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1页共41页2023年地貌研究的相关实习报告范文2023年地貌研究的相关实习报告范文。〖【【【摘要】:^p】:】:〗羚羊峡位于西江上游,在肇庆城区东北部。峡谷左右为高山相扼,左为龙门山,海拔615米,右为烂柯山,海拔达903米。羚羊峡的形成,是与第四纪以来新构造运动的作用有关。更新世末,羚羊峡断裂斜切烂柯尾山,破碎带一面受西江正面而来的河水冲击,一面在山区沿破碎带受支沟的底蚀作用.当新河床低于旱峡原河床时,便袭夺了原河道之水,作第二次改道,形成了的“羚羊峡”。羚羊峡峡谷深而窄,最窄之处仅有220米,全峡长度约为7000米(自羚山寺至砚坑口)[1]。〖【【【关键词】:^p】:】:〗西江地貌羚羊峡新构造运动河道羚羊峡作为珠江流域西江下游的最后一道峡口门户,我们对其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此次的地理野外实习,羚羊峡是我们实习的重要地点之一,因此,本文根据此次的野外调查结果及一些前人的调查资料,将对羚羊峡的地形地貌进展初步的讨论。对此,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进展讨论羚羊峡的地貌概况羚羊峡的地貌发育成因及过程羚羊峡形成与新构造运动的关系〖实习的工具〗本次的研究主要用到的工具是地质罗盘,通过地质罗盘,我们可以测量目的物方位,测量岩层产状要素,包括岩层走向的测定,岩层倾向的测定,和岩层倾角的测定,在教师的指导下,我们根本掌握了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一、羚羊峡的地貌概况羚羊峡是西江的现河道,穿越烂柯山的低山地区,为一狭长断裂峡谷。河道较平直,河身狭窄,两岸没有积阶地,在峡谷的西北岸山脚与江面呈波状接触,东南岸那么呈锯齿状。该地区以沟谷流水地貌为主,水流湍急,两岸地势险要,并没有形成河漫滩。西江在羚羊峡口有三条河道,一为肇庆东面的早期河道万都坳,另一为羚羊峡西北面的中期河道旱峡。羚羊峡为如今的西江河道。由于肇庆地处亚热带,雨量多、气温高,侵蚀严重,这里岩石的抗蚀力都比拟弱,因此背斜被破坏,形成当地低矮的地形。因此,羚羊峡附近多低山。图羚羊峡附近现代河道与古河道位置图①一西江早期古河道②一西江中期古河道③一西江现河道二、羚羊峡的地貌发育成因及过程羚羊峡地貌发育与构造运动构造运动造成地球外表的宏大起伏,因此成为形成地表宏观地貌特征的决定性因素。大约距今三至四亿年前,在肇庆地区首先沉积了砂岩和页岩,后来又沉积了一层厚达百多米深的石灰岩。由于地壳运动的影响,形成向上弯曲突起的构造,即“背斜构造”,原来程度排列的底层变成了向侧斜倾的地层,两侧岩层倾向相反,分别形成南北两翼。在区域构造划分上,羚羊峡位于粤西隆起与粤中褶皱带之接界处,发育于燕山运动时期,羚羊峡位处背斜地带,在第四纪以来新构造运动的升降作用下,背斜断裂下沉,形成了今天的羚羊峡。羚羊峡地貌发育的气候因素气候水热条件组合状况不同导致外动力性质、强度和组合状况发生差异,最终将形成不同的地貌类型。由于肇庆地处亚热带,雨量多、气温高,侵蚀严重,这些岩石的抗蚀力都比拟弱,因此背斜被破坏,形成当地低矮的地形。而且,水表径流丰富,加剧了河流对两岸山的侵蚀,于是有陡峭的悬崖的形成。羚羊峡地貌发育与岩性各种岩石成分、硬度、水理性质、构造与产状不同,抗风化和抗外力剥蚀的才能常表现很大区别,形成的地貌类型或地貌轮廓往往很不一样。羚羊峡的岩石主要由泥盆系和石炭系砾岩、砂岩、页岩及灰岩组成,,南岸为更新世晚期的砂质粘土夹腐植粘土,北岸为更新世中晚期残坡积红色。由此可以推断,西江南北两岸在开展上是不平衡的。产生的原因可能与更新世时羚羊峡断裂的活动有关。西江就是沿此断裂带冲刷授蚀形成河床,在全新世时沉积了现代沉积粘土。三、羚羊峡形成与新构造运动的关系羚羊峡的形成,是和第四纪以来新构造运动的升降作用亲密相关。更新世中晚期,西江在西部沿现道至肇庆市后,非取道于羚羊峡或旱峡,而是以袭夺湾指的方向东经万都坳至金利接现道西江,更新世晚期新构造的差异运动,使烂柯山南部上升,河道最狭处万都坳上隆,造成了河道闭塞,河水倒流,需要寻找新的河道。与此同时,旱峡地区相对下降,在更新世中晚期仍为喀斯特山的七星岩至黄岗好一带,经长期风化夷平,倒流的河水夺此而过,成为第一次改道的旱峡中期古河道。在此之前,羚羊峡断裂斜切烂柯尾山,断裂破碎带一方面受到西江倒流的河水冲击,另一方面在烂柯山与龙门山之间的支谷和冲沟,由于地壳上升而底蚀作用强烈,并选择了羚羊峡断裂带进展刻蚀。更新世末期,烂柯山北部上升,旱峡缓慢抬起,河道渐趋缩小。而此时,正面而来的西江水流与烂柯山、龙门山的溪流经较长时期的冲刷,羚羊峡谷初具规模,当峡谷所成的新河床低于旱峡原河床时,今日之西江水,便袭夺了原河道之水,作第二次改道,形成了的“羚羊峡”,而被遗弃的水基头河道,就是当地居民俗称为“旱峡”。肇庆市附近沙头地区西江袭夺湾平面图〖实____结〗在五月初,我们在学院教师的带着下在肇庆进展了为期三天的野外实习。这次短暂却充实的实习让我收获颇丰!野外实习将教师课堂所讲的知识与详细实际相结合,加深了对课堂所学根本知识和理论的理解,培养了理论联络实际的思维才能。这次实习也是一次艰辛的行程,爬鼎湖山,游七星岩,同学们不怕苦不怕累,顶着烈日,积极参与,逐步树立艰辛奋斗的思想作风和勇于探究的科学务实精神。在行进的过程中,同学之间互帮互助,锻炼了大家的团队精神,增进了互相之间的友谊!这次的野外实习使同学们对地理科学有一个根本的初步的理解,培养同学们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同学们的情操,到达转变和稳固学生专业思想和进步从事专业工作的兴趣。通过实习,也发现了自己地理方面知识的匮乏,对野外实习的准备不充分等问题。在实习过程中,自己缺少做笔记的才能,往往不能捉住教师讲解中的扼要。理论出真知,自然地理学更是如此,我们的实习也正是把我们所学应用于理论,在理论中学习,逐步成长。地貌研究的相关实习报告参考〖实习目的〗理论出真知,通过一学年的《自然地理学》的学习,我们根本掌握了书上的理论知识,但作为当代大学生,死读书是不行的,我们必需要理论与理论相结合,这样,我们才不至于在日后的社会竞争中被社会所淘汰。于是,学院组织了本次的肇庆野外自然地理实习,通过野外调查的方法来稳固我们的自然地理知识。〖【【【摘要】:^p】:】:〗羚羊峡位于西江上游,在肇庆城区东北部。峡谷左右为高山相扼,左为龙门山,海拔615米,右为烂柯山,海拔达903米。羚羊峡的形成,是与第四纪以来新构造运动的作用有关。更新世末,羚羊峡断裂斜切烂柯尾山,破碎带一面受西江正面而来的河水冲击,一面在山区沿破碎带受支沟的底蚀作用.当新河床低于旱峡原河床时,便袭夺了原河道之水,作第二次改道,形成了着名的“羚羊峡”。羚羊峡峡谷深而窄,最窄之处仅有220米,全峡长度约为7000米(自羚山寺至砚坑口)。〖【【【关键词】:^p】:】:〗西江地貌羚羊峡新构造运动河道羚羊峡作为珠江流域西江下游的最后一道峡口门户,我们对其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此次的地理野外实习,羚羊峡是我们实习的重要地点之一,因此,本文根据此次的野外调查结果及一些前人的调查资料,将对羚羊峡的地形地貌进展初步的讨论。对此,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进展讨论:羚羊峡的地貌概况羚羊峡的地貌发育成因及过程羚羊峡形成与新构造运动的关系〖实习的工具〗本次的研究主要用到的工具是地质罗盘,通过地质罗盘,我们可以测量目的物方位,测量岩层产状要素,包括岩层走向的测定,岩层倾向的测定,和岩层倾角的测定,在教师的指导下,我们根本掌握了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一、羚羊峡的地貌概况羚羊峡是西江的现河道,穿越烂柯山的低山地区,为一狭长断裂峡谷。河道较平直,河身狭窄,两岸没有积阶地,在峡谷的西北岸山脚与江面呈波状接触,东南岸那么呈锯齿状。该地区以沟谷流水地貌为主,水流湍急,两岸地势险要,并没有形成河漫滩。西江在羚羊峡口有三条河道,一为肇庆东面的早期河道万都坳,另一为羚羊峡西北面的中期河道旱峡。羚羊峡为如今的西江河道。由于肇庆地处亚热带,雨量多、气温高,侵蚀严重,这里岩石的抗蚀力都比拟弱,因此背斜被破坏,形成当地低矮的地形。因此,羚羊峡附近多低山。图羚羊峡附近现代河道与古河道位置图①一西江早期古河道②一西江中期古河道③一西江现河道二、羚羊峡的地貌发育成因及过程羚羊峡地貌发育与构造运动构造运动造成地球外表的宏大起伏,因此成为形成地表宏观地貌特征的决定性因素。大约距今三至四亿年前,在肇庆地区首先沉积了砂岩和页岩,后来又沉积了一层厚达百多米深的石灰岩。由于地壳运动的影响,形成向上弯曲突起的构造,即“背斜构造”,原来程度排列的底层变成了向侧斜倾的地层,两侧岩层倾向相反,分别形成南北两翼。在区域构造划分上,羚羊峡位于粤西隆起与粤中褶皱带之接界处,发育于燕山运动时期,羚羊峡位处背斜地带,在第四纪以来新构造运动的升降作用下,背斜断裂下沉,形成了今天的羚羊峡。羚羊峡地貌发育的气候因素气候水热条件组合状况不同导致外动力性质、强度和组合状况发生差异,最终将形成不同的地貌类型。由于肇庆地处亚热带,雨量多、气温高,侵蚀严重,这些岩石的抗蚀力都比拟弱,因此背斜被破坏,形成当地低矮的地形。而且,水表径流丰富,加剧了河流对两岸山的侵蚀,于是有陡峭的悬崖的形成。羚羊峡地貌发育与岩性各种岩石成分、硬度、水理性质、构造与产状不同,抗风化和抗外力剥蚀的才能常表现很大区别,形成的地貌类型或地貌轮廓往往很不一样。羚羊峡的岩石主要由泥盆系和石炭系砾岩、砂岩、页岩及灰岩组成,,南岸为更新世晚期的砂质粘土夹腐植粘土,北岸为更新世中晚期残坡积红色。由此可以推断,西江南北两岸在开展上是不平衡的。产生的原因可能与更新世时羚羊峡断裂的活动有关。西江就是沿此断裂带冲刷授蚀形成河床,在全新世时沉积了现代沉积粘土。三、羚羊峡形成与新构造运动的关系羚羊峡的形成,是和第四纪以来新构造运动的升降作用亲密相关。更新世中晚期,西江在西部沿现道至肇庆市后,非取道于羚羊峡或旱峡,而是以袭夺湾指的方向东经万都坳至金利接现道西江,更新世晚期新构造的差异运动,使烂柯山南部上升,河道最狭处万都坳上隆,造成了河道闭塞,河水倒流,需要寻找新的河道。与此同时,旱峡地区相对下降,在更新世中晚期仍为喀斯特山的七星岩至黄岗好一带,经长期风化夷平,倒流的河水夺此而过,成为第一次改道的旱峡中期古河道。在此之前,羚羊峡断裂斜切烂柯尾山,断裂破碎带一方面受到西江倒流的河水冲击,另一方面在烂柯山与龙门山之间的支谷和冲沟,由于地壳上升而底蚀作用强烈,并选择了羚羊峡断裂带进展刻蚀。更新世末期,烂柯山北部上升,旱峡缓慢抬起,河道渐趋缩小。而此时,正面而来的西江水流与烂柯山、龙门山的溪流经较长时期的冲刷,羚羊峡谷初具规模,当峡谷所成的新河床低于旱峡原河床时,今日之西江水,便袭夺了原河道之水,作第二次改道,形成了着名的“羚羊峡”,而被遗弃的水基头河道,就是当地居民俗称为“旱峡”。肇庆市附近沙头地区西江袭夺湾平面图〖实____结〗在五月初,我们在学院教师的带着下在肇庆进展了为期三天的野外实习。这次短暂却充实的实习让我收获颇丰!野外实习将教师课堂所讲的知识与详细实际相结合,加深了对课堂所学根本知识和理论的理解,培养了理论联络实际的思维才能。这次实习也是一次艰辛的行程,爬鼎湖山,游七星岩,同学们不怕苦不怕累,顶着烈日,积极参与,逐步树立艰辛奋斗的思想作风和勇于探究的科学务实精神。在行进的过程中,同学之间互帮互助,锻炼了大家的团队精神,增进了互相之间的友谊!这次的野外实习使同学们对地理科学有一个根本的初步的理解,培养同学们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同学们的情操,到达转变和稳固学生专业思想和进步从事专业工作的兴趣。通过实习,也发现了自己地理方面知识的匮乏,对野外实习的准备不充分等问题。在实习过程中,自己缺少做笔记的才能,往往不能捉住教师讲解中的扼要。理论出真知,自然地理学更是如此,我们的实习也正是把我们所学应用于理论,在理论中学习,逐步成长。2023年地质地貌毕业实习报告从5月30号到6月1号,我们在教师的带着下分别在肇庆七星岩,黄埔区蟹山公园,华农树木林及教三附近进展了地质地貌学的实习.5月30日肇庆七星岩石灰岩山峰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七星岩由风岩、玉屏岩、石室岩、天柱岩、蟾蜍岩、仙掌岩、阿坡岩七座石灰岩山峰组成,排列就像北斗七星般撒落在碧波如镜的近600公顷湖面上。从外表观察,七座山峰为灰色与少量白色相夹杂,可以初步判断为石灰质岩石;由于此地区雨量多、气温高,侵蚀严重,灰岩山外表有许多较大的裂痕.通过这些裂痕,可观察到其解理完好。实习指南上对七星岩的形成过程的图解,可知为先由于地质运动,在七星岩附近形成了一个褶皱背斜山脉,正是由于肇庆地处亚热带,雨量多、气温高,侵蚀严重,尤其是流水侵蚀,这些岩石的抗蚀力都比拟弱,因此背斜被破坏,部分岩石受风化成土,最终土山出露和石山形成当地低矮的地形。再由于进一步流水侵蚀,成排的背斜谷地两侧开场形成今天的七座石灰岩山峰。溶洞肇庆七星岩地区另一个特色之处就是其岩洞。实习过程中,教师指出溶洞形成之处是位于地表水层的程度流动带,由于流水侵蚀而形成的洞穴,这些洞穴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地下河的通道。由于地质运动,这些溶洞渐渐上升出了地表,出如今了人们视线。我们在一溶洞入口处观察时,教师还指出在我们所在的这个溶洞经历过4次发育,可是我们观察到洞内顶部都比拟平滑相连,是因为再溶洞露出地面的漫长时间里,由外力作用使得洞内每个发育的连接处发生岩石的掉落,使得顶较为平滑,而在地上,还可以见到坍塌下来的大石块。我们进入溶洞,里面到处都有石钟乳。而石钟乳的成因是:由于洞顶部渗入的地下水CO2含量很高,对石灰岩具有较强的溶蚀力,呈饱和碳酸钙水溶液。溶液下渗时失去部分CO2而处于过饱和状态,于是碳酸钙在水滴外表结晶成为极薄的钙膜,水滴落下时钙膜破裂,残留下来的碳酸钙与顶板连接成为钙环。下渗水滴不断提供碳酸钙,钙环不断外下延伸形成细长中空的石钟乳。七星岩溶洞内喀斯特地貌极其发育,石钟乳随处可见,并被加以人工遐想,成为千姿百态的景观。平原在往返肇庆的路上,我们并没有发现高楼大厦,而且听身边的同学说,肇庆没有高过20层的大楼。一开场我们觉得很奇怪,后来仔细想了想,还是有原因的。肇庆位于西江附近,其陆地为冲积平原。地面可见河漫滩相红黄、红黄白花斑色粘性土占踞了肇庆冲积平原大部分面积。这样的土地不易于建太高层的楼宇。5月31日黄埔区蟹山公园进入蟹山公园后,我们对这里的岩石和地质进展了观察。蟹山从外表上看,出去植物和人工建筑后,其泥土和岩石主要为红褐色。我们对这里的岩石进展了分析^p。这里的岩石主要是砂岩、粉砂岩,此外还有泥岩和页岩。在一处多岩石碎块的地方进展了观察,发现这里的岩石碎块硬度较低,用手指就可以揉碎,揉碎后的颗粒非常细,应属粉砂岩。教师讲解的时候告诉我们,这里的物理风化相当强烈,因此形成的碎屑非常细小。通过对某一大石块观察见到,石块明显分为好几层,每层之间有一条约5厘米后的、由鹅卵石排成的一个面。由此可以知道,这个地区为河流冲击成的平原,经过屡次沉积下来的泥土经过物理变化又形成了沉积岩。教师后来还说到,这里的岩石固结时,气候非常稳定,为类似扬沙的天气。而这里的岩石为红色,是因为岩石形成时,主要胶结物含有3价铁离子。6月1日华农教师带我们去了树木园看已经风化完全了的花岗岩。我们发现,这里的花岗岩风化之后的层黄色为主,夹杂了红色及白色。用手对风化了的花岗岩搓揉,可感到里面有许多细小颗粒。经过较完全风化后的花岗岩,只剩下透明细小的石英,因为花岗岩的成分中,石英最不易分解。花岗岩的风化为化学风化,主要由肉红色的正长石,白色的斜长石,黑色的黑云母和透明无色的石英组成。在华农教三附近的花岗岩化学风化得非常好,用手就可以从石头上弄下写石块。而华农教三附近的花岗岩有呈椭圆的,也有呈片状的。教师解释,这是因为由于某些花岗岩本身有裂缝,而有的却没有,通过流水侵蚀,有裂缝的花岗岩裂缝越来越大,使花岗岩不断侵蚀形成片状;没有裂缝的,由流水侵蚀使形状越来越趋向球状。完毕语我们这次的实习尽管只有短短三天,不过我们从中实在学到了不少东西,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习中更使我们进步了继续学习的热情。本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地质地貌学的理解,更深化认识到了学习地质地貌学的意义,稳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理,并且学会了一定的考察地质地貌的方法要领和细节。2023地质地貌毕业实习报告范文从5月30号到6月1号,我们在教师的带着下分别在肇庆七星岩,黄埔区蟹山公园,华农树木林及教三附近进展了地质地貌学的实习.5月30日肇庆七星岩石灰岩山峰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七星岩由风岩、玉屏岩、石室岩、天柱岩、蟾蜍岩、仙掌岩、阿坡岩七座石灰岩山峰组成,排列就像北斗七星般撒落在碧波如镜的近600公顷湖面上。从外表观察,七座山峰为灰色与少量白色相夹杂,可以初步判断为石灰质岩石;由于此地区雨量多、气温高,侵蚀严重,灰岩山外表有许多较大的裂痕.通过这些裂痕,可观察到其解理完好。实习指南上对七星岩的形成过程的图解,可知为先由于地质运动,在七星岩附近形成了一个褶皱背斜山脉,正是由于肇庆地处亚热带,雨量多、气温高,侵蚀严重,尤其是流水侵蚀,这些岩石的抗蚀力都比拟弱,因此背斜被破坏,部分岩石受风化成土,最终土山出露和石山形成当地低矮的地形。再由于进一步流水侵蚀,成排的背斜谷地两侧开场形成今天的七座石灰岩山峰。溶洞肇庆七星岩地区另一个特色之处就是其岩洞。实习过程中,教师指出溶洞形成之处是位于地表水层的程度流动带,由于流水侵蚀而形成的洞穴,这些洞穴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地下河的通道。由于地质运动,这些溶洞渐渐上升出了地表,出如今了人们视线。我们在一溶洞入口处观察时,教师还指出在我们所在的这个溶洞经历过4次发育,可是我们观察到洞内顶部都比拟平滑相连,是因为再溶洞露出地面的漫长时间里,由外力作用使得洞内每个发育的连接处发生岩石的掉落,使得顶较为平滑,而在地上,还可以见到坍塌下来的大石块。我们进入溶洞,里面到处都有石钟乳。而石钟乳的成因是:由于洞顶部渗入的地下水CO2含量很高,对石灰岩具有较强的溶蚀力,呈饱和碳酸钙水溶液。溶液下渗时失去部分CO2而处于过饱和状态,于是碳酸钙在水滴外表结晶成为极薄的钙膜,水滴落下时钙膜破裂,残留下来的碳酸钙与顶板连接成为钙环。下渗水滴不断提供碳酸钙,钙环不断外下延伸形成细长中空的石钟乳。七星岩溶洞内喀斯特地貌极其发育,石钟乳随处可见,并被加以人工遐想,成为千姿百态的景观。平原在往返肇庆的路上,我们并没有发现高楼大厦,而且听身边的同学说,肇庆没有高过20层的大楼。一开场我们觉得很奇怪,后来仔细想了想,还是有原因的。肇庆位于西江附近,其陆地为冲积平原。地面可见河漫滩相红黄、红黄白花斑色粘性土占踞了肇庆冲积平原大部分面积。这样的土地不易于建太高层的楼宇。5月31日黄埔区蟹山公园进入蟹山公园后,我们对这里的岩石和地质进展了观察。蟹山从外表上看,出去植物和人工建筑后,其泥土和岩石主要为红褐色。我们对这里的岩石进展了分析^p。这里的岩石主要是砂岩、粉砂岩,此外还有泥岩和页岩。在一处多岩石碎块的地方进展了观察,发现这里的岩石碎块硬度较低,用手指就可以揉碎,揉碎后的颗粒非常细,应属粉砂岩。教师讲解的时候告诉我们,这里的物理风化相当强烈,因此形成的碎屑非常细小。通过对某一大石块观察见到,石块明显分为好几层,每层之间有一条约5厘米后的、由鹅卵石排成的一个面。由此可以知道,这个地区为河流冲击成的平原,经过屡次沉积下来的泥土经过物理变化又形成了沉积岩。教师后来还说到,这里的岩石固结时,气候非常稳定,为类似扬沙的天气。而这里的岩石为红色,是因为岩石形成时,主要胶结物含有3价铁离子。6月1日华农教师带我们去了树木园看已经风化完全了的花岗岩。我们发现,这里的花岗岩风化之后的层黄色为主,夹杂了红色及白色。用手对风化了的花岗岩搓揉,可感到里面有许多细小颗粒。经过较完全风化后的花岗岩,只剩下透明细小的石英,因为花岗岩的成分中,石英最不易分解。花岗岩的风化为化学风化,主要由肉红色的正长石,白色的斜长石,黑色的黑云母和透明无色的石英组成。在华农教三附近的花岗岩化学风化得非常好,用手就可以从石头上弄下写石块。而华农教三附近的花岗岩有呈椭圆的,也有呈片状的。教师解释,这是因为由于某些花岗岩本身有裂缝,而有的却没有,通过流水侵蚀,有裂缝的花岗岩裂缝越来越大,使花岗岩不断侵蚀形成片状;没有裂缝的,由流水侵蚀使形状越来越趋向球状。完毕语我们这次的实习尽管只有短短三天,不过我们从中实在学到了不少东西,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习中更使我们进步了继续学习的热情。本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地质地貌学的理解,更深化认识到了学习地质地貌学的意义,稳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理,并且学会了一定的考察地质地貌的方法要领和细节。2023年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报告实习时间:XX年7月7日—7月18日实习地点:国家地质公园秦皇岛市实习人员:太原师范学院——城市与旅游学院学生实习目的:1、学会地形图、地质图的使用和阅读地质现象,2、掌握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3、练习做野外笔记,锻炼野外工作技能4、能比拟正确地分析^p和认识一些地质现象5、理解实习区地层发育情况及接触关系6、理解实习区总的构造构架和特点7、初步分析^p实习区矿产、地貌、水文地质等的一般轮廓实习概况:理论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了进步教学质量,并对地质地貌知识有更深的理解,进步运用才能,在杨东林等几位教师的带着下,太原师范学院城市与旅游学院100多名同学到河北省秦皇岛市进展了为期11天的地质地貌实习。尽管只有11天,但是在教师们的精心讲解和耐心指导下,配合一些背景资料,我们得以比拟系统地理解当地的地质地貌知识,并学会了一些外出实习的根本考察方法,同时也通过理论,稳固了所学的知识。目录1实习区概况2实习主要内容3完毕语:实习的心得体会及总结一、实习区概况实习地点在美丽的海滨城市—河北省秦皇岛市柳江盆地周围及海滨地带,距太原市900多公里。其中北区实习区是本次实习的主要区域,所在柳江盆地位于秦皇岛市抚宁县境内,南距秦皇岛市约23公里。本区地处燕山山脉东段,南临华北平原和渤海湾,北依燕山,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区,最顶峰为西北部的老君顶,海拔493.7米,最低处为大石河河谷内的南部落,海拔70米。行政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乡管辖,有秦青铁路、地方铁路与秦皇岛市相通,交通便利。气候受海洋影响较大,比拟潮湿温和。实习区主要河流有大石河、汤河、北戴河。沿海产鱼、虾、蟹等,是我国北方主要水产基地之一。二、实习主要内容〔一〕地层柳江盆地为一向斜构造,它位于华北地台山海关至遵化之间的一个隆起构造上,地层序列与华北地台标准剖面大同小异,见下表元古界〔1〕龙山组分布于张崖子至东部落,南部鸡冠山等地。由两个沉积韵律组成。不整合于下元古代之前形成的绥中黄岗岩之上。主要是紫红色、黄绿色、灰黑色及蛋清色等杂色页岩,底部为砂岩。属典型滨海相沉积,与下伏的绥中花岗岩呈沉积接触关系。厚91米。〔2〕景儿峪组主要分布在区内的东部地区,出露最好剖面在李庄北沟,在黄土营村东也有出露。岩性由粗至细,由碎屑岩—粘土岩—碳酸岩,构成一个完好的韵律,具有海侵沉积的特点。与龙山组呈整合接触关系。其分界标志是其底部黄褐色或铁锈色的中细粒铁质石英砂岩,其中含大量海绿石,其底部的中细粒长石石英净砂岩具大型海成风暴波痕。本组地层属滨海相至浅海相沉积。厚38m。2、古生界《1》寒武系下统〔1〕府君山组:在东部发育良好,东部落北剖面可作为标准剖面。是寒武系最下不的底层,岩性主要为暗灰色豹皮状含沥青质白云质灰岩,含较多的莱得利基虫化石。本组属浅海沉积相,与下伏景儿峪组,上覆的馒头组均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分层标志十清楚显。底部尾暗灰色含沥青质、白云质结晶灰岩,部分含碎屑。厚146m。〔2〕馒头组:该组由于岩体的侵入破坏和构造破坏,出露零星,东部落的北部和西部都有出露,可作为标准剖面。本组上下界限明显,与毛庄组的分界是以顶部的鲜红色泥岩作为标志层的。岩性特征是鲜红色泥岩、页岩为主,页岩中含石盐假晶,并夹有白云质灰岩。没有发现可靠的化石根据。与下伏的府君山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与上覆毛庄组为整合接触。厚71m。地貌研究实习报告〖实习目的〗理论出真知,通过一学年的《自然地理学》的学习,我们根本掌握了书上的理论知识,但作为当代大学生,死读书是不行的,我们必需要理论与理论相结合,这样,我们才不至于在日后的社会竞争中被社会所淘汰。于是,学院组织了本次的肇庆野外自然地理实习,通过野外调查的方法来稳固我们的自然地理知识。〖【【【摘要】:^p】:】:〗羚羊峡位于西江上游,在肇庆城区东北部。峡谷左右为高山相扼,左为龙门山,海拔615米,右为烂柯山,海拔达903米。羚羊峡的形成,是与第四纪以来新构造运动的作用有关。更新世末,羚羊峡断裂斜切烂柯尾山,破碎带一面受西江正面而来的河水冲击,一面在山区沿破碎带受支沟的底蚀作用.当新河床低于旱峡原河床时,便袭夺了原河道之水,作第二次改道,形成了的“羚羊峡”。羚羊峡峡谷深而窄,最窄之处仅有220米,全峡长度约为7000米〔自羚山寺至砚坑口〕[1]。〖【【【关键词】:^p】:】:〗西江地貌羚羊峡新构造运动河道羚羊峡作为珠江流域西江下游的最后一道峡口门户,我们对其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此次的地理野外实习,羚羊峡是我们实习的重要地点之一,因此,本文根据此次的野外调查结果及一些前人的调查资料,将对羚羊峡的地形地貌进展初步的讨论。对此,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进展讨论:羚羊峡的地貌概况羚羊峡的地貌发育成因及过程羚羊峡形成与新构造运动的关系〖实习的工具〗本次的研究主要用到的工具是地质罗盘,通过地质罗盘,我们可以测量目的物方位,测量岩层产状要素,包括岩层走向的测定,岩层倾向的测定,和岩层倾角的测定,在教师的指导下,我们根本掌握了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一、羚羊峡的地貌概况羚羊峡是西江的现河道,穿越烂柯山的低山地区,为一狭长断裂峡谷。河道较平直,河身狭窄,两岸没有积阶地,在峡谷的西北岸山脚与江面呈波状接触,东南岸那么呈锯齿状。该地区以沟谷流水地貌为主,水流湍急,两岸地势险要,并没有形成河漫滩。西江在羚羊峡口有三条河道,一为肇庆东面的早期河道万都坳,另一为羚羊峡西北面的中期河道旱峡。羚羊峡为如今的西江河道。由于肇庆地处亚热带,雨量多、气温高,侵蚀严重,这里岩石的抗蚀力都比拟弱,因此背斜被破坏,形成当地低矮的地形。因此,羚羊峡附近多低山。图羚羊峡附近现代河道与古河道位置图①一西江早期古河道②一西江中期古河道③一西江现河道二、羚羊峡的地貌发育成因及过程羚羊峡地貌发育与构造运动构造运动造成地球外表的宏大起伏,因此成为形成地表宏观地貌特征的决定性因素。大约距今三至四亿年前,在肇庆地区首先沉积了砂岩和页岩,后来又沉积了一层厚达百多米深的石灰岩。由于地壳运动的影响,形成向上弯曲突起的构造,即“背斜构造”,原来程度排列的底层变成了向侧斜倾的地层,两侧岩层倾向相反,分别形成南北两翼。在区域构造划分上,羚羊峡位于粤西隆起与粤中褶皱带之接界处,发育于燕山运动时期,羚羊峡位处背斜地带,在第四纪以来新构造运动的升降作用下,背斜断裂下沉,形成了今天的羚羊峡。羚羊峡地貌发育的气候因素气候水热条件组合状况不同导致外动力性质、强度和组合状况发生差异,最终将形成不同的地貌类型。由于肇庆地处亚热带,雨量多、气温高,侵蚀严重,这些岩石的抗蚀力都比拟弱,因此背斜被破坏,形成当地低矮的地形。而且,水表径流丰富,加剧了河流对两岸山的侵蚀,于是有陡峭的悬崖的形成。羚羊峡地貌发育与岩性各种岩石成分、硬度、水理性质、构造与产状不同,抗风化和抗外力剥蚀的才能常表现很大区别,形成的地貌类型或地貌轮廓往往很不一样。羚羊峡的岩石主要由泥盆系和石炭系砾岩、砂岩、页岩及灰岩组成,,南岸为更新世晚期的砂质粘土夹腐植粘土,北岸为更新世中晚期残坡积红色。由此可以推断,西江南北两岸在开展上是不平衡的。产生的原因可能与更新世时羚羊峡断裂的活动有关。西江就是沿此断裂带冲刷授蚀形成河床,在全新世时沉积了现代沉积粘土。三、羚羊峡形成与新构造运动的关系羚羊峡的形成,是和第四纪以来新构造运动的升降作用亲密相关。更新世中晚期,西江在西部沿现道至肇庆市后,非取道于羚羊峡或旱峡,而是以袭夺湾指的方向东经万都坳至金利接现道西江,更新世晚期新构造的差异运动,使烂柯山南部上升,河道最狭处万都坳上隆,造成了河道闭塞,河水倒流,需要寻找新的河道。与此同时,旱峡地区相对下降,在更新世中晚期仍为喀斯特山的七星岩至黄岗好一带,经长期风化夷平,倒流的河水夺此而过,成为第一次改道的旱峡中期古河道。在此之前,羚羊峡断裂斜切烂柯尾山,断裂破碎带一方面受到西江倒流的河水冲击,另一方面在烂柯山与龙门山之间的支谷和冲沟,由于地壳上升而底蚀作用强烈,并选择了羚羊峡断裂带进展刻蚀。更新世末期,烂柯山北部上升,旱峡缓慢抬起,河道渐趋缩小。而此时,正面而来的西江水流与烂柯山、龙门山的溪流经较长时期的冲刷,羚羊峡谷初具规模,当峡谷所成的新河床低于旱峡原河床时,今日之西江水,便袭夺了原河道之水,作第二次改道,形成了的“羚羊峡”,而被遗弃的水基头河道,就是当地居民俗称为“旱峡”[2]。肇庆市附近沙头地区西江袭夺湾平面图〖实____结〗在五月初,我们在学院教师的带着下在肇庆进展了为期三天的野外实习。这次短暂却充实的实习让我收获颇丰!野外实习将教师课堂所讲的知识与详细实际相结合,加深了对课堂所学根本知识和理论的理解,培养了理论联络实际的思维才能。这次实习也是一次艰辛的行程,爬鼎湖山,游七星岩,同学们不怕苦不怕累,顶着烈日,积极参与,逐步树立艰辛奋斗的思想作风和勇于探究的科学务实精神。在行进的过程中,同学之间互帮互助,锻炼了大家的团队精神,增进了互相之间的友谊!这次的野外实习使同学们对地理科学有一个根本的初步的理解,培养同学们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同学们的情操,到达转变和稳固学生专业思想和进步从事专业工作的兴趣。通过实习,也发现了自己地理方面知识的匮乏,对野外实习的准备不充分等问题。在实习过程中,自己缺少做笔记的才能,往往不能捉住教师讲解中的扼要。理论出真知,自然地理学更是如此,我们的实习也正是把我们所学应用于理论,在理论中学习,逐步成长。2023年地质地貌学实习报告范文一、实习概况1、实习目的与任务地质地貌实习是我们专业根本教学实习环节。通过此次实习,使我们进一步稳固地质地貌学的根本原理,学习并掌握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研究的根本方法和根本技能,加深我们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形成比拟完好的学科理论教学体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必要的根底。野外考察实习使我们对地质地貌学有一个感性直观地认识,锻炼了我们探究的才能和野外勘查实验的才能。通过对各种地质地貌的观察,认知并理解典型的地质地貌特征,能对野外的地质地貌构象作出根本的解释,并能做出合理的推算当地的地质演变历史。2、实习概况〔1〕实习地点〔其一〕:贵州关岭花江大峡谷花江大峡谷:关岭花江大峡谷风景名胜区,位于贵州省中部偏西南,安顺市西部,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县城西南面。东北与镇宁县接壤,西南以北盘江为界和晴隆、兴仁、贞丰三县相邻。花江大峡谷风景名胜区西北起岗乌镇的毛草坪,东南至板贵乡的三江口。全长79公里,平均宽3.8公里,面积300平方公里。共分为5个景区,即夹山景区、铁索桥景区、下瓜寨景区、盘江桥景区和古生物化石景区。花江大峡谷风景名胜区主峰旧屋基大坡海拔1850米,景区最低点是北盘江和打邦河的交集合处,海拔仅370米。山高、峡深、水急、壮美的自然景观与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神秘长远的海百合、龙化石构成“雄奇、宏大、险峻、神秘”的鲜明特色,这里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碳酸岩石出露分布广泛,岩溶面积92%。岩溶极为发育,形态类型多样,峰林、峰丛、孤峰、石林、溶洞、溶丘、瀑布、暗流、伏流、洼地、漏斗、奇石和千姿百态的钙质一应俱全,形成贵州喀斯特地貌类型最为齐全的的亚热带岩溶景观博物馆。〔2〕实习单位:09级环境与生命科学系地理科学专业一班姓名:王斌学号:08120901003〔3〕实习时间:xx年6月5号——xx年6月10号〔4〕实习器材;地质罗盘,地质锤;放大镜,皮尺等〔5〕指导教师:莫世江教授、丁卫红教师等〔6〕实习分组:09地理〔1〕班第一组〔7〕实习道路;毕节学院——安顺市——黄果树瀑布——关岭县城——关岭国家地质公园——花江大峡谷——兴义市——万峰林——石林——织金洞——毕节学院二、实习内容花江大峡谷地质地貌概况地球的裂缝——花江大峡谷地处贵州高原南部,向广西低山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在地质构造上位于杨子台褶带中的黔南古断褶来之西部,出露地层中三叠纪地层分布广泛,岩性以碳酸岩层为主,这是形成岩溶地貌的根底。经过屡次造山运动,地壳隆升,海水消退,出露的海沉积物中碳酸钙含量高,经水的溶解和风化剥蚀,发育成各种奇观,如溶洞、奇石等,这些奇观主要是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奇。花江大峡谷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变过程,燕山运动奠定了其开展演化的根底。通过一系列的造山运动,形成了大峡谷复杂的地形地貌和独特的地质构造,特别是其独特的地质遗迹,较全面的提醒了该区域的白垩纪古地理的原貌及其开展过程。该区域地层的形成为早白垩纪早期,其岩石类型分别由沉积岩和火山岩组成,形成了一个集沉积岩、火山岩、接触变质岩、古生物化石等多种地质现象为一体的综合性地质宝库。2、喀斯特发育情况花江大峡谷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碳酸岩石出露分布广泛,岩溶面积92%,号称贵州省境内喀斯特地貌类型最为齐全的的亚热带岩溶景观博物馆。岩溶极为发育,形态类型多样,峰林、峰丛、孤峰、石林、溶洞、溶丘、瀑布、暗流、伏流、洼地、漏斗、奇石和千姿百态的钙质一应俱全,形成贵州喀斯特地貌类型最为齐全的的亚热带岩溶景观博物馆。3、该地区喀斯特地貌形成条件和发育的主要因素(1)岩石的透水性:水渗入可溶性岩石内部是加速岩石溶解和地质作用的重要因素.(2)地下水的运动:地下水排水条件好,交替作用强,喀斯特开展速度快;地下水运动缓慢,那么情况相反,溶解的碳酸钙不能及时带走,停滞的地下水很快成为饱和溶液而失去再溶蚀才能。〔3)水的溶解才能:净水溶解才能是比拟低的,当水中合有碳酸时,溶解才能加强。自然界碳酸的来很多,主要来自空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碳(co2)和雨水的化合,以及土壤层中各种生物化学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水的化合。此外,气候和岩石成分、构造、产状、厚度等,对喀斯特的发育也有很大的影响。4、沉积构造在大峡谷的山体上随处可见的沉积构造也是远古时期地壳活动留下的印记。当时湖泊流水中携带的大量泥沙一层层沉积下来,形成如今的岩石,不同的层理交织在一起,看上去好似一幅幅浑然天成的山水画。早期形成的沉积岩与火山喷发的岩浆接触后,在高温高压的环境条件下发生变质,又形成了颜色丰富、妖娆多姿的接触变质岩。5、地质构造在花江大峡谷一带进展实地的考察,观察该区域的初露岩石的形状,结合书本已学的地质学知识,可以形象的进展如下概括:地质构造主要分为两大类,四小类:一是褶皱,包括背斜和向斜两种形态;其中岩层向上拱起的是背斜,向下弯曲的是向斜。二是断层,包括地垒〔断层上升岩层〕和地堑〔断层下降岩层〕两种。6、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在使用前必须进展磁偏角的校正。因为地磁的南、北两极与地理上的南北两极位置不完全相符,即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不相重合,地球上任一点的磁北方向与该点的正北方向不一致,这两方向间的夹角叫磁偏角。地球上某点磁针北端偏于正北方向的东边叫做东偏,偏于西边称西偏。东偏为(+)西偏为(-)。地球上各地的磁偏角都按期计算,公布以备查用。假设某点的磁偏角,那么一测线的磁方位角a磁和正北方位角a的关系为a等于a磁加减磁偏角。应用这一原理可进展磁偏角的校正,校正时可旋动罗盘的刻度螺旋,使程度刻度盘向左或向右转动,(磁偏角东偏那么向右,西偏那么向左),使罗盘底盘南北刻度线与程度刻度盘0--180度连线间夹角等于磁偏角。经校正后测量时的读数就为真方位角。〔二〕目的物方位的测量是测定目的物与测者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也就是测定目的物的方位角(方位角是指从子午线顺时针方向到该测线的夹角)。测量时放松制动螺丝,使对物觇板指向测物,即使罗盘北端对着目的物,南端靠着自己,进展瞄准,使目的物,对物觇板小孔,盖玻璃上的细丝,对目觇板小孔等连在一直线上,同时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待磁针静止时指北针所指度数即为所测目的物之方位角。(假设指针一时静止不了,可读磁针摆动时最小度数的二分之一处,测量其它要素读数时亦同样)。假设用测量的对物觇板对着测者(此时罗盘南端对着目的物)进展瞄准时,指北针读数表示测者位于测物的什么方向,此时指南针所示读数才是目的物位于测者什么方向,与前者比拟这是因为两次用罗盘瞄准测物时罗盘之南、北两端正好颠倒,故影响测物与测者的相对位置。为了防止时而读指北针,时而读指南针,产生混淆,放应以对物觇板指着所求方向恒读指北针,此时所得读数即所求测物之方位角。〔三〕岩层产状要素的测量岩层的空间位置决定于其产状要素,岩层产状要素包括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测量岩层产状是野外地质工作的最根本的工作方法之一,必须纯熟掌握。岩层走向的测定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程度面交线的方向也就是岩层任一高度上程度线的延伸方向。测量时将罗盘长边与层面紧贴,然后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的水泡居中,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之走向。因为走向是代表一条直线的方向,它可以两边延伸,指南针或指北针所读数正是该直线之两端延伸方向,如ne30度与sw210度均可代表该岩层之走向。2.岩层倾向的测定岩层倾向——是指岩层向下倾斜方向线在程度面上的投影,恒与岩层走向垂直。测量时,将罗盘北端或接物觇板指向倾斜方向,罗盘南端紧靠着层面并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读指北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的倾向。假假设在岩层顶面上进展测量有因难,也可以在岩层底面上测量仍用对物觇板指向岩层倾斜方向,罗盘北端紧靠底面,读指北针即可,假假设测量底面时读指北针受障碍时,那么用罗盘南端紧靠岩层底面,读指南针亦可。3.岩层倾角的测定岩层倾角是岩层层面与假想程度面间的夹角,即真倾角,它是沿着岩层的真倾斜方向测量得到的,沿其它方向所测得的倾角是视倾角。视倾角恒小于真倾角,也就是说岩层层面上的真倾斜线与程度面的夹角为真倾角,层面上视倾斜线与程度面之夹角为视倾角。野外分辨层面之真倾斜方向甚为重要它恒与走向垂直,此外可用小石于使之在层面上滚动或滴水使之在层面上流动,此滚动或流动之方向即为层面之真倾斜方向。测量时将罗盘直立,并以长边靠着岩层的真倾斜线,沿着层面左右挪动罗盘,并用中指搬动罗盘底部之活动扳手,使测斜水准器水泡居中,读出悬锥中尖所指读数,即为岩层之真倾角。岩层产状的记录方式通常采用下面的方式:既方位角记录方式,假设测量出某一岩层走向为3100,倾向为2200,倾角350,那么记录为nw3100/sw∠350或3100/sw∠350或2200∠350。野外测量岩层产状时需要在岩层露头测量,不能在转石(滚石)上测量,因此要区分露头和滚石。区别露头和滚石,主要是多观察和追索并要擅长判断。测量岩层面的产状时,假设岩层凹凸不平,可把记录本平放在岩层受骗作层面以便进展测量。7、花江大峡谷石漠化情况及其治理方案〔1〕石漠化石漠化即喀斯特荒漠化或石化,与我国西北一带沙漠化现状相似,是土地劣化演变的极端形式之一。广西和贵州等地本来就有大面积的碳酸岩分布,又由于不断地开荒种地,破坏了原有植被,需千万年才能形成的瘠薄土层经风吹雨打迅速流失,最后地表只剩下不能种任何植物的石块。我国西部石漠化速度相当快,其中广西碳酸岩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37.8%,石漠化以每年3%—6%的速度递增。石山地区不但形成“山光人穷,穷山恶水”的恶性循环,且由于土壤稀薄、缺水易旱,也是造林绿化中最难啃的“硬骨头”。花江大峡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中外技术转让合同模板
- 2024至2030年中国可调式自动捆扎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防静电架空地板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钻石批花刀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年焦化甲苯项目成效分析报告
- 2024年石英玻璃纤维套管项目综合评估报告
- 2024年自装卸补给车项目评价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紧急锁止三点式安全带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盆栽非洲菊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汽油割咀翻边套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住院病案首页数据填写质量规范
- 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
- 永椿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 年产 800 吨邻三氟甲基苯甲酰氯系列产品、1500 吨 2,6- 二氟苯甲酰胺系列产品、500 吨叔丁基二甲基氯硅烷、500 吨 3-氨基-2-溴-5-氟苯甲酸甲酯等产品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GB/T 21837-2023铁磁性钢丝绳电磁检测方法
- 华为经营管理-华为的研发管理(6版)
- 给高二孩子的一封信
- 2023年国家开放大学《财务报表分析》形成性考核(1-4)试题答案解析
- 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报资料模板-稳定性研究资料
-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计划表《遗忘曲线》
-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
- 综掘机、综掘工艺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