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污泥工艺中剩余污泥减量化技术_第1页
活性污泥工艺中剩余污泥减量化技术_第2页
活性污泥工艺中剩余污泥减量化技术_第3页
活性污泥工艺中剩余污泥减量化技术_第4页
活性污泥工艺中剩余污泥减量化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活性污泥工艺中剩余污泥减量化技术研究*摘要:污泥减量化技术是在剩余污泥资源化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的剩余污泥处置新概念;根据生物处理工艺中影响剩余污泥产生的可能途径,将污泥减量技术分为降低细菌合成量的解偶联技术、增强微生物利用二次基质进行隐性生长的各种溶胞技术、利用食物链作用强化微型动物对细菌捕食的技术;并对当前污泥减量化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应用上的概述。关键词:生物处理;污泥减量;解偶联;隐性生长;捕食作用ResearchonexcesssludgereductiontechnologiesoftheactivatedsludgeprocessAbstract:Sludgereductiontechnologyisanewconceptfordisposalofresidualsludgeproposedbasedonthereutilizationofresidualsludge;Accordingtoproductionprincipleofexcessactivatedsludgeinbiologicaltreatmentprocess,thepossibleapproachesforsludgereductionmaybebasedonthreeaspects:uncouplingmetabolism,crypticgrowthenhancedthroughcelllysesandmicrofaunaprey;Andoutlinestheresearchprogressofexcesssludgereductiontechnologiestheoreticallyandpractically.Keywords:biologicaltreatment;sludgereduction;uncoupling;crypticgrowth;predation1前言污泥是生物处理工艺的最终产物,活性污泥工艺的目的是在最大限度降低BOD5的同时减少污泥的产量。目前,世界上超过90%的城市污水处理都采用活性污泥法,产生的大量剩余污泥通常含有相当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及未稳定化的有机物,如不进行妥善的处理,将会对环境造成直接或潜在的污染。随着污水处理设施的进一步普及、处理量的增加、处理标准的提高和处理功能的拓展,污泥的产生量将会大幅度地增加。同时,污泥处理的投资和运行费用巨大,可占整个污水厂投资及运行费用的25-65%[1],已成为城市污水厂所面临的沉重负担。显而易见,污泥的处理与处置将成为环境领域的一大难题。污泥减量技术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所谓污泥减量技术,是指在保证污水处理效果的前提下,采用适当的措施使处理相同量的污水所产生的污泥量降低的各种技术。2污泥减量化理论基础2.1解偶联代谢被称为“生物体内的流通货币”的ATP不仅是能量的传递体,同时也是磷酸基团的载体。因而成为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之间偶联的关键纽带。1961年P.Mitchell提出化学渗透偶联说[2],表明底物作为电子供体,经过一系列的电子传递过程,造成内膜的细胞质侧和基质侧质子浓度梯度,这种质子浓度的跨膜梯度积蓄了电子传递过程所释放的能量,成为ADP和无机磷酸合成ATP的推动力。“解偶联代谢”即为细菌的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不再由ATP的合成与分解反应偶联在一起,从而降低微生物的合成量。Sroutamer提出在以下5种情况时微生物解偶联生长可能发生[3]:(1)存在影响ATP合成的物质(解偶联剂);(2)存在过剩能量,引起能量消耗(高S0/X0条件);(3)在过渡时期(非稳态)生长(OSA工艺);(4)在不适宜的温度下生长;(5)有限制性基质的存在。其中前4种是通过解除新陈代谢中的能量偶联达到的,第5种是通过解除新陈代谢中的物质偶联达到的。2.2隐性生长微生物先分解代谢污水中有机底物,将其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然后利用分解代谢释放的能量进行合成代谢。当微生物以其自身细胞溶解产物为底物并重复上述新陈代谢时,那么污泥的产生量就会减少。这种微生物靠自身细胞溶解产物生长的方式称之为隐性生长[4]。隐性生长的减量化技术主要是靠采用化学、物理、生物及其相互联合的手段促进细胞的溶解和投加一些特别选择的微生物菌株、酶等以强化生物系统的代谢功能。3污泥减量化技术研究3.1基于解偶联代谢的污泥减量技术在一般情况下,微生物的合成代谢通过呼吸速率控制与底物的分解代谢进行偶联,当呼吸控制不存在,生物合成速率成为速率控制因素时,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将会发生解偶联。此时,微生物在氧化底物的同时,用于合成代谢的能量减少,自身合成速度减慢,表观产率系数降低,污泥产量减少。3.1.1投加解偶联剂研究表明,解偶联剂的投加,对微生物(污泥)的表观产率系数会产生明显影响。代谢解偶联剂的种类很多,但几乎都属亲脂性弱酸。用于污泥减量的解偶联剂有:2,4-二硝基苯酚(dNP),对硝基苯酚(pNP),3,3',4',5-四氯水杨酰苯胺(TCS),2,4,5-三氯苯胺(TCP),五氯苯酚(PCP),甲酚和氨基酸等。目前关于解偶联剂在污泥减量化技术中应用的报道很多。Low等人报道[5,6]在实验室规模的活性污泥系统中,加入pNP后,生物量可减少49%,当pNP的质量浓度达到120mg/L时,无剩余污泥产生。Chen等人[7]观察到在加入质量浓度为0.8mg/L的TCS后,污泥产量减少78%,且对底物的去除效率没有显著影响。Strand等人[8]测试了12种代谢解偶联剂,发现这些解偶联剂中TCP的效率最高,在TCP的质量浓度为5mg/L时,能减少50%的污泥产量。叶芬霞等人[9,10]报道TCS以固体方式投加的效果好于液态投加,每天投加12mg,相当于液态浓度1mg/L,可使污泥产量49%。在曝气沉淀池中,在每克固体悬浮物中含量为0.5mg时,TCS是一种有效的化学解耦联剂,可降低剩余污泥产量约30%。在60d的运行期间,活性污泥工艺的COD去除效率和污泥的沉降性能未见有明显影响,但出水氨氮及总氮浓度升高,污泥的SOUR值相应增加。镜检发现,污泥中的丝状菌增多,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数量和种类减少,且活性也降低,对污泥的种群结构有一定的影响。投加解偶联剂可在不改变现有工艺的条件下达到污泥减量的目的。Okey和Stensel报道了解偶联剂在Phoenix和Arizona污水处理厂的工业化运用。但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解偶联剂在工程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1)增加了对氧的消耗;(2)降低了CODcr的去除效率;(3)微生物的驯化作用能降低解偶联剂的效率;(4)所有的解偶联剂都属于异性生物质,对环境存在潜在的危害。在当前应用的解偶联剂中,TCS是最安全的,已被广泛用作肥皂、染发水和香波等的配料。3.1.2高S0/X0条件下的解偶联在高S0/X0(底物浓度/污泥浓度)条件下,微生物在分解代谢中产生ATP的速率要大于在合成代谢中消耗的速率。ATP产生累积后可能引起能量的消散(Energyspilling,即能量以热和功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从而降低微生物产率系数。目前关于高S0/X0(初始底物的质量浓度与初始微生物的质量浓度之比)即存在过剩能源条件下,发生代谢解偶联的解释有两种。一种认为:在高S0/X0条件下,一些离子(如H+或K+)能穿过细胞质膜,降低跨膜电位,引起能量溢出(Energyspilling);第二种认为:在高S0/X0条件下,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发生了改变,绕过了能量储存的糖酵解途径,引起代谢解偶联。对在高S0/X0条件下微生物生长动力学模型已有较深入的研究报道。LiuYun等人[11-13]研究了在基质充裕条件下能量消散的动力学模型,证明在S0/X0增加时,微生物解偶联生长部分增多。但高S0/X0条件还不能用于实际的污水处理过程。因为城市生活污水的实际S0/X0常处于0.01-0.13范围内,而要实现解偶联S0/X0要大于8-10;因此,既要满足足够高的S0/X0使代谢解偶联,又要满足出水水质达标,将会大大增加投资和处理成本。而且,在高S0/X0条件下,微生物产生的不完全代谢的产物还可能对整个处理过程产生影响。3.1.3好氧-沉淀-厌氧工艺在厌氧、好氧交替改变的环境下,微生物的表观产率系数减少。这是因为好氧微生物在好氧段所产生的ATP不能立即用于合成代谢,而是在底物缺乏的厌氧段作为维持能被消耗。OSA(oxic-settlinganaerobic)工艺是在传统活性污泥(CAS)工艺的污泥回流过程中插入厌氧池,为微生物提供好氧、厌氧交替改变的环境,从而达到降低污泥产量的目的。试验中污泥减量效果比较明显:污泥龄为5d时,表观产率系数降低50%左右。同时,由于OSA的流程和除磷的流程相似,有利于除磷菌的生长,对磷的去除优于传统活性污泥法[14-16]。与CAS工艺相比OSA工艺具有以下优势:(1)污泥产量低且沉降性能好;(2)COD去除效率高,有利于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3)OSA工艺和除磷工艺相似,有利于除磷菌的生长,因此,对磷的去除效率高。OSA工艺主要应用在进水有机物浓度较高的条件下。如果进水的有机物浓度较低,则OSA工艺的污泥产率系数和常规活性污泥法相差不大。同时,由于OSA法的水力停留时间较长(是常规活性污泥法的两倍),使得在较低有机物浓度下的处理和常规活性污泥法相比在污泥产率方面没有优势。3.1.4其他解偶联技术改变温度也能够影响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从而获得较低的表观产率系数。在温度升高后,微生物首先提高的是分解有机物的能力,而在合成代谢方面却没有随之提高到相应水平,分解有机物增多而获得的能量并没有完全用于合成自身,从这一点认为微生物发生了解偶联生长。在23℃时污泥表观产率系数是0.35,而当温度升高到40.8℃时,降为0.01[17]。升高温度对污泥减量的原因不仅仅是能量解偶联所引起的,还与升高温度对细菌的选择、原生动物等对细菌捕食的增强和微生物自身氧化率提高有关,这些都需要在研究中进行区分。高盐浓度下(NaCl浓度10-30g/L)微生物的呼吸速率将受到影响。提高细胞内外Na+浓度差,使得细胞必须提供额外能量用于维持体内Na+浓度水平以满足正常的生理活动的需要,这就需要消耗部分用于合成的ATP,从而降低污泥的表观产率系数[18]。但细菌一旦驯化,污泥减量化就会变得不明显,可以考虑利用NaCl冲击负荷来防止细菌被驯化[19]。提高供氧,可以使细菌氧化有机物的速度加快,使其产生的ATP的产生量增加。这样,由于ATP合酶在ATP浓度较高时对ATP进行水解,可能使细菌形成质子的无效循环,发生解偶联[20]。利用微生物氧化磷酸化解偶联控制污泥的产生,现阶段还处于机理研究。从已有的文献来看,虽然有不少基于化学渗透假说的推测,但说法不一,缺乏有力证据,使得解偶联剂的投加在现阶段离实际利用还有较长的差距。3.2基于隐性生长的污泥减量化技术微生物利用衰亡细胞溶解所产生的二次基质生长的过程叫做隐性生长。它包括:细胞溶解和二次基质被微生物利用两步,其中细胞溶解为控制步骤。因此,可通过各种溶胞技术强化微生物的隐性生长达到污泥减量的目的。目前报道的溶胞技术有:(1)高温(40-180℃);(2)酸、碱处理;(3)施加机械压力,如利用超声波、碾磨器、高速搅拌器等产生强大的压力破碎细胞壁;(4)冰冻和溶化;(5)添加酶制剂;(6)高级氧化和这些溶胞技术的联合应用,如热-化学处理、碱-超声波处理等。3.2.1臭氧日本早在1990年前后就开始了该技术的研究目前已有实际处理装置建成[21]。据报道,臭氧直接氧化污泥的比例是35%,其余65%是通过回流到曝气池中被生物利用而降解。臭氧可破坏不容易被生物降解的细胞膜等,使细胞内物质能较快地溶于水中,同时氧化不容易水解的大分子物质,使其更容易为微生物所利用。污泥经臭氧处理后,悬浮固体被溶解,作为二次基质为微生物所利用,溶解的有机物则被矿化为CO2和H2O。臭氧的氧化效果和臭氧浓度及臭氧和污泥接触反应的时间有关。SakaiY.等人[22]的研究表明,回流速率(回流污泥流量和曝气池体积之比)为0.3d-1,臭氧浓度在0.02mgO3/mgSS以上时,可以达到污泥的完全减量化。此后,Kamiya等人[23]采用间歇式臭氧处理污泥,以减少臭氧量和控制污泥膨胀,结果表明,间歇式所需臭氧量仅为连续式的30%,污泥产量减少50%,并能有效改善污泥的沉降性。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以下不足:(1)臭氧的氧化作用不具有选择性,能与其他一些还原性物质反应,降低了活性污泥的氧化效率,使一些难降解有机物随出水流出,从而使得出水中SS的质量浓度稍高于CAS;(2)对氮、磷的去除效果不好;(3)无污泥排放时,污泥中重金属含量比CAS高;(4)耗氧量大,能耗高。3.2.2氯气利用氯气对污泥进行减量的原理和臭氧相同,即利用其氧化性对细胞进行氧化,促进隐性生长。Saby等人[24]研究了氯气替代臭氧的可行性,结果显示,当氯气量为133mg/(gMLSS·d)时,污泥产量减少65%;但污泥的沉降性能差,污泥絮体平均直径由15µm降低到3µm左右,而且粒径分布更集中,出水中溶解的CODcr显著增加。虽然氯气比臭氧便宜,但氯气能够和污泥中的有机物产生反应,生成三氯甲烷(THMs)等氯代有机物,是不容忽视的问题。3.2.3酸、碱酸或碱的作用是在抑制细胞活性的同时,使细胞壁溶解释放细胞内物质,使其能够容易被其他活性污泥所利用。不同研究表明[25],CODcr的释放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比较迅速,第二步则相对较慢。相同pH条件下,H2SO4的溶胞效果要优于HCI,NaOH的效果要优于KOH;在改变相同pH条件下,碱的效果要好于酸,这可能是由于碱对细胞的磷脂双分子层的溶解要优于酸的缘故。如果将加热和碱处理相结合(pH=10,60℃,20min)[25],可以收到较好的溶胞效果。不过该工艺同样存在明显的缺点,高温和热-化学处理须维持高温和高pH值,因而对设备具有腐蚀性,对设备材料要求高,从而大大增加了操作成本;此外,热处理过程会产生大量臭气,因此很难实现工业化。3.2.4超声波超声波用于水工业较早。低强度的超声波通常用于测量流量,而将超声波用于污泥减量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超声波通过交替的压缩和扩张作用产生空穴作用,在溶液中这个作用以微气泡的形成、生长和破裂来体现,以此压碎细胞壁,释放出细胞内所含的成分和细胞质,以便进一步降解。超声波细胞处理器能加快细胞溶解,用于污泥回流系统时,可强化细胞的可降解性,减少了污泥的产量;用于污泥脱水设备时,有利于污泥脱水和污泥减量。污泥经超声波处理后,溶解性CODcr显著增加[26],如果再进入好氧池能大量被微生物降解。Yoon等人[27]用超声波处理部分MBR的回流污泥,结果显示,该MBR的操作参数同传统的MBR和CAS存在很大的差异,其真实有机负荷F/M值显著高于表观值。目前,优化运行参数、提高超生效率和设计合理的超生反应器是超声波应用于污泥减量待解决的问题。3.3基于微型动物捕食作用的污泥减量化技术微型动物的概念是一个模糊的界定。在水处理领域,习惯把原生动物和一些体型较小的后生动物(如轮虫、线虫、大型无脊椎动物如环节纲的蚯蚓和软体动物等)称之为微型动物。严格地说,微型动物不是生物分类学上的概念而是一种俗称。从生态学角度讲,系统食物链越长,能量损失越多,可用于生物体合成的能量就越少。活性污泥可看成人造生态系统,因此,可通过延长食物链或强化食物链中微型动物的捕食作用而减少污泥的产量。利用微型动物对污泥进行减量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利用微型动物在食物链中的捕食作用。从生态学角度,当系统中食物链越长,能量损失越多,可用于合成生物体的能量就越少,最终形成的总的生物量也就越少。因此,延长食物链或强化食物链中的微型动物的捕食作用均能达到减少剩余污泥产生量的目的。生物膜法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相比,一个重要特点是在生物膜中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的微型动物容易繁殖,甚至出现苍蝇一类的昆虫,使得食物链变长变复杂。生物膜处理系统内产生的污泥量一般要比活性污泥法低1/4。二是直接利用微型动物对污泥的摄食和消化,在减少污泥的容量的同时增加污泥的可溶性。原生动物中的附着型的种类如缘毛类纤毛虫,以及后生动物中的附着型的轮虫均有较强的摄食悬浮性固体的能力。而苍蝇一类的昆虫的幼虫和一些软体动物更能够直接吞食较大的絮状活性污泥或生物膜。三是利用微型动物来增强细菌的活性或增加有活性的细菌的数量,从而增强细菌的自身氧化和代谢能力。微型动物和细菌之间的关系,除了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关系外,还有互利的关系。在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微型动物和细菌可以共存。细菌对微型动物捕食可以形成菌胶团进行抵御,同时,细菌的分泌物能刺激原生动物的生长,反过来原生动物活动产生溶解性有机物质可被细菌再利用,促进细菌的生长。利用微型动物对污泥进行减量,包括在常规污水处理系统中培养微型动物(如在传统活性污泥法或膜生物反应器的曝气池中培养微型动物)和两段法工艺。所谓两段法,第一段为分散细菌培养阶段(分散培养反应器),促进分散细菌生长的同时达到对污水中有机物的降解。其目的是在细菌高速降解有机物的同时不形成菌胶团,其固体停留时间要小于细菌的世代时间;第二阶段为捕食阶段(捕食反应器),促进原、后生动物的生长。在第二阶段中为了保持一定量的原、后生动物的生长,要求污泥龄长于水力停留时间。该阶段可以利用生物膜法工艺或膜生物反应器达到要求。两阶段法中第一阶段使细菌能够在分散的状态下更有效地降解有机物。XHuang等人[28]研究了红斑顠体虫、蚤状溞、颤蚓和卷贝四种微型动物对污泥的减量作用,其污泥减量速率分别达到0.8,0.18,0.54和0.1gMLSS/mgMacrofauna·d。不同微型动物对污泥减量的比例与微型动物种类和体型有关,较小体型的微型动物的减量速率相对较高,同时寡毛纲环节动物的减量速率相对节肢动物和软体动物对污泥的减量比例要高。Ghyoot等人在第二段用膜作为保持微型动物的手段,研究了整个系统对污泥的减量和对污水的处理效果时发现,污水中80%以上的CODcr在第一阶段降低的。虽然在第一阶段的污泥产率系数和普通活性污泥法相当,但从整个系统看,污泥的产率系数大大降低[29]。Rensink等人则是在第二阶段采用塑料材料制成的填料来保持蠕虫等微型动物,在对比试验中,没有蠕虫的反应器污泥产率系数是0.4gMLSS/gCODcr,而接种蠕虫的反应器污泥产率系数是0.16gMLSS/gCODcr,减量效果是明显的[30]。4结束语面对环境标准的日益严格和污泥量与日俱增的矛盾,应将污泥管理的重心前移到“源头分流”、“源头控制”,这将是今后污泥处理发展的方向。虽然有关污泥减量的必要性在学术上还有争论(传统观点认为污泥是一种生物能量,没有必要去研究如何降低生物转化效率),但污泥减量化的研究,适应了污水处理系统实现良性运行、防止污水处理出现二次污染、使污水治理更具环境效益的需要。在今后较长时间内,污泥减量化的研究还需要从原理、技术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和比较。一旦有所突破,对水处理将是一重大的贡献。参考文献[1]YuLiu,etal.Strategyforminimizationofexcesssludgeproductionfromtheactivatedsludgeprocess[J].BiotechnologyAdvances,2001,(19):97-107[2]陈世和.微生物生理学原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2:95-105[3]J.R.Quayletal.Microbialbiochemistry.England:UniversityParkPress,1979:40-42[4]Rocher,M.,etal.Towardsareductioninexcesssludgeproductioninactivatedsludgeprocesses:biomassphysicochemicaltreatmentandbiodegradation[J].Appl.Microbiol.Biotechnol,1999,51(3):883-890[5]LowEW,ChaseHA.TheUseofChemicalUncouplesforReducingBiomassProductionduringBiodegradation[J].WaterSciTechnol,1998,37(4-5):399-402[6]LowEW,ChaseHA,MilnerMG,etal.UncouplingofMetabolismtoReduceBiomassProductionintheActivatedSludgeProcess[J].WaterRes,2000,34(12):3204-3212[7]ChenGH,MoHK,LiuY.UtilizationofaMetabolicUncouple,3,3',4',5-Tetrachlorosal-icylanilide(TCS)toReduceSludgeGrowthinActivatedSludgeCulture[J].WaterRes,2002,36(8):2077-2083[8]StrandSE,HaremGN,StenselHD.Activated-sludgeYieldReductionUsingChemicalUncouples[J].WaterEnvironRes,1999,71(4):454-458[9]叶芬霞,陈英旭,冯孝善.化学解偶联剂对活性污泥工艺中污泥产率的影响[J].环境科学,2003,24(6):112-115[10]叶芬霞,陈英旭.能量解偶联代谢对剩余污泥的减量化研究[J].环境科学于技术,2005,28(4):4-5[11]LiuY.BioenergeticsInterpretationontheS0/X0RatioinSubstrate-sufficientBatchCulture[J].WaterRes,1996,30(11):2766-2770[12]LiuY,ChenGH,PaulE.EffectoftheS0/X0RatioonEnergyUncouplinginSubstrate-sufficientBatchCultureofActivatedSludge[J].WaterRes,1998,32(10):2883-2888[13]LiuY.EffectofChemicalUncoupleontheObservedGrowthYieldinBatchCultureofActivatedSludge[J].WaterRes,2000,34(7):2025-2030[14]AbbassiB.Dullsteins.,RabigerN.Minimizationofexcesssludgeproductionbyincreaseofoxygenconcentrationinactivatedsludgeflocs:experimentalandtheoreticalapproach[J].Wat.Res.,2000,34(1):139-146[15]ChudobaP.chudobaJ.,CapdevilleB.TheaspectofenergeticuncouplingofmicrobialgrowthintheactivatedsludgeprocessOSAsystem[J].Wat.Sci.Tech.,1992,26(910):2477-2480[16]ChenG.,H.SabyS.,DjaferM.,MoH.K.Newapproachestominimizeexcesssludgeinactivatedsludgesystems[J].Wat.Sci.Tech.,2001,44(10):203-208[17]MayhewM.,StephensonT.Lowbiomassyieldactivatedsludge:areview.EnvironmentalTechnology[J].1997,18:883-892[18]StrachanL.F.,FreitasdosSantosL.M.,LeakD.J.,LivingstonA.G.Minimisationofbiomassinanextractivemembranebioreactor[J].Wat.Sci.Tech.,1996,34(5-6):273-280[19]HamodaM.F.,Al-attarI.M.S.Effectsofhighsodiumchlorideconcentrationsonactivatedsludgetreatment[J].Wat.Sci.Tech.,1995,31(9):61-72[20]AbbassiB.,DullsteinS.,RabigerN.Minimizationofexcesssludgeproductionbyincreaseofoxygenconcentrationinactivatedsludgeflocs:experimentalandtheoreticalapproach[J].Wat.Res.,2000,34(1):139-146[21]YasuiH.,ShibataM.Aninnovativeapproachtoreduceexcesssludgeproductionintheactivatedsludgeprocess[J].Wat.Sci.Tech.,1994,30(9):11-20[22]SakaiY.,FukaseT.,YasuiH.,ShibataM.Anactivatedsludgeprocesswithoutexcesssludgeproduction[J].Wat.Sci.Tech,1997,36(11):163-170[23]KamiyaT,HirotsujiJ.NewCombinedSystemofB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