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文化史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市赛获奖_第1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文化史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市赛获奖_第2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文化史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市赛获奖_第3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文化史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市赛获奖_第4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文化史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市赛获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测试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抓住时空定范围,依据关键信息找对应)1.魏源的《海国图志》说:“机房织造不用手足,其机动以火烟,可代人力。以羊毛与棉花纺成洋布、大呢、羽毛,皆自然敏速。……其广推贸易之法,有火轮船航河驶海,不待风水。用火车往来,一时可行百有八十里。”这表明《海国图志》()A.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B.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诞生C.改变了中国闭关锁国的社会现状D.有利于打破闭塞自大的思想藩篱2.观察右图漫画,你认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该漫画作者对“师夷长技以制夷”持肯定态度B.该漫画作者对清末“新政”持肯定态度C.该漫画作者对“中体西用”持否定态度D.该漫画作者对“君主立宪”持否定态度3.“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军国大政,君秉其权,转饷度支,民肩其任。无论筹费若干,议院定之,庶民从之,纵征赋过重,民无怨咨?”该观点()A.反映了洋务派的核心主张B.表达出改革中国政治制度的愿望C.代表士大夫们的普遍愿望D.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导4.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认为清代学术思潮是“以复古为解放”。下列可以佐证该观点的是()A.李鸿章主张“中体西用”B.康有为撰写《孔子改制考》C.袁世凯倡导“尊孔复古”D.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5.“他一方面为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奔走呼号,另一方面又小心翼翼地转向传统观念求助。他以资本主义近代化为目标,力图冲破封建体制,但又难以摆脱封建羁绊。”文中描述的“他”属于中国近代的()A.地主阶级抵抗派B.地主阶级洋务派C.资产阶级维新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6.从“中体西用”到“托古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民主科学”,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中学地位逐渐下降的原因主要是()A.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B.列强的侵略和西学的涌入C.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D.知识分子的思想渐趋激进7.1907年张之洞在湖北武昌成立存古学堂,并给清王朝上了《保存国粹疏》,声称当时“道微文敝,世变愈危”,只有“存国粹”才是“息乱源”的最好办法。材料表明张之洞的目的是()A.推动洋务运动的发展,自强求富B.抵制革命思想的传播,阻止革命C.维护民族的传统文化,引进西学D.继续维新思想的宣传,预备立宪8.严复在译完《天演论》后指出:“此书之旨,本以救斯宾塞任天为治之末流。其中所论……于自强保种之事反复三致意焉。”这表明严复译书的政治目的是()A.从纯学术的角度介绍生物进化论B.弥补斯宾塞社会进化论的缺陷C.号召人们顺应优胜劣汰无所作为D.唤醒国民通过改革而奋发图强9.甲午战争之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流行用语,在新式学堂及学会均以其作为办学及创会的口号,然而新式学堂及学会的教学内容与发展目标,却偏重于西学或新学。形成此一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因为新式学堂及学会的创办人()A.多半是接受西方新式教育的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较为陌生B.多对中国传统文化抱持否定的态度,认为它会阻碍西学的发展C.多为外国人士或在华传教士,自然会偏重于西学或新学的引介D.多以“中学为体”作为对付保守势力攻击学堂及学会的挡箭牌10.“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材料中的“它”是指()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11.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提出:“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迫在眉睫。朝野士大夫不得不放弃洋务制器兴国的迷梦,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次“思考”的“层次”变化是()A.从技术到器物B.从制度到思想C.从制度到文化D.从器物到制度12.由于保守拒变的自缚式心理定势,构成强大的社会压力,也钳制着先进知识分子的变革探索,致使他们处于两难的选择:既要适应时代,又要因循传统;既要适应世界潮流,又要顾及中国社会。下列史实完全突破了这一特征的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13.1918年《东方杂志》发表文章——《迷乱之现代人心》。文章认为:盲目输入西方学说,导致国家基本政治道德原则丧失、精神破产,造成通俗主义、平凡主义受推崇,盲从欧美之风盛行。该文针对的是()A.中体西用思潮B.维新思潮C.马克思主义D.新文化运动14.近代中国,对外交、西方科技、人民地位的认识上分别经历了从“夷务”到“洋务”、从“淫巧”到“长技”、从“臣民”到“国民”的变化。这类变化集中反映出()A.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演变B.思想文化观念逐渐西化C.社会半殖民地化日益加强D.民主科学取代专制愚昧15.《新青年》创刊时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仍然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 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 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16.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中提道:“囊括大典,同罗众家之学府也。……各国大学,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美术之理想派与写实派……常樊然并峙其中,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此材料体现的理念()A.与尊孔复古的思潮出现无关B.传播西学,彻底否定中学C.以包容的态度来推动思想传播D.使新文化运动由此展开17.1916年,陈独秀写道:“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府,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其意在()A.反对偶像崇拜,宣传科学法则B.普及宪政常识,倡导五四运动C.倡导文学革命,建设国民文学D.批判传统文化,培养民主意识18.回眸百年中国历史,研究新文化运动有着“返本以开新”的特殊意义,这场运动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中国社会历史进程的思想观念体系及中国历史的走向。主要原因在于()A.“新文学”推动了文学革命与文化平民化B.改造中国已经从器物层面推进到制度层面C.在意识形态领域对封建旧礼教进行了全面清算D.“民主”“科学”引领了价值理想和文化精神19.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方式和途径有()①发表文章②利用讲坛③进行思想论战④组织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①②③④20.针对五四运动前后社会主义的热潮,胡适回应:“文明不是笼统造成的,是一点一滴的造成的。进化不是一个晚上笼统进化的,是一点一滴的进化的。”他表达的意图是()A.坚持社会精神文明建设B.肯定进化是渐进的过程C.反对激烈的社会变革D.否定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二、非选择题(根据分值定要点,依据材料找答案)21.(20分)(2023·临沂检测)近代中国出现了几千年未有之变局,有识之士对此做出了积极回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历史上有两种传统,足以影响士大夫对外之基本态度。其一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优越感,其二是戒勤远略的历史教训……历代积累的经验,造成中国人素来具有一切自足、无待外求之心理。材料二中国人对于中国所处地位“变局”的发现,在19世纪后半期成为中国先知先觉之士议论中的一项重要前提。这些人的共同认识,以为中国正面临数千年来一个巨大的变局,在中国历史上将产生一个前所未见的创新机运。材料三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以上材料摘编自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中国人素来具有一切自足,无待外求之心理”形成的原因。(4分)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19世纪中后期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一变局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表现是什么?(8分)材料三中中国近代思潮不断涌现的原始动力是什么?在这一动力驱使之下近代中国有识之士的探索是如何逐步深入的?(8分)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京师同文馆八年课程表》(1876年)时间课程内容备注首年认字写字;浅解辞句;讲解浅书 1.由洋文而及诸学共须八年。馆中矣聿习洋文四种,即英、法、俄、德四国文字也2.至汉文经学,原当始终不已,故于课程并未另列。向来初学者,每日专以半日用功于汉文二年讲解浅书;练习文法;翻译条文三年讲各国地图;读各国史略;翻译选编 四年数理启蒙;代数学;翻译公文 五年讲求格物;几何原本;平三角、弧三角;练习译书六年讲求机器;微分积分;航海测算;练习译书 七年…… 八年……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材料二若云作育人才,储异日国家之大用,则非添筹经费,分科立学不为功。苟仅援前此官学、义学之例,师徒授受以经义帖括,猎取科名,亦复何裨大局?即如总署、同文馆、各省方言馆之式,斤斤于文字语言,充其量不过得数十翻译人才而止。……今拟分立十科:一曰天学科,算学附焉;二曰地学科,矿学附焉;三曰道学科,各教源流附焉;四曰政学科,西国政治及律例附焉……——孙家鼐《议复开办京师大学堂折》(1896年)材料三今日教学相期者,第一当了解人生之真相。第二当解国家之义……人生真相如何?求之古说,恒觉其难通;征之科学,差谓其近是。……国家者,乃人民集合之团体……非执政之私产也。——陈独秀《今日之教育方针》(1915年)请回答:据材料一,概括京师同文馆所设课程内容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馆是哪一派别创办,其指导思想是什么?(4分)据材料二,指出作者对待京师同文馆的态度及其理由。与材料一相比,在课程设置上有何进步之处?(8分)(3)材料三中的教育方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核心思想?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上述不同历史时期教育思想的共同点。(8分)

第五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选D材料表明《海国图志》看到西方科学技术的进步性,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有利于打破闭塞自大的思想藩篱,故D项正确;《海国图志》学习西方只停留在器物层次,故A项错误;促进近代民族工业诞生的是洋务运动,故B项错误;改变了中国闭关锁国的社会现状应是西方列强入侵,清政府被动对外开放通商口岸,故C项错误。2.选C右图中嫁接西方先进技术确实是“师夷长技”,但无法体现出“以制夷”,故A项错误;右图中大树的根是小农经济,树干是东方封建制度,枝是西方先进技术,符合“中体西用”思想,从右图“嫁接”和结果可知作者认为嫁接不成功,故B项错误,C项正确;大树树根和树干表明是封建制度,不能体现君主立宪制,故D项错误。3.选B从材料信息“军国大政,君秉其权”“筹费若干,议院定之”可以看出该观点主张君主立宪,改良政治,故B项正确;洋务派核心主张是中体西用,并未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故A项错误;C项中“普遍”的表述不符合实际,故C项错误;该观点主张改良,与革命派主张并不一致,故D项错误。4.选B题中“以复古为解放”意为利用古代文化来促进近代思想解放,“中体西用”注重古代文化政治,而没有促进近代思想解放的内容,故A项错误;康有为思想的特点即托古改制,故B项正确;袁世凯复古是为了恢复帝制,与题干中“以复古为解放”不符,故C项错误;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是用新文学取代旧文学,没有复古的内容,故D项错误。5.选C结合材料信息分析,“他一方面为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奔走呼号”表明其主张改革政治制度,抵抗派和洋务派只是在技术层面上学习西方,故A、B两项错误;结合两方面信息可以判断其为资产阶级维新派,故C项正确;“另一方面又小心翼翼地转向传统观念求助”,表明其反封建不彻底,与革命派的暴力手段不吻合,故D项错误。6.选C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列强侵略和西学涌入,仅仅反映出外部的变化,故A、B两项错误;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中学地位逐渐下降的主要原因,既有外部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救亡图存的需要,也有内部近代中国对西方认识的不断深入,即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故C项正确;知识分子的思想渐趋激进,仅仅反映出内部的变化,故D项错误。7.选B张之洞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主张“中体西用”。结合1907年国内形势,不难理解“存国粹”即保存中国传统政治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儒家伦理道德,“息乱源”即抵制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以阻止革命。8.选D关键信息“于自强保种之事反复三致意焉”“政治目的”。严复是维新代表人物,D项正确。A项“纯学术角度”说法错误,其意为维新变法辩护;从题干政治目的角度分析,B项不符合题意;C项“无所作为”说法错误。9.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思想主张的理解能力。“中学”是指以孔孟之道为核心的儒家学说;“西学”是指近代西方的先进科技。宣传“西学”为“中体”服务,有利于新式学堂的创办,故选D项。10.选A本题考查依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分析问题能力。从材料“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而难以挣脱传统”,这与洋务运动“中体西用”思想相符合。11.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实的分析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分析,洋务运动引进西方近代军事工业技术,在甲午战争后并没有改变中国落后面貌,之后掀起了戊戌变法,提出了进行政治制度改革,因此应选D项。12.选D新文化运动打着民主与科学的大旗,彻底打倒传统的权威,不再因循传统,大力传播现代思想文化,解放了思想,故D项正确。13.选D由材料“1918年”“盲目输入西方学说”“造成通俗主义、平凡主义受推崇”可以推断出是新文化运动。正确答案为D项。14.选A本题以近代称谓的变化为切入,考查近代中国对西方文化的态度转变所体现出的近代中国思想的解放。从外交、西方科技两个方面反映我国思想与经济上的近代化,人民地位的认识上反映政治近代化,A项正确。B、C、D三项不能全面概括。15.选A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历史概念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尽管新文化运动时期专门论述民主和科学的文章不多,但民主和科学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利用民主和科学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所以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16.选C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原因就是袁世凯“尊孔复古”逆流,故A项错误,“囊括大典,同罗众家”说明中西并包,并没有彻底否认中学,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兼容的同时,更突出“自由之通则”,目的是推动新思想的传播,故C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青年杂志》的创办,蔡元培1917年始任北大校长,故D项错误。17.选D题中表述的是立宪政治如不是多数民众意愿,则与专制制度无异,反映出陈独秀意在唤起多数人实行宪政的意识,故D项正确。18.选D题干强调新文化运动在“思想观念体系及中国历史的走向”方面的意义,应从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倡导民主与科学”方面分析,故D项最为符合。19.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由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④四个选项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