表达判断;第二句是疑问句,并未对事物有所陈述,无真假,因而不是判断。一般说来,能够表达判断的语句是陈述句、疑问句中的反问句和某些感叹句。
其次,同一判断可以用不同的语句来表达。例如,“他的行为已触犯了法律”和“难道他的行为没有触犯法律吗?”这是两个不同的语句,前者是陈述句,后者是反问句。但它们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即表达同一个判断,只不过在感情色彩和语言风格上有所不同。这也说明我们可以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语句来表达同一个判断,从而加强语句的感染力。
最后,同一语句还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例如;“某甲不走前门,偏走后门,结果等待他的是警察的手铐。”这句话有两种解释,即可以表达两个不同的判断:其一是警察在房子的后门将某甲抓个正着;其二是某甲不走正道,触犯法律,被警察抓住。这种情况说明,认真分折一个语句的语境,从而明确它陈述哪种情况,表达什么判断,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就会把一个语句表达的不同判断混为一谈。第二章简单判断及其推理第一节判断和推理概述三、判断形式及某种类任何判断总是通过一定的形式表达出来,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判断形式是指判断内容的联系方式。[例1]不满10周岁的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例2]法律与道德是相联系的。[例3]他或者有罪,或者无罪。[例4]如果《合同法》不体现意思自治原则,那么这部法律就是失败的。以上都是不同形式的具体判断,它们的逻辑形式分别为:所有的S都是P,a与b有R关系P或者q如果P,那么q第二章简单判断及其推理第一节判断和推理概述三、判断形式及某种类判断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来对判断进行分类,本人对判断这样分类;根据判断中是否包含有判断联结词和其他判断成分,把判断分为两大类——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简单判断是不包含判断联结词和其他判断成分的判断,它的变项是词项,如上述[例1]和[例2]。复合判断是包含判断联结词和其他判断成分的判断,它的变项是判断,如上述[例3]和[例4]。简单判断根据判断陈述的是事物的性质还是关系又可分为直言判断和关系判断。在复合判断中,作为其构成成分的判断称作支判断,把支判断联结起来的语词称作判断结词词。根据判断联结词的不同,复合判断又可分为负判断、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和等值判断,另外,根据判断中是否包含模态词又把所有判断分为模态判断和非模态判断。第二章简单判断及其推理第一节判断和推理概述四、推理及其分类推理是一个判断序列,是以一个或一些判断为根据或理由得出另一个判断的思维过程。推理由前提和结论两部分组成。作为根据或理由的判断是前提,由前提推出的判断是结论。[例1]凡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所以,有些年满18周岁的公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例2]如果某甲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则某甲应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某甲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以,某甲应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例3]虐待家庭成员且情节恶劣的是犯罪行为,犯罪行为应追究刑事责任,所以,有些应追究刑事责任的是虐待家庭成员且情节恶劣的行为。第二章简单判断及其推理第一节判断和推理概述四、推理及其分类[例4]金是能导电的,银是能导电的,铜是能导电的,铁是能导电的,铅是能导电的,金、银、铜、铁、铅……是金属,所以,所有的金属都是能导电的。这些都是推理。[例1]是从一个判断推出另一个判断,[例2]、[例3]、[例4]是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判断推出另一个判断。推理不是判断的任意组合。在推理中,作为前提的判断与作为结论的判断之间必须有推论关系,其标志是“所以”。推理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对推理进行不同的分类。第二章简单判断及其推理第一节判断和推理概述四、推理及其分类首先,根据推理的前提和结论之间是否有蕴涵关系,即前提为真是否必然推出结论为真,可把推理分为演绎推理与非演绎推理(归纳、类比等)。演绎推理就是前提与结论之间存在蕴涵关系的推理,非演绎推理就是前提与结论之间不存在蕴涵关系的推理。上述[例1]、[例2]、[例3]是演绎推理,[例4]是非演绎推理。其次,在演绎推理中,根据推理的前提是复合判断还是简单判断把演绎推理分为简单判断推理和复合判断推理。简单判断推理又分为直言判断推理和关系判断推理。复合判断推理又分为联言推理、选言推理、假言推理、等值推理和双重否定推理。再次,根据推理是否包含模态判断,把推理分为模态推理和非模态推理。上述各例都是非模态推理。第二章简单判断及其推理第一节判断和推理概述(结论)逻辑学研究推理的中心任务是:保证演绎推理形式的有效性,提高非演绎推理结论的可靠性程度。演绎推理是前提蕴涵结论的推理,是必然性推理。即是说,一个有效的演绎推理形式,其变项在任意代入下,都有前提为真,则结论为真,而不会出现前提为真而结论为假的情况。这样的演绎推理形式被称作有效式。反之,不能保证前提真而结论为真的推理形式,便是无效式。一个推理是否有效是就其形式而言的,它与推理内容无关。非演绎推理的前提并不蕴涵结论,即是说,非演绎推理的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不是必然的,而是或然的,即使前提都真,结论也未必真,前提只能为结论提供一定程度的支持。因此,在演绎推理中存在推理是否有效的问题,在非演绎推理中不存在推理是否有效的问题。逻辑学在研究非演绎推理时,主要是解决如何提高其结论的可靠性程度,即寻求提高其可靠性程度的逻辑要求。
第二章/第二节直言判断一、什么是直言判断直言判断就是直接陈述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直言判断也称性质判断。[例1]凡违反法律的民事行为是无效的。[例2]有些被告不是有罪的。[例3]李律师是优秀律师。[例1]直接陈述了违反法律的民事行为都具有无效的性质;[例2]直接陈述了有些被告不具有有罪的性质;[例3]直接陈述了李律师具有优秀律师的性质第二章/第二节直言判断一、什么是直言判断直言判断由主项、谓项、联词和量词四部分构成。主项是表示被陈述对象的词项。如[例1]中的“违反法律的民事行为”、[例2]中的“被告”、[例3]中的“李律师”。谓项是表示被陈述对象具有或不具有的性质的词项。如[例1]中的“无效的”、[例2]中的“有罪的”、[例3]中的“优秀律师”。联词是表示主项和谓项之间的联系的语词。直言判断的联词有两种:“是”和“不是”。“是”称肯定联词,“不是”称否定联词。在语言表达中,肯定联词有时可以省略,例如,“证据属实”。否定联词则不能省略。第二章/第二节直言判断一、什么是直言判断量词是表示主项所指称的对象的数量语词。量词有两种:全称量词和特称量词。全称量词表示该判断陈述了主项所指称的对象的全部,即陈述了主项的全部外延。表示全称量词的语词通常有“所有”、“一切”、“任何”、“凡”等。全称量词可以省略。如[例1]就可省略量词“凡”变为“违反法律的民事行为是无效的”。省略联词后,其含义不会改变。特称量词表示该判断至少陈述了主项所指称的对象中的一个,即对主项作了陈述,但未陈述主项的全部外延。表示特称量词的语词通常有“有的”、“有些”、“有”等。特称量词不能省略。应当特别说明的是,特称量词“有的”等的含义与我们日常用语中所说的“有的”的含义有所不同。日常用语中,当我们说“有的是什么”时,往往意味着“有的不是什么”;当说“有的不是什么”时,也往往意味着“有的是什么”。即是说,日常用语中的“有的”的含义是“仅仅有一些而不是全部”。而作为特称量词的“有的”等,只是陈述在某一类事物中有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至于有多少对象具有或不具有这种性质则没有做出明确的陈述,少者可以是一个,多者可以是全部。因此,当一个具有特称量词的判断陈述某类中有对象具有某种性质时,并不必然意味着该类中有对象不具有这种性质,反之亦然。这就说明,特称量词的含义是“至少有一个”,它并不排斥全部。换言之,特称量词只是表示主项所指称的对象是存在的,所以,特称量词又称存在量词。第二章/第二节直言判断一、什么是直言判断在直言判断的逻辑结构中,主项和谓项是逻辑变项,分别用“S”和“P”来表示;联词和量词分别表示直言判断的质和量,它们都是逻辑常项。第二章/第二节直言判断二、直言判断的种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直言判断分为不同的种类。按质可分为: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按量可分为:全称判断、特称判断和单称判断。按质和量的结合,可分为以下六种:1、全称肯定判断全称肯定判断是陈述主项所指称的全部对象都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例1]所有法院都是审判机关。[例2]所有法人都是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全称肯定判断形式为:所有S都是P。用符号表示为:SAP。简记为:A。从主项同谓项外延间的关系看,全称肯定判断陈述了S的全部外延都和P的外延相重合,但没有陈述S的全部外延是否和P的全部外延相重合。而当S和P具有全同关系或真包含于关系时,S的全部外延都和P的外延相重合。(结论?)第二章/第二节直言判断二、直言判断的种类2、全称否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是陈述主项所指称的全部对象都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例3]所有抢罪都不是过失犯罪。[例4]正当防卫不是违法行为。全称否定判断形式为:所有S都不是P。用符号表示:SEP。简记为:E。从主项同谓项外延间的关系看,全称否定判断陈述了S的全部外延都排斥在P的全部外延之外。而只有当S和P具有全异关系时,S的全部外延才排斥在P的全部外延之外。第二章/第二节直言判断二、直言判断的种类3、特称肯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是陈述主项所指称的对象至少有一个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例5]有的民事诉讼证据是能够证明民事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例6]有的民事诉讼证据是证据。[例7]有的证据是民事诉讼证据。[例8]有的民事诉讼证据是物证。特称肯定判断的形式为:有S是P。用符号表示为:SIP。简记为:I。从主项同谓项外延间的关系看,特称肯定判断陈述了至少有一部分S的外延和P的外延相重合,但没有陈述究竟有多少S的外延和P的外延相重合,也没有陈述这些S的外延是否同P的全部外延相重合。而当S和P具有相容关系,即全同关系或真包含于关系或真包含关系或交叉关系时,都有至少一部分S的外延和P的外延相重合。第二章/第二节直言判断二、直言判断的种类4、特称否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陈述主项所指称的对象至少有一个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例9]有的遗嘱不是书面遗嘱。[例10]有的一审判决不是生效判决。[例11]有的人民法院不是法律的监督机关。特称否定判断的形式是:有S不是P。用符号表示为:SOP。简记为:O。从主项同谓项外延间的关系看,特称否定判断陈述了至少有一部分S的外延与P的全部外延是相排斥的,但没有陈述究竟有多少S的外延排斥在P的全部外延之外。而当S和P具有真包含关系或交叉关系或全异关系时,都有至少一部分S的外延排斥在P的全部外延之外。第二章/第二节直言判断二、直言判断的种类5、单称肯定判断当直言判断的主项是单独词项时,其指称的对象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它不需要量词来刻画主项的数量。这种主项是单独词项的判断叫单称判断。单称判断的主项可以是专有名词,如“兰州市人民法院是中级人民法院”中的“兰州市人民法院”;也可以是摹状词(通过对某一种对象某方面特征的描述而指称该对象的词组),如“《古代法》的作者是梅因”中的“《古代法》的作者”或“这个合同不是有效合同”中的“这个合同”。单称肯定判断是陈述主项指称的单个对象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例12]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例13]这个民事案件是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单称肯定判断的形式是:这个S是P。第二章/第二节直言判断二、直言判断的种类5、单称肯定判断从主项同谓项外延间的关系看,由于单称肯定判断所陈述的是主项所指称的对象的全部(某单个对象)具有某种性质,因而单称肯定判断陈述的主项和谓项外延间的关系,与全称肯定判断陈述的主项和谓项外延间的关系完全相同。单称肯定判断也陈述其主项和谓项外延间的关系是全同关系或真包含于关系。正因为如此,在传统逻辑中,特别是在三段论中,都将单称肯定判断作为全称肯定判断处理。其判断形式也用符号表示为:SAP。简记为:A。第二章/第二节直言判断二、直言判断的种类6、单称否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是陈述主项指称的单个对象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例14]李律师不是本案被告的诉讼代理人。单称否定判断的形式是:这个S不是P。从主项同谓项外延间的关系看,由于单称否定判断所陈述的是主项所指称的对象的全部(某单个对象)不具有某种性质,因而单称否定判断陈述的主项和谓项外延间的关系,与全称否定判断陈述的主项和谓项延间的关系完全相同,单称否定判断也陈述其主项和谓项间的关系是全异关系。正因为如此,在传统逻辑中,特别是在三段论中,都将单称否定判断作为全称否定判断处理。其判断形式也用符号表示为:SEP。简记为:E。由于在传统逻辑中,特别是在三段论中,单称判断是作为全称判断处理的,因而在讨论直言判断的逻辑性质及直言判断间的逻辑推演时,一般只讨论A、E、I、O四种。第二章/第二节直言判断三、直言判断词项的周延性直言判断词项的周延性问题,是指从直言判断的形式来看,某种直言判断对其词项(主项和谓项)的外延所作陈述的情况。如果某种形式的判断陈述了一个词项的全部外延,那么,在这种形式的判断中,该词项就是周延的;如果某种形式的判断没有陈述一个词项的全部外延,那么,在这种形式的判断中,该词项就是不周延的。据此,各种形式的直言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周延情况如下:1、全称肯定判断的主项周延,谓项不同延如前所述,A判断陈述了S的全部外延都和P的外延相重合,但没有陈述S的全部外延是否和P的全部外延相重合。这就是说,A判断陈述了S的全部外延,但没有陈述P的全部外延。因而,在A判断中,主项S是周延的,谓项P是不周延的。第二章/第二节直言判断三、直言判断词项的周延性2、全称否定判断的主项周延,谓项也周延如前所述,E判断陈述了S的全部外延都排斥在P的全部外延之外。这就是说,E判断既陈述了S的全部外延,也陈述了P的全部外延。因而,在E判断中,主项S和谓项P都是周延的。3、特称肯定判断的主项不周延,谓项也不周延如前所述,I判断陈述了至少有一部分S的外延和P的外延相重合,但没有陈述这些S的外延是否同P的全部外延相重合。这就是说,I判断既未陈述S的全部外延,也未陈述P的全部外延。因而,在I判断中,主项S和谓项P都是不周延的。4、特称否定判断的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如前所述,特称否定判断陈述了至少有一部分S的外延排斥在P的全部外延之外。这就是说,O判断没有陈述S的全部外延,但陈述了P的全部外延。因而,在O判断中,主项S是不周延的,谓项P是周延的。S、E、I、O四种直言判断的主、谓项的周延情况可列表如下:判断种类SPSAP周延不周延SEP周延周延SIP不周延不周延SOP不周延周延第二节直言判断从上表可以看出,全称判断的主项都是周延的,特称判断的主项都是不周延的;否定判断的谓项都是周延的,肯定判断的谓项都是不周延的。这里需要再强调一下,我们分析一个具体直言判断中词项的周延情况时,只能依据这一直言判断的形式。因为一个直言判断中的主项或谓项是否周延,只是就这一直言判断的形式对其的陈述情况而言的,而与内容无关。例如,当我们分析“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这一判断的词项周延情况时,只能依据它的判断形式(SAP)指出其主项“法院”是周延的,其谓项“国家的审判机关”是不周延的。尽管就实际内容而言,“国家的审判机关”的全部外延也就是“法院”的全部外延,也就是说,它们是全同关系,但由于其判断形式并未陈述谓项的全部外延,因而其谓项是不周延的。第二章简单判断及其推理第三节对当关系推理对当关系推理是根据直言判断间的对当关系进行的推理。它是以一个直言判断为前提推出另一个直言判断为结论的演绎推理,因此,是直接推理的一种。所谓直言判断间的对当关系是指主项和谓项相同的A、E、I、O四种判断间的真假关系。[例1]所有当事人都上诉。[例2]所有当事人都不上诉。[例3]有的当事人上诉。[例4]有的当事人不上诉。上述四个判断分别是A、E、I、O判断,它们的主项相同,谓项也相同。因此又叫同素材的直言判断。第二章简单判断及其推理在前面,我们讨论直言判断的种类时,已经分别谈到A、E、I、O四种判断在其主、谓项外延间的关系处于什么情况下是真的。除此之外,无论它们各自的主、谓项的外延间是哪种关系,其判断都是假的。这样,把直言判断同其主、谓项外延间关系的真假制约情况归纳起来,可列表如下:ABCPS
SPS
S
PPS
PS
SPPA
++---E----+I++++-O--+++(注A:S与P的外延关系B:判断的真假C:判断的种类;“+”表示真,“-”表示假)
按照这个图表,我们也可以进一步总结出同素材的A、E、I、O四种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即对当关系。传统逻辑中用一个正方图形来表示这种对当关系,也就是所谓“逻辑方阵”见图13。A
I
E
O
差
差
等
等
反
反
对
对
下
关
关
关
关
系
系
系
系
矛
矛
盾
盾
图13第二章简单判断及其推理根据逻辑方阵图可知,所谓对当关系具体是指:反对关系、下反对关系、予盾关系、差等关系。下面我们一一分析每一种对当关系以及基于对当关系的有效推理。1、反对关系推理所谓反对关系是指A与E之间的真假关系。由直言判断的真假关系图表可以看出:当SAP真时,SEP必假。当SEP真时,SAP必假。当SAP假时,SEP真假不定。当SEP假时,SAP真假不定。也就是说,A与E之间,当一个真时,另一个必假;当一个假时,另一个真假不定。概而言之:不能同真,可以同假。第二章简单判断及其推理据此,在具有反对关系的判断之间,可以由其中一个真推知另一个假;但不能由其中一个假推知另一个真或假。这样,基于反对关系的对当推理的有效方式:①SAP→¬SEP例如:所有抢夺罪都是故意犯罪,所以,并非所有抢夺罪都不是故意犯罪。②SEP→¬SAP例如:所有诈骗行为都不是道德行为,所以,并非所有诈骗行为都是道德行为。2、下反对关系推理所谓下反对关系是指I与O之间的真假关系。由直言判断的真假关系图表可以看出:当SIP假时,SOP必真。当SOP假时,SIP必真。当SIP真时,SOP真假不定。当SOP真时,SIP真假不定。
第二章简单判断及其推理也就是说,I与O之间,当一个假时,另一个必真;当一个真时,另一个真假不定。概而言之:不能同假,可以同真。据此,在具有下反对关系的判断之间,可以由其中一个假推知另一个真,但不能由其中一个真推知另一个真或假。这样,基于下反对关系的对当推理的有效式为:①¬SIP→SOP例如:并非有的有限责任公司是上市公司,所以,有的有限责任公司不是上市公司。②¬SOP→SIP例如:并非有的侵犯财产罪不是故意犯罪,所以,有的侵犯财产罪是故意犯罪。第二章简单判断及其推理3、矛盾关系推理所谓矛盾关系是指A与O之间、E与I之间的真假关系。由直言判断真假关系图表可以看出:当SAP真时,SOP必假。当SOP真时,SAP必假。当SAP假时,SOP必真。当SOP假时,SAP必真。同样:当SEP真时,SIP必假。当SIP真时,SEP必假。当SEP假时,SIP必真。当SIP假时,SEP必真。第二章简单判断及其推理也就是说,A与O之间和E和I之间,当一真时,另一个必假;当一个假时,另一个必真。概而言之:既不同真,也不同假。具有矛盾关系的判断,其真假正好相反,因而,一个直言判断和它的矛盾判断的负判断真假完全一致。这样,一个直言判断和它的矛盾判断的负判断之间便存在着等值关系。如下:SAP¬SOPSEP¬SIPSIP¬SEPSOP¬SAP据此,在具有矛盾关系的判断之间,既可以由其中一个真推知另一个假,也可以由其中一个假推知一个真。这样,基于矛盾关系的对当推理的有效式为:
第二章简单判断及其推理①SAP¬SOP例如:所有渎职罪的主体都是国家工作人员,所以,并非有的渎职罪的主体不是国家工作人员。②SEP¬SIP例如:凡放火罪都不是过失犯罪,所以,并非有的放火罪是过失犯罪。③SIP¬SEP例如:有的兼职律师是教师,所以,并非所有的兼职律师都不是教师。④SOP¬SAP例如:有的民事诉讼参加人不是当事人,所以,并非所有的民事诉讼参加人都是当事人。第二章简单判断及其推理⑤¬SAPSOP例如:并非所有合同的主体都是合格的,所以,有的合同主体不是合格的。⑥¬SEPSIP例如:并非凡杀人罪都不是过失犯罪,所以,有的杀人罪是过失犯罪。⑦¬SIPSEP例如:并非有的正当防卫是负刑事责任的,所以,所有的正当防卫都不是负刑事责任的。⑧¬SOPSAP例如:并非有的醉酒的人犯罪不负刑事责任,所以,所有醉酒的人犯罪都要负刑事责任。
第二章简单判断及其推理4、差等关系推理所谓差等关系是指A与I之间、E与O之间的真假关系。由直言判断真假关系图表可以看出:当SAP真时,SIP必真。当SAP假时,SIP真假不定。当SIP假时,SAP必假。当SIP真时,SAP真假不定。同样:当SEP真时,SOP必真。当SEP假时,SOP真假不定。当SOP假时,SEP必假。当SOP真时,SEP真假不定。第二章简单判断及其推理4、差等关系推理也就是说,A与I之间和E与O之间,当全称判断真时,特称判断必真;全称判断假时,特称判断真假不定;特称判断假时,全称判断必假;特称判断真时,全称判断真假不定。据此,在具有差等关系的判断之间,可以由全称真推知特称真,也可以由特称假推知全称假;但不能由全称假推知特称的真或假,也不能由特称真推知全称的真或假。这样,基于差等关系的对当推理的有效式为:SAPSIP例如:所有作案者都有作案时间,所以,有的作案者有作案时间。②¬SIP¬SAP例如:并非有检察院是审判机关,所以,“凡检察院都是审判机关”是假的。③SEPSOP例如:凡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不能作证,所以,有些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不能作证。④¬SOP¬SEP例如:并非有社会法律不是公法,所以,“社会主义法律都不是公法”的说法是荒谬的。第二章简单判断及其推理关于直言判断间的对当关系,还需要说明以下几点:第一,对当关系是指同一素材,即主项和谓项分别相同的A、E、I、O四种判断之间的一种真假关系。素材不同的A、E、I、O四种判断之间,自然就不存在这种关系。第二,在对当关系中,单称判断不能作全称处理。因为单称判断主项是指称某一单个对象,对于一个单个对象来说,它或者具有某种性质,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二者必居其一。因此,单称肯定判断与单称否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不是“不能同真,可以同假”的反对关系,而是“既不同真,也不同假”的矛盾关系。第三,在对当关系中,传统逻辑有一假设,即主项S所指称的对象是存在的。如果不满足这个假设,主项S所指称的对象在客观世界中是不存在的(空类),那么,除矛盾关系外,对当关系中的其它关系均不成立。第二章简单判断及其推理第四节、判断变形推理判断变形推理,就是通过改变作为前提的直言判断形式从而推出结论的推理。它也是直接推理。所谓改变前提判断的形式是指:第一,改变前提的质,即把前提的联词由肯定变为否定,或由否定改为肯定。第二,改变前提的主项与谓项的位置,即把前提的主项改为谓项,把谓项改为主项。第三、第四种是以上二者的结合据此,判断变形推理有四种基本形式。第二章简单判断及其推理第四节、判断变形推理1、换质法换质法是通过改变作为前提的直言判断的质,从而得出另一个直言判断为结论的推理。换质法的规则有:第一,将肯定的联词改为否定的联词,或者将否定的联词改为肯定的联词。第二,用与前提的谓项具有矛盾关系的词项作为结论的谓项。第三,在结论中仍然保留前提的主项和量词。据此,直言判断A、E、I、O都可以进行换质。①A判断的换质:从全称肯定判断的前提,推出全称否定判断作为结论。其有效的推理形式为:SAPSEP。例如:凡犯罪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所以,凡犯罪行为都不是不违法行为。第二章简单判断及其推理第四节、判断变形推理②E判断的换质:从全称否定判断的前提,推出全称肯定判断作为结论。其有效的推理形式为:SEPSA¬P。例如:管制不是附加刑,所以,管制是非附加刑。③I判断的换质:从特称肯定判断的前提,推出特称否定判断作为结论。其有效的推理形式为:SIPSO¬P。例如:有些合同是非有效合同。所以,有些合同不是有效合同。④O判断的换质:从特称否定判断的前提,推出特称肯定判断作为结论。其有效的推理形式为:SOPSI¬P。例如:有的被告不是有罪的。所以,有的被告是无罪的。上例各推理形式中,P上的短线“—”表示否定。第二章简单判断及其推理第四节、判断变形推理在进行换质推理时,要注意:结论的谓项只能是与前提谓项具有矛盾关系的词项,而不能是与前提谓项具有反对关系的词项。例如:“有的遗产继承人是子女,所以,有的遗产继承人不是父母”。这一换质推理是无效的,因为“子女”与“父母”是反对关系,而不是矛盾关系。第二章简单判断及其推理第四节、判断变形推理2、换位法换位法是通过改变作为前提的直言判断主项和谓项的位置从而得出一个新直言判断的推理。换位法的规则有:第一,前提中的主项和谓项互易其位,作为结论的主项和谓项。第二,不得改变前提的质。第三,前提中不周延的词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据此,A、E、I判断可以进行换位,O判断不能换位。第二章简单判断及其推理第四节、判断变形推理2、换位法③I判断的换位:从特称肯定判断的前提,推出特称肯定判断作为结论。其有效的推理形式为:SIPPIS。例如:有的犯罪主体是单位,所以,有的单位是犯罪主体。O判断不能换位。因为O判断的主项是不周延的,如果换位,前提中O判断的主项作为结论中否定判断的谓项就变为周延了,这违反换位法规则。换质法和换位法这两种基本形式可以交替使用。[例1]所有犯罪行为都是危害社会的行为,所以,不危害社会的行为不是犯罪行为。其推理过程为:SAPSEPPES第二章简单判断及其推理第四节、判断变形推理2、换位法[例2]防卫过当不是正当防卫,所以,正当防卫是非防卫过当。其推理过程为:SEPPESPAS[例3]所有抢夺罪都是故意犯罪,所以,有的非抢夺罪不是故意犯罪。其推理过程为:SAPSEPPESPASSIPSOP由此可以看出,换质法和换位法的交替使用,既可以先换质,也可以先换位;既可以换质、换位各进行一次,也可以多次连续交替进行。究竟如何使用,要根据需要与可能。第二章简单判断及其推理第四节、判断变形推理3、换质位法对前提先换质后换位,如:所有的马克思主义者都是唯物主义者——所有的马克思主义者都不是非唯物主义者——所有的非唯物主义者都不是马克思主义者A、E、O三种判断可以换质位,而I判断不可以换质位。三种判断换质位的公式在100页第二章简单判断及其推理第四节、判断变形推理4、换位质法将前提先进行换位,再进行换质的直接推理,如:所有的马克思主义者都不是教条主义者——所有的教条主义者都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所有的教条主义者都是非马克思主义者。由于O判断不能换位,所以O判断不能换位质公式见101页第二章简单判断及其推理第四节、判断变形推理判断变形推理的结论虽然是包括在前提中的,但是这些结论往往是我们不太注意的,经过推理,将这些原来蕴含在前提中的结论揭示出来,可以使我们对作为前提的判断的含义的理解更加全面,如:通过以上的推理我们会对教条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不相容性会有更清楚的认识。第二章简单判断及其推理第五节三段论一、什么是三段论三段论是由包含着一个共同词项的两个直言判断为前提,推出另一个直言判断作为结论的推理。它是间接推理中的一种。[例1]所有的民事活动都是要遵守法律的,缔结合同是民事活动,所以,缔结合同是要遵守法律的。[例2]某甲是被告,某甲是被人诬陷的,所以,有的被告是被人诬陷的。第二章简单判断及其推理第五节三段论一、什么是三段论在[例1]中,作为前提的两个判断中包含着一个共同的词项“民事活动”;在[例2]中,作为前提的两个判断包含着一个共同的词项“某甲”。正是由于这个共同词项的媒介作用,才使作为前提的两个判断建立了逻辑联系,从而推出了结论。任何一个三段论都是由三个直言判断构成的,其中两个是前提,一个是结论。任何一个三段论都有并且只有三个不同的词项。这三个词项分别叫做中项、小项和大项。中项是指在两个前提中都出现而在结论中不出现的词项,用M表示。小项是作为结论主项的词项,用S表示。大项是指作为结论谓项的那个词项,用P表示。小项和大项都在前提和结论中各出现一次。第二章简单判断及其推理第五节三段论一、什么是三段论三段论的两个前提,一个称大前提,一个称小前提。大前提是指含有大项的前提,小前提是指含有小项的前提。这样,[例1]的推理形式可表示为:MAP
SAMSAP该推理形式也可用蕴涵式表示为:MAP∧SAMSAP[例2]的推理形式可表示为:MAS
MAPSIP该推理形式也可用蕴涵式表示为:MAS∧MAPSIP第二章简单判断及其推理第五节三段论一、什么是三段论由此可见,区分大小前提与前提的排列顺序无关,而含有大项还是小项才是区分大、小前提的唯一标准。但习惯上,人们总把大前提排列在前、小前提列在后。因而[例2]的推理形式可整理为:
MAP
MASSIP或:MAP∧MASSIP第二章简单判断及其推理第五节三段论一、什么是三段论在三段论中,是由于中项在前提中的媒介作用,才把小项和大项联结起来。这里,前提中大项和小项分别与中项的联结、结论中大项和小项的联结,实际是指词项外延之间的关系。因此,三段论的理论,实质上是指词项外延关系的理论,也可以说是词项是相容或排斥关系的理论。我们书上将其概括为“三段论的公理”:“一类事物的全部是或者不是什么,那么,这类事物的部分也必然是或者不是什么”(103)这个类就是中项例如,上述[例1]的推理形式,可用词项外延间关系的图形说明如下:MPSM
SM
M
PMAPSAM
MAP∧SAMSAP
SPSMPMSMPSMP图14第二章简单判断及其推理第五节三段论一、什么是三段论图解表明,在三段论中,中项的媒介作用十分重要。只有通过它的联系,才能确定小项和大项间的相容或排斥关系。如果前提中只有两个不同的词项,或者有四个不同的词项,就没有起媒介作用的中项,因而也就构不成一个三段论。例如,前面我们在讨论“集合词项与非集合词项”的问题时,曾举过一例,由“国有企业一直控制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和“上海宝山钢铁集团公司是国有企业”得出“上海宝山钢铁集团公司一直控制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这一错误结论,其原因就在于前提中实际上是四个词项,被误认为中项的语词“国有企业”并不是同一个词项,无法起到媒介作用,也就构不成一个三段论。传统逻辑中,通常把这种错误叫做“四词项(或四概念)错误”,并为了避免这种错误而制定出一条有关规则作为三段论的规则。几乎所有的书上都将这一条规则作为三段论的第一条规则。第二章简单判断及其推理第五节三段论二、三段论的规则三段论的规则是传统逻辑检验三段论的推理形式是否有效的标准,它对三段论的推理起着规范作用。遵守三段论的规则,就能保证由真前提必然地推出真结论。三段论的一般规则有7条,其中第一条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过了,所以我们从第二条开始讲:2、中项至少要周延一次这条规则是要求中项至少有一次是以全部外延和另一个词项(大项或小项)发生关系。这样才能确保中项在小项和大项之间起到媒介作用,从而确定小项和大项之间的联系。如果中项在两个前提中都不周延,就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小项与中项的一部分发生联系,大项与中项的另一部分发生联系。在这种情况下,中项就不能在大项和小项之间起到媒介作用,从而无法得出关于小项和大项联系的必然结论。
第二章简单判断及其推理第五节三段论二、三段论的规则(2)例如:凡贪污罪都是故意犯罪,某人的行为是故意犯罪,所以,某人的行为是贪污罪。这个三段论的推理形式为:PAM
SAMSAP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到,这种形式的三段论,其中项作为两个肯定判断的谓项,一次也不周延。因此,它的结论不是由前提必然得出的,是不可靠的。就其内容而言,事实上,贪污罪都是故意犯罪,但故意犯罪的并非都是贪污罪,某人的行为是否为贪污罪是不能确定的。违反这条规则的错误逻辑上称为“中项不周延”。上例便犯了这一错误。
第二章简单判断及其推理第五节三段论二、三段论的规则(3)3、前提中不周延的词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一个有效的三段论,它的结论是从前提必然推出的,前提蕴涵着结论。而只有结论中某词项被陈述的范围不超出前提中该词项被陈述的范围,才能保证结论必然为前提所蕴涵。反之,如果一个词项在前提中不周延而在结论中周延了,即前提只陈述一个词项的部分外延,结论却陈述了这一词项的全部外延,那么,结论的陈述就超出了前提所陈述的范围。这样,结论便不被前提蕴涵,不能保证从真前提必然推出真结论。违反这条规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大项在前提中不周延而在结论中周延。例如:刑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民法不是刑法,所以,民法不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这种错误称为“大项不当周延第二章简单判断及其推理第五节三段论二、三段论的规则(3)另一种是小项在前提中不周延而在结论中周延。例如:个体企业是私人的企业,有的个体企业是偷税漏税的,所以,偷税漏税的都是私人企业。这个三段论的推理形式为:MAP
MISSAP由此,可以看出,这种形式的三段论,其小项在小前提中作为肯定判断的谓项是不周延的,而在结论中作为全称判断的主项却周延了。因而,它也从两个真的前提推出一个假的结论。这样的错误,逻辑上称为“小项不当周延”。前提中周延的词在结论中不周延是可以的。第二章简单判断及其推理第五节三段论二、三段论的规则(4)4、两个否定前提不能推出必然结论如果两个前提都是否定判断,则它们所陈述的是小项与大项的外延分别和中项的外延之间部分地或全部地具有排斥关系。这样,中项就不能在大项和小项之间起媒介作用,从而无法确定大、小项之间的关系。因此,也就不能从两个否定前提有效地得出结论。例如:凡民兵都不是脱离生产的,某人不是民兵,所以?显然,从上面两个前提出发,既不能得出“某人是脱离生产的”的结论,也不能得出“某人不是脱离生产的”的结论。第二章简单判断及其推理第五节三段论二、三段论的规则(5)5、如果前提中有一个是否定的,则结论必是否定的根据规则3,如果两个前提中有一个是否定的,那么另一个必是肯定的。否定的前提陈述中项和一个项在外延上排斥,肯定的前提陈述中项和另一个项在外延上相容。这样,通过中项的媒介作用、大、小项之间的关系必是互相排斥的,而不会是相容的。因此,结论必然是否定的。[例1]凡证据都是真实可靠的客观事实,有的书证不是真实可靠的事实,所以,有的书证不是证据。[例2]犯罪未遂不是犯罪中止,被告的行为是犯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上海市市辖区(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统编版小升初真题((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教案
- DB11T 1132-2014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生活区设置和管理规范
- 广东省阳江市高新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英语试题(含答案)
- 职业学院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工业用碾碎机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
- 医用香膏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冲压机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
- 低音鼓槌产业规划专项研究报告
- 护发油产业规划专项研究报告
- 电工基础知识培训课程
- 广东省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份联考历史试卷 - 副本
- 2024-2030年中国软件测试行业现状分析及投资风险预测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花青素市场销售状况与消费趋势预测报告
- module-5剑桥BEC商务英语-中级-课件-答案-词汇讲课教案
- 旅馆业设施布局与室内设计考核试卷
- 2024年消防知识竞赛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
- 2024中国船舶报社公开招聘采编人员1人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中图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期中卷含答案
- 室内装修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喷漆安全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