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北师大版文化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_第1页
高中历史北师大版文化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_第2页
高中历史北师大版文化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_第3页
高中历史北师大版文化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_第4页
高中历史北师大版文化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开封一中2023届高三历史复习精选单元过关练(北师大版):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含解析)1.墨子主张“尚同”,认为天下大乱的原因是没有共同的“义”,这种主张作用与下列哪些思想家观点相似()A.荀子庄子B.韩非子孟子C.老子董仲舒D.韩非子董仲舒2.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从王阳明思想来看,人的心与万事万物之理,彼此是同一的”。以下言沦中,最能支撑汤因比这一论断的是()A.“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B.“减得一分人欲,便得一分天理”C.“知而不行,只是未知”D.“千思万虑,只是要致良知”3.2010年9月28日,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在台北孔庙参加孔子2560周年诞辰大典,以古代天子祭孔专用的八佾祭祀孔子。他引用《论语》“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勉励为政者要以身作则。材料说明()A、两岸华人具有相同的文化心理B、儒家文化对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仍有借鉴意义C、马英九思想里有严重的封建残余D、这是袁世凯“尊孔复古”在当代的复活4.“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句话应出自()A、董仲舒 B、朱熹C、王阳明 D、李贽5.明神宗年间,礼科教给事中张问达上疏劾一人,声称其:“壮岁为官,晚年削发,近又刻《卓吾大德》等书,流行海内,惑乱人心。……以卓文君为善择佳偶,以司马光论桑弘羊欺武帝为可笑,以秦始皇为千古一帝,以孔子之是非为不足据。狂诞悖戾,未易枚举,大都刺谬不经,不可不毁。”被劾之人应是()A.李贽 B.王阳明 C.黄宗羲 D.顾炎武6.北宋文学家苏轼说:“余尝论画,以为人禽宫室器用皆有常形。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常形之失,人皆知之。常理之不当,虽晓画者有不知。”这体现了中国儒学发展史上的何种认识论()A.知行合一B.格物致知C.致良知D.经世致用7.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8.明清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传统的社会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黄宗羲的思想反映了这种变化,下列观点出自黄宗羲的是()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宇宙便是吾心”C.“工商皆本”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9.理学即是三教合一的新儒学,三教指()①儒学②道教③佛教④基督教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0.2009年11月15日国家邮政局发行了《古代书院(二)》特种邮票1套4枚,分别展现了湖南石鼓书院、江苏泰州安定书院、江西铅山鹅湖书院、海南詹州东坡书院的风貌。其中鹅湖书院因南宋理学大师朱熹与心学创始人陆九龄、陆九渊兄弟的“鹅湖之会”而享盛名。下列关于古代书院及宋明理学的叙述不正确的()A.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和学术研究机构,一般为著名学者私人创建或主持,宋代最为兴盛。B.书院重视学术交流和论辩,提倡独立研讨,课程也较灵活,允许各有侧重,发挥专长,而且师生关系比较融洽。C.“鹅湖之会”辩论的中心议题是“教人之法”,朱熹强调“格物致知”,陆九渊兄弟主张“发明本心”D.程朱理学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哲学,陆王心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哲学。11.朱子曰:“天下一物,内外一理,流通贯彻,初无间隔。若不得见,则虽生于天地间,而不知以为天地之理,虽有人之形貌,而亦不知所以为人之理矣。……天命之性,处处皆是,但之寻时,先从自己身上寻起。”上述材料所阐述的核心内容是()A.“理”是一种客观物质 B.人性与天理一致C.主张“知行合一” D.格物致知是探究“理”的根本手段12.2007年10月28日至①压抑人的自然欲求②注重人的气节、品德③讲求自我节制,奋发图强④强调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3.宋朝时期的服饰一改唐朝“惯束罗裙半露胸”“绮罗纤缕见肌肤”的特点,逐渐形成了老成持重和细腻、含蓄、朦胧的阴柔之韵。此种审美倾向的转变是由于()A.封建经济的发展B.程朱理学的影响C.专制集权的强化D.审美意识的觉醒14.启蒙运动时期,欧洲一些启蒙思想家竭力推崇儒家学说,并加以借鉴;1840年以后,启蒙思想逐渐传入中国,最初却受到了儒学思想家的抵制。材料反映了欧洲、中国对外来文化态度不同,其主要原因是()A.学说体系不同B.阶级基础不同C.政治诉求不同D.文明开化程度不同15.“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该描述应符合()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法家思想D.墨家思想16.下列关于宋代理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宋代出现的新的儒学体系B.儒学从佛、道之中汲取了有益的东西,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C.集大成者是朱熹,他在历代儒者中的地位及实际影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D.是儒、道、佛、法四家融合的产物17.《管子明法解》说:“贫者非不欲夺富者财也。然而不敢者,法不使也。”据此推理,法家思想中的“法”:()A、利于保护有产者利益B、成为君主专制的工具C、有利稳定社会秩序D、捍卫臣民的合法权益18.现代著名美术家王承利认为,中国绘画强调“意足不求颜色似”,西方绘画强调“度物象而取其真”。两者不同的绘画要求体现了中西文化深层次的差异。对比下列两幅画,这种差异主要是()A.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差异B.专制统治与民主政治的差异C.儒家自我道德人格要求与人文主义的差异D.追求审美意境与反映现实生活的差异19.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是西欧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发生的两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彼特拉克材料二他们(指启蒙思想家)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其中特别使我们感兴趣的是他们在经济、宗教和政治三个领域中提出的一些具体建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材料三恩格斯关于18世纪后半期西方社会状况的表述:“和启蒙学者的华美语言比起来,‘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就如何“做人”,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与中国的理学家的观点有何不同?彼特拉克这种思想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述启蒙思想家在三个领域中提出的建议的核心内容。(3)据材料三,说明19世纪早期西方美术界对启蒙思想家“理性王国”的反应。试举一例加以说明。20.儒家思想与时俱进,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材料二在物质生活富足的前提下,那些经济上有实力的商家要求政治上的地位,于是出现了精神上的反叛。……李贽在这样一种生存环境下,他的思想也有了初步的“民主意识”,从而为他的“民本意识”突破儒家“民本思想”提供了社会基础。从李贽生存的地理环境来看,当时李贽生活在比较繁华的贸易港口泉州,西方的一些先进思想和观念通过这一窗口传播进来。在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影响下,李贽的思想更具反叛精神,富有战斗性。——肖国华《李贽的儒家情节》材料三日本传统文化能够承接外来文化的刺激及压力,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日本的儒家学派,即朱子学。在伦理道德方面,承认人的物质欲望和需要,但主张个人利益的目的与归宿在于社会公益,这显然与儒家在承认“富与贵是人之所俗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的前提下,最终强调“天下为公”之思想一脉相承。在政治思想方面,主张“天赋人权”理论,但主张民权服从国权,强调儒学一贯的“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保留‘忠君报国’之思想”。与此同时,保留儒家忠孝观念,使得日本在近代化过程中,避免了东西方文化体系碰撞时人的原有价值观念体系崩溃、民族成员心灵分裂等一系列不良后果。——孙政《儒家文化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2)据材料二,指出李贽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3)据材料三,说明理学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是如何得以继承的。(4)综合上述材料,你从中得到哪些认识?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东西方文明相互启发与合作促进了人类历史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材料2:没有人因为知道了善而不向善的。唯有理智最为可贵。智慧意味着自知无知。无知即罪恶。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材料3: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等人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国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请回答:(1)材料一集中体现孔子的什么主张?材料二反映苏格拉底的什么观点?二者在本质上有何相似之处?(2)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其共同的原因是什么?中外启蒙思想最主要的共同之处是什么?本质区别是什么?(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同为启蒙思想,为什么在中国被称为“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在法国则被称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4)通过以上对人类不同文明的研究,我们从中能得到哪些结论?22.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主要大国都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近期,党中央和国务院多次召开专门会议,讨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过程中,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学习外来文化是一个重要课题。材料一“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山东曲阜孔庙、孔府、孔林(见下图)于1994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遣产名录》。材料二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性、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三新文化运动时期,吴虞以言辞激烈而名噪一时。他在文章中公然称呼孔子为“盗丘”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摘自《中国近代史》材料四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大力弘扬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必须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博大的胸怀对待外来文化,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合作,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有益经验和优秀成果。——2011年11月18日《求是》胡锦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三孔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中的理学体系在宋朝完成,期间做出贡献最大的是哪一位理学家?理学强调个人道德修养的途径是什么?(3)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什么?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有何积极意义?分析材料三中新文化运动为何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们对待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态度各是什么?23.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东西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董仲舒材料二北宋开始,门第已不存在,和尚寺也衰落了,搜罗不到人才。禅宗的新宗教,不啻叫人回头,由真返俗,而进士轻薄,终于担当不了天下大事。在这情形下,须待北宋知识分子再来打开新风气,寻觅新生命。书院讲学,由此酝酿。他们要把和尚寺里的宗教精神,正式转移到现实社会。要把清净寂灭究竟涅槃的最高出世观念,正式转变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传统人文中心的旧理想。——钱穆《国史新论》材料三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李贽材料四如图是清朝皇帝乾隆之女立的纪念牌坊——于氏坊。传乾隆女儿脸上有黑痣,算命先生说:“主一生有灾,须嫁有福之人才可免去灾祸。”朝中议论,只有圣人后代最妥,由于满汉不准通婚,乾隆让女儿认协办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于敏中为义父,改姓于后下嫁孔家。此坊为纪念于氏而立。(1)依据上述材料,归纳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演变的过程。(2)根据材料二,指出理学家的理想。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学产生的原因、同时说明他们为打开“新风气”借鉴的理论。(3)你如何看待材料三、四反映的现象?24.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东西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董仲舒材料二北宋开始,门第已不存在,和尚寺也衰落了,搜罗不到人才。禅宗的新宗教,不啻叫人回头,由真返俗,而进士轻薄,终于担当不了天下大事。在这情形下,须待北宋知识分子再来打开新风气,寻觅新生命。书院讲学,由此酝酿。他们要把和尚寺里的宗教精神,正式转移到现实社会。要把清净寂灭究竟涅槃的最高出世观念,正式转变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传统人文中心的旧理想。——钱穆《国史新论》材料三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李贽材料四下图是清朝皇帝乾隆之女立的纪念牌坊——于氏坊。传乾隆女儿脸上有黑痣,算命先生说:“主一生有灾,须嫁有福之人才可免去灾祸。”朝中议论,只有圣人后代最妥,由于满汉不准通婚,乾隆让女儿认协办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于敏中为义父,改姓于后下嫁孔家。此坊为纪念于氏而立。(1)依据上述材料,归纳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演变的过程。(2)根据材料二,指出理学家的理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学产生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他们为打开“新风气”借鉴的理论。(3)你如何看待材料三、四反映的现象?参考答案【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比较分析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题干中“共同的‘义’”的含义,由此认识其作用在于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维护统治。由此再根据提供的选项进行比较,只有D项韩非子的法治集权思想与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与墨子思想有一致性的地方,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A【解析】试题分析:王阳明是“心学”的代表人物。汤因比认为王阳明的思想把人心与万事万物之理看成是同一的。王阳明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认为人心是判断是非的标准,A项符合题意;B、D项要求加强道德修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C项强调“知行合一”,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习惯。B、C、D项均与汤因比的观点不符,可以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陆王心学。3.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主要意思是孔子及其思想在台湾也受到重视这并不能体现马英九思想里有严重的封建残余和“尊孔复古”在当代的复活,因此排除C、D选项,台湾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因此B选项不正确,所以答案选A。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对当今中国的影响4.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中的“良知”“格物”以及材料大意为:心本来是没有善恶的,有善有恶是每个人的思想在活动的缘故,知道善知道恶是一种良知,人应该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反省,做到好的作为,去掉恶行,这是王阳明晚年将心学的思想凝成的四句话,即心学四决,是对自己哲学思想的全面概括,据此可知C符合题意,故选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王阳明心学5.A【解析】试题分析:此题原答案为B。注意材料中的信息:“卓吾”、“以孔子之是非为不足据”,李贽号卓吾,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BCD三人明显不符合时间,排除,因此答案为A。考点:明清时期四大思想家点评:明清时期四位思想家中,李贽大胆地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将批判的矛头指向孔子及儒家经典,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人的思想主要是倡导经世致用,批判君主专制,具有一定的早期民主思想。但他们三人的思想均未超出儒家思想范畴,也不能说他们代表资产阶级利益。考查时尤其常考几者的区别与联系,或者与程朱理学相比较。6.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虽无常形,而有常理常理之不当,虽晓画者有不知”等信息说明与理学有关,理学中“格物致知”认识论符合题干主旨,故本题选择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理学7.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从题目和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解读的能力。材料中二者“同归于治”,体现了佛教的“治心”与儒学的“治世”思想合流,佛教受儒学影响,主动适应社会,A项正确;儒、佛开始出现合流是在唐朝,B项错在“开始”;当时占据社会主流思想的儒学,C项错误;儒学地位发生动摇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D项错误。【考点定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三教合流8.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可以依照题干背景性提示“明清时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A项是战国时孟子的民本思想观点,B项是北宋陆九渊的心学观点,C项是黄宗羲“工商皆本”的观点,符合题意;D项是顾炎武的观点。故正确答案为C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黄宗羲的思想。9.A【解析】试题分析:东汉后期,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魏晋时期,道教和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直接冲击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北宋的儒学家们为了抬高儒家的地位,吸取了道家和佛家的思想形成“理学”,A为正确选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理学产生的背景。10.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材料的理解能力。D.程朱理学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哲学,陆王心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表述明显错误,程朱理学强调“格物致知”,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哲学,陆王心学,追求发明本心和内心体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所以D表述不正确。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流派11.B【解析】朱子的“理”是一种绝对的精神“A”项不选,“C”项是王阳阴的观点,“D”不能反映材料。12.D【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意,考查宋明理学的积极作用,①是消极影响,排除。联系教材所学可知,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强调责任使命,凸显人性庄严等,都是宋明理学的积极影响,所以答案为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宋明理学影响的认识和理解,要求学生准确理解题意。13.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程朱理学的影响。宋朝时期服饰的变化不能体现出审美意识的觉醒。专制集权的强化固然对服饰有影响,但从题干材料中所呈现出来的“老成持重”等信息来看,其所要强调的是思想意识和道德伦理问题,这正是宋朝时期程朱理学影响的结果。故答案是B。14.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是最佳式选择四个选项均和题意有关,解题的关键是需要结合设问比较四个选项。伏尔泰是资产阶级代表,资产阶级具有开放性特征;中国的儒学思想家是地主阶级代表,具有保守性,阶级基础的不同决定了政治诉求、开放程度和学说体系的不同,所以本题答案为B项。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伏尔泰的思想15.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的意思是能工巧匠因劳动而劳累,智慧聪明的人因思考而忧愁;没本事的人没有追求,他们吃饱了四处游玩,漂泊就象没固定的小船,虚无缥缈就是四处游玩的人。这体现了道家缥缈逍遥的人生理念,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道家思想16.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宋代理学并不是儒、道、佛、法四家融合的产物,所以关于宋代理学的叙述不正确的就是D,而ABC三项均是对宋代理学的正确的叙述,所以,本题答案就是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宋代理学17.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是法家思想。根据材料“贫者非不欲夺富者财也。然而不敢者,法不使也”和所学知识可知,“法”的作用就是为了保护“富者”的财产。所以答案选A。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法家思想18.C【解析】略19.(1)(文艺复兴思想家):肯定人,崇尚人性,追求现世幸福,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理学家):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要求人们恪守封建伦理道德纲常。(2分)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2分)(2)(经济):自由思想。(宗教):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政治):主权在民和社会契约等思想的提出。(3分)(3)反应:文学家对社会现状不满,转而关注个人的感情,产生了浪漫主义。(2分)(法国)藉里柯的《梅杜萨之筏》,或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1分,任答一点)【解析】略20.(1)进步之处:理学思想具有忧患意识,关注国家政治;崇尚道德,强调道德对社会的重要性;主张力行,具有务实倾向。(4分)答其中两点就得4分(2)背景: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西学东渐局面的出现。(4分)答其中两点就得四分(3)继承:强调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或者答个人利益的目的与归宿在于社会公益也可以);民权服从国权;保留忠孝观念,避免原有价值体系崩溃引起社会思想混乱。(4分)答出两点4分(4)认识:儒家思想不断得到传承和发展;思想文化反映现实社会存在;思想文化具有国际性和交流性。(2分)言之有理即可给分【解析】试题分析:第一问主要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由材料“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结合所学可归纳出理学思想具有忧患意识,关注国家政治;由材料“天理是公道与良知”,可以归纳出:崇尚道德,强调道德对社会的重要性;由材料“格物致知”,反映了务实力行的倾向。第二问主要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由材料“在物质生活富足的前提下,那些经济上有实力的商家要求政治上的地位……西方的一些先进思想和观念通过这一窗口传播进来。”,结合所学,可以归纳出: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西学东渐局面的出现。第三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难度小。由材料中“承认人的物质欲望和需要,但主张个人利益的目的与归宿在于社会公益…主张民权服从国权…保留儒家忠孝观念”从三个方面归纳:强调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民权服从国权;保留忠孝观念。第四问本题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本问设问开放,难度较小。主要从日本实现现代化的启示作参照。可以从三个角度归纳:儒家思想不断得到传承和发展;思想文化反映现实社会存在;思想文化具有国际性。本问言之成理即可。考点:历史上的改革·明治维新·明治维新的内容21.(1)孔子主张:“仁”;“以德治民”(2分)苏格拉底主张:善是人的内在灵魂;美德即知识(2分)相似本质:都体现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涵。(2分)(2)原因:资本主义因素的产生和发展;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封建文化专制严酷。(6分)共同之处:批判君主专制统治,在不同程度上主张实行民主。(4分)本质区别:阶级立场及根本目的不同。(2分)(3)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黄宗羲等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接近确立,孟德斯鸠等资产阶级思想家以科学为指导,构建了资产阶级国家的理想蓝图;法国启蒙思想家倡导科学与民主,宣扬平等与自由,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4)结论:古代东西方先贤的思想中都包含了人文主义的内涵;东西方文明相互启发与合作促进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在对待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的问题上要坚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和对外来文化的包容性;在对待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问题上要坚持传承与创新的态度;要把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吸纳优秀的外来文化相结合等。(答出任意两条即可)【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信息“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知体现了孔子“仁”、“以德治民”的主张。“没有人因为知道了善而不向善的。唯有理智最为可贵”“美德即知识”可知体现了苏格拉底“善是人的内在灵魂;美德即知识”的主张。根据所学知识,两者都关注人、探究人和人类社会。(2)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两者都批判君主专制统治,在不同程度上主张实行民主。再注意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分析原因。最后注意西方启蒙思想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为资产阶级推翻封建统治、建立理性王国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中国的启蒙思想没有突破传统儒学的范畴。(3)根据材料信息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同为启蒙思想,在中国被称为“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在法国则被称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是指黄宗羲等人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国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再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4)本问属于开放式问题,但要注意紧扣题意,言之有理。如材料是关于东西方思想文化的对比,古代东西方先贤的思想中都包含了人文主义的内涵;东西方文明相互启发与合作促进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在对待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的问题上要坚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和对外来文化的包容性;在对待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问题上要坚持传承与创新的态度;要把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吸纳优秀的外来文化相结合等。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进步思想的影响;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启蒙运动。22.(1)原因: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文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文化,并影响到东南亚各国。(2分)(2)朱熹;(1分)道德自觉(“格物致知”,明道德之善)。(1分)(3)核心:““仁”和“礼”。(2分)积极意义: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1分)打倒原因:封建儒家思想是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1分)(4)对传统文化:大力弘扬(1分);对外来文化:包容、积极参与、学习借鉴。(任答1点1分)【解析】试题分析:(1)考查学生分析材料概括材料的能力,依据材料一“孔府、孔庙和孔林”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孔子不但开创了儒家学派,还对教育、思想具有中重大贡献,儒家文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文化,影响到现在中国和世界,由此得出答案。(2)第一小问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围绕朱熹来回答,他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理气一元论的体系,使儒家思想哲学化,思辨化;第二小问个人道德修养的途径可以从“格物致知”的角度思考回答。(3)第一小问依据所学孔子的思想核心从“仁”和“礼”的角度思考作答;第二小问儒家思想积极意义可以从“个人和社会”的角度从人际关系和谐以及社会稳定发展的角度组织答案;第三小问依据材料三中“他在文章中公然称呼孔子为“盗丘”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的信息并结合所学新文化运动背景角度思考作答。(4)该问属于开放论述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述问题的能力。答题时首先归纳材料,然后依据材料和所学史实进行分析概括作答,本题作答可以从对待文化从大力弘扬角度思考,外来文化可以从包容、积极参与、学习借鉴的角度组织答案。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的思想;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背景和评价23.(1)经董仲舒改造的儒家思想在西汉成为官方正统思想;北宋时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明末李贽对儒学思想进行了大胆否定和批判;清朝对儒家思想推崇备至。(12分)(2)理想:治国、平天下。(3分)原因:佛教、道教的冲击;科举考试选拔的人才不能担当大任;培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用人才。(任答两点6分))理论:佛教和道教的理论。(3分)(3)现象:明清时期排儒与尊儒并行。(3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一是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根据所学可知由于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儒家思想在西汉成为官方正统思想;材料二“他们要把和尚寺里的宗教精神,正式转移到现实社会”转变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传统人文中心的旧理想”亦即吸收佛教思想,与主张社会责任感的儒家思想结合,他根据所学可知儒学发展为宋代的理学;材料三李贽认为“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表明其对正统思想的挑战;材料四“朝中议论,只有圣人后代最妥,乾隆让女儿改姓于后下嫁孔家”表明清朝对儒家思想推崇备至。(2)材料二“他们要把和尚寺里的宗教精神,正式转移到现实社会”转变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传统人文中心的旧理想”由此可知理学家的理想是治国、平天下;关于理学出现的原因可根据材料概括:“禅宗的新宗教”、“把和尚寺里的宗教精神”、“清净寂灭究竟涅槃的最高出世观念”可以看出受到佛教的影响;“进士轻薄,终于担当不了天下大事”可以看出科举考试选拔的人才不能担当大任;“书院讲学,由此酝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传统人文中心的旧理想”可只是出于培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用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