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届高考语文《扶贫》专题垂直训练杨树近年来,随着精准扶贫方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乡村面貌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新时代召唤作家聚焦于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一系列反映精准扶贫的作品脱颖而出,丰富了乡土文学的内涵和表达。书写大时代,需要具备足够的思想穿透力,如何穿透繁杂的现实,在零碎的细节中把握时代的总体性特征、理解时代的精神内涵,对作家而言有相当的难度。善于将精准扶贫给当下农村、农民和农业生产带来的变化置于丰厚的历史土壤中进行表达,是新时代扶贫文学的一个特征。贺享雍的十卷本《乡村志》本着“为时代立传,为乡村写志,替农民发言”的宗旨,以贺家湾为中心,探讨半个多世纪以来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最后一卷《天大地大》尤其将重点放在精准扶贫上。当精准扶贫被置于阔大的历史背景下,贺家湾也成为当代中国乡村变迁的一个缩影。赵德发的《经山海》每一章开头都有一个小引“历史上的今天”,将当下置于更加悠远的历史时空,把乡村扶贫工作中的每一点变化都纳入正在进行的历史进程,在宽阔的历史视野中映照出新时代的生机与力量。这些创作将精准扶贫工作置于较为宏大的历史背景中,有利于在更深广的意义上理解新时代乡村的特征,建构乡村审美经验。驻村干部大都是从城市到农村开展扶贫工作的,“外来者”视角就成为当下扶贫文学的主导性叙事模式。但是,外来者如何才能真正进入乡村内部,关涉到文学呈现出怎样的乡村经验,如果仅仅停留在无关痛痒的外来者视角或者机械的政策解读层面,就会影响写作的有效性。不少扶贫文学坚定人民性立场,采取平视视角,致力于表现扶贫干部的成长、帮扶对象物质生活和精神面貌的改善,成为新时代扶贫文学的一个特征。譬如《经山海》《天大地大》《酒是个鬼》等小说在外来者视角中加入成长小说的元素,将基层驻村干部的成长与乡村面貌和村民命运的改变结合在一起,反映出扶贫工作既是帮扶他人的过程,也是自我成长的机遇,体现出为人民服务的时代内涵。同时,扶贫文学并未停留在对国家帮扶政策的解读上,而是试图表明,政策的外在力量与农民内生力量的结合才是实现脱贫的必由之路。火热的现实和身临其境的生活体验提供了大量崭新的文学素材,扶贫文学中不少故事都直接源于作者的扶贫日记或访谈等第一手资料,这是时代与生活的馈赠。在充分把握时代精神的前提下坚持个性化表达是新时代扶贫文学的一个特征。韩永明的《酒是个鬼》延续了他一向关注转型期普通人精神状况的写作特点。晓苏在《撒谎记》中以不无反讽的笔法续写他的油菜坡故事,陈应松在《火烧云》不无残酷但也不乏温情的故事中丰富着他的神农架系列。这些作品既具强烈的时代特征,又有作家鲜明的个人烙印。扶贫文学在艺术形式上的创新与探索也丰富了乡土文学的美学特质。扶贫工作有严格的组织程序和工作流程,有明确的工作任务和考核目标,如果没有独特的艺术眼光和感悟力,很难讲出好故事。同时,减贫工作具有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应当注意的是,简单化的乐观想象也会远离乡村现实。当作家以在场的姿态进入乡村的精准扶贫现场时,如何跳出繁复庞杂的表象,冲破僵化的思维定势,在更阔大的时空里建构新时代乡村叙事的坐标,是每一个写作者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摘编自李雪梅《扶贫文学:叙写新时代乡村传奇》)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外来者视角和机械的政策解读都是影响扶贫文学写作有效性的重要因素。B.作家将精准扶贫置于更广阔的时空之中,以此来反映新时代乡村的变化。C.新时代扶贫文学的特征之一是创作者对自身乡村生活经验的个性化表达。D.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最终的全面胜利,扶贫文学创作也将退出历史舞台。1.B解析:A“外来者视角”作为“当下扶贫文学的主导性叙述模式”,本身并不会影响扶贫文学写作的有效性。“仅仅停留在无关痛痒的外来者视角”才会影响扶贫文学写作有效性。C“创作者对自身的乡村生活经验的个性化”表达错误。并非都是“自身的乡村生活体验”。D于文无据。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结合精准扶贫方略推行这一时代背景,揭示了当下扶贫文学产生的原因。B.文章分析了扶贫文学的内容特征,也涉及了其在艺术形式方面的创新与探索。C.文章举了大量扶贫文学作品实例,在对其评价中体现了作者的文学审美标准。D.文章分别论述扶贫文学的艺术成就与创作上的不足,体现了一定的辩证思维。2.D解析:文章并未论述扶贫文学创作上的不足。3、根据原文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A.扶贫文学产生于脱贫攻坚取得重大成就的历史背景下,对乡村新变化的书写丰富了乡土文学的内涵。B.扶贫文学的不少作者本身就置身于这场脱贫攻坚的战役中,这使得他们的作品成为优秀的纪实文学。C.作家需在对时代脉搏的把握与对个性化的追求中达成某种平衡,否则很难创作出好的扶贫文学作品。D.如果扶贫文学作品过于理想化,忽略了扶贫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的复杂性,则会影响其艺术成就。3.B解析:文章倒数第二段“身临其境的生活体验”,只是为作家提供了文学素材,而不一定是“他们的作品成为纪实文学”。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报告摘登材料一李老师给村民上的第一堂课是剪枝。他把课堂就设在果园里,亲自动手,一会儿就把一棵果树的枝条,剪掉了三分之一。村民们心疼得不行,还有村民找到我家里。面对这些质疑,李老师就一句话:“明年果树如果挣了钱是大家的,如果损失了,算我的。”为了推广“套袋”技术李老师买来了十六万个苹果袋,免费送给村民用。因为以前村民使用不成熟的套袋技术吃过亏,所以这次很多人死活都不敢用。李老师还是那句话:“损失了都算我的。”李老师就这样一次次给村民们立着军令状推广新技术。第二年初见成效,第三年果园的面貌全变了,苹果长得细皮嫩肉,酸甜适口,一亩多卖了3000多元,带来效益900多万元。他想方设法给村民办夜校、搞培训,建议借邢台农校“送教下乡”,让100名果农在家门口读了中专。后来,62名拿了大专文凭,现在都在考本科,191人获得国家颁发的果树工证书,《人民日报》报道说岗底是全国第一个“持证下田”的村庄。现在,岗底村富了,村民人均收入三万一千元,村民都住上了楼房,做饭、取暖烧燃气,100多户买了小轿车。今天的岗底,山青了,水绿了人富了,生态美了,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越来越多。(摘自内丘县岗底村党总支书记杨双牛《我见不得老百姓穷》)材料二像许多夫妻一样,我们也很用心经营自己的家。不一样的是我们有三个家:一个是城市里的家,在保定河北农大家属院;一个是山里的家,在各个帮扶基地;还有一个是流动的家,就是常年穿梭在山地平原之间的那辆越野车。近年来,精准扶贫战略实施后,慕名来找他的人越来越多,保国帮扶的地方也越来越多,常常开车奔走于各地,帮扶基地的家我们住得少了,在车上的日子越来越多了,一年行程约4万公里。他开车,我坐在旁边,替他接打电话,安排工作联系事情。有时看他累了,陪他聊聊天喝水、吃药、中午休息,都是在车里。一些常用物品,雨鞋、草帽、衣服、工具包等,把后备箱塞得满满的,车成了我们流动的家。比较起来,在保定市里的那个家待得最短。2016年春节前,我俩回到保定的时候是腊月二十九,想准备准备年货,第二天过个年三十儿。可是我俩忙得都不知道,今年没有年三十儿,看着家里冰锅冷灶啥也没有,我心里一阵难受。最后,还是我们亲家打来电话,让我们去他们那里过了个除夕。我想初一总不能还在人家过吧,就张罗着去买点肉馅想包顿饺子,可是附近卖菜卖肉的摊贩早就都回家过年去了。三十多年来,我们在三个“家”之间来回奔波,结婚这么多年,保国因为太忙,常常顾不上家里的事。我前后两次做手术,他都不在身边,连手术签字都是同事代签的。去年在“燕赵楷模“发布厅录制现场,他对主持人说,这辈子最愧对的就是老婆和孩子!(摘自河北农业大学研究员郭素萍《我和保国的三个家》)材料三作为李保国生前所在学校的同事,我目睹了解了李保国从一个学农爱农、积极要求进步的青年教师,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山区综合治理专家,感受到他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报国情怀。李保国是当代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30多年来,他始终坚持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在服务人民中寻找和实现自身价值。李保国是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他常说,党把我培养成一个教授,就是让咱为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干点事,我是一名党员,理应带头把事情做得更好。李保国是太行山人民的好儿子。35年来,他的足迹踏遍太行山所有山区县,身上沾满了泥土,心中装满了百姓。他把太行山人民当成亲人,农民也把他当成自家人。李老师去世后,他的骨灰,被太行山区不同地方的乡亲带走,撒在他生前为之奋斗、牵挂的太行山上,与巍巍太行相融,与山区人民相依。(摘自河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饶桂生《他是太行山的儿子》)4.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李保国是河北农业大学教授,三十多年坚持将农业技术送到太行山区,为了帮农民致富,献出宝贵的生命,是当代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B.李保国认识到帮助农民致富,不能只靠一个人的力量,而是要让农民都掌握农业技术,于是他和邢台农校一起“送教下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C.郭素萍对丈夫李保国的回忆充满深情,虽然丈夫顾不上家里的事情,忙得连年都没过好,但她没有丝毫怨言,更多的是理解,以及对丈夫工作的支持。D.内丘县岗底村党总支书记杨双牛列举了大量的数字,这些数字非常具有说服力,都具体地表现了李保国为村民带来的经济效益,表达了村民的感激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A项,“为了农民致富,献出宝贵的生命”错误。结合“35年来,他的足迹踏遍太行山所有山区县,身上沾满了泥土,心中装满了百姓。他把太行山人民当成亲人,农民也把他当成自家人。李老师去世后,他的骨灰,被太行山区不同地方的乡亲带走,撒在他生前为之奋斗、牵挂的太行山上,与巍巍太行相融,与山区人民相依”分析,“为了农民致富,献出宝贵的生命”说法无根据。B项,“他和邢台农校一起”错,原文是“借邢台农校”来“送教下乡”。D项,“都具体地表现了李保国为村民带来的经济效益”错误。结合“他想方设法给村民办夜校、搞培训,建议借邢台农校‘送教下乡’,让100名果农在家门口读了中专。后来,62名拿了大专文凭,现在都在考本科,191人获得国家颁发的果树工证书,《人民日报》报道说岗底是全国第一个‘持证下田’的村庄”分析,列数字还为了表现李保国同志给当地的果农教育带来的影响等。所列数字并非都表现经济效益。故选C。5.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恰当合理的一项是(
)A.三则材料都表现了李保国教授一心一意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热情,赞颂了他作为共产党人的楷模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的精神。B.第二则材料讲述李保国长年在山区奔波劳累,积劳成疾,也不能很好地休养,表达了对提高知识分子的待遇和改善知识分子工作、生活条件的意愿。C.由于农民思想保守,不肯接受新事物,最初李保国推广农业技术遇到了不小的阻力,可见帮助农民致富任重道远,道路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D.由于侧重点的不同,三段材料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材料一主要运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材料二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记叙,材料三的表达方式主要为议论。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B项,“表达了对提高知识分子的待遇和改善知识分子工作、生活条件的意愿”不当。材料二主要表现李保国工作的劳累辛苦和做出的牺牲。C项,“由于农民思想保守,不肯接受新事物”错误。结合“因为以前村民使用不成熟的套袋技术吃过亏,所以这次很多人死活都不敢用”分析,农民一开始不接受有些技术是因为有失败的先例,并非保守。D项,“材料一主要运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错误。结合材料一分析,虽然用到了说明,但主要的表达方式为记叙。故选A。6.由于报告人的身份不同,这三则材料在内容上的侧重点也不同,请分析概括。(1)材料一:村支书是李保国贡献的见证者,侧重于李保国推广农业技术的事迹和他为帮助农民致富做出的贡献。(2)材料二:妻子是李保国辛劳与付出的见证者,侧重于李保国工作的劳累辛苦和做出的牺牲。(3)材料三:学校副书记代表上级领导对李保国做出评价,侧重于对李保国的思想与精神的高度评价。解析: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结合“李老师给村民上的第一堂课是剪枝”“为了推广‘套袋’技术李老师买来了十六万个苹果袋,免费送给村民用”“李老师就这样一次次给村民们立着军令状推广新技术”“他想方设法给村民办夜校、搞培训,建议借邢台农校‘送教下乡’,让100名果农在家门口读了中专”“现在,岗底村富了,村民人均收入三万一千元……生态美了,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越来越多”等分析,材料一是党总支书记作的报告,侧重于传主李保国推广农业技术的事迹及对村民的贡献;结合“不一样的是我们有三个家:一个是城市里的家,在保定河北农大家属院;一个是山里的家,在各个帮扶基地;还有一个是流动的家,就是常年穿梭在山地平原之间的那辆越野车”“有时看他累了,陪他聊聊天喝水、吃药、中午休息,都是在车里。一些常用物品,雨鞋、草帽、衣服、工具包等,把后备箱塞得满满的,车成了我们流动的家”“今年没有年三十儿,看着家里冰锅冷灶啥也没有,我心里一阵难受”“我前后两次做手术,他都不在身边,连手术签字都是同事代签的”等分析,材料二是传主妻子作的报告,侧重于传主为工作付出的辛苦和牺牲;结合“我目睹了解了李保国从一个学农爱农、积极要求进步的青年教师,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山区综合治理专家,感受到他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报国情怀”“李保国是当代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李保国是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李保国是太行山人民的好儿子”等分析,材料三是学校领导作的报告,侧重的是对传主的评价。作报告的人的身份不一样,与传主的关系不一样,所看到的情况也不一样。材料一1984年6月,一封《穷山村希望治穷致富》的来信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反映了赤溪村22户畲民贫困的生活状况。由此,官方启动全国规模的扶贫工作,赤溪村也被誉为“中国扶贫第一村”。当年的赤溪村村民过着“家家竹木屋、顿顿揭锅难”的艰辛生活。1995年5月,下山溪22户畲民成为福建省第一批“造福工程”实施对象。历经30年的扶贫生态旅游的开发,赤溪村实现了由深山穷村到美丽畲寨的幸福嬗变,走出了一条“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发展之路。这个畲家村寨已获评为福建的“省级生态村”,村中,畲家茶叶店、畲家民宿,鳞次栉比。不少畲民还将土地出租或入股农业合作社,自己到旅游公司上班,过上了一手收田租、一手领工资的新生活。数据显示,2014年,赤溪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1674元,是1984年166元的70.3倍。(选自“中国新闻网”,吕巧琴、叶茂《赤溪村的幸福嬗变》)材料二某山乡需要补选乡长,县委考察组到各村组听取意见时发现,群众对一名年轻的乡长助理赞赏有加——小伙子虽然嘴上没“毛”,但办事扎实,群众关系特好,人称“狗不咬”乡长!他走村串户,常年泡在群众中,村民家的狗不咬他,反而摇头摆尾欢迎他。结果,他顺利当选为乡长。“狗不咬”干部当选乡长说明,让基层群众当“考官”,是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要求的具体体现。新时代农村农业加快发展,需要乡镇干部走到群众中去,感受变化、了解诉求、寻找对策。只有真正成为群众的身边人,常见、常聊、常惦记,才能经得起“狗咬不咬”这个最朴素、最直观的检验,有素质,有能力,才能成为新时代乡镇工作最需要的干部,才能带领穷山村群众脱贫致富。(选自“共产党员网”《“狗不咬”干部当乡长》)材料三郭祖彬,56岁,是河南封丘县王村乡小城村农民。年轻时的老郭开四轮,拉红砖,日子过得去。没成想,儿子3岁患病,10年后,做心脏搭桥手术花了6万多元。这回,老郭借遍“村里一条街”,才凑够医药费。为了还钱,他到天津打工六七年,窟窿还没补上。乡邻们忧心地说:“老郭脱贫——猴年马月的事!”2013年11月,习近平主席首次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封丘成为国家级精准扶贫开发重点县,建档立卡贫困户1.86万户,5.8万人:该县对因病、因残等7种致贫原因分门别类,采取“1+2+N”帮扶模式,即每户1名帮扶责任人,2项以上扶持政策,家庭成员每人1条帮扶措施。拿老郭来说,安排公益岗位每月挣400元;孙子享受教育补助每年1000元;儿媳卖手机每月工资1500元。全家享受人身意外险、医疗补充险。但老郭一直憋着一口气:虽然有政府,致富还要靠自己,靠劳动!封丘县实施产业扶贫项目81个,村里选了种植地黄,老郭第一个报名,并辞去公益岗位,让出贫困户低保名额,专心种药。一年后,老郭算了笔账:4-5亩药材,纯收入1.8万元。自己在合作社干工,月工资1500元;老伴在合作社除草、浇地,可挣500元;儿子开车耕地,也能收入3600元。加上养猪,全家年收入5.6万多元,家里6口人年人均纯收入9300多元。(选自《人民日报》,马跃峰《老郭脱贫记》)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1984年赤溪村一封群众来信成为中国扶贫工作的发起开端。自此国家启动全国规模的扶贫工作,赤溪村也被誉为“中国扶贫第一村”。B.
赤溪村采取生态旅游开发、“省级生态村”建设等措施,成为国家“精准扶贫”示范村,对全国扶贫工作的开展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C.
畲家村寨通过国家政策扶持,经过自己的努力,村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民生活幸福,生存条件和生活质量都有了质的提高。D.
群众喜欢“狗不咬”式乡长,他们需要能塌得下心来,能走进群众中间、心系群众的好干部,也反映出乡村扶贫工作中带头人与乡村群众关系和谐的重要性。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B项,“成为国家‘精准扶贫’示范村”错误,属于无中生有。“精准扶贫”政策的提出是2013年11月,材料三河南封丘县为国家精准扶贫开发重点县。另外“示范作用”原文也没有根据。该选项分析不正确,故选B。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国家级精准扶贫政策是开展扶贫工作的重要政策基础,主要措施有为贫困户建档立卡,对扶贫对象分门别类,建立帮扶模式等。B.
乡村扶贫工作中因病致贫等现象需要关注。文章通过郭祖彬这个扶贫范例,给出了一个扶贫模式的样本,值得相关扶贫部门宣传参考。C.
材料除了谈到国家帮扶方面的内容以外,还提到帮扶对象应有自力更生的意识和行动,两方面互为促进和补充,才能尽快脱贫致富。D.
国家扶贫工作是一项事关民生的大事。在“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思想指导下,扶贫工作会开展地更为顺利。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C项,“两方面互为促进和补充”错误,属于无中生有。该选项分析不正确,故选C。6.
“乡村扶贫”政策事关全面发展小康社会大计,如果你是一名基层扶贫干部,你觉得怎样做才能使工作更有成效?①借助国家“扶贫”政策东风,推动生态旅游等适合本地情况的致富项目。②心系群众,深入基层,扎实办事,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做群众欢迎的干部。③引导群众自立自强。既要依靠政府,更要依靠自己。解析:解答本题,考生要浏览材料、圈出相关内容,然后进行整合概括。材料一指出“下山溪22户畲民成为福建省第一批‘造福工程’实施对象。……走出了一条‘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发展之路。已获评为福建的‘省级生态村’”,材料三指出“2013年11月,习近平主席首次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封丘成为国家级精准扶贫开发重点县……”所以概括为可以借助国家“扶贫”政策东风,推动生态旅游等适合本地情况的致富项目。材料二指出“有素质,有能力,才能成为新时代乡镇工作最需要的干部,才能带领穷山村群众脱贫致富”,所以概括为心系群众,深入基层,扎实办事,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做群众欢迎的干部。材料三指出“但老郭一直憋着一口气:虽然有政府,致富还要靠自己,靠劳动!封丘县实施产业扶贫项目81个,村里选了种植地黄,老郭第一个报名,并辞去公益岗位,让出贫困户低保名额,专心种药。”所以概括为可以引导群众自立自强。既要依靠政府,更要依靠自己。山里红心李汀一轮似圆非圆的月儿伴我们进山。九龙山,汽车在峡谷陡坡上缓行,月光朗朗,微风凉凉,心田爽爽。汽车拐进一个开阔地带,月光铺了一地,我们的笑声铺了一地。溪水潺潺,虫鸣唧唧,山野的声响此起彼伏,一声息了,一声又响,阵阵相随,阵阵相连。主人把桌子摆在月光下.一桌饭菜敬月光,也敬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开始大家都有些拘谨,几杯酒和月光下肚,心间的诗意泛滥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酒已满,秋月已满,仿佛世间的喧嚣已远。我离席去了田间。在月下,我独立田间张望,那些高山稻谷,那些远山近水,那些落叶秋风,那些晨起露珠,沾满了我的衣袖。我静静地走在田间小径上,尽量放轻自己的脚步,尽量放缓自己的呼吸。可那些沾在衣袖上的沉重,还是惊动了草丛中的秋虫。它们集体屏住呼吸,没了声息,四野萧然。它们感应到了我世俗的脚步,知道自己的世界闯进了一个不速之客。它们试探性地叫一声,我讨好地学它们应了一声。它们吓了一跳,在心里反复揣摩这遥远陌生的声响。最后,它们浪潮般地笑了。也许,这时候我只有坐在田坎上倾听。秋风来了,把它揽在怀里;月光来了,把它盛在心里;露珠来了,把它装在衣兜里。远处的山峰沉默不语,我和山峰对峙着。山峰是有语言的,看它笑容可掬,唇色丰美,轮廓分明,是一个美女子。不过山不会跑来跑去,它站在那里就站在那里,不轻易变化姿势和容颜。山更不会巧舌如簧、滔滔不绝,它懂得倾听。许多时候,它更像一个沉默的老人,静静地看着一点点风雨飘下,静静地看着雪花一片片把大地覆盖。田坎上一对男女在说悄悄话。男的说:“这猕猴桃快成熟了,这娃儿的学费也就有了,有点余钱,再给你买件过年的新衣服。”女的赶快应着说:“别,别再给我买啥新衣服了,我衣服够多了。你一年累到头,给你整两斤好酒喝喝。”男的不高兴了,接着说:“咋说呢,你嫁给我就没买过一件值钱的衣服,这次整件贵点的,也在村里洋盘一下。你看王家媳妇整了一件毛毛衣服在穿,你也整件。”女的压低声音说:“啊呀,不要和人攀比,嫁给你,就是过踏实日子。要不是照顾老爷子生病,我们还不是修了楼房。有你这个心,我就知足了。”夫妻俩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声音逐渐低了,低到了田坎的草丛里。我在暗处听到他们的对话,既感到惊讶又觉得感动,这比任何一句“我爱你”的表达都要珍贵得多。这一对幸福夫妻经营着怎么样的一地猕猴桃?月光下,我望见一树树的猕猴桃挂着累累果实,那浅浅的绒毛隐约可见。我想,也许这一对夫妻,一辈子干不了一件轰轰烈烈的事情,他们只会这么平平淡淡生活着。衰老还是贫穷,他们都这么平淡地生活下去。不管头发白了,还是眼花了,他们都彼此望着对方微笑的皱纹守候着。就是这么一会儿,我困顿于喧嚣的心情,变得开阔舒畅起来。不知不觉中,有雨从山间飘来。刚才的月儿躲进云层,不见了踪影。一会儿云层变薄,月儿钻出云层,高傲地俯视着我们。细细的雨,有的像雾裹在田野、缠在树枝上,田野、树枝似披上了一袭月光袈裟;有的凝成亮晶晶的水珠,滴在树叶上,滴在田野的草丛中,滴到我的手掌和脸上,沁人的凉。这时候的月儿,挂在山峰,低低地微笑着。一边月儿,一边下雨,清新的空气里荡漾着歌声:“八月十五月儿明呀!爷爷为我打月饼呀!月饼圆圆甜又香啊!一块月饼一片情啊……献给爷爷一片心哪……”歌声里,我嗅到撩人的桂花的香,这香气是从月宫飘来的,也是从雨中飘来的。只有月光,才会这么内敛低调;只有夜雨,才会这么隐秘纯净。我站在秋雨中,似那一夜秋雨染红的枫叶,似那月光镀亮的一座山峰。回到月光坝坝的饭桌上,饭菜已经撤走,换上了山里的特色小吃。一盘猕猴桃,一盘核桃果,一盘新鲜花生。主人拉我坐下,顺手递给我一颗猕猴桃:“尝尝山里的红心猕猴桃。”我惊讶了:“红心的?”主人说:“我们这里是红心猕猴桃原产地,正宗得很。你手里拿的就是这两口子种的。”主人指了指坐在我对面的夫妻俩,男的赶忙摇着手说:“才上路啰。”一听声音,我吃了一惊,这不是刚才在地里说话的夫妻俩吗。女的站起来一拐一瘸走到我身边,再递给我一颗猕猴桃说:“这是我们家的金蛋蛋,他是我的金蛋蛋,都是一颗红心呢。”我一时反应不过来,只觉得这猕猴桃咪咪甜,甜得我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席间,我知道了这红心猕猴桃成了全县的致富支柱产业,成了脱贫产业示范。这世上的果可谓多矣,且各有其立世之本,行走之道。这红心猕猴桃能在此地坐大称王,原因何在?主人说了一句话:“这两口子种的是良心果,红心嘛。”我在心里想,这果实之所以行走江湖而不败,关键是一群人像种植自己爱情一样在种植猕猴桃。爱情不败,红心猕猴桃不败。一缕月光打过来,覆盖着田野的声音。我不由在心里说:珍惜今夜月光,珍惜这一颗红心。但愿我转身走出大山,多年后我进山还能看见这些朋友。(有删改)7.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品以“一轮似圆非圆的月儿”开篇,以“八月十五月儿明呀”的民歌穿插,以“珍惜今夜月光”收束,月亮作为主要线索使叙事更为集中紧凑。B.作品准确地抓住了山间阴晴不定、雨月相映成趣的特点,以雨衬月,描绘出一幅别致而又和谐的大自然图画,渲染出山村夜晚的静谧祥和。C.“这世上的果可谓多矣,且各有其立世之本,行走之道。”这一句意蕴丰厚,发人深省,表面上说的是果树,实际上也在谈论人的安身立命之道。D.作品以作者深入九龙山的切身经历和真实见闻,描述了山里群众生活上的变化,凸显了山里淳朴的民风,讴歌了为幸福而奋斗的时代精神。首先要看清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A项,“月亮作为主要线索使叙事更为集中紧凑”,表述错误,这是一篇散文,文章标题为“山里红心”借作者此次山里之行所见、所闻、所感,表达对山里夫妇高贵品质的赞美。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并非使“叙事”更为集中紧凑。“线索”是寄托情感的载体,在这篇文章里,反复提到的是“红心”,“红心”应该是全文的线索。故选A。8.作品以“山里红心”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①山里种植红心猕猴桃,并将之发展成致富支柱产业,“山里红心”指猕猴桃和猕猴桃种植产业;②两口子像种植自己爱情一样种植猕猴桃,种的是良心果,“山里红心”喻示忠贞的爱情和纯美的心灵;③扶贫政策引领山里群众走上脱贫致富之路,“山里红心”寄寓山里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解析:对小说标题内涵的分析要从表层含义与深层含义两个基本角度进行思考。考生应细读文本,把握文章主旨合作者情感,结合文本内容分析题目有无比喻义,象征义等。本题要求为“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小说标题‘山里红心’的寓意”,从表层含义看,山里种植红心猕猴桃,并将之发展成致富支柱产业,“山里红心”指猕猴桃和猕猴桃种植产业;从比喻义看,“山里红心”喻示忠贞的爱情和纯美的心灵通过文本“男的说:‘这猕猴桃快成熟了,这娃儿的学费也就有了,有点余钱,再给你买件过年的新衣服。’女的赶快应着说:‘别,别再给我买啥新衣服了,我衣服够多了。你一年累到头,给你整两斤好酒喝喝。’男的不高兴了,接着说:‘咋说呢,你嫁给我就没买过一件值钱的衣服,这次整件贵点的,也在村里洋盘一下。你看王家媳妇整了一件毛毛衣服在穿,你也整件。’女的压低声音说:‘啊呀,不要和人攀比,嫁给你,就是过踏实日子。要不是照顾老爷子生病,我们还不是修了楼房。有你这个心,我就知足了。’”,展示了山里夫妇美好的爱情,互相体贴,互相关爱;同时两口子像种植自己爱情一样种植猕猴桃,种的是良心果,,那么“山里红心”则代表他们纯洁的心灵,文本“主人说了一句话:‘这两口子种的是良心果,红心嘛。’我在心里想,这果实之所以行走江湖而不败,关键是一群人像种植自己爱情一样在种植猕猴桃。爱情不败,红心猕猴桃不败。”可以得出这一点;结合文本“女的站起来一拐一瘸走到我身边,再递给我一颗猕猴桃说:‘这是我们家的金蛋蛋,他是我的金蛋蛋,都是一颗红心呢。’”以及夫妻俩看着满山的猕猴桃畅想美好的生活以及“这红心猕猴桃成了全县的致富支柱产业,成了脱贫产业示范”等情节,我们还会发现“山里红心”的象征意义:扶贫政策引领山里群众走上脱贫致富之路,“山里红心”寄寓山里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9.本文作者的叙述语言和作品中的人物语言各具特色,相得益彰。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①叙述语言生动优美,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富有抒情性。叙事如“一桌饭菜敬月光”“几杯酒和月光下肚”,写景如“它们集体屏住呼吸”“它们浪潮般地笑了”,抒情议论如“爱情不败,红心猕猴桃不败”。②人物语言质朴自然,富有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适当使用方言词如“整两斤好酒”“在村里洋盘一下”,使用口语如“咋说呢”“才上路啰”。③叙述语言便于写出作者感受到的山里世界的景物美和人情美,抒发作者陶醉其间的喜悦之情;人物语言便于真实具体地刻画人物的形象。二者相得益彰,使作品情韵悠长,更具感染力。解析:作者叙述语言生动优美,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富有抒情性。叙事如“一桌饭菜敬月光”“几杯酒和月光下肚”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风格活泼,写景如“它们集体屏住呼吸”“它们浪潮般地笑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刚才的月儿躲进云层,不见了踪影。一会儿云层变薄,月儿钻出云层,高傲地俯视着我们。细细的雨,有的像雾裹在田野、缠在树枝上,田野、树枝似披上了一袭月光袈裟;有的凝成亮晶晶的水珠,滴在树叶上,滴在田野的草丛中,滴到我的手掌和脸上,沁人的凉。这时候的月儿,挂在山峰,低低地微笑着”综合运用拟人、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方法,风格清新隽永,生动形象;抒情议论如“爱情不败,红心猕猴桃不败”内涵丰富,“这世上的果可谓多矣,且各有其立世之本,行走之道”这些语句意蕴丰厚,发人深省,表面上说的是果树,实际上也在谈论人的安身立命之道”;叙述语言便于写出作者感受到的山里世界的景物美和人情美,抒发作者陶醉其间的喜悦之情。人物语言质朴自然,富有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如夫妻两人的对话“这次整件贵点的,也在村里洋盘一下。你看王家媳妇整了一件毛毛衣服在穿,你也整件”,语言朴实自然,富有乡土气息,善用口语,符合人物憨厚质朴的形象,适当使用方言词如“整两斤好酒”“在村里洋盘一下”,亲切自然,符合人物形象;使用口语如“咋说呢”“才上路啰”符合山里人的人物身份和表达习惯;这样的人物语言便于真实具体地刻画人物的形象,山村人质朴善良的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精巧叙述语言和人物朴实自然的语言相得益彰,使作品情韵悠长,更具感染力。两棵香椿树李桂芳春天来了,屋后两棵香椿树都萌出了嫩嫩的绿芽,散发出阵阵浓郁的清香。过些日子,就可以掐些芽子上街卖了。香椿树旁,就是村里的核桃园。此时,村主任刘光明带着一行人,正站在树下指指点点地说着什么。“歪嘴儿,你来一下。”刘光明对着我吼。我埋头在屋侧的菜园里忙活,举起锄头拼命挖,一下又一下。耳边是锄头捎带的呼呼风声。我假装没听见。“歪嘴儿,喂,你聋了?赶快来一下!”刘光明大吼。我依然埋头挖地。“刘主任,你叫人家绰号,仿佛不太妥当哟。”是一个女人的声音。我抬头好奇地看一眼。那女人四十来岁,瘦瘦的,戴副眼镜,秀里秀气的,不像农村女人。女人和刘光明三两步来到了我的菜园边。我依然假装没看见。“歪嘴儿,哦,不,张大财,这是县上派来的扶贫第一书记张书记。”刘光明和那女人转到我的正面,站在地边,看着我。我不得不停下飞舞的锄头。“张大哥,您好!”女人朝我伸出手。我很诧异,从来没有村组干部跟我握过手。我没理她,拄着锄把站着,冷冷地说:“找我有啥事?”“是这样的,张大哥,你屋后是村里规划的核桃园,这两棵香椿树呢有点……”“有点啥?树长在我家屋后,碍谁的事了?”我冷冷地说。“遮着集体核桃园了,你没看见吗?”刘光明又暴跳如雷。“刘主任,好好说话嘛。是这样的,张大哥,希望你配合一下,把地边那两棵香椿树砍了,好不好?”女人和颜悦色。语气温柔得像猫叫,又像轻拂的春风。我淡淡地说:“香椿树贵重,我不砍!”“我看你是狗坐箢篼——不识抬举。香椿树值几个钱?好嘛,你不砍,我找人来!”刘光明像只疯狗,凶巴巴地对我龇牙咧嘴。“你敢!谁敢砍,我就要谁的命!”我霍地举起锄头。一生气,嘴巴就更歪了。“好了,好了,刘主任,我们走吧,让张大哥先想想,以后再说,再说。张大哥,您别生气,您先忙着。”女人柔声细气的话,让我高举的锄头缓缓从空中落下。傍晚,挖地刚回家,院门口站着个女人,似曾相识,老远朝我笑,才想起是上午所说的啥第一书记。我依然阴着脸。她笑眯眯地说:“我知道你对村组干部有意见。不过,我了解了一下,不给你评定低保,村里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啥道理?他们当官的亲戚都能评,为啥我就不能?我腿不好,嘴巴歪着,打工没人要,好不容易贷款买个农用四轮,给人拉点货赚点小钱,他们就说有车就不符合评定标准。为啥?你看我这木头房子,风吹雨淋的,年久失修,歪歪倒倒的都要垮了,女儿读大学,老娘去年得癌症才去世,给她看病花了不少,还……说起老娘,我就心酸。她老人家含辛茹苦一辈子,没过一天好日子就去了,我无能,对不起她呀。”“这样吧,我再到上面咨询一下,争取给你最好的回答。你这房子的确该维修了,关于资金,我尽量给你争取。”女人慢条斯理,说得字字恳切。女人还询问了女儿上学的地方,家里的经济情况,我们父女俩的身体情况。末了说:“张大哥,那我先走了,你慢慢忙。”临走,她只字未提砍树的事。打开虚掩的破旧厨房门,我猛然看到乱糟糟的厨房地上赫然摆着两样东西:一件方便面,一件酸奶。正迷糊着,女人打电话来了:她咋知道我的号码?因为从小患小儿麻痹症,我腿瘸了,嘴巴歪着,只得打光棍。我习惯了独来独往,更没多少人知道我的电话号码。女人在电话里说:“张大哥,那些东西,是我的一点心意。我听大家说,你一个人在家,又忙着搞运输,经常是饱一顿,饥一顿的,那可不行。有方便面和牛奶,你凑合一下也好啊,一定要注意身体。”挂了电话,我顿时傻了。长这么大,除了自己的老娘,仿佛还从来没人这样关心过我。领养的女儿呢,正在读大学,也是鞭长莫及,顾不上我,除了隔三差五打个电话问候一声。我想对她说谢谢,却半天不知她姓啥了,抓抓乱糟糟的头发,只得声音颤颤地说:“书记,谢谢您!”当天夜里,正辗转反侧,女儿来电话了。她说:“爸爸,我们村新来的第一书记真好啊。她让我叫她张阿姨,说我们是本家呢。爸爸您知道吗,张阿姨说,她刚来,很多工作刚刚理出点头绪,她会想办法解决我们家的困难,包括我后面三年的学费,就不用再贷款了,她认识一个爱心企业家,愿意赞助我读完大学。爸爸,我们碰到好人啦,您在听吗?”我说:“她怎么知道你的电话?”女儿说:“张阿姨是从村里统计表上看到的。她还发给我一个200元的微信红包,说我快过19岁生日了,到时去买件新衣服,爸爸,我……”女儿的声音有些哽咽。我的眼眶也湿了。那个夜晚,我做了个美好的梦,梦见破旧的房子变成了砖房,白墙红瓦,真漂亮啊。第二天一早,我含着笑,举着雪亮的斧子,朝两棵香椿树走去……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篇对香椿树的描写,既开门见山呼应标题,又点明故事发生的季节,还暗示了故事情节中“我”不愿砍树的原因,有一石三鸟之妙。B.“我”对“第一书记”的态度,从抵触、冷漠到后来的充满感激,表现了“我”个性倔强、淳朴,而同时也是一个通情达理、懂得感恩的农民。C.小说的结尾再次写到两棵香椿树,与开篇呼应。“我含着笑”,是因为可以“掐些芽子上街卖”,更是在党的关怀下充满希望和喜悦的真实流露。D.小说以小见大,围绕“两棵香椿树”的故事来表现新时代“精准扶贫”工作中基层干部的作风,结尾以“美好的梦”来表达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7.(3分)C8.老舍说:“对话是人物性格最有力的说明书。”以刘主任、女儿为例,赏析小说是如何在对话中凸显出人物个性。(6分)(1)刘主任对“我”说话时不呼大名,而是称“歪嘴儿”,“凶巴巴地对我能牙咧嘴”的神态和“你不砍,我找人来”的强硬态度等表现了他是个不尊重群众、作风粗暴的村干部;(2)我的女儿跟“我”通电话所说的内容以及“爸爸……的哽咽语气,都表现了她是个淳朴善良、怀有感恩之心的大学生。9.与《祝福》中的“我”不同,本文中的“我”在表达上有独特的功能,请结合作品评析。(6分)。示例:①《祝福》中的“我”,虽与主人公祥林嫂有短暂交集,但主要是故事的旁见者;②本文中的“我”则有更独特的功用,可以从“我”是亲历者、“我”是受益者等角度评析。扶贫王馨远太阳刚爬上东边的树梢,山村就开始活跃起来了。下地干活的、出门探亲的、四下赶集的、开会议事的,织成了一幅山村忙碌图。乡政府的会议室里,精准扶贫工作组对接见面会正在郑重的气氛中进行。这次前来对口扶贫的有两个单位——市财政局和市科技局,帮扶对象是荷花坞和侯家屯。荷花坞村支书韩大廉带着村两委成员一大早就到了会场,专等助自己一臂之力的救星出现。时针刚刚指向8点,陈乡长立即主持会议,并宣布:“市财政局帮扶侯家屯,科技局帮扶荷花坞。”韩支书听到这个消息,愁云油然而生,立即以上卫生间为借口,蹲在走廊的角落里,悄悄掏出手机发“微信”紧急求见陈乡长。陈乡长火急火燎地从会场跨到走廊:“老韩,啥事儿,这么急?”韩支书贴在陈乡长的耳朵边用沙哑的嗓子说:“俺的好领导,开开恩,帮俺调换调换,侯家屯条件稍好点,让科技局驻侯家屯,财政局驻俺们村行不?求您了!”陈乡长:“为啥?”韩支书:“这不是明摆着嘛。财政局是财神爷,那是有钱的主;科技局是清水衙门,比俺们村好不到哪里去,三年摘掉贫困村的帽子,担子重啊!”陈乡长:“扶贫并不是看谁的钱多,而是要为村民找到赚钱的门路,帮咱老百姓走上致富道路。你看,这回财政局就派来一个普通干部,而科技局则是徐大局长亲自带队,还有两个常驻队员。人家是真心实意帮你,你还嫌这嫌那,党性原则跑到哪里去了?这是乡党委集体决定的,必须服从组织安排!”散会以后,果然不出韩支书所料。财政局的干部小覃当着大家的面,拿出了五万元现金,递给了侯家屯的侯支书:“这是局里为侯家屯下拨的扶贫款,一定要精准施策,专款专用。下午局里还有个会,我就先不到村里去了,有事电话联系!”科技局的马局长有些尴尬:“韩支书,咱们科技局虽然是‘清水衙门’,但是,有的是人才。今后三年,这两位小伙子就是你们村的正式村民了,小周是果树专家,小吴是研究旅游开发与管理的。咱们先到村里看看?”韩支书内心蛮不愿意,脸上却强装笑容:“欢迎到村里指导。”小周、小吴把党员关系转到荷花坞,很快就跟村干部和广大党员抱成团,并规划了致富方案。小周发挥一技之长,带领全体村民在山坡上种植猕猴桃,一家一户地做思想工作,“一兜一树”地抓技术培训。小吴每天爬山涉水,一盘大卷尺,时刻不离其手,丈量着荷花坞的每一寸土地,在图纸上画来画去,那副仔细认真的样子,似乎描绘着一种希望,一种梦想。年底,乡扶贫领导小组盘点账目;侯家屯扶贫收入5万元;荷花坞不仅没有1分钱的入账,每户还为购买猕猴桃树苗支出了5千多元。侯书记得意洋洋,韩书记一脸沮丧。第二年,荷花坞的猕猴桃茁壮成长,像一柄柄绿色的大伞,分布在漫山遍野,长势喜人。小周的注意力从山坡转向了水塘。他到农商银行争取了无息贷款,发动村民每户挖一方池塘,种上莲藕。夏末秋初,“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不久,小吴去年设计的”荷花风情园”入选了市政府乡村旅游开发计划,政府搭台,村民唱戏:满园争艳的荷花,即将挂果的猕猴桃,农家乐餐宿,土法烤制的红薯,垂钓的鱼塘……荷花坞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城里人来了,荷花坞笑了。年底,乡扶贫领导小组盘点账目:侯家屯扶贫收入5万元;荷花坞平均每户收入5千元以上,其中有卖藕卖莲蓬的钱,有吃饭住宿的钱,有卖土特产的钱。侯书记羡慕不已,韩书记满面笑容。第三年,荷花坞猕猴桃挂满枝头,荷花朵朵飘香,游人如织;侯家屯面貌依旧,宁静得出奇。冬日的午后,太阳远远地悬于空中,为大地增添了丝丝暖意,喜鹊在温暖的阳光下欢快地唱着。乡政府扶贫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如期举行。会议室里,陈乡长进行工作总结:荷花坞平均每户收入5万元,彻底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科技局的小周和小吴分别被授予精准扶贫先进个人的称号;侯家屯脱贫工作不利,拖了乡里的后腿,财政局收回了扶贫款,侯支书作了深刻检查,一脸沮丧。会后不久,侯家屯也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韩支书莫名其妙地成了扶贫工作先进个人。原来,韩支书回村之后,决心把本村的致富经验传授给侯家屯,并发动群众,每户捐款两万元,户对户帮扶侯家屯。侯家屯当年就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一段的环境描写,不但交代了“扶贫”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而且为精准扶贫工作组对接见面会的召开渲染了气氛。B.作者运用对话描写的手法展现韩支书与陈乡长在走廊相会的场面,突出了陈乡长的坚持原则和韩支书保守狭隘的落后思想。C.小说以“扶贫”为主线组织材料,展开情节,在表现扶贫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暴露出农村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D.小说故事简单,人物关系也不复杂,很难看出哪个人物是中心人物,但是这个故事和这些人物的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B项,“保守狭隘的落后思想”分析不当。这里只是表现出韩支书的本位主义思想,“落后思想”程度偏重。故选B。8.小说中的人物是时代生活的缩影,请结合作品分析文中人物形象的现实意义。①小周、小吴凭借扎实的工作作风,依托政策和技术对荷花坞进行项目扶持,帮助荷花坞脱贫致富。他们是党关怀贫困地区人民的载体,代表精准扶贫工作者的主流。②韩支书带领党员干部,与扶贫工作组同心同德、共战脱贫,致富不忘帮扶后进单位。他的形象,体现了党的基层干部的主流精神风貌。③陈乡长是普通乡镇干部的形象。他不为韩支书的说辞所动摇,认真贯彻乡党委关于扶贫工作组的分配决定,体现了基层干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政策和集体决定的党性。
解析:题干要求分析文中人物形象的现实意义,就是分析人物的典型性,小说中的人物虽然没有明显的主次之分,但每个人物都代表了一类人,有其类型化特征,具有典型意义,考生只要分析出人物的典型意义即可。如小周、小吴,根据“小周是果树专家,小吴是研究旅游开发与管理的。咱们先到村里看看”“小周、小吴把党员关系转到荷花坞,很快就跟村干部和广大党员抱成团,并规划了致富方案”“小周发挥一技之长,带领全体村民在山坡上种植猕猴桃,一家一户地做思想工作,“一兜一树”地抓技术培训。小吴每天爬山涉水,一盘大卷尺,时刻不离其手,丈量着荷花坞的每一寸土地,在图纸上画来画去”概括出工作扎实,代表精准扶贫工作者的主流;韩支书,根据“韩支书回村之后,决心把本村的致富经验传授给侯家屯,并发动群众,每户捐款两万元,户对户帮扶侯家屯”“韩支书莫名其妙地成了扶贫工作先进个人”概括出代表基层的党员干部形象;陈乡长,根据“扶贫并不是看谁的钱多,而是要为村民找到赚钱的门路,帮咱老百姓走上致富道路……这是乡党委集体决定的,必须服从组织安排!”代表了坚持原则的乡镇干部形象。9.小说是怎样叙述“扶贫”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示例:①运用对比手法。作品拿财政局与科技局的做法进行对比,拿侯家屯与荷花坞脱贫的经过进行对比。这样写,使作品的主题更加突出。②顺叙与补叙相结合。作品以顺叙为主,篇末设一补叙。这样写,能够对上文情节起到呼应和解释悬念的作用,使人物形象更加完整,深化主旨。③用第三人称叙述故事。这样写,可以不受时空限制,把复杂的情节表达得清楚明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怎样叙述故事,一般要求回答叙事的角度、叙事的方式、叙事的线索、故事的展开形式等。首先,叙事人称的选择上,本文采用第三人称叙事,叙述“扶贫”的故事,自由灵活;叙事顺序上,“乡政府的会议室里,精准扶贫工作组对接见面会正在郑重的气氛中进行”“时针刚刚指向8点,陈乡长立即主持会议”“散会以后”“年底,乡扶贫领导小组盘点账目”“第二年”“第三年”概括出小说主体以顺叙为主,只在结尾“原来,韩支书回村之后,决心把本村的致富经验传授给侯家屯……”设置补叙情节,交代前文的内容;叙事手法上,小说选取“荷花坞”和“侯家屯”两个扶贫村作为典型,在扶贫方式、工作成效等方面设置对比,“财政局的干部小覃当着大家的面,拿出了五万元现金”“下午局里还有个会,我就先不到村里去了,有事电话联系”“科技局的马局长……今后三年,这两位小伙子就是你们村的正式村民了,小周是果树专家,小吴是研究旅游开发与管理的。咱们先到村里看看”又重点把财政局与科技局在扶贫做法上作对比,突出小说的主题。如此分析,便可得出答案。韦丹字文明,京兆万年人,早孤,从外祖颜真卿学。顺宗为太子,以殿中侍御史召为舍人。新罗国君死,诏拜司封郎中往吊。故事,使外国,赐州县十官,卖以取赀。丹曰:“使外国,不足于资,宜上请,安有贸官受钱?”即具疏所宜费,帝命有司与之。未行,而新罗立君死,还为容州刺史。教民耕织,止惰游,兴学校,民贫自鬻者,赎归之,禁吏不得掠为隶。始城州,周十三里,屯田二十四所,教种茶、麦,仁化大行。以谏议大夫召,有直名。刘辟反,议者欲释不诛。丹上疏,以为“孝文世,法废人慢,当济以威,今不诛辟,则可使者唯两京耳”。宪宗褒美。拜晋慈隰州观察使,封咸阳郡公。阅岁,自陈所治三州,非要害地,不足张职,为国家费,不如属之河东,帝从之。徙为江南西道观察使。丹计口受俸,委余于官,罢八州冗食者,收其财。始,民不知为瓦屋,草茨竹椽,久燥则戛而焚。丹召工教为陶,聚材于场,度其费为估,不取赢利。人能为屋者,受材瓦于官,免半赋,徐取其偿;逃未复者,官府为之;贫不能者,畀以财;身往劝督。有吏主仓十年,丹覆其粮,亡三千斛,丹曰:“吏岂自费邪?”籍其家,尽得文记,乃权吏所夺,召诸吏曰:“若恃权取于仓,罪也。与若期一月还之。”皆顿首谢,及期无敢违。有卒违令当死,释不诛,去,上书告丹不法,诏丹解官待辨。会卒,年五十八。验卒所告,皆不实,丹治状愈明。大和中,裴谊观察江西,上言为丹立祠堂。刻石纪功,不报。宣宗读《元和实录》,见丹政事卓然,它日与宰相语:“元和时治民孰第一?”周墀对:“臣尝守江西,韦丹有大功,德被八州,殁四十年,老幼思之不忘。”乃诏上丹功状,命刻功于碑。(节选自《新唐书·韦丹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阅岁/自陈所治三州/非要害/地不足张/职为国家费/不如属之河东/帝从之/徙为江南西道观察使B.阅岁自陈/所治三州/非要害地/不足张职/为国家费/不如属之河东/帝从之/徙为江南西道观察使C.阅岁/自陈所治三州/非要害地/不足张职/为国家费/不如属之河东/帝从之/徙为江南西道观察使D.阅岁自陈/所治三州/非要害地/不足张/职为国家费/不如属之河东/帝从之/徙为江南西道观察使10C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京兆:地名,古代的二级行政单位,所管辖范围大致相当于陕西西安及其附近所属地区。B.“故事”有多种含义,文中的意思是先例,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现多指一种叙述类的文学体裁。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官员。“帝命有司与之”中的“有司”,即可理解为“负有专责的官吏”。D.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南北两处京城,即南京和文章里面的“京兆”所在之地。11D长安和洛阳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韦丹为人率直,敢于发表不同意见。旧例规定,凡出使外国,朝廷赐下州县官员名额,卖出后充作资费;韦丹认为费用应由朝廷支付,不可卖官求钱。B.
韦丹认为法令废弛就会导致人们对它的轻视,因而主张严惩谋反的刘辟;对所治三州,认为并非要害之地,不必多花费国家钱财,不若划归河东管辖。C.
韦丹对贪污现象仔细核查,责之甚严。仓库主管十年间侵吞粮食三千斛,韦丹抄没其家,查得实据,下令一月之内如数补还,保住国家财产不受损失。D.
韦丹去世之后,裴谊建议为他设立祠堂,刻石集功,当朝宰相也认为他的功德使江西老幼思之不忘,皇上于是下令观察使上报韦丹的功绩并刻碑表彰。12C并不是仓库主管十年间侵吞粮食三千斛,韦丹也不是下令他一月之内如数补还,应该是当权的官吏强取粮食,韦丹下令侵吞粮食的“权吏”一月之内如数补还,并非“抄没其家”。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逃未复者,官府为之;贫不能者,畀以财;身往劝督.(2)籍其家,尽得文记,乃权吏所夺,召诸吏曰:“若恃权取于仓,罪也。”参考译文:韦丹字文明,京兆府万年县人。新罗国的国君去世,皇帝诏令任命他为侍封郎中前往吊唁。按照过去的典章制度,使臣出使外国,朝廷赐给他十个州县的官职,让他将这些官职卖出以得到出使的费用,这称作“私觌官”韦丹说:“出使外国,对于资费上的不足,应该向朝廷请求,怎么能够卖官得钱?”他列出所应开支的费用上奏,皇帝命令有关主管部门拨付给他,其后就把这种做法写在法令制度中。还未出行,新罗国继位的国君又去世了,韦丹还朝作了容州刺史。他教导百姓耕种纺织,禁止懒惰游乐,兴办学校,对于因贫穷而卖身为奴的百姓,将他们赎出并让他们回家,严令官吏,不允许把他们抢掠来作为奴隶。开始兴建州械,城墙长三十里,屯田二十四处,教百姓种植茶树、麦子,仁政教化得以广泛实行,朝廷用谏议大夫的官职征召韦丹还朝任职,韦丹以正直闻名。刘辟反叛,议政的官员们主张放过他不加讨伐,韦丹上奏,认为“在孝文帝时代,法令废弃,人们轻忽法令,应当用威慑手段来救此危局,现在不讨伐刘辟,那么朝廷能够管辖的地区就只剩下京地长安和东部洛阳这两京了。”这得到了宪宗皇帝的赞扬,因而调任江南西道观察使。当初,百姓不懂得建造瓦屋,都是用草盖屋顶,用竹子做屋椽,如遇长期干燥则易突然烧毁。韦丹召来工匠教他们烧制砖瓦,把这些建筑用的材料聚放在场上,根据制造它们的费用定出价格,不要赢利。有能力建造瓦屋的百姓,从官府领取木材砖瓦,可以免除一半的赋税,以后慢慢地归还欠款。因贫穷无力建瓦屋的百姓,则给予他们钱财。韦丹亲自前去勉励和监督。韦丹又建立了南北两个市场,建造军营来驻扎军队。年中大旱,韦丹广泛征召百姓做工,给予优厚的工钱,给他们食物。有一个官吏主管粮仓十年,韦丹审察库存的粮食,少了三千斛,韦丹说:“难道这个官吏能够自己耗费如此之多的粮食吗?”查抄登记他的家产,得到了全部的账目。都是当权的官吏强取的。韦丹就召集这些官吏说:“你们仗着权势从官仓强取粮食,这是犯罪,我和你们约定一个月的时间归还这些粮食。”这些官吏们都叩头谢罪,到了限期没有一个敢违约的。有一个兵卒违反了法令被判了死刑,韦丹没有处死他,把他释放了。他离去后,上诉状告发韦丹违法,皇帝下诏将韦丹解送官府等候处理。就在此时,韦丹去世了,终年五十八岁。查验兵卒告发的罪名,都不符实,韦丹为政的功绩就更加显著了。大和年间,裴谊观察江西,上书要为韦丹修建祠堂,在石碑上刻下他的功绩,朝廷没有答复。宣宗读《元和实录》,看到韦丹政绩突出,有一天与宰相谈论道:“元和年间,治理百姓谁是第一?周犀回答说:“我曾任江西太守,韦丹功绩卓著,恩泽施及八州百姓,死后四十年,无论老幼对他仍思念不忘。”喜雨陈藻年登犹藉米船通,去岁那堪一大凶。人死多因饥后疫,秧焦争值北来风。
晴空又似骄阳起,罄室谁支此患重。甘雨连望虽未洽①,莳②田渐喜泽边农。注:①洽:遍。②莳:种植。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所写“年登”并不是真正的谷物丰收,只不过是救灾所需粮食运送及时形成的假象。B.瘟疫使许多人死亡,旱灾让秧苗枯焦,这种看似平淡的叙述,却蕴含着诗人不平静的心情。C.诗人以形象的比喻描述骄阳似火,以夸张的手法来写“罄室”,凸显了灾情之重、影响之大。D.尾联在描写对象和抒发感情方面均发生逆转,紧紧扣住题目,表现雨泽农田的景象。14C项,“诗人以形象的比喻描述骄阳似火”错误,“晴空又似骄阳起”的意思是“晴空中又像要出骄阳”,并不是比喻。15.本诗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①对大灾之下百姓的同情。作者描述了在饥疫和旱灾之下,严重的灾情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对百姓的担忧和同情;②对突降甘霖的喜悦。农民久旱逢雨,喜不自胜,作者也甚觉欣慰。解析:解答此类题目,要联系题目、注释、背景等全面解读,要仔细寻找能表露作者情感的词语,或者分析诗歌中的形象等,理解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由“人死多因饥后疫,秧焦争值北来风”,描写旱灾后百姓因饥饿而死,并且引发了疫病,大地上的植物被太阳烤焦,诗人的的内心无比焦急,骄阳似火,谁能承受住这样的灾难呢?诗人内心充满了担忧之情。“甘雨连望虽未洽,莳田渐喜泽边农”,大雨虽未下遍大地,但是也给百姓带来了希望,大雨润泽了农作物,百姓丰收有望,此时诗人的内心也感到宽慰。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会不会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彰显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既要
,也要冲锋陷阵,切实解决好思想认识不到位、体制机制不健全、工作措施不落实等突出问题。贫富差距大,会影响经济增长、社会稳定,所以解决贫困问题
。脱贫目标艰巨繁重,到2020年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需要每年减贫1000多万人,(
),也面临不少新情况和新挑战。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所面对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采用常规思路和办法、
推进难以完成任务,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
实现脱贫攻坚目标。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敢不敢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彰显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B.
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检验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C.
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彰显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D.
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会不会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检验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解析: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会不会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彰显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会不会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语序不当,应先“想”,再“敢”,最后“抓”;“彰显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搭配不当,“彰显”与“状态”“作风”不搭配。A项,“敢不敢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语序不当,应改为“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C项,“彰显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搭配不当,“彰显”与“状态”“作风”不搭配,应把“彰显”改为“检验”;D项,“会不会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语序不当,应改为“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故选B项。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脱贫攻坚既面临着一些多年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B.
脱贫攻坚既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多年未解决的矛盾和问题C.
脱贫攻坚还面临着一些多年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D.
脱贫攻坚还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多年未解决的矛盾和问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中,根据下文的关联词语“也”,它只能与“既”搭配,这就可以排除CD
两项;“矛盾和问题”的前面是一个多层定语,一般是按照“领属性词+数量词+动词+形容词+名词”的顺序排列,故此处“矛盾和问题”前面定语的正确顺序应是“多年未解决的深层次”,排除
B
项。故选A项。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运筹帷幄
迫在眉睫
按部就班
众志成城B.
建言献策
千钧一发
循规蹈矩
同仇敌忾C.
运筹帷幄
千钧一发
按部就班
同仇敌忾D.
建言献策
迫在眉睫
循规蹈矩
众志成城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运筹帷幄”,在军帐内对军略做全面计划。常指在后方决定作战方案,也泛指主持大计,考虑决策。“建言献策”,陈述主张或意见,通过口头或文章提出的有益的意见,出谋划策,进献计策。第一处,这里的主语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用“运筹帷幄”合适。“迫在眉睫”,比喻事情十分紧急,已到眼前;“千钧一发”,比喻万分危急或异常要紧。第二处,这里强调的是“紧急”而不是“危急”,所以用“迫在眉睫”合适。“按部就班”,原意是写文章时篇章结构安排得体,用字造句合乎规范,后来引申为照章办事,依次进行,不越轨,不逾格,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循规蹈矩”,原指遵守规矩,不轻举妄动,现多形容一举一动拘守旧框框,不敢稍有变动,贬义。第三处,这里从感情色彩角度考虑,用“按部就班”更合适。“众志成城”,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同仇敌忾”,大家一致地对敌人仇恨和愤怒。第四处,这里指团结一致实现脱贫,用“众志成城”合适。这就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下面是一幅关于精准扶贫的宣传漫画,请补全七言四句配图文字。补写的句子均要用到比喻,能揭示漫画寓意,逻辑严密,语言连贯得体。①________,②_________,“六个精准”做到位,③_________。(1).参考示例:①贫困好比拦路虎(2).②各方合力治猛兽(3).③老虎骨头能砸碎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漫画的分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要认真看图,画面中的要素要全面把握,分析时要联系现实,分析画面背后的内涵。此幅漫画是一只老虎头上套一把打枷锁,身上有“贫困”二字,此处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贫困比作拦路虎;老虎的上方有六个拳头,每个拳头上都有字,代表了精准扶贫的六个方面,每个拳头都紧握有力量,齐心协力誓把贫困这只拦路虎打倒。所以这幅漫画的寓意就是要发动各方力量,齐心协力做好精准扶贫工作。注意题干中要求用七言四句诗配来描述漫画内容,并且补写的句子均要用到比喻,能揭示漫画寓意。根据下面的材料,分别用四字短语概括“精准扶贫”的4个要素。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重要保障。开展这一工作,就像点穴治病,识穴为先。只有把功夫用在深入调查、反复核对、查漏补缺、认真分析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才能一清二楚、了然于胸。要治病,还须精准“点功”。必须因地制宜、因户而异、因人而异,必须“点对点”服务、“一对一”救助、“多对一”帮扶,重在解扶贫中的难题,破脱贫中的瓶颈,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稀里糊涂一锅粥。要锲而不舍,驰而不息,抓紧抓好,不摘帽不松劲,不脱贫不挂钩,扶上马送一程。这一过程中,须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协调运转,落实到位,考核到位,而不能各唱其调、各管各段,更不能推诿扯皮、敷衍了事。惟如此,才能真正让贫困群众祛贫根、奔富裕。①精准识贫(或识穴为先、识贫为先);②精准施策(或精准“点穴”);③常抓不懈(或锲而不舍、驰而不息);④协同发力(或协调运转)。解析:解答本类题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层次,抓住关键语句,特别是首尾句的叙述,在此基础上概括文意,注意字数限制。要审清题干要求和限制性信息。要结合文体选用筛选方法和技巧。要尽量用主谓句表达(有特殊要求除外)。最后注意精炼语言。本题中,通读文段,是介绍精准扶贫的方法,因此围绕“精准扶贫”看看文段的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论的,然后据此概括即可。本段中首句先总起论述精准扶贫的重要作用,接着从四个方面论述精准扶贫的四个要素:从“开展这一工作,就像点穴治病,识穴为先。……了然于胸”为第一个层次:①精准识贫(或识穴为先、识贫为先);从“要治病,还须精准“点功”。必须因地制宜、因户而异、因人而异,必须“点对点”服务、“一对一”救助、“多对一”帮扶,重在解扶贫中的难题,破脱贫中的瓶颈,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稀里糊涂一锅粥”为第二个层次:②精准施策(或精准“点穴”);从“要锲而不舍,驰而不息,抓紧抓好,不摘帽不松劲,不脱贫不挂钩,扶上马送一程”为第三个层次:③常抓不懈(或锲而不舍、驰而不息);从“这一过程中,须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协调运转,落实到位,考核到位,而不能各唱其调、各管各段,更不能推诿扯皮、敷衍了事”为第四个层次:④协同发力(或协调运转)。故答案为:①精准识贫(或识穴为先、识贫为先);②精准施策(或精准“点穴”);③常抓不懈(或锲而不舍、驰而不息);④协同发力(或协调运转)。阅读下面这则新闻报道,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信息,包括标点符号在内,不超过40个字)。财政部和国务院扶贫办日前联合发布通知,鼓励各级预算单位运用好政府采购手段,优先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和物业服务以支持脱贫攻坚。根据发布的《关于运用政府采购政策支持脱贫攻坚的通知》,各级预算单位采购农副产品的,同等条件下应优先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各主管预算单位要做好统筹协调,确定并预留本部门各预算单位食堂采购农副产品总额的一定比例定向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各级预算单位要按照积极稳妥的原则确定预比例,购买贫困地区农副产品时要遵循就近、经济的原则,在确保完成既定预留比例的基础上,鼓励更多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注重扶贫实际效果。根据通知,贫困地区农副产品是指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域内注册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出产的农副产品。财政部和国务院扶贫办两部门联合通知,优先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支持脱贫攻坚。解析:概括新闻的内容要点,是一种常见的题型。新闻类语段的主要信息分布在记叙的六要素上。又由于新闻有独特“倒金字塔”结构,主要信息集中在开头,抓住了开头,也就掌握了新闻类语段压缩的钥匙。但简短的消息,文末常有重要信息的补充,也要同时关注。本题解答误区在容易忽略“拟”和“再次”等关键信息。本段文字属于总分模式,“财政部和国务院扶贫办日前联合发布通知,鼓励各级预算单位运用好政府采购手段,优先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和物业服务以支持脱贫攻坚”,是总说,其后内容都是在详细的解释有关文件信息,故第一句即为答案重点信息,注意字数限制。下面是某县一则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情况访谈实录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到我们县政府网站在线访谈作客的是县教育局扶贫办主任王彬彬同志,他将就教育精准扶贫情况与大家在线交流,欢迎广大网民踊跃参加。欢迎王主任的惠顾!请您和我们的网友打个照面吧!王彬彬:主持人好,拜见各位网友!很高兴通过县政府网站“在线访谈”这个宝座,与各位网友进行沟通交流。借此机会,我代表县教育局向多年来关心、支持县教育工作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及广大网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诚恳地欢迎大家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及建议。①“作客”应改为“做客”;②“惠顾”应改为“到来”;③“照面”应改为“招呼”;④“拜见各位网友”应改为“各位网友好”;⑤“宝座”应改为“平台”。解析:本题第①处,“做客”是指前往他处访问别人,自己是客人,不是在自己的家中。“作客”是指某人寄居在他乡,即远离自己的家乡,在别的地方工作、学习、生活;或是应亲戚朋友邀请而来到亲戚朋友家。语境中说的是县教育局扶贫办主任王彬彬同志前往参加县政府网站在线访谈这一节目,所以要把“作客”应改为“做客”。第②处,“惠顾”指光临;惠临。商家多用于欢迎顾客。使用对象不对,因为王彬彬主任是参加访谈节目的,所以要把“惠顾”应改为“到来”。第③处,“打个照面”是指面对面地不期而遇。不合语境,把“照面”应改为“招呼”。“打个招呼”是一种礼貌的问候。一般会说“你好”、“你们好”、“各位好”。第④处,“拜见”:恭敬的参见尊长。用于王主任和网友打招呼用于不合适,应把“拜见各位网友”应改为“各位网友好”。第⑤处,把“宝座”:原指帝王或神佛的座位,现喻指高贵的位子(多含贬义)。用于此处色彩不对,不合语境,应改为“平台”。下面是一位学生写给家乡父亲的一封信,有五出用词不当,请找出来并改正。尊敬的令尊大人:今年国家扶贫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陕西省中医医院招聘笔试真题2023
- 三明市“扬帆绿都·圆梦三明”教育医疗高端人才专项招聘笔试真题2023
- 2023年吉安市青原区赣悦产业园区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社会招聘笔试真题
- 2024年度电影院VIP休息区装修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农产品购销合同(粮食、水果、经济作物)
- 2024版地铁车辆段电梯设备群建设与运营维护合同
- 2024年度厂房扩建与改善工程合同
- 二零二四年商标许可使用合同许可范围与授权期限
- 2024年度租赁期满后续租合同标的及续租条件
- 2024版金融科技产品研发合同
- 2024 ESC慢性冠脉综合征指南解读(全)
- 2024二十届三中全会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高清版)JTG 5142-2019 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 物流运输项目 投标方案(适用烟草、煤炭、化肥、橡胶等运输项目)(技术方案)
- 电力企业合规培训课件
- 领导干部任前谈话记录表
- GB/T 10058-2009电梯技术条件
- 送货单EXCEL模板
- 工时确认单模板
- 2022高考物理微专题19 动力学中的图像问题
- 道路桥涵工程施工方案(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