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岳麓版经济史本册总复习总复习 一等奖_第1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经济史本册总复习总复习 一等奖_第2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经济史本册总复习总复习 一等奖_第3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经济史本册总复习总复习 一等奖_第4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经济史本册总复习总复习 一等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6、17课(第12套)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1.20世纪50至70年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变化主要是A.西方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B.西方国家废除了垄断组织C.经济危机在西方国家已经消失D.西方国家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2.20世纪初,占有40%左右的股票才能控制一个公司,但在当今发达国家只要掌握某公司的3%~5%的股票,就能获得对该公司的控制权。对于上述现象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股票呈现出分散化趋势B.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向C.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D.改变了生产资料私人占有性质3.李光耀说:“一旦慈善变成了‘权利’,靠施舍过日子的人没了羞辱感,大家把原本设计的‘安全网’变成了舒舒服服的‘靠垫’,鼓励了懒人,那么这个国家也就完了。”他批评的是A.社会矛盾B.计划经济C.过度的福利政策D.选举制度4.二战后,发达国家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的原因有=1\*GB3①30年代大危机的惨痛教训=2\*GB3②自由放任政策的弊端=3\*GB3③凯恩斯主义=4\*GB3④罗斯福新政的影响A.=1\*GB3①=2\*GB3②=3\*GB3③B.=2\*GB3②=3\*GB3③C.=2\*GB3②=3\*GB3③=4\*GB3④D.=1\*GB3①=2\*GB3②=3\*GB3③=4\*GB3④年,美国总统里根发表就职演说:“我要削减政府的规模和影响,承认联邦政府的权利与各州和人民所拥有的权利之间是有区别的。我们都必须牢记,是各州组成了联邦政府,而决非是联邦政府创造了各州……今后,我将建议撤除经济发展和降低生产力的路障。”里根这一改革思想的核心是A.淡化意识形态分歧B.削弱联邦政府的过度干预C.加强联邦政府的全面干预D.主张恢复邦联制6.二战后,美国人杰克失业了,一直都呆在家里,5年来没找工作。但他一家5口人,每月可从保障局领到1255美元的现金作为生活费,他家房租和医疗费用均由政府支付。杰克及其家庭的生活得到保障主要受益于A.罗斯福新政B.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C.里根对经济政策的调整D.经济的全球化7.有人评价赫鲁晓夫:“他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其中“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反映了赫鲁晓夫改革A.未改变工业发展落后的局面B.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C.未改变苏联原来的社会制度D.未突破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8.1957年,苏共中央第一书记提出苏联人均肉类产量在1960~1961年赶上美国。州委书记拉季奥诺夫提出要在1959年增加两倍深受赞赏。1959年底拉季奥诺夫以弄虚作假手段“完成”指标被揭穿,自杀身亡。这表明A.赫鲁晓夫根本性的变革造成了“浮夸风”B.赫鲁晓夫的赶超计划是不现实的C.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没有突破原有经济框架D.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赶超计划严重脱离苏联实际9.俄罗斯历史学家普罗科菲耶夫在《论苏联的改革》中分析说,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比如卖糖的小商店一下子消失。再比如,在生态学家的压力下,同时关闭了所有生产洗涤设备的工厂,造成洗涤用品短缺……这类决策有很多”。作者意在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A.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B.在国家经济决策问题上措施激进C.在经济领域完全背离了马列主义原则D.继续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10.根据全俄舆论中心在2023年戈尔巴乔夫80岁生日前夕的调查显示,现今俄罗斯人对于戈尔巴乔夫在苏联解体中的作用,42%的被调查者认为戈尔巴乔夫起了主要作用,对戈尔巴乔夫最激烈的批评来自俄共,他们一直把戈尔巴乔夫作为社会主义的背叛者、苏联解体的罪魁祸首。以上看法是A.正确的,完全符合历史事实B.片面的,夸大了个人的历史作用C.错误的,叶利钦才是苏联解体的罪魁祸首D.错误的,西方的“和平演变”才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11.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共同点是A.都从根本上突破了斯大林体制的束缚B.都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体制C.都企图改革斯大林体制D.都偏离了社会主义道路12.从苏联改革的历程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突破传统的束缚是经济体制调整和创新的前提②因为积重难返,苏联改革步履艰难,效果不大③社会主义改革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④改革必须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4分,第14题28分,共52分)13.20世纪50~80年代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先后进行了经济改革。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上台:1953年下台:1964年上台:1964年下台:1982年材料二“他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苏联《文学报》评论材料三1986年在苏联流传的一则笑话:“这则笑话把苏联比做一列因铁轨已到尽头,无法继续前进的火车。每个领导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处理这场危机:斯大林下令把司机和列车员枪决;赫鲁晓夫则为他们平反;勃列日涅夫把窗帘拉上并命令左右摇动列车,造成列车正在运行的假象;戈尔巴乔夫则拉开窗帘,把身子探出窗外大声喊道:前面没有铁轨了,前面没有铁轨了!”——历史风云网请回答:(1)从材料一看,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经济改革对苏联经济的作用如何?(8分)(2)结合史实说明,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评价?(8分)(3)材料三1986年苏联“无法继续前进”,戈尔巴乔夫是如何解决“铁轨”问题的?结果如何?(8分)14.阅读下列材料: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学开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造成严重弊病。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以美国和苏联为例,说明“自由放任”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6分)(2)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西方国家通过何种方式突破“自由放任’模式?这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3)为修正“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苏、中两国先后进行了改革。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以失败而告终,原因何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从思想和实践上全面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其表现是什么?(12分)(4)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6分)附加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总体上说,二战后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国家提供巨额科研经费,组织大规模的科研活动,将其成果无偿地提供给全国使用。如美国对发展原子能工业的投资,从1945年到1970年共计达175亿美元;宇航工业从60年代末起,每年耗费50多亿美元。国家为私人垄断组织扩大国外市场,如为了维持战后高出口水平,在“援外”项目下提供的出口在美国的出口比重中,1949年占46%,50年代占30%,60年代占20%。从50年代中期起,为加强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政府对一些出口产品进行补贴。——《二十世纪的世界历史》材料二:据战后调查,由于战争的破坏,(联邦德国)约有30%~40%的工厂不能开工……经济部长艾哈德实施“社会市场经济”,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保护自由竞争。艾哈德认为,切身的物质利益能够激发人的积极性,社会经济的发展只能依靠每一个经济细胞的作用,因此必须通过竞争发挥个人和企业的作用。(2)国家的干预主要是采取符合市场规律的手段,通过货币、信贷、财政、税收和外贸政策进行总体调节……(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以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公平。1950年,联邦德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从1951年到1971年,联邦德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5倍多,平均每年增长%。……其中50年代经济呈现飞跃状态,年平均增长率达%~%,被国内外誉为“经济奇迹”。——《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材料三:日本政府为经济开发提供了各种计划和情报等项服务。1956年日本政府制订《经济自立五年计划》,从此进入了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高速发展时期。1960年,继岸信内阁之后的池田勇人内阁,提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在十年后的1970年,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都增加一倍。1960年6月24日,日本政府发表《贸易汇兑自由化计划大纲》……——王斯德、钱洪《世界当代史》(1)依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美国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实施这些措施的前提条件。(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二战后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政策的特点。(3)比较材料二、三,概括指出二战后日本、联邦德国的经济政策的侧重点。对此你有何认识?(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二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的经济政策有何共同之处?其实质是什么?历史必修2同步测试(12)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5ADCDB6—10BDBBB11—12CB8.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基础上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1953~1964年间,赫鲁晓夫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首先排除C项和D项。赫鲁晓夫改革没有在理论上实现突破,不是根本性的改革,A项也不正确。材料表明盲目提出的不切实际的指标无法实现,施压下出现造假现象,B项正确。答案:B1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三人改革的认识。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对斯大林体制没有科学的认识,没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体制的束缚,改革最终失败,故A、D两项错误;戈尔巴乔夫改革打破了斯大林体制的束缚,但偏离了社会主义道路,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故B项错误。三人改革的共同点是都企图改变斯大林体制对苏联的束缚,但最终都没有成功。答案:C二、非选择题(第13题24分,第14题28分)13.解析:第(1)问应注意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上台的时间,再结合材料一图示指出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的作用。第(2)问要注意评价“徘徊在新旧十字路口”。第(3)问应围绕戈尔巴乔夫改革最终导致苏联解体分析。答案:(1)作用:在一段时期内有一定效果,但长期而言都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失败的境地,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经济存在的问题。(8分)(2)赫鲁晓夫的改革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因此说“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但赫鲁晓夫改革又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所以说“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8分)(3)戈尔巴乔夫对苏联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和改造。经济体制改革陷入困境,政治体制改革使国内局势失控,导致苏联解体。(8分)14.参考答案:(28分)(1)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3分)苏联: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生产积极性受到压制。(3分)(2)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2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2分)(3)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改革缺乏全面和一贯的战略方针和思路,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个人作风的影响。(9分)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分)(4)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相结合(市场与计划相结合)。(3分)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因时而变。(3分)附加题:【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